第十一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一、选择题1.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两个电对的电极电势值相差越大,则下列描述该氧化还原反应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度越大 B.反应速度越小 C.反应能自发进行 D.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在电极反应S2O32-+2e SO42-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2O32-是正极,SO42-是负极 B.S2O32-被氧化,SO42-被还原C.S2O32-是氧化剂,SO42-是还原剂 D.S2O32-是氧化型,SO42-是还原型3.将反应:Fe2++ Ag+ = Fe3+ + Ag组成原电池,下列表示符号正确的是()A.Pt|Fe2+,Fe3+||Ag+|Ag B.Cu|Fe2+,Fe3+||Ag+|FeC.Ag|Fe2+,Fe3+||Ag+|Ag D.Pt|Fe2+,Fe3+||Ag+|Cu4.有一原电池:Pt|Fe2+,Fe3+||Ce4+,Ce3+|Pt,则该电池的反应是()A.Ce3++ Fe3+ Fe2++Ce4+ B.Ce4+ + e Ce3+C.Fe2+ +Ce4+ Ce3++ Fe3+ D.Ce3++ Fe2+ Fe +Ce4+5.在2KMnO4 + 16HCl 5Cl2 + 2MnCl2 + 2KCl +8H2O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下面的哪一种()。

A.Cl2 B.H2O C.KCl D.MnCl26.Na2S2O3与I2的反应,应在下列哪一种溶液中进行()A.强酸性 B.强碱性 C.中性或弱酸性 D.12mol·L-1 HCl中7.在S4O62-离子中S的氧化数是( )A.2 B.2.5 C.+2.5 D.+48.间接碘量法中,应选择的指示剂和加入时间是()A.I2液(滴定开始前) B.I2液(近终点时)C.淀粉溶液(滴定开始前) D.淀粉溶液(近终点时)9.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浓度时,指示剂是()A.Na2C2O4溶液 B.KMnO4溶液 C. I2液 D.淀粉溶液10.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滴定方式采用()A.直接滴定法 B.间接滴定法 C.返滴定法 D.永停滴定法二、判断题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氧化数降低;还原剂失电子,氧化数升高。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十一章练习及答案
多选题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经济诱致型的社会流动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abca职业地位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b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大c制度和政策对社会流动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作用d政治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e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小文字解析
社会学概论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共 63 道题)
47.【多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大规模社会流动的典型特征是(ABCDE)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得以建立 B 社会分化愈益深刻 C 社会各阶层的职业地位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升降变化 D 新的社会阶层成长壮大 E 形成了一种由十大社会阶层组成的新阶层结构 文字解析: P222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7.【单选题】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B) A 卢梭 B 亚当斯密 c 法约尔 D 孟德斯鸠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8.【单选题】“分工”概念最早出现于(A) A《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资本论》 C《社会分工论》 D《家庭、国家和私有制的起源》 文字解析:P210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8.【单选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流动发生于(A) A1949-1956 年 B1957-1965 年 c1966-1977 年 D1978-1991 年 文字解析: P221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29.【多选题】构成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的是(AB) A 阶级分析 B 分层研究 C 社会流动分析 D 社会控制分析 E 社区分析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0。【多选题】卢梭认为,人类存在两种不平等,主要包括(AB) A 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 B 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 c 经济上的不平等 D 教育上的不平等 E 身份地位的不平等 文字解析:P207 考核考点: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综合练习2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综合练习2

