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

合集下载

余秋雨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余秋雨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余秋雨的散文有什么特点(一) 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二)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三)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叙事的小说化特点。

余深谙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他凭借小说这种文体,使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首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余是一个比较善于构建故事,甚至是很多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如《莫高窟》写到乐尊;写《上海人》,思绪飘逸,引叙出徐光启的故事,进而更深意义阐述上海人文化性的构成;其次小说的要素之二是细节。

余的散文中常常见到如生的描绘,靠细节构筑成优美深的诗情画意。

〈2〉余散文中的剧场效果余在创作文化散文之前是从事戏剧理论创作,对于戏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在他的文化散文中,他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戏剧效果。

他也曾说:我在散文中追求的场景,会使有些写法上近似小说,但小说的场景是虚构的,而我的散文中的情景,则力求真实。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作文教学2013-05-06 22:39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特点是散文小说化,语言通俗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

其散文小说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主要采用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对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秋雨的散文篇幅普遍偏长,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其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具体来说,其散文技法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善用修辞手法。

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能增加文章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余秋雨的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引用等。

(一)排比。

如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又如《三峡》“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

”点评排比修辞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苏东坡突围》中,秋雨先生为了突出表现苏轼的成熟,连续用了八个形式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句,多角度对苏轼的成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两个《赤壁赋》等传世经典篇章也便呼之欲出。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三、余秋雨散文的主题不断超越传统观念
(1)作家的散文创作一般都会受制于心情影响,体裁也具有厚重的中国传统语言色彩特点,余秋雨散文一般都有一个主题,然后开展对于蒙昧和野蛮讲述,对立面就是文明,写作主旨就是对于文明召唤,但是同时也会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在传统观念基础上不断需要对于主题进行升华。首先最主要体现就是在山水古迹中寻找文化意蕴内涵,余秋雨散文大多都是景物命名,但是同时也非常关注以往自然现象问题,更多是个人感情表达,运用他深邃眼界,透过对于事物现象分析,提高对于自然景观背后文化内涵深刻体会和领悟,这种最主要方法就是对于景观背后历史文化了解,更加注重的景观背后人文特色和艺术价值。然后通过对于自然景观体现的时代精神赞扬,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表达,运用文字记录在散文中,这种写作手法开启了中国现代散文艺术新艺术表现空间。
(3)在余秋雨散文中展示了中国文明历程发展现状,但是没有受到来自于民族、政治和地域因素影响,作者的散文一般都会站在一个更加高远角度,公平的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历史进行讲述,比如作品《一个王朝的背静》中深刻的批判了姓氏和民族正统性质,作者提出对待历史人物需要用诚实的理性态度分析,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因素影响,导致分析判断错误问题。
(2)在散文创作过程中也会运用独特视角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不会受制于传统文化框架,特别是对于中国山水风古迹描述,更加注重对于人道主义精神和渗透思想领悟,比如《都江堰》中作者表述,“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而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種灵动的生活。”这就非常气势浑宏的表现了都江堰伟大历史价值,堪比长城伟岸雄奇壮观,也充分说明了余秋雨的散文来源于传统文化,深刻突破了传统文化紧固,具有更深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余秋雨的散文最核心成分就是议论,同时兼顾抒情笔法表述,做到抒情和议论相互结合,使得散文更加充分智慧和情趣,让读者能够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精神上享受,比如在作品《阳关雪》中描述的“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就是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相互结合方法,让读者更加深刻体会中国文化苦难经历,这也是中国文人特别独有的悲剧性命运特点,散文不断讲述文明、文化和遗落问题,使得散文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同时更加提高散文抒情特点,以及让读者能够更加理性思考历史文化问题。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应该说,余秋雨先生先生的散文,我最欣赏有三点:一是其语言,余秋雨先生的语言往往凝重而深沉,引人深思;二是对待文化与历史的严肃的思索,透露出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历史使命感;三是能够走出象牙塔,不拘泥于史料,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头脑去观察和思索。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论余秋雨先生散文艺术特色,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代文坛群星璀灿,优秀的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而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却恰似一株奇葩傲立苍穹,格外引人注目。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余秋雨先生将散文艺术有机的融合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史学当中,深入浅出的将深奥的历史文化展现于世人,表现出了一种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澄澈精致、万物溶情的,同时也是兼收并蓄且耽思旁讯的,这是一种知识的积淀、理性的升华,它可以启人心智、教化人伦。

