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标准的编写-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的编写要点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的编写要点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食品安全检测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环节。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是对食品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后的一份详细报告,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详细论述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的编写要点。
一、报告的基本要素在编写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时,首先要明确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报告的标题、检测项目、样品信息、检测结果及评价、分析方法、计量单位等。
其中,检测项目和样品信息是报告的核心内容,应着重阐述。
同时,为了方便信息的查阅和管理,报告中应包含样品的编号、检测人员及检测机构的名称等基本信息。
二、检测项目的选择食品安全检测报告主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或法规进行,因此,在编写报告之前,需要根据国家标准或法规,选择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测项目。
一般而言,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致病菌、生物毒素等多个方面。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相应的检测项目,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样品的采集和处理环节是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编写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样品采集方法和样品处理流程,能够保证样品的原始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采集样品时应遵循有关技术规范,例如正确选择样品的区域、时间和数量。
同时,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合理的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检测结果的解读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的核心内容是检测结果的解读。
在编写检测结果时,应准确、清晰地表达检测结果,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或术语。
并且,对于存在超标或异常结果的食品,应加以足够的解释和评价。
此外,检测结果也需要与相关的国家标准或法规进行对比,以便提供给相关部门和消费者参考。
五、分析方法的描述食品安全检测报告除了包括检测结果外,还应详细描述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的描述应准确、清晰,包括样品预处理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条件、反应条件和结果的测定方法等。
同时,为了保证分析方法的可复制性,还应详细注明仪器设备的型号、生产商及校准周期等相关信息。
食品安全监测的标准
目前,我国已制定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食品中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指标进行了规定。
其中,《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限量规定。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对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类、调味品、饮料、食用菌、肉类、蛋类等12大类38种农药进行了限量规定,涉及3650项农药限量指标。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规定了水果及其制品、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将类、乳及乳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饮料类、酒类、特殊膳食用食品10大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 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规定了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到底包括哪些内容?下面由拜恩检测的工程师具体介绍: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强制性标准,应当包括八项内容。
1、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满足人们对食品品质的新需求。
但如果滥用食品添加剂,则会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我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90-2012),规定了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名称,每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等内容,同时还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食品安全标准(1)
二、食品安全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 的食用农产品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 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 安全国家标准。
包括: 1、基础(通用)标准: 2、食品产品标准: 食品添加剂规格标准: 食品相关产品: 3、技术规范标准: 4、检验方法标准:
二、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 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六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 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10、GB1343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
11、GB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四、食品安全(基础)通用标准的 相关主要内容
一、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1、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23类 2、食品的分类系统:16大类300余种 3、食品添加剂的国际编码系统(INS)和中国编码系统CNS) 4、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5、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6、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 7、熟悉标准结构,确切的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表A1,A2,A3,B1,B2,B3,C1,C2,C3,E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及检测经验分享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及检测经验分享!今天小编从污染来源、检测的必要性、实验的角度为大家分享《GB 5009.1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检测经验!一、为什么要检测食品中的铅?主要是铅对人体有害,长期积累在体内会造成慢性中毒,成年人血铅达到0.8微克每毫升会出现临床症状。