第十一章 三角形 综合练习(2)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B .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都是360︒C .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2.十二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它的一个外角的度数是( ).A .30B .35︒C .40︒D .45︒ 3.设α,β,γ是某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则α+β,β+γ,α+γ 中 ( )A .有两个锐角、一个钝角B .有两个钝角、一个锐角C .至少有两个钝角D .三个都可能是锐角4.如果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那么这个多边形有( )条对角线. A .20 B .27 C .35 D .44 5.一个八十二边形中,它的内角中的锐角最多可以有的个数是( ). A .1 B .3 C .41 D .82 6.如果一个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 7.如图,ABC 中,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交AB 于点E ,60A ∠=︒,95BDC ∠=︒,则BDE ∠=( ).A .30B .35︒C .45︒D .50︒8.如图,ABC 中,ABD DBE EBC ∠=∠=∠,ACD DCE ECB ∠=∠=∠,若130BEC ∠=︒,则A ∠等于( ).A .30B .35︒C .80︒D .85︒9.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980,那么原来的多边形的边数为( ).A .12或13取14B .13或14C .12或13D .13或14或15 10.如图,ABC 中,80BAC ∠=︒,D 是ABC 外一点,ADC ACD ∠=∠,ADB ABD ∠=∠,则BDC ∠=( ). A .70︒ B .60︒ C .45︒ D .40︒二、填空题11.一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5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12.如果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和5,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3.如图,AD 平分∠CAE ,∠B =30°,∠ACD =80°,则∠EAD =___________.14.如图,如图,∠A +∠B +∠C +∠D +∠E +∠F +∠G =________.15.已知过m 边形的一个顶点有3条对角线,n 边形没有对角线,k 边形共有k 条对角线,则()m k n -=________.16.如图,:1:3AD AC =,:BCD ABD S S =________.1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________. 18.∠ABC 中,∠A =55°,∠B =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点C 落在∠ABC 内,如图,若∠CDA =20°,则∠CEB =________.1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20.如图,在∠ABC 中,∠CAD =∠CDA ,∠CAB −∠ABC =30°,则∠BAD =________︒. 21.已知非直角三角形ABC 中,∠A =45°,高BD 与高CE 所在直线交于点H ,则∠BHC 的度数是_______.三、解答题22.∠ABC 中,内角∠A 和外角∠CBE 和∠BCF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 ,AP 交BC 于D .过B 作BG ∠AP 于G .若∠GBP = 55°,求∠ACB 的度数.23.在如图所示的星形中,14B ∠=︒,15C ∠=︒,16F ∠=︒,45A D E G k ∠+∠+∠+∠=⋅︒,求k 的值.24.如下几个图形是五角星和它的变形.(1)图∠中是一个五角星,求A B C D E ∠+∠+∠+∠+∠的和.(2)如果把图∠中的点A 向下移到BE 上,形成如图∠中五个星的和(即CAD B C ∠+∠+∠+D E ∠+∠)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3)如果把图∠中点C 向上移动到BD 上,形成如图∠的图形,则此时五个角的和(即CAD B ∠+∠+ACE D E ∠+∠+∠)有无变化?说明你的理由.25.若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三边a、b、c满足a b b c->-(a为最长边,c为最短边),则称它为“不均衡三角形”.例如,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为7,5,4,因为->-,所以这个三角形为“不均衡三角形”.7554(1)以下4组长度的小木棍能组成“不均衡三角形”的为________(填序号)∠4cm,2cm,1cm∠13cm,18cm,9cm∠19cm,20cm,19cm∠9cm,8cm,6cmx-(x为整数)求x的值.(2)已知“不均衡三角形”三边分别为22x+,16,2626.已知;D是∠ABC中BC边的中点,(1)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2)图∠中,若MN // AB,则图∠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3)画图:图∠中过A点画一条直线把四边形ABCD的面积平分,并说明原因.参考答案:1.D【分析】要熟悉三角形中的概念及其分类方法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详解】解:A、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故A正确;B、任意三角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故B正确;C、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故C正确;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三角形的分类方法,难度适中.2.A【分析】由十二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可得这个十二边形的每个外角也都相等,再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可得答案.【详解】解:十二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十二边形的每个外角也都相等,∴它的一个外角的度数是36030, 1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多边形的任何一个内角与其相邻的外角互补,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可以把α+β,β+γ,α+γ相当于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是邻补角,结合三个内角的情况,可以得到α+β,β+γ,α+γ这三个角的情况,从而确定选项.【详解】∠α,β,γ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α+β,β+γ,α+γ相当于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α+β,β+γ,α+γ分别是γ,α,β的邻补角.∠α,β,γ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α,β,γ中,至少有两个锐角,∠α+β,β+γ,α+γ至少有两个钝角.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进行考虑;4.C【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可以表示成()32n n-.【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根据题意得,(n-2)•180°=4×360°,解得n=10.10×(10-3)÷2=35(条).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方程的思想.关键是记住内角和的公式与外角和的特征,及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公式.5.B【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八十二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在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如果超过三个则和一定大于360度,八十二边形的内角与其相邻外角互为邻补角,则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内角中就最多有3个锐角.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由于内角不是定值,不容易考虑,而外角和是360度不变,因而内角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外角的问题进行考虑.6.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此点称为外心,也是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依题意画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可求解.【详解】一个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如果在外部,则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解题关键是画出图形即可求解.7.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D 与∠CBD 的关系,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BD 与∠BDE 的关系,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EBD 的大小,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解:∠BD 是∠ABC 的平分线,∠∠ABD =∠CBD .∠DE //BC ,∠∠CBD =∠BDE ,∠∠EBD =∠BDE .∠∠BDC 是∠ABD 的外角,∠∠A +∠ABD =∠BDC ,∠∠EBD =∠BDC −∠A =95°−60°=35°,∠∠BDE =∠DBE =35°.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8.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EBC +∠ECB 的度数,然后得到∠ABC +∠ACB 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在∠BCE 中,∠∠BEC =130°,∠∠EBC +∠ECB =180°−130°=50°,∠ABD DBE EBC ∠=∠=∠,ACD DCE ECB ∠=∠=∠,∠∠ABC +∠ACB =3(∠EBC +∠ECB )=3×50°=150°,在∠ABC 中,∠A =180°−(∠ABC +∠ACB )=180°−150°=3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把两个角的和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9.A【分析】首先设新的多边形的边数为n ,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得方程180(n −2)=1980,即可求得新的多边形的边数,继而求得答案.【详解】解:设新的多边形的边数为n ,∠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980°,∠180(n −2)=1980,解得:n =13,∠一个多边形从某一个顶点出发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新的多边形是十三边形, ∠原多边形的边数可能是:12或13或1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注意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10.D【分析】设2CAD x ∠=︒,则ACD ∠()90x =-︒,BAD ∠802x =︒+︒,ABD ∠()50x =-︒,由BDC ∠=ADC ADB ∠-∠,即可求出BDC ∠.【详解】设2CAD x ∠=︒,则()()11802902ACD ADC x x ∠=∠=︒-︒=-︒, 802BAD BAC CAD x ∠=∠+∠=︒+︒,()()1180802502ABD ADB x x ∠=∠=︒-︒-︒=-︒, 40BDC ADC ADB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求解. 11.55cm 或35cm【分析】先画出图形,根据图形结合已知写出条件,再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比另一部分长5cm ,构建方程,再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15,AB AC AH CH BC ===设,AH CH x == 则2,AB AC x ==当()5AB AH BC CH +-+=时,()2155,x x x ∴+-+=解得:10,x =20,AB AC ∴==20201555,ABC C ∴=++=当()5BC CH AB AH +-+=时,()1525,x x x ∴+-+=解得:5,x =10,AB AC ∴==10101535,ABC C ∴=++=故答案为:55cm 或35.