余秋雨先生散文集《文化苦旅》问世以来,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余秋雨先生相继又推出了《出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文明的碎片》,创造了“文化散文”这一全新的形式,从而形成了“秋雨文化”现象。

与此同时,余秋雨先生散文中的文化批评、人文反思、人性溯源也引起了文化学术界的批评和讨论,见仁见智,葆贬皆有。

那么余秋雨先生散文的文化魅力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什么原因如此引人关注和思考呢?一、对散文传统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余秋雨先生散文对于散文传统模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篇幅上得到了拓展。

在散文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古典散文等同于“小品文”,即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是它在选材立意上的基本原则,形成了简约的审美规范。

由于传统文体篇幅的束缚,使得散文的发展固定在短小简约的模式,极大地制约了散文的表现内容。

例如被称为“范文”的杨朔的《荔枝蜜》、《香山红叶》,冰心的《笑》、《小桔灯》等。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特点是‎散文小说化‎,语言通俗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

其散文小说‎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主要采用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对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秋雨的散文‎篇幅普遍偏‎长,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其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具体来说,其散文技法‎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善用修‎辞手法。

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能增加文章‎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余秋雨的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引用等。

(一)排比。

如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又如《三峡》:“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

”点评:排比修辞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浅谈余秋雨的散文特点

浅谈余秋雨的散文特点

浅谈余秋⾬的散⽂特点浅谈余秋⾬的散⽂特点 余秋⾬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散⽂学家之⼀,他开创了⽂化散⽂的先河,以⼀介⽂⼈的⽂化使命感,通过笔端优美的⽂字,追索、思考⼈类历史⽂化,反思社会发展对⼈⽂精神的冲击,感慨历史⽂化在发展中的失落,感悟⽣命情感的沧桑,呼唤⽂明的理性回归。

浅谈余秋⾬的散⽂特点 摘要:本⽂从探讨余秋⾬先⽣⽣平出发,详细阐述了余秋⾬先⽣到⽬前为⽌经典的著作和写作历程。

接着笔者⼜深⼊分析了余秋⾬先⽣的散⽂特点和艺术特⾊。

最后,结合多年⼯作研究经验,笔者做了启⽰性论述。

关键词:余秋⾬;⽣平;散⽂特⾊;启⽰ ⼀、余秋⾬先⽣⽣平分析 著名的作家余秋⾬出⾝学者,并且具有⾮常丰富的游历经验,他的⾜迹遍布华夏的⼤地,并且还⾛遍了欧亚的⼤陆。

他写的散⽂主要依托于游记,有叙事有写景,并且把⽂化与历史渗透其中,将现代与传统进⾏了整合,不但蕴涵了丰富的情感,⽽且还充满理性,借助于⼭⽔风物对民族的⽂化进⾏探求,把深厚的⽂化底蕴充分地表现出来。

余秋⾬运⽤华丽的语⾔、优美的风光、⾮常⽣动的故事以及充满风趣的议论把厚重的历史包装了起来,成为销售量最⼤的⽂化⾷品,受到⽂学界的⼀致好评,并且深受⼈们喜爱。

余秋⾬的每⼀⾸散⽂都有各⾃独特的特点,其中都有很多创新的路⼦,给当代散⽂的创作作品带来很⼤的影响。

⼆、关于余秋⾬的散⽂特⾊的具体分析 第⼀,我们国家的历史主题都⾮常鲜明,余秋⾬的散⽂最⼤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论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还是⽂化的追溯,主题都⾮常的鲜明,他的散⽂创造性⾮常强,并且把历史与⽂学巧妙地结合在⼀起,把对⽂化那些沉重的反思与⽂化古迹的沧桑以及⼭⽔的艺术融合起来,例如余秋⾬开始在⽢肃就创作出⽂化苦旅-莫⾼窟、⽂化苦旅-道⼠塔、⽂化苦旅-阳前雪,从这些⽂章中可以看到余秋⾬对⽂化、历史、⼈物以及⼭⽔的反思,以及所表达的⽂化感受,包括他对我们国家传统历史以及⽂化的⼀些思考。

