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自然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与发展的历程
电气
1906年12月25日,美国实现了无线电广播
1906
电气
卡蒂
1861年生于美国,他就职于贝尔电话公司,1907年他发明了共用电源的“共电”式电话系统而斐声世界。
1907
电气
布劳恩
1910年他发明晶体二极管。后来,他还发明示波器以及电视显示器件—电视显象管,他发明的闭合振荡电路系统成为了20世纪上半叶所有接收机和发射机主要部件。
1784
机械
凯利
1773年生于英国,1799年他发现了空气的升力作用,他的研究奠定空气动力学的工程理论。
1799
机械
黑尔
178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1801年他发明了乙炔氧的焊接工具—焊接炬
1801
机械
哈格里夫斯
1697年出生于英国,1764年他发明了纺纱机,
1764
机械
巴贝奇
1792年出生于英格兰,其父亲是一位银行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制造机械计算机的人(1842年),在他之前的数学家如:布莱斯,巴斯卡以及哥特弗雷德,莱布尼兹都设计较简单计算器,
1759
机械
阿克赖特
1732年出生于英国,他于1766年研制出水力纺纱机,而后,他又制造出了梳棉机等大批的纺纱机械。
1766
机械
屈尼奥
1725年生于法国,1770年他设计了双活塞锅炉,实现了应用高压蒸汽的发动机。
1770
机械
卡特赖特
1743年生于英格兰,1784年发明了织布机,1789年他发明了梳毛机。
1831—1845
电气
费森登
1866年出生于加拿大,1900年他发明了电磁检测仪,1902年他改进了马可尼无线电电报技术,1904年他发明了无线电调幅载波技术,
自然科学基础PPT1-3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 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 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 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不断摒弃错 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科学在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当代科学,与牛顿时代乃至爱因斯坦时代相比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可以说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 的推动下进行的。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技术---科学,生产 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如物理学中热学的发展就完全符合以上 指向。
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和生 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科学就 其发展速度来说,特别是就其开发自然界的全新领域来说,往往走在技术和生产的 前面。自然界的一些全新领域,在此之前是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未曾涉足的。例 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被实验证实之后才迅速发 展起来的。
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 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 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理 论研究的内容也是来源于生产和技术实践之中。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 类的生产活动将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自然科学的进化
自然科学的进化
自然科学是人类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和现象,探索其道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各地,人们不断地致力于研究自然科学,不断地发现新知识,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远古史前时代的自然宗教和神秘主义,经历了古代的哲学、数学、力学,到中世纪的天文和地理,再到新兴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科学的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技术越来越复杂、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从技术发展方面讲,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条曲折漫长的路径,从发现传统能源,到研发更多绿色能源,以及更加节能、环保的新型发动机,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运用都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自然科学也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新一代通信技术,比如通信卫星、电话和网络,使我们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沟通。
此外,计算机、太空技术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世界,控制和应用自然,以及更好地改变未来。
总之,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一发展的脚步是缓慢的,但它的步伐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持续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未来,自然科学将不断发挥重要作用,让社会发展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自古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就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使
社会变得更加可控和调节,使人类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自然。
在今天,自然科学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自然科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探索未知的世界,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自然科学基础全套课件
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表示出有关物质的量间的关系:
Zn + 2HCl = ZnCl2 + H2↑
物质的量比: 1
2
0.1 n
列式计算得: n = 0.2(mol),c = =
=2
*(mol/L)
3.卤素的性质 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
(2)卤族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及其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 F2 > Cl2 > Br2 > I2 ;F - < Cl - < Br - < I4.氧化—还原反应
*
(2)水圈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包括液态、 气态和固态水。
