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1
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 1.1.2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课时
1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简述身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过程与方法
按一定的特征对身边的生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重点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
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关键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学法
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1.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
2.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生物状况。设计调查表。
②调查步骤分哪几步?
③调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④拿出课前布置的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进行归类整理。
⑤归类对认识生物有什么意义?
①选两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你们的疑点?
①选取样本要准确,能反映整体的情况。
②调查活动一定要落在实处,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事先设计好调查方案和调查表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自己按表行事,避免盲目。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1(一)导入新课
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生物有哪些?(同学们回答)看来我们的生活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我们,可是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少种?分别叫什么名字?分为哪几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科学家”调查一下我们身边的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
的生物》
一、教学目的:
1.说出调查的普通方法。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载,并将所学到的生物停止归类。
3.描画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难点:组织先生观察和描画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三、教学预备:
教员预备:校园局部植物图片〔宣传册或PPT〕
先生预备:调查表、笔、缩小镜、尺子、照相机等。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调查的方法
二、流程
分组、制定方案、实施调查、展现分享
附:调查表格〔参考〕
班级:______小组称号: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_观察时间:_______天气状况:______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打分:。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说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会做调查记录能力目标: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情感目标: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身边的生物开始(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会做调查记录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如何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护生物资源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教法: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学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五颜六色的花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吧!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没有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而然就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二)目标引领:调查是科学探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归纳出调查的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什么?设计出调查表(三) 自主学习: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归纳出调查的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这种学生自己选择的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索取,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四)实地调查各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学生注意认识身边生物的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2、进行农田生物调查,学生注意爱护农田是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3、各组同学根据分工,收集资料,作调查记录4、各组同学共同整理资料,对生物进行分类,书写调查报告(五)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进行反馈1、各组制作出图片进行展示,并叙述各组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2、选择2到3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3、有没有原先常见的生物现在不见了?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生物资源的教育(六)总结调查的意义通过调查,学生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会做调查记录,对所知道的生物能够进行归类,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七)技能训练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处,马和牛的外形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七上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的生物》教案
课题第一章认识生物主备人备课时间周星期1课时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熟悉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的记录。
2、了解生物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开展校园内的生物调查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语言能力,通过调查培养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设计调查方案、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步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芳草青青,葱葱树木,莘莘学子,让我们学校风景如画,书声琅琅。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校园里有哪些生物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到校园去调查。
二、揭示教学目标1、熟悉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的记录。
2、了解生物的分类。
三、自学自测请阅读教材第3—7页,在阅读过程中将重要的知识点用笔做上标记。
并完成自测题:1、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前要明确和,制定合理的。
调查过程中要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和。
若调查范围大,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2、自己设计一个调查表:四、调查活动开展25分钟的校园内调查活动。
1、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安全、纪律、组长负责制、爱护环境,保护各类生物。
2、分组行动进行调查五、展示交流交流调查的情况,归纳总结分类的方法。
生物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和其它生物。
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等。
按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和宠物等。
六、课后活动:乡村学生调查农田的生物,城市学生调查社区或农贸市场的生物。
教学反思。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通用8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2课时第一课时:调查第二课时:整理、交流、表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自学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例,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方案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2、引导学生分析人口普查表(或班主任老师分放的新生登记调查表),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总结: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3、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布置作业: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算出平均值,其它班级或学校学生相比。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自学指导:1、翻开课本P9页,了解这份调查报告的目的、要求和步骤。
2、找到生物的归类方法。
教师总结:1、调查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2、生物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2、按照生活环境3、按照用途《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会做调查记录。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同步精炼)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知识梳理】1、调查的基本步骤:(1)明确目的;(2)制定方案;(3)如实记录;(4)整理分析。
