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解读
论文题材gbfdhgfv bn blkjgfbc* 摘要: 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常常反映在语言中。
从构词、语义、称谓和谚语四个方面解读了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 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英语; 汉语; 性别歧视; 文化作者简介: 胡红云, 女, 教授。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图分类号: H03 一、引言性别歧视( Sex ism ) 现象存在于所有的语言中, 英语和汉语中尤为突出。
这一现象主要表现为轻视和侮辱女性使她们显得微不足道。
美国传统词典cri ination based on gende r m , 尤其是指对女性的歧视) ?。
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主要载体和交际媒介,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和民族思维方式。
一直以来, 语言学家在研究语言时常常以男人的语言作为标准。
早在1923 年, 丹麦语言学家O tto Jesperson 在言的发展和结构[ 1] 国际贸易系, 浙江杭州, 3100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码: 1008- 6552 ( 2009 ) 06- 0065 - 04 对woman一词的形成也有很多种解释, 其中一种说法认为w o an一词来源于! w ife o f m an? 的合成; 另一种说法认为m w o an来源于! w o b ( 子宫) and m an? 的合成。
无论是hu m m m an、m an 还是woman, 其词根都是m an 说明语言一开始就以, 男人为主体, 这跟基督教上帝造人之说相吻合。
英语中还有许多表示女性的词是在男性词素的基础上派生而来。
阳性词是构词主体, 加词缀构成阴性词, 这体现了一种所属关系和女性语言的依赖性。
如: actor ( 演员) - actress ( 女演员); hero (英中对性别歧视的定义是! dis espec ially d iscri ination aga inst m w o en (性别歧视是指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的歧视, m 雄) - hero ine (女英雄); usher ( 引座员) - usherette ( 女引座员) 等, 就连女性( fe a le) 这个词都是由男性( m a le ) 派m 生而来。
浅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浅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摘要:本文从英汉谚语的视角,从女性的社会地位,婚姻嫁娶,性情智慧,言语行为,红颜祸水五个方面分析了语言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说明了语言性别歧视的普遍性,并讨论了性别歧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英汉谚语;性别歧视;发展趋势一、英汉谚语中对女性性别歧视的表现1.社会地位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生个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个女孩,叫“弄瓦”之喜。
“璋”“瓦”之别,表示男贵女贱。
旧中国“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侄桔就充分说明了旧时代妇女对男子的人身依附关系。
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谚语:(1)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2)好男不和女斗,好鸡不跟狗斗。
在基督教盛行的英美社会中,女性从属地位在《圣经》的创世篇中已经被确定下来了,上帝首先创造了男性—亚当,亚当从此便被看成是“人类的始祖”。
女人则是男人的肋骨,是上帝的次要作品,女性所处的被动地位不言而喻。
英语中这样的谚语有:A man who kicks his dogs ill beat his wife.(打狗男人必打妻。
)可以发现,上述的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有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严重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可以随意被殴打,更不谈所谓的人权。
2.婚姻嫁娶婚姻嫁娶是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观念产物的谚语,必然带有这种文化的烙印。
在中英文谚语中,都有表现出歧视女性的现象,此类谚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女大不中留”中国自古就主张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应尽早嫁出去,否则必招惹麻烦,此类的言语如“女大不中留,留了结怨仇”,英语国家里也有同样的文化内涵,如:Marry your son when you will, your daughter when you 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
) (二)婚姻商品化,附属化(1)嫁出去的女,卖出去的地。
(2)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英语谚语:(1)A fair face is half a portion.(姿色艳,嫁妆半。
英汉谚语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
3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2010年第5期总第100期No.5.2010Sum 100英汉谚语性别歧视的对比研究杨媛媛(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四川成都611731)摘 要: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本文从女性社会家庭地位、道德品质、才智容貌和婚嫁四个大的方面归纳分析体现女性歧视思想的英汉谚语,并简单阐述其产生根源。
正确认识此类语言现象,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恰当的使用谚语。
关键词:谚语;性别歧视;社会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5-0317-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杨媛媛(-),女,四川温江人,从事语言学及其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女性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不同于男性而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谚语无疑会折射出这一特征,反映出各种歧视女性的思想。
下文将对比研究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一、关于女性地位的谚语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甚至是当今的某些国家,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因此在社会和家庭中都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
(一)女性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男孩子出生为“弄璋之喜,梦熊之喜,天降麒麟,麟趾呈祥贺生子”。
而女孩子出生则为“弄瓦之喜,明珠入艳,喜添金雏,风声清贺生女”。
璋/瓦分别象征男子的高贵与女子的卑微。
在西方莎士比亚就在其著名的《哈姆雷特》中提到:“Frailty,the name is w oman.”诸如此类的谚语还有:1.M an,w o man and devil are the three degrees o f compariso n.2.稻草男儿抵得金玉女子。
(二)女性家庭角色1.If the husband be not at home,there is nobody.2.打老婆,骂老婆,手内无钱卖老婆。
浅谈英汉谚语中语言性别歧视
浅谈英汉谚语中语言性别歧视作者:李娟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6期摘要: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谚语,它们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使语言接收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增加语言交流的有效性和顺畅性。
