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圣才出品】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12章“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三三分段B.4年一贯制C.5年一贯制D.6年一贯【答案】A2.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D3.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答案】A4.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下列措施不是教育部所采取的是()。
A.废除教会学校,将教会势力驱逐出中国B.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元年教育宗旨的精神C.开放女子教育,教育普及有一定发展D.白话取代文言,改革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答案】A5.新文化运动首创( ),反对封建专制,掀起教育观念变革A.民主和自由B.平等和博爱C.自由和平等D.民主和科学【答案】D6.新文化运动中,教育下移民间,体现教育民主变化的是( )。
A.教育个性化B.教育平民化C.教育实用化D.教育科学化【答案】B7.有关新文化运动促进的教育观念的转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应体现个性化,应尊重个性B.教育应是平民大众的教育,而不是少数人应享有的C.科学的思想应该贯穿到社会各项事业D.教育观念虽有所变化,但还不务实【答案】D8.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蔡元培B.鲁迅C.陈独秀D.李大钊【答案】C9.与同时代教育家相比,杨贤江的独特建树表现在()。
①致力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②撰写了《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两部著作③提出了“全人生教育”的青年教育思想④创造性地阐述了教育本质问题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C10.杨贤江在对待教育的功能时,反对的学说中不包括()。
A.教育万能论B.教育救国论C.先教育后革命论D.教育“斗争武器”说【答案】D11.杨贤江在对待青年教育问题上,倡导()。
A.无条件关心B.全人生指导C.职业指导D.生活指导【答案】B二、名词解释“壬戌学制”(华中师大2003、2004研)答:“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圣才出品】
第17章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1.试述教育领域中的“拨乱反正”及其意义。
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亲自督促和领导下,首先在教育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教育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是以批判“两个估计”为突破口,以恢复高考制度为标志,以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重点而逐步展开的。
(1)教育领域中“拨乱反正”的主要措施①推翻“两个凡是”,批判“两个估计”。
邓小平通过多次谈话,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直接否定了“两个估计”,不仅为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为教育发展奠定了明确而坚定的思想基础。
同时,还逐步解除了强加在广大知识分子和教育工作者思想上的束缚,推动了对“四人帮”罪行的揭发和批判,为平反冤假错案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②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从1977年初开始,至1980年初基本结束,持续三年之久。
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在邓小平的全力支持下,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许多影响重大、涉及面甚广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或纠正。
③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并经邓小平亲自修改,教育部制定出《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讨论了高等学校招生问题。
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予以批转。
明确了废除“群众推荐”,进行文化考试;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④恢复研究生教育,建立学位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加快培养高级人才,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在恢复高考制度的同时,便着手恢复研究生教育,并建立了相应的学位制度。
1978年5月,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工作的考试正式开始。
在恢复研究生教育的同时,邓小平积极推动中国学位制度的建立。
1980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于次年1月1日正式施行。
⑤肯定知识分子的价值,提高教师的地位。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圣才出品】
第14章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1.清末到民国时期政府对教会学校分别采取的政策如何?答:(1)1921年4月9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教会所设中等学校请求立案办法》,对教会中学提出六项明确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学科内容及教授方法,不得含有传教性质”,否则不准立案。
在国家教育法令中首次把“宗教教育”与立案问题联系起来。
但是,教会教育者对之却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漠视态度。
(2)1925年11月16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对教会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宗旨、课程分别作出了规定。
立案的原则主要涉及教会学校的中国化、世俗化两大根本问题。
第一,把教会学校移交中国人管理,使一切学校置于政府的管理之中,较之以前的法令更加明确。
第二,宗教与教育分离,要求把宗教课从必修制改为选修制。
但是,除个别教会学校外,多数西方新教传教士反对向政府申请注册。
(3)1926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的中央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的《私立学校规程》和《私立学校董事会规程》把教会学校划入私立学校之内,与北洋政府相比,对于教会学校的中国化程度要求更高,在世俗上要求也更加严格、细致。
但是,一方面由于当时国民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在政治与军事方面,不在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西教士掌控的教会学校对之采取抵制行为,因此,立案条例并没有付诸实施。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再次对所有私立大学在大学院立案作了强制性的规定。
