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化学的第一节课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ddeed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8.png)
化学初中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3.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3. 化学实验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熟悉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2. 掌握化学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试管刷、盛液瓶、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2. 让学生自由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5分钟)1. 通过PPT讲解化学的定义;2. 讲解原子、分子、化合物、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
三、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装置(15分钟)1. 介绍实验室安全规则,如穿戴实验服装、戴安全镜、实验台清洁等;2. 简要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如试管、试管架等。
四、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15分钟)1. 老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试管、试管架等实验装置;2. 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
五、总结与扩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留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教案
![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20987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c.png)
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自学入门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化学基础功底,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适用对象:初中生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化学?
1.2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3 化学实验的基本要素
第二课:物质的分类
2.1 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2.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第三课:原子结构及周期表
3.1 原子的基本结构
3.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分类
3.3 元素周期律规律
第四课:化学反应
4.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影响
4.3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方法:
1. 自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等,自主学习各个知识点,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思考:学生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问题和疑惑。
3. 讨论:学生可组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解答。
4. 实践:学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或模拟实验,加深理解和实践能力。
课程评估:
1. 定期小测验:每个知识点学习完毕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掌握程度。
2. 课程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课程测试:结课时进行综合测试,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良好基础。
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方法
![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2065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7.png)
上好一堂化学课的方法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怎样上好一堂化学课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上好化学课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1、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
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
所以,我们想要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设置许多问题“催化”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们主动地学习。
例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
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
”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热天时食物为什么会腐烂?”“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致人死亡?”“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等等。
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2、利用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他们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
例如:在第一节课是可以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另外,课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去钻研,有利于提拔化学拔尖人才。
3、展现化学实用性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
初中刚入门化学教案
![初中刚入门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24d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4.png)
初中刚入门化学教案
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
3. 学会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学科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原子、分子、离子的定义
3.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三、示范与练习(10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用化学式表示一些常见的物质,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分组合作完成练习题。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进行讨论并总结化学式表示的规律和要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本节课内容。
六、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对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设计中,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
同时,课后作业和复习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136f4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7.png)
初中化学第一课教案
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定义和涵盖内容。
2. 掌握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
3. 知晓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常识。
4.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涵盖内容。
2.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区分及其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常识。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
2. 教师备课笔记、教辅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学科的定义和涵盖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呈现(20分钟)
1. 介绍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区分方法;
2. 展示相关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实验中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乐趣;
2. 强调实验中的安全常识,确保学生的安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认识;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要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下节课内容;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究。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初中化学教案:开学第一课教学建议
![初中化学教案:开学第一课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d9fd28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5.png)
初中化学教案:开学第一课教学建议在第一次化学课上,我们需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了解化学是什么以及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为初中化学开学第一课所拟定的教学计划。
一、引入(10分钟)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并具有化学意义的概念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询问学生们知不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问题。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为什么溶在水中的糖水是无色的,但是加入食用色素后却会变成彩色?二、实验活动(40分钟)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针对初中生的实验应该做到简单易懂、易操作,同时要体现出化学实验的魅力,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化学的乐趣。
1. 实验名称:醋酸反应实验实验材料:醋酸、红色菜汁、小苏打实验步骤:(1) 将红色菜汁倒入试管中。
(2) 加入适量的醋酸,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小苏打。
(4) 将两个试管合并,观察试管内液体的变化。
实验原理:红色菜汁含有酸性物质,加入醋酸后,醋酸和酸性物质反应,使液体变成红色。
加入小苏打后,它所含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红色液体中的酸性物质,使液体变成蓝色或绿色。
2. 实验名称:火山喷发实验实验材料:小苏打、醋、小瓶子实验步骤:(1) 将小苏打倒入小瓶子中。
(2) 用漏斗将少量的醋加入小瓶子中。
(3) 观察小瓶子内液体的变化。
实验原理:小苏打和醋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压力使液体剧烈起泡,喷出类似于火山爆发的效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在完成实验后,我们可以与学生们一起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实验的结果,探讨各种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例如,在醋酸实验中,当加入小苏打时,为什么液体会变成蓝色或绿色?产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能力。
四、实验总结(5分钟)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需要和学生们一起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让学生们回答一些提问,以检验他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第一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d1781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9.png)
初中化学第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明确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3.认识物质的基本性质,理解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化学科学的定义及其应用。
2.物质的基本性质。
3.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辨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PPT课件、实验器材等。
2.学生准备化学笔记本、学习用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
