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2021-2023年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及答案解析
2021-2023年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①,出山犹带骨毛清①。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
①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①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①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错误,原文“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及处世态度的能力。
颈联和尾联转到曾巩对“出”与“隐”的看法。
颈联说: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
可以看出,曾巩对隐居生活是充满了向往的。
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他与红尘俗世也并非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元日陈与义①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屠苏酒。
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试题部分】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2023年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江苏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高考】【诗歌原作】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试题】(1)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阐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旳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诗意讲解】去年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每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白雪还在昭君坟场,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高考】【诗歌原作】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试题】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
请对此作详细阐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旳气氛?体现了作者什么样旳心情?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旳故事?【答案】(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珠(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但愿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气氛:清冷、幽静清冷、幽静。
心情:孤单、寂寞(3)“为拂绿琴埃”【诗意讲解】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惊动了他,于是诗人临窗冥想,期望故人来到。
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仿佛真旳是故人来了。
微风擦过竹丛,枝叶上旳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沾湿了久无人迹旳石阶下蔓生旳青苔。
风啊,什么时候能掀帘进屋来,为我拂掉琴上旳尘埃呢?【高考】【诗歌原作】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子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试题】⑴词旳前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旳思想感情?第二句中旳“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体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de)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de)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de)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de)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de)主观感受. 15.诗(de)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de)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de)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de)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de)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de)画作里.故C错误.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de)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de)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de)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de)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de)“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de)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de)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de)敬称.14.下列对这首诗(de)理解和分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de)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de)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de)权势与精神(de)归依,形成鲜明(de)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de)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de)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de)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de)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14.D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de)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de)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de)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de)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de)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de)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de)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de)感情.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de)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de)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de)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de)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de)原则.颈联起到过渡(de)作用,舒缓全篇(de)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4.下列对本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de)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de)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de)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de)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de)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de)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4.B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de)能力.古代诗歌语言(de)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de),有(de)清新,有(de)古朴.有(de)诗绚丽多彩,有(de)诗却质朴无华.有(de)诗语言明朗,有(de)却含蓄,言此意彼.有(de)诗平易近人,有(de)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de)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de)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de)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de)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de)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de)意志和乐观(de)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de)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de)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de)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de)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de)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de)色彩和简洁(de)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de)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de)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de)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de)听觉写出农民劳动(de)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de)人物不同(de)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de)真髓.四、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着报雠名.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de)请简要分析.(6分)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de)人生态度(5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解析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de)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de)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de)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de)表达技技巧(de)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de)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de)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de)意象,分析诗歌营造(de)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de)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de)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de)细石,决心把滔滔(de)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de)雄心壮志和坚强(de)意志;“抱寸诚”(de)决心“衔细石”(de)举动与“海波平”(de)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de)心诚志坚.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de)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de)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de)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de)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de)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de)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de)意象,分析诗歌营造(de)意境,领悟作者表达(de)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de)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de)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de)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de)奋斗精神(de)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de)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de)精神品质(de)褒扬与欣赏.五、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de)理解和赏析,不恰当...(de)一项是(3分)()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de)野鸭被诗人(de)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C.在观览通泉山水(de)途中,随着时间(de)推移和空间(de)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de)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de)风格.(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de)画面(2分)(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答案(1)BC(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de)寥席壮美(de)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de)愉悦,生不逢时(de)苦闷,飘零他乡(de)哀痛,对国家命运(de)忧虑.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de)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de)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de)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de)要求,如本题(de)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de)赏析,不恰当(de)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de)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de)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de)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de)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 项,“岸边(de)野鸭被诗人(de)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de)幽僻.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de)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de)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de)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de)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de)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de)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de)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de)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de)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de)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de)壮丽“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de)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de)愉悦;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de)苦闷;“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de)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de)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de)忧虑.