各个新教差会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表态与反应。
但都未承诺教育的世俗化。
(5)1929年8月,由蒋梦麟担任部长的教育部公布新的《私立学校规程》,对包括教会学校在内的私立学校立案要求更严格。
该《规程》除了继续坚持限制宗教原则外,还加强了教育行政机关对私立学校的监管。
国民政府统治全国后,对全国各类教育监督管理的决心很大,态度强硬,加上各界对于收回教育权呼声很大,全国各教会学校大都被迫接受国民政府关于注册立案的规定,并且按照注册的条例进行各项准备。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⑤“四书为六经之精华”,须逐字玩味,对师之讲授,倘有疑 处,可即与之相商;⑥学问务在身通六籍,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切忌“摘 其堂皇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而“自矜通儒”;⑦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⑧《书》 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故学问思辨,必须以力行为归。《清儒学案》概括为:为人注重 于“立身、敦品、养性”;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
14.颜元所办的书院是( ) A.岳麓书院 B.学海堂 C.漳南书院 D.东林书院 【答案】C
15.清代的国子监生实行( ) A.积分法 B.六等黜陟法 C.历事制度 D.二等黜陟法 【答案】C
5 / 1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Fra bibliotek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6.清朝设在乡镇地区最基层的一种地方官学是( ) A.社学 B.义学 C.井学 D.太学 【答案】A
(1)“必恒其教事”:王夫之认为教师对待教育工作,应该像园丁精心培育花卉,农夫 辛勤耕耘土地一样,要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他说:“讲习君子,必恒其教事”,就是要求教 师应该热爱教育工作,乐意精心培育人才。
2.岳麓书院学规 答:《岳麓书院学规》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李文熠为岳麓书院山长时订立的学规,载《恒 斋文集》。它共有八条:①既以读书为业当“竞分寸之阴”,不收“縻廪粟而耽棋牌者”,禁 止醵钱群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等行为;②友朋之间当敬而能和,不留一言不 合,怒气相加者;③学生应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须端坐辩难,反复推详,教师所不晓者, 则以待四方高明;④无论学内、学外者,每月各作三会(三次考核),由师批改,倘或未当,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2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官学的的衰废是()出现的。
A.西周B.东周C.战国D.春秋【答案】D2.私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出现B.“文化下移”和“四民”阶层的出现C.生产力发展D.官学失守【答案】A3.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A.孝B.礼C.忠D.仁【答案】D4.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教育家是()。
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答案】B5.对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孔子提出了最著名的()原则。
A.启发诱导B.“教亦多术”C.“教学相长”D.“有教无类”【答案】A6.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过而勿惮改”C.“言必信,行必果”D.“一以贯之”【答案】A7.下列说法没有体现启发诱导原则的是()。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叩其两端而竭焉”C.“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D.“君子之教,喻也”【答案】C8.孔子在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上提出的观点是()。
A.因材施教B.由博返约C.学思并重D.启发诱导【答案】B9.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B10.最早进行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教育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B1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
A.“不言之教”B.“以吏为官”C.“以法为教”D.“化性起伪”【答案】A12.“人法自然”的主张是()提出的。
A.道家B.农家C.杂家D.儒家【答案】A13.《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教学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循序渐进B.及时施教C.预防性D.学习观摩【答案】A14.《学记》中的“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指的是()原则。
A.藏息相辅B.教学相长C.及时施教D.长善救失【答案】A15.“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是()提出的。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明代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7章明代的教育一、选择题1.“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答案】C2.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A.岳麓书院B.学海堂C.漳南书院D.东林书院【答案】D3.“四毁书院”发生在()。
A.汉朝B.北宋C.南宋D.明朝【答案】D4.明朝科举考试中,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的是()。
A.乡试B.礼部试C.会试D.殿试【答案】C5.明朝科举考试中,所采用的文体被称之为()。
A.时文B.八股文C.策论文D.诗赋【答案】B6.明朝东林书院在学术讨论上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什么制度?()A.会讲B.研讨C.讲会D.评讲【答案】C7.王守仁在儿童教育上提出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B.知行合一C.贵于改过D.随人分限所及【答案】D8.王守仁和朱熹的教育思想不同点在于()。
A.理是宇宙的本体B.存天理,灭人欲C.致良知D.明人伦【答案】C9.明朝官学体制中,属于小学性质的是()。
A.府学B.社学C.宗学D.州学【答案】B10.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A.去除人欲B.获取天理C.博通百家D.求得功名【答案】A11.王守仁的思想体现了明显的()特点。
A.辩证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答案】B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描述的是( )。
