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全脑血管造影 PDCA 课件
04
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确保执行进度和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检查阶段
01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计划是否按照预期进行,是否存在偏差
03
分析问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02
收集数据:收集与计划相关的数据,如进度、质量、成本等
04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计划执行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通过注射造影剂,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对脑血管进行成像的检查方法。
DSA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结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信息,有助于诊断脑血管疾病。
DSA技术原理主要包括造影剂注射、X射线成像和图像处理等步骤。
造影剂注射: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造影剂进入脑血管,形成对比度较高的图像。
互动环节:设置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回顾: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全脑血管造影 PDCA 课件应用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1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全脑血管造影 PDCA 课件的相关知识
内容结构:概述全脑血管造影 PDCA 课件的主要内容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展示全脑血管造影 PDCA 课件的应用效果
总结:总结全脑血管造影 PDCA 课件的特点和优势,强调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教学策略
引入案例:通过实际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原理:详细讲解全脑血管造影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处理阶段
01
脑血管造影讲座PPT课件
向动。 。(
为脉每
前及一
弓锁主 )
,骨动 伴
而下脉 畅
右动弓 通
弓脉各 的
为。自 右
后注分 及
弓意出 左
24
• RAA
ALSCA
•. •. •. •. •. •. •.
8 7 6 5 4 3 2 1真 脉 最
动 脉 韧 带
主 动 脉 憩 室
迷 行 的 左 锁 骨 下 动 脉
左 颈 总 动 脉
右 颈 总 动 脉
26
• 颈动脉造影的标准体位是正、侧位,其 中以侧位更重要。
• 每侧的颈总动脉约在颈4水平分为颈外动 脉及颈内动脉两个终末支,分支水平的 高低可有变异,高可至舌骨水平,低可 至胸3水平。变异往往是双侧的
• 分叉前的颈总动脉没有带命名的分支, 但是正常变异时,甲状腺上动脉、咽升 动脉、甲状腺下动脉、枕动脉及椎动脉 均可自颈总动脉分出。
59
大脑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胼周动脉 及其分支, 自颈内动脉发出,走行在胼 胝体沟内, 其分支分布在大脑内侧面和 大脑半球外侧面的上缘。主要供血于额 顶叶内侧面、尾状核、基底节、胼胝体 和额叶底面的血液。
60
大脑前动脉的分段
按Fischer 分类法,大脑前动 脉分为5 段
61
A 1 段:是大脑前动脉至前交通动脉的一段, 向 前内方走行, 越过视神经、视交叉至中线。正位 片上呈由外向内水平走向或略呈弧形。侧位片上成 轴位投影并与大脑中动脉重叠,显示不清。A 1 段
动脉 4.右锁骨下动
脉 5.右颈总动脉 6.左颈总动脉 7.右颈外动脉 8.左颈外动脉 9.右颈内动脉
10.左颈内动脉 11.右椎动脉 12.左椎动脉 13.右侧内乳动
DSA全脑血管造影术PPT课件
轻松看懂脑血管 DSA
这两张动图分别是颅脑正位、侧位 DSA 显像图
第一部分 基础概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将 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 注入造影剂获得的第二次图像也输入计算机并进行 减影处理,骨骼和脑组织等影像均被减影除去,保 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经过再处理后传至监视 器,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 全脑血管 DSA 应该包括双重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 脉、双侧椎动脉,并选择性进行正侧位造影。下面 呈现几个正常颈内动脉 DSA 图片。
正常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左侧椎动脉正、侧)
脑血管 DSA 一般可分为四个时相,分别为:动脉期、毛细 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如下图所示。
动脉期
毛细血管期
静脉期
静脉窦期
第二部分 专业学习
颈内动脉正位片
颈内动脉侧位片
椎动脉正位片
椎动脉侧位片
中英文对照
sup. 上的;Inf. 下的;Ant. 前的;Post. 后的; cerebral 大脑的;cerebellar 小脑的;basilar a. 基底 动脉;vertebral a. 椎动脉;ant. cerebral a. 大脑前动 脉;ant. communicating a. 前交通动脉;post. cerebral a. 大脑后动脉;post. inf. cerebellar a. 小脑 后下动脉;ophthalmic a. 眼动脉;supraclinoid 床突 上;cavernous 海绵窦;precavernous 海绵窦前(破 裂孔段 C3);petrous 岩段(C2);cervical 颈段 (C1)。
这两张动图分别是颅脑正位、侧位 DSA 显像图
第一部分 基础概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应用电子计算机程序将 组织图像转变成数字信号输入储存,经动脉或静脉 注入造影剂获得的第二次图像也输入计算机并进行 减影处理,骨骼和脑组织等影像均被减影除去,保 留充盈造影剂的血管图像,经过再处理后传至监视 器,得到清晰的血管影像。 全脑血管 DSA 应该包括双重颈内动脉、双侧颈外动 脉、双侧椎动脉,并选择性进行正侧位造影。下面 呈现几个正常颈内动脉 DSA 图片。
正常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从左往右)
正常左侧椎动脉正、侧)
