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

本课包含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静夜思》。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所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验。

2. 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3.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读录音、词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朗读:教师播放古诗的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古诗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2. 课题下方列出三首古诗的标题3. 旁边列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教具学具准备4. 下方列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制作一份关于这首古诗的PPT,下节课进行分享。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望岳》,以及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这三首诗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品味、感悟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放情怀和深邃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美: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2. 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的哲理: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

2. 相关诗人背景资料。

3. 诗歌解析工具书。

4. 投影仪或黑板。

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古诗三首》奠定基础。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声朗读《古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解析诗意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析诗意,品味诗歌的意境。

2. 课堂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品味诗歌1. 朗读诗歌: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三首》,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诗歌欣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如意境、情感、哲理等。

四、感悟诗歌1.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拓展1. 诗歌总结:总结《古诗三首》的特点和魅力,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和哲理。

2.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歌,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诗人:王之涣、杜甫、李白3. 诗歌特点:韵律美、意境、哲理4. 教学重点:朗读、解析、品味、感悟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每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每首古诗的背诵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子结构。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古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四、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古诗三首》这篇课文展开,包括《静夜思》、《望岳》、《春晓》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教学安排。

1.《静夜思》课文内容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学习要点•了解古诗的背景故事。

•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背诵诗文并理解每个字的意义。

2.《望岳》课文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学习要点•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

•理解古诗中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和意境。

3.《春晓》课文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学习要点•理解古诗中的春天景象和情感。

•分析古诗中的写景手法和意境。

•联想古诗表达的人生感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古诗《静夜思》的背景。

2.学习《静夜思》:讲解词语解析、意境理解。

3.让学生跟读古诗,逐步掌握古诗的节奏和语调。

4.布置课后作业:背诵《静夜思》,总结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学生背诵与同学互评。

2.学习《望岳》:讲解古诗背景和诗意。

3.分组讨论: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布置课后作业:背诵《望岳》,撰写心得体会。

第三课时1.复习《望岳》:学生展示心得体会。

2.学习《春晓》:讲解古诗的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

3.分组朗诵:学生合作表演《春晓》。

4.总结课堂:对《古诗三首》进行整理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背诵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中的诗文内容,能正确朗读诗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的诗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

2、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其中的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师生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吗?你们最喜欢哪一首古诗呢?为什么?”通过和学生的对话来导入课堂,让学生对古诗有一些了解和想象。

2、自学与探究(15分钟)学生自学《古诗三首》的诗文内容以及诗句,读、听课本中的古诗。

3、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讨论古诗中的意境,画出自己理解的意境,互相交流。

4、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鼓励小组之间的互动。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进行齐读,由学生们进行古诗诵读。

6、课堂小结(5分钟)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小结,表扬优秀学生。

四、课堂延伸将古诗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现代生活中的诗意。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1.《登鹳雀楼》2.《咏鹅》3.《静夜思》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古诗的朗读和欣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让学生进行齐读,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诵读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 课《古诗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育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安静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沟通、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宠爱之情,培育学生宠爱我们宏大祖国的绚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傲慢骄傲及宠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醒课题1、播放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大方激扬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

板书课题:出塞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相互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舞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争辩沟通。

小组之间争辩诗意,提出疑问,师生沟通,确定有争辩价值的问题。

三、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表达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地。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板书:秦汉(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斗给人们带来的悲剧。

板书:人未还(3)课件呈现,师生共同在音乐、景物中想象古时征战的悲壮景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内容1. 教材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2.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体裁2.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3.掌握合理分组、朗读古诗的技巧4.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古诗鉴赏方法。

2.掌握《登鹳雀楼》、《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3.掌握合理分组、朗读古诗的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合理分组的技巧。

2.理解《将进酒》中含蓄的表达方式。

3.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二. 教学过程1. 准备工作1.精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2.制作PPT课件,模仿各种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等)。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介绍中国敦煌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背景。