铅和人体中的-SH基团作用造成血色素缺少性贫血,人的外貌出现"铅容",牙齿出现“铅缘”,还会造成血管痉挛、腰肢痛、视网膜小动脉痉挛、高血压等症状;所以必须严格强制要求食品中铅的含量。
二、铅污染的来源食品中铅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爆米花制作机上的铅锡合金在高温下铅汽化致使爆米花中铅超标;传统工艺制作的皮蛋常加入黄丹粉(氧化铅)致使铅含量超标。
(2)食品包装及存放容器中的铅污染:罐装容器的罐缝是用含铅的锡焊接,长期盛放酸性食品容易使铅逸出,污染里面的食品;此外颜色较深的陶瓷制品,为使釉均匀、明亮常加入铅。
(3)环境对食品造成的铅污染:主要是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高、回收率低,导致绝大部分“三废”排入环境,动植物从环境中(土壤、大气)吸收铅,最终污染食品。
(4)含铅农药的铅污染:含铅农药的过量使用易导致农作物铅含量超标,尤其是在土壤中难降解,导致部分农作物即使在不施加农药的基础上仍会检测出铅的存在。
(5)不良生活习惯:爱吃爆米花、松花蛋等含铅食品;使用见效很快的增白化妆品及颜色过于艳丽的口红唇彩等都会导致人体内铅含量过高。
三.我国对铅污染的限量及检测方法《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对以谷物及其制品为首的22类食品做了限量规定。
部分限量结果如表1所示:四、检测标准解读本标准与 GB5009.12—201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前处理方法中,保留湿法消解和压力罐消解,删除干法灰化和过硫酸铵灰化法,增加微波消解;——保留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为第一法,采用磷酸二氢铵-硝酸钯溶液作为基体改进剂;保留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第三法;保留二硫腙比色法为第四法;——增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作为第二法;——删除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单扫描极谱法;——增加了微波消解升温程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仪器参考条件为附录。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4、食品添加剂:按GB2760的规定执行。
二、检验方法
1、感官要求:通过目测、鼻嗅、口尝等方法进行检验。
2、理化指标:水分按GB5009.3规定执行;食盐按GB5009.44规定执行;酸价按GB5009.229规定执行;谷氨酸钠按SB/T10371-2003中5.2.1规定执行;过氧化值按GB5009.227规定执行;铅按GB5009.12规定执行;镉按GB5009.15规定执行;总神、无机神按GB5009.11规定执行;亚硝酸盐按GB5009.33规定执行;其他污染物按GB2762规定执行;沙门氏菌按GB4789.4规定执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GB4789.10规定执行;副溶血性弧菌按GB4789.7规定执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按GB4789.30规定执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按GB4789.6规定执行;采样和检验后样品处理按GB4789.1执行。
3、食பைடு நூலகம்添加剂: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企业标准的制定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的要求,企业标准中所引用的标准现行有效,其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强制性标准无抵触。
铅指标W0∙8mg∕kg,严于GB2762的20%,其他参数等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本标准低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原因:
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统计数据):一■、产品指标:
1、感官要求:按产品实际情况确定了复合调味酱的感官指标,对其色泽、组织形态、气味与滋味、杂质做了规定。
2、理化指标:
2.1水分、食盐、酸价及谷氨酸钠按照产品特点、生产工艺及检验试验的结果而制定。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与定义1.1 特异性:指方法定性区分待测物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1.2 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大小由定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决定。
1.3 精密度:指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4 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方法等恒定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1.5 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仅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样品采集、保存与检验1.6 样品采集基本要求样品采集应有完整的采样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生产者等,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当样品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四分法选出能反应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样品量需要的检测样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载,一般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1.7 样品包装建议有包装产品应采集包装产品,散装产品应根据所需开展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宜的、且可真实反映产品特性的容器。
1.8 液体、半流体食品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和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的大包装产品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并分层采样。
1.9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部分样品,采样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1.10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1.11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1.12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要尽可能反映出其可能具有的中毒因素。