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中线的性质,清晰的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2.10<L<1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答案.【详解】设第三边长为x ,∠有两条边分别为3和5,∠5-3<x<5+3,解得2<x<8,∠2+3+5<x+3+5<8+3+5,∠周长L=x+3+5,∠10<L<16,故答案为: 10<L<16.【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出第三条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3.65︒【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D的度数.【详解】解:∠∠ACD是∠ABC的外角,∠∠BAC=∠ACD-∠B=80°-30°=50°,∠∠CAE =180°-50°=130°,∠AD平分∠CAE,∠∠EAD=12CAE∠=65°.故答案为:6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540︒【分析】连接BC、AD.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进行分析求解.【详解】解:如图,连接BC、AD.在四边形BCEG中,得∠E+∠G+∠ECB+∠GBC=360°,又因为∠1+∠2=∠3+∠4,∠5+∠6+∠F=180°,∠4+∠5+∠3+∠6=∠CAF+∠BDF,即∠1+∠2+∠5+∠6=∠CAF+∠BDF,所以∠CAF+∠B+∠C+∠BDF+∠E+∠F+∠G=540°,即∠A+∠B+∠C+∠D+∠E+∠F+∠G=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巧妙构造四边形,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求解.15.64【分析】根据m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m -3)条对角线.从k 个顶点出发引出(k -3)条,而每条重复一次,所以k 边形对角线的总条数为:()32k k -(k ≥3,且k 为整数)可得到m 、k 、n 的值,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据题意得,m -3=3,n =3,解得:m =6, 1 2k (k -3)=k , 解得:k =5,所以(k -n )m =(5-3)6=64.故答案为:6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关键是掌握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 16.2:1【分析】过点B 作BE AC ⊥于E ,设AD 为x ,则AC 为3x ,用面积公式表示出BCD S △和ABD S ,根据:1:3AD AC =,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AC ⊥于E ,:1:3AD AC =,设AD 为x ,则AC 为3x ,12BCD S CD BE ∆=⨯⨯, 12ABD S AD BE ∆=⨯⨯, :BCD ABD S S ∆∆∴,11:22CD BE AD BE =⨯⨯⨯⨯, :CD AD =,():AC AD AD =-,()3:x x x =-,2:x x =,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熟练掌握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 17.35°或20°【分析】题中没有指明已知角是底角还是顶角,故应该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求解.【详解】解: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是AC 边上的高.∠当∠A =70°时,则∠ABC =∠C =55°,∠BD ∠AC ,∠∠DBC =90°-55°=35°;∠当∠C =70°时,∠BD ∠AC ,∠∠DBC =90°-70°=20°;故答案为:35°或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8.80°【分析】如图延长AD、BE交于点F,连接CF.首先证明∠1+∠2=2∠AFB,求出∠AFB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AD、BE交于点F,连接CF.在∠ABF中,∠AFB=180°-55°-75°=50°,∠∠ECD=∠AFB=50°,∠1=∠ECF+∠EFC,∠2=∠DCF+∠DFC,∠∠1+∠2=∠ECF+∠EFC +∠DCF+∠DFC =2∠AFB=100°,∠∠1=∠CDA=20°,∠∠2=∠CEB=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9.9n-•°,用1350除以180,商就是n-2,余数就是【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180加上那个外角的度数.【详解】1350÷180=790,∴-=27n解得n=9故答案为9.【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计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0.1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CDA=∠BAD+∠ABC,由已知通过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DA=∠BAD+∠ABC,∠∠CAD=∠CDA,∠CAB−∠ABC=30°,∠∠CAD+∠BAD−∠ABC=30°,即∠BAD+∠ABC+∠BAD−∠ABC=30°,∠∠BAD=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45°或135°【分析】∠∠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先根据高线的定义求出∠ADB=90°,∠BEC=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ABC是钝角三角形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HC=∠A,从而得解.【详解】如图1,∠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DB=90°,∠BEC=90°.在∠ABD中,∠∠A=45°,∠∠ABD=90°-45°=45°,∠∠BHC=∠ABD+∠BEC=45°+90°=135°;∠如图2,∠ABC是钝角三角形时,∠BD、CE是∠ABC的高线,∠∠A+∠ACE=90°,∠BHC+∠HCD=90°,∠∠ACE=∠HCD(对顶角相等),∠∠BHC=∠A=45°.综上所述,∠BHC的度数是135°或45°.故答案为45°或13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难点在于要分∠ABC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22.70【分析】由∠GBP=55°,∠BGP=90°,得到∠BPG=35°,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BP=∠CBP,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BP=∠BAP+∠APB=∠BAP+35°,由∠ACB=∠EBC-∠BAC=2∠EBP-2∠BAP,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GBP=55°,∠BGP=90°,∠∠BPG=35°,∠BP平分∠CBE,∠∠EBP=∠CBP,∠∠EBP=∠BAP+∠APB=∠BAP+35°,∠AP平分∠BAC,∠∠ACB=∠EBC-∠BAC=2∠EBP-2∠BAP=2(∠BAP+35°-∠BAP)=7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k=23.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1=∠B+∠E,∠3=∠A+∠D,∠2=∠F+∠GOF=∠F+∠C+∠G,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1+∠2+∠3=180°,∠∠A+∠B+∠C+∠D+∠E+∠F+∠G=180°.∠∠B+∠C+∠F=14°+15°+16°=45°,∠∠A+∠D+∠E+∠G=180°-45°=135°=k⋅45°,∠k=3.【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1)180︒;(2)无变化,见解析;(3)无变化,见解析.【分析】(1)如图,连接CD,把五个角和转化为同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2)如图,连接CD,把五个角和转化为同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3)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详解】(1)连接CD,并设BD和CE交于点O,如下图:∠∠COD=∠BOE(对顶角相等),∠∠B+∠E=∠ECD+∠BDC(等量代换),∠∠A+∠B+∠ACE+∠ADB+∠E=∠A+∠ACE+∠ADB+∠ECD+∠BDC=∠A+∠ACD+∠ADC=180°.(2)无变化连接CD,并设BD和CE交于点O,如下图:∠∠COD=∠BOE(对顶角相等),∠∠B+∠E=∠ECD+∠BDC(等量代换),∠∠CAD+∠B+∠ACE+∠ADB+∠E=∠CAD+∠ACE+∠ADB+∠ECD+∠BDC=∠CAD+∠ACD+∠ADC=180°.故∠CAD+∠B+∠C+∠D+∠E等于180°没有变化.(3)无变化如下图:∠∠ECD 是∠BCE 的一个外角,∠∠ECD =∠B +∠E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AD +∠B +∠ACE +∠D +∠E =∠CAD +∠ACE +∠D +∠ECD =∠CAD +∠ACD +∠D =180°,故∠CAD +∠B +∠ACE +∠D +∠E 等于180°,没有变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属于一个综合题,要想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就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定理和性质.25.(1)∠;(2)10、12、13或14.【分析】(1)根据“不均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 (2)分别讨论22x +>16>26x -,16>22x +>26x -,22x +>26x ->16三种情况;利用“不均衡三角形”的定义列不等式可求出x 的取值范围,结合x 为整数即可得答案.【详解】(1)∠∠1+2<4,∠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18-13>13-9,∠能组成“不均衡三角形”,符合题意,∠∠有两条相等的边,∠不能组成“不均衡三角形”,不符合题意,∠∠9-8<8-6,∠不能组成“不均衡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2)当22x +>16>26x -,即7<x <11时,∠“不均衡三角形”三边分别为22x +,16,26x -,∠221616(26)261622x x x x +->--⎧⎨-+>+⎩, 解得:x >9,∠9<x <11,∠x 为整数,∠x =10,当16>22x +>26x -,即x<7时,∠“不均衡三角形”三边分别为22x +,16,26x -,∠16(22)22(26)222616x x x x x -+>+--⎧⎨++->⎩,即35x x <⎧⎨>⎩, ∠此不等式组无解,∠此种情况不存在,当22x +>26x ->16,即x>11时,22(26)2616261622x x x x x +-->--⎧⎨-+>+⎩, 解得:x <15,∠11<x <15,∠x 为整数,∠x 的值为12或13或14,综上所述:x 的值为10、12、13或14.【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根据“不均衡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26.(1)ABD ACD S S ∆=,(2)ABC ABD S S =△△,ACD CBD S S =,AOC BOD S S =△△,(3)见解析【分析】(1)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得解;(2)利用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得解;(2)连接AC 、BD ,取BD 中点E ,过点E 作EF //AC ,连接AF 即可.【详解】解(1)∠D 是∠ABC 中BC 边的中点,∠ABD ACD S S ∆=;故答案为:ABD ACD S S ∆=;(2)∠MN //AB ,∠ABC ABD S S =△△,ACD CBD S S =,∠ABC AOB ABD AOB S S S S -=-△△△△,∠AOC BOD S S =△△,故答案为:ABC ABD S S =△△,ACD CBD S S =,AOC BOD S S =△△;(3)如图所示:AF 即为所求.连接AC 、BD ,取BD 中点E ,过点E 作EF //AC ,连接AF 即为所求.∠点E 是BD 的中点,∠ABE AED S S =△△,ECD CBE SS =,即12ABE CBE ABCD S S S =+四边形, ∠EF //AC ,∠AEF CEF S S =△△,∠12ABE CBE ABE BEF AEF ABF ABCD S S S S S S S =+++==四边形.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并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以及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杭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综合阶段练习(含答案解析)