要认识到:外部圈层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既相互区分又紧密相关,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如教材上47页“地球的内部圈层”所示 ,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是指以地心为共同球心,但物质成分和物理 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圈层。 请参看教材上44页上“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以固 态的地球表面为界,它以外部分是外部圈层, 以内部分称为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如教材上44页“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所示,是由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
地球是一个球体并有快慢适当的旋转, 这一适度的旋转速率使地球原始物质产生分 化, 形成地球的圈层构造, 出现了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等, 造成地球的磁场, 并导致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使地表热量平衡, 有利于生物正常生存。球状的形态使地球各 处太阳高度不同, 造成热量的带状分布和自 然现象的复杂多样。
*
(1)大气圈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是由气体组成的 特别要认识其中最低层是对流层,参看教材上45页“大 气垂直分层”图,该层与人类的生活有关: 如天气现象 就发生在对流层;水圈中的气态水、生物圈的范围也与 对流层有关。因紧靠地面,对流层受地球引力最大,大 气密度也最大,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七、八成,并集中 了大气中绝大部分的水汽,成为一切天气现象的活动场 所。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热辐射能等不同影响,造成大 气气温、密度、压力等的差异,形成上升下降的对流, 引起风、雨、雪、云等各种天气过程的发生。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在这部分内容主要记住以下几点:
➢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观察到细胞的人。
➢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并 且是一切植物赖以发展的根本实体。
➢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把上面的学说扩大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 细胞学说。
• 细胞学所的内容: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的发育,就是细胞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细胞学说的 建立,证明了有机体在机构和发育上的统一性,是生物科学发 展史上的重大综合。)
第一个全面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其普遍意义的是:德国 的赫尔姆霍兹。
(1)光、电、磁的统一理论 1864年,麦克斯韦向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电磁场的动力学》
一文,在文中不仅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点此方程,而且还 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麦克斯韦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 波的预言。
因此,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是继牛顿时代以后物理学发展史 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建立
古代没有化学,只有炼金术。所谓的炼金术,就是想把铜和铅 等普通金属,通过各种冶炼手段把它们炼制成金和银等贵重金 属。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诞生了。
(1)化学科学的确立 英国著名科学家波义耳总结了大量的实验事实,提出了科学的元
•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元素 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促进了现代化学的发 展。
(5)有机化学的建立————(了解)
3.生物学理论的新建树
• 在19世纪的三大发现中,有两项都出自于生物学领域——细胞 学说和科学进化论(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 说、达尔文进化论)
[知识]自然科学发展概论
1—2 简述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三次科学革命三个时期:(1)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大约是从远古到15世纪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了解认识了自然界,到公元前6世纪已积累了不少的数学、天文学和医药知识,自然科学已开始萌发。
这一时期,关于自然界的知识中天文学走在最前面。
在医药方面,已有关于多种疾病的名称和药物的记载从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人们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把握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描绘自然界的总面目。
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力求囊括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自然哲学。
虽然那时已出现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物学、地学等专门化知识,但都包含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中。
在物理学方面,已出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他的工作给后人许多启发,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是错的,例如,受外力作用运动的物体,当外力停止作用,物体的运动也就立即终止。
又如,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较轻的物体下落较慢等。
亚里士多德的这些错误结论纯粹是他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并无任何实验依据,那时人们也还没有“科学实验”的思想。
(2)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6世纪到19世纪。
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从各个细节上分门别类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于是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专门学科逐渐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门独立的学科,使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数学上,微积分和非欧几何已经建立;物理上,牛顿理论和电磁理论已经建立;化学上,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天文学上,提出了日心说;地学上,提出了地质演化说;生物上,建立了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等等。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天文学上首先突破,随后物理学又成为带头学科。
(3)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三个时期——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时期从时间上看,这个时期大约是从19世纪末开始。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ppt课件
.
1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2、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和作用 3、21世纪人们关注的自然科学问题
.
