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2《望岳》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正确背诵《望岳》全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掌握杜甫诗歌的基本特点。
2.学生通过学习《望岳》,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认识唐代诗歌的历史地位,提高文学常识积累。
3.学生学会运用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学习《望岳》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学生从杜甫的豪情壮志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
3.学生通过学习古代诗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4.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
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创作简单的古体诗,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提高学习兴趣。
3.通过对《望岳》的深入剖析,教授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如关注关键词语、把握意象、理解情感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总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优秀表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强调学习古代诗歌的意义,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背诵《望岳》全诗,并尝试默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作者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他的作品也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

《望岳》一诗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刚好符合青少年意气风发的性格特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课计划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主旨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生平、创作风格与思想。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3.初步掌握古诗朗诵的一些常识,逐步提高古诗朗诵水平。

4.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中美点。

5.学习抓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学习他敢于攀登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抓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难点:体会作品的深层意蕴,学习作者敢于攀登的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引情导入课前播放“泰山”风光配乐视频,学生欣赏,营造良好氛围。

板书大篆体“岳”字,问:刚刚请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最后有这样一个字。

同学们看,你认识它吗?(岳)山上有丘是岳字,猜猜它的意思。

(高大的山)我国有五岳,历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五岳之宗泰山,更是受到了唐朝大诗人,杜甫的青睐。

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一起去感受泰山的魅力吧!二、诵读体情(一)读准字音1.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谁能够一字不错的读一读这首诗?(请生读)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第一,他读的字音是否正确,第二,看看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读后问:他读得怎么样?要注意哪几个字?(“夫”“了”“曾”“眦”)2.齐读(二)读出节奏诗歌讲究音韵美。

如何读出这种韵律感呢?(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指导: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温馨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提示气沉丹田)1.配乐范读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用斜线在原文中划好节奏,并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望岳》这首古文诗,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望岳》,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抒发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望岳》的内容,理解其主旨,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分析唐代文学与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堂通过展示一幅岳阳楼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幅图片所展示的是什么地方。

2. 学习诗歌基本知识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讨论,学习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表达方式等,并与学生一同分析《望岳》这首古文诗的特点。

3. 朗读理解让学生依次朗读《望岳》,并配合课本上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学生,加深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望岳》中所表达的主旨、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5. 文学鉴赏通过展示一些与唐代文学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风貌和特点,并围绕《望岳》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展开探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望岳》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画作等形式,并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7. 总结归纳通过对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并准备下一堂课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及时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杜甫)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关于杜甫及《望岳》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古诗四步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望岳》,能说说板块的题目吗?这一册板块项目与12册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12册把泰山作为中华文明,泰山是一种文化)2、叙述板块题目(体会泰山是一处名胜,更是华夏文明中的一种)二、简介作者及作品三、师生共同赏析研读古诗1、(1)配乐朗诵《望岳》(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3)指导学生朗读(4)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参照诠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1)巡视。

随机指导。

(2)引导学生质疑,学习释疑。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品悟诗句,赏析。

设问:(1)诗题为《望岳》,但全诗却不着一个“望”字?(2)全诗视望,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远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时所见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顶所见)4、引导学生思考:诗言志,诗歌创作无一不是为了传情达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五、思维拓展(作业)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六、板书远望近望望岳凝望惊叹、赞美、陶醉、豪迈愿望。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精选3篇)《望岳》教案设计望岳公开课教案篇一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4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

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1朗读教学法。

反复朗读、吟诵,感知诗歌的声韵美,通过想像与联想,把握诗的景与情。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鉴赏的主体。

教师尽量少讲,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3古诗五步教学法。

《望岳》采用这种教法,从知诗起,经历说诗、想诗、悟诗、品诗等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

4诗歌境界教学法。

教读《春望》,打算采用这种教法,引导学生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多媒体、录音机、榜样朗读磁带望岳篇二课题望岳授课教师李彬学校:六十一中学授课时间:2006、11、2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

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最新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 》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最新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 》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知识。

2.朗读诗歌,了解大意,领略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

3.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4.学会赏析名句,领悟诗歌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2.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望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他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被誉为“史诗”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这是一首咏东岳泰山的诗。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了解“五岳”:东岳泰山(1532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的衡山县。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

三、朗读诗歌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己默读诗歌,教师则强调一些字的读音,如“岱”、“夫”、“了”、“眦”等。

(2)学生划分诗歌停顿的节奏,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最后,再集体朗读诗歌。

(3)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诗歌的体裁:五言古诗,教师朗诵《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本诗的诵读节奏。