脑血管 DSA 一般可分为四个时相,分别为:动脉期、毛细 血管期、静脉期、静脉窦期。如下图所示。
动脉期
毛细血管期
静脉期
静脉窦期
第二部分 专业学习
颈内动脉正位片
颈内动脉侧位片
椎动脉正位片
椎动脉侧位片
中英文对照
sup. 上的;Inf. 下的;Ant. 前的;Post. 后的; cerebral 大脑的;cerebellar 小脑的;basilar a. 基底 动脉;vertebral a. 椎动脉;ant. cerebral a. 大脑前动 脉;ant. communicating a. 前交通动脉;post. cerebral a. 大脑后动脉;post. inf. cerebellar a. 小脑 后下动脉;ophthalmic a. 眼动脉;supraclinoid 床突 上;cavernous 海绵窦;precavernous 海绵窦前(破 裂孔段 C3);petrous 岩段(C2);cervical 颈段 (C1)。
脑血管造影图谱ppt课件
分支:无
54
第四段(C4)称为海 绵窦段,C4段起于岩 舌韧带上缘,止于硬 脑膜环。分为三个亚 段,后升部(垂直部 )、水平部和前垂直 部。两个交接部称作 后膝部和前膝部
分支:脑膜垂体动脉
55
第五段(C5)称为 床突段,C5段是颈 内动脉各段中最短 的一段。起自近侧 硬脑膜环,止于颈 内动脉进入蛛网膜 下腔处的远侧硬脑 膜环
72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斜位, 清楚显示豆纹动脉。内侧豆 纹动脉起自ACA水平段 (A1);外侧豆纹动脉起自 MCA的MI段。外侧豆纹动脉 通过外廊及壳核呈一柔和的 外凸曲线; 1、 ACA A1段 2、分叉前的MCA M1段 3、分叉后的MCA M1段 4、MCA膝部 5、MCA M2段 6、内侧豆纹动脉 7、外侧豆纹动脉 8、Heubner返动脉
9、左椎动脉 10、右甲状颈 干
11、左甲状颈 干
1、左锁骨下动脉 2、左椎动脉 3、甲状颈干 4、甲状腺下动脉 5、颈升动脉 6、颈横动脉
32
右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 颈外动脉(ECA) 小点状区是腮腺。 1、头臂干 2、右颈总动脉 3、右颈外动脉 4、右颈内动脉 5、面动脉 6、颞浅动脉 7、上颌内动脉 8、右椎动脉
1、眼动脉(OA)(白箭示 OA上升跨过视神经时急剧 成角。) 2、眼动脉眼支(箭头示脉 络膜血管染色) 3、大脑镰前动脉(眼动脉 的眶外分支) 5、泪腺动脉 6、肌支 7、筛前动脉 8、脉络膜前动脉
67
6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CA的大 脑半球皮 层分支的 血流供给 区域的最 大、通常 及最小分 布。
69
左椎动脉造影,通过 一大的后交通动脉使 大脑前动脉(ACA) 及其分支显影,大脑 中未显影。 1、ACA A2段(垂直 段) 2、眶额支 3、额极动脉 4、胼周动脉 5、胼缘动脉
54
第四段(C4)称为海 绵窦段,C4段起于岩 舌韧带上缘,止于硬 脑膜环。分为三个亚 段,后升部(垂直部 )、水平部和前垂直 部。两个交接部称作 后膝部和前膝部
分支:脑膜垂体动脉
55
第五段(C5)称为 床突段,C5段是颈 内动脉各段中最短 的一段。起自近侧 硬脑膜环,止于颈 内动脉进入蛛网膜 下腔处的远侧硬脑 膜环
72
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斜位, 清楚显示豆纹动脉。内侧豆 纹动脉起自ACA水平段 (A1);外侧豆纹动脉起自 MCA的MI段。外侧豆纹动脉 通过外廊及壳核呈一柔和的 外凸曲线; 1、 ACA A1段 2、分叉前的MCA M1段 3、分叉后的MCA M1段 4、MCA膝部 5、MCA M2段 6、内侧豆纹动脉 7、外侧豆纹动脉 8、Heubner返动脉
9、左椎动脉 10、右甲状颈 干
11、左甲状颈 干
1、左锁骨下动脉 2、左椎动脉 3、甲状颈干 4、甲状腺下动脉 5、颈升动脉 6、颈横动脉
32
右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 颈外动脉(ECA) 小点状区是腮腺。 1、头臂干 2、右颈总动脉 3、右颈外动脉 4、右颈内动脉 5、面动脉 6、颞浅动脉 7、上颌内动脉 8、右椎动脉
1、眼动脉(OA)(白箭示 OA上升跨过视神经时急剧 成角。) 2、眼动脉眼支(箭头示脉 络膜血管染色) 3、大脑镰前动脉(眼动脉 的眶外分支) 5、泪腺动脉 6、肌支 7、筛前动脉 8、脉络膜前动脉
67
6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CA的大 脑半球皮 层分支的 血流供给 区域的最 大、通常 及最小分 布。
69
左椎动脉造影,通过 一大的后交通动脉使 大脑前动脉(ACA) 及其分支显影,大脑 中未显影。 1、ACA A2段(垂直 段) 2、眶额支 3、额极动脉 4、胼周动脉 5、胼缘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课件
处理方法
如发生术中并发症,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心肺复苏、紧急用药等, 确保患者安全。
04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肢体活动评估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评估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是否有 偏瘫或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关注患者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 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饮食与活动指导
饮食建议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如低盐、低脂、高蛋白、高 维生素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等,以促 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 语言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与血肿
总结词
出血和血肿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的,术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和血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 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出血和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如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血栓形成与栓塞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女士,62岁,因 头晕、头痛入院,诊断 为脑动脉瘤。
并发症情况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 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反 应。