2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种种内部动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发 展趋势。在现时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显著地加强。与以往时 代不同,科学技术巳成为第一生产力。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 仅对科技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21世纪,基因工程肯定会有较大的进展,植物学得益于基因工程而使农作物的品 质大大地提高,人们可获得品种繁多、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又利于健康的基因食 品。也许在20年后,也许在50年后,您在网上向商家订购蔬菜时可能要求他提供富 含动物蛋白的西红柿或者龙虾口味的黄瓜,当然,如果您想吃含有咖啡因的苹果和 巧克力味道的板栗,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食品陆续上市,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用的健康状况自测装置所得的数据来决定今天或最近吃什么。 也许,21世纪末,我们根本不必要再考虑用餐问题,科学家为我们准备了各种美味 的药片类食物和功能性饮料,这些“药片”含有人体每天必须的脂肪、蛋白质、纤 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早上,您只要吃上两三片 . 蛋元饼干大小的“药片”,喝上一小杯功1能7 饮料,您一天的营养和能量就都有了。
19世纪末开始的物理学革命拉开了现代科技革命的帷幕。 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系列突破性进展为先导,现代自 然科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想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 科体系结构上、在科学与技术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都出现了质的飞跃。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量子物理学家提出固体中电子
运动的理论,阐明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微观构造差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一、教学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观察、实验方法,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内容要求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历史轨迹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经历了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第二节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选题、实验计划的制订;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实验一空气中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三、重点难点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阅读方法为主,可配合录音带。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一、教学要求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性;了解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自然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所组成。
2.理解地球形状与大小,理解水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的表示法和应用,理解几种典型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周期率的原理和周期表的运用,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基本类群与基本特征,理解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3.掌握物质的量,掌握水溶液、掌握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量方法。
4.逐步树立起自然界的物质观;学会使用显微镜。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地球概况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恒星、银河系、太阳、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地球及其起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起源、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超外圈——磁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内容圈层、地球的表层;地球的表面形态:海陆分布、海洋的形态、陆地的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二节自然界中的物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大气的组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水的性质、水溶液;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指示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烃、烃的重要衍生物;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性质;实验二土壤酸碱度和铵态氮的简易测定;第三节地球上的生物生物的基础特征:严整复杂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应激性和适应性、遗传和变异;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有生物赖以生存的液态水、生命活动所需的气体.生命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命的结构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的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实验三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方法;实验四鲫鱼的解剖。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60 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
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能力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
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础模块(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掌握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三大发现3、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二)运动和力1、了解机械运动、参考系、位移、质点、时间、重力加速度,了解静摩擦力,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质量,了解牛顿第三定律,了解超重和失重2、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力、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标量和矢量等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律,理解物体的平衡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三)电与磁1、掌握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算2、学会计算简单电路的电功、电功率以及导体中电流产生的热量,掌握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3、了解直流电动机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了解电视、雷达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影碟机的使用和保养4、学会运动电磁学的简单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四)光、热、声1、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2、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3、掌握热传递规律,知道雨露霜雪的形成4、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五)物质结构与能量守恒1、掌握功、功率、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换,机械能守恒定律2、理解分子的大小、质量,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3、了解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衰变、半衰期,反射性的应用、污染和防护4、了解核反应,裂变和聚变,核电站(六)酸、碱、盐的和常见元素1、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掌握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通性2、了解常见元素的初步知识3、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理解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性质4、掌握微量元素和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其用途(七)有机化学部分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了解常用的食品添加剂2、掌握有机物的特性,掌握乙醇、乙酸、乙醛和乙醚的结构、性质3、熟悉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了解葡萄糖的性质、酯的水解和油脂的结构,了解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八)生命与自然1、了解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了解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了解生物的发育过程,了解生命的调节过程,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熟悉新陈代谢与能量储存的关系及生物的新陈代谢3、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及类型,掌握生殖的种类,掌握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方式(九)天体1、了解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及太阳的构造2、了解地球及其卫星3、理解并识别四季星空4、了解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选修模块㈠、人类与环境1、了解和掌握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状况2、认识和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3、深刻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㈡、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了解地球上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2、了解太阳能、水能和风能3、了解地球外的资源实践训练项目(一)(二)小玩具和小魔术1、2、掌握杠杆玩具、曲轴玩具、平衡玩具和电磁玩具的制作原理3、4、学会简单的化学小魔术(三)(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1、2、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3、4、理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意义5、6、理解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所遵循的依据和原则,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7、理解并掌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步骤,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四、学时分配五、说明(一)、本课程教学应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应结合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实验进行。
自然科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3、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的特点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第一节内容分析]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古代自然科学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三个阶段近代现代(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二)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要求: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太阳中心说: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代表人: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严重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血液循环学说: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哈维《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大循环(体循环)1628年塞尔维特1553年小循环(肺循环)维萨里1543年《人体构造》心脏有四个房室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科学成果方面:1.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为太阳中心学说提供证据2.发现了落体定律和抛物体的运动规律,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ppt课件
.