1.13 样品保存定型包装产品应在产品规定有效期按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散装产品应参照相关产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样品不变质。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本检验方法是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的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的,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方共同承担研究和起草工作。
计划编号:spaq-2011-55标准名称: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简要起草过程及研究进度:2011.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任务,项目正式启动;2011.7~2011.12 完成检测方法及前处理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工作;2011.12~2012.4 完成实验室内的方法学验证工作;2012.4~2012.5 完成实验室间的方法学验证工作;2012.5~2012.6 完成编制说明及标准文本的编写及意见征求工作;2012.7 提交编制说明和标准文本的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磷酸盐类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作为重要的食品配料和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肉制品、海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焙烤制品、饮料、土豆制品、调味料、方便食品等的加工过程中,对食品品质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用作水分保持剂、提高产品的保水性,以增强其水分的稳定性,保持肉质的新鲜,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保持肉质的柔嫩性,从而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磷酸盐类化合物共8 种,包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在食品中添加入这些物质可以有助于食品品种的多样化,改善其色、香、味、形,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并满足加工工艺过程的需求,在食品中是很重要的品质改良剂。
目前,我国针对多聚磷酸盐的使用做出规定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和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
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所测试的食品样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本次检测旨在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测试方法和标准本次食品安全检测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标准:- 样品采集:从不同供应商采集的食品样品,包括{具体样品名称}。
- 物理检验:对食品样品进行外观、色泽、气味等物理特性的观察和检查。
- 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害物质、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 微生物检测:通过培养和鉴定方法检测食品样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 检测标准:本次检测参考了国家和行业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
检测结果根据本次食品安全检测的结果,对于所测试的食品样品,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外观和物理特性:- 样品的外观、色泽和气味符合正常的食品特征,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
2. 化学分析:- 有害物质:本次测试未检测到样品中含有任何超过安全标准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致癌物质等。
- 添加剂:样品中发现了少量的食品添加剂,但均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农药残留:经检测,样品中发现了部分农药残留物,但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限量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3. 微生物检测:- 细菌和霉菌:样品中检测出了部分细菌和霉菌,但数量均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食品安全检测的结果,我们认为所测试的食品样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然而,为了进一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请供应商和食品生产企业注意以下建议:1. 加强对原料和生产过程的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培训,加强食品卫生和质量管理。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食品安全检测报告,提供有关食品样品安全性的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公众健康。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食品安全检测方案
食品安全检测方案1. 前言食品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食品安全检测方案,以确保食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此方案综合利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以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方式进行食品安全检测。
2. 目标食品安全检测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 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等;- 确保食品符合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 提供客观、科学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 推动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
3. 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检测方案将综合采用以下检测方法:1. 样品采集:准确选择代表性的食品样本,并遵循相应的采样标准。
2. 物理检测:包括外观、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
3. 化学检测:利用化学分析技术检测有害物质的含量和残留情况。
4. 微生物检测:采用微生物学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5. 快速检测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提供快速、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
4. 质量控制为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样品管理:建立完善的样品登记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来源和完整性。