本文以英汉谚语实例为基础,分别从几个方面来对语言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以说明语言性别歧视的普遍性。
关键词:性别歧视;英汉谚语;表现形式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它有着很长久的历史性并且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以体现,因此,在语言中性别歧视问题也不例外。
谚语是某种特定文化中所特有的产物,所以,对于女性歧视的问题也会在某种语言的谚语中大量存在,可以说,只要是涉及性别主题,各文化语言中的谚语里都不难找出许多反映“男尊女卑”思想的内容,而英语和汉语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在此方面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本文就从谚语这一内容为切入点,基于英汉语言中的谚语实例来对这种性别歧视问题进行探究。
一、言语类谚语中语言性别歧视根据人们的惯性思维,但凡提到女性的言语行为,往往就是“琐碎、啰嗦”等印象,这在英语和汉语谚语中都大量存在例证。
汉语中有关女性性别歧视在言语类方面的例证有很多,如:“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舌头上没骨头”,“ 妯娌多了是非多,小姑多了麻烦多”,等等。
而在在英语中就存在以下谚语[1]:Three women and a goose make a market.(三个女人一台戏。
)Many women,many words;Many geese,many turds.(鹅的屎多,女人的话多。
)A woman’ 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女人的饶舌,羔羊的摆尾。
)Women like to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女人家说三道四。
)从以上的英汉谚语中不难发现,女人在言语类谚语中出现时通常会被拿来与动物进行类比,尤其是“鹅”时常用以比喻女人“喋喋不休”、“搬弄是非”、“恶意中伤”等,而此类比喻从未出现过有关男性的词语,可见,在英汉谚语中对女性的歧视是大量存在的。
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英语中有许多谚语反映了女性性格的弱点和传统对女性的要求。
这里有一些例子来说明它们。
(1)女人是脆弱的frailty , thy name is woman.(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woman is made to weep. (女人生性爱流泪。
)a woman and a glass are ever in danger. (女人易毁,玻璃易碎。
)a woman is the weaker vessel. (女人是易碎的器皿。
)it is no more pity to see a woman weep than to see agoose go bare foot. (女人哭如鹅光脚走路,根本不值得可怜。
)(2)女人是多变的a woman is a weather cock. (女人是风向标。
)a winter weather and women’s thoughts change oft.(秋天的云,女人的心—变化莫测。
)women are wavering as the wind. (女人心思犹如风之多变。
)t here’s nothing sooner dry than women’s tears.没有什么比女人的眼泪干得更快。
)(3)女人是喧闹饶舌的a woman’s tongue is the last thing about her thatdies.where there are women and geese, there wants nonoise. (哪有鹅和女人,哪不缺喧闹声)foxes are all tail and women are all tongue.three women and a goose make a market. (三个女人一只鹅,市场里面闹哄哄。
)a woman’s tongue wags like a lamb’s tail. (女人饶舌如同羔羊摆尾。
汉英谚语中性别偏见的对比研究
目录
01 一、汉英பைடு நூலகம்语中性别 偏见的体现
03 三、结论
02
二、消除性别偏见的 必要性
04 参考内容
谚语是人们长期以来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和传承的一种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许多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一 种性别偏见的痕迹。本次演示将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谚语进行比较,探讨其 中反映出的性别偏见。
1、提升自我认知
消除性别偏见首先需要提升男性和女性的自我认知。我们应该鼓励男性和女 性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而不是被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义所束缚。只有当我们 能够超越这些刻板的性别偏见,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倡导平等与尊重
消除性别偏见需要倡导平等与尊重的原则。无论男女,每个人都应该被赋予 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环境,鼓 励人们勇于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偏见。
汉英谚语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汉语谚语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强调道德、 礼仪,人际关系和修身养性。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表达感恩回报的思想。 英语谚语则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竞争,如“No pain, no gain.”(无苦无甜) 反映了努力付出才有回报的观念。
使用场景
汉英谚语的使用场景大多与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场合密切相关。汉语谚语 在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方面应用广泛。如“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 嫌”表达礼仪的重要性。英语谚语则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作用,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提醒人 们注意健康饮食。
1、文化背景引入:介绍汉英谚语的背景和出处,帮助学生了解中英文化传 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浅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文化长廊浅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商奇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日益渗透,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语序以及谚语三方面探讨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试图分析其异同及原因。
关键词:性别歧视;英汉语;女性[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94-01社会中的性别歧视反映到语言中就形成了语言性别歧视。
一.英汉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称谓语称谓语是对被称呼者的社会身份、地位、角色和关系的一种认定,从称谓语中可以明显地看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
首先,英语中较常见的是用丈夫的姓氏称呼已婚女性,即使女性在政治或科研等方面有和男性同等的能力并取得同等或更高的成就,如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其次,汉语的职称称谓语中也存在语言歧视现象。
近年的网络新闻中经常使用女大学生、女司机等进行报道,特别强调当事人性别,放大了女性的负面形象,容易让人对女性产生误解或偏见。
女作家、女科学家等词语的使用也暗示了女性往往在智力和能力上不如男性。
(二)语序虽然英语语法没有规定男先女后的语言顺序,但人们在长期的言语习惯中,大都采用男先女后的语序。
如:husband and wife, male and female, boy and girl, brother and sister等。