杭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综合阶段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运动员在进行蹦床比赛。

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到达最高点时运动员的速度为零受力平衡B.运动员弹离蹦床以后,蹦床对运动员做了功C.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所受到的重力做了功D.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做功先快后慢C解析:CA.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运动员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B.运动员弹离蹦床以后,蹦床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所以蹦床对运动员没有做功,故B错误;C.在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受重力的作用,且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重力对运动员做了功,故C正确;D.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未接触蹦床前),速度越来越大,由W GhP Gv===t t可知,重力做功的功率越来越大,则重力做功越来越快,故D错误。

故选C。

2.车辆由于紧急刹车,刹车片迅速夹紧刹车盘(不考虑刹车片磨损),靠刹车片与刹车盘的剧烈摩擦最终使车辆停止运动,导致刹车片和刹车盘温度升高。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辆停止后,无速度,则刹车片内能为零B.由于温度升高,刹车片内能增大C.由于质量没改变,则刹车片内能不发生变化D.车辆在减速过程中,内能转化成机械能B解析:BA.一切物体均有内能,刹车片内能不可能为零,故A错误;B.刹车片与刹车盘的剧烈摩擦最终使车辆停止运动,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刹车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B正确;C .内能与温度也有关系,刹车片的质量没改变但内能改变,故C 错误;D .车辆在减速过程中,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故D 错误。

故选B 。

3.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最终会以恒定的速度匀速下降。

雨滴在空中下落的整个过程中(不计雨滴质量变化)( )A .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一直减小B .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不变C .动能先增大后不变,机械能不变D .动能先增大后不变,机械能一直减小D解析:D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时,此时摩擦力小于重力,速度逐渐变大,摩擦阻力也随之增大,当阻力与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以恒定的速度匀速下降;在此过程中,高度不断下降,动能先增大后不变,重力势能一直减小,且由于一直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机械能一直减小。

管理学基础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十一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管理的四大职能包括哪些?A.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B. 计划、协调、领导、监督C. 计划、组织、协调、控制D. 计划、组织、领导、监督答案:A2. 组织结构设计中,哪种结构强调专业技能和知识?A. 功能型结构B. 矩阵型结构C. 产品型结构D. 地理型结构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管理控制的特点?A. 预防性B. 反馈性C. 灵活性D. 客观性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

答案: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它对管理有以下影响:首先,组织文化可以塑造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态度,影响其对组织目标的承诺;其次,它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最后,组织文化还有助于形成组织的独特竞争优势,促进组织创新和发展。

2. 描述领导与员工激励之间的关系。

答案:领导在激励员工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有效的领导能够识别员工的需求和动机,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反馈、认可成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

此外,领导风格如变革型领导或交易型领导,也会影响员工的激励水平,进而影响组织绩效。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组织中变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答案:变革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实现内部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过程。

其重要性在于帮助组织保持竞争力,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挑战。

实施变革管理的策略包括:首先,建立变革的紧迫感,让所有成员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其次,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变革领导团队,确保变革方向和策略的一致性;再次,有效沟通变革愿景,确保所有成员对变革目标有清晰的认识;最后,持续监控变革过程,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

结束语:通过本章试题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领导与激励以及变革管理等关键概念和技能。

这些知识对于未来的管理实践至关重要,希望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第11章练习题+答案(1)

第11章练习题+答案(1)

图1 图2O ()m x ()m y A CDB第十一章 机械波和电磁波练 习 一一. 选择题1.当一列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由近向远传播的时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 (A)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 (B)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状态;(C)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相位; (D) 机械波传播的是介质原子的振动能量。

