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
1. 哲学角度: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对立统一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物理角度: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所以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现象中表现出来,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需更多关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资料,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物理学家。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1、力:物体间接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3、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是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

即没有物体(受力物和施力物),就谈不上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力是矢量,其去处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平等四边形定则。

(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同时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这就是力的独立性作用原理。

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盘、作用点。

5、力的测量:用测力计测量(最常用的测力计是测力计)6、力的单位:在SI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代号:N.7、力的分类:(1)根据力的性质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的力,性质可相同;同一性质的力,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如上抛一小球,在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是阻力,而小球越过最高点下落时,重力以成为动力,而将小球和地球看成一个系统时,重力以成为内力。

8、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可完整地把力的三要素地表达出来,带有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要用一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方向。

说明:①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标度的选取是任意的,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实际力的在大小作恰当的选择,尽量使画出的力既容易分度,以使整个图面匀称、美观,不仅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还是要将线的长短按标度严格画出。

力的相互作用实验报告

力的相互作用实验报告

力的相互作用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实验,听起来可能有点儿严肃,但实际上超级好玩,那就是力的相互作用。

听名字就觉得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看看力是怎么在我们身边悄悄发生作用的,像是在和空气里打了个招呼一样。

想象一下,咱们生活中到处都在用到力,比如推门、拉椅子,甚至是拿起一杯水。

没错,力的世界就像个隐形的超人,随时随地保护着我们。

实验开始之前,咱们得准备一些材料。

要的东西不多,几个小球、一些小木板,再来点弹簧,嘿,还有一根绳子。

这些小玩意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能让咱们玩得不亦乐乎。

准备材料就像做菜,材料准备得好,后面的事情就会轻松许多。

说到做菜,谁不想一边实验一边吃零食呢?好啦,准备好一切之后,咱们就来动手。

第一步是将小球放在木板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推一下。

咦,球动了,真是神奇!而且随着推力的增加,球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是力的魔力呀。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玩弹珠的场景,真的是一推就飞。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快,嘿,这就是牛顿的第二定律,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个简单道理。

咱们来试试弹簧。

把弹簧一头固定住,另一头用力拉一下,哇,弹簧就像是被激活了一样,瞬间拉长。

真是让人忍不住想摸摸,像个调皮的小猫一样,随时准备反弹回来。

哈哈,力的相互作用真是有趣。

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咱们施加的力和弹簧反弹的力都是在对话,像在进行一场小型的力量较量,特别有趣。

然后,我决定给小球加点“戏剧性”,于是把球放在斜坡上,准备看一场“惊险大逃亡”。

结果小球毫不犹豫地顺着斜坡滚下去,速度越来越快,真是一场视觉盛宴!这让我想到了赛车比赛,谁都想要争取第一名,当然小球也是,滚得那叫一个欢快。

这个时候,我心里默默想到,力的作用真是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

实验也不是只有欢乐的一面。

比如说,当我们用力去拉那个固定的绳子时,发现自己越拉越使劲,却没法把它拉动。

这个时候,咱们就得考虑摩擦力的存在了。

如何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何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何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讨论力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遇到的概念。

这两种力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辨识它们。

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互相施加的力,这两个物体必须是处于相互接触的状态。

相互作用力存在于各种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中,比如物体间的摩擦力、弹簧力、拉力等。

相互作用力符合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那么另一个物体对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相互作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必须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正确描绘它的存在。

反作用力反作用力是指物体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对该作用力的一种反应。

换句话说,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外部物体的施加力时,它会对这个力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的一部分,它与相互作用力是同时出现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概念。

反作用力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它使得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法要正确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方式进行分析。

首先,相互作用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互动所产生的,它们相互施加力来影响对方的状态;而反作用力则是一个物体对外力的反应,它总是与外力方向相反。

其次,相互作用力的存在需要考虑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它们形成一个系统,而反作用力只是单独考虑一个物体对外界作用力的反应。

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观察物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判断是相互作用力还是反作用力在起作用。

如果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互相施加力的现象,则这就是相互作用力;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外部力而出现相反的反应力,那么这就是反作用力的表现。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清晰地区分这两种力,并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机制。

结语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对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讲义教案汇总

力的相互作用一、基础知识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位移。

2.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科学上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各个要素,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叫力的图示。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这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3. 重力,重心(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的重心。