在汉语中,当男性和女性并列出现时,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
如夫妇、夫妻、父母、子女、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这种排列顺序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
按汉语排列的规律,一般价值高的、重要的排在前边,如大小、多少、高低、贵贱等。
因此,人们习以为常的表达中隐含着一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
(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汉谚语中也不难发现性别歧视的影子。
譬如在英语中有诸如此类的谚语: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 will be(女人如同狗和胡桃树,你越是打,他们越是变得驯服);Women have long hair and short brains(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刘列斌,2014:101)。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
英汉传统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摘要]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章对英汉传统文化所反映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在称谓语、词汇和宗教信仰中的体现作了探讨和比较,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关键词]性别歧视;称谓;词汇;宗教信仰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一个民族都有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英汉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在它们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完全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但是在男女关系之间表现出来的对女性的歧视和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却存在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
一、英汉称谓语反映的性别歧视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的称呼即为称谓。
这种称呼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和人组成了社会关系的网络,每个人都在这张社会关系的网络总占有一定的位置,和周围的人形成一种相互关系,一个普通的称谓语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会产生丰富的社会内涵,并随着时间和场所的不同而变换着内容。
1、姓名里的性别歧视姓名或姓氏是一种符号,它是人们借以相互区别的标志,它包括姓和名两部分。
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事物,它与人的行为、社会心理、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姓名在中英文中虽然排列顺序不同(中文先姓后名,英文先名后姓),但人们在择姓取名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愿望、社会态度输入其中,强调反映性别原型,即父母和社会根据不同的性别而寄寓不同的期望值。
在英语国家,孩子一般随父姓,女子取名通常体现美丽、贤淑、高洁、可爱、美德等寓意,如Faith(忠诚)、Charity(博爱)、Lily(莉莉,原意为百合花)、Susan(苏珊,源于希伯来语,表示优雅、亲切之意)、Diana(黛安娜,源于希腊语,表示优雅、美丽、高贵);而男子取名则体现坚强、勇敢、追求自由和理想、具有远大抱负等寓意,如Richard(理查德,源于撒克逊语,表示坚强有力的)、Andrew(安德鲁,源于希腊语,表示勇敢率直的)、Lewis(路易斯,源于法语,表示人民的保护神)。
试析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读与写杂志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11年6月第8卷第6期Vol.8No.6June201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地反映各种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
而作为语言中的精华,谚语更是浓缩了文化的内涵。
谚语是一个民族的经验,真理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具有的特定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
英语谚语源远流长,记录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它的来源极为广泛,从民间传说到文学作品,从自然现象到宗教信仰,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民的经验智慧和心得体会都浓缩在当时的谚语中。
自古以来,涉及女性的谚语非常之多,但总体而言,赞扬女性,具有积极意义的不多,大多为贬低女性,反映女性的从属地位,劣势地位。
这就是说在英语谚语中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以下谚语中就含有明显贬低,歧视女性的词汇和语义特征。
在古代,鼓吹女子的美德就是对男人绝对服从。
男性常与bear,tiger,lion等强类动物词打比方,而女性用bird,chick,kitten等词显示年轻,漂亮,温柔和可爱。
Women in state affairs are like monkeys in glass-houses.(女人处理国家大事如同猴子闯人玻璃店摸不着头脑。
)这句谚语表明女人遇上国家大事就如同玻璃屋里的猴子一样笨拙,不知所措。
实际上这句谚语从另一个角度颂扬了男性的智慧,倡导男性对国家事务的主宰。
女人常被形容成“泼妇”,“长舌妇”。
例如:Many women,many words;Many geese,many turds.(鹅的屎多,女人的话多。
)Women and geese want no noise.(女人象鹅,叽叽喳喳闹得很。
)英语谚语中形容女性话多时,经常把女性比作边走边叫苦,让人心烦的“鹅”,暗指女性爱喋喋不休,婆婆妈妈。
因此,从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谚语认为女性智力低下。
浅谈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浅谈汉英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源于社会,又反映着社会。
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们的社会观念息息相关。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男人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妇女一直是受歧视的对象。
在社会政治、经济乃至家庭生活中,女性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这种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在语言中体现出来。
谚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简洁的代表,能深刻而言简意赅地反映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其中也包括对女性的歧视倾向。
本文试图对汉英两种语言谚语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分类例证,分析探讨其产生原因及异同,以提醒人们重视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并自觉摒弃这些谚语。
为方便分析,本文对这些谚语进行了归类。
1 关于女性外表等特征的谚语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对女性某些特点进行夸大的谚语,比如女性大多更喜欢与人交流,于是汉语中有“女人长舌”、“三个女人一台戏”之类的谚语。
在英语中也有诸如“Women have long tongues”和“Three women and a goose make a market”之类的谚语。
中国人说:“女为悦己者容”,似乎没有男人的欣赏女人就无心穿衣打扮了。
女性爱美的天性在英文中也有体现,其中不乏贬低的成分。
