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学史 先秦和神话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先秦(上古)文学1、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间献王传》颜师古注))3、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4、“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5、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

《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

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

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2.中国文学史(袁行霈、游国恩版文学史)笔记---第一编-先秦-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混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

在这个阶段,文学创作的①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从巫史不分到史分化出来专门从事记录;士大夫阶层兴起成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

②形态上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

随着历史的发展,大致又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①夏商文化以巫医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

②西周春秋文学与礼乐文化(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周代文学更关注历史(《春秋》、《左传》、《国语》)、社会、人生(反映社会理想的散文:《论语》、《墨子》、《老子》)。

③战国时代周天子衰微→社会责任感、关怀人生→著书立说→百家争鸣(以庄周、孟荀、韩非、纵横家为最要)战国时代特有的文化气质:1、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极少提及“天命”等思想。

2、由于士人成为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所以他们不再盲目认同某种既定的秩序,自觉创作精神大为增强。

3、文学风格百花齐放第一章·上古神话教材梳理神话: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幻想出的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同时,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的萌芽。

(注:这种单列的概念即可能会考名词解释的,下同。

名词解释的回答要求准确简练,通常用一句话把是什么说清楚,再用一至两句话把它的意义概括一下即可。

)神话的作用:首先,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其次,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再次,使人们在对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历史、民族、生物、医药、神话、宗教祭仪等,是我国古代保存神户资料最多的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B1〉课程学习资料【一】doc

中国古代文学〈B1〉课程学习资料【一】doc
(3)燕飨。《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这类作品都表现了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
(4)怨刺。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大雅中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激愤,但讽刺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忧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国风中的怨刺诗则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露和嘲讽。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一直到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2、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而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8、《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浓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1)赋、比、兴的手法。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了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基础。/《诗经》中比的运用也很广泛。《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也有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诗经》中赋、比、兴运用的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 《汉武内传》:"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 美容貌,神仙人也。"
月亮神话的演变:
❖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 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 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 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 蜍。"
❖ 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 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 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 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 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大戴礼记·五帝德》)
❖ 子贡问孔子:“古者黄帝四面,信 乎?”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 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 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见汪继培 辑本《尸子》卷下)。
《山海经》
❖三、《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 《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 这部书成书时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 期。关于它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 它是一部“巫书”。不管怎么说,它里面 保存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 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 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话 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 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 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 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3、宗教化 神话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二章神话.诗经(李治中版)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二章神话.诗经(李治中版)

反映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体现周初靠血缘 亲缘关系、礼乐以及通过这些活动巩固统治 的目的。如《小雅·采菽》赞诸侯来朝周王 赏赐,《彤弓》赞周王宴会赏赐有功诸侯, 《小雅·鹿鸣》等。

怨刺诗: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反映厉王、 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 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变风、变雅之作, 反映丧乱,针砭时政。如《雨无正》(《小 雅·节南山之什》),《何草不黄》,《伐 檀》《硕鼠》、《墙有茨》《南山》《载 驱》、《黄鸟》等。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一、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流传最广: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其他注释: 郑玄《周礼》“大师”注: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 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 劝之。 郑众(郑玄《周礼》“大师”注引郑众 语):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 于物。
《诗经》的体制 南陔、白 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六篇笙 诗,有目无辞, 故现存305篇,都是歌词。 根据乐调和内容不同,分风、雅、颂 三
《诗经》本来有311篇,其中
类。

,十五国风,各诸侯国的土乐,包 括 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 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诸 侯国的民歌,共160篇。 雅,朝廷正乐,指西周王畿乐歌,有大 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乐歌,多为舞曲。有周颂 31篇,鲁颂4,商颂5。
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主要用于宗庙祭祀、 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具有典礼、讽谏、 娱乐、外交等功能。 陈诗观风 献诗陈志 赋诗言志 教诗明志
秦以后《诗经》的传播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原始歌谣与神话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原始歌谣与神话

第二节原始歌谣与神话一、原始歌谣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

最初的诗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

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

这种呼声就是歌唱的前身。

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的诗歌。

二、上古神话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的产生是用想象和幻想的方式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

神话是早期人类的宇宙观,其中打上了原始社会生活的印记,也反映了原始思维的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显得零碎而无系统。

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

1、自然神话A、关于太阳的神话: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经·大荒南经》)B、雷神: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在吴西。