- 校正和标定: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校正和标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走样检验:在每批样品中加入标准样品进行走样检验,验证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 质控样品:使用质控样品进行日常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报告和解读食品安全检测结果将通过系统化的报告形式向相关部门和客户提交。
检测报告将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专业人员将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提供评估和建议,以便相关部门或客户采取相应措施。
6. 结论本食品安全检测方案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和快速检测技术,旨在提供客观、科学的食品安全检测结果。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专业解读,确保食品安全检测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该方案将为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食品安全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标准
食品安全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标准食品安全: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标准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
重金属是一类有害物质,当其超过一定限量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以保障公众的饮食健康。
一、食品中重金属的危害食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指铅、汞、镉和铬等元素。
当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重金属,会导致中毒并对各器官产生慢性损害。
比如铅中毒可以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汞中毒则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而镉和铬对肾脏的伤害较大。
为了防止重金属对公众健康造成损害,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标准和监测方法。
二、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定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仪器分析来鉴别食品中是否存在某种重金属。
常用的定性检测方法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荧光法(AF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食品中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快速准确地得出定性结果。
而定量的检测方法则是基于定性结果之上,进一步计算出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
定量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比色法、微量反应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测定食品中各种重金属的浓度,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三、食品中重金属的标准为了确保食品中重金属的控制,各国针对不同种类的食品制定了相应的重金属限量标准。
以下以中国国家标准为例,介绍不同食品类别的重金属标准:1. 谷物及其加工品- 铅:不超过0.2毫克/千克- 镉:不超过0.1毫克/千克2. 蔬菜- 铅:不超过0.3毫克/千克- 镉:不超过0.05毫克/千克3. 水果- 铅:不超过0.1毫克/千克- 镉:不超过0.02毫克/千克4. 畜肉和禽肉- 铅:不超过0.05毫克/千克- 镉:不超过0.05毫克/千克5. 水产品- 铅:不超过0.2毫克/千克- 镉:不超过0.1毫克/千克以上仅为部分食品的限量标准,其他食品的限量标准可以通过相关法规和标准查询得到。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说明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说明
一、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概述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则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是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二、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可以有效防止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食品中毒物质、微生物等进行检测。
其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点内容,因为这些残留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四、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执行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
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出的食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五、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未来发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标准
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将更加科学、严格,涵盖的内容也将更加全面,以确保人们食用的食品更加安全、健康。
六、结语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我们每个
人都应该关注食品安全,支持和配合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食品安全
检测工作,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
愿我们的食
品更加安全、健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诺如病毒检测1 范围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诺如病毒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诺如病毒总数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2.1 实时荧光RT-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在普通RT-PCR的基础上加了一条特殊性的荧光探针。
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受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2.2 C值 cycle thresholdt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3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3.1无菌平皿,直径90mm;3.2无菌手术剪;3.3无菌镊子;3.4无菌50ml离心管,耐氯仿,可高速离心;3.5无菌85ml离心管,耐氯仿,可高速离心;3.6无菌胶头滴管;3.7无菌移液管,10ml;3.8移液枪,1-1000ul;3.9匀浆机;3.10超净工作台;3.11天平,精密度为0.01g;3.12高速冷冻离心机,10000g;3.13恒温摇床;3.14荧光定量PCR仪。