14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物理学的突破
根据许多天文观测及宇宙测量可知,宇宙中有许多不明物质对我们已知的星系 有力的作用,不过我们看不见它们,也就是说,这种物质不与任何光发生作用, 或者说,这种物质也发光,但十分微弱,人类无法探测到。因此,我们称其为 “暗物质”,它是一种猜想的物质。据分析这种暗物质在宇宙中有90%以上,所 以我们现在能看见的物质只占宇宙的很小一部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它的 构造、运动、能量等各方面都还不知道。
21世纪,基因工程肯定会有较大的进展,植物学得益于基因工程而使农作物的品 质大大地提高,人们可获得品种繁多、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又利于健康的基因食 品。也许在20年后,也许在50年后,您在网上向商家订购蔬菜时可能要求他提供富 含动物蛋白的西红柿或者龙虾口味的黄瓜,当然,如果您想吃含有咖啡因的苹果和 巧克力味道的板栗,也不是不可能的。至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的食品陆续上市,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家用的健康状况自测装置所得的数据来决定今天或最近吃什么。 也许,21世纪末,我们根本不必要再考虑用餐问题,科学家为我们准备了各种美味 的药片类食物和功能性饮料,这些“药片”含有人体每天必须的脂肪、蛋白质、纤 维素、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每天早上,您只要吃上两三片 . 蛋元饼干大小的“药片”,喝上一小杯功1能7 饮料,您一天的营养和能量就都有了。
.
16
科学技术经历了突破性进展—生物学领域的飞跃
本世纪生命科学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载有生命遗传信息的基因的双螺旋结 构的发现,大大加强了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同时生命科学也使生物技术、医疗技术、 克隆技术相继诞生。在21世纪,生命科学很可能成为科学革命中心。生命科学因为 与人口、健康、粮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必将成为科学研 究焦点。目前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研 究手段,生命科学将在各学科中起核心作用,影响并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教案
⾃然科学基础教案⾃然科学基础教案任课教师:伊茂明第⼀章⾃然的探索学习⽬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知道⾃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法;了解⾃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重点难点掌握观察、实验⽅法。
重点有近代⾃然科学诞⽣阶段的三件⼤事;经典⼒学中⽜顿最重要的成就;19世纪的三⼤发现等。
⼀、检查⼈数⼆、教学导⼊本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命到有⽣命、从运⽤到改造,将理、化、⽣、地的内容综合在⼀起。
以包容性强、与⼈们的⽣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例如⾃然、地球、能量、⽣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
以使我们了解⾃然科学的发展简史、⾃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学习⼀些⾃然科学的研究⽅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
三、讲授新课本章⾸先阐述了⾃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介绍了古代和近代⾃然科学的发展,进⼀步说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然后介绍了⾃然科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法,主要是实验的⽅法;如何设计实验和实验结果的整理与总结;最后介绍了科学教育中⼈们关注的问题,以及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节⾃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发明、发现;著名科学家的贡献,⾃然科学的诞⽣和发展;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巨⼤作⽤。
本教材把⾃然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古代(古代⾃然科学);②近代(近代⾃然科学的发展);③现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选择⼀部分重⼤的、划时代的⼈物的发明和事件写⼊教材。
1、古代⾃然科学包括古代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科学,主要选择古希腊的⾃然哲学和我国古代四⼤发明为主要内容。
1)古希腊的科学建⽴⾃然哲学:万物的本源是⽕(赫拉克利特派);万物都由原⼦组成(原⼦论派)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药。
2、近代⾃然科学的发展选择了⼀些对科学成果和在科学⽅⾯有伟⼤贡献的标志,从⽽标志着⾃然科学已经从⾃然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门独⽴的科学,并继续发展分化成物理学、化学、⽣物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离(公元十五世纪)随着历史的推 进,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真正完 成是文艺复兴以后开始的。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 混沌统一体(公元前五世纪以前)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 探索对自然的改 造,从人猿 向揖之后就开始了。不过 那时科学、神话、巫术、妖术、原始宗教彼此不分,结 成一个“混沌统一体”,这个混沌统一体就是人类最原 始的文化。
•自然哲学(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 随着火的 使用,简单工具的制造,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认识水平 逐渐提高,自然科学也逐渐从原始的混沌体中分离出来。 不过刚出现的科学知识也是原始的,还只是从客观上和 整体上对自然进行一般猜测性描述与解释,根本谈不上 什么科学的预见,自然科学只能和哲学结合在一起,形 成自然哲学。
十八、十九世纪 十八、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有 一系列划时代的发现和革命性的理论出现。
天文 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物理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 化学 原子—分子论;元素周期律;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 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 地学 地壳变迁理论。
十九世纪末 先是:X射线、天然放射性、电子三大发现。 紧接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现。凝聚态物理学、有机 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现代遗传学都迅速发展起来。
