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沪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优美的舞姿》 (2)第4课《用色彩画心情》 (5)第5课《手形的联想》 (8)第7课《树的联想》 (12)第8课《随形想象》 (16)第9课《昆虫乐园》 (20)第11课《装饰的骏马》 (24)第12课《夸张的面具》 (28)第13课《巧饰小瓶子》 (33)第14课《学摩尔来玩泥》 (35)第15课《侧面的头像》 (37)第16课《多视角的脸》 (40)第17课《连续的图形》 (43)第18课《剪剪小窗花》 (48)第1课《优美的舞姿》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物舞蹈动态中身体四肢的动作变化,能画出一个跳舞的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在尝试中了解人物舞姿动态的变化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舞会的情景设计,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舞蹈的热情,发现人物舞蹈的动态美。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色彩表现力,想象力也十分丰富,了解人物结构,能够画出最基本的人物造型,但是对关节的理解力不突出,从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看,对人物绘画的表现参差不齐,要画出舞蹈的人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采用动态线辅助表现人物动态及色块装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充满趣味的理解舞蹈人物的动态美。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人物舞蹈动态中身体四肢的动作变化表现。

教学难点: 为舞蹈者添加相适应的发型和服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两分钟预备1、教师播放芭蕾舞《天鹅湖》片段,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舞蹈姿态的感受和造型意识。

活动2【活动】感受与体验1、教师展示小木偶人,请学生尝试摆出舞蹈动作。

2、学生对比木偶人的动作,发现身体、四肢、头部的变化使木偶人有了动态。

3、学生欣赏人物舞蹈照片并对比简笔画人物,发现使人物动态丰富起来的关键在于关节。

4、教师用油画棒和彩砂纸,示范简笔画人物动态。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1《优美的舞姿》沪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舞蹈者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动态美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动态,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舞蹈动态的观察与表现:引导学生观察舞蹈者的动态,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优美舞姿。

2. 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把握人物动态的比例和动态关系。

3. 舞蹈场景的描绘:引导学生观察舞蹈者的表情、服饰和舞蹈背景,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舞蹈场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优美舞姿。

2. 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比例和动态关系的把握,舞蹈场景的描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舞蹈者的图片或视频,美术教材,PPT课件。

2. 学具:纸,铅笔,彩色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2. 新授:讲解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优美舞姿。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人物动态的创作。

4. 辅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优美的舞姿》2. 内容: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舞蹈场景的描绘。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描绘舞蹈动态的画作。

2. 作业要求:注意人物动态的比例和动态关系,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优美舞姿。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人物动态比例把握不准确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人物动态的表现能力。

此外,本节课学生对舞蹈场景的描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色彩搭配和画面构图方面还有待提高。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3、巧饰小瓶子》教学设计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13、巧饰小瓶子》教学设计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13、巧饰小瓶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巧饰小瓶子》是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废旧材料对小瓶子进行装饰美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瓶子的造型特点、装饰方法以及作品的欣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瓶子的基本结构,运用废旧材料对瓶子进行装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充满了兴趣。

但他们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以便更好地完成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瓶子的造型和装饰方法有疑问,需要教师耐心解答。

同时,学生对废旧材料的利用和环保意识也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对瓶子进行装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瓶子的造型特点,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对瓶子进行装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并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和装饰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欣赏法: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瓶子作为教具。

2.准备废旧材料,如彩纸、彩带、贴纸等。

3.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瓶子,引导学生观察瓶子的造型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教授瓶子的装饰方法,如剪贴、绘画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发挥创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装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海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

上海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

上海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上海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以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形象来塑形象。

引导学生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1.想象力是否有新意,并大胆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想法。

2.是否能开动脑筋,在使用新材料中有创意。

3.是否在画面上能采用夸张手法,表现新颖的特征。

教学参考资料米罗、克利画集欣赏。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小学生美术教育中非具象绘画的欣赏能力培养研究。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欣赏所需要的大师的作品。

实物投影仪(2)师生共同准备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塑料袋、绳子、彩色kt板等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第一节活动一:组织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欣赏大师的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产生背景以及表现方法以及形式的介绍交流,激发学生对新颖的表现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大师们所用的各种材料所表现的物体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互相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想。

活动二:要求学生通过边思考边模仿,根据学生的想像,表现出各种富有个性的画面来。

可以运用塑料袋、图钉绳子、彩色钙塑板等等材料表现物体形象特征,还可以表现这些物体过程中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各种形象新颖有趣的特点。