2.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cos(bx at A y -=(a 、b 为正值常量),则( D ) (A) 波的频率为a ; (B) 波的传播速度为 b/a ; (C) 波长为/ b ; (D) 波的周期为2 / a 。

3.一平面简谐波的波形曲线如图1所示,则( D )(A) 周期为8s ; (B) 波长为10m ; (C) x=6m 的质点向右运动;(D) x=6m 的质点向下运动。

4.如图2所示,一平面简谐波以波速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O 为坐标原点.已知P 点的振动方程为cos y A t ω=,则( C )(A) O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y A t l u ω=-; (B) 波的表达式为{}cos [(/)(/)]y A t l u x u ω=--; (C) 波的表达式为 {}cos [(/)(/)]y A t l u x u ω=+-;(D) C 点的振动方程为 []cos (3/)y A t l u ω=-。

二.填空题1. 有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的正方向传播,已知其周期为s 5.0,振幅为m 1,波长为m 2,且在0=t 时坐标原点处的质点位于负的最大位移处,则该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πππ--=x t y 4cos 。

2. 已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 )37.0125cos(25.0x t y -= (SI),则 1= 10m x 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__0.25cos(1253.7)y t =- (SI);1= 10m x 和2= 25m x 两点间的振动相位差为 5.55 rad ϕ∆=-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ABC 中,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连接DE 、BE 、DC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ADE ABC S AD S AB =△△ B .ADE ABC S AE S AC =△△ C .ADC ABC S AD S AB =△△ D .ADE EDC S AE S AC=△△ 2.平面内,将长分别为1,5,1,1,d 的线段,顺次首尾相接组成凸五边形(如图),则d 可能是( )A .1B .2C .7D .8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一点B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 .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D .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4.如图,将△ABC 折叠,使AC 边落在AB 边上,展开后得到折痕l ,则l 是△ABC 的( )A .中线B .中位线C .高线D .角平分线5.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1和4,第三边长为整数,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7B.8C.9D.106.如图,在ABC中,∠ACB=90°,∠B-∠A=10°,D是AB上一点,将ACD沿CD翻折后得到CED,边CE交AB于点F.若DEF中有两个角相等,则∠ACD的度数为()A.15°或20°B.20°或30°C.15°或30°D.15°或25°二、填空题7.如图,BE是△ABC的中线,点D是BC边上一点,BD=2CD,BE、AD交于点F,若△ABC 的面积为24,则S△BDF﹣S△AEF等于_____.8.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9,x,若x为偶数,则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个.9.周长为30,各边长互不相等且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个.--+-+---=______.10.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则b c a a b c a b c三、解答题11.如图,在△ABC中,AE为边BC上的高,点D为边BC上的一点,连接AD.(1)当AD为边BC上的中线时.若AE=4,△ABC的面积为24,求CD的长;(2)当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①若∠C =65°,∠B =35°,求∠DAE 的度数;②若∠C -∠B =20°,则∠DAE = °.12.(1)若一个三角形三边分别为1x +,3,4,求x 的取值范围; (2)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6和8,求最长边x 的取值范围.13.在△ABC 中,BC =8,AB =1;(1)若AC 是整数,求AC 的长;(2)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若△ABD 的周长为17,求△BCD 的周长考答案1.C2.C3.A4.D5.C6.C7.48.29.12##十二10.33a b c -+11.(1)6 ;(2)①15°;②10.12.(1)06x <<;(2)814x ≤<13.(1)8(2)24。

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员工福利与退休规划第十一章 养老供给分析及测算综合练习与答案

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员工福利与退休规划第十一章 养老供给分析及测算综合练习与答案

CFP国际金融理财师员工福利与退休规划第十一章养老供给分析及测算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付先生在职月薪4000元,其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80%,即3200元,假如国家基本养老金约为1200元/月;付先生还有18年退休,他需要参加企业年金计划,以筹集另外2000元/月的目标养老金缺口。

假设年金投资回报率为5%,计划退休后年金发放月数为139个月。

为实现其养老金替代目标,从现在开始付先生需要每月向企业年金账户缴纳()元。

A.605.89B.613.47C.644.04D.657.28【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使用财务计算器计算目标养老金需求缺口,PMT=-2000;I/Y=5%/12;N=139,解得:PV=211578.81(元),所以目标养老金需求缺口为211578.81元。

因为FV=211578.81;I/Y=5%/12;N=18×12,解得:PMT=605.89(元),需要从现在开始每月向年金计划缴费605.89元。

2、下列各项不属于养老筹资途径的是()。

A.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B.金融投资养老C.领取国家救济金D.参加雇主主办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养老筹资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和雇主主办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二是进行个人养老投资,包括养儿防老即家庭投资、储蓄养老和金融投资养老三个部类。

3、2008年1月,张某年满60岁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时其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经累计满20年,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7200元,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为111200元,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为2800元。

张某退休后每月可领取的基本养老金为()元。

(不考虑视同缴费和过渡性养老金)A.1800B.1700C.1600D.1500【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张某的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经累计满20年,且已达到退休年龄,具备领取国家基本养老金的资格。

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三角形》经典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将下列各题正确答案的代号的选项填在下表中。