zhenqiany y y y
• 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公元十五世纪以后) 西欧文艺复 兴、蒸汽机的使用,带来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 命给自然科学以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大大扩展了研 究领域,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感性材料,又 为自然科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手段。这是科学水平逐渐 提高,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逐步建立和扩大,对自然的 研究也更加深入、更加精确。不仅力学、天文学、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数学这些基础学科逐步建立起来, 而且这些学科的内容日益丰富,出现许多新的分支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 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最后一位大天文学家,全面承 袭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他把亚里士多德 的九层天扩大为十一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 ,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净火天。他设想,各行 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 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他把绕地球的 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他又 设想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 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做上 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 一周,从而使计算结果达到了与实测的一致,取 得了航海的实用价值。
•
通过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以及对地球大小
的精确计算,哥白尼认定了大的太阳绕小的地球
转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是小的地球围绕大的太
阳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回到祖国,他通过对
木星和土星重合的观察,以及对行星顺行、逆行
的研究,进一步认定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为
行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
• 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太 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 ,在绕太阳旋转。就像我们坐在船上,明明是船 在走,而却看到岸在走一样。在务卡施身边的日 子里,哥白尼曾把他的“日心说”主要观点写成 一篇《浅说》,抄赠给一些朋友。他的观点立即 引起了欧洲各国的重视,可他不敢把它们全部写 出来发表,害怕招致教会的迫害。后来,他还是 在踌躇中开始了《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写作。
恶教会的哥白尼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可当他
得知这是为了打击十字骑士团对祖国的侵犯时, 就毅然穿起袈裟前往意大利。从1496年秋天起, 哥白尼在意大利留学10年。他曾在学术空气更活 跃的帕多瓦大学学习。该校天文学教授诺瓦拉对
“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教、学内容(第1次).
第一章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起源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关于人类进化三个阶段:A攀树的猿群:原上猿、埃及猿、森林石猿B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的童年”,腊玛古猿、南方古猿C完全形成的人:分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早期智人)直立人古人新人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中石器时代(也称“新石器时代早期”、细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弓箭的发明和应用新石器时代文化两个主要特征:磨光加工石器;陶瓷制造技术(原始手工业)同时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纺织工艺、建筑工艺三、原始宗教的自然观“万物有灵”观念:图腾崇拜等四、人类文明时代的来临金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农业社会文字的发明和应用:图画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拼音字母文字等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一、古埃及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图画文字埃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主要有:历法、几何、医学(木乃伊)、建筑艺术(金字塔)等二、古西亚(中东)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新巴比伦四个时期文字:楔形文字、拼音字母文字(腓尼基人、世界字母文字的开端!)数学、天文历法:太阴历(苏美尔人)、十进制、六十进制(古巴比伦)等冶铁术(苏美尔人:失腊铸造法;赫梯人:治铁术)、城市建设第一部分:复习第一章、第二章介绍第一次中东战争!第二部分:第三章《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一、古希腊:通过直觉和哲学的思辨自然哲学希腊化时代理论自然知识(定理、定律);古罗马:技术上的重要成果。
二、自然哲学的猜测背景:奴隶社会、铁器的应用、腓尼基语言、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达。
哲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欧几里得。
自然哲学特点: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进行直观考察三个方面的知识:自然界万物本源(古代元素论:以太);物质结构(古代原子论);天体系统模型(古代宇宙论:地心说)。
三、科学和经验结合的成果背景:雅典末期,自然哲学开始衰落。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PPT课件
28.11.2020
2
自然科学概论
学习方式
❖ 学习的方式
❖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查询资料,上网浏览,整理提炼等。
推荐网站: 中国科普博览: 中国科普: 网络科普联盟: 中国公众科普网: 中国公众科技网: 上海科普网: 北京科普之窗:
天文学
地学 生物学
28.11.2020