当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评议:谁设计的作品有新意,谁的画富有想像力,谁材料运用富有创造力。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同学的富有新意的构思,和有个性的表现形式。

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把桌面和地面的废料收拾起来,把多余的材料放入塑料袋内,以备再次使用。

第二节活动一:针对学校刚刚开始建设“艺术长廊”,将设立一个“我和大师一起画”学生作业展栏目的情况,鼓励学生运用大师的绘画元素自由的大胆创作。

活动二: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喜爱的和熟悉的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

上海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上海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我喜爱的动物明星 (1)纸猴 (5)活泼的小猴 (8)童话里的小屋 (11)动物的新居 (12)勤劳的小蚂蚁 (15)把剪开的图形拼起来 (17)小企鹅 (19)泥做的画 (21)泥做的动物 (22)各种各样的帽子戴帽子 (25)中外杂技(欣赏)、杂技表演(记忆画) (27)好大的恐龙(欣赏)、我想象中的恐龙 (29)描画 (31)跳舞的人 (33)小纸人 (34)看电影 (36)小丑娃娃 (38)倒过来看的画 (39)我的老师 (41)献给亲爱的老师 (43)折折画画翻花样 (45)花栏杆 (46)一、教学内容:我喜爱的动物明星类别:欣赏和绘画课时:两课时页码:封2、P1二、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熟悉的动物明星,激发绘画兴趣,并认识角色造型特征,临模喜爱的动画明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并激发绘画兴趣。

2、难点:临摹中形的组合及比例。

四、教学准备:1、教具:有关动画片录像资料或动画图片资料。

2、学具:自带1-2件动画明星玩具或动画明星图片、图书、画纸、彩色水笔、蜡笔、剪刀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纸猴类别:画与做课时:一课时页码:P2、3二、教学目标:1、了解猴子的结构和一般动态,能根据课本制作过程图折剪纸猴,并能按一定位置添画五官涂上颜色。

2、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纸猴的制作方法。

2、难点:脸部位置的确定及动态折叠。

四、教学准备:1、教具:纸猴若干只、演示用纸、小树枝一根、猴子活动录像资料片。

2、学具:画纸2-3张、剪刀、彩笔、蜡笔。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活泼的小猴类别:想象画课时:一课时页码:P4、5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忆能力。

2、抓住猴子的基本特征,描绘出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的小猴。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猴的基本结构,画出猴的基本姿态。

2、难点:猴正\侧面的头部特征及四肢关节弯曲方向。

四、教学准备:1、教具:小猴活动拼板,有关猴子活动录像。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茂盛的植物——我学大师画丛林|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茂盛的植物——我学大师画丛林|沪教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茂盛的植物——我学大师画丛林|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茂盛的植物的特点,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线条、色彩描绘植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3. 引导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学习大师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等。

2. 植物的生长特点:茂盛、繁茂、茁壮等。

3. 大师作品欣赏:梵高《向日葵》、莫奈《睡莲》等。

4.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特点及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描绘茂盛的植物,表现出植物的生机与活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茂盛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特点。

(2)教师总结:茂盛的植物具有繁茂、茁壮、生机勃勃等特点。

2. 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10分钟)(1)教师出示植物的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2)教师讲解植物各部分的作用,如: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输送养分,叶进行光合作用等。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植物的结构图,加深对植物结构的理解。

3. 学习绘画技巧(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描绘茂盛的植物。

(2)教师讲解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色彩和谐等。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掌握绘画技巧。

4. 欣赏大师作品(10分钟)(1)教师出示梵高《向日葵》、莫奈《睡莲》等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讲解大师作品的表现手法,如:梵高的线条粗犷、色彩鲜明,莫奈的色彩柔和、光影变化丰富等。

(3)学生讨论:大师作品中的植物有哪些特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出植物的生机与活力?5. 学生创作(30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以“茂盛的植物”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优美的舞姿》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优美的舞姿》沪教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1《优美的舞姿》沪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观察舞者的优美舞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2. 观察舞者的优美舞姿3. 绘画表现舞者的舞姿4. 小组合作创作舞蹈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舞蹈视频、舞蹈图片、绘画工具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的观察和感受。

