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 第二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固体) 胞饮作用(液体)
• 胞吐作用:由内到外的过程
总结CAfs跨膜运输的方式
特点 方式 简单扩散
被动转运 滤过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
浓度梯度 有无载体 是否耗能
其它特点
高浓度低 浓度(顺)

高浓度低 浓度(顺)

低浓度高 浓度(逆) 有

否 耗能
脂溶性有机化合物 的主要转运方式 通过膜上的亲水性 孔道
(三)CAFs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 CAFs通过吸收进入体液后,经循环系统、输导 组织或其它途径分散到机体各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 分布。
1、CAFs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植物不同器官中CAFs的含量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言,从根 部吸收的CAFs大部分分布在根内,其次为茎叶部,种子和 果实组织最少。
• 与物质是否参与循环利用有关。如参与循环的物质如氮和 磷,多分布于代谢较为旺盛的幼嫩部位;不参与循环的物 质如钙和铁则器官越老含量越多。
D0为t0(零时间)的D;e为自然对数的底 –两侧取对数,得对数线性回归方程:
lgD=lgD0-kt/2.303或lgc=lgc0-kt/2.303
一、基本概念
• 消除动力学类型 – 毒物消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血浆浓度的衰减规律 – dc/dt = -Kcn
K代表消除速度常数,c代表体内毒物浓度
– 一级动力学过程,n=1
(二)动物的吸收
1、呼吸道吸收
主要吸收器官:肺(肺泡数量多(约3亿个),总表面积大(50100m2),壁薄(1-4μm), 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迅速) 主要吸收方式:简单扩散。 主要吸收:气体、蒸汽、气溶胶和颗粒状物质 影响因素:
①肺泡/血液浓度(分压)差大,吸收快 ②血/气分配系数大,易吸收入血 ③颗粒大小、分散度、溶解度 ④肺通气量与血流量
水溶性大分子化合 物的主要方式
胞吞作用
膜动转运
胞吐作用
耗能 耗能
吞噬作用(固体) 胞饮作用(液体)
由内到外的过程
二、生物对CAFs的吸收
(一)植物的吸收
1、根部的吸收
(1)对OCPs的吸收
可分为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主要)两种方式。 根部被动吸收可看作OCPs在土壤固相–土壤水相、土壤 水相–植物水相、植物水相–植物有机相之间的一系列连续 分配过程。
3、皮肤的吸收
一般来说,皮肤对CAFs的通透性较弱,是将机体与外 界环境隔离的良好屏障,但仍有不少CAFs可通过皮肤吸收 引起全身毒性作用。例如:多数有机磷农药,可经完整皮 肤吸收,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主要吸收途径:主要经表皮,少量经毛囊、汗腺、皮脂腺 主要吸收方式:简单扩散 影响因素: ①脂/水分配系数 ②皮肤完整性 ③环境条件
但也有例外(生物活化或增毒作用) (四)、饱和性
CAFs的转化存在代谢饱和现象
第三节 化学逆境因子的代谢动力学
• 应用数学方法研究生物体内CAFs或其代谢产 物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着重研究它们在 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随时间 而发生的量变的动态规律 。
一、基本概念 (一)室的概念
• 存在于所有动物之中,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肾脏的胞液中。
(五)过氧化物酶 1、过氧化氢酶
可专一性催化H2O2分解成H2O和O2,使H2O2不能在机体 内积累而与O2反应生成非常有害的·OH。具有保护生物机体的 作用。
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是目前已知的哺乳动物体内唯一的一种含硒酶,该酶能利用 GSH作电子供体,即催化氧化GSH,在此同时使H2O2还原为 H2O,消除体内H2O2,也能使其它有机过氧化物(ROOH)还 原生成醇(ROH),前者在抗氧化防御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 后者在脂质的过氧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组织细胞有 保护作用。
(三)微生物的吸收
由于大多数的微生物种类都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组
织和器官的分化,一般只能通过细胞表面进行物质交换和 吸收,因此绝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渗透营养型。
其主要吸收方式:
胞外富集/沉淀
活微生物
细胞表面吸附或络合 死活微生物均可
胞内富集
活微生物