2、生物的归类:(1)按照形态结构: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一、选择题1.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 偏远山区可以不用调查D. 整理分析调查结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人口普查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一,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都正确,C偏远山区应属于调查范围,故C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2.我们在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进行调查是,首先应确定调查的( )A.目的和对象B.范围和方案C.方法和顺序D.范围和顺序【答案】A1【解析】试题分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3.下列学习生物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多观察,多探究,多做实验B.联系实际学习书本知识C.死记硬背本书本知识D.勤动脑,勤思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
2.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1、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2、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二)板书设计: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应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生物的归类 [生物的种类约200多万种,动物约150多万种](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植物,动物和其它生物三大类。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和空中飞行动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采样或抽样调查
等)
2、分有
条件的可拿 望远镜、放大镜或照相机
3、设计调查路线 1、设计调查表 4、调查记录 2、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调查的注意事 5、归类 3、不要伤害生物,不要破坏环境 。 项有哪些? 6、整理资料
两栖动物
玉米
高粱
小麦
花生
大豆
油菜
棉花
水稻
鸡
鸭
鹅
宠物猫
宠物蜥蜴
鹦鹉
金鱼
课堂小结
一、一般过程:
1、确定调查目的和范围;2、分组; 3、确定调查路线; 4、调查,作好调查记录;5、归类; 6、整理。
二、注意事项:
1、设计调查表;2、认真观察,如实记录;3、不要伤害 生物,不要破坏环境;4、注意安全。
旧知回顾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目标展示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调查记录, 并将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分类。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同学的分工 能力。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 调查 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 调查目的 和 调查对象,并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 。 3、有时因调查范围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 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样本 。 4、调查过程中要 如实记录 。 5、对调查结果要进行 整理和分析 ,有时还要 用 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 6、生物的归类方法:按照 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动物、植 物、微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 水生生物 ; 宠物 等。 按照 用途 可分为作物、家禽、 家畜 、
三、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动物、水 生动物 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1.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3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个知识点中,应当明确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动物是直接从外界获取现成的有机物。
3.生物能进行呼吸应明确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一小部分生物呼吸不是这样。
4.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要让学生明确病毒是生物5.对看上去相似(马和驴)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对看上去差别明显(马与牛)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相同之处。
二我们身边的微生物1.微生物和你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
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在这本书中你们将读到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否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将无法繁衍下去。
此外,你在第十章还将会看到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美妙的前景也是微生物对人类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另一面--微生物的"残忍"性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 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
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
今天,一种新的瘟疫--艾滋病(AIDS)也正在全球蔓延;癌症也正威胁着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虐疾、霍乱等)也有"卷土重来 "之势。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1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调查的一般方法。
难点:调查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科学方法——调查的相关视频、图片等,PPT。
学生课前预习。
四、相关资源《【生物世界】科学方法——调查》知识卡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阅读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吟,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写的身边的生物世界。
这段文字中说到哪些植物?又提到哪些昆虫和鸟类?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讲解: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桑葚,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菜花、草。
文中提到的昆虫及其栖息环境是:蝉(树上)、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蟀(泥墙根处)。
文中提到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是:叫天子(云雀)(草丛中)。
你注意过身边的生物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在你身边各种各样的生物中,有些并没有引起你的注意。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做一次调查。
【新知讲解】(一)科学方法:调查展示《【生物世界】科学方法——调查》知识卡片。
《科学方法——调查》(以上图为素材库中《【生物世界】科学方法——调查》知识卡片)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调查。
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二)调查某环境中的生物种类知道了调查的方法,现在我们就用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来调查一下某个环境中的生物种类。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人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调查周边环境中生物的步骤和方法,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类,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识别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物标本和图片,用于教室展示和讲解。
2. 准备调查表格和工具,用于实地调查。
3. 安排好实地调查的地点和时间,确保安全。
4. 邀请当地的自然珍爱专家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生物的种类和分布(1)教师: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都有哪些生物存在?(2)学生:举例说明。
(3)教师: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在环境中分布广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 调查的意义和方法(1)教师: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2)学生:了解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为珍爱环境提供依据。
(二)提出调查要求,分组制定调查计划1. 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1)教师:根据周边环境的特点,我们选择哪些生物作为调查对象?这些对象又分布在哪些区域?(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讨论制定调查计划。
2. 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教师:列出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放大镜、采集瓶、标签等。
3. 实施调查计划(1)分组行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卖力本组的调查工作。
(2)记录数据: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照实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3)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调查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总结交流各组调查结果1. 汇总各组数据:各组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形成初步的周边环境生物分布情况报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第2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环境。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并实施调查这种科学方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通过自学让学生了解调查的概念、分类和步骤,然后让学生亲身实践去调查校园里的生物,既能学习调查的方法又能巩固上节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重点与难点】1.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步骤,学会设计调查方案和做调查记录。
2.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具】自制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生物具有哪些特征?点评: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同学们知道咱们周围都有哪些生物吗?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在我们周边环境中生存着许多生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种科学的方法——调查法,来认识我们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举例说出周边的生物名称。
