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粤沪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点总结粤沪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泸粤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八下)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 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 表示重力,单位是N,m 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

八年级下册物理(笔记)

八年级下物理第六章电压电阻知识点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3V,1mV=10-3V,1μV=10-6V●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

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 以上的叫高压。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电压表读数(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

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知识点3——电阻●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比欧大的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 Ω)、兆欧(M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Ω=10-3kΩ=10-6MΩ。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可以不接触,如磁铁,重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带箭头的线段(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大全八年级物理第六章重点知识点1、景象: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位置特征:位于我国东北部。

地形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东南部降雪多。

4、东北平原发展旱作农业,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机械化程度高原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科技水平高。

提供商品粮多原因:地广人稀。

5、北大荒开发中的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措施:停止开荒、建自然保护区。

6、东北三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7、东北三省建立重工业基地的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煤、铁、石油1、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地形:高原、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3、温度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干湿区为:半湿润地区。

4、黑土地——东北平原;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5、北方地区农业类型:旱作农业。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大豆棉花。

6、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的自然灾害是春旱,可南水北调,发展节水农业,培育抗旱作物等。

1、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在乌鞘岭以东,太行山脉以西、北抵长城、南达秦岭;位于黄河中游。

支流:渭河差点把“几”封口,汾河位于中游河段东侧。

2、黄土高原上的民俗: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社稷坛、黄帝陵…3、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4、黄土地貌:黄土塬(块状)黄土梁(条状) 黄土峁(馒头状) 黄土川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②植被少,地表裸露;③修路采矿破坏地表。

人为原因:①过垦过牧;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6、水土流失危害:①带走肥沃土壤,使土地生产力下降;②加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环境;③大量泥沙冲至下游,淤塞河道,抬高河床(地上河),给防洪及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考点总结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考点总结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知识考点总结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质量1. 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

2. 质量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千克,符号是kg。

质量其他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物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 质量的测量(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①“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①“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①“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4)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注意事项①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范围(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①保特天平和砝码干燥、清洁,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①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测质量的方法①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①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表示。

m2. 密度的公式:ρ=Vm变形公式:m=ρV,V=3.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³,常用单位g/cm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精选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精选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精选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第六章电压电阻一、电压电压: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

(有电流一定有电压,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1kV=103V;1V=103mV;1mV=103μV.单位:伏(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常见电压值:干电池:1.5V;家庭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相当于断路)。

量程:0-3V(大格:1V,小格:0.1V)0-15V(大格:5V,小格:0.5V)。

使用: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用大量程试触,不超小量程,用小量程测量)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串联电路的电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池)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旧电池;3、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物理量符号:R。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 MΩ=103 KΩ;1 KΩ=103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大部分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导体的电阻的大小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知识点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第二节知识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顿发声也停顿。

振动的物体叫(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到两只耳朵的间隔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方向的重要根底。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那么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上下。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间隔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间隔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可以区分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八年级下册物理学习方法步骤1.模型归类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考虑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展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到第十章大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到第十章大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到第十章大总结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到第十章大总结第六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369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千克=10克=10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333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还有:克/厘米),1克/厘米=100033千克/米;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一、电压电压的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②电路是连通的。

.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电压的单位.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V、V、μV换算关系:1v=1000V 1V=1000V1V=1000μV.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电压测量:.仪器:电压表,符号:.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电压表异符号连接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不能能量程0.6A3AV15V每大格0.2A1AV5V每小格0.02A0.1A0.1V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短路很大相当于开路同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波是由质点的振动引起的能量的传播。

2. 机械波的传播方式:机械波有纵波和横波两种传播方式。

纵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横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3. 机械波的传播特性:机械波的传播具有传播速度、传播方向和传播路线三个特性。

4. 机械波的波长、频率和周期:波长是相邻两个同种波的任意两个相同点之间距离;频率是波的振动次数,单位是赫兹;周期是波从一个点振动到下一个相同状态所需要的时间。

5.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6. 机械波的能量传递:机械波的能量通过质点的振动向外传递。

7. 反射、折射和衍射:当波遇到障碍物或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8.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最终被人耳感知。