A.岳麓书院B.学海堂C.漳南书院D.东林书院【答案】D13.下列蒙学教材中,不适合于儿童识字教学的是()。
A.《三字经》B.《训蒙篇》C.《百家姓》D.《千字文》【答案】B14.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A.《蒙求》B.《名物蒙求》C.《童蒙须知》D.《三字经》【答案】C二、名词解释1.八股文(南京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3研)答: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始于明成化以后。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秦、汉教育)【圣才出品】
第3章秦、汉教育一、选择题1.“文翁兴学”的旧址在现在的()。
A.南京市B.北京市C.洛阳市D.成都市【答案】D2.“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B.秦始皇C.周文王D.唐太宗【答案】A3.初步建立学校系统——官学和私学是在()。
A.汉代B.南北朝C.西周D.两晋【答案】A4.“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出现的。
A.唐代B.汉代C.秦代D.周代【答案】B5.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A.墨翟B.孟轲C.王充D.韩愈【答案】C6.视学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开始于()。
A.秦朝B.西汉C.东汉D.魏国【答案】B7.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B.韩愈C.朱熹D.王守仁【答案】A8.封建社会地方官学何时开始设立?()A.秦代B.西汉C.东汉D.魏晋【答案】B9.什么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太学的成立?()A.五经博士B.视学制度C.博士弟子制D.察举制【答案】C10.一经师的学说已“立于学官”,设立了博士,那么他的经说即称()。
A.家法B.师法C.视学D.射策【答案】B11.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是()。
A.太学B.鸿都门学C.四姓小侯学D.蒙学【答案】B12.汉代察举制实施时,在郡国推荐的是()。
A.进士B.秀才C.孝廉D.举人【答案】C13.汉代察举制中,皇帝根据需要临时指定选士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叫做()。
A.常科B.制科C.射科D.特科【答案】D14.下列教育家中,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说法的是()。
A.董仲舒B.李斯C.公孙弘D.王充【答案】D15.察举制登上汉朝仕进舞台的标志是()的设定。
A.秀才B.孝廉C.博士D.太学【答案】B16.汉代蒙学的识字课本是()。
A.千字文B.三字经C.急就篇D.百家姓【答案】C17.我国古代以声名选士的制度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普选制【答案】A18.将儒学系统化,纳入官学体系,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 )。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1.简述“六艺”教育。
答:“六艺”是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的合称。
诗、书、礼、乐称为“大艺”,是大学的主要课程,书、数称为“小艺”,是小学的主要课程。
(1)礼乐教育是西周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乐”类似综合艺术课。
礼乐教育在西周社会处于向上发展时期,对于改变社会习俗、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各诸侯国与王室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射”与“御”是军事训练课。
“射”是指射箭,在国学、乡学中都是重要的内容,都有一定的教练场所。
“御”是指驾车。
(3)“书”与“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是指书写文字。
“数”是指计算、算法。
总上所述,“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内容和标志,这些教育内容都是由造就“修己治人”的治术人才的总目标决定的,它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
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武备,也重视文事;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对其后的教育家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也影响至深。
2.西周教育制度的概况和特点。
答:(1)西周教育制度的概况①西周统治者对教育极端重视和高度垄断,形成“学在官府”、“官守学业”的局面,政教一体,官师合一。
②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以“明人伦”为教育宗旨,培养治术人才。
“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内容和标志。
③西周贵族很重视家庭教育。
西周家庭教育既注重知识教育,也重视品德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且能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④西周时代的女子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也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⑤西周在学校行政管理方面也建立起初步的规程,记录入学年龄及修业期限、确立考查与奖惩制度、把养老与视学结合起来进行。
(2)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①“学在官府”。
西周的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用的礼器全都掌握在官府,普通百姓根本无缘接触到。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12章“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改革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和思想启蒙运动,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多方面地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教育改革。
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1)废除尊孔读经,提出新的教育宗旨1919年4月,教育部组织的由范源濂、蔡元培等参加的教育调查会,提出新的教育宗旨应为:“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2)在文学革命和普及教育要求的推动下,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1920年1月,教育部通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白话文),同年4月,训令从1922年以后凡国民小学教材一律改为语体文。