比如“Every woman would rather be beautiful than good”和“A man is successful,while a woman is sexy”等。
女性脆弱爱哭的特性也往往被放大。
汉语中有“女人是水做的”这样的表述,而英语中有“Woman is made to weep”; “Nothing dries so fast as a woman’s tears”及“Glasses and lasses are brittle ware”等。
甚至莎士比亚也曾说:“Frailty,thy name is woman”。
关于女性的智力,汉语中有熟知的“头发长,见识短”,而英文中有“Only 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we may find wisdom in women”。
语言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
《 田师范 专科学 校学报 》( 文综合 版 ) 和 汉
JL 0 0 2 u 2 1 第 9卷第一 期
总第 6 期 3
语言性别歧视Biblioteka 英汉谚语中的表现 沈道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外语系 江苏南京 2 5 ) 6 11 1
璺 从 这 角, 合从 : J 谚语 一视 结 谚语词 找 的 实 从言 又可以细分为恶毒、善变和脆弱。 典中 到 具体 例, 第一,恶毒。 在英汉语言中,有一些用来形容女性的恶毒,尤 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形式.说明 语言性别 歧视的普遍性。 其以英语谚语居多,这明显带有性别歧视。例如, “ o e eh W m n rt a e L 键 词 J 歧视;英沉谚语;表现形式 天 性别 sa s ft ” ( n e Sn r o a 女人是撒旦设下的陷阱) “ m n rt v’ ; Wo e eh d i a e e l S nt ( e ” 女人是万恶之源) “ hr i o ei O d s e e i s ; T e n v s ・ vl e s d i h aah d ” Sa 引言 人类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它不仅表 ( 恶魔当中女人最坏) N ti ar s o ehn l y ha ad ;“ o n g e w r t a ' er n hg e s aa ds t 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凸现于语言和语言的使用中。谚 bga’ u e ( eg s r ” 女人的心和乞丐的钱包一样,糟糕透顶) 汉语谚 r s p 。
现女人常被拿来 比喻成动物。鹅是一种禽类,常与妇女的世界联系 理状况的影响; 一些从社会角度来说 , 男人总是有一种天生的自负, 在一起。一般说来, 多话的”鹅沿着村 子的 “ 小路边走边大声叫 , 愿意保护女人的软弱,不愿赞美女人的勇 。而女人们在这样的情 喊 敢 就像群体生活中那些爱喋喋不休、恶意中伤、爱扯是非 的 女人。但 况下,也乐于依赖男人的保护, 但这种希望却常常落空,因为男人 是高谈阔论、搬弄是非、无_生有的行为男女皆有,而谚语中却没 们往往不如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大,因此女人们很失落。这使得 中 有出现男性的词语 , 这充分表现了谚语中对女性的歧视 。 注重感情体验,情感丰富细腻的女人们只好暗 自 垂泪 ,而这时男人 ( 二)社会角色地位类。自古以来,女性就一直处于被压迫、 反而嘲笑她们软弱。 被欺凌的社会底层 。在英汉文化中甚至都有将女性比作食物饮料之 ( 四)才智类 。在各国历史上,社会曾经剥夺了女性平等接受 类的谚语表达,如 “ i o a i ot i e si ae n ” 教育的机会,不允许她们与男人一样精明能干,反过来却一直认为 Af r m w t uv t k pld e a n h r ile l w w u i ( 美女无德,淡酒一杯 ) 汉语中的 “ 。 秀色可餐”反映出女性低下 女性无知识, 缺乏学习的天分。 男性一方面鼓吹“ 女子无才便是德” . 的社会地位,她们如同盘中的食物一样,充当着一种 “ 软弱被动 ” 而当女子循规蹈矩之后,又骂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妇人的建议没人 的性别角色 。 类似的英语谚语有: “ a fsa oho 重视,她们在家庭事务中毫无发言权。另一方面在责怪她们没有主 A m no r iw r fa tw s t wmn fo ” ( o a o gl d 稻草男儿低得上金玉女子 ) “ a , o a ad 见和能力的同时,又批判她们坏事,损坏男人的威信。事实上,男 : Mn w m n n dv eh e ers fo pro ” ( ei rt ge cm asn 男人 、女人和魔鬼,三个等 子这种矛盾的言论体现 了男人们需要女人愚昧无知,以衬托他们的 i r d eo a e i 级分贵贱) ;类似的汉语谚语包括:“ 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 博学多才, 满足他们的优越感 。 例如, “ og a , hrwt M r L n i so - oe hr t / i 来由人打”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 :“ ; 夫贵妻荣,母凭子贵” h ita w t Wo nhv In ar n ot ri ” ( ; a hn . ma a eoghiads rba s 女人头发长, r i , h n
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与根源
会因 社会角色不同而产生不同的 人的 话题、 词汇, 语体、 所以
语言变异是不可避免的。整个社会对两性所产生的不同期
望使得男性处于独立的、 统治的中心地位; 而女性则被置于
视的目 ( M 还成了 的。 S》 历史最悠久的女权杂志的刊名。 s M 一词已被用作对女性的称呼。还有chairperson,businessperson等词, 也都反映了妇女地位的变化、 ‘ 性别歧视现
2.4 谚语 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汉语中某些谚语反映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如汉语中
缀或通过派生和合成而来, 例如: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 her 男英雄/her ine女英雄等, o o 就连female(女性)也是从male (男性)派生而来的。同样, 汉语中某些带有男性意义或形式 的词可兼指男性和女性, 弟子”儿孙” 如“ “ 等。某些女性意义 的词必须依附于男性意义的词, 女弟” 妹妹” 女叔” 如“ 指“ , “ (夫之妹即 小蝴 。
在英汉语中贬摘女性的词语也很形象。英语中常用一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十九裙钗女, 比不上一个踞脚儿”“ ,生个男孩满堂红, 添 个女孩年年穷” 等。 英语 中也有谚语反映对女性的歧视 。如“ Women ' s
mind is the most diabolic.""A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 you beat themthe better they be." e
2.2 称谓语上的表现 东西方文化都可以从称谓中发现性别歧视的现象。从
关。 这种性别差异在社会分工中表现明显。 人们在长期的共
姓氏上来看, 西方女性在结婚以后都会经历姓氏更换: 东、 英语中“ White" , "Miss Green" , Miss 其中的“ White" , "Gr en" e 是夫姓;汉语中的“ 周王氏”“ 、赵李氏”都是女性姓氏对男 ,
英汉谚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对比
Group Members: Wan Ban, Zhang Jing
Contents
Part 1 Basic Concepts
Part 2 Part 3
Sex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Differences in Sexism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 is the wit of one, and the wisdom of many." --Lord John Russell (1850)
Part Two Sex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No.1 Women's Social Status
Part 4 Causes of Sexis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Part One Basic Concepts
Sexism
Sexism means "prejudice, stereotyping, or discrimination, typically against women, on the basis of sex."
religion -- Christianity -- Bible
Woman was created out of Man by God. (one of Man's ribs)
The first sin was commited by Woman.
eg. Women are the snares of Satan. Women are the devil's nets.