2.通过对敦煌画展开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听课兴趣。

步骤二:自主探究1.请学生自行阅读三首古诗,收集生词,解释观点。

2.整合具体意见,小组内,学生轮流主持讲解,提高学生表达、论证能力。

步骤三:合作探究1.小组内自主分工,通过研读《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课文,充分讨论古人的诗意和文化特征。

2.学生在自主小组中,记录寻找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这些句子是课文的精华,也是学生们进行诗意诠释和分析的重要来源。

步骤四:学生合作练习1.学生重新阅读三首诗,合理分组,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学生自由创作,模仿课文的写风,用诗歌表达所见所闻的美好事物。

步骤五:总结反思1.教师对于整节课的讲解总结。

2.教师提问,解答学生一些感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将诗文的语言转化为对生活的理解。

三.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我想提出以下几点体会:1.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比较富有创意,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2.在教学核心环节和认识积累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元方法,通过讨论、演讲、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很活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能够流畅朗读三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主题和情感。

4.能够进行简单的赏析和感悟,写出个人感悟。

二、教学准备1.板书:《古诗三首》;《静夜思》《望庐山瀑布》《春晓》。

2.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3.辅助教材:课件、录音设备。

4.音频资源:古诗三首配音。

5.图片资源:相关插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或者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静夜思》•给学生听《静夜思》的配音,让学生跟读,掌握古诗的基本韵脚和节奏。

•解读古诗中的词语、造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

•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并默写《静夜思》的节奏和意境。

3. 学习《望庐山瀑布》•播放《望庐山瀑布》的配音,让学生模仿跟读,认识古诗中的声调和情感。

•对古诗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壮美景色和情感。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望庐山瀑布》的感悟和理解。

4. 学习《春晓》•播放《春晓》的配音,让学生听后跟读,感受诗中的清新气息。

•对《春晓》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春天的美好。

•让学生自行体会《春晓》的意境和情感,写下个人感悟。

5. 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三首古诗的感悟和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强调古诗的魅力和深度,鼓励学生多读诗多感悟。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撰写自己的感悟和赏析,作为课后作业提交。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留意学生的学习反馈。

结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是学生接触古诗的重要教材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朴学生能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悟和品味。

希朴学生能够爱上古诗,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背诵和理解《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较好地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学生朗读。

2.听写+填词练习。

3.听课后问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教师口胡一段飘雪江河的美景,引出古诗《江雪》。

2.让学生画个画,勾勒出你的江雪江河的美景。

3.学生看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学习《江雪》1.教师现场讲解《江雪》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2.让学生朗读整首《江雪》。

3.让学生理解整首《江雪》的意境,并借助画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点评。

第三步:学习《登高》1.听教师朗读《登高》。

2.分组朗读《登高》,搭配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3.教师讲解《登高》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学生理解整首《登高》的意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师点评。

第四步:学习《悯农》1.看动画片《悯农》,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

2.跟教师一起朗读《悯农》。

3.画一个农村场景,表达诗句中的意境。

4.教师点评。

第五步:总结1.教师简单总结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三首古诗,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的理解和创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家庭作业1.背诵《江雪》、《登高》和《悯农》三首诗歌。

2.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古诗,或者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演讲、表演或朗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能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3.能够运用学到的古诗知识,进行简单的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内容。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抓住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古代语言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古诗创作。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2.课件:包含《古诗三首》的文本3.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录音或教师朗读,引入学生对《古诗三首》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学习与理解1.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古诗三首》,并逐句解释古诗的含义。

2.分析古诗中的语言特点,找出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并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

3. 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阅读古诗,互相探讨古诗的意义,并选择一个诗句进行朗读。

2.给学生提供一些类似古诗的素材或题材,让他们进行简单的创作,体会古诗创作的乐趣。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对古诗的兴趣。

六、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朗读。

2.练习补充古诗创作,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或关键词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感受古诗之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一、课文背景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一课,内容为古诗三首。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诗歌的韵味,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和背诵方法。