(2)测量重力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需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 弹力,胡克定律(1)弹力的产生:物体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2)常见弹力的方向:(3)弹力的大小——胡可定律:内容: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表达式: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5. 静摩擦力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

有关。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6.滑动摩擦力定义: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接触处有弹力;(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 N;(2)动摩擦因数μ取决于接触面材料及粗糙程度,F N为正压力。

方向: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7.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1)遵循规律:力的合成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即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力的合成: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大小均不变,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θ,其合力大小为F合,当夹角θ变化时,合力的取值范围是丨F1-F2丨≤F合≤ F1+F2。

(物理)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理)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相互作⽤(⼆)⼒的合成与分解考点回顾⼀、⼒的合成1.合⼒与分⼒(1)定义:如果⼀个⼒的作⽤效果跟⼏个⼒共同作⽤的效果相同,这⼀个⼒就叫那⼏个⼒的合⼒,那⼏个⼒就叫这个⼒的分⼒。

(2)逻辑关系:合⼒和分⼒是⼀种等效替代关系。

2.共点⼒:作⽤在物体上的⼒的作⽤线或作⽤线的反向延⻓线交于⼀点的⼒。

3.⼒的合成的运算法则(1)平⾏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度的共点⼒1F 、2F 的合⼒,可以⽤表示1F 、2F 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四边形,平⾏四边形的对⻆线(在两个有向线段1F 、2F 之间)就表示合⼒的⼤⼩和⽅向,如图甲所示。

(2)三⻆形定则:求两个互成⻆度的共点⼒1F 、2F 的合⼒,可以把表示1F 、2F 的线段⾸尾顺次相接地画出,把1F 、2F 的另外两端连接起来,则此连线就表示合⼒的⼤⼩和⽅向,如图⼄所示。

4.⼒的合成⽅法及合⼒范围的确定 (1)共点⼒合成的⽅法 ①作图法②计算法:根据平⾏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解三⻆形的⽅法求出合⼒。

(2)合⼒范围的确定2①两个共点⼒的合⼒范围:1212–F F F F F +≤≤,即两个⼒的⼤⼩不变时,其合⼒随夹⻆的增⼤⽽减⼩。

当两个⼒反向时,合⼒最⼩,为12–F F ;当两个⼒同向时,合⼒最⼤,为12F F +。

②三个共点⼒的合成范围A.最⼤值:三个⼒同向时,其合⼒最⼤,为max 123F F F F =++。

B.最⼩值:以这三个⼒的⼤⼩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形,则其合⼒的最⼩值为零,即min 0F =;如果不能,则合⼒的最⼩值的⼤⼩等于最⼤的⼀个⼒减去另外两个⼒和的绝对值,即min 123–F F F F =+(1F 为三个⼒中最⼤的⼒)。

(3)解答共点⼒的合成问题时的两点注意①合成⼒时,要正确理解合⼒与分⼒的⼤⼩关系。

合⼒与分⼒的⼤⼩关系要视情况⽽定,不能形成合⼒总⼤于分⼒的思维定势。

②三个共点⼒合成时,其合⼒的最⼩值不⼀定等于两个较⼩⼒的和与第三个较⼤的⼒之差。

四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基础物理学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是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量。

它们是:重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以下是这四种力的详细介绍。

一、重力重力是一种贯穿整个宇宙的力量。

它是由质量引起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强。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地球绕太阳公转,是因为太阳的质量比地球大得多,同时,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

而在地球上,重力也决定了物体落向地面的速度和方向。

二、电磁力电磁力是由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电磁力有引力和斥力两种形式,它们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电荷和距离。

例如,当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电磁力是斥力,而当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之间的电磁力是引力。

电磁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电灯、电视、电脑等设备都是利用电磁场实现传输和通讯的。

三、强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是一种负责束缚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力量,也被称为核力。

强相互作用力极其强大,以至于即使两个原子核相互碰撞,它们也不会相互碾碎。

强相互作用力是通过交换所谓的强子(如夸克和胶子)来实现的。

除了核物理,强相互作用力还是粒子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四、弱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是一种介于电磁力和强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力量,它负责一些放射性衰变中有关粒子的变换过程。

