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XXX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雪窦山XXX,XXX不得进,XXX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XXX,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雪窦山”字。
(选自XXX 《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的和尚。
④越:过。
信宿:连住两夜。
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⑥畦(qí)、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埂。
陇,通“垄”。
⑦联络:连接。
⑧牧竖:牧童。
征逐:追逐。
⑨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⑨⑥⑦⑧④⑤①②③是()A.渔人甚异之奇山异水B.若仿佛若有光皆若空游无所依C.才通人卿今者才略D.阡陌交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语段【甲】第一自然段描写桃花林景物有什么作用?4.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微.斯人没有士大夫莫.敢往别没有人,没有谁若.得为范公党人如果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只有王质一人抱病在京城门外与范仲淹饯别。
三、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然则何/时而乐耶C闻者为/之缩颈 D范文正公贬/饶州四、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情怀和不因物悲喜的乐观精神。
五、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王质与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人。
范仲淹遭贬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避之而恐不及,王质却带病为其送行。
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以能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文言文比较阅读礼记•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主题思想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7 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答案】(1)与:通“举”。
(2)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路不拾遗。
译文:。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
第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下册期中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4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
后遂无问津者。
秦时妇人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①,恐妖伪事起②,非有住持者,悉逐之。
客僧惧逐,多权③窜山谷。
有法朗④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赍⑤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
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曰:“我人也。
”妇人笑云:“宁⑥有人形骸⑦如此?”僧曰:“我事⑧佛。
佛须摈落⑨形骸,故尔。
”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
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复问:“宗旨如何?”僧为讲《金刚经》。
称善数四。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⑩秦人,随蒙恬筑长城。
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⑪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
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
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
【注释】①客僧:外来和尚。
②妖伪事起:兴妖作怪,蛊惑人心。
③权:权且,暂且。
④法朗:和尚法号。
⑤赍:携带。
⑥宁:难道。
⑦形骸:形体。
⑧事:侍奉,供奉。
⑨摈落:剃光头。
⑩自:本是。
⑪弊:压迫。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2分)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便要还家()(2)无论魏晋()(3)并衣草叶()(4)僧具言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 汝乃何人B.寻病终/ 遂寻洞入C.皆出酒食/ 初食草根D.悉如外人/ 悉逐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相顾笑曰:“语甚有理。
”5.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2分)(1)《桃花源记》中人们来到桃源村和《秦时妇人》中人们来到雁荡山的原因各是什么?答:(2)说说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带答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练篇章一《与朱元思书》(一)【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XXX作响;好鸟相鸣,XXX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XXX《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XXX。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XXX,与XXX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XXX,XXX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XXX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XXX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XXX《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③梅花为XXX:.④山岚设色之妙设:.21、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异的一组是()(2分)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A.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①猿则百叫无绝B.②月景尤为清绝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C.②皆在朝日始出①梅花为XXXD.②歌吹为风2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译文:23、甲、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7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一】【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①惠子相梁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③非梧桐不止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翻译句子。
(3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2分)4.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4分)参考答案:(1)做宰相(2)国都(3)栖息(4)怎么,哪里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的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3分)3.恐搜(2分)4.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思想。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6 虽有嘉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知其旨.也(旨:)(2)虽有至道.(道:)(3)然后能自强.也(强:)(4)学.学半(学:)【答案】(1)甘美,美味,甘味(2)道理(3)勉励(4)教【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解释。
实词与重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1)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旨:甘美,美味,甘味;(2)句意为: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
道:道理;(3)句意为: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强:古义:勉励;今义:健壮的,有力的;在文中,意为:勉励;(4)句意为: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2)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答案】(1)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2)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翻”“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1)“学习”:学习;“困”:困惑。
(2)“教学”:是两个词,即“教”和“学”,可翻译为:“教学”和“学习”。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文言文对比阅读+名著阅读一、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天目袁宏道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缟:白色精细的生绢。
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
③出缠结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4)无逾.此者逾: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3.两文都描写了“石”的___________;《天目》一文描写“石”的颜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触景生情”是说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小石潭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2 小石潭记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曾不若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
A.若:你;B.若:如,比得上;C.若:好像;D.若:如果。
故选:C。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西南,向西南。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核舟记-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3 核舟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核舟记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答案】明魏学洢【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明代的魏学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经)【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
D项有误,“曾”的意思应该是“竟然”。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此类活用的掌握能力。
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八年级下册(下)(原卷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下)(《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有佳肴》《大道之行》《马说》共20组)一、北冥有鱼(一)(2022·辽宁沈阳·八年级期中)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湖之鱼清·林纾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①,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
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
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
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然则名利之薮⑤,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⑥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选自《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肆:店铺。
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
③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
④葑(fēng)草:水生植物。
⑤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⑥盛:多,频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争喋他物如故.故.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B.其能脱钩而.逝者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C.必先投食.以引之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齐谐》者,志怪者也。
(2)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3课《马说》对比阅读(9篇 )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专题07: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7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2春·江苏镇江·八年级丹阳市第八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复.行数十步(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③尝.采药至衡 ( )④深入忘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3.【乙】文中的“不异世间”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仿。
4.【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甲乙两文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又,再值得曾经同返,返回2.(1)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核舟记对比阅读5篇含答案
《核舟记》对比阅读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羁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一】【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③逮举轴()④令怪之,黎明物色()...2.下列句中的“之”与“左臂挂念珠倚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无丝竹之乱耳..C.持就火炀之D.至之市..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⑴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⑵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2分)4. 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1分)参考答案:(1)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作逼真(2)①类似,像②弯曲③等到④早晨(3)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4)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专题05文言文比较阅读-八年级语文下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专题05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甲】桃花源记(节选)(东晋)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与元微之①书(唐)白居易仆去年②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③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去年:指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此时白居易已被贬为江州司马。
③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绝境..:(3)周.于舍下:(4)不能殚.记: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4.两文作者都表达了对所描写景色的喜爱,但这份“喜爱”是完全一致的么?请结合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八下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八年级(下)文言文对比阅读一、《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耳。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像白蛇一样,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通“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便要.还家:②欲穷.其林:③遂缘.小溪:④或.不应所问: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耳。
3.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二、《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一、【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晌。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贝《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 ) (2)乃记之而去.( )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摆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答案:1.(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3.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
(11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轩邈: (2)把:2、翻译下列语句。
(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
(2分)【甲】【乙】4、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
(3分)参考答案:1、(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2)持、执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2、(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3、【甲】望峰息心窥谷忘反【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4、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
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
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春和景.明景:②四时之景.不同景:③而或.长烟一空或:④把.酒临风把: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分)4.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日光②景色③有时④持、执2.答案: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3.答案:4.答案:乙段中“乐”既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甲段中的“乐”不只表示与民同乐的思想,而且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
四、阅读【文段一】〖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 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 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2.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 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4.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l.B 2.B 3.C 4.C五、[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未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十日,扁鹊夏见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 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2.[甲]文中的“进”是指“”,“退”是指。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4.《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岳》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和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5.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参考答案:1、D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3、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
4、忧醉与乐 5、先天……后天……六.[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山间之四时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
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八、14.(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每小题1分) 15.(4分)(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每小题2分) 16.(4分)[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 17.(4分)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答案不限于此。
意思对即可得分。
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答对一点得2分)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3.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4.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参考答案:1.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