处理措施
护士立即停止手术,给 予抗过敏药物和吸氧等 紧急处理,同时监测患 严重后果。
护理经验总结与分享
术前准备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课件
目录
• 全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 术前护理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要点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案例分享
如发生术中并发症,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心肺复苏、紧急用药等, 确保患者安全。
04 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观察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
肢体活动评估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评估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观察是否有 偏瘫或肢体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关注患者疼痛情况,采取适当的 疼痛管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等,以减轻患者痛苦。
饮食与活动指导
饮食建议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建议,如低盐、低脂、高蛋白、高 维生素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活动指导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等,以促 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 语言训练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05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出血与血肿
总结词
出血和血肿是全脑血管造影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通过股动脉穿刺进行的,术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和血肿。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 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出血和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如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血栓形成与栓塞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李女士,62岁,因 头晕、头痛入院,诊断 为脑动脉瘤。
并发症情况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 患者出现造影剂过敏反 应。
处理措施
护士立即停止手术,给 予抗过敏药物和吸氧等 紧急处理,同时监测患 严重后果。
护理经验总结与分享
术前准备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课件
目录
• 全脑血管造影术概述 • 术前护理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要点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案例分享
《全脑血管造影术》课件
置入导管
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脑部血管, 注射造影剂。
结束手术
完成造影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止血和包扎。
术后护理
01
02
03
04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
制动
要求患者术后卧床休息,避免 剧烈活动,以减少出血和血肿
的风险。
抗凝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 要接受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
全脑血管造影术
目录
CONTENTS
• 全脑血管造影术简介 • 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影像学表现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未来展望
01
CHAPTER
全脑血管造影术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 透视技术,对脑部血管进行显影 的检查方法。
脑部炎症可引起血管壁炎症和血管狭窄, 需要与脑血管病变进行鉴别。
脑部创伤
其他疾病
脑部创伤可引起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需 要与脑血管病变进行鉴别。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影响 脑血管形态和血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 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04
CHAPTER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诊断脑血管疾病
适用人群
需要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需要评估脑部血管狭窄或阻塞 程度的患者。
需要了解脑部血管病变情况的 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慢性病患者。
02
CHAPTER
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 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ppt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精选PPT
12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A3
M2
M1 A1 A2
A4
A3
M3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精选PPT
22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精选PPT