1.如图,△ABC中,∠C=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 A.60°B. 180°C.55° D. 145°.若三条线段中a=3,b=5,c为奇数,那么由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共有A. 1个 B.个C. 无数多个D. 无法确定3.有四条线段,它们的长分别为1cm,2cm,3cm,4cm,从中选三条构成三角形,其中正确的选法有A. 1种B.种C.种D.种4.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中线 B. 高线C. 角平分线 D. 以上都不对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A6.在下列各图形中,分别画出了△ABC中BC边上的高AD,正确的是ABBACBCADBCDACCDD7.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 直角三角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D. 平行四边形 .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则∠AED的度数是A.40°B.60°C.80°D.120°第8题图9.已知△ABC中,∠A=80°,∠B、∠C的平分线的夹角是 A. 130°B.0° C. 130°或50° D.0°或120°10.若从一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将其分成8个三角形,则它是A.十三边形B.十二边形C.十一边形D.十边形1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A.45°B.60°C.75°D.85°第11题图①② 13题③1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A、﹣6<a<﹣B、﹣5<a<﹣2C、2<a<D、a<﹣5或a>﹣1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二、填空题:13.已知△ABC的周长是24cm,三边a、b、c满足c+a =2b,c-a=4cm,则a、b、c分别为多少____________14.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比为3︰5,周长为24,则底边长为 .15.一个长方形周长为24,长和宽的比为3:5,则长宽分别为 . 16.如图,RtABC中,∠ACB=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BCB上的A/处,折痕为CD,则∠A/DB=17.在△ABC中,若∠A︰∠B︰∠C=1︰2︰3,则∠A=,∠B=,∠C= .A/DCA第16题图18.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个三角形.19.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与它的一个外角之和是240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这个外角的度数是.20.在三角形ABC中,AB=AC,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和15两部分,则该三角形各边长为___________。

AFP金融理财师金融理财基础(一)第十一章 人寿保险综合练习与答案

AFP金融理财师金融理财基础(一)第十一章 人寿保险综合练习与答案

AFP金融理财师金融理财基础(一)第十一章人寿保险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关于定期寿险的类型,下列论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保险金额在整个保险期限内的变化情况,定期寿险可以分为定额定期寿险、递减定期寿险和递增定期寿险B.到目前为止,多数定期寿险属于定额定期寿险,即保额在整个保险期限内保持不变C.保险公司针对特定的保险需求,设计出了不同的递减定期寿险产品,常见的如抵押贷款偿还保险、信用保险及收入保险D.递减定期寿险在整个保险期限内的保费通常也是保持不变的【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递减定期寿险的保额在整个保险期限内将根据保单约定的方式逐步降低,常见的递减定期寿险有抵押贷款偿还保险、信用人寿保险和家庭收入保险。

2、王某为其妻购买了10年期的两全保险,两年后,王某与其妻离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险合同已丧失保险利益,合同失效B.保险公司无须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C.该保险合同仍然有效,王妻仍可领取保险金D.该保险合同有效,但王妻不应该领取保险金【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必须在合同订立时存在,至于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是否存在保险利益则无关紧要,因此该合同仍然有效,王某的妻子仍可领取保险金。

3、我国社会保障部门所提供的社会保险包括()。

Ⅰ.社会养老保险Ⅱ.社会医疗保险Ⅲ.社会失业保险Ⅳ.意外伤害保险A.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ⅣD.Ⅰ、Ⅱ、Ⅲ、Ⅳ【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所提供的社会保险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失业保险。

Ⅳ项意外伤害保险属于商业保险。

4、分红保险的特点不包括()。

A.保单持有人享受经营成果B.客户不承担任何的投资风险C.定价的精算假设比较保守D.保险给付、退保金中含有红利【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分红保险的主要特点有:①保单持有人享受经营成果;②客户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③定价的精算假设比较保守;④保险给付、退保金中含有红利。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一章,练习参考答案[3页]

《经济学基础应用》 第十一章,练习参考答案[3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如何理解国家经济政策[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2.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财政赤字 D. 减少税收3.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4.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5.以下各项不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A. 税收B. 公债C. 罚款D.转移支付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是()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息率 C.调节货币供应量 D.调节货币需求量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D.商业银行卖出有价证券8.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D.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降低9.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B.提高贴现率C.提高准备率D.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10、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0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A.2000元 B.8000元 C. 50000元 D.10000元三、问题与应用1.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十一章-能力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一章-能力一、单选题1.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称之为 ( )的个别差异。

A.气质B.性格C.能力或智力D.意志行动2.( )是指导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A.认知风格B.认知策略C.元认知D.认知监控3.研究发现:女孩在语言能力测验中占优势,而男孩在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测验中占优势。

这反映了男女智力在 ( )方面的差异。

A.性别B.发展速度C.发展水平D.类型4.离差智商是指 ( )。

A.一个人的智力实际达到的年龄水平B.个体的智商在其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C.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关系D.随着个体实际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智商分数5.对智力测验的信度要求一般要达到 ( ),信度太低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

A.0.80 B.0.84 C.0.90 D.0.966.对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较少依赖,取决于个人的票赋,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是 ( )。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创造智力D.操作智力7.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8.根据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二因素说,当活动中包括的一般因素较多时,( )。

A.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高B.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越低C.各种作业成绩之间相互独立D.各种作业成绩取决于特殊因素,而与一般因素无关9.能力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下面不属于能力发展差异的是 ( )。

A.天才儿童B.大器晚成C.多愁善感D.过目不忘10."高分低能"说明 ( )。

A.知识与能力无关B.能力低的人同样可以获得高的成绩C.掌握过多的知识反而会阻碍能力的发展D.知识并不等同于能力11.智力就是()。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一般能力D.特殊能力12.各种能力的完备结合成为()。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合练习题

《公共行政学》课程综合练习题(六)(第11—12章)第十一章行政监督综合习题一、填空题1.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司法机关、、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2.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

3.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

4.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是指的监督和的监督。

5.检察机关对行政管理的监督主要体现为和监督两方面。

6.职务犯罪监督包括对贪污贿赂的监督、和渎职犯罪监督三种。

7.审判机关监督包括行政诉讼的监督、和刑事诉讼的监督等。

8.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

9.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称为。

10.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

11.我国法律有许多关于备案的规定,按照接受备案的主体,主要有:;向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备案;向地方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备案。

12.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13.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14.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改变或撤销权力的只能是。

15.根据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共有六类:警告、、记大过、、撤职、。

16.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国家、国家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17.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调查处理;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追究刑事责任。

1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分别由给予政纪处分和给予党纪处分。

19.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给予政纪处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综合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综合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综合训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2021年4月,中国女足通过奋勇拼搏,晋级奥运会。

如图是足球落地后又弹起的示意图分析可知,足球()A.在B点时受力平衡B.在A、D两点动能可能相等C.在C点时,若所受力全部消失,其运动状态将不断改变D.在运动过程中,只存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如图所示,小桂利用动滑轮竖直匀速提升木箱。