至此,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被淘汰,在教学上使语言文字更接近人民生活实际,从而有利于教育普及,是教育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3)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取消了男女中学之间的差别。
至此,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从教育制度上得到了正式确立。
(4)师范教育和大学的改革1913年教育部调整全国师范教育布局,筹划直隶、东三省、湖北、四川、广东、江苏六大师范区,每区设一所高等师范学校。
6所高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又形成了北京高师和南京高师两所代表性的高师,各具特色,南北呼应,带动了全国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改革。
开大学改革风气之先的是北京大学。
蔡元培就任校长后对北京大学的改革以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2.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过哪些比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分别是什么?答:(1)平民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萌生于民国初年,形成于新文化运动期间,“五四”运动之后达到高潮,它是民主思想在教育领域里的直接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中国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潮。
宣传平民教育思想、投身平民教育运动的有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平民教育思潮的共同点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等级教育,破除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状况。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革命根据地教育)【圣才出品】
第15章革命根据地教育一、选择题1.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涉及()。
A.工人教育B.干部教育C.农民教育D.正规教育【答案】D2.干部教育的形式不包括()。
A.干部学校B.教导队C.短训班D.党校【答案】D3.根据地群众教育的方式不包括()。
A.夜校B.扫盲班C.成人教育的夏学D.列宁小学【答案】C4.抗战时期中共文化教育实行的方针是()。
A.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B.国民教育第一,干部教育第二C.干部教育第一,普通教育第二D.国民教育第一,高等教育第二【答案】A5.下列有关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方针政策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B.“实行生产劳动”C.“民办公助”D.“民族、科学、大众”【答案】D6.以培养抗战军政干部著称的干部学校是()。
A.抗大B.苏维埃大学C.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D.陕北公学【答案】A二、名词解释1.陕北公学(北师大2005研)答:陕北公学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一所学校,1937年成立于延安。
其任务是对于知识青年给予“对抗战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主要是培养行政干部、民运干部和文化工作干部,学习期限为2~3个月,校长是成仿吾。
陕北公学的课程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科目有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与军事常识、时事讲演等。
1941年与女大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陕北公学从1937年到1941年四年之中培养了一万多名干部分赴华北、华南、华东各抗日前线。
2.民办公助答:民办公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小学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沿用此政策。
《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最核心的精神实质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也即确立了“民办公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所谓“民办公助”,就是利用公众和政府资金适度地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公助又可分为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
《王炳照 简明中国教育史 第4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13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1 复习笔记
13.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14章 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 奴化教育...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革命根据地教育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1 复习笔记
7.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8章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
8.2 课后习题详解
8.1 复习笔记Biblioteka 8.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9章 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 的教育
9.2 课后习题详解
9.1 复习笔记
9.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 时期的教...
第4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4.2 课后习题详解
4.1 复习笔记
4.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5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5.2 课后习题详解
5.1 复习笔记
5.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宋元时期的教育
6.2 课后习题详解
6.1 复习笔记
6.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明代的教育
第1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 的教育
1.2 课后习题详解
1.1 复习笔记
1.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2.2 课后习题详解
2.1 复习笔记
2.3 典型题(含考 研真题)详解
第3章 秦、汉教育
3.2 课后习题详解
3.1 复习笔记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4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我国律学设置始于()。