三、CAFs在生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一)CAFs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特点: ①需要有载体参加--生物膜上的蛋白质; ②逆浓度转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③载体对转运的化学物具有选择性; ④载体有容量限制; ⑤竞争性抑制,如铝利用钙的载体;钴和锰利用铁 的载运系统
(3)膜动转运
• 细胞与环境进行的一些大分子物质(颗粒物)的交换过程,主 要特点是在转运过程中生物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具有特异性, 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相II反应(结合反应)
相I过程产生的一级代谢物在另 外的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 基团与细胞内的某些化合物结合, 生成结合产物(二级代谢物)或 带有某些基团的外源性化合物与 细胞内物质结合反应。
生物转化过程示意图
• 相I反应的主要类型:
–氧化反应: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参与的反应,例如 脂肪族羟化
第二章 化学逆境因子在生物 系统的行为
本章重点内容
第一节 化学逆境因子在生物体内的转运 一、暴露和跨膜运输 (一)暴露
CAFs通过不同途径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接触 的过程。
(二)CAFs的跨膜运输 1、生物膜的结构
一般生物膜由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脂质分子主要 是磷酯类,分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两部分。
包括短距离运输(胞内和胞间运输)和长距离运输(器 官间的运输)两种。
木质部导管:向上,根部吸收 韧皮部筛管:向下,叶片吸收 横向运输: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短距离运输
(二)CAFs在动物体内的运输
• 运输途径:循环系统(血管+淋巴管) • 器官的差异性:消化管(CAFs在体内运输的主要途
径、呼吸道、口腔、皮肤
三、生物转化的类型
• 主要场所:肝脏,其它有肺、胃、肠、皮肤等 • 类型: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 • 两个阶段:相Ⅰ反应 和相Ⅱ反应 (结合反应)
生物转化的过程
√相I反应
CAFs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 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 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 基团如:-OH、-SH、-COOH、 -NH2 或进一步使这些活性基 团暴露。
• 经肝脏随同胆汁排出。 肠肝循环及其意义 意义:①机体需要的物质可被重新利用 ②延长CAFs在体内的停留时间,使其毒性作用增强
(二)动物对CAFs的排出
• 经肺随同呼出气体排出。气态或挥发性物质(CO、SO2、HS、 C6H6)可经肺呼出
• 其他排出途径(1)经乳汁排出 (2)随同汗腺、皮脂腺和 唾液排出。 (3)随同动物体组织的坏死而脱落。如毛发和 指甲等。
2、消化道吸收
主要吸收器官:胃和小肠,尤其小肠(表面积大,肠壁有皱褶, 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600倍) 主要吸收方式:扩散方式为主,也可经载体:如CdCa结合 蛋白 主要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影响因素:
①消化道中的酶类和菌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②污染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 ③胃肠道内容物多少、排空时间、蠕动状况
• 室:将机体视作一个系统,按动力学特点(CAFs转 运速率是否近似)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室。 室不代表解剖学的部位或器官或生理学的功能单位, 而是理论的机体容积。
一室模型
毒物在体内的转运速率高,体内分布 可以迅速达到平衡
二室或多室模型
中央室:血流丰富并能迅速与血液 中的毒物达到平衡的部位或器官、 血液
周边室:血流量少,穿透速率慢, 不能立即与血液中的毒物达到平衡 的部位或器官
(二)、CAFs在体内消长的指数曲线
–CAFs在体内消除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呈指数曲线形式
–消除速度dD/dt =-KD (或dc/dt = -Kc)
K为常数;负号表示消除过程中CAFs减少 –微分方程求解:D=D0e-kt或c=c0e-kt
胞匀浆中形成的碎片。 • 这类氧化酶主要位于肝细胞内质网中。 • 是CAFs在体内进行相Ⅰ反应中的关键酶系。 • 由三部分组成:(1)血红素蛋白类,包括细胞色素P-450
(cyt P450)和细胞色素b5(cyt b5);(2)黄素蛋白 类,包括NADPH-cyt P450还原酶和NADH-cyt b5还原酶; (3)磷脂类。 • 具有明显的物种差异性和多样性
• 消除速率与毒物瞬间浓度成正比 • 通过简单扩散方式所进行的生物转运过程
– 零级动力学过程,n=0
• 消除速率与毒物的浓度无关 • 在主动转运过程中,当毒物达到一定浓度,相应的转运
载体将完全饱和,转运的速率仅取决于载体的数量,且 以一恒定的速率进行。