(《山海经·海内东经》)C、风神飞廉: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楚辞补注》卷一洪兴祖注引晋灼曰)2、创世神话A、天地混沌、宇宙开辟的盘古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B、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

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C、女娲补天的神话: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火监)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2、先秦和神话

2、先秦和神话

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1、“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

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2、中国文学的源头a)原始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它包括(原始歌谣)和(神话)。

特点一: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一篇年终为祷祝丰年而举行祭祀百神活动的祭辞,代表了原始诗歌在内容上的又一特点,即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当时人们相信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联系和影响,可以用某种幻想的手段如祭祀、巫术、咒语等去驾驭自然界。

这四句蜡辞,以希望和命令的语气,喝令土神、水神、昆虫神、草木神等都回到自己的“领地”去,不许危害人类。

这篇蜡辞显示了原始人类挥斥自然的宏大气派,表达了他们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理想。

特点二:以劳动为主题《弹歌》是一首原始人类的狩猎之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寥寥八字,再现了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等连续的射猎活动。

语言古朴,但是已经具有韵律。

这说明原始诗歌在内容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以劳动为主题。

在艺术形式上,这两篇原始诗歌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诗体为二言一拍或以二言为主。

注:()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虽然只有一句,却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遗文。

b)( )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和金文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字的萌芽。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代表文字,文句简朴,形式单一,有少量记事文字;铭文:知道商代晚期,都是简单古朴,只有两三字。

西周末年指春秋时期,出现的篇幅较长的(),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

c)()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特点一:《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尚书·益稷》大韶: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私田增加;田土之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 雅·北山》)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 雅·大田》) 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久而无成。(《国语·晋语八》) 郤锜夺夷阳五田,五亦嬖于厉公。郤犨与长鱼矫争田,执而梏 之,与其父母妻子同一辕。(《左传·成公十七年》 )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时代的历史特点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铁器与牛耕的使用,推动农业的进步。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经·秦风·驷驖》 ) 驷驖,四马皆黑色如铁也。(朱熹《诗集传》卷六 《秦风·驷驖》注) 桓公问曰:“……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管 子对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 鉏、夷、斤、斸,试诸壤土。”(《国语·齐语》)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史记·仲尼弟 子列传》) 司马耕,字子牛。(同上)
学的眼光和历史的维度,同时又须立足于文学本体,考 察并试图阐明文学史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发生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演进的规 律。 二是某一时代或时期文学观念、文学现象、代表作家、 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所赖以生成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 三是某一文体产生、演进、变异的历史过程。 四是作家作品的创作史,包括作家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 程、创作动机,作品的成书过程、题材流变、版本变迁 等内容。 五是作品面世后经由历代读者的审美解读所形成的接受 史,包括历代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反应、审美观念和价值 取向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鲍照:《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
历年考试题型(供参考) 一、指出诗文的篇名或作者,解释字词 二、名词解释 三、论述题 四、作品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1.我国神话的特征答:一。

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

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

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

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2.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

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

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从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诗经》,一直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古代神话的滋养。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流传答: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之外,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秦火后,只因为它是乐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全。

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

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

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

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2.《诗经》中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答: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4.称颂执政者的诗。

3。

《诗经》中情爱诗的内容: 答:1.歌咏美丽的爱情。

12.抒写婚姻生活。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4.《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哪几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经》中重要的史诗有《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其特色表现为: 1. 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中国文学史(一)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一)总绪论、先秦文学绪论、上古神话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散文文史哲不分,无纯文学。 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1、历史散文在史官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 生并成熟起来。诸子散文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 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 起来。 2、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由宗教颂赞祷祝诗到 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的过程。 三、作者与年代难以确定。
二、甲骨文和金文的 产生,标志着中国 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乐、舞紧密结合: 《吕氏春秋 · 古乐》:“昔葛天 氏之乐 , 三人操牛尾 , 投足 以歌八阙 : 一曰载民 , 二曰 玄鸟 , 三曰遂草木 , 四曰奋 五谷 , 五曰敬天常 , 六曰建 帝功 , 七曰依地德 , 八曰总 万物之极”。
功能: 1、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 具有重大意义。 2、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 一体的一条精神纽带。 3、神话是先民们在对世界假想 的把握中宣泄不安的情绪。
二、文献资料 中国上古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 但资料零散不全。 《诗经》、《楚辞》保存神话 较多。史书中的神话大多经过 改造。诸子中《庄子》援引神 话最多。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 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存 在《淮南子》
(三)近古(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在这一阶段文人市民化、创作主体商品化成新趋势;创作主体 的个性主体高扬;传统文体发展不大,通俗文体(特别是小 说)生机勃勃。 明嘉靖——鸦片战争:文学集团和派别大量涌现, 并发生论争;戏曲和小说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 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文学被视为 社会改良的工具;小说的地位受肯定;报刊文 体出现并通俗化。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
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 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 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 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 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 的故事情节是虚幻的,但它的思 想观念是真实的。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先秦文学—上古神话)