解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解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反映这种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而作为语言中的精华一谚语更是浓缩了文化的内涵。
因而从谚语中探索性别歧视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性。
本文从社会地位,言语行为,才智,婚嫁等方面阐述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通过对英汉谚语的分析揭示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提高人们关于性别歧视的意识,帮助人们减少,继而消除在日常生活以及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标签:谚语;对比;性别歧视英国语言学家帕尔默说:“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因此语言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性别歧视色彩。
“性别歧视”(sexism)是美国的女性主义者受“种族歧视”(racism)一词的启发而创造的词汇,《朗曼英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偏见”,它通常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性别歧视现象。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语言中所折射出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并不是由语言符号本身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
而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学家把它形象地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一本小型百科全书,性别歧视部分也就自然而然地包括在内。
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分别讨论性别歧视在英汉谚语中的表现。
一、英汉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1.社会地位方面自古以来,女性就一直处于被压迫、被欺凌的社会底层。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语系的一则野餐通知上写道一Good Food! Delicious Women!将女性比作美味佳肴的说法,在英语里司空见惯,如“A fair woman wit hout virtue is like palled wine ”(美女无德,淡酒一杯)。
汉语中的“秀色可餐”也反映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她们如同盘中的食物一样,充当着“软弱被动”的性别角色。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试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男尊女卑是一种由来已久的思想观念,这种关于性别歧视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根深蒂固,并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方方面面的展现在了我们的语言中。
本文就从称谓、构词、语义、谚语这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标签:汉语英语语言性别歧视语言是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主要载体,能够真实的反映一定时间范围内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主流文化趋向和民族风俗习惯。
性别歧视是由来已久的,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更是被称为“men-made lang uage”,即以男性为主创造的语言。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虽然与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词汇的构成和用法上有众多不同,但它所表现出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却与英语大相径庭。
本文将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呈现出的性别歧视问题从几个角度展开论述,以抛砖引玉。
一、称谓中的性别歧视称谓是应用范围最广和最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对一个人或身份的称呼,本应该是平等的。
但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对人的称谓都存在广泛的性别歧视现象。
在中国古代,对男人的称呼多为“老爷”、“少爷”、“官人”、“郎君”,而女性则被称呼为“内人”、“贱内”或“拙荆”等带有贬义的称呼。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女子的名讳除了家人之外多不为人知,只用“姓+特定称谓”代替,如女子姓王,则对外称呼在婚前被称为“王小姐”或“王家小姐”等,婚后自己原来的姓则被夫家姓取代,如若丈夫姓李,则被称为“李夫人”、“李太太”或“李氏”等。
同样的,在英语中,男性无论婚前婚后前缀都称呼为“Mr”,而女性则由婚前的“Miss”变为“Mrs”,结婚与否一个称呼就昭告天下,隐私全无,并且姓氏也由原来的随父姓转变为随夫姓,俨然是男性世界的附庸。
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女性都处于附属地位,中文中自古以来就把女人称为“红颜祸水”,英语中無论多伟大的女性形象都必须向男权社会让步,如以前的居里夫人,现在的克林顿夫人希拉里等。
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980年创刊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王达[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摘要:谚语形成于民间,来自于生活,反映着大众的智慧、思想与情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因此研究谚语极具重要意义。
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都包含着歧视女性的现象,作者将通过分析比较这两种语言中歧视女性的谚语,旨在探讨其所折射出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观,为今后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使用言语不当而发生交际冲突。
关键词:文化谚语性别歧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语言中承载文化的主要支柱是词汇。
谚语在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中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源远流长的部分,它们大都形成于民间,反映大众的智慧,包含朴素的哲理,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们的价值观。
①由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歧视女性的现象,因此就有一定的歧视女性的谚语表达,通过分析比较英汉这两种语言中歧视女性的谚语,探讨其所折射出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价值观,为今后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使用言语不当而发生交际冲突。
一、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女子的社会地位方面AwhistlingmaidandacrowinghenisfitforneitherGodormen.(巫婆吹口哨,母鸡把晓报,谁见了都讨厌,上帝也头疼)Awoman,adog,andawalnuttree,themoreyoubeatthem,thebettertheywillbe.(女人、小狗与胡桃,越打越好)Itisasadhousewherethahencrowslouderthanthecock.(母鸡叫声大,公鸡叫声小,这个家庭好不了)2.女子的道德行为方面Awinterweatherandwomen’sthoughtschangeoft.(冬天的气候女人的心,变化多端难猜看)Awomanisaweather-cock.(女人多变/女人是个风信鸡)Long-tonguedwivesgolongwithbrain.(饶舌妇,舌头长,还没怀孕就宣扬)Awoman’stongueisthelastthingaboutherthatdies.(女人身上最后死去的是舌头)Awoman’stonguewagslikealamb’stail.(羔羊摇尾,女人饶舌)Acontinualdroppinginaveryrainydayandacontentiouswomanarealike.(雨天的滴水与爱争吵的妇女一样/不唠叨就不是女人)Discreetwomanhaveneithereyesorears.(谨慎的女人不四处打听)Maidssaynayandtakeit.(姑娘的“不”就是“是”)Threewomenandagoosemakeamarket.(女人三个鹅一只,叽叽喳喳成闹市)Wheretherearewomenandgeese,theywantsnonoise.(哪里有鹅和女人,哪里不缺喧闹声)Womenaregreattalkers.(女人话多)Women,wind,andfortuneareeverchanging.(女人、风向与命运,反反复复没定性)Wordsarewomen,deedsaremen.(女子巧舌,男儿实干)3.女子的婚嫁习俗方面Abuxomwidowmustbeeithermarried,buried,orshutupinaconvent.(丰满漂亮的寡妇要么再嫁,要么死掉,要么关进修道院/寡妇门前是非多)Marryyoursonwhenyouwill,yourdaughterwhenyoucan.(娶媳不忙,嫁女宜速)Daughtersanddeadfisharenokeepingwares.(女大不能留,鱼死不可放)Dawteddaughtersmakedaidlingwives.(姑娘被娇惯,婚必懒散)Longawidow,wedswithshame.