4 试剂4.1 含0.3mol/lNaCl的甘氨酸缓冲溶液,配制方法见A.1;4.2 PEG8000,配制方法见A.2;4.3 病毒RNA提取试剂盒;4.4 Nuclisens裂解液;4.5逆转录试剂盒;4.6荧光PCR定量试剂盒;4.7 缓冲液1×TAE,配制方法见A.3;4.8溴化乙锭(EB)溶液10ug/uL,配制方法见A.4;4.9琼脂糖凝胶,配制方法见A.5。
5 检验程序6 操作步骤6.1诺如病毒的富集6.1.1在无菌平皿中进行无菌取样,取食品5g,加入25ml含0.3mol/lNaCl的甘氨酸缓冲溶液,匀浆3min,为避免匀浆过程产生的高温破坏病毒,分两次匀浆,中间停顿1min。
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食品安全检验标准1. 概述食品安全是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为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食品安全检验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定义食品安全检验的标准,以保障公众的健康与权益。
2. 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食品安全检验标准需包含各类食品的必要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残留农药和兽药指标、重金属指标等。
- 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应详细描述每个检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检测设备:食品安全检验标准需规定适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包括规格、要求和校准标准等,以确保检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
- 技术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标准需明确各项技术标准的要求,包括样品处理方法、检测结果判定标准等,以便检验结果的评估和判别。
3. 检验流程- 样品采集:食品安全检验应根据规定的样品数量和采样地点采集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 样品处理:样品在检验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和杂质。
- 检验分析:样品处理完毕后,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检验分析,包括理化指标的测定、微生物的检测、残留农药和兽药的分析等。
- 结果评估:根据检验结果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结果的评估和判别,判断样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检验标准。
- 报告发放:根据检验结果,生成食品安全检验报告并及时发放给相关方,以供参考和决策。
4. 质量管理为确保食品安全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应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检验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岗位职责,确保检验过程的质量可控。
- 校准标准: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计划和标准,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参比物质:选择合适的参比物质,用于标定和比对检测结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质量控制样品:引入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用于日常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本检验方法是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的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的,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方共同承担研究和起草工作。
计划编号:spaq-2011-55标准名称: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简要起草过程及研究进度:2011.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任务,项目正式启动;2011.7~2011.12 完成检测方法及前处理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工作;2011.12~2012.4 完成实验室内的方法学验证工作;2012.4~2012.5 完成实验室间的方法学验证工作;2012.5~2012.6 完成编制说明及标准文本的编写及意见征求工作;2012.7 提交编制说明和标准文本的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磷酸盐类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作为重要的食品配料和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肉制品、海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焙烤制品、饮料、土豆制品、调味料、方便食品等的加工过程中,对食品品质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用作水分保持剂、提高产品的保水性,以增强其水分的稳定性,保持肉质的新鲜,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保持肉质的柔嫩性,从而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磷酸盐类化合物共8 种,包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在食品中添加入这些物质可以有助于食品品种的多样化,改善其色、香、味、形,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并满足加工工艺过程的需求,在食品中是很重要的品质改良剂。
目前,我国针对多聚磷酸盐的使用做出规定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和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安全抽检报告的编写方法与技巧分享
食品安全抽检报告的编写方法与技巧分享引言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
为了保障市民的饮食安全,相关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食品抽检工作,并编写了相应的抽检报告。
本文将分享食品安全抽检报告的编写方法与技巧,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理清编写目的编写食品安全抽检报告的第一步是理清编写目的。
抽检报告可以有多种目的,如监测市场产品合格率、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质量、为政府部门制定监管政策等。
在编写前需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在后续的编写过程中有侧重点,并确保报告的目的明确。
二、选择适当的样本数量和抽检标准样本数量和抽检标准是编写抽检报告的重要依据。
在确定样本数量时,需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样本数量,并保证足够的样本数量才能反映出整体的情况。