所以,余秋⾬的⽂化散⽂不但是鲜的,⽽且也是活的,并且深深的扎根在⼈们的⼼⾥。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篇: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论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中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从尘封的史料和那平淡无奇的山水中挖掘出深厚的内涵,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哲理与形象相交融,进而呼唤“文化传承”,呼唤“建立健全的文化人格”,呼唤“对文明的思考与追求”,让人们去思考历史、自然、人生。

关键词:艺术特色,历史主题,对文明的思考《文化苦旅》的问世,标志着“余秋雨热”的开始,此后,余秋雨的散文与广大的读者就如同干柴烈火一般,相遇就意味着燃烧,这股燃烧的热情随后就席卷了神州大地,同时也点燃了许多海外华人阅读的狂热。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作品的相继推出,犹如火里加薪,让“余秋雨热”长热不熄。

《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折,苏东坡左手牵猎狗,右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显得洒脱、放达,却自称“老夫聊发少年狂”,而那时苏东坡也还不到四十岁,可见苏东坡是同时在享受着老年、中年和少年。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将老之际把日子过得颠颠倒倒又有滋有味——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有了《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历时两年写成,虽然只有区区十一篇文章,却已力图把对历史深涩嶙峋的思考萃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山居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之中,把艰辛的结果拿出来分享,不但没有让人感受到艰辛,而且还招呼读者用当代生命去感触和体验那些超越具体遗迹的整体性难题。

《霜冷长河》是漫步河岸的遐想,是从黑河出发,先向东,到瑗珲,再向西,到呼玛,最后回黑河的漂流,余秋雨在梦中的长河与现实的黑龙江在遐想与漂流中交织成霜冷长河的背景下,像饭后茶余一般,谈人生,谈文化。

论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论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论余秋雨散文的特点关键词:余秋雨散文文化艺术特点和思想内蕴的极致,这是他文章的精华和气脉所在,也是始终令人动情、沉思、惊觉的根源。

同时余秋雨又是一个争议最多的作家,可以说在全国出现了一种“余秋雨现象”。

近年来,他受到批评也是空前的,有从质问余秋雨为什么不忏悔;有人评说余秋雨的散文程式化,虚假化;有人抨击余秋雨好为人师,处处以学者、导师身份说教。

如今,余秋雨已辍笔散文创作。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从其散文创作脱颖而出的道路中,对散文文体探索与尝试上所体现的创新意义出发,感受其作品对文化所体现的积极意义,领略他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综观余秋雨散文,我认为余秋雨散文创作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突破传统体裁模式文学体裁往往是在作品产生后,人为的硬性规定的结果。

然而,余秋雨对于散文传统模式有了较大的突破与创新,为散文创新开辟了新道路,拓展了新领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题材广泛。

余秋雨的散文涉及领域众多,政治(一个王朝的背影探讨清王朝的功过)、经济(遥望山西叙说山西票号的兴蓑)、文化(千年庭院走进书院文化的收藏)、艺术(莫高窟和青云谱随想探寻艺术的流变)、科考(十万进士品说科举制度的利弊)、旅游(品味山水风光的内涵),几乎无所不包。

古今中外,天马行空,丝毫没有没有时空的限制。

从地域看,余不仅走篇了中华大地,而且游历了欧亚大陆,长江黄河三山五岳都被他调遣,关山大漠名胜古迹都任他叙说。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文艺复兴的故乡都进入了他的笔端。

从时间讲,他喜欢穷本溯源,莫高窟壁画,都江堰水利,天一阁藏书,三峡风光都是从古到今,洋洋洒洒,尉为大观。

余秋雨散文突破了传统散文的框架,颠覆了周作人、林语堂的“休闲模式”,“杨朔的说教模式”等,又形成了新的大散文模式,但一旦形成模式,大批余氐散文应运而生,又将文化大散文推向困境,走向蓑微,预示着文化大散文的终结,因为散文本质上是最个性化最直逼人心灵的文体,一旦僵化,就自然失去其生命力。

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

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

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一)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尽管表达的内容是浓重的。

余利用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历史与文化契合,将历史写活、展现,引起我们反思、追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已渗透了文人的忧患意识和良知,这点也许是最重要的。

(二) 典雅、灵动如诗般的语言。

余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

他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

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

(三)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余娴熟地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还采用了小说笔法、戏剧的笔法、镜头特写等多种手法,这对于烘托主题,使文章内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叙事的小说化特点。