(长期守寡,羞于再嫁)160Themorewomenlookintheirglass,thelesstheylooktotheirhouse.(女人爱打扮,家务没人管)4.女子的才能性格方面Bewareoftheforepartofawoman,thehindofamuleandallsidesofapriest.(当心女人的美貌、驴子的后蹄、牧师的一切)Frailty,thynameiswoman.(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Itisnomorepitytoseeawomanweepthanagoosegobarefoot.(老鹅光脚,女人流泪,司空见惯,没人理会)Longhair,shortwit.(头发长,见识短)Nothingdriessofastasawoman’stears.(易干不过女子泪)Whenanassclimbsaladder,wemayfindwisdominwomen.(毛驴登梯时,女人有才智)Womenismadeofglass.(女人是玻璃做的)Womenismadetoweep.(女人生来好哭泣)二、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女子的社会地位方面为人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旧观念重男轻女,认为最好不要托生为女人,因为女人没有社会地位,吃苦受累,听从别人的摆布,苦乐均由不得自己决定)富人妻,墙上皮,掉了一层再和泥;穷人妻,心肝肺,一时一刻不能离(旧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特别是富裕家庭的男人,往往对妻子不好,即使休了还可以花钱再娶;而穷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讨个老婆很不容易,自然会相依为命,白头到老)富易交,贵易妻(穷人有天变富裕了,有了钱,旧时的朋友也会忘记,飞黄腾达了,就会不满意过去的老婆)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旧社会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反映,意为女子没有地位不能当家作主)妻子如衣服(旧时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把女人看成是男人的附属品,在婚姻生活里,女子没有应有的尊重)娶到的媳妇买到的马,由人骑来由人打(旧时娶回的妻子就如同买到的马一样,听任丈夫的欺压打骂)男子无妻财没主,女子无夫身落空(男子不结婚就没人帮着打理财务,女子不结婚就没人依靠)2.女子的道德行为方面一女不吃两家茶(一个姑娘不许配给两家)三个婆婆,抵一面铴锣(喜欢搬弄是非)久病床前无贤妻女子从一而终(封建道德崇尚,要求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要有贞洁观念,女子一生只能嫁人一次,即便丈夫死去,也不能再嫁)女大不认娘妇人之言不足信(旧社会,妇女通常不当家,所以他们说话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妇女水性无常(指女人意志不定,没有自己的主意和思想,容易受外界的诱惑或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寡妇门前是非多(寡妇常会招惹来是非闲话)忠臣不侍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反映封建礼教忠贞思想的言语)3.女子的婚嫁习俗方面女大不中留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女子选择夫君时要十分慎重,因为丈夫是他以后的依靠,男子选择职业要慎重,因为职业是他以后生活的来源)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旧指女子出嫁后,丈夫就应管吃管穿,反映了旧时对妇女的歧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出嫁后,不论丈夫好坏都要跟从,这是旧时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小姐养到一百岁,究竟别人家中人(此谚语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旧时认为女子出嫁后一切归属夫家,不再与娘家有任何关系)男人挣钱,女人腰圆(旧时女子依赖思想的遗留)妇大三岁,灶屋坍废(妻子大丈夫三岁,家业就不能兴旺,还会衰落,这是一种迷信)4.女子的才能性格方面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社会的一种道德观,认为女子没有才能,才会安心于家中,替男人打理家庭,这便是女子的美德,其实是变相地剥夺女子参与社会的权利)妇人以泣市爱,小人以泣售奸(女人哭往往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同情和宠爱,小人哭其目的是为了耍阴谋)妇人头发长,见识短(旧社会的妇女比较封闭,无法受到知识教育,也缺乏开放的交际圈,缺乏见地)人老珠黄不值钱(旧时喻指妇女年老色衰,无人喜欢,被人轻视)三、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价值观在社会地位上,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男性的附属品,可以任由男性打骂侮辱,毫无尊严自由可言;在道德行为方面,认为女性反复无常、多变,叽叽喳喳、爱嚼舌根,喜欢搬弄是非,并且社会价值观要求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对女性的要求极其严苛;在婚嫁习俗方面,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完全由其丈夫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要从一而终,毫无自由可言,并且普遍认为生养女儿是浪费钱财,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因此着急给嫁出去,社会上把容貌而非才能看成是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说明女性只是男性的玩偶,是一件可以买卖(下转第172页)·语言之思>1611980年创刊的商品;在才能性格方面,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头发长、见识短,禁止女性参与政治,发挥才干,认为女性生性脆弱、爱哭,弱不禁风。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
浅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它反映了某个言语团体里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英汉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性别语言,尤其是对女性的歧视语,大都含有贬义。
充分了解这些,有助于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及差异,更有助于促进妇女解放运动。
标签:性别;歧视;女权;What is language?——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feeling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a system of sound symbols. [1]——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2]福柯(法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认为,现实是语言的现实,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歧视性的语言,反映了一种歧视性的现实。
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语。
1). 惯用语方面Robin Tolmach Lakoff ,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在她的著名著作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中指出男女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存在的差别。
[3]例如:女性不能使用强势感叹词,像,“Oh, dear,” , “My Goodness” 或咒语“damn’or “shit’, 而男性却可以使用。
汉语中也是如此。
例如,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片中粗话不断,“柱子,你他妈的打歪了。
…”生活中,有些人打电话时可常听到:“你他妈的最近死哪儿去了?” 可女性无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生活中很少用这种语言。
在称呼孩子方面,父亲常用祈使句:“儿子,过来”;母亲则会用:“宝贝” or “ 大宝”2)谚语方面:All women may be won.(没有征服不了的女子)A woman, a dog and a walnut tree, the more you beat them, the better they will be.(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义犬;胡桃敲打多结果)Long hair and short wit. (头发长,见识短)When an ass climbs a ladder, we may find wisdom in women.(若要女子有才智,除非毛驴攀上树) [4]3)日常用语方面:For example:说某个观点很好,男性常用:“a great idea” or “a big idea” ;女性在使用上常用:”a great divine”.句子使用中,Woman: “ I’ve got to leave now, haven’t I? ” and probably a man would say, Man: “ I must be off now.”4)偏旁部首:在汉语中,某些带“女”偏旁的字含有地位低下的贬义。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摘要文章采用生态女性主义研究视角,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双解英语谚语词典》(第二版)中描述女性、女性与男性关系、自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英语谚语为研究对象,研究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旨在揭示女性受歧视、自然被压迫和被统治在英语谚语中的具体体现,深入分析女性和自然在社会或自然生态中都处于劣势地位的共通之处,揭示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以及对自然的统治和掠夺,为人类与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做出贡献,解放女性,尊重自然,有助于解决男女平等问题,进而缓解生态危机。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英语谚语;性别歧视引言语言作为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真实的社会观念、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简洁的化身。