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A .适当减小木箱重力B .增大木箱上升高度C .增大提升木箱的速度D .换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3、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0 t 时刻,将一重为G 的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被弹簧弹起,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 .1t 时刻小球的动能最大B .1t 时刻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大C .2t 时刻小球的机械能等于1t 时刻小球的机械能D .从开始下落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小球内能的增加量小于这两个时刻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4、体育课上,同学们进行投掷铅球的练习。

铅球在空中下落时,铅球的( )A .重力势能变大,速度变小B .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小C .重力势能变大,速度变大D .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5、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的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比赛中获得冠军。

所有者权益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所有者权益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所有者权益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第十一章)一、单选题1.法定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后,其余额不少于增资前企业注册资本的()。

A 10%B 15%C 20% D25%2.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贷方36万元,本年实现净利润160万元,本年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6万元,向投资者发放现金股利100万元。

该企业年末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为()万元。

(36+160-16-100=80)A.80B.8C.112D.2083.某企业委托券商代理发行股票5 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6元。

按发行价格的2%向券商支付发行费用,该企业在收到股款时,应计入“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为()万元。

[(5000×6×98%)-5000×1=24400] A.24 750 B.24 400 C.24650 D.25 0004.下列各项,不属于企业留存收益的是()。

A.股本溢价 C.未分配利润B.任意盈余公积 D.法定盈余公积5.某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50万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40万元,盈余公积提取比例10%,则当年计提盈余公积( ) 万元。

(200×10%=20)A. 25B. 21C. 20D. 166.某企业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60万元,当年以其中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万元。

当年实现净利润3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0万元,向投资者分配利润50 万元。

该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万元。

[160+(50-50)+30+(300-30-50)=410]A.360B.410C.440D.460二、多选题1.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人可以用以下()等形式出资。

A银行存款 B原材料 C土地使用权 D机器设备2.企业吸收投资者出资时,下列会计科目的余额不会发生变化的有()。

A.实收资本B.利润分配C.盈余公积 D.资本公积3.下列各项中,影响年末未分配利润数额的因素有()。

A.年初未分配利润B.提取盈余公积C.本期实现的净利润D.向股东分配股利4.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第十一章 应用题综合(二)(习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 应用题综合(二)(习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应用题综合(二)(习题)1.一筐萝卜连筐共重20千克,卖了四分之一的萝卜后,连筐重15.6千克,则这个筐重_____千克。

2.加工一个零件,甲要2分钟,乙要3分钟,丙要4分钟。

现有1170个零件,甲、乙、丙三人各加工几个零件,才能使他们同时完成任务?3.甲、乙、丙三件商品,甲的价格比乙的价格少20%,甲的价格比丙的价格多20%;那么,乙的价格比丙的价格多_______%。

4.一根木杆,第一次截去了全长的12,第二次截去所剩木杆的13,第三次截去所剩木杆的14,第四截去所剩木杆的15,这时量得所剩木杆长为6厘米。

问:木杆原来的长是多少厘米?5.两个书架,甲架存书的14等于乙架的25,甲架比乙架多存120本。

乙架存书多少本?*6.实验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2人。

现在要选出男生人数的111和女生5人,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与专家见面。

学校按照上述要求选出若干名代表后,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

问:实验小学六年级有男生多少人?*7.甲、乙两名计算机文字录入人员要共同录入一份15400字的文稿。

当甲完成录入任务的56,乙完成录入任务的80%时,两人尚未录入的字数相等。

问:甲的录入任务是多少个字?*8.李刚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6,第二天看了24页,第三天看的页数是前两天看的总数的150%,这时还剩下全书的14没有看。

问全书共有多少页?*9.如图是某市的园林规划图,其中草地占正方形的34,竹林占圆形的57,正方形和圆形的公共部分是水池。

已知竹林的面积比草地的面积少450平方米。

问: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竹林草地水池5 73 4*10.S老师用一批纸装订一种练习本,第一天装订了120本,还剩全部纸张的2;第二天又装订了65本,还剩下1350张纸。

这批纸原来有多少张?5【参考答案】1.2.42.甲:540,乙:360,丙:2703.504.305.200*6.77*7.8400*8.180*9.900*10.18000。

第十一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单选题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社会主义的方向C.为精神文明服务,为物质文明服务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B.培育“四有”新人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使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B.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C.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4.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集体主义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统一B.增强人民凝聚力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搞好道德建设的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是()A.教育和引导B.教育和法制C.法制和引导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A.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B.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C.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11.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方针是()。

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12.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A.勤劳勇敢B.诚实守信。

C.热爱祖国1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B.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重点14.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

A.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竞争B.民族文化的竞争和人口素质的竞争C.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1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人教版B版2019课标)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B版2019课标)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四棱锥P ABCD -,AC BD O =,M 是PC 的中点,直线AM 交平面PBD 于点N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O ,N ,P ,M 四点不共面B.O ,N ,M ,D 四点共面C.O ,N ,M 三点共线D.P ,N ,D 三点共线2.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A AB AC BC ===,则异面直线1AB 和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2-B.12C.14-D.14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截面PQMN 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 )A.AC BD ⊥B.AC ∥截面PQMNC.AC BD =D.异面直线PM 与BD 所成的角为45︒4.设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的棱DC 上两点,且2AB =,1EF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三棱锥11D B EF -的体积为定值; ②异面直线11D B 与EF 所成的角为45︒; ③11D B ⊥平面1B EF ;④直线11D B 与平面1D EF 所成的角为60︒。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5.在如图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3AB =,点M 是侧面BCC B ''内的动点,满足'AM BD ⊥,设AM 与平面BCC B ''所成角为θ,则tan θ的最大值为( )C.43D.34二、填空题6.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PA ⊥面ABCD ,4PA AB ==,E ,F ,H 分别是棱PB ,BC ,PD 的中点,过E ,F ,H 的平面交棱CD 于点G ,则四边形EFGH 面积为________。