例如,中子可以衰变成质子和电子,放出一个负重子,这个过程是通过弱相互作用力完成的。

弱相互作用力由W和Z玻色子传递,它还是描述了标准模型的一个重要概念。

总结起来,上述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贯穿于自然界,掌握这些力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计算公式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1],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

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

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3/T^2=常数k'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mr(4π^2)/T^2=mk'(4π^2)/r^2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

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

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

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

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力的相互作用力

力的相互作用力

• • • • •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 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 思路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 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效果:一个效果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 地球转动;另一个效果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就是说重力通 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定 • 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 受到其他的力的作用无关. • 答案:CD
•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方向及大小的决定因素,相互 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性形变,故①错.弹力的大小一般随形变的增大而 增大,但不一定成正比,故④错.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 答案:C
摩擦力
•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相对运动时,每个物体 的接触面上都会受到对方作用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2.在通常情况下,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压力N成正比,用公 式可表示为f=μN,式中的比例系数μ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大小与两个接 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等情况有关。 •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所谓相对运动方向,是指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中,把其中一个 物体作为参照物(当做静止)时另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 • 4.当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它们之间 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静摩擦力。 • 5.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相互接触且存在挤压的物体之间的相对运 动趋势有关: • 当运动的趋势增大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但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 这个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力的相互作用

高一物理力的相互作用

若三个物体都保持静止,则大小关系是(
C )
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板由水平位置 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变大),另一 端不动,如图所示,写出木板转动过程中摩擦力与 角α的关系式,并分析随着角α的增大、摩擦力怎样 变化.(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α<900) 起先铁块静止,受静摩擦力F静 =mgsinα,α增大,F静增大 而后当角α超过某一值时,铁块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由F滑=μFN知,F滑=μmgcosα增大,F滑减小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θ
②一个力保持不变;另二个力方向都发 生变化 需要运用相似三角形来解决
多力平衡(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力)
应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即建立坐标系将各 Fx合 力在坐标系上正交分解后,建立平衡方程:
0
F 0 y 合
重G的物体放在一斜面上,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为u,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 求F的大小? F
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CFG A.合力大小随着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合力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C.两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随夹角的减 F1 F2 F F1 F2 小而增大 D.合力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E.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F.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G.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
g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重力) 2、电磁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等) 3、强相互作用(核子之间) 4、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
力的命名
1、按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按力的效果命名(动力、阻力、拉力、压力等)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人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简明实用笔记(知识要点)

第三章:相互作用一、力1.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互为,二者缺一不可。

2.性质:①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同时存在②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③同时性④瞬时性⑤矢量性:(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行定(不在于方向例I,Φ)⑥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产生效果,好像其它力不存在一样。

用牛顿第二定律表示时,则有合力产生的加速度等于几个分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积累引起一些变化)⑦积累性:时间积累I=ΔP 空间积累W=ΔEK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描述单位图示示意图)测量:测力计单位:N注:同一题中选同一标度5. 力的分类:(注: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①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②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推力、浮力……③按作用方式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④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方法:整体、隔离)注: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距离增大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m,超出就不存在了,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和弱相互作用(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12倍)。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严格的说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说明: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基本现象,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

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自然界的各种运动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这两种力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一般由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原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原理。

例如,当一个物体在水中游泳时,它对水施加一定大小的后向推力,水也会给物体施加相同大小的前向推力,使物体前进。

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人们行走时,地面对脚施加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脚也会对地面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开车时,车轮对地面施加一个向后的推力,地面也会对车轮施加一个向前的摩擦力。

在各种机械设备和运动器械中也都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

结论
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相互作用中的基本概念,它们总是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运动过程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无处不在,它们构成了物体相互作用的基础。

通过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
1.打篮球
当一个人将篮球抛向篮筐时,他会用力推动篮球。

这个力作用在篮球上,让它加速并改变方向。

然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篮球也会施加一个
反向的力在推球手身上,使得推球手后退一小步。