六、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3.下列对两首诗(de)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de)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de)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de)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de)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de)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de)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de)梅花妆,表现梅花(de)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de)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de)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de)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答案13.C14.A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de)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de)艺术造诣.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de)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de)把握,又要对诗歌(de)局部进行恰当(de)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de)每一个重点,对诗歌(de)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de)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de)表现手法(de)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de)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de)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de)把握,又要对诗歌(de)局部进行恰当(de)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de)每一个重点,对诗歌(de)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de)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de)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de)容颜(de)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de)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de)技艺.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de)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de)是艺术(de)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de)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de)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de)能力.这道题(de)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de)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de)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de)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de)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de)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de)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七、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着香兼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19.诗题中“过”字(de)意思是__________.首联中“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de)地位.(2分)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de)独特形象(de)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19.造访朱门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de)清幽安静和书斋(de)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de)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de)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de)豪放和志趣.解析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de)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de)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de)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de)意思为“拜访”.首联(de)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de)红漆大门前如此(de)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de)地位.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de)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de)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de)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de)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de)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de)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de)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de)直接描写,“吟哦”“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de)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写出了李将军(de)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de)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使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使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②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③有所思。
【注释】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
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
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③平居:这里指家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愿明说的态度;“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 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C. 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D. “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2)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国家、家园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1)B(2)①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长安似弈棋”,吐蕃、回纥不断入侵,诗人忧思国运今非昔比。
②飘零夔州,暮年潦倒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③虽有报国之志,无奈宦官当道,无力报国,引起诗人对家园之思。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错误,“衣冠”应是借代,用衣饰代指文武官员。
故选B。
(2)根据注释“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因宦官程元振专权”可知,此时诗人羁旅在外,因宦官专权而有家难回,壮志难酬,引发家园之思;如诗歌首联“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前一句以“长安似弈棋”的比喻,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再结合注释“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
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元振专权,莫有至者”可以看出局势动荡引起诗人对国家之思。
高三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③。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④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⑤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
[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
暾:太阳升起。
②至人:指释迦摩尼。
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
④交柯:枝叶交叉。
⑤翮(hé),鸟翎的茎,即指鸟。
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
鉴赏诗歌语言十年高考真题(1)
鉴赏诗歌语言十年(2013~2022)高考真题汇编一、(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本词开篇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
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二、(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6.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
“数声”好。
“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意。
“一声”好。
“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即炼字题。
首先明确立场、观点:不同意或者同意,尽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结合艺术特色分析奇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1)“数声”好。
“数声”,形容声音大、热闹,给人动态感,动中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表现乡村世界的热闹、快乐、幸福。
(2)“一声”好。
“一声”表明声音单纯、肃静,静中显示了环境的静谧清幽,给人安宁祥和静美的感受。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 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 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 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意象表现出画面的生机勃勃,凸显了田园风光的优美。
②使用叠词。
“聒聒”“翩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③色彩渲染,对比鲜明。
“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写出了景物的优美。
④视听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⑤远近高低结合。
勾勒出一副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解析】【分析】(1)D项,诗下注释和“更欲临流作钓矶”的“欲”,表明这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情景。
故选D。
(2)阅读全诗,精读“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这四句写景的诗句。
首先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鸣鸠”“布谷”“碧山”“丹杏”“青草”“黄犊”等,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00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 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 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 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答案】(1)C(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荒”“暗”二字营造了一片昏暗、衰败的意境。
②视听结合。
“荒埭暗鸡催月晓”,写听觉感受,而一个“催”字,突出了“暗鸡”的呜叫给人的心理感受;“空场老雉挟春骄”则侧重于视觉所见。
③用典。
化用齐武帝鸡鸣埭打猎的事,这里借齐朝帝王荒于畋猎,终至亡国的故事,批评了历史上许多皇帝耽子犬马声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势衰落之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一、2013年新课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参考答案】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6.( 6分)(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四、2013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9.(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五、2013年湖南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句。
(1分)(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处。
(3分)(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0.(1)桃花流水鳜鱼肥。
(1分)(2) 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分)(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4分)六、2013年四川卷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分)九日和韩魏公①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3.(8分)(1)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4分)(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4分)七、2013年湖北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14.(8分)(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八、2013年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
(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讲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的名句“”一脉相承。
(2分)22.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
(5分)【参考答案】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九、2013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9。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佣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封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幕才独自离开。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十、2013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4分)【参考答案】12.(7分)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十一、全国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参考答案】12.【答案】(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