而抽检标准则需要参考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规法规和标准,确保抽检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三、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抽样方法和样本选择是编写报告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抽样方法主要有随机抽样、层次抽样、区域抽样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以保持样本的代表性为原则进行抽样。
在样本选择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类型、产地、品牌等因素,以确保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代表性。
四、抽检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抽检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是保证抽检结果可信度的重要措施。
在抽检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样本采集、检测方法、数据记录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对抽检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检测设备和环境的管理,以确保抽检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五、抽检结果的准确解读和表达抽检结果的准确解读和表达是编写食品安全抽检报告的核心环节。
在解读抽检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抽检标准、样本数量、检测方法等。
同时,还需要将结果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归纳,以便清晰地向读者呈现。
在表达方面,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避免术语过多,方便大众理解。
六、报告推出与反馈机制成功编写食品安全抽检报告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推出和反馈机制。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文本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文本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指用于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法定标准。
这些标准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规范要求,旨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文本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食品添加剂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限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例如,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色素、增稠剂等都需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2. 食品包装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食品包装材料符合特定的安全要求。
例如,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水、防潮、防腐等性能,以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外界污染。
3. 食品质量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各类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食品的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残留和农药残留等。
标准通常会规定不同食品的允许范围,并详细说明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
4. 食品生产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进行了规定。
这包括食品生产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清洁与消毒、原料的选用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通常会规定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指导原则,以确保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
5. 食品检测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食品检测的方法、检测项目和限量要求。
通过食品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
标准通常会规定各类食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限量。
6. 食品标签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食品标签的内容与要求。
食品标签应包含食品的名称、成分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关键信息,并严禁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文本的参考内容,国家制定这些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标准的完善与执行将有助于食品行业的规范发展,提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标准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家长们对幼儿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关注。
而幼儿园食品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学校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对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检测项目一、微生物指标检测幼儿园食品在运输、加工、存放的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病毒,对幼儿园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测项目。
微生物指标检测主要包括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
二、物理指标检测物理指标检测主要包括食品的温度、外观、气味等指标。
食物温度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相关标准,外观和气味也要符合规定的相关标准。
三、化学指标检测化学指标检测一般是指对食品添加物、重金属、农药、兽药等的检测,这些物质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对这些物质的检测也是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营养成分检测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食品的营养成分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营养成分的检测也是幼儿园食品安全检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等。
二、检测标准在执行幼儿园食品检测标准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检测标准。
