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3-14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体系整合及典型例题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6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在涉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主要原理去分析: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是事 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发展是有规律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等。
整体与部分
9
真题分布
设问方式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
2016·全国乙卷T39 误言论加以批驳。(12分)
考点链接 价值观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 矛盾的普遍性和
2016·全国甲卷T40 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 特 殊 性 辩 证 关 系
以说明。(12分)
4
9.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10.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1.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 12.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 1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 1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 1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 16.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17.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模块知识体系整合 命题趋势追踪 高频考点贯通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唯 物 论
认辩 识证 论法
2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社
人
会
生
历
价
史
值
观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答题模板
模板 013—唯物论模板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原理2、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质理3。
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4。
运动与静⽤的关系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 A 是物质B的反映,物质 B 决定意识 A→要求⽤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 A 要符合物质B(时代\国情\具体情况)的要求2、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能动作⽤(反作⽤)【意识能动性的特征】①⽤的计划性+分步骤计划定⽤标②⽤觉选择性+选择积极③主动创造性+创新⽤式⽤法【意识能动性的反映】①能动地认识世界(对认识世界有指导作⽤,正确促进、错误阻碍)②能动地改造世界(对改造世界有指导作⽤,正确促进,错误阻碍)③对⽤的⽤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正确意识 A 有利于对物质 B 形成 XXX 正确认识;推动物质 B 的发展→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对物质 B 的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②要求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 XXX 正确意识指导实践→+③XXX精神对某群体/某⽤有激励作⽤,提供了精神动⽤⽤。
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尊重客观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 XXX 客观规律⽤前不是⽤能为⽤的→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能够在认识和掌握 XX 规律的基础上,依照规律发⽤作⽤的条件与形式利⽤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类5、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6、运动与静⽤的关系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的统⽤模板 014—认识论模板1。
实践及特征原理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对认识的作⽤原理3。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4、认识的过程原理(反复性、⽤限性、上升性)真理项易错⽤、实践及特征原理1。
最新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梳理与技巧点拨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专题专题一哲学思想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考点一哲学及其派别1.哲学的内涵【核心发散】哲学发展史上的两个对子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发散】哲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的缺陷以往哲学都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互脱离的局限。
以往哲学因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
(2)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及真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真正哲学的作用从对时代的作用看,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因此,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从对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①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考点梳理与技巧点拨(Word版,15页)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专题专题一哲学思想与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考点一哲学及其派别在哲学的两个对子中,由于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因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发散】哲学概念及其相关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哲学的缺陷以往哲学都存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互脱离的局限。
以往哲学因为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都陷入唯心主义怪圈。
(2)关于哲学与时代精神及真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真正哲学的作用从对时代的作用看,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可以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因此,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从对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义①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②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2020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归纳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的生活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思考和追问,是实践的产物。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人都有;经过教育才能形成自觉的系统的世界观(哲学思维);哲学家是建立哲学理论的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是可知论,否定的回答是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
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13 生活与哲学:矛盾观、否定观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13
@《创新设计》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观点的 理解。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观点,解答时必须从 材料中挖掘出矛盾的知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保护与开发的冲突” 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 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体现矛盾的特殊性;“要注重在 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体 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1
@《创新设计》
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二、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 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 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本课内容结束
1
13.生活与哲学:矛盾观、否定观
一、矛盾观 1.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12濉溪二中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全部
2012濉溪二中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三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高考目标(考纲内容):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二、深化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体系三、【命题趋向】本专题主要学习哲学的基础理论。
从近几年高考看,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根本观点等。
从题型看,往往依托哲学家的代表性观点、成语、俗语、漫画等,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新增内容,在高考中还没有考查过,复习过程中必须重视。
题目的隐含性考查方式在近5年的高考中日益凸显,从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到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四、【主干知识提示】考点一哲学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哲学的作用: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高三《生活与哲学》二轮复习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复习目标】1、能够对全书的目录完整表述(单元、课题、框题)。
2、能够根据核心概念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并能面对体系进行简单的复述。
3、通过从“概念——原理——方法论——反对”四个角度整合知识,总结解题规律。
4、通过模块检测,全面反思自己知识把握,解题思路及技巧的总体情况。
第一学时模块知识体系构建一、核心知识归纳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围绕“如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重要特点。
这是全书的概论。
可称为哲学概论或哲学导论。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要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入手,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
这一单元基本上属于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
其中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属于唯物论部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属于认识论部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这一单元属于辩证法部分。
其中第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主要讲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主要讲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问题,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高三《生活与哲学》第2轮复习
• 2008全国2 •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 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 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 •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10分)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种关于分配的原 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 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 验(6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 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 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4分)。
宁夏08-39.(36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 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 “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 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 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 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 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 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 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 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 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 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
• 1、(2010高考· 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 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 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 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 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 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 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 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 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课件-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③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带有客观物质 性)。
结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4.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c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添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2)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1、世界观就是哲学。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也是方法论的 学说。
4、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5、哲学是自然、科学和思维知识的总和。 6、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7、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科学之母。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1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