四、CAFs的排出
排出(elimination)是CAFs及其代谢产物由机 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的最后一 个环节。
(一)植物对CAFs的排出
• 通过植物体某些器官脱落和蒸腾作用排出 • 雨水淋洗排出 • 分泌排出 • 再生排出
(二)动物对CAFs的排出
• 经肾脏随同尿液排出。最主要途径。 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的主动分泌。
简单扩散 滤过
①膜两侧的CAFs浓度梯度 ②CAFs在脂质中的溶解度(脂/水分配系数 ) ③CAFs的解离度和体液的pH值 ④扩散速率 ①分子量大小
易化扩散
不易溶于脂质的化学物,利用载体由高浓
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的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2)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在载体蛋白的参与下,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转 运
生物膜蛋白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而膜蛋白和膜脂则具有 流动性。
图2-1 生物膜结构模型
2、跨膜转运的方式
(1)、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2)、特殊转运 (specialized transport) (3)、膜动转运 (cytosis)
(1)被动转运
• 特点:①在转运过程中生物膜不具有主动性,是一种纯物 理化学过程; ②不需要消耗代谢能; ③被转运的物质只 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二)环氧化物水化酶
EH是一种微粒体酶,主要分布在肝脏内质网上 ,广 泛分布于动物界(包括人类)。
(三)甲基转移酶
是一种催化甲基化反应的酶。甲基化反应广泛存在 于生物体内 。
•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胱甘肽-S-转移酶
• 是相Ⅱ过程中的关键酶,该酶的生理作用是与不同的亲电 性化合物或一些相I代谢产物结合,产生易于排出体外的 水溶性化合物,从而起到脱毒作用 。
(六)超氧化物歧化酶
能促使O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转化成 H2O2和O2,防止O2·-过量积累对机体构成伤害,是一类高 诱导性酶,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有活化细胞、延缓衰老的作 用。
(七)抗氧化防御系统酶组分
是体内消除自由基(·OH、HO2·、O2·-等)、活性氧 (H2O2)或过氧化反应的系统,由非酶促组分和酶促组分两 部分组成。
–非微粒体反应 –还原反应:微粒体还原
非微粒体还原 –水解反应
• 相II反应的主要类型:
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甲基化、乙酰化、
甘氨酸结合
四、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多样性 同一CAFs可能存在多种转化途径,生成多种代谢产物
(二)、连续性 CAFs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常常是多个反应连续进行。
(三)、两重性 CAFs一般经过代谢后毒性降低(生物失活或解毒作用),
(2)对离子型CAFs的吸收
主要是经根系吸收。 一般分为两个过程 ①离子CAFs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②离子通过质外体和共质体两条途径进入根部内部。
2、地上部分的吸收
从叶子进入通道: ①气孔;②角质层(裂缝 -细胞壁-外连丝-细胞膜)
影响叶片吸收的因 素: ①表面张力; ②温度; ③呼吸抑制剂; ④植物的内在因素
• 与植物种类、吸收途径等因素有关。
2、CAFs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 不同的CAFs在机体内的分布不一样,同一种CAFs在机体内 各组织器官的分布也不均匀。
• 影响因素:各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血流量、存在状态及其 他因素如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有 关。
• 总之:CAFs在体内组织器官的起始分布取决于血流量,而 最终的分布取决于亲和力。
(三)微生物对CAFs的排出
• 微生物对环境中CAFs特别是重金属的排出主要依 靠其体内存在的外排和抗性系统。
第二节 化学逆境因子在生物体内的转化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CAFs的生物转化是指进入生物机体的这些 因子在体内酶催化下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
二、与生物转化有关的几种重要的酶
(一)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s) • 微粒体(microsome)并非独立的细胞器,而是内质网在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