第1章上古神话1.1 复习笔记一、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1)神话的概念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表达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神话的产生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和灾难性的自然现象,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惊奇和恐慌,产生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并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就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3)神话的功能①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②人类初期生产力低下,个人必须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

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③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2.文献记载(1)记载神话比较集中的是《山海经》。

(2)神话也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

如:①《诗经》中的《商颂·玄鸟》、《大雅·生民》等篇;②《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③《左传》、《国语》、《逸周书》等史书中也可以看出神话的蛛丝马迹。

④先秦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最多。

⑤《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保存了不少神话。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淮南子》中。

3.《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1)《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编纂集成,主要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反映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特色:短章警句,语言简炼,从容 委婉 含蓄。
孟子和《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和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性善论是孟子学说理论的出发点,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5、史学作品: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记叙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12本纪、30世家、10表、8书、70列传共五部分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3000年的历史。代表作:《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作为正史24史的第一部,鲁迅曾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帝王的传记,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中国文学史笔记〔暂缺秦汉文学、清代文学〕2015 涉外文新下载整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2诗经3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4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5屈原与楚辞(二)秦汉文学1秦及西汉散文2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3司马迁与史记4两汉乐府诗5东汉辞赋6汉书及东汉散文7东汉文人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2两晋诗坛3陶渊明4南北朝民歌5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6永明体与齐梁诗坛7庚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8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9魏晋南北朝小说(四)隋唐五代文学1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唐初诗坛2盛唐的诗人群体3李白杜甫 4大历诗风5韩孟派与刘禹锡柳宗元诗人7白居易与元白诗派8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9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0晚唐诗歌11李商隐12词的初级及晚唐五代词(五)宋元文学……(六)明清文学……〔七〕近代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基本知识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XXX。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XXX补天、XXX触山、XXX 射日、XXX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肉体:①体现了慎重的忧虑意识。

比如XXX、XXX和XXX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卑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害,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奋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害。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勤的现实肉体,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XXX、XXX、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XXX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XXX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XXX填海、XXX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一.中国文学先秦文学1神话传说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主要保存在

一.中国文学先秦文学1神话传说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主要保存在

一.中国文学先秦文学1.神话传说: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主要保存在《庄子》、《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著名的神话传说有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2.《诗经》:《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大致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各地土风歌谣,“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所配的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音乐所配的歌词。

风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区的歌谣;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历来将《诗经》艺术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种.3.历史散文:《尚书》即上古之书,“五经”之一,称“书经”,是记言的古史,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一般认为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春秋》是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的编年史,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14年(公元前722一前481)。

记载极为简略,是一部提纲式的史书,但它体现了孔子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之后有相关的著作补充它、说明它,所谓“春秋三传”,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作者通常被认为是左丘明。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重在记言,一般认为《国语》的作者也是左丘明;《战国策》是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之事,上接春秋,下奎秦并六国。

记载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议论,它是由西汉的刘向整理编订而成。

4.诸子散文:《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为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是孔子思想真实而可信的记录,《论语》是语录体,它反映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论语》的特点是多格言警句;《墨子》,作者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中国文学简介

中国文学简介

来源:陶芜文学常识简介第一部分中国文学简介一、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文学样式(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2)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5)唐代时期:诗(6)宋代时期:词(7)元代时期:曲(8)明清时期:小说,二、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一)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二)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有: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三)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如《夸父追日》)、《庄子》、《穆天子传》等. 《山海经》、《穆天子传》是古代小说的萌芽。

三、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一)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大道之行也》节选《礼记》。

(二)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记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

作者不详。

今存2.《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内容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历史。

孔子编订。

记事简单,类似现在的新闻标题。

3.《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为春秋做传的,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记事比《春秋》多13年,作者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曹刿论战》“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4.《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内容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500多年的历史相传作者为左丘明。