哲学第一单元复习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
2.哲学与具体科学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b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
(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区 (2)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 别 结果
真题回眸
1、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2、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3、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 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6、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 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7、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8、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刘时代的发现都会推动唯物主义的 发展
-2014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总结
2014年高考《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单元知识网络】【理论提升】:1.认识论既包含了唯物论思想,又包含了辩证法思想2.区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所属范畴:(2)使用范围(3)方法论要求3.区分意识的能动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4.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的联系。
5.意识的反作用与认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内在的联系。
【强化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唯物论运 动 物 质 意 识 规 律 认识论实 践 认 识 真 理1.(易错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自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2.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交会对接成功,为我国突破和掌握关键技术,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2011年11月14日,在北京航天中心的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相关设备的功能与性能。
上述实验过程依据的哲学理论是(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事物发生量变必然引起质变③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认识和能力是有限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扭转幼教“小学化”趋向势在必行。
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是一种“揠苗助长”的表现。
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 )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4.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学给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事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排查与解读
.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正确表述哲学基本问题, 正确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完整准确理解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 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复习课本上和自己积累的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代表观点、名言等例子, 代表观点、名言等例子,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加深理解。 加深理解。本部分内容常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就是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就是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完成的。( 。(2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完成的。( 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十二大到十四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十二大到十四大,我党关于 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这个发展远没有结束。( 。(2分 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这个发展远没有结束。( 分)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年 月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更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 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步指出, 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进一步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精辟论断, 会主义与资 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精辟论断,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 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请简要 分析。 分析。
?
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最主要的领域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 是哲学社会科学、新闻舆论、文艺作品、 网络文化。十七届六中《决定》 网络文化。十七届六中《决定》分别对 这些领域作出工作部署。 这些领域作出工作部署。关于繁荣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 决定》强调, 哲学社会科学。《决定》强调,必须大 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发挥认 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 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 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要巩固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中国特 中国风格、 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 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学。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 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挥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 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 整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建设一批 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 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要进一步推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最 新成果, 新成果,加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 合作和交流。 合作和交流。 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 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角度分析, 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为什么要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 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 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 化?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 ) 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 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 的反映。 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 精神上的精华。 精神上的精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 会科学,是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会科学,是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 可以通过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 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 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 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量。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 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话、 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中国话、 大众化,有利于发挥哲学认识世界、 大众化,有利于发挥哲学认识世界、 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与人、 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与人、 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促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2008—2012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 年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及 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1)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 ) 国宏观调控中经常采用的经济手段。 国宏观调控中经常采用的经济手段。 我国依据不同的经济形势, 我国依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及时调 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通过制 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来调控 经济,我国制定和实施“十一五” 经济,我国制定和实施“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引导国民经济有 好又快发展。 好又快发展。 (2)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 ) 尊重客观规律, 在的实际出发, 在的实际出发,我国经济政策的制 定尊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客观经 济形势的变化。 济形势的变化。②充分发挥主观能 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国家 制定规划,实施调整经济政策, 制定规划,实施调整经济政策,充 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如何运用经济 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做到了与时 )结合材料, 俱进。 俱进。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 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我 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国家调控经济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 国调控经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及尊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 国调控经济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及尊重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有发挥 了主观能动性, 了主观能动性,把两者很好地结合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 起来。 起来。
考点排查与解读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的物质概念 这一概念是如何正确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这一概念是如何正确反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2)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的运动概念 的内容:……; 的内容: ;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 (3)物质运动的规律 物质运动的规律 决定存在,正确反映了哲学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决定存在,正确反映了哲学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何为世界本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的问题; 原的问题; (4)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能够反映物质,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物质世界具有可 ∴意识依赖于物质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 ,相对静止是测量事物运动的尺度。运动表现于它的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首先, 首先 相对静止是测量事物运动的尺度。 知性。 知性。这正确反映了哲学哲学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 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静止中找到它 具有同一性。 具有同一性。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的量度。如物理学要描述客体的运动, 的量度。如物理学要描述客体的运动,就必须找到一个相对稳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定的参考系,否则,物体运动状态就无法显现、无法计量。 定的参考系,否则,物体运动状态就无法显现、无法计量。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事物的稳 (7)实践 实践 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定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事物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运用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来分析如何 运用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来分析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再次,相对静止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静止, 再次,相对静止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如果没有静止,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事物瞬息万变,就会变成无法区分、无法捉摸的东西, 事物瞬息万变,就会变成无法区分、无法捉摸的东西,一切对 客观因素:客观规律、 客观因素:客观规律、客观条件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事物的认识都会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利用事物了。 事物的认识都会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利用事物了。 如果不承认 一标准; 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相对静止,必将陷入不可知论。 相对静止,必将陷入不可知论。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 (9)真理 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