2.划船
划船需要水手用浆划水,当浆划向后方时,水会施加一个相反的力在
浆上。

这个力推动了船前进。

船越快前进,水所施加的反作用力越大。

3.水枪
当一个人使用水枪射出水流时,他需要施加力在水上,水流才能推动
前进。

等距离地,水也会施加一个反向的力在喷水者身上,这会让他后退
或者用脚稳定身体。

4.踢足球
当一个人踢足球时,他会用脚施加力在足球上,这个力让足球加速并
改变方向。

同样地,足球也会施加反向的力在踢球者的脚上,这个力在一
瞬间让踢球者感到足球的反弹。

5.弹弓
弹弓是一种用来发射弹丸的工具。

当一个人拉紧弓弦,弹丸会因为被
牵拉而存储弹性势能。

当弹丸从弹弓上释放时,弹丸会获得加速度和动能。

然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弹弓也会受到反弹的力,这会让使用者感到后
退或者失去平衡。

6.跳跃
当一个人跳跃时,他需要向下推动地面来抵消自身体重的引力。

地面
会以相同的力向上推动人的脚,使他获得垂直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实现
跳跃。

总结:
以上是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

它们展示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即对
于施加力的物体,力不仅会作用在其他物体上,还会反作用在施加力的物
体上。

这种相互作用是物体运动的基础,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在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十分常见的物理现象。

相互作用力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而反作用力则是对这种相互作用的一种反应。

在物理学中,这两种力的概念有着重要的区别和意义。

相互作用力的定义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物体都会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与之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这种力可以是引力、电磁力、弹力等各种形式的力,主要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性质和距离。

反作用力的定义反作用力是对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反应,它的大小与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种力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是一种牛顿第三定律的体现。

相互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区别1.作用对象不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而反作用力则是对这种相互作用的一种反应。

相互作用力是主动的,而反作用力是被动的。

2.力的大小与方向: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由物体之间的性质和距离决定,而反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与相互作用力完全相等且方向相反。

3.作用时间: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是同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在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同时,反作用力就在另一个物体上产生了。

4.物体的反应:相互作用力会让两个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而反作用力则是对相互作用力的一种保持平衡的反应。

应用举例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随处可见。

比如,当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他的重力作用着地面,而地面会对他产生一个与重力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支持力。

这种支持力就是反作用力,是地面对他的一种反应。

另一个例子是风筝在空中飞行。

风筝受到风的作用产生向上的风力,与此同时,风筝对风也施加一个与这个风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拉力。

这种拉力就是反作用力,是风对风筝的一种反应。

总结在自然界中,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力之一。

了解这两种力的概念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成语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成语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成语
1. 你来我往:就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打过来,我打回去,这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呀!比如朋友之间互相开玩笑,你逗我一下,我肯定也得逗你一下呀。

2. 礼尚往来:这不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嘛!像过年送红包,我给你家孩子包一个,你不也得给我家孩子包一个嘛。

3. 投桃报李:你给我一个桃子,我回报你一个李子,多形象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呀!就像我帮了你一个忙,下次你也会帮我呀。

4. 以牙还牙:这多直接呀,你对我不好,我也同样对你不好,这不就是力的相互作用嘛!比如他欺负了我,我能不还手吗?
5. 以眼还眼:跟以牙还牙一个道理呀,你瞪我一眼,我肯定也得瞪你一眼呀,力的作用就是这样相互的哟!就像有人冲我发脾气,我也会不高兴呀。

6. 一报还一报:这可真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完美体现呀!就像他上次骗了我,我总有机会也骗他一次。

7. 冤冤相报:哎呀,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伤害我,我再伤害你,可不就是力的相互作用嘛!比如两个人吵架,越吵越凶。

8. 针锋相对:这就像是两个人在较劲,你厉害,我比你还厉害,力的作用就是这样明显呀!比如在谈判桌上,双方互不相让。

9. 棋逢对手:这多有意思,两个人实力相当,相互较量,不就是力的相互作用嘛!就像两个棋手对弈,有来有回。

10. 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多少,相互之间的作用可不就是一样的嘛!比如两个差不多水平的人竞争,那就是相互刺激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成语都很好地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真是太有意思啦!。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什么意思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什么意思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什么意思在自然界和物理学中,“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描述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保持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相互作用力的定义相互作用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接触或距离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

这种力可以是引力、斥力或摩擦力等形式。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体都会受到其他物体施加的相互作用力。

例如,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引力将导致物体向地面掉落。

平衡力的概念平衡力是指维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需的力。

当物体受到一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力的存在可以使物体保持稳定的位置或运动状态。