语言学家把它形象地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形式上讲究对偶、比喻、音韵等形象、简炼的修辞手段,使得谚语便于口耳相传,得以在民间、在社会上广为传播,世代相传,因而它对社会有极大的反作用。
然而,英语谚语中所反映出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并不是由语言符号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是语言使用者按照其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赋予了语言中得性别歧视色彩。
因此,英语谚语中的对女性的歧视和对自然的压迫会使得整个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和生态破化现象更趋严重。
鉴于此,在生态女性主义的指导下,研究并揭发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对于建立男性和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从根源上认识女性和自然被压迫、被统治的命运,正确使用谚语,并使用相应的语言策略和社会策略逐步改善和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进而消除社会观念里的性别歧视。
1.女性与自然命运的共通之处分析韩礼德(2004)指出语言主动地构建人类经验与现实,而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现实。
从汉英称谓语中看性别歧视现象
从汉英称谓语中看性别歧视现象从汉英称谓语中看性别歧视现象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蕴含着人类社会文化及相关现象。
称谓语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及相关现象。
汉英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社会称谓语、亲属称谓语、姓名称谓语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些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历史文化、社会分工、社会偏见和传统观念以及文化教育的影响下才出现的。
通过对汉英称谓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根源的浅析,还可以认识到汉英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淡化趋势。
关键词:汉英;称谓;性别歧视Abstract:The language is a product of society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it contains the human society culture and related phenomena. Appell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guage system, but also reflects the social culture and related phenomena to a certain extent.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 are embodied in the social appellation, kinship appellation, name appellation, etc. And the phenomenon is not occasional, but affected by the historical cultur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social prejudice and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the cultur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root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on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 we also can know the desalination tendency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phenomenon on Chinese-English appellation.Key Words:Chinese-English ; Title ; Sexism一、引言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亦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上的一面镜子,它映射着人类的发展轨迹。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2019年精选文档
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1.1.引言引言引言语言与性别研究这一课题,一直备受社会语言学家的关注。
性别歧视的观念,萌生于人类明文发展之初,在数千年文化传统演变之中根深蒂固,早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而性别歧视源于人们的思想,因此,在语言中性别歧视的色彩随处可见。
视的色彩随处可见。
谚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一种凝练的语言表达方式。
英国作家佩恩曾说:“民族之智慧在其谚语。
”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的语言,其中也存在着大量性别歧视的现象。
在此,笔者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浅析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
2.2.英语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英语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英语谚语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女性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价值标准等不同于男性而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
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到社会生活中,便形成了各种歧视女性的观念。
英语谚语作为英语国家文化观念的产物,必然会折射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
家文化观念的产物,必然会折射出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
2.1女性的附属地位女性的附属地位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自从人类发展到父系社会,人类社会就开始以男子为中心。
在东西方历史中,妇女都处于卑下的地位,都受到歧视。
英美国家盛行基督教,而女性的从属地位在《圣经》的创世篇中就有所体现。
根据《圣经》,上帝先造出男人,让他成为万物之源,世界的主宰,而女人只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
由此可见,《圣经》将男性放到了统治地位,而把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
英语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思想的谚语: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
英语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思想的谚语: A man of straw is worth of a woman of gold. (稻草男儿抵得上金玉女子。
)儿抵得上金玉女子。
)If the husband be not at home , there is nobody. (丈夫不在家,等于说没有人。
)夫不在家,等于说没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摘要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通过语言中的精华即谚语,更为真实地表现了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分析了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运用对比法从各个方面探讨了性别歧视的形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极强的说服性。
文章旨在从谚语比较中揭示出语言中对女性的歧视,提醒人们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关键词:英汉谚语社会习俗性别歧视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人是语言的使用者与创造者,而自从有了人类,就存在了性别差异,它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的语言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两性意识,语言一直都在如实地反映着现实社会,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性别意识贯穿于我们人类语言发展的全过程。