下面是幼儿园食品检测标准的主要内容:一、微生物指标检测1. 大肠菌群检测值应该小于100CFU/g。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值应该小于100CFU/g。
3. 沙门氏菌检测值应该小于10CFU/g。
二、物理指标检测1. 食品温度在4-6℃之间,热菜在65℃以上;2. 外观和气味符合相关规定。
三、化学指标检测1. 对农药、兽药、重金属等的检测必须符合具体的相关国家标准;2. 对于食品添加物的检测,应该遵循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标准。
四、营养成分检测1. 对于幼儿园午餐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检测应该符合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标准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标准一、引言为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检查标准。
本标准旨在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二、检查范围与对象1.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及餐饮服务单位。
2. 检查对象包括食品生产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产品储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
三、检查内容与标准1. 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1)企业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食品安全职责。
(2)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2. 食品安全培训与健康管理(1)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对新入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不得患有法定传染病。
3. 原料采购与验收(1)采购的原料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建立原料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3)原料验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不符合标准的原料不得入库。
4.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1)生产工艺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规定。
(2)建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隔离、处理。
5. 产品储存与运输(1)产品储存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确保产品不受污染。
(2)建立产品储存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储存条件。
(3)产品运输应采取防尘、防雨、防盗等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6. 销售与餐饮服务(1)销售区域应保持整洁,不得堆放杂物。
(2)餐饮服务单位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规定,确保餐饮服务卫生。
(3)禁止销售过期、变质、有害食品。
7.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
(2)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按照预案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编制实用知识-检测方法农业部蔬菜质检中心主任刘肃2011年11月26日检测方法标准应按照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规定进行编写。
检测方法的结构和顺序是前言、引言、标准名称、警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原理、反应式、试剂与材料、仪器、采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质量保证和控制、特殊情况、试验报告、附录和参考文献。
一般来讲,前言、标准名称、范围、试剂与材料、仪器、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和精密度为必要要素外,其他要素为可选要素。
一、封面1.封面要给出以下信息: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等。
如果是食品安全标准,则应加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从目前情况看,只要是食品检测方法标准,都会成为强制性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上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
3.如果标准采用了国际文件,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给出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4.检测方法英文译名的表述方式为:“Determination of ……”。
二、前言和标准名称检测方法标准前言的要求同产品标准。
示例:本标准代替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法》。
本标准与GB/T 5009.204-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第一法稳定性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将外标法改为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法。
在检测方法标准中,标准名称、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的要求与产品部分相同,但要注意的是,检测方法的标准名称一般采用两段式,如“植物源食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各要素之间空一个汉字的间隙,英文译名各要素的第一个要素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各要素之间连接线为一字线。
示例:植物产品中氟的测定离子色谱法Determination of fluorine in plant products—Ion chromatography method使用的检测仪器名称应统一,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
如果标准涉及食品安全,标准名称则应加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用三段式。
示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三、警告对健康或环境有危险或有危害的所分析的产品、试剂或分析步骤,必须引起注意并注明所需的注意事项以避免伤害。
这些内容用黑体字印刷和安排。
——如果危险属于一般性提示或来自所分析的产品,应在标准名称后标出;——如果危险来自特殊的试剂或材料,应在试剂或材料名称后标出;——如果危险属于分析步骤固有的,应在“分析步骤”一章的开始标出。
示例: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四、范围应明确方法中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及适用的对象,示例:本标准规定了植物源食品中多菌灵残留量液相色谱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水果和蔬菜中多菌灵残留量的测定。
本章中易出现的问题:——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进行测定。
因为测定一个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因此在范围内应明确规定;——适用范围过宽。