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关系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密切相关。

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能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当相互作用力之间平衡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如果合力不为零,则物体将发生运动或状态变化。

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说明。

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由于地面对脚的支撑力等于引力的大小,人体保持平衡。

另一个例子是在山顶上放置一个小球,如果小球受到的支撑力等于它所受的重力,则小球会保持在原地不动。

结论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和保持稳定状态的重要概念。

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状态变化过程。

在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这些概念的应用广泛,帮助我们解释自然现象和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分析和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力的平衡状态。

以上是关于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探索物体间的力学世界,深入理解自然规律的奥秘。

力的相互作用

力的相互作用

力的相互作用 重力 重心1.力的描述(1)力是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重力及其测量(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2)测量工具:测力计、电子吊秤、电子秤 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大小:G=mg (g 受纬度、高度和所在星球的影响) 方向:竖直向下 3.重心与稳定 (1)等效替代法(2)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悬挂法找重心 (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本身 (4)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5)重力作用线落到支持面外测物体侧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

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B .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物体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B、鸟儿在空中飞行时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D、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4.一个物体重2N,那么,在下列情况下它受到的重力还是2N的是()A.将它竖直向上抛起B.将它放到水里,它被浮起C.将它放到月球或木星上D.将它放到高速行驶的列车上5.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B.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作用C.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的重心在其轴线的中点D.球体的重心总在球心6、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7.一杯子装满水,杯的底部有一个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一、形变.定义:物体发生的伸长、缩短、弯曲等变化称为形变,或者说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

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

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
1. 你看啊,当你用力推桌子的时候,桌子不也给了你一个相反的力吗?这就是力的相互作用呀!
2. 想一下,你和朋友玩跷跷板,你压下去他就翘起来,他压下去你就翘起来,这多明显的力的相互作用呀!
3. 哎呀,打篮球的时候,你把球扔出去,球是不是也带着力往前飞呢?它飞的时候不也相当于给空气一个力了嘛,这就是呀!
4. 你有没有试过跳起来然后落地,你落地时是不是会感觉地面给你一个力呀,这不就是力的相互作用的体现嘛!
5. 大家想想拔河比赛呀,你使劲拉绳子,对方也使劲拉绳子,其实彼此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力,这就是力相互作用呢!
6. 就好比你打一拳墙壁,墙壁也会给你的拳头一个力,让你的手疼半天,这不是力的相互作用是什么呢?
7. 你知道为什么船在水上能前进吗?那是因为螺旋桨用力推水,水也反过来给船一个力呀,这也是力的相互作用啊!
8. 当你用力踩在地面上,地面是不是也稳稳地撑住你,给你一个反作用力呀,这绝对是力的相互作用啊!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它既普通又神奇,真的很有意思呀!。

力相互作用的例子

力相互作用的例子

力相互作用的例子
1. 当你用力推桌子,桌子难道不会反过来给你一个反作用力吗?就像你和朋友互相推搡,你推他,他也会推你呀!
2. 你看那弹弓,把石子射出去,这不就是皮筋的力和石子的力相互作用嘛!好比你抛出一个球,球也会带着力飞走呢。

3. 汽车急刹车的时候,人会往前倾,这就是惯性力和摩擦力相互作用呀!这不就像你跑步突然停下,身体还想往前冲一样。

4. 想想火箭升空,燃料燃烧产生的强大推力和地球引力相互作用,才让它冲向太空!这和你努力向上攀爬,重力却想把你拉下来不是很像吗?
5. 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一上一下,这就是他们的重力在相互作用啊!简直就像生活中你和别人此消彼长的竞争。

6. 用手拍打水面,水会溅起来,这就是手的力和水的阻力相互作用呢!就如同你在困难中前进,会遇到阻碍呀。

7. 帆船在海上航行,风的力和水的阻力相互作用,才能让它前进。

这不正像你在人生路上,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推动你前行吗?
8. 拔河比赛中,两队的力量相互较着劲,谁更强就能赢!这多像在人生中与困难拔河呀,你得使足了劲。

9. 从高处扔下一个球,球落地又弹起来,这就是重力和地面的弹力相互作用嘛!好像你经历挫折又重新站起来一样。

结论:力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世界变得如此奇妙又充满挑战!。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3、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相互作用3.1 力的概念与常见的几种力【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分类:①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所以可以归并为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②效果力,由力的效果命名的力,如支持力、动力、向心力、回复力等等。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常见的力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①大小:G= mg;②方向:竖直向下;③作用点:作用点。