余深谙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他凭借小说这种文体,使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接受。

首先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余是一个比较善于构建故事,甚至是很多传奇色彩很浓的故事,如《莫高窟》写到乐尊;写《上海人》,思绪飘逸,引叙出徐光启的故事,进而更深意义阐述上海人文化性的构成;其次小说的要素之二是细节。

余的散文中常常见到栩栩如生的描绘,靠细节构筑成优美深邃的诗情画意。

(2)余散文中的剧场效果余在创作文化散文之前是从事戏剧理论创作,对于戏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在他的文化散文中,他融会贯通地运用了戏剧效果。

他也曾说:我在散文中追求的场景,会使有些段落写法上近似小说,但小说的场景是虚构的,而我的散文中的情景,则力求真实。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335典型说话2020年第10期二十世纪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商业大潮猛烈冲击着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波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各个方面。

这一时期对于余秋雨散文的评论,大多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剖折,而忽略了其艺术特色的系统性阐述,基于以上写作背景,本文拟就此作一系统性论述。

1 选取大题材、大场景,表现大主题散文作为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历来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著称,“以小见大”是它在选材立意上的基本原则。

但余秋雨不同,他的散文也会写山水风景、风土人情,但却更喜欢选取大场景,大题材,表现大主题。

站在历史的峰巅,余秋雨像一位哲人,他用理性的目光注视着一代王朝几朝天子缓缓远去的背影,发出了这样的赞叹:“满族是中国的满族,清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纵观全部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皇帝在总体上还算比较好的,而其中的康熙皇帝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他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使我们这个现代汉族中国人感到骄傲。

”把一个“背影”放在一个统治了中国数百年历史的王朝身上,把一个王朝的背影和一个民族的情感阻隔放在一起进行观照,呈见余秋雨散文选材上与立意上的“大手笔。

“大气魄”!2 小说式的叙事形态余秋雨散文中的大部分篇章都是通过具有传奇色彩,或曲折或哀婉的故事来把握主题的,从而使文本呈现出浓郁的小说气息。

在余秋雨散文中,存在着大量的小说因素。

《牌坊》、《腊梅》、《家住龙华》诸篇以小说形态来结构全文,文中所叙之事皆作者亲身经历。

《风雨天一阁》有惊心动魄的家族秘史,《这里真安静》有神秘诡异的坟地,它们都戏中有戏,奇中生奇,高潮迭起,令人读来欲罢不能,至于《柳侯祠》、《庐山》、《三峡》、《十万进士》等大部分篇目,则均有墨客骚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名人(包括神、仙、僧人、妓女等)的种种流风余韵和奇闻秩事,成为文本中一个个兴奋点。

3 戏剧结构方式和电影艺术手法的运用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如果不涉及到它的结构,肯定不完整。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

喀什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艺术与美学--论余秋雨散文专业:汉语言文学形式:学号:姓名: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艺术与美学--论余秋雨散文内容摘要:余秋雨散文问世之后在海内外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得到许多作家的好评,构成了本世纪末期中国文坛一大景观。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同时也开创的新时代散文的大门,让更多的人会来喜欢和阅读他的散文。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孰不知余秋雨,余先生散文迷更是遍天下。

从小看余先生的文章,就有种逸群脱俗的意味,加之先生的艺术方面的造诣,其散文更是充满了艺术魅力。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艺术特色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是叶,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

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

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1、他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饱含着作家的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程式。

其一,从理性回到感性,同时,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充分重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其二,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

余秋雨散文特征浅探余秋雨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一直备受关注和喜爱。

在余秋雨的散文中,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特征,下面就对这些特征做一简单的分析。

1. 描写细腻、情感丰富余秋雨的散文中,经常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他却能从中寻找出感人的情感细节,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春风十里不如你》描写了一次父子间的“蒙面”过程,这个小小的描写传达出的是亲情、爱情以及人生的意义。

2. 句式简洁、语言清新余秋雨的散文语言简洁、清新、易懂,不过分冗长,也不心理难懂。

这种语言风格让读者阅读起来感到轻松愉悦。

比如他的《豆蔻岁月》中写到:“回忆是一时的寂寞,想你是永久的错过。

”3. 手法多样、独具匠心余秋雨的散文手法多样、独具匠心,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人称借代等修辞手法,让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月亮和六便士》中,他用“他有一个梦想,有时在梦中,也做那呼吸急促、脸潮红的磨底漆的工作。