二、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如舞蹈的种类、舞蹈的动作等。

2. 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

三、观察舞者的优美舞姿(10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者的舞姿。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者舞姿的观察和感受。

四、绘画表现舞者的舞姿(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绘画舞者的舞姿,引导学生注意舞者的动作和表情。

2. 学生练习绘画舞者的舞姿,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五、小组合作创作舞蹈画(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舞者作为绘画对象。

2. 学生小组合作创作舞蹈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每组展示自己的舞蹈画,其他组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评价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作水平。

4.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渐变的色彩(教案)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渐变的色彩(教案)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渐变的色彩教材: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渐变色,并能够运用渐变色进行创作。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渐变色的定义和特点。

2. 渐变色的应用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渐变色的搭配和运用。

2. 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渐变色的图片和示例。

2. 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张渐变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这种色彩变化会给人一种美丽的感觉。

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渐变色的定义和特点,如色彩由深到浅、由明到暗等。

2. 展示不同的渐变色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渐变色的规律和特点。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学生选择一种渐变色,利用彩色铅笔或水彩颜料在画纸上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渐变的效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将每组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学课件中,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2. 引导学生从色彩搭配、渐变效果、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渐变色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2. 提供一些拓展活动,如利用渐变色进行手工制作、装饰画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讲解、实践和评价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渐变色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够运用渐变色进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色彩的冷暖--冷暖的颜色|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色彩的冷暖--冷暖的颜色|沪教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色彩的冷暖--冷暖的颜色|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冷暖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分类、冷暖色的概念。

2. 色彩的观察与表现:观察冷暖色的特点,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3. 色彩的运用:冷暖色的搭配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冷暖色,了解冷暖色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冷暖色的观察与表现,冷暖色的搭配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介绍冷暖色的概念。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冷暖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演示法:演示冷暖色的搭配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冷暖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颜色。

(2)教师总结:这些颜色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给人温暖感觉的颜色,称为暖色;一类是给人清凉感觉的颜色,称为冷色。

2. 讲授新课(1)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介绍冷暖色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冷暖色的特点,如红色的暖感、蓝色的冷感等。

(3)教师演示冷暖色的搭配与应用,如红蓝色搭配的和谐感、蓝绿色搭配的清新感等。

3. 实践环节(1)教师布置作业: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如风景、动物、人物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4. 课堂小结(1)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幅冷暖色作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运用冷暖色进行创作。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冷暖色,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察、演示和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了冷暖色,并学会了冷暖色的观察与表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连续的图形 |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 连续的图形 |沪教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7课连续的图形|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续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连续图形的构成方法和特点。

(2)学会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连续排列,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连续图形作品。

(3)培养观察、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连续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连续图形的规律和特点。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连续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连续图形的构成方法和创作技巧3. 连续图形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续图形的构成方法和创作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连续图形的规律和特点,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连续图形图片、示范作品等2. 教学工具:画纸、画笔、颜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连续图形,如:瓷砖、地砖、墙纸等。

(2)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连续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连续图形是由一个或多个基本图形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解连续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展示连续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学生讨论:如何运用不同的图形进行连续排列?(4)教师总结:连续图形的构成方法有重复、旋转、镜像等,创作时要注意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搭配。

3. 实践操作(15分钟)(1)教师示范连续图形的创作过程。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连续图形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14、学摩尔来玩泥 》教学设计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14、学摩尔来玩泥 》教学设计

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14、学摩尔来玩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4、学摩尔来玩泥》是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摩尔泥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和步骤说明,向学生展示了摩尔泥的制作过程。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摩尔泥的制作技巧,并能够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摩尔形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泥塑制作较为陌生,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尔泥的制作方法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泥塑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创作出有趣的摩尔形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摩尔作品的优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摩尔泥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泥塑技巧。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摩尔形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摩尔泥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摩尔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评价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泥塑工具,如泥刀、泥板、雕塑刀等。

2.准备各种颜色的泥土,以便学生创作。

3.准备一些摩尔作品的示例,供学生参考。

4.准备一个宽敞的工作空间,以便学生进行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摩尔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摩尔泥的特点和魅力。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说过摩尔泥吗?你们认为摩尔泥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摩尔泥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同时进行示范。