2.弹力:发生在形变物体之间,物体恢复形变的力。

①弹簧的弹力:胡克定律ΔF=kΔx;②物体间的压力、支持力也是弹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点的切面;绳的拉力也是弹力,总是沿绳背向受力物体。

3.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

①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滑动物体之间。

大小F = μF N;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②静摩擦力:发生在有相对滑动趋势物体之间。

大小在零与最大静摩擦之间;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典型例题】例1请在图2-1中画出杆和球所受的弹力.分析与解:(a)杆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产生挤压作用,故A、B两点处对杆都有弹力,弹力方向与接触点的平面垂直,如图2-2(a)所示.(b)杆对C、D两处均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所以弹力垂直其切面指向球心;D处为支撑点,弹力垂直杆斜向上.如图2-2(b)所示.(c)球挤压墙壁且拉紧绳子,所以墙对球的弹力与墙面垂直;绳子对球的弹力沿绳斜向上.如图2-2(c)所示.(d)球与地面接触处,受地面的支持力,垂直地面向上,如图2-2(d)所示;而与侧壁接触处,若撤去侧壁,球仍能静止,故无弹力.点评:弹力产生的前提之一就是接触,但不一定接触就有弹力.可以采用“撤物法”判别有无弹力.例2如图3.1-3为皮带传动装置,当机器正常运转时,关于主动轮上A点、与主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B点、与从动轮接触的皮带上的C点及从动轮上的D点,这四点的摩擦力的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B.B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C.C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D点受到的摩擦力沿顺时针方向图2-2图2-1图3.1-3思考:若在水平皮带上轻放一个物体,试分析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况。

例3 用弹簧秤测定一个木块A和木块B间的动摩擦因数μ,有图示的两种装置.图3.1-4(1)为了能够用弹簧秤读数表示滑动摩擦力,图示3.1-4装置的两种情况中,木块A 是否都一定都要作匀速运动?(2)若木块A做匀速运动,甲图中A、B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否等于拉力F a的大小?(3)若A、B的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甲图中当物体A被拉动时,弹簧秤的读数为60N,拉力F a = 110N,求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例3、(2005年江苏省高考物理题1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先测出不挂砝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挂上砝码,并逐个增加砝码,测出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所得数据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砝码质量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m/102g标尺刻度15.018.922.826.730.634.642.054.5x/10-2m0 4 2 8 6 0 0 0(1)根据所测出的数据,在答题纸上作出弹簧指针所指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 命题意图:考查考生作图能力与对规律的适用范围的理解能力。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的有关数据,先在答题纸上找到相应点的位置并描出各个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描绘出标尺刻度x与砝码质量m的关系曲线。

再利用刚刚描出的曲线分析问题(2),得出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关系曲线可以判断,在0—4.9 N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种规格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5.0 N/m。

由于在挂砝码个数增多以后,弹力增大超出了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已不成立,因此本题中图线在后部份出现弯曲,这种情况在平时的练习中从未出现,而在平时其它实验训练中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是因为出现了粗大误差,这样的数据需要舍弃,这种训练的结果,导致考生在解答本题极易出现思维定势,把后面的2个数据点当成错误而删掉,进一步根据前面数据虚拟出后面的图线,忽视第二个问题中在什么范围内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关系满足胡克定律这样的提示,当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以后,对第二个问题中的第一小问觉得莫明其妙,束手无策,只能胡乱填写。

其实本题中后2个点恰恰能说明弹簧的弹性是有限度的,胡克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另外,相互作用中的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所涉及到的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虽然是物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但它一般不会在高考卷中单独命题,往往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综合性试题中出现。