采用衔接导入,进一步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同时也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一、调查法找一名同学阅读教材第9页的“想一想,议一议”,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找出这段文字找出这段文字中的各种生物: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什么是生物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水到渠成地引出中描写了哪些生物。
以上是鲁迅先生身边的生物世界,那同学们身边的生物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要了解身边的生物世界,我们首先是不是要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调查呢?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调查吗?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9页的“科学方法”。
了解调查法的概念和分类:1.调查:科学探究中进行实地数据收集和资料证实所采用的一套方法。
2.调查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
3.师生共同总结出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3)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2.学会使用简单的调查方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3.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重点1.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简单的生物调查2.如何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方法1.讲授2.组织实验、观察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自然是有什么意义的。
2.通过互动活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20分钟)1.把学生分成小组,以班级周边为选题,安排一次调查活动。
2.让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环境,记录下周边出现的各种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等。
3.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记录到调查表中。
分析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调查表上记录的数据,总结各类生物在周边环境中的种类和数量。
2.分析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食物链、共生关系等。
3.讨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总结(5分钟)1.整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周边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的平衡。
2.帮助学生理解并传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本节课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简单的调查方法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了解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分享调查结果以及分析,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作业以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并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分析报告。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精选16篇〕篇1: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教学目的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②尝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才能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才能。
难点:①试描绘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
教学设计学生根据经历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比照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考前须知。
学生根据经历,分析^p 我国在进展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说我国是如何进展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关于调查方法的介绍比照,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历说出我国在进展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拟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考前须知。
实地调查进展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教育学生保护生物资。
进展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老师应注意平安第一,并注意引导学生保护生物资。
进展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保护农田。
布置课下内容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
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并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拟。
课后各组整理照片,举办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篇2: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案关于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教案教学目的: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展归类。
7_1_1_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用具:笔、调查表、放大镜、照相机…
方法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范围要明确,不宜太广,能够对校园、家庭所在的社区、公园等等的生物种类实行调查)
2.分组。(6人一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且相当安全的路线)
4.调查记录。(沿着事先安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如实记录)
2.注意安全,保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调查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比方有的女同学害怕小虫子,一看到就躲的远远的。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取舍。我们要对见到的每一种生物都要认真的观察,如实的记录。要知道,它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孩子,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精灵。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能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树皮上、草丛中和枯枝落叶等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这些都要如实的记录,调查完成以后,全组的同学要实行简单的归类,归类的项目和方法可由各组同学讨论决定,并且说明归类的理由。最后要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的调查活动圆满成功,每一个同学都收益多多。)
第2课时
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调查报告、交流调查情况,全班同学相互间可质疑、答疑。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本卷须知
1.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
2.设计科学的调查方案;
3.实施调查并认真记录;
4.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得出结论。
学科生物(人教版七上)教师姓名授课班级七(班)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2.掌握观察生物及其生境的方法技巧;3.能够初步掌握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观察生物及其生境的方法技巧;2.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地进行生物调查;2.如何保护生物及其生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诱发学生对生物的观察,让学生自由言说已经发现了多少种生物,哪些生物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并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5分钟)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如何观察生物及其生境;4.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3. 生物观察(20分钟)利用学校周边的树林或公园进行观察。
导师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观察的对象并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自由探索生物及其生境。
观察时要注意生物的大小、颜色、行动方式等特征,并收集一些生物标本。
4. 调查生物种类(2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样本,记录发现的生物种类及各生物的数量,了解周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并对生物分类进行初步了解。
5. 总结与归纳(10分钟)导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观察过程,总结观察中学到的方法及技巧,应用学到的知识对观察的生物和生境进行归纳总结。
在结束时,导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及其生境。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学生自主化探索生物多样性,观察周边环境,收集不同生物的图像,创建一个以图像为主的PPT或其他展示方式,将他们观察到的生物及其生境呈现到课堂上。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生物及其生境,了解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重要性,并初步掌握了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方法。
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生物观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增加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自然保护的意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