23
正常颈内脉DSA表现 (左侧)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精选PPT
18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精选PPT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精选PPT
3
X线脑血管造影精选P与PT DSA成像比较 4
精选PPT
12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精选PPT
13
精选PPT
14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A3
M2
M1 A1 A2
A4
A3
M3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精选PPT
22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精选PPT
23
正常颈内脉DSA表现 (左侧)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精选PPT
18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精选PPT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精选PPT
3
X线脑血管造影精选P与PT DSA成像比较 4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PPT课件
全脑血管造影图片
适应症
〔1〕颅内占位病变,如大脑半球病变做颈动脉 造影、后颅窝病变做椎动脉造影;
〔2〕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 〔3〕颅内血管病变,如大脑供血缺乏、脑血栓、
脑栓塞、脑血管动脉瘤等;
〔4〕了解某些颅内外病变供血情况,如脑膜瘤、 颈动脉体瘤、头皮血管瘤等。
禁忌症
• 〔1〕碘过敏反响阳性 • 〔2〕严重的出血倾向 • 〔3〕明显的动脉硬化及严重的高血压 • 〔4〕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 • 〔5〕手术区有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5. 24小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要密切观察病 人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体温及肢 体活动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对症处理, 制定好治疗措施,防止病人术后再出血。
病例分享
1. 患者:王月华,女 岁,以“右侧面部不适〞 之主诉入院。诊断:脑堵塞 入测T36.0 ℃ P68 次/分 R18次/分 BP160/80mmHg。意识清, 言语流利。患者于7.28日行DSA术,术后约3小 时出现一过性视物模糊,有意识模糊,烦躁, 血压升高,术后7小时体温升至38.1℃。给于 醒脑,消炎,物理降温,镇静等对症处理,后 逐渐好转出院。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后的护理
概念
• 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简称
DSA,是把造影剂直接注入血管内,使 其脑血管系统显影的一种X线投影检查 技术。造影剂所经过的血管轨迹连续摄 片,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为脑血管 数字减影造影。
诊断范围
• DSA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
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 测定动脉的血流量。对于缺血性脑血病, 血管造影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SA可清楚 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建 立情况等,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如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也有诊断意义。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PPT课件
第18页,共72页。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
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第52页,共72页。
硬脑膜动静脉瘘: DSA诊断
供血动脉为脑膜动脉(ECA,ICA and VA)
无畸形血管团 引流静脉或静脉窦早显,伴扩张.
第53页,共72页。
DAVF
第54页,共72页。
DAVF
第55页,共72页。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定义: 颈内动脉和或其分支与海绵窦交通
分类: 外伤性 自发性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引起。DSA可确定 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侧支循环和发现其它并 发脑血管疾病等。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小于 50%,中度狭窄在50%和70%之间,重度狭窄 大于70%。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治疗方案。
第45页,共72页。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造影表现:
管腔不规则和溃疡; 狭窄(线样征)和闭塞; 扩张、扭曲及梭形扩张; 要注意动脉的屈曲和狭窄动脉供血区侧支循环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
第1页,共72页。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个世纪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 MRI、DSA和PET等技术不断提高,带动了脑 血管病学的发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在此,主要介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 的诊断。
情况。
第46页,共72页。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
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第52页,共72页。
硬脑膜动静脉瘘: DSA诊断
供血动脉为脑膜动脉(ECA,ICA and VA)
无畸形血管团 引流静脉或静脉窦早显,伴扩张.