A.西晋B.曹魏C.东晋D.北魏【答案】B2.“总明观”设置于南朝()。
A.宋B.齐C.梁D.陈【答案】A3.《颜氏家训》是由()写的。
A.颜之推B.颜渊C.颜元D.颜真卿【答案】A4.中国教育史上于太学之外别立国子学始于()。
A.汉B.西晋C.南朝D.唐朝【答案】B5.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
A.鸿都门学B.宫邸学C.四门学D.国子学【答案】D6.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是()。
A.科举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养士求贤【答案】C二、名词解释1.五经课试法(华中师大2004研)答: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
其规定:初入学者为“门人”,经两年学习,考试通过一经者为“弟子”,未通过者遣送回原地;弟子再学习两年,考试通过二经者补“文学掌故”,未通过者随下一级弟子补考;取得“文学掌故”后一年,经过考试通过三经者升为“太子舍人”;舍人学满两年再经考试,通过四经者升为“郎中”;郎中学习两年再参加考试,通过五经者加以提升,量才任用。
五经课试法的推行表明我国的太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而初入太学称门人的规定,则标志着我国古代太学已有预科制。
2.九品中正制(华中师大2003研)答: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乱,乡亭里地方组织遭受破坏,致使汉代以来的“察举”推荐制度难以实行。
这时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
曹丕即帝位之后,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设置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依家世和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任官授爵的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的特权。
后门阀世族集团势力逐渐走向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抬头并不断扩大,他们在掌握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利,于是九品中正制在对门第出身的要求方面不断放松,而对考试的要求方面却越来越严。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民国初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11章民国初期的教育1.简述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活动。
答:(1)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抨击资产阶级革命派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教育是剥夺人权的奴隶教育,并进一步批判清朝政府的保皇派大倡尊孔读经的逆流及其利用孔子愚弄百姓的真面目。
革命派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批判,还表现在他们普遍地抨击了封建的道统观念,号召人们冲决治人者与被治者的网罗,冲决贵族与平民的网罗,冲决男子与女子的网罗。
在反对“尊孔”、“读经”的同时,他们提出学生应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教育上的这种革命的、批判的、进取的精神,是他们推翻封建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要求的反映,其基本精神是资产阶级自由竞争,个人奋斗,对当时反封建专制主义有进步意义。
(2)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教育救国论”的批判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开民智、普及教育作为变法图强之第一步,维新运动失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已经普遍展开,他们依旧宣传这种主张。
对此,孙中山坚决主张先革命后教育,并同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革命派在革命过程中,一直都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也不反对“开民智”“愈民愚”,只是反对先教育、后救国,以教育去救国,而是主张先革命后教育,先经济后教育,在革命过程中使民众增强智慧,养成民众的民主、共和的精神。
(3)开展社会教育,举办革命学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尖锐地批评保皇派的“教育救国”的思想,并非忽视教育的作用,他们在致力于武装斗争的同时,努力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去启发民众的觉悟,唤起民众的革命热情,培养革命人才。
革命党通过大办报刊,开展社会教育。
他们所办的报刊、书籍,都为辛亥革命制造了舆论,起了思想动员的作用。
除了广泛的社会教育活动以外,革命党人还十分重视举办学校,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和大同师范学堂。
2.述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学校。
答: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分重视举办学校,其中最有名的是爱国学社、爱国女校和大同师范学堂。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北师大版第十四章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教案教学笔记
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意义
收回教育权运动直接促成中国政府颁布对教会学校的管理条例,打破了教会学校独立于中国教育体制之外的状况,对教会大学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课程教案设计首页
上课时间:年月日上课地点:
本次课标题:第十四章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
知
识
点
内
容
1、反对教育教育的斗争
2、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斗争
教
学
目
的
与
要
求
1、了解反对教育教育的斗争
2、了解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斗争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理解收回教育权运动的意义
教
学
方
法
讲授
使
用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三、政府训令下教会学校的注册及其中国化、世俗化
第二节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斗争
一、日伪的奴化教育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1931~1945),在其占领区所实施的奴役中国人民的法西斯的殖民地教育东北沦陷区的教育,通称为“伪满教育”,华北、华东等沦陷区的教育,通称为“汪伪教育”。
伪满奴化教育的实施,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开始于1877年的第一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
1890年5月7——20日第二次上海基督教会传教士大会改为“中华教育会”