9.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10. 声音的频率和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整合教材深度解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整合教材深度解析(.
(1)他 的 实 验 步 骤 是 :(用 相 关 字 母 表 示 出 所 测 的 物 理 量 ) ① ; ② ; ③ . (2)如果用V0 表示一瓶原装酱油的体积,则计算酱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 (3)实验后 杨 浩 同 学 分 析 道:即 使 瓶 上 标 注 的 体 积 非 常 准 确,以 上 方 法 由 于 的原因仍会给实验带来较大的误差.如果要进一步 减 小 测 量 误 差,则 只 需 将空瓶换成 即可.
火山石块的 火山石块的密
③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精 析 :(1)图 像 的 横 轴 是 体 积 ,纵 轴 是 质 量 .在 图 上 先 做 出 蜡 块 的 四 个 坐 标 点 ,
然 后 将 它 们 连 起 来 ;再 在 图 上 做 出 干 松 木 的 四 个 坐 标 点 ,将 它 们 连 起 来 .答 案 如 图 :
20
①在下图的方格纸中,用图 线 分 别 把 蜡 块 和 干 松 木 的 质 量 随 体 积 变 化 的 情 况 表示出来.
②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 的 不 同 物 体,其 质 量 与 体 积 的 比 值 ;不 同 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以 上 两 格 填 “相 同 ”或 “不 同 ”).物 理 学 中 将 质 量 与 体 积 的 比 值 定 义 为 密 度,初 中 物 理 中 用 比 值 法 定 义 的 物 理 量 还 有 (写 一 个 即 可 ).
硬币的 质 量,平 衡 时 右 盘 所 加 砝 码 及 游 码 的 位 置 如 图 甲 所 示;图 乙 是 10 枚 硬 币 放 入 量 筒 前 后 的 液 面 情 况 .由 测 量 可 得10 枚 硬 币 质 量 为 g,10 枚 硬 币 的 体 积 为 mL.所 测 硬 币 材 料 的 密 度 为 kg/m3 .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总结梳理

八年级物理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总结梳理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梳理一、力1、力是的作用2、力的概念理解(1)发生力时,至少有个物体存在。

(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并没有接触(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①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②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可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改变和改变。

(2)可使物体的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为、和,在物理学中,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这个单位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命名的。

(2)1N的力相当于托起所需的力。

5、人们常在上沿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力的示意图。

力的示意图画法:先确定力的作用点;再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段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二、弹力1、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

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是.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是:(1)物体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相互挤压或拉伸).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超出它的的力,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2)明确弹簧测力计的,即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各是多少牛。

(3)校零: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之前一定要使指在。

(4)测量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的方向跟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上.(5)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_________。

(6)用弹簧测力计时测的力(或物)一定要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一端,严禁倒挂。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第六章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6.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态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任何力都不可以走开物体而存在。

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同时也对甲物体施力,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 . 方向和作用点叫做里的三因素。

6.2 人们常用弹簧测力计来丈量力。

在必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它遇到的拉力越大,就被拉的越长。

物理学中,常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6.3 物理学中,把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里,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下。

6.4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滑动摩擦中阻拦物体相对物体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

在压力必定的状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状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叫做转动摩擦。

6.5 物理学上,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杠杆。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

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 L1和 L2叫做力臂。

动力的力臂叫做动力臂,阻力的力臂叫做阻力臂。

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 F2的几分之一。

6.6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定滑轮提起重物,沿不一样的方向的拉力大小都相同。

使用动滑轮吊起重物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是:L1=G.当动滑轮均衡时,拉力 F 与物重 G的关系是: F= G使用滑轮组吊起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滑轮被几股绳索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第七章7.1 参照物运动的静止的。

运动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7.2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叫做速度。

物体的机械运动,依据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来说,它们都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通常用符号f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注意:如果我们描述一个力的时候,必须说明这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三、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的形变分形状的改变和体积的改变两种情况.形状的改变指受到外力时物体的外观发生变化.比如橡皮筋拉紧时,由长变短;体积的改变是指物体受到外力时体积发生变化的情形.比如用力挤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2、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具体包括这几种情形:①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②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③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④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力的测量方法1.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1)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时,弹簧的伸长量和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2)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应先校零②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超出其量程的力,否则有可能超出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的弹性限度,造成弹簧测力计的毁坏③使用时应尽量避免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与外壳摩擦,以免误差变大④弹簧测力计不能颠倒使用,否则会造成测量不准。

二、力的描述方法----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作用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平移,把它们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注意:在同一幅图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但是在不同的示意图中,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并不对应。

§6.3 重力一、重力的产生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地球附近所用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方向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应用:在一根细线下吊一个物体,做成重锤线,重锤线可以指示重力的方向,即竖直向下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一、电压
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②电路是连通的。

.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V、V、μV
换算关系:1v=1000V 1V=1000V1V=1000μV
.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测量:
.仪器:电压表,符号:
.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
不能

量程
0.6A3A
V15V
每大格
0.2A1A
V5V
每小格
0.02A0.1A
0.1V0.5V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
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二、电阻
定义及符号: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

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换算:1Ω=1000Ω1Ω=1000Ω
.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

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

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分类
.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可变电阻: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

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