§1-2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建立经典力学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动力学
吉布斯——热力学/统计热力学
波 义 耳——元素说 拉 瓦 锡——氧化学说 道 尔 顿——原子-分子学说 凯 库 勒——有机分子机构理论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哥白尼——日心学说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赫歇尔——恒星天文学
11
神 农 像
自然科学概论
§1-1自然科学的兴起
❖ 3、中国古代地理学
▪ -中国地理学以《山海经》、《禹贡》为开端 ▪ -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建立了包括自然地理和
人文地理的地理学体系 ▪ -晋代编制的《禹贡地域图》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
地图集
28.11.2020
12
自然科学概论
§1-1自然科学的兴起
生理结构提出新的见解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首次对人体生理过程
作出科学的说明
28.11.2020
18
自然科学概论
§1-2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 近代科学革命的社会文化动因 1、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制度化 1)探究自然的兴趣在民族精英中养成 文艺复兴引导他们发现和欣赏自然的美 新教主义引导他们通过认识自然去认识上帝 新教主义告诉他们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2)专职科学家这种社会角色的形成 3)科学社会建制的初步形成
自然科学发展史
自然科学•专业名词1)自然科学:是形成体系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假说、原理、定律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它的诞生是16~17世纪间的事。
2)复合工具:人类经过长期摸索,发明了用绑扎、粘合等方法,使以不同材料制成的几个部件组成一件工具,这就是“复合工具”,例如使石斧装上木柄,它的效能就好得多。
弓和箭是旧石器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复合工具,它的出现大约在一万多年之前。
3)自然哲学:是古希腊人的聪明才智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自然哲学就是研究自然界各种问题的学问。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丰富多彩,与后世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4)毕达戈拉派的自然哲学:古希腊以毕达戈拉为代表的派别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应当不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而又为万物所具有、可以准确认识的东西。
他们说这种东西就是“数”。
数不仅是万物的本原,而且决定着万物的性质和状态,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都服从数。
数其实只是物的属性,毕达戈拉派把物和数的关系弄颠倒了。
5)四根说:是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物质所构成,有如画家用几种颜色就能描绘出绚丽多彩的图画那样。
四根说也就是早期的元素说。
6)种子说:是古希腊的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构成万物的是无限小的,种类又是无限多的“种子”。
一些物由同类种子构成,另一些物则由多种类种子所构成,种子的结合与分离就是万物的变化。
实物有生有灭,而种子则是永恒的。
阿那克萨戈拉的说法比前人更进了一步。
7)原子论的自然哲学:原子论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最大成就之一。
创始人是留基波,主要阐述者是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
这个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微粒,其自身是密实的,不可分割的。
它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是无限的,永恒的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聚散和原子的运动。
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古希腊原子论是现代原子学说的前身。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一)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一)
古代的自然科学
主要内容 1、科学技术的起源 2、古希腊的自然科学 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技术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发端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萌芽
科学技术的起源—古代科学的萌芽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物理学理论的综合 • 从16世纪开始,物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1)天上力学与地上力学的综合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出了力学三定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于反作用 力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了力学体系。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一种相互的引 力,称为万有引力;这个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物体质点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F=k.m1.m2/r2) (2)不同运动形式的综合统一
比利时医生维萨里:他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一书, 为血液循环学说奠定了基础。 塞尔维特:发现了小循环。 英国医生哈维:于1628年发表了《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 揭示了人体的大循环。 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伽利略在科学成果和科学研究方法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在科学成果方面: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 • 在科学研究方面:“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标志 着近代自然科学已成为独立的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 (二)近代科学的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主要是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在这 200年间,不仅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得到确立,而且自然 科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生物学理论的新建树 • 在19世纪的三大发现中,有两项都出自于生物学领域——细胞 学说和科学进化论(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 说、达尔文进化论) (1)细胞学说的建立 在这部分内容主要记住以下几点: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第一个观察到细胞的人。