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和技巧,如如何揉、搓、压泥土等。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 色彩的冷暖|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 色彩的冷暖|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色彩的冷暖|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概念,重点探讨色彩的冷暖感知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课程将介绍色彩冷暖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区分冷暖色,进而能够在绘画实践中恰当运用冷暖色表达情感和氛围。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色彩冷暖的概念,能够辨别并命名常见的冷暖色彩。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冷暖色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增强色彩感知和表现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和色彩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色彩理论的理解:二年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色彩冷暖的抽象概念。

2. 实践应用:将色彩冷暖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绘画实践中,对学生的创作能力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二年级上册美术》沪教版。

- 教具:色彩冷暖演示卡片、冷暖色轮。

- 学具:水彩画具、画纸、调色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冷暖色轮,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色彩的冷暖变化。

2. 理论讲解:介绍色彩冷暖的基本概念,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观察: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环境中冷暖色的应用。

4. 示范教学:教师演示如何运用冷暖色创作美术作品。

5. 实践操作: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运用冷暖色表达主题。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集体讨论色彩运用和表达效果。

7.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程要点,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色彩的冷暖- 色彩冷暖的定义:详细解释冷暖色的概念。

- 冷暖色实例:展示具体的冷暖色彩及其应用场景。

- 创作提示:提供运用冷暖色创作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作业设计-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以“我的心情”为主题的冷暖色绘画。

- 小组作业:分组创作一幅描述四季变化的画作,要求明显区分冷暖色调。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色彩的冷暖有基本的认识,并能在绘画中初步运用冷暖色表达情感。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色彩冷暖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创作技能的提升,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有趣的线绕画-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有趣的线绕画-沪教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有趣的线绕画-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线绕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线绕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线绕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线绕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 线绕画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绕画的基本概念、创作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线绕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音箱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老师出示一幅线绕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画吗?它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有趣的画,叫做线绕画。

”2. 讲授新课2.1 老师讲解线绕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线绕画是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缠绕、交叉、重叠等手法,表现形象和空间的绘画形式。

2.2 老师讲解线绕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线绕画的创作步骤:先画出物体的轮廓线,然后用线条填充物体,最后用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关系。

2.3 老师示范线绕画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

3. 实践环节3.1 老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线绕画创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线绕画作品。

3.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和交流。

4.2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总结与拓展5.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线绕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5.2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线绕画创作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线绕画作品,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创作,尝试运用线绕画表现不同的主题和内容。

色彩的冷暖(教案)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色彩的冷暖(教案)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色彩的冷暖(教案)沪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冷暖概念,能够辨别和运用冷暖色。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力,提高色彩搭配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冷暖概念2. 色彩的冷暖搭配3. 色彩冷暖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色彩的冷暖概念,色彩的冷暖搭配。

2.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搭配,色彩冷暖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冷暖概念、色彩的冷暖搭配。

2. 示范法:演示色彩的冷暖搭配方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的冷暖搭配练习。

4. 讨论法: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冷暖应用,讨论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色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色彩的冷暖。

2. 讲授新课(1)色彩的冷暖概念① 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

② 色彩的冷暖:红、橙、黄为暖色,绿、蓝、紫为冷色。

(2)色彩的冷暖搭配① 暖色搭配:红、橙、黄相互搭配,形成温暖、热烈的氛围。

② 冷色搭配:绿、蓝、紫相互搭配,形成宁静、清新的氛围。

③ 暖冷色搭配:红、绿、蓝相互搭配,形成鲜明、活泼的氛围。

(3)色彩冷暖在生活中的应用① 室内设计:客厅、卧室、书房等空间色彩搭配。

② 服装搭配:服装颜色与肤色、季节的搭配。

③ 美术作品: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色彩运用。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演示色彩的冷暖搭配方法,并讲解搭配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进行色彩的冷暖搭配练习。

5. 课堂讨论分析生活中的色彩冷暖应用,讨论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的冷暖概念和搭配方法。

7. 课后作业学生运用色彩的冷暖进行一幅画的创作,下节课分享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的冷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色彩冷暖搭配练习中的表现。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图形的联想-沪教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图形的联想-沪教版

教案标题: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图形的联想-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绘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并能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绘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几何图形和创意绘画作品。

2. 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3. 画纸,用于学生绘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例如,圆形的硬币、正方形的桌面、长方形的书本等。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几何图形的存在。

2. 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这些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同时,引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这些图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3. 创意绘画(10分钟)以圆形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