如果他的画布上有一道划痕,这意味着他的内心也留下了一道伤痕。

”这样的长句又复杂又有力度。

4. 人本、思想深邃余秋雨的散文多从人性角度审视问题,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的关怀、理解和感悟,同时也涉及了一些深刻的哲学思考。

例如《芳华》中舞蹈老师激励孩子们去练习跳舞,从“现在”出发,以此寄托对未来的畅想,而他的散文作品中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期许。

综上所述,余秋雨的散文具有深刻入微的思想,又简洁轻盈又意蕴丰富,脉络清晰,句式多样,表现出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有何独特之处

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有何独特之处

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有何独特之处余秋雨,这位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对人性、历史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那么,余秋雨的散文风格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呢?其一,文化内涵的深厚性。

余秋雨的散文常常以文化为主题,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笔下,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和事件的罗列,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场景,充满了人文气息。

他能够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社会紧密结合,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

例如在《文化苦旅》中,他通过对莫高窟、都江堰等文化古迹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沧桑,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这种将文化融入散文的写法,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

其二,历史叙事的生动性。

余秋雨善于用生动的笔触讲述历史故事,让那些沉睡在史书里的人物和事件重新鲜活起来。

他不局限于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山居笔记》中,他讲述清朝的兴衰,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他的历史叙事不仅让人了解了过去,更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和力量。

其三,情感表达的真挚性。

余秋雨在散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无论是对历史的感慨,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表达得真挚而深沉。

他的情感不是空洞的呼喊,而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在《霜冷长河》中,他对友情、爱情、亲情的探讨,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其四,哲理思考的深刻性。

余秋雨的散文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表面描述,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他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意义,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行者无疆》中,他在游历欧洲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国家文化和历史的比较,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启迪智慧的作用。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余秋雨散文的技法总结与点评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特点是散文小说化,语言通俗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余秋雨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而且开创了独特的文风。

其作品涉及很多重大题材,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历史和文人的深切关注。

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艺术特色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是叶,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

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

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他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饱含着作家的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程式:其一,从理性回到感性,同时,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充分注重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其二,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

从而导致其散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

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而来的,是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与征服已尽最大限度,即大自然在今天基本上已是人化的自然,人们对之至少在心理上已不如过去那么陌生,而是相当熟悉。

因此,古人在探索大自然奥秘时所特有的那份新鲜、惊奇、困惑、激动在今天基本上已不复存在。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

余秋雨散文的技法归纳和点评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以散文为主,主要特点是散文小说化,语言通俗宏大,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

其散文小说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注重故事情节的构建,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二是历史现场还原式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

主要采用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对抽象概念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秋雨的散文篇幅普遍偏长,能吞吐古今,驰骋中外,具有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水乳交融,充满睿智与情趣,富含哲理。

其散文的核心表达方式是议论,但又多与抒情融合,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正是来自这种用抒情笔法进行理性思考的议论。

具体来说,其散文技法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善用修辞手法。

恰当使用修辞手法,能增加文章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感染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余秋雨的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比喻、引用等。

(一)排比。

如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又如《三峡》:“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

”点评:排比修辞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苏东坡突围》中,秋雨先生为了突出表现苏轼的成熟,连续用了八个形式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句,多角度对苏轼的成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两个《赤壁赋》等传世经典篇章也便呼之欲出。

浅探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探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探余秋⾬散⽂的艺术特⾊ 余秋⾬是我国著名的散⽂作家。

余秋⾬散⽂打破了传统散⽂⽂体的束缚,其散⽂素以⽂采飞扬、思维敏捷、语境如诗似画⽽备受⼴⼤读者喜爱,也受到许多评论家学者的好评。

浅探余秋⾬散⽂的艺术特⾊ 摘要:余秋⾬,作为学者散⽂创作的⼀员。

其散⽂创作以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化取向、语⾔取向和价值取向⽽赢得了⼴泛的赞誉,并独步⽂坛。

关键词:散⽂艺术 余秋⾬,作为学者散⽂创作的⼀员。

其散⽂创作以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化取向、语⾔取向和价值取向⽽赢得了⼴泛的赞誉,并独步⽂坛。