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并 且是一切植物赖以发展的根本实体。 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把上面的学说扩大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 细胞学说。 • 细胞学所的内容: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结构和发育的基本单位, 有机体的发育,就是细胞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细胞学说的 建立,证明了有机体在机构和发育上的统一性,是生物科学发 展史上的重大综合。)
古代没有化学,只有炼金术。所谓的炼金术,就是想把铜和铅 等普通金属,通过各种冶炼手段把它们炼制成金和银等贵重金 属。到了19世纪末的时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诞生了。 (1)化学科学的确立 英国著名科学家波义耳总结了大量的实验事实,提出了科学的元 素的概念。 • 元素:不可再分为其他物质的最简单的纯净物。 (2)燃烧的氧化学说的确立
科举制度盛行,科技发展失去活力,最终酿成了落后的局面。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一般认为,近代自然科学是从14、 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的) (一)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1.太阳中心学说想神学的挑战 •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临终时出版了《天体运行论》, 详细的论述了他的学说。 • 学说的核心是:日心和地动的观点 • 哥白尼他就认为太阳是位于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居于这个 位置众多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 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除了像其他行星一样绕太阳旋转外, 他还有自传。 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 血液循环学说是由三名伟大的科学家先后建立起来的。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 达尔文进化论。 在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确立的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的 有:迈尔、焦耳、赫尔姆霍兹。 除了这些内容外,大家还要知道几个第一。
第一个发表论文讨论运动形式转化定律是:德国医生迈尔。 第一个用实验来验证能量守恒的是:英国的焦耳。
第一个全面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其普遍意义的是:德国 的赫尔姆霍兹。
(1)光、电、磁的统一理论 1864年,麦克斯韦向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了《电磁场的动力学》 一文,在文中不仅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的点此方程,而且还 提出了电磁波的概念。麦克斯韦预言: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 波的预言。 因此,电磁场理论的建立是继牛顿时代以后物理学发展史 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近代化学基础理论的建立
(2)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19世纪生物科学史上的大事件: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它们揭示了生物界的及其发展规律) 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当人类 进入有历史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就诞生了古代自然科学。 一、古代自然科学 古代自然科学包括古代希腊、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科学,下 面着重介绍一下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科学。 (一)古希腊的科学 在古希腊的时候,自然科学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 当时还没有从哲学的体系中分离出来。那个时候的哲学家也是 自然学家,他们把自然科学与哲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建成一门 学问,称为自然科学。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 • 中国古代科学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我国的四大发明,后来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文明 的兴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到了明代中期,由于中国长期处 于比较封闭的状态,那时候不注意也不吸取外国先进的东西,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长期的大量燃烧的实验,提出了燃烧作 用的氧化学说,真正解开了燃烧的的秘密;他还确立了质量守 恒定律,创立了化学元素的命名方法,称为当之无愧的近代化 学的奠基者。
• (3)科学原子论的确立 • 提出原子论 的是: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他用原子的概念阐明了 元素、单质、化合物等的化学的基本概念,还提出了第一张原 子图像表。 (4)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 随着化学实验的发展,新的元素不断的被发现,对各种元素性 质的比较和分类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到1869的时候,就 已经发现了63种化学元素。 • 1869年2月和1869年10月的时候,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德国 化学家迈尔分别各自独立的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其中门捷 列夫还大胆的预言了十几种未知元素的存在和性质。 •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元素 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遵循的规律,促进了现代化学的发 展。 (5)有机化学的建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