5.《国策》:又名《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国别体史书,共12策33篇。

记载战国时代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编订。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刺秦王》6.名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满招损,谦受益◆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亡羊补牢,犹为迟也,(三)诸子百家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史总绪论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1、中国文学演进的原因a)外部因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汉代——汉赋、汉散文汉末——建安文学南北朝——南北文风隋唐——文化繁荣(唐诗)宋代——理学元代——士人(元杂剧)明中叶——商业经济、市民(小说)b)内部因素:i.文学发展不平衡1.文体发展的不平衡a)()和()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商代已经有用文字记载的诗文。

b)魏晋南北朝有时初具规模的()。

唐代中期有了成熟的()。

c)宋金两代出现了()和(),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

2.朝代不平衡a)汉代的赋、唐代的()、宋代的()、元代的()、明清两代的()。

3.地域的不平衡a)不同的朝代,各地文学的发展不同: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育生长,文体带有地方体色:()带有明显的楚地特色;五代词带有鲜明的江南特色,()带有强烈的北方特色,()带有突出的南方特色;ii.相反相成的因素互相作用①俗与雅之间的转变1.《诗经》中的( )本是民歌,经过孔子整理,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并加以解释之后,就变雅。

“国风”2.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的市井之间,引起梁陈宫廷文人的兴趣,促成了梁陈宫体诗的产生。

3.词在唐代本是民间通俗的曲子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雅了起来。

②各种文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4.诗赋:诗者缘情,赋者体物。

魏晋以后赋吸取了诗的特点,抒情小赋兴盛起来,这是(赋的诗化);而在初唐,诗又反过来吸取赋的特点,出现了(诗的赋化)现象。

5.诗词:苏轼6.词赋:周邦彦7.文词:辛弃疾8.传奇小说与诗词:词话、诗话③复古与革新之间的交替9.初唐:齐梁诗歌——( )复古:推动盛唐诗歌的发展10.唐中业:六朝骈文——()复古(三代两汉的古文):建立一种与道合一的文学语言和文体。

陈子昂、韩、柳④文与道之间的离合11.文与道合,出现过诸如( )等优秀的作家。

12.文与道离,出现过诸如()等优秀作家。

杜甫、韩愈、白居易、陆游;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时间朝代代表文体流派作品作家上古(先秦两汉)AC3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魏晋至明中叶)AC3-AC16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诗、骈文、骈赋三曹、七子;陶渊明、谢灵运、庾信、“四杰”、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第四段唐中业至南宋末古文运动;诗;词(婉约派、豪放派);唐传奇;宋话本唐宋八大家;白居易、韩愈、李贺、李商隐;苏轼、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江西诗派(黄庭坚);温庭筠、李煜……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戏曲和散曲、杂剧和南戏;白话小说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高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近古第六段明嘉靖初——戏曲、小说《金瓶梅》、《牡丹亭》(汤显(明中叶至五四运动(AC16-AC20初)鸦片战争祖)、《长生殿》洪昇等……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龚自珍、黄遵宪、梁启超iii.上古期;1.各种体裁:a)散文的源头();b)诗歌可以追溯到()、()和汉乐府;c)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d)辞赋可以追溯到();e)戏曲的因素在( )中已有萌芽。

2.文学思想:儒道两家的思想3.文学思潮: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诗言志、思无邪、温柔敦厚;道家注重文学的()——法自然。

4.奠定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创作主体和接收对象——士大夫;主要媒介——文字;5.先秦:a)创作主体:由()到个体的演变:《》是群体歌唱;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

b)文学形态:i.()不分:没有纯文学的散文;ii.()结合:诗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吕氏春秋》葛天氏之乐6.秦汉——新特点:a)创作主体的变化——形成若干();b)文学特性————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c)诗歌语言:赋;汉乐府——五七言体d)典籍整理。

iv.古中期1.魏晋到唐中业: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到达鼎盛;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高峰的阶段。

2.中古时期以“”的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

3.元代的文学以()和()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与以温州为中心的()。

v.近古期1.时代的变化ABC2.文学流派及争论:a)诗文方面有:公安派、竟陵派、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桐城派;b)词方面: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c)戏曲:临川派、吴江派。

3.文学成就:a)戏曲方面: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b)白话长篇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兰陵笑笑生的《》、吴敬梓的《》、曹雪芹的《》;c)中国文燕小说第一座高峰是蒲松龄的《》。

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1、“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