第53页,共72页。
DAVF
第54页,共72页。
DAVF
第55页,共72页。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定义: 颈内动脉和或其分支与海绵窦交通
分类: 外伤性 自发性
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炎引起。DSA可确定 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侧支循环和发现其它并 发脑血管疾病等。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小于 50%,中度狭窄在50%和70%之间,重度狭窄 大于70%。结合临床症状确定治疗方案。
第45页,共72页。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造影表现:
管腔不规则和溃疡; 狭窄(线样征)和闭塞; 扩张、扭曲及梭形扩张; 要注意动脉的屈曲和狭窄动脉供血区侧支循环
全脑血管造影及其诊断
第1页,共72页。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 个世纪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 MRI、DSA和PET等技术不断提高,带动了脑 血管病学的发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在此,主要介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 的诊断。
情况。
第46页,共72页。
全脑血管造影术PPT课件
•
5、将穿刺针金属针芯抽出,用肝素盐水冲洗塑料套管。
•
6、用浸湿肝素盐水的纱布块擦拭导管表面,并用注射器抽取肝素盐水自导管尾端注入,冲洗导管。
•
7、抽取局麻药物:护士打开利多卡因,由医师使用5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5~10ml。技师将高压注射器抽取造影剂。
18
相关手术器械
19
相关手术器械
20
不建议行造影检查 • 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造影前数天停用华法林改用
肝素抗凝,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到1.4以下 • 心功能2~3级的患者需注意造影剂用量并尽量缩短造影
时间
8
全脑血管造影术前的准备
• 告知患者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的必要性 和风险。
• 脑血管造影相关的并发症(卒中和死亡) 在无症状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0.3%,在有 症状患者中的发生几率约为0.5%。
4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 • 第5块无菌单铺在造影床尾部。 • 注意事项: • 从无菌操作台上取无菌单时手不能触及无菌操作台,铺单时手不能触
及患者身体及造影床。铺第4、5块无菌单应在穿好手术衣并戴好无菌 手套后进行,并完全覆盖造影床
16
第三步 穿刺部位消毒及手术台准备
• 操作台准备 • 1、由手术护士将造影包拿于器械台,检查造影包消毒时间及过期时间,检
如无血液抽出,方可注入麻醉药。
22
第四步 麻醉及穿刺
• 穿刺
•
以手术刀片轻触穿刺点皮肤,待患者无明显疼痛感时,在穿刺点皮肤作一小切口(深度至皮下)。
•
固定股动脉 用左手示指及中指放在皮肤切口上方股动脉两侧,手指方向对准,在二指之间将股动
• 脉固定。
•
脑血管造影ppt课件
•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 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 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8
术前准备
•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
• 监测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前1个小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后 面1次/0.5h,并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及感觉运动
21
• 4、注意术侧肢体轴线翻身,翻身角度小于60度。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下 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防止压疮。 咳嗽或大小便时用手压 迫穿刺点。
• 5、促进造影剂代谢,预防造影剂肾病 指导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情况, 4小时内可饮水2000毫升),有利于造影剂的排出,24小时内尽量不食用高 蛋白饮食,以防产气腹胀。
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9
• ⒋病人准备: ①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注
射造影剂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对策。 ②双腹股沟备皮。 ③术前6h禁饮食。 ④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 ⒌、器械准备: • ⒍、药物准备: • ⒎、术前用药: •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 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8
术前准备
•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
• 监测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前1个小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后 面1次/0.5h,并观察患肢末梢循环及感觉运动
21
• 4、注意术侧肢体轴线翻身,翻身角度小于60度。给予患者取术侧卧位,下 肢伸直,健侧屈曲,以保证患者舒适,防止压疮。 咳嗽或大小便时用手压 迫穿刺点。
• 5、促进造影剂代谢,预防造影剂肾病 指导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情况, 4小时内可饮水2000毫升),有利于造影剂的排出,24小时内尽量不食用高 蛋白饮食,以防产气腹胀。
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9
• ⒋病人准备: ①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注
射造影剂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对策。 ②双腹股沟备皮。 ③术前6h禁饮食。 ④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 ⒌、器械准备: • ⒍、药物准备: • ⒎、术前用药: • 8、严格按照手术安全制度接患者
脑血管造影讲课PPT课件
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穿入硬脑膜进入海绵窦,穿出硬脑膜行 于蛛网膜下腔、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 合称8/2虹7/2吸019部
8/27/2019
6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禁忌证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 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有严重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肝或 肾功能不全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5. 生命体征难以维持的。 6.未能控制的高血压。 7.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
Anterior view