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对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教会学校的课程
宗教(必开课程)
外语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
第14章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14.1 复习笔记一、反对教会教育的斗争1.教会教育的发展外国传教士自19世纪初期在中国创办的教会教育在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缓慢发展之后,自20世纪初期开始,教会教育不仅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而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到20世纪20年代为止,中国教会教育办学体制基本形成,从教育程度上说,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结构;陆续设置了比较齐全的学科。
随着中国人民的觉醒和人们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增强,以及科学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教会教育日益激起了人们的反对,向教会收回教育权的呼声和运动成为必然的趋势。
2.收回教育权运动一般而言,收回教育权运动主要是指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反对欧美传教士在中国所办教会教育的运动。
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杂志》发表《教育独立议》,极力主张教育脱离政党与宗教而独立,率先举起反基督教教育的大旗。
1923年余家菊在《少年中国》月刊上发表《教会教育问题》一文,率先提出了“收回教育权”的口号,并提出“收回教育权”的具体措施:一是在宪法教育章中明白规定“教育于各宗教恪守中立”,二是“施行学校注册法”,凡是有任何传教活动或宗教课程的学校一概不予注册,强制进行关闭。
1924年,收回教育权运动达到高潮,全国各地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教会学生纷纷退学,一些知名学者也振臂呐喊,声援学生运动。
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个文件的颁布与执行是收回教育权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
3.政府训令下教会学校的“注册”及其中国化、世俗化教会学校的世俗化和中国化经历了长期的斗争过程:(1)1921年4月9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教会所设中等学校请求立案办法》,对教会中学提出六项明确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学科内容及教授方法,不得含有传教性质”,否则不准立案。
在国家教育法令中首次把“宗教教育”与立案问题联系起来。
但是,教会教育者对之却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漠视态度。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民国初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11章民国初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壬子癸丑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体系有()学校。
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答案】B2.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B.废止修身课C.开设公民课D.开设法制课【答案】A3.下列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的是()。
A.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B.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C.设立校董,确立校长负责制D.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答案】C4.把基督教精神加进教科书,控制教科书编纂权的机构是()。
A.教科书编纂委员会B.中华教育会C.全国基督教教育会D.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答案】A5.帝国主义进行文化教育侵略的联合组织是()。
A.教科书编纂委员会B.中华教育会C.全国基督教教育会D.中华基督教教育会【答案】D6.美国炮制“庚款兴学”的目的是()。
A.促进中国教育发展B.培植高等华人,以华制华C.促进中美友好交流D.花掉这笔钱【答案】B7.蔡元培北大改革,成立的最高立法和权力机构是()。
A.董事会B.立法委员会C.评议会D.学术会【答案】C8.民国教育方针的核心是()。
A.美感教育B.军国民教育C.实利教育D.道德教育【答案】D9.“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出现在蔡元培的()一文中。
A.《开会词》B.《教育独立论》C.《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D.《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答案】C10.民国初期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壬寅学制【答案】B11.下列说法不符合民国初年颁布的课程标准的是()。
A.中学校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特殊情况也可选择其他语种B.师范学校中教育类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大C.各类课程标准突出了近代学科的地位D.课程设置还没有体现民国教育方针【答案】D12.“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答案】C二、名词解释1.《教育独立议》(华中师大2003研)答:《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写于1922年。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16、17章)【圣才出品】
第15章革命根据地教育1.试述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答: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
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方针:“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教育事业之权归苏维埃掌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盲,是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
苏区教育的总方针、总任务包含了以下基本内容: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工农大众在教育权利上平等。
这是对当时整个苏区教育实践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最初表述,为新民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及主要经验。
答:(1)农村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的基本情况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