首先,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一个大圆形。

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这个圆形想象成其他物体,如太阳、苹果、篮球等。

最后,让学生用彩色铅笔、水彩笔或油画棒为这些物体上色。

4.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进行课堂练习。

要求学生运用至少三种几何图形,创作一幅有趣的画作。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几何图形组合成各种有趣的场景。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是否运用了所学几何图形、画面是否有趣、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等。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图形的联想_沪教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图形的联想_沪教版

二年级上美术教案-图形的联想_沪教版教学类别:综合材料课时建议:约1~2课时隐性渗透:善于从生活中发觉美,并有个性地表现美教学预备:学具:记号笔、水笔或油画棒等教具:同龄人的作品,记号笔等教学目标体验与发觉:体验线条的变化,发觉专门的形象创意与表现:在专门的形象里,用线条和色彩进行装饰观赏与评议:学习观赏作品的创意,并进行评议作业要求:基础层面:用线条组合画面,并进行装饰拓展层面:能够用变化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面探究层面:画面美观,对线条组合而成的形有创意表现作业内容:用线条画一幅有疏密感的想像画知识要素:从线条的随机组合中发觉专门的形技能要求:用线条和色彩装饰变化教学重点:线条的组合与装饰教学难点:对线条中形的专门发觉要注意的问题:在对形的发觉时要引导学生相互提示与关心教学环节:1.游戏与发觉①组织画线游戏:激发学习爱好。

请你在纸上画一些线条,想如何画就如何画,甚至能够闭着眼睛画。

②交流线条作业:看看随机组成的线条画有哪些不一样。

③引导学生发觉其中隐藏的形:找一找你的画中有什么隐秘?④新视角游戏:将自己的画转动一个角度,你又发觉了什么?⑤揭示课题:图形的联想。

2.创意与交流①同学交流画中的隐秘。

②小竞赛: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联想最丰富,关心有困难的同学。

③依照所发觉的图形的感受,添加创意的形象。

④观赏同龄人的作品,看一看他们用了哪些方法使画变得更漂亮?⑤教师小结:用变化的线条和色彩装饰画面专门有味。

3.构思与创作①观赏同龄人的作品,感受疏密变化的线条所表现的装饰成效。

②结合作业想一想:自己能够如何画?③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1)想一想你会画哪几种线条?如何样把它们装饰起来。

能够加一些颜色。

(2)加上去的线条和颜色能够把联想的部分显示出来。

4.观赏与评论①作品展现:将完成的作品展现在黑板上,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自己作品中最有味的部分。

②评一评:自己最喜爱的是哪位同学的作品?什么缘故?(1)关于形的联想和创意表现。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 渐变的色彩|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 渐变的色彩|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渐变的色彩|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的第五课,主题为“渐变的色彩”。

教学内容围绕色彩渐变的概念、色彩渐变的类型以及如何创造和运用色彩渐变进行美术创作展开。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和创作,了解色彩渐变的魅力,并学会运用色彩渐变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色彩渐变的概念,掌握色彩渐变的类型,并能够运用色彩渐变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创作,培养学生对色彩渐变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难点1. 色彩渐变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 色彩渐变的运用和创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

2. 学具:水彩颜料、画纸、画笔、调色板、海绵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渐变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色彩渐变的概念、类型和运用方法,通过示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学生的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渐变的色彩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色彩渐变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观察身边的色彩渐变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创作,使学生了解了色彩渐变的概念、类型和运用方法,培养了学生对色彩渐变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优美的舞姿》 (2)第4课《用色彩画心情》 (5)第5课《手形的联想》 (8)第7课《树的联想》 (12)第8课《随形想象》 (16)第9课《昆虫乐园》 (20)第11课《装饰的骏马》 (24)第12课《夸张的面具》 (28)第13课《巧饰小瓶子》 (33)第14课《学摩尔来玩泥》 (35)第15课《侧面的头像》 (37)第16课《多视角的脸》 (40)第17课《连续的图形》 (43)第18课《剪剪小窗花》 (48)第1课《优美的舞姿》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物舞蹈动态中身体四肢的动作变化,能画出一个跳舞的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在尝试中了解人物舞姿动态的变化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舞会的情景设计,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舞蹈的热情,发现人物舞蹈的动态美。

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色彩表现力,想象力也十分丰富,了解人物结构,能够画出最基本的人物造型,但是对关节的理解力不突出,从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看,对人物绘画的表现参差不齐,要画出舞蹈的人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从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采用动态线辅助表现人物动态及色块装饰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充满趣味的理解舞蹈人物的动态美。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人物舞蹈动态中身体四肢的动作变化表现。