1a.nPtoesrtioeriovirecwe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8B/a27s/i2la01r9artery
1
脑血管病介入诊断
8/27/2019
2
内容
一、脑血管造影技术、适应症、禁忌症 二、脑血管的解剖学基础 三、脑血管造影读片
8/27/2019
3
内容
一、脑血管造影技术、适应症、禁忌症 二、脑血管的解剖学基础 三、脑血管造影读片
全脑血管造影技术课件
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
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造影操作程序
10、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 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 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 (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 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 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 /min左右持续冲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 肿 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条件
1.必须具备:透视设备,C型壁,高压注射器等。 2.消毒灭菌条件,监测设备,氧气,吸引器等。 3.常备药品:肝素钠针,鱼精蛋白针,硝普钠,尿激酶,罂粟碱,
钙离子拮抗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麻醉及抗EP药。 4.防护设备:铅衣,铅眼睛,铅围脖等。 5.基本人员配备:医师,麻醉师,技术员,护士。 6.一次性使用材料:椎动脉导管,猪尾造影管,高压注射器,血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 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 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 照。
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 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脑血管造影操作程序
10、穿刺置鞘: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 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 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 (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 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 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 /min左右持续冲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适应证:
1.颅内外血管性病变, 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2.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查。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4.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 肿 瘤的定性。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条件
1.必须具备:透视设备,C型壁,高压注射器等。 2.消毒灭菌条件,监测设备,氧气,吸引器等。 3.常备药品:肝素钠针,鱼精蛋白针,硝普钠,尿激酶,罂粟碱,
钙离子拮抗药,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麻醉及抗EP药。 4.防护设备:铅衣,铅眼睛,铅围脖等。 5.基本人员配备:医师,麻醉师,技术员,护士。 6.一次性使用材料:椎动脉导管,猪尾造影管,高压注射器,血
②摆体位:标准侧位,上缘到眶下线水平,第三颈椎位于屏幕正 中,一般造影剂5ml/秒,总量7mL,压力300Pa,投照,如发现血 管重叠或病变显示不好,可右侧斜适当角度(一般45度)再次投 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15
危险吻合
定义: 临近动脉之间存在吻合,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吻合, 颈外动脉血流流向正常神经组织. ※ 面a.颌内a-眼a-颈内a ※ 咽升a-颈内a海绵窦段 ※ 枕a-椎a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17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疑为动静脉瘘和颅底肿瘤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 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和双侧颈外动脉的正侧位造影。
11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无名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12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3
14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5
【 禁忌症】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或病危患者。 对造影剂和麻醉剂过敏者。
6
【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消毒 股动脉穿刺置导管鞘 行全脑血管造影
7
【检查要求】
疑为脑缺血性疾病者:阶梯血管造影
行主动脉弓造影(左斜10 o~15o)要求看清双侧椎动脉 和双侧颈总动脉的开口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A1:水平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P1:交通前段 P2:环池段 P3:四叠体段 P4:距裂段
19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18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2脉0
交通段
破裂孔段
眼段 床突段
海绵窦段
岩段
颈段
21
颈内动脉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原理: 造影前的图象为基像,造影后的图象为造影原像,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者去除前者后,得到减影 为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动脉或静脉影像。新型DSA设备可通过 数字处理,建立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模拟血管内镜技术, 协助诊断。
患者须行压颈试验以了解willis环的代偿情况。
9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2. 未发现动脉瘤,需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或脊髓动脉造 影,以确定其它原因引起的SAH.
10
【检查要求】
疑为动静脉畸形者: 作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造影, 位于皮层的AVM,要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颈外动脉分支是 否参与供血.