笔者在此对其散⽂的艺术特⾊发表以下拙见,供⼤家参考: ⼀、余秋⾬简介 余秋⾬的散⽂集有《⽂化苦旅》、《⽂明的碎⽚》、《秋⾬散⽂》、《⼭居笔记》,《霜冷长河》、《千禧⽇记》和《千年⼀叹》,尤其是《⽂化苦旅》和《⼭居笔记》在读者中产⽣了强烈⽽深刻的反响,颇受读书界的欢迎和好评,在台湾和海外华⼈⽂化界和出版界也引起了轰动,其作品发⾏量之⼤令⼈⿎舞。

其读者上到学者教授下到平民百姓,可谓雅俗共赏。

⽂学作品有如此之⼤之⼴的效应,是当今许多学者难以望其项背的。

基于这⼀点,笔者认为余秋⾬的散⽂是成功的⽂学作品。

⼆、余秋⾬散⽂的艺术特⾊ 1、写作⼿法上以议论为主,⽽⾮抒情 纵观余秋⾬的散⽂,其核⼼成分是议论,但⼜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抒情与议论的⽔乳交融,使⽂中的议论充满了睿智与情趣,使读者总能在理性的思考中获得⼀种特有的精神享受。

如《阳关雪》中“即便是⼟墩,是⽯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原……”“这⼉应该有⼏声胡笳和羌笛的,⾳⾊极美,与⾃然浑和,夺⼈⼼魄。

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们⼼头的哀⾳。

”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们反⾝⾃问,⽂明是什么?⽂化是什么?我们在哪⾥遗落?⼜怎样才能找回。

可以说,在余秋⾬的散⽂中,最具特⾊和最有魅⼒的部分,不是来⾃⽣动的场⾯描写,也不是来⾃温情脉脉的抒情,⽽是这种⽤抒情的笔法,进⾏理性思考的议论。

浅谈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的认识和评价

浅谈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的认识和评价

T e to g ta d e au t n o e a t t tl n Y u u h h u h n v lai ft r s cs e o u Qiy o h ii y s
QI T o N— a
Y nt nvri ol eo t J ghu a g e u i sycl g fa s i zo ,Hue 4 43 ,h a z e t e r, n bi 3 0 1C i ) n
A s a t u quuS poe cet n i te usi o o si ses wt i i n c ss raii sbet bt c:Y iy rs ra o n h pru cnco n s i t hg a d l et elt u jc r i t f u h s h o sc
第 3 8卷 第 3期 ・ 术 学
VoI . 38 N o 3




2011 年 3 月
M a .01 r2 1
H UN A RIU T AL AN G C L UR MA H认识和评价
覃 涛
( 长江大学文理学 院, 湖北 荆州
风格 问题 . 对于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 在 目前 文坛泥 沙俱下 、 日益堪忧 的情况 下 , 余秋雨独树一 帜的写作 风格 , 开辟 了散文新文风 。“ 余秋雨将 中国传统文化
及对 比几 大文明 的《 千年一 叹》 还有类似 回忆类 的封笔之作 哲 理 ” , 。
题, 于是还是想起 了余秋雨 , 也参考了诸多对余秋雨写作风格 深入浅 出. 平易近人 。 可读性很强。
的《 山居笔记》 阐述 立身处世 的《 、 霜冷 长河》 《 者无疆》 以 、行 , 《 舍我一生》 读完后 , 。 总想写点什 么 , 而一直未敢动笔 , 只怕 自 己的看法 太浮浅 ,甚至落人 俗套。在上节课谈到写作风格 问 的评论 。 也略加 自己的一点浅见 。 浅谈一下余 秋雨散文 的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与美学特色内容摘要:余秋雨散文问世之后在海内外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得到许多作家的好评,构成了本世纪末期中国文坛一大景观。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美学特色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

其散文美学型态迥异于前一切散文文本。

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

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与美学特色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艺术特色余秋雨散文的特色,即:追寻文化是根,表达民族情感是茎,描述生活点滴是叶,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当代文坛,谈到散文不能不谈余秋雨。