教学难点: 为舞蹈者添加相适应的发型和服饰。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两分钟预备1、教师播放芭蕾舞《天鹅湖》片段,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舞蹈姿态的感受和造型意识。

2【活动】感受与体验1、教师展示小木偶人,请学生尝试摆出舞蹈动作。

2、学生对比木偶人的动作,发现身体、四肢、头部的变化使木偶人有了动态。

3、学生欣赏人物舞蹈照片并对比简笔画人物,发现使人物动态丰富起来的关键在于关节。

4、教师用油画棒和彩砂纸,示范简笔画人物动态。

5、学生尝试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心中想象的舞姿。

6、教师收集资源,师生互动点评反馈,修改不足。

【设计意图】通过对木头人的摆放发现舞蹈动作靠的是身体和四肢的关节,在对比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舞蹈姿势的美。

3【活动】观察与发现1、教师出示绘画步骤,学生明确利用色块装饰人物的方法。

2、学生欣赏图片,感受舞蹈服装的特色。

3、欣赏校园舞蹈队的精彩瞬间,感受舞蹈的动态美和造型美。

【设计意图】结合动作设计相应的发型和服装。

激发学生对舞蹈美的整体感受。

4【作业】欣赏与尝试1.、出示课题《优美的舞姿》2. 、出示作业要求(1)我画出了舞蹈的动态。

(2)我的舞蹈小人真漂亮。

3、教师创设舞会情景,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舞蹈人物设计服装。

【设计意图】欣赏小伙伴的舞姿,创设校园舞会情景,调动学生思维,激发绘画热情。

5【活动】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作品2、以舞会之星的自我推荐展开自评。

3、以邀请舞伴的形式,按评价要求点评他人作品。

4、教师总结【设计意图】多样化的评价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和信心。

第4课《用色彩画心情》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验色彩的感觉,发现色彩与情绪的关系,并尝试用色彩表现自己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在交流、比较和感受的过程中,学习用不同颜色、不同涂色方法,表达自己心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永和色彩抒发自己的心情,和调整心情的作用,激发学习色彩的兴趣。

2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用色彩画心情》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感受色彩。

依据二年级学生色彩的运用来培养学生体验色彩的感觉。

本课用涂鸦我的心情故事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心情故事,从而体验色彩与心情的关系。

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感受到色彩与心情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

2.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欣赏水平发展,对色彩的规律已有模糊的认识,教师在这个时候能适当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美的规律,为学生运用色彩打下基础。

在本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能用色彩的知觉功能表现自己的心情故事。

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与年龄特征运用听音乐想象画面以及说说我的心情故事等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感知觉进行色彩教学。

使得学生能够轻松理解色彩能表现心情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热情。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色彩表现心情。

教难点:选择颜色表达心情。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一、欣赏与交流(感受音乐与心情)1、听音乐想画面。

2、哪些词语表现心情的?3、揭示课题《用色彩画心情》2【讲授】二、感受与理解(感受色彩与心情)1、色彩有喜怒哀乐么?2、涂色的方法;平涂接色抹留白等3、学生交流自己的心情故事。

4、看画猜猜遇见了什么事情,心情如何?3【活动】三、观察与实践(绘画色彩与心情)1、提出作业要求内容:我的心情故事方法:1涂鸦:用不同的涂色方法与色彩表现我的心情故事写一写:我的心情故事2、教师巡视指导4【作业】四、评价与拓展(说说我的心情故事)1、交流我的心情故事。

2、讲评作业。

3、拓展:欣赏用我的心情故事作业做的海报。

第5课《手形的联想》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察手形变化产生的不同形象,学会以手形展开联想与想象,并添加组合形成有趣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表演、观察手形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想象添加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灵巧双手的魅力,体会手形变化产生的富有想象力的形象美和创作的乐趣,养成爱护双手、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感知,能认识一些简单的物和形,在本课中,通过不断变化的手形来引导孩子们进行丰富的联想,并能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对孩子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充分体现艺术的价值。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孩子们充分认识到手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自我,关注他人,体验创作的乐趣与“友爱”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手形变化的联想。

教学难点:根据联想内外添加组合成有趣的画面。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两分钟预备铃)读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