7.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若截面PQMN 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配套练习附答案)
∴∠C=60°,
∵BD平分∠ABC,
∴∠DBC=35° ,
∴∠BDC=180°﹣60°﹣35°=85°.
故答案为85°.
17.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
【答案】6
【解析】
此题涉及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
多边形内角和=180(n-2),外角和=360º
所以,由题意可得180(n-2)=2×360º
16.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_____.
【答案】8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出∠C=60°,再利用角平分线得出∠DBC=35°,进而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出∠BDC的度数.
【详解】∵在△ABC中,∠A=50°,∠ABC=70°,
【答案】2cm2
【解析】
【分析】
由点E为AD的中点,可得△ABC与△BCE的面积之比,同理可得,△BCE和△EFC的面积之比,即可解答出.
【解析】
解:如图2,连接BE,由对顶三角形可得,∠C+∠D=∠CBE+∠DEB.∵五边形ABEFG中,∠A+∠ABE+∠BEF+∠F+∠G=540°,即∠A+∠ABC+∠CBE+∠BED+∠DEF+∠F+∠G=540°,∴∠A+∠ABC+∠C+∠D+∠DEF+∠F+∠G=540°.故答案为54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对顶三角形”以及五边形,并得出∠C+∠D=∠CBE+∠DEB.解题时注意,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

宁夏银川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综合经典练习(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综合经典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功和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能够做功,就是说它具有能B.物体具有能,它一定在做功C.一定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D.一定质量的物体位置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B解析:BA.由功和能的定义可知,物体能够做功,就是说它具有能量,简称能。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具有能,它不一定在做功,如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故B错误,符合题意;C.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一定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一定质量的物体位置越高,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研究对象是三脚小桌B.让同一木块从三个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C.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D.用三脚小桌下陷的深度来表示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D解析:DA.实验研究的对象是木块,是通过小桌子陷入的深度判断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故A错误;B.让同一木块从三个不同的高度由静止下落,是为了研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故B 错误;C.让质量不同的木块则需要从同一高度静止下落,而不是不同高度,故C错误;D.实验利用转换法,用三脚小桌下陷的深度来表示木块重力势能的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0N B.成年人手掌的面积约为10cm2C.成年人散步时的功率约为10kW D.通常情况下,人体受到的大气压强约为105Pa D解析:DA.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故A不符合题意;B.成年人手掌的面积约为120cm2,故B不符合题意;C.成年人散步时的功率约为50W,故C不符合题意;D.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105Pa,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体受到的大气压强约为105Pa,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一、单选题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社会主义的方向C.为精神文明服务,为物质文明服务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B.培育“四有”新人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使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B.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C.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4.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爱国主义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集体主义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发展教育和科学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8.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实现国家统一B.增强人民凝聚力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搞好道德建设的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是()A.教育和引导B.教育和法制C.法制和引导1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A.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B.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C.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11.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方针是()。

A.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12.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A.勤劳勇敢B.诚实守信。

C.热爱祖国1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

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B.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以集体主义为核心C.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重点14.当今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

A.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文化的竞争B.民族文化的竞争和人口素质的竞争C.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15.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A.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B.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爱中国共产党C.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16.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要求C.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17.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社会的高度和谐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

A.个人利益B.按劳分配C.极端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19.构建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基本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是()。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B.八荣八耻C.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参考答案:1.A 2.B 3.C 4.A 5.A6.C 7.B 8.C 9.B 10.C 11.B12.B 13.A 14.C 15.A 16.C17.A 18.C 19.B 20.C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其内涵是()。

A.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C.人民是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文化应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D.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3.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础上强调要加强()。

A.社会公德教育B.职业道德教育C.个人品德教育D.家庭美德教育4.文艺工作要坚持双百方针,就是鼓励()。

A.多出精品力作B.多元化C.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D.文艺可以脱离政治5.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A.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D.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6.“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

A。

把两个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B.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应该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C.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D.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人7.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包括()。

A.经济实力的竞争B.科技实力的竞争C.国防实力的竞争D.文化实力的竞争8.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宣扬个人主义,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不现实,应该是“人人为自己”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应该引导人民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9.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为()。

A.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的竞争B.教育的竞争C.劳动者文化素质的竞争D.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竞争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A.社会团体B.国家C.集体D.个人11.新世纪教育的历史使命是()。

A.教育必须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持B.教育必须为社会意识形态服务C.教育必须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D.教育必须为新世纪全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明显提高作出积极贡献12.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目标是()。

A。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B.构建终身教育体系C.形成学习型社会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C.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

D.与物质文明相协调_1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5.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A.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B.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依赖性阶段D.自由个性阶段1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7.“八荣八耻”的价值取向()。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B.体现了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精神C.充分反映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当代发展方向和紧迫课题的战略思考D.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互为前提和保证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直接等于人的全面发展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必然要求D.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尺度20.以德治国,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鼓励和支持()。

A.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道德B.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C.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思想道德D.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义务、用诚实劳动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参考答案:1.ABCD 2.BCD 3.ABCD 4.AC 5.ABCD 6.BCD 7.ABCD 8.AD 9.ABCD 10.BCD 11.ACD 12.ABCD 13.ABC 14.ABCD 15.AB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 20.ABCD三、简答题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十七大报告对其作了哪些改进?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5.如何理解“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辩证关系?6.“四有新人”的内涵是什么?内在的关系如何?7.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其内涵是什么?8.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9.为什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0.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参考答案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改进: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个人品德建设,这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个人品德建设。

2.(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使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是要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培育“四有”公民。

4.(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是统一的,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2)“二为”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总目标和总方向,“双百”是实现“二为”目标和方向的必由之路。

离开“二为”谈“双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会迷失方向;离开“双百”谈“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就不可能落到实处。

(3)我们应防止和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6.“四有公民”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对国民素质的具体要求,其内涵是:第一,有理想;第二,有道德;第三,有文化;第四,有有纪律。

关系:“四有”是一个统,的整体,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其中理想是目标,道德是基础,文化是条件,纪律是保证。

“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法制纪律观念等全面发展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