五言古诗特点:相对格律诗而言,不讲究平仄押韵宽松。

可随意转韵句数不限,分五言七言乐府。

四、感知探究1.再读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创作诗歌,目的是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成果展示来看,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诗歌创作的方法,但在表达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代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我应该提前准备更多开放性的问题,让讨论更加深入、有针对性。
1.诵读《望岳》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认识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组,如:岱宗、齐鲁、造化等。
3.分析诗的意象,如:泰山、日出、浮云等。
4.阐述诗人通过《望岳》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远大抱负。
5.对比学习其他四首古代诗歌,总结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望岳》的意象、韵律、节奏等,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这首杜甫的诗歌让学生们领略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韵律、意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理解诗歌深层含义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初中《望岳》优秀教案

初中《望岳》优秀教案

初中《望岳》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岳》。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3.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文的理解和背诵。

2. 重要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望岳》2. 参考资料:有关泰山的介绍、诗人的背景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泰山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曾经去泰山旅游的经历或者对泰山的印象。

2. 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诗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诗文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注意一些特殊的发音和停顿。

三、诗文内容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四、重要词汇和句式掌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2. 教师可以解释这些词汇和句式的意思,并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式。

五、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欣赏和评价《望岳》,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泰山的短文或者写一首关于泰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些重要的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望岳》,并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的调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文。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望岳杜甫课程类型:新课教学课题:《望岳》课时安排:一课时时间分配:40分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结合诗歌注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悟诗歌内容,领取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掌握对比、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3、理解诗中“钟”、“割”等词语的妙处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法,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通过讲授法,理解诗歌中的文学常识,如“阴阳”、“五岳”。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掌握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诗中词语的妙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青年杜甫的豪情,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感受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二)教学难点(1)对比杜甫其他两首《望岳》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这首的不同。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意境。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五、教学过程(一)备课1、教材分析《望岳》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首,这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助注释读懂诗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

学习本诗让学生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感染。

诗歌《望岳》描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情分析本诗教学对象是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之前学习过关于杜甫的诗歌,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赏析字词方面还需要加强。

他们也正处于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的阶段,但是他们对于登高的经验可能有所匮乏,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我将会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二)文本解读1、新课导入(2–3分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登山的经历吗?(有登山经验的同学就起来分享)ppt展示泰山图片,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登山的感受吧。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之《望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 望”字在全诗中的线索作用,学习并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 望岳”中的“ 望”字如何引领全诗,感受诗歌的壮丽景象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泰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其壮观景象,引出《望岳》的主题。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 精读理解:- 分析“ 望”字:讨论“ 望”字在诗中的作用,如何串联起全诗的景象描绘。

- 研读诗句:逐句解读,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等。

- 探讨象征:分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 深度鉴赏:- 小组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的?- 全班分享: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生活观察。

5. 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与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对比,探讨其诗歌风格的一致性。

-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模仿《望岳》的写法,描绘自己熟悉的一处风景。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对诗歌理解和鉴赏的方法。

【作业布置】1. 背诵《望岳》并默写。

2. 以 望”字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描绘自己心中的 岳”。

【板书设计】- 《望岳》- 望”字线索:远望-近望-神望- 诗中意象:泰山壮丽景象- 人生哲理:勇攀高峰,俯瞰人生- 情感变化:惊叹-向往-豪情(具体板书内容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填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重点句子分析的PPT。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3.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望岳1.反复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2.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

第1课时(共2课时)◆活动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1.导入新课中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岳”,同学们知道五岳是指哪山吗?(出示五岳图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五岳之首的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泰安市)、西岳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南岳衡山(湖南省衡阳市)、北岳恒山(山西省大同市)、中岳嵩山(河南省登封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看看杜甫游览泰山后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板书:望岳)2.了解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3.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篇似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本人被尊为“诗圣”。

他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其中《春望》“三吏”“三别”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篇。

4.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24岁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鲁大地,他被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透露出诗人远大抱负的诗篇《望岳》。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0《望岳》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0《望岳》优质课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老师要在这一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采用自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要注意体会五首诗歌的哲理和蕴含的感情,教学中可以按照“理解基本内容,体会诗人情感,补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这样的学习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哲理和情感,注意落实背诵默写,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背诵默写古诗词,用正楷默写,体会书写的美感;4.在写作中可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3.背诵默写古诗词,用正楷默写,体会书写的美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1.多媒体课件;布置预习,熟读或背诵诗歌。