2.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让学生认识实验中的风险。
3.介绍物质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特点。
4.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通过实例和实验展示化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课堂练习
1.解释“物质”和“化学”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2.举例说明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简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一种元素、一种化学物质和一种化合物,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化学概念,增加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实
例和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初中化学_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4d4df6eee06eff9aef8076e.png)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腐蚀性。
2、掌握正确的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浓硫酸、浓盐酸标签的识读,初步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和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盐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流程【引入】①展示一组问题:②通过对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酸的提问,同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使学生对“酸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标签识读]: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通过识读,指导学生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如:化学式、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并打开瓶塞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特别强调]: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瓶口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工业用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3、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不可凑近瓶口,要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环节:浓硫酸的特性[讲解]: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在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分析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组成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在学案上。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一)[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盐酸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吗?[学生完成实验后,师生小结]: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初中化学教案15篇
![初中化学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5f60e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0.png)
初中化学教案15篇初中化学教案1教学内容:1、知道化学的定义。
2、初步了解化学开展史和物质的微观构成。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开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
4、关注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5、领悟化学的价值观,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课题,本课题从生产生活、医药、工业等各个方面简述了化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化学的重要定义,再又对化学开展的历史给予了讲解,特别是中国在三个时期中所作出的巨大奉献,对每个时期的奉献和特点需要学生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开展的密切联系。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掌握化学研究的方向。
2、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习化学的重要信心。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解法学生讨论法练习提高法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和学习化学的信心,加强根底知识的记忆,认真养成观察化学实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上课前一首《青花瓷》化学版给学生欣赏。
2、给学生提问:a、什么是化学?b、你对化学是怎样看待的?3、给学生学习化学的几个要求:每个同学有个笔记本,记录根底知识及考点内容,上课的内容记在书上;上课前把书笔练习册等准备好;上课铃声响后开始读根底考点;不要迟到;化学记忆内容多,作业不超过15分钟,每个同学的作业必须交。
3、完成几个兴趣实验:a、魔棒点灯实验。
b、变色实验:水中加酚酞,再加稀氢氧化钠,变红色,再加浓度稍大的盐酸。
让学生来做。
c、镁带燃烧。
观察现象。
二、化学:〔一〕、化学的用处:1、化学在生产、生活、医药、航天、新材料的研究方面的作用。
2、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咬紧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更加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如:电阻几乎为零的超导体材料;新型农业化肥;新能源新材料;新药物等等。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一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一](https://img.taocdn.com/s3/m/d68fc5a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5.png)
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 了解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实践操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注意实验室安全。
-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燃烧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个小实验展示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的兴趣。
- 讨论燃烧现象的特点、条件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燃烧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 讲解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关键因素。
- 通过生动的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3. 实践探究- 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和学会观察发现。
-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4. 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探讨不同物质的燃烧能力,加深对燃烧与氧气作用的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在燃烧过程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并展开相关讨论。
5. 归纳总结- 综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总结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复习今天的学习内容。
- 提醒学生做好当堂笔记,巩固所学知识,为小测验或考试做好准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讨论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或实践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bdd7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4.png)
化学第一节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性质。
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化学的抽象概念理解。
2. 化学反应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1.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化学知识讲义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出化学的重要性。
二、讲解
1. 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如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相关实验方法。
3. 解释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三、实验
老师选取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讨论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性。
五、练习
板书相关概念,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但是在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下节课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811be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7.png)
初中化学全套课程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化学方程式表示法等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等科学实验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及其应用3. 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 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及其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解析3. 化学实验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第一课:化学的基本概念a.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展示,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b. 带领学生学习化学的定义、分类、特性等基础知识。
2. 第二课: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分类a.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元素的性质,如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b. 着重介绍化学元素的周期表分类和周期性规律,让学生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3.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法a.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b. 实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4. 第四课: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a. 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
b.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基本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考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进步。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科学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3篇)
![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dd2c10b8f67c1cfbd6b82b.png)
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通用3篇)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本期担任902、904、90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
这些学生都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1.用学生进入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增加了一些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以及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些,使重点较突出。
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根据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以及习题难度上合理安排。