16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第二步行双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第三步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
影。
8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1. 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 ** 动脉瘤患者选择适当位置再次造影以清楚显示
动脉瘤的解剖结构。必要时作旋转造影(Rotation). ** 海绵窦段动脉瘤和其他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
分支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及诊断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diagnosis
钟祥市中医院内二科
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 内 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后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MRI、DSA和PET等技术 不断提高,带动了脑血管病学的发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此,主要介 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A5
(左侧)
A4
M4+M5
A5
M3
A3
M2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22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23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左侧)
24
椎动脉
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后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posterior spinal a.)
3
X线脑血管造影与DSA成像比较 4
【 适应征】
1、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等。
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蛛网膜下腔出 血患者应尽早行血管造影。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并作肿瘤 栓塞。在手术前一周内进行。
4、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 些肿瘤的鉴别诊断。
15
危险吻合
定义: 临近动脉之间存在吻合,颈外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吻合, 颈外动脉血流流向正常神经组织. ※ 面a.颌内a-眼a-颈内a ※ 咽升a-颈内a海绵窦段 ※ 枕a-椎a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17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疑为动静脉瘘和颅底肿瘤者: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 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和双侧颈外动脉的正侧位造影。
11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无名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12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13
14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5、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5
【 禁忌症】
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障碍者或病危患者。 对造影剂和麻醉剂过敏者。
6
【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消毒 股动脉穿刺置导管鞘 行全脑血管造影
7
【检查要求】
疑为脑缺血性疾病者:阶梯血管造影
行主动脉弓造影(左斜10 o~15o)要求看清双侧椎动脉 和双侧颈总动脉的开口
V1段(骨外段) V2段(椎间孔段) V3段(脊椎外段) V4段(硬膜内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A1:水平段 A2:上行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P1:交通前段 P2:环池段 P3:四叠体段 P4:距裂段
19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后交通动脉:向后发出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脉络膜前动脉:向后发出,入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18
分段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2脉0
交通段
破裂孔段
眼段 床突段
海绵窦段
岩段
颈段
21
颈内动脉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原理: 造影前的图象为基像,造影后的图象为造影原像,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者去除前者后,得到减影 为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动脉或静脉影像。新型DSA设备可通过 数字处理,建立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模拟血管内镜技术, 协助诊断。
患者须行压颈试验以了解willis环的代偿情况。
9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2. 未发现动脉瘤,需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或脊髓动脉造 影,以确定其它原因引起的SAH.
10
【检查要求】
疑为动静脉畸形者: 作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造影, 位于皮层的AVM,要作双侧颈外动脉造影,颈外动脉分支是 否参与供血.
16
颈内动脉(常规包括正和侧位)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海绵窦下动脉
McConnell 垂体被膜A(McConnell a.)
床突上部主要分支
眼动脉
(Ophthalamatic a.):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分出,沿视神经外下方,
经视神经管入眶。在侧位,走向朝前。
垂体上动脉:在眼动脉远端发出,一般不显影。
第二步行双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第三步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
影。
8
【检查要求】 SAH疾病者
1. 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 ** 动脉瘤患者选择适当位置再次造影以清楚显示
动脉瘤的解剖结构。必要时作旋转造影(Rotation). ** 海绵窦段动脉瘤和其他巨大颈内动脉动脉瘤
分支篇
颈内动脉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眶额动脉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及诊断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diagnosis
钟祥市中医院内二科
1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脑血管病学是神经 内 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世纪后期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神经影像学CT、MRI、DSA和PET等技术 不断提高,带动了脑血管病学的发展。
其中,DSA是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此,主要介 绍DSA的操作和常见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A5
(左侧)
A4
M4+M5
A5
M3
A3
M2
A2 M1
A1
M4+M5 M2
颈内动脉的分段(正、侧位观)
22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右侧)
23
正常颈内动脉DSA表现 (左侧)
24
椎动脉
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后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posterior spinal a.)
3
X线脑血管造影与DSA成像比较 4
【 适应征】
1、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等。
2、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蛛网膜下腔出 血患者应尽早行血管造影。
3、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并作肿瘤 栓塞。在手术前一周内进行。
4、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 些肿瘤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