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2、中国文学的源头a)原始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它包括(原始歌谣)和(神话)。

特点一: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一篇年终为祷祝丰年而举行祭祀百神活动的祭辞,代表了原始诗歌在内容上的又一特点,即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当时人们相信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联系和影响,可以用某种幻想的手段如祭祀、巫术、咒语等去驾驭自然界。

这四句蜡辞,以希望和命令的语气,喝令土神、水神、昆虫神、草木神等都回到自己的“领地”去,不许危害人类。

这篇蜡辞显示了原始人类挥斥自然的宏大气派,表达了他们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理想。

特点二:以劳动为主题《弹歌》是一首原始人类的狩猎之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寥寥八字,再现了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等连续的射猎活动。

语言古朴,但是已经具有韵律。

这说明原始诗歌在内容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以劳动为主题。

在艺术形式上,这两篇原始诗歌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诗体为二言一拍或以二言为主。

注:()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虽然只有一句,却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代歌谣遗文。

b)( )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和金文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字的萌芽。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代表文字,文句简朴,形式单一,有少量记事文字;铭文:知道商代晚期,都是简单古朴,只有两三字。

西周末年指春秋时期,出现的篇幅较长的(),表明具有文学因素的文本出现了。

c)()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特点一:《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尚书·益稷》大韶: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

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得让。

上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特点二: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有古籍记载。

P22诗歌在()以后,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春秋第二节先秦作者和形态1、先秦作者:巫觋——史官——贵族——士先秦时期的原始文化和理性文化分别指崇尚()和重视()。

a)为什么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i.此时,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巫觋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ii.甲骨卜辞、《易》卦爻辞,——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iii.春秋以后:《诗经》中一些祭祖的诗歌,《大雅·生命》等,是宫廷巫师的作品。

b)为什么商周之际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i.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收到重视,史官发展了()方面的只能,并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了新兴文化的代表。

ii.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是()中的《盘庚》《高宗肜日》《》《微子》诸篇。

商书iii.史官所传儒家经书的文辞可分为质朴和文采两类。

1.史官所记录的,直录周公口语,词风质朴,不加文饰的有《》中的《大诰》《康诰》《酒诰》等诰誓。

2.史官自作的,调理比较细密、文思i比较清晰,如《周书》中的《洪范》《顾命》3.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文质并胜,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c)贵族成为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造者与当时()和()的教育制度有关,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i.学习的内容是《周礼·地官》的六艺:ii.他们所创作的内容主要在:《国语》《诗经》三颂、大雅、小雅一部分,目的是()。

iii.请解释《诗经》中的十五国风:d)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兴起与(分封制的瓦解)有关。

i.文化知识为什么会从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民间聚众讲学的兴起。

)ii.为什么能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礼贤下士”之风)2、先秦文学形态a)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献往往体现出文史哲综合一体的特征。

i.记言记事的史学文献,同样具有文学意义:甲骨卜辞、钟鼎铭文、《尚书》部分、《春秋》;阐述思想的哲学著作,同样具有文学意义:《尚书》《周易》。

ii.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多彩,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突出的叙事文学的特点,奠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左传》《国语》《战国策》iii.历史散文:(为什么说文学价值很高?)。

b)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i.《诗经》:先秦诗歌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发展过程如何?)。

ii.《楚辞》:屈原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c)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诗歌:《诗经》散文:《左传》、《国语》的作者及创作时代历来众说纷纭《尚书》、《战国策》实为后人所编。

《论语》就是孔门弟子所记。

原因是什么?1: ;2:。

第三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和();先秦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1、夏商文学(巫文化)a)诗歌:i.《九歌》——民间祭神乐歌(祭天)ii.《诗经·商颂》(五篇)(草创于商,成于春秋)注:南音起于涂山氏所咏《》;东音起于夏孔甲的《破斧歌》;()已有较为完整的歌谣出现。

问:请说说我国古代诗歌萌芽状态的特点有哪些?内容上:运用的手法:。

b)散文:i.《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两篇,据说是夏代的遗文ii.《尚书•商书》中的《盘庚》是可信的殷人作品。

2、西周春秋(礼乐文化)a)旧的巫术宗教文化是如何被礼乐文化取代的?()i.“礼乐”的实质是对社会秩序自觉地认同;ii.推行礼乐的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核心是“德”“仁”等一些政治伦理观念;b)史官文化:指史官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地肩负着对现实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