按照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掌握”、“理解”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对要求“了解”,“常识性介绍”以及“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
其中有的是集中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有的表现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有的配合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有的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积极性。
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
![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https://img.taocdn.com/s3/m/2041a6f0c850ad02df80419f.png)
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刚上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万事开头难,如果头开的好,则会事半功倍。
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师,该如何去上好这第一节课一、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尔文在自传中写到:“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勤学。
因此第一节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清晰、生动和神奇的化学实验现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
于是,课堂上我准备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实验:实验一:在上第一节化学课的前一天,布置有条件的同学在第二天上化学课时自带一瓶饮料。
上课时,因天气炎热,往往还没有等老师说明带饮料的目的,有的同学就已经开始喝饮料了,由于每个同学的口味不同,带的饮料也不尽相同,有矿泉水、可乐、茶水、果汁、红牛等,这时可引导同学们观察,为什么有的同学喝的饮料会冒气泡呢在开可乐、红牛时为什么还会有响声呢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是有气体出来、有的说是有雾出来、有的说是有二氧化碳气体出来……。
老师肯定了有二氧化碳气体出来后,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可乐、红牛等饮料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从瓶内出来而矿泉水、茶水、果汁等却没有呢为什么喝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饮料会更容易解渴呢为什么二氧化碳气体从瓶内出来时还会有响声呢教师小结:这些知识等到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及气体溶解度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实验二:教师拿出一张白纸,请一位同学帮忙用喷雾器向纸上喷“水”,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的“我一定能学好化学!”几个字,过一会儿,再请一位同学帮忙用喷雾器向纸上喷“水”,红色的字没有了(说明:教师事先用毛笔沾氢氧化钠溶液在纸上写好字,第一位同学喷的“水”是酚酞试液,第二位同学喷的“水”是稀盐酸,学生在没有学习化学之前,往往认为无色液体就是水)。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案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470e3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e4.png)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教案第一课:化学基础知识概述1. 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能够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掌握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基本使用方法。
2.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 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分。
4)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强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学生对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理解和掌握。
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化学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习: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区分,并进行例题训练。
3) 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巩固化学符号和化学式的使用方法。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回顾。
5.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课: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 熟悉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
3) 掌握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分类。
2. 教学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
2) 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的规则。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强调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的规则。
2)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4.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引入元素周期表。
2) 学习:讲解元素命名和化学符号的规则,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3) 实践: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元素的命名和化学符号。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方法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a8af1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2.png)
怎样学好初三化学方法怎样学好初三化学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刚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
化学第一节课《绪言》中有三个演示实验,有颜色改变、沉淀生成、发热发光等鲜明的现象,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加上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第一次测验成绩都很好,所以同学们刚开始学习化学时,都非常的开心、兴趣很浓。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内容的加深,部分同学的新鲜感会慢慢消失,学习成绩就可能渐渐下滑,所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住浓厚的学习兴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2、专心听讲课堂专心听讲是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都会反复讲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老师还可能会补充书上没有的知识点。
当然我们不是消极被动地听,而是主观上积极努力地听。
比如我们在听课时可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下课后再征求老师的意见,以便形成自己的观点。
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一般都用五分钟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或者把今天要讲的材料引个头,概述讲课的目的,或者预习、概叙要阐述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很快地记下教师在最初五分钟里所讲的主要内容,那么,它将是最有价值的笔记的一部分,或许会提高整堂课的听课效率。
而一堂课的最后五分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教师会在这段时间总结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与老师一起复习,对笔记进行补缺补漏。
3、重视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是人们研究和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初三一学年中共有82个演示实验和10个分组实验。
这些实验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我们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等能力,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看老师演示实验或者我们动手做实验时,我们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第一课初中鲁教版教案
![化学第一课初中鲁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de96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d.png)
化学第一课初中鲁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简单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定义,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鲁教版化学一年级》;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化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并通过例子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粉的作用等。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和小实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是如何影响其变化的。
四、小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直观的例子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初中化学起始课教案
![初中化学起始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f2b4a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4.png)
初中化学起始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难点: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化学实验室模型3. 化学元素周期表4. 化学相关实物展示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化学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展示化学实验室模型和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与化学有什么关系。
二、讲授(15分钟)1. 介绍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分类讲解化学的不同分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
3. 讲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4. 介绍化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等。
三、实践(15分钟)1. 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四、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化学的定义、分类、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提醒学生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他们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象。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一种常见化学反应的例子,并描述其过程和意义。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化学起始- 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应用的科学- 分类: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 研究对象: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加实践,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的活动同学们的参与
(老师走上讲台)上课!起立,老师好!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回礼!同学们笑。
同学们,知道我在九年级将和大家学习什么学科吗?化学!
对!化学,其实化学对于我们大家一点都不陌生。
知道全世界最高的科学奖项是什么吗?诺贝尔奖!
对!非常正确。
可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诺贝尔本身是一个化学家。
同学们油然起敬。
有的同学心里在想,那化学的作用是什么?它研究那些东西呢?同学们作思考状。
稍作停顿,我们初中化学就像一幢9层楼的房子(9章)。
同学们马上翻书。
孩子们,当我们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哭!