甚至以速度等其它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在高考试卷中出现。

【巩固练习】1.如图3.1-5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C ) A.11k g m B.12k g m C.21k g m D.22k gm2.对如图3.1-6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 .A 轮带动B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 .B 轮带动A 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 .C 轮带动D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 .D 轮带动C 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3.如图3.1-7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 不计,物体G =1N ,则弹簧测力计AB 的示数分别( D ) A .1N ,0 B .0,1N B .2N ,1N D .1N ,1N4.一铁块m 被竖直悬挂着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图3.1-8所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D )A .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黑板图3.1-7图3.1-8图3.1-6图3.1-5B.铁块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互相吸引的磁力和互相推斥的弹力C.磁力和弹力是互相平衡的力D.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动5.两本书A、B逐页交叉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设张纸的质量为5克,两本书均为200页,纸与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A固定不动,用水平力把B抽出来,求水平力F的最小值。

6.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钢丝、钢筋)受到拉力会伸长。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

这一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8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伸长不超过原长为1/1000。

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1).测试结果表明线材受拉力作用后其伸长量与材料的长度成_____比,与材料的截面积成____比。

(2)上述金属细杆承受的最大拉力为___________N。

7.建筑工地上的黄沙堆成圆锥形,而且不管如何堆其角度是不变的。

若测出其圆锥底的周长为12.5m ,高为1.5m ,如图所示。

(1)试求黄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若将该黄沙靠墙堆放,占用的场地面积至少为多少? 解析:(1)沙堆表面上的沙粒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而静止,则sin cos f mg F mg θμθ== 所以2tan 0.75h h R lπμθ===≈,37θ=︒(θ称为摩擦角) (2)因为黄沙是靠墙堆放的,只能堆成半个圆锥状,由于体积不变,θ不变,要使占场地面积最小,则取R x 为最小,所以有x x h R μ=,根据体积公式,该堆黄沙的体积为231134V R h R ππ==,因为靠墙堆放只能堆成半个圆锥,故318xV R π=,解得 32x R R =,占地面积至少为212x x S R π==324πm 2≈9.97m 2弹力(F/N ) 0.5 1.0 1.5 2.0 2.5 弹簧原来长度(L 0/cm ) 15 15 15 15 15 弹簧后来长度(L/cm ) 16.2 17.3 18.5 19.6 20.8 弹簧伸长量(x/cm )的空格内②在图的坐标上作出F-x 图线。

③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

(x 用cm 作单位):④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弹力(F/N)0.5 1.0 1.5 2.0 2.5 弹簧伸长量(x/cm)1.2 2.3 3.5 4.6 5.8 曲线的函数式。

(x用cm作单位)。

F = 0.43x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表示使弹簧每伸长或压缩0.01m(1cm)所需的拉力,大小为0.43N。

图1-3-23.2 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梳理 一.力的合成1.合力: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为那几个力的合力。

2.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大小F =θcos 2212221F F F F ++,方向与F 2夹角α,tan α =θθcos sin 121F F F +(如图3.2-1)。

二.力的分解1.分力:一个力可以同时有几个作用效果,即一个力可以等效为几 个力,那几个力为分力。

2.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分力,通常按照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分解。

在解决实际问题,一般用正交分解的方法。

注意:①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三角形(如图3.2-2所示),有时解决问题比较方便;②合力、分力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力。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是拔桩架示意图.绳CE 水平,CA 竖直,已知右绳DE 与水平方向成α角;绳BC 与竖直方向成β角.若在E 点施加竖直向下的大小为F 的拉力作用,求CA 绳向上拔桩的力的大小.图3.2-1图3.2-2图 1图2解:将F 分解为沿DE 方向的分力F 1和沿CE 方向的分力F 2,如图a 所示.再将CE 的拉力F 2分解为沿BC 、AC 方向的分力F 4、F 3,如图b 所示.由几何关系得到:F 2 = F cot α,F 3 = F 2cot β,所以F 3 = F cot αcot β.这就是CA 拔桩的拉力大小.例2如图1所示,用细线AO 、BO 悬挂重物,BO 是水平的,AO 与竖直方向成α角.如果改变BO 长度使β角减小,而保持O 点不动,角α(α < 450)不变,在β角减小到等于α角的过程中,两细线拉力有何变化?解:取O 为研究对象,O 点受细线AO 、BO 的拉力分别为F 1、F 2,挂重力的细线拉力F 3 = mg .F 1、F 2的合力F 与F 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因为F 1的方向不变,F 的末端作射线平行于F 2,那么随着β角的减小F 2末端在这条射线上移动,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看出,F 2先减小,后增大,而F 1则逐渐减小.例3 重G 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