3.增强对古诗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辅助教材:黑板、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4.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制定详细的教案,包括引言、导入、内容讲解、
课文赏析、让学生感悟等环节。

四、教学步骤
1. 引言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2. 导入
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内容讲解
分段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和理解诗歌意境。

4.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朗诵古诗,感受诗歌的美和韵味,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让学生感悟
通过课文赏析,帮助学生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扩展延伸
1.提供更多古诗欣赏,拓展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2.让学生进行创作,写一首自己的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自己的
情感体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的优质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反思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反思部编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得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让他们有更多的共鸣,同时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传统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诗朗读节奏与韵律美的把握:通过示范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三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生字、生词的学习与掌握: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鹿柴》、《望洞庭》和《题西林壁》中的生字、生词,如“鹿柴”、“幽篁”、“洞庭”、“瀛洲”等。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反思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内容包括《鹿柴》、《望洞庭》和《题西林壁》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课程围绕以下要点展开:
1.学习三首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美。
2.理解并掌握三首古诗中的生字、生词。
3.体会诗人通过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分析古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古诗三首》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从教学过程来看,有些地方做得还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让学生们先自己朗读古诗,再进行分组讨论,他们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时,能够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语。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课文学习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内容,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情。

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和运用1.分析《临江仙》和《鹿柴》两首古诗。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通过听讲解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课堂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肯定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家长反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拓展古诗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古诗歌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古诗朗诵和创作成果。

3.古诗创作比赛:举办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对《古诗三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登鹳雀楼》和《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深邃的人生哲理以及孤寂的夜晚,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和创作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想象: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和文学常识,理解并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 对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多次朗读和教师的指导,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

3. 对古诗背后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讲解,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古诗朗读音频、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古诗主题。

2. 朗读:学生跟随教师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韵律,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5. 想象创作: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6.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包括以下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2. 诗歌《望天门山》、《登鹳雀楼》、《枫桥夜泊》3. 重点字词:天门、鹳雀、夜泊等4. 诗句分析:每首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表达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古诗内容,把握古诗的意象和主旨,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鉴赏和分析诗歌的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爱好,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自然美、人生哲理和古人情感表达的艺术魅力。

同时培养学生通过诗词体会古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识字与词语理解: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独坐”、“异乡”、“明月”、“客愁”等。

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提高阅读古诗的能力。

诗歌鉴赏能力:学生应能够初步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诗中的意象、情感表达、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诗人的风格差异,进一步了解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诗歌朗诵技巧:学生应掌握正确的朗诵节奏、语调、语速等技巧,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通过模仿示范、分角色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

文化知识积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同时学生还应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或简短对话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初步认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讲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发音准确、语速适当。

可安排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相互评价互相学习。

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词汇和难句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整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古诗的艺术特色,如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通过讨论和赏析,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古诗的韵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文内容,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教材:准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相关内容。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暮江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创作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注意情感的传递。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三首,了解其内涵和意境。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古诗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一《登鹳雀楼》(20分钟)1.学生跟读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讲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分组讨论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呈现讨论结果。

3. 学习古诗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分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诗人对友情的描写。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情感表达,思考诗人的感慨。

3.学生讨论古诗中的寓意和象征,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学习古诗三《江南逢李龟年》(20分钟)1.学生合唱古诗,感受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2.教师讲解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情感。

3.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展示古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5. 小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回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五、课堂延伸1.给学生布置古诗朗读任务,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2.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登鹳雀楼》。

2.要求学生写一份课后反思,总结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理宗淳祐四年(1244)进士,调建昌军学教授。

景定五年(1264)除秘书郎。

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

五年,棹给事中。

出知隆兴府,官终户部尚书。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比喻句是:。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描写了两幅景象,一幅是_________;一幅是_____________。

六、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情景。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写一写。

你也来写一首描写景物的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ùn shū mù sèsè sè jiàng luò
二、xiáng jiàng
三、残阳、江水、露珠、新月
四、1.苏轼写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
2.卢钺雪梅花白香
五、1.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3.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六、略
七、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