为什么哭呢?茫然。
原来呀,当我们一来到这个地球上,不小心吸了一大口物质,但我们又不知道那是什么,于是我们就被吓哭了。
笑。
我们吸的第一种物质是什么呢?空气!
空气的成分是什么?是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呢?茫然。
还有,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要喝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物质的组成是化学要研究的。
在医院里危重病人都要立即进行输氧,为什么医生没有给病人输煤气呢?笑。
原来呀,氧气才能供给呼吸,而煤气有毒,会使人中毒死亡,化学要研究物质的性质。
现在我告诉你,等到我们学习到第六单元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你妈妈戴的钻戒和我们的铅笔芯的组成,是一模一样的,那孩子们,你愿意拿妈妈的钻戒来老师这里换大把的铅笔吗?笑摆头。
既然钻戒和铅笔芯的组成相同,它们的价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以后我们会知道:原来它们的结构不相同,化学要研究物质的结构。
我们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家里用途最广的金属是铁,它是怎样从铁矿石中冶炼出来的呢?在我们使用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出现什么现象呢?生锈!
物质的变化是化学要研究的。
版书:化学研究物质的:,并提示“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观察一下学生的表情,从中找一个最兴奋的孩子,问:某某同学,你的人生梦想是什么?说出来大家分享。
我的梦想就是做化学家!
那你知道化学家的摇篮在哪儿吗?迟疑。
同学们,化学家的摇篮在实验室,下面我先做一个实验请大家观察。
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提示观察实验的初步方法。
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惊呼。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矫健的二十九个巨人脚步,看到了吗?看到了!
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步入鸟巢的巨人脚步中一定含有什么反应?举手、“镁的燃烧”兴奋、成就感溢于言表。
请同学想一想,金属镁燃烧后,还是不是金属镁?变化以后生成新物质了没有?激烈讨论,学生达成共识:金属镁燃烧后不再是金属镁。
变化以后生成了新物质。
请同学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里所学过的发明蒸气机的故事,瓦特观察到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但我们翻开水壶盖,又看到了什么?又看见了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
那水由液态—气态—冰的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没有?没有!
物质的变化有哪几种?从什么的角度加以区别经过讨论,学生轻松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论,并知道二者的本质区别。
有一天老师不在家,有人敲门,当我的妻子打开门的时候,家里进来两个尼姑模样的人,进门就问:你的先生叫孙向前吗?我的妻子问“对呀,请问你有什么事?”“唉呀,不得了啦,你看”于是尼姑拿出一张白纸放在桌上,然后“天灵灵,地灵灵”的一番折腾,并抽出一柄短剑在空中乱舞,一会儿功夫,白纸上便出“血灾”两个字学生聚精会神。
见此情景,我的妻子面无血色,因为她正爱着你们的老师哩。
学生笑。
有血光之灾,那还了得,“请问大师那如何是好?”“不要慌,你出伍佰元钱,我替你到五台山为你先生消灾”学生表情凝重。
下面我为同学们做一下试验:拿出一张事先用无色酚酞试液写过字的白纸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在白纸上再喷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爱化学”三个鲜红的大字,跃然纸上。
学生释然,窃笑,师娘受骗了。
孩子们,不学好化学不行啊。
学生再笑。
学生举手:老师,我们知道了化学的重要!那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贝多芬给你们什么启示?学生疑惑,贝多芬是音乐家,与化学有什么关系呀?
贝多芬,贝多芬,背了才会多得分!学生大笑。
从前有三个青年人都是泥瓦匠,他们都是建筑工人。
有一个老者问其中的一个小伙子:“小伙子,你在干什么呀?”“我在砌墙。
”老者问另一个青年人同样的问题,答曰“我在挣工资”。
第三个青年人回答到:“我正在地球表面建造最高大,最雄伟的建筑物”。
你们猜猜三十几年后,几个小伙子的情况怎么样?学生对望。
三十几年后,当三个小伙子都已变成了老人,当年的第一个小伙子,成了熟练的建筑工人,仅此而已;第二个小伙子,儿孙满堂,因为他挣到了足以养活妻儿的生活费;而当年的第三个小伙子成了举世闻旬的建筑家。
经他设计的著名建筑物遍布世界的多个城市。
这些建筑物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楚天都市报载:前年湖北省有一个高考学生,高考结束后,武汉地区十多名化学权威,进行了专题答辩,事后,所有的专家在他的鉴定书上一致写道“化学达到硕士研究毕业生水平”。
当记者采访这名考生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很喜欢化学!半信半疑。
孩子们,我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莫名其妙,那谁是最好的老师呀?
稍顿,“孩子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在书的扉页上写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笑声淹没了下课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