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方针:“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一切工农劳苦群众及其子弟,有享受国家免费教育之权,教育事业之权归苏维埃掌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秦、汉教育)【圣才出品】
第3章秦、汉教育1.试评秦代的文教政策措施。
答:(1)“书同文”不但为秦朝政策法令的顺利推行扫除了障碍,也为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行同伦”对于形成全民族的民风习俗、道德规范有积极的作用。
(2)焚书禁学、以法为教的政策,严重地摧残了古代的文化教育,对于一般的学校教育采取了错误的全盘否定的态度。
“以法为教”实际上是以法代教;“以吏为师”实际上是取消了学校教育制度。
而以“焚书坑儒”为开端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了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百家私学在全国范围内遭到了沉重打击,一些学派衰落了,大量的著作散失毁灭了,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至此遂告结束。
(3)为求得教育上的统一和对教育的控制,秦代实施了吏师制度,并以此作为秦朝基本的教育形式。
秦代博士除参议政事、备作政府顾问外,还掌握古今历史文化,他们在文化教育方面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然而,秦自焚书禁学后,博士的教育活动由繁盛到消亡,这种文化保存和传授活动仅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其目的仅仅在于为统治者提供多方面的咨询、顾问。
2.简述秦代的吏师制度。
答:为求得教育上的统一和对教育的控制,秦代实施了吏师制度,并以此作为秦朝基本的教育形式。
吏师制度的推行是以法家的政治、教育主张为思想基础的,是以在职官吏充当教师、以国家法令为中心教学内容的教育制度。
秦实行吏师制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造就一批刀笔小吏。
3.试述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形成的过程。
答: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罢法家、纵横家,开“独尊儒术”先声汉武帝即位后,开始重视儒家思想。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并在选拔贤才的标准中明确了学派方面的限制,即法家、纵横家人士不得参选,开始了罢黜百家的先声。
当时所要罢黜的学派中还不涉及道家或黄老学派。
(2)置五经博士,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在尊儒方面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即“置五经博士”。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章节题库(隋唐时期的教育)【圣才出品】
第5章隋唐时期的教育一、选择题1.“六学二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A.隋代B.宋代C.唐代D.汉代【答案】C2.科举制度创立于()。
A.魏晋南北朝B.唐朝C.隋朝D.宋朝【答案】C3.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他的()。
A.人才思想B.教学思想C.师道思想D.“性三品”思想【答案】C4.“重振儒术”是哪朝的文教政策?()A.汉朝B.魏晋C.唐代D.元朝【答案】C5.唐朝科举考试方法中的策问是从()射策发展而来的。
A.西汉B.魏晋C.隋朝D.东汉【答案】A6.诗赋考试始于()。
A.西汉B.魏晋C.隋朝D.唐朝【答案】D7.唐朝时,各级学校统一的教材称为()。
A.三经新义B.六经C.四书五经D.五经正义【答案】D8.隋唐时期设立的专门管理教育的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是()。
A.国子寺B.国子学C.国子监D.太学【答案】C9.下列学校中,不属于六学的是()。
A.律学B.算学C.书学D.医学【答案】D10.科举制度是由()设立的。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答案】B11.科举制考试中,生源来自中央和地方官学的考生被称作()。
A.生徒B.诸生C.乡贡D.弟子【答案】A12.唐朝科举考试科目中,除了进士之外,学子比较热衷的是()。
A.明法B.明字C.明算D.明经【答案】D13.下列不属于唐朝科举考试方法的是()。
A.帖经B.墨义C.时务策D.诗赋【答案】C1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B.策论C.诗赋D.经义【答案】B15.韩愈所说的性三品中,()的人不适合于接受教育。
A.上品B.中品C.下品D.次品【答案】C16.与韩愈的“文以载道”相呼应,共同推动古文运动的开展的是()。
A.欧阳修B.白居易C.柳宗元D.陈子昂【答案】C17.唐朝时期,从哪个国家引进了佛学?()A.朝鲜B.印度C.日本D.波斯【答案】B二、名词解释1.六学二馆答: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反对教会教育与反对日伪奴化教育的运动
一、选择题
1.反对教会染指中国教育的思想最早源自()。
A.蔡元培
B.余家菊
C.孙中山
D.杨贤江
【答案】A
2.首次提出“收回教育权”口号的是()。
A.蔡元培
B.余家菊
C.孙中山
D.杨贤江
【答案】B
3.政府对教会教育采取积极管理的态度始于()。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时期
D.广州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C
4.日本在中国建立伪政权,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最早是在()。
A.台湾
B.辽东半岛
C.东北三省
D.南京
【答案】A
5.为了粉碎敌伪奴化教育,坚持进行抗战教育,中国共产党规定了一些列的方针政策,其中,在敌占区的政策是()。
A.尽量建立起抗日一面小学,在情况不许可时伪装成立抗日两面小学
B.派出“武装工作队”
C.破坏敌伪小学
D.改变敌伪小学的性质
【答案】B
二、名词解释
《教育独立议》(华中师大2003研)
答:《教育独立议》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论述教育问题的一篇文章,
写于1922年。
他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教育事业须超然于各派政党、各派教会之外。
为实行超然教育,他提出下列办法:
①“分全国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立一大学”,凡区内各项教育都由大学办理;
②“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由各大学校长,组织高等教育会议,办理各大学区互相关系的事务”。
教育部“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③大学不设神学科。
“各学校中,均不得有宣传教义的课程,不得举行祈祷式”,“以传教为业的人,不必参与教育事业”。
这些观点成为1927年一度试行“大学区”制的思想依据,蔡元培关于教育脱离政治、脱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反映了他反对军阀分子控制教育,希望按照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教育脱离宗教的主张更含有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革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