因为同一成分在不同的基体中表现是不一样的,在样品的处理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如农药残留在植物组织中和在动物组织中的提取方法是不同的,因此不宜在适用范围中规定过宽,认为一个方法什么都可以测定。
五、原理在本章中可指明所用方法的基本原理、决定方法用途的方法特征和基本步骤。
示例:试料经磷酸缓冲液和水饱和的正己烷提取,用正己烷脱脂,再经过C18固相萃取柱进一步净化,用磷酸溶液/三乙胺—乙腈溶液洗脱其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
六、反应式必要时应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式,化学反应式应尽可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特别是当测定的元素氧化状态发生几种连续变化时,化学反应式可证明从测定的数据中得到的计算结果。
通常原理和反应式写在一章。
如:2Cu++I2 2Cu2++2I -七、试剂与材料本章应列出在试验中所使用的所有试剂和材料,以及它们的主要特性(浓度、密度等)。
如果需要,应注明纯度的级别。
如果有,宜给出相应得CAS号。
除了多次使用的产品,仅在制备某试剂中用到的产品不应列在本章中。
本章有一段导语作为开头:“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相当纯度的水”。
当使用按GB/T 6682所规定级别的水时,可用下列表述:“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水为GB/T 6682规定的X级水。
”按照GB/T 6682-2008规定的要求:——一级水用于液相色谱分析;——二级水用于元素分析;——三级水用于化学分析。
(一)试剂和材料的排列顺序a)以市售形态使用的产品(不包括溶液);b)溶液或悬浮液(不包括标准滴定溶液和标准溶液),并说明其大约含量;c)标准滴定溶液和标准溶液,应说明制备方法;d)指示剂;e)辅助材料(如干燥剂)。
所列试剂和材料,应写明以市售形态使用产品的形式,并说明其特性(如化学名称、分子式、纯度、CAS号),特别是固体产品应写明结晶水。
标准滴定溶液:此种溶液的浓度应表示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符号为c。
示例:[c(NaOH)=2 mol/L]。
标准溶液:此种溶液的质量浓度应表示为g/L,或其分倍数表示。
如果溶液的浓度是以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给出,应用毫克每千克(mg/kg)、克每克(g/g)、毫升每升(mL/L)或其分倍数表示。
如果溶液由一种特定溶液稀释配置,按下列方法表示:——“稀释V1 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稀释为总体积为V2的最终混合物;——“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加到体积为V2的溶剂中。
示例: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试剂3.1.1氧化镁(MgO)。
3.1.2三氯乙酸(CCl3COOH)。
3.1.3甲醇(CH3OH):色谱纯。
3.2 试剂配制三氯乙酸溶液(10 g/L):称取1 g三氯乙酸加水溶解,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
3.3 标准品咖啡因标准品(C8H10N4O2,CAS号:58-08-2):纯度≥99 %。
3.4 标准溶液配制3.4.1咖啡因标准储备液(2.0 mg/mL):准确称取咖啡因标准品20.0 mg于50mL烧杯中,用甲醇溶解,转移到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
放置于4 ℃冰箱可保存半年。
3.4.2咖啡因标准中间液(200 μg/mL):准确吸取5.0 mL咖啡因标准储备液于5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
放置于4 ℃冰箱可保存一个月。
(二)标准溶液的有效期标准溶液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标准滴定溶液,二是农兽药标准溶液,三是元素标准溶液。
三种标准溶液的有效期不同,分别是:——标准滴定溶液。
常温下保存,有效期2个月。
浓度小于0.2 mol/L时,应在使用前稀释配制;——农兽药标准溶液。
500 mg/L-1000 mg/L标准储备液,保存在0 ℃左右冰箱中,有效期6个月;0.5 mg/L-1 mg/L或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保存在0 ℃-5 ℃左右冰箱中,有效期2周-3周;——元素标准溶液。
100 mg/L标准储备液,保存在0 ℃-5 ℃左右冰箱中,有效期6个月;1 mg/L-10 mg/L或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保存在0 ℃-5 ℃左右冰箱中,有效期为1个月。
(三)本章中易出现的问题——不写导语,水的级别用错;——试剂和材料的排列顺序不规范,将辅助材料排列到标准溶液之前;——溶液组分的表示不规范,如“乙酸锌溶液{w [Zn(CH3COO)2]=18.3 %} ”写成“浓度为18.3 %乙酸锌溶液”;“丙酮—正已烷溶液[ (C3H6O+C6H14)=8+2]”写成“丙酮—正已烷溶液(V/V)”;——将质量浓度写成浓度;——标准溶液的有效期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八、仪器本章应列出在分析过程中所用的仪器和设备的名称及其主要特征。
一般仪器设备的排列顺序为分析仪器、常用仪器。
编写本章时应注意,不应规定分析方法所采用的仪器或设备的厂商或商标等内容。
示例:4.1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荧光检测器。
4.2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感量±0.0 1 g。
4.3组织捣碎机,20 000 r/min。
4.4 氮吹仪。
4.5旋涡混合器。
4.6滤膜:0.45μm,有机相。
本章易出现的问题:——只写仪器设备名称,不写仪器设备主要特征;——规定了分析方法所用仪器设备的厂商。
九、采样(取样)(一)实验室样品、试样和试料实验室样品:为送往实验室供检验或测试而制备的样品。
试样:由实验室样品制备的(包括粉碎、干燥等物理处理)从中抽取试料的样品。
试料:从试样中取得的(如试样与实验室样品两者相同,则从实验室样品中取得),并用以进行检验或测试的一定量的物料。
一般检测方法标准中本章的标题为“试样的制备”。
(二)试样的制备在本章中,应具体写明试样的所有制备过程(如取样量、研磨、干燥、匀浆),并给出所制试样的特性内容(如粒度分布、大约质量或体积),还应写明试样储存容器的材料和特性(如类型、容量、气密性)以及储存条件。
1.实验室样品缩分将实验室样品用四分法混合后,根据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进行样品缩分,按以下方法预处理样品:——对于个体较小的样品(如坚果),去掉皮、核、壳等,取出可食部分;——对于个体较大的基本均匀样品(如西瓜、冬瓜等),可在对称轴或对称面上分割或切成小块;——对于细长、扁平或组分含量在各部分有差异的样品,可在不同部位切取小片或截成小段;——对于果皮可食的样品,取全果进行缩分,对于果皮不可食的样品,取果肉进行缩分;——对于谷类和豆类等粒状、粉状或类似的样品,应堆成圆锥体—压成扁平形—划两条交叉直线分成四等分—取对角部分进行缩分。
注:部分水果样品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值不以可食部分计算,而以全果进行计算,样品处理时应注意。
2.试样制备过程不同样品制备过程如下:——谷类、豆类:粉碎样品使其全部可以通过425μm 的标准网筛;——蔬菜、水果:称量样品约1kg,切碎后均一化制成匀浆;——食用菌:新鲜的食用菌按蔬菜、水果处理;干制品按谷类、豆类处理;——茶叶、脱水制品:粉碎样品使其全部可以通过425μm的标准网筛;——香辛料:根据形态,按照种实类或水果进行处理;——冷冻制品:解冻后(冷冻样品中的冰晶和水不得丢弃),立即均一化制成匀浆;——酱、油和汁,搅拌均匀;——可能除去脂肪层,切碎均一化;——脂肪:尽可能除去瘦肉层,切碎均一化;——肝脏、肾脏以及其他食用部分:切碎均一化;——乳以及蜂蜜:充分混合,均一化;——鱼类:将可食部切碎均一化;——贝类:去壳,切碎均一化;——甲壳类:将小型甲壳类全部位、大型甲壳类去外壳后切碎均一化;——蛋:去壳,将蛋白与蛋黄一起充分混合,均一化(除了蛋白中或蛋黄中设定有残留标准时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