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自己事情自己做。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你们会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谁来和老师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可以和你的同桌一块来玩儿?1、玩一玩“剪刀石头布”游戏师:在刚才的游戏中,你知道“剪刀、石头、布”都是用什么变的吗?是呀,那就是我们的“手”。

2、说一说:手的作用师:你喜欢你的这双手吗? 它都会帮助你做哪些事情?它的作用可真大,不但可以做各种事情,而且还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3、出示课题:手形的联想(板书)2【讲授】视频欣赏,观察联想二、视频欣赏,观察联想1、欣赏手影表演视频《保护动物》。

师:请小朋友们先来欣赏一段手影表演,看完后,请你们也试着来做一做里面的手形动作。

2、尝试做出视频中的手形动作。

(选2位)师:影片中的小动物们都怎么了?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它们。

里面都有哪些动物?谁自告奋勇,愿意第一个做一做里面的手形动作?(还有哪位小勇士也来试一试? /有没有心灵手巧的小姑娘来展示一下?)3、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单手学做手形。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小动物的手形动作,请4人一小组一起动动手指,看看你做的手形像什么?4、猜一猜:手形像什么。

师:谁能到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手形,让大家猜一猜。

3【活动】发挥想象,联想添画三、发挥想象,联想添画1、画在手上的手形画1)出示彩绘手形画师:想象如果把颜色涂在手上,又会变成什么样了呢?2)欣赏彩绘手形图3)交流彩绘手形像什么。

2、画在纸上的手形画师:这么漂亮的手形,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涂上颜色展示给大家,还可以将它们描画在纸上,变成一张张有趣的画,想不想看?想。

1)出示范画师:你能发现作品中藏着的手形吗?都变成了什么?2)欣赏“手形画”,发挥想象。

①不同手势的:小狗、鳄鱼。

②相同手势的:小鱼、小鸡、章鱼。

3)出示创作步骤:摆手形→画手形→联想添画(变化方向、内外添加)→上色4【练习】想象创作1、出示作业内容:用流畅的线条把左手手形描画下来,经过想象添加,涂色完成一幅作品。

作业要求:线条流畅、合理想象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作业展评、拓展总结四、作业展评、拓展总结1、作品展示。

2、欣赏、交流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他把手形联想成了什么?3、拓展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手形的联想,感受到了手形带给我们的乐趣。

许多小朋友也把它联想成了小动物,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一定要爱护它们,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第7课《树的联想》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树的结构,运用“替换”的手法,将想象图形代替树干、树枝、树叶。

运用大小的对比绘画树枝,联系实际添加,丰富画面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树形结构;启发思考“替换”的意思,演示布局与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情分析联想与添加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三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二节课,前面有《手形的联想》《树的联想》《随形联想》,在上《手形的联想》的时候主要将重点放在了手的形状的变化与添加,《树的联想》主要突出树形结构的联想与添加《随形联想》主要则是多角度的对随意形的想象与添加。

本单元由易到难逐层深入。

二年级学生对想象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但是有时却不知道如何用造型语言表达。

对基本形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线条也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

也有了一些色彩的认识与表现技法。

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都比较好奇。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树形结构,替换思维的培养,大小对比与添加教学难点:单个形状的想想添加,两个形状的组合添加,形与形之间的联系。

4教学过程4.1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欣赏导入生:欣赏大自然的树,并说说结构师给出联想的树,引发学生思考出示课题:《树的联想》2【讲授】二、新授(一)树的结构师:先来观察一棵树的有那几部分组成?生:树根、树干、树枝、叶子师总结:我们一般从哪里开始画一棵树?树根部分要不要省略?生:从树干开始画,树根可以省略。

师:树的最大的部分是哪一个部分?(生:根、树干)说明:教师纠正我们绘画部分,所以最大的应该是树干。

了解这一个概念很重要,因为直接影响到构图,视觉上的稳定感。

(二)“替换”的意思1、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对比。

师:你们觉得两棵树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2、生:树干和树枝还有树叶都不一样。

有的是铅笔师:铅笔替代了什么?树干,还有树枝师:都是铅笔,怎么知道那是代替了树干?生:因为树干部分的铅笔特别的粗壮,显得很大。

说明:替换思维需要一个过程,让学生一步步的替换,替换还是要根据实际比例的,树干还是最大的,并没有因为换了物体就可以变小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