余秋雨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据说,单他的《文化苦旅》在台湾一年就重印了11次,可见其散文的魅力。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1、他大胆突破了传统的散文观念,成功地运用了一系列饱含着作家的个性、独创性的艺术表达程式:其一,从理性回到感性,同时,在这种回复的过程中充分注重感性王国与理性王国的自由切入与转换;其二,本世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意图呈示时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研读余秋雨散文,我们发现,这一特征在这位作家的文本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而且运用于写景散文。

从而导致其散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比如其《白发苏州》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传统的写法,无非是先介绍苏州有哪些美好的景点,这些景点的美学特征,然后再抒发一点主体的感怀完事。

然而,《白发苏州》的写法全不是这样。

作者并没有介绍人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苏州美景,“苏州”在作品中就是一个已经综括了全部苏州美景的情感符号,一个言说的起点,围绕着它,作者所着重强调的,是主体对这一人间之美的多维穿透。

文本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苏州摆放到世界背景上突出其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黯淡:“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

前些天,澳大利亚又在庆祝他们的200周年,海湾里千帆竞发,确实也激动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的苏州城,却悄悄地过了自己2500周年的生日,时间之长,简直有点让人发晕。

”第二部分作家笔锋一转,写到古代文人事成事败之后都愿来苏州走走,从而译解了苏州作为中国人心理深层的一个美好情结之谜:如果说京城是中国文化喧闹的“前台”的话,苏州则是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

尽管如此,苏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却不公平,“历来很有一些人,在这里吃饱了,玩足了,风雅够了,回去就写鄙薄苏州的文字”。

第三部分状写苏州老百姓在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厮杀混战中的苦难命运。

第四部分作家一反中国集体无意识中视苏州为阴柔之美的俗论,写出“柔婉的苏州人”在那场明末反抗魏忠贤阉党政治的斗争中搅起的风暴,它的五位被杀的普通市民;以及傲视大小官员,与统治者持不合作姿态的唐伯虎、金圣叹等,从而坦露了苏州阳刚之美的一面。

最后作者漫步在苏州的小街小巷,感受着无数的门庭里藏匿着的“无数厚实的灵魂”,获得一种“奇特的经验”。

上述五个方面分别以中外对比、文化界定、阶级压迫、美学梳理、个人观感等五种视角评说苏州,并最终渗透着或统一于历史追踪这一总的视角之中,诚可谓既“形不散神散”,又放得开,收得拢。

再如《笔墨祭》,作者围绕着“笔墨”这一中国文人日常打交道的物体,广博而精练地征引了一切与笔墨有关的美学信息,多层次地勾勒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脉络,其中有文人工具史、书法兴衰史、文人心态史以及文化演进史等,充分展示了文本主旨的多元化与多维性。

其三,以感性的意象衬托、推导象征性意象;其四,大胆借助“想象”艺术复现为传统正史所不载的,已经淹没在历史阴影之中的历史瞬间或历史画卷。

《道士塔》中王道士的所作所为可以说纯粹是作家借助于史料虚拟的某种历史情境;《一个王朝的背影》浓墨重彩所编织的更是清王朝三百年历程中不足为外人道的心灵秘史。

如果说传统散文中的想象是一种技巧,想象的至多是一个场景,一两个细节,像余秋雨这种大规模地、整体地运用想象修复一段历史运动轨迹的做法,在虽然可以接纳想象但决不能虚构的散文中还是不多见的。

其五,从体裁上考察,余秋雨的散文无论是“苦旅”系列抑或是“山居”系列,均属于“游记”。

“游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古典时代,山水游记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了那一文苑中极为光亮的一部分。

然而,到了本世纪末期,山水游记却渐渐地趋向了黯淡,个中的原因当然也很复杂,最为表面的不外乎这样几种:1)随着物质文明特别是摄影摄像技术的高度发展,影视、摄影已部分地取代了游记的职能;此外,交通的发达,也使世界的距离相对缩小,在古人那里很难亲历的自然风光在今天已如家门前的风景,唾手可得。

2)伴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同时而来的,是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与征服已极尽最大限度,即大自然在今天基本上已是人化的自然,人们对之至少在心理上已不如过去那么陌生,而是相当熟悉。

因此,古人在探索大自然奥秘时所特有的那份新鲜、惊奇、困惑、激动在今天基本上已不复存在。

3)游记偏重于临摹自然山水的外在形态,再挤逼出一两点主体感悟的表达程式已相当陈旧,再也激不起读者的审美兴趣,等等。

诸如此类,均使得今天的游记越来越不好写了。

因此,必须另辟蹊径,而余秋雨的探索,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经验。

这就是,突破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将游览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现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从而突出了作家所要开掘的,与本次游览相关的内容。