2.一、介绍作者导入: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

二、初读《登幽州台歌》。

提示:《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请同学们齐读,争取读出诗中的情感。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三、分析诗歌内容:请一名同学说说诗歌大意。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教师补充分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望岳》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反馈: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岳》。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望岳》的表现手法为基础,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要求不少于五句话,体现诗人的豪情壮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登山经历为话题,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教师引导: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古代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岳》。
3.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泰山的壮丽图片,让学生对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产生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2.教师提问: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诗歌默写:让学生默写《望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诗文背诵能力。
2.选做作业:
(1)搜集杜甫的其他诗作,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一首进行分析,并与《望岳》进行比较,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报告。
(2)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探讨唐代诗歌的特点和审美价值,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创新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首古诗,为它编排一首曲子,并进行演唱或演奏,录制视频,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21-2 望岳(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21-2 望岳(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解读诗歌意蕴一、导入谢道韫有诗云: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五岳之首的泰山,风景以其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山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被泰山所吸引,纷至沓来,抒发自己的豪迈胸怀,留下了许多诗文名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学会读五言律诗。

二、知人论世读五律1.望岳:“岳”此处指泰山。

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

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

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

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

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

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

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历代文化也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

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

思考:是登上泰山游览吗?(明确:望:在一定距离之外看泰山)2.唐玄宗开元23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落第而归。

开元24年,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经过泰山时所作。

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等,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他本人被后世尊为“诗圣”。

代表作颇多,如“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找准节拍读五律读诗歌两遍,第一遍要求用竖线为诗歌划出停顿节拍,第二遍按照节拍,抑扬顿挫地朗诵。

第五单元第21课《望岳》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望岳》教案
-诗歌结构的分析:课文中严谨的结构对于理解诗歌的情感流向至关重要,包括起承转合的层次。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赏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比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关键词汇的掌握:如“矗”、“眦”、“岱宗”等,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汇在诗中的意义和用法。
2.教学难点
-诗歌背景的把握:学生可能对唐朝的历史背景及杜甫的个人经历了解不足,需要教师提供详细的背景信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生僻字词的理解:例如“烽火”、“凭轩”,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教师需要通过例句和上下文来帮助学生掌握。
-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知道比喻、对偶、夸张的概念,但在具体分析诗歌中的应用时可能会感到困惑,教师需要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诗人情感的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可能超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需要设计相关活动,如角色扮演、讨论等,帮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诗句翻译的准确性: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深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准确翻译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创作风格的比较: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教师需提供李白、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识别和欣赏杜甫的独特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情境创设、讨论互动、比较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在创作诗歌时,虽然能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但情感表达仍稍显生硬。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诗歌创作的辅导,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我也注意到课堂总结环节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这一环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调重点,解答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1.2《望岳》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经过与其他老师沟通和开学一个月以来的观察,认为七年2班的语文学习状况如下:
1、缺少语文学习兴趣,基础较薄弱;
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字体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上课小动作多;
3、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感悟能力差,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妙句、文段较少,能够灵活运用所积累素材的学生寥寥无几。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望岳》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同学们,这些对联中指的人物是谁呢?对,是杜甫。

今天我们来学习
他青年时期所创作的佳作《望岳》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

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作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活动3【讲授】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

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

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

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作。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活动4【活动】朗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活动5【讲授】解析诗句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

“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

“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

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

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

“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

“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奇险。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

诗人
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

“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

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

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活动6【活动】体悟诗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壮志,要有藐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活动7【练习】与泰山相关的成语、俗语
人心齐,泰山移
有眼不识泰山
重如泰山
老泰山
泰山北斗
一叶幛目,不见泰山
泰山压顶不弯腰
泰山不让微尘,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活动8【作业】作业布置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课后一(3)小题;
三、预习本课其余诗歌。

六下《望岳》导学案
(预学单)
一.朗诵
朗读三遍,读通、读顺本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二.生字新词
1.给生字注音
生字:览()岱()
2.理解重点词语
岱宗齐鲁未了造化阴阳层云决眦
归鸟会当绝顶小
三.相关资料
1.杜甫简介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朝由而的过程。

2.中国的五岳是:东岳、西岳、南岳、、北岳、中岳。

3.泰山简介
4.写作背景
当时社会——
杜甫本人——
四.我的视角
1.本诗赞美了(),表达了(),透露了()。

2.本诗的千古名句是:。

(共学单)
一.知诗人,明背景(汇报资料)
1.关于杜甫,我了解到:
2.关于五岳及泰山的相关介绍
3.本诗的写作背景
二.通诗句,析诗意
1.通过预习,我认为以下字音应该注意:
2.我可以把这首诗读好(注意把握节奏)
3.我能说出重点词的意思。

4.通过查找注解,我可以理解诗句的意思。

5.小结写作顺序。

三.品文字,入诗境
1.诵读古诗,想一想,诗中哪些字用得好?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说一说好在哪里,表现了泰山怎样的形象?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四.吟诗文,悟诗情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自己当成诗人,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心境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3. 读出诗人心存远志的雄心和气概
延学单
1.我还找到了一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2.对比杜甫的《望岳》与《春望》表现的感情有什么异同?体会诗人不同时期是的情感。

3.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杜诗进行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