比如《庐山》、《贵池滩》、《青云谱随想》,作家在这些地方的游览过程已不重要,也无意全面摹拟那里的具体风光、景点,而侧重关注那里的文化型态。

2、关注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在余秋雨的笔下,闪现出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都是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蹇的人,苏东坡、范仲淹、柳宗元等。

他们都具有“高贵又苦闷的灵魂”,他们因富有才华和个性而不容于朝廷,受到小人的诋毁。

他们被冷落、被流放、被贬谪。

他们的生命力受到挤压和摧残。

但是,无论他们处在怎样的险恶条件之下,都有不变的文化良知。

恶劣的环境没有折服他们,相反,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更大的智慧,绽发出更灿烂的文明之花。

《苏东坡突围》中苏辙指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作者描写了伟大诗人苏东坡一次次地被小人诋毁,一次次被贬谪到更加偏远的地方。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化的探索,相反,官场的失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事实证明,他的大多数优秀作品是在被贬谪的时候创作的。

作者通过对传统文人的悲剧性命运的展示,使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的文明史是一部苦难深重的文明史,文明的发展史是一部和专制制度及愚昧野蛮不断进行抗争的搏斗史。

3、寻找隐藏于山水古迹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的散文大多以景物为题名,但是他不同于以往散文只关注景物的自然现象,多以个人的感情抒发和自我表现为主,而是用他深邃的目光,透过这些现象,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这些自然景观背后所沉淀的文化内涵上。

正如作者所说的:“我发现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较深脚印所在,说明我的心底的山水,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

”这就与以前或偏重于时代精神的激扬,或沉迷于个人感性生活的抒发的散文有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开辟了中国当代散文的新的艺术空间。

如《阳关雪》,对阳关雪的描写其实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他们的法术,不是别的,正是他们的文章。

作者在此要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和他们作品的魅力,来突出他们在官场上的尴尬与在文坛上的不朽地位所形成的巨大反差。

《风雨天一阁》对天一阁也未多作描述,而突出写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其人,写其超强的意志力与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从而显现天一阁本身的存在价值。

4、作者将他的散文与小说以最好的形式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小说化的艺术效果。

(1)历史现场还原似的虚拟,丰富的艺术想象一般认为,散文应当是写人的真情实感,历史散文的内容应当符合历史事实。

但是,许多历史散文作家,就是由于太拘束于历史事实,导致其散文成了考古学,枯燥而无新意。

余秋雨他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散文创作规范,而采用了虚拟性的小说手法,发挥了合理的想象,把抽象而概括的历史材料,给予生动形象的艺术再现。

如《阳关雪》中,描写王维“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我们都没有身临其景,都不知道王维的友人是否帮他打点行李,也不知道他是否“瞟了一眼”,是否“微笑着”,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朋友离别的气氛,呈现给我们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王维当时的心境,更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作者就是通过合理的想象,让历史再现,让人如身临其境。

(2)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传统的散文一般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性、顺序性,一般都是为了体现某一主题而截取某一故事片断,把他们结合起来,使之突现主题。

而余秋雨的散文则不同,他注重故事情节的塑造,并且做得非常好。

《道士塔》中,给我们呈现了敦煌文化沦丧的整个过程,王道士如何愚昧地将壁画刷白,与外国人进行廉价的交换,中国官员如何对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视之不理,最终敦煌的研究者只能从外国买来文献的胶卷进行研究。

整个故事完整生动,让人如身临其境。

尤其是某些精彩场面的描写,更是让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一箱子,又一箱子。

一大车,又一大车。

都装好了,扎紧了。

吁——车队出发了。

”“王道士频频点头,深深鞠躬,还送出一程。

”《信客》、《柳侯祠》、《遥远的绝响曲》、《漂泊者们》、《华语情结》等篇也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生动的故事。

秋雨散文的小说化艺术形态使得散文具有小说的强烈感染力。

(3)对原有散文文体模式的突破与创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散文形成了简约的审美规范,曾有人称之为“小品文”。

写作学科给散文所下的定义是:散文是指以记叙、抒情、描写为主要方式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文学体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