谚语可以说是人类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把人类的文化内涵进行精炼,成为浓缩民族文化内容的载体,从侧面表现了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等,所以通过谚语来探索性别歧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一关于性别语言性别语言的差异应该是人类语言差异的最原始的形式,语言与性别问题在20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引起相关学者的兴趣,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对英语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很多学者采取的是一种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地表现了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规律,从中叙说了英语中歧视女性和男性的现象。
我国学者一开始对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性别差异上,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根据我国民族文化的特点,逐渐把重点放在了交际策略、话语风格等方面。
1 有关性别性别一词由sex和gender表示,其中sex指的是生理性别,gender 指的是社会性别,其标志或者说特点是以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为基础的男女,突出性别的文化特征及各种意义。
因此,gender所涉及的社会、文化作用和意义是我们讨论的内容。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通过语言能够反映出人类特有的社会关系。
在这种社会关系中,男性与女性由于各个方面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做事方式和言语特点。
这源于男性和女性的性格特征。
而什么是性格特征呢?它是指因个体性别等各个方面不同差异最终表现出的与社会性别文化相符的行为、个性特征和态度等。
而语言是性格特征的代表,所以,性别语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根据自己性别特征所使用的语言,通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
既然有了性别语言,以此也就产生了性别文化,性别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性别不同,而在此基础上所规定的信仰、价值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体系。
这样,性别文化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是为不同性别的人们所限定的范围。
人类在此限定下,通过交际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性别身份,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
2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的英文用sexism表示,它起源于美国的女性主义者,她们通过“种族歧视”(英文以racism一词表示)的启发而创造的词汇。
从这一层面上讲,性别歧视是通过生理性别意义而引出的歧视现象,用此可以代表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当然也可以代表女性对男性的歧视。
而在《关于废除对女性一切形态的歧视的国际条约》中,对性别歧视的定义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市民或其他所有领域里,不管婚否,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在女性对人权以及其基本自我的认识、享受、行动上,抱有妨碍、或使其无效目的的、基于性别的一切歧视、排除和限制”。
从这个条约中我们可以看出,性别歧视概括了所有系统性地贬低女性的行为。
具体地说,在很多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被认为是由男性审视和关照、控制与被控制的权利关系。
换句话说,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是受排挤的一个他者,这说明了一定社会环境下男性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到的性别歧视一般指男性对女性的歧视,而将此放到语言中就构成了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性别歧视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是sapir-whorf假说,这种假说主要由whorf提出来,这个理论阐述了语言不会影响人们的思维以及人们的精神构建。
人的本族语提供的独特的范畴使人们对世界的思维和客观判断,会潜意默化地受到自身语言结构的影响,表现了男性世界优势的本质内容。
也就是说,在很多社会环境中的语言表现为男性语言为本体,而女性语言则为变体。
根据这个假说我们可以认为,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所制约的语言,说明了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而女性在此条件下表现的形象是支离破碎、极不完整的。
二利用对比法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1 有关谚语谚语来自民间,这种语言的特殊形式是俗语的一种,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所表现的意义寓意深刻,形象通俗又耐人寻味,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经验中所做的精辟总结,语言短小精悍,世代口耳相传,成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讲,谚语已成为人们认识人生、规范人们言行的百科全书,通过它能透视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中的文化生活习俗和一定的思维方式。
谚语浓缩了文化的内涵,呈现出灿烂的民族文化风采,能够真实地反映各种社会习俗及价值观念。
谚语作为人类思想宝库的共同财富,是凝结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充分显示出了人类思维模式的相通之处,从侧面反映出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在各种文化之间产生交互影响,而对女性含贬义的看法和评价多会在谚语中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在谚语中性别歧视的反映。
2 性别歧视的具体表现首先,从社会地位方面来说,在我国古代大多数男性统治的社会里,女性成为男性的家庭工具,也是附属品,女性的活动范围也局限于堂前屋后,认为妻子理当顺从丈夫。
在汉语中能体现这种性别歧视的谚语就有:“菜刀不磨成死铁,女人不打成妖孽”、“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从属社会地位,在以男权为中心的旧中国,女子是受社会歧视和贬低的下等公民;女性角色在英语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美国印地安纳大学英语系的一则野餐通知明显地看出来:”good food!delicious women!”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美味佳肴比喻为女性,这好比我们在汉语里常用的“秀色可餐”,它非常清晰地揭示出英美社会中的女性地位。
很多时候,英语中使用的关于女性地位的谚语充分表现出了宗教对女性的歧视。
按照宗教中的说法,上帝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了他心目中的男人,而女人是他后来附属的内容。
如同《新约全书》中所说:“你们作妻子的应该顺从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
而英语谚语有:“妻子是家务事之主”、“拳脚之下出好妻,棍棒之下有义犬”、“稻草人抵得上金玉女”,在这些谚语中,大男子主义色彩浓郁,直接表现出女性受压迫、受欺凌的社会地位。
其次,从婚嫁方面来说,婚姻是文化中的一部分。
而谚语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的那样,它是语言的重要部分,它所包含的意义带有传统及历史的深刻内容。
如中国古谚中的“女大不中留”、“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等等充分表现出了残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封建意识。
古代有文人曾作有《女诫》,其中就对女性再嫁大加设防:“夫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文”,强调男权的主导地位,“老夫少妻”是古代婚姻关系中被称为美谈,女性只是在男权社会中被物化了的附庸,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谚语:“好马不配双鞍,好女不嫁二夫”、“养男不养女,养女要受苦”、“男子回头金不换,女子回头落臭名”;在英语中的谚语也有很多类似的表达:“丈夫是家里的国王”、“娶了一个带女儿的寡妇如同引狼入室”、“娶媳不忙,嫁女宜速”。
我们从以上这些谚语中看出,它们集中反映了汉英文化在婚嫁方面重男轻女的根深蒂固思想。
在这种环境下,女性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即便拥有财富,良好的家庭背景,但仍然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从一而终”、“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成了要求女性的统一标准。
再次,从言语行为方面来说,谚语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共同行为,而在汉语中我们只要提到妇女的言语行为,就会与“长舌妇”、“饶舌妇”、女子多言”、“妇有长舌”等词语联系。
又如,在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啰嗦时就会联系到谚语中的“婆婆妈妈”。
在封建时代,女子多言甚至会当作男性休妻的借口。
而对男性的言语行为就无更多说法,因为在由男人主宰的社会中,他们是言语行为的主体。
如汉语中有这样的谚语:“男子饶舌一日,女子饶舌一年”、“三个老太婆,赛过敲锣鼓”、“妇女们嘴长,男人们手长”;而在英语中,当评论女人话多时,则对女人的言语行为做了非常苛刻的表达,比汉谚更加不可企及。
如“三个女人成集市”、“亚瑟王制服不了女人的舌头”、“女舌如同羔羊摆尾”、“鹅的屎多,女人的话多”。
上面的英语谚语,居然把女人与动物进行相比,女性喜欢与人交流,但是现实中的很多男人不懂女性的这种需要,却还要责怪女人啰嗦,麻烦。
男性社会在轻视、贬低女性的言行的同时,还在言行举止上对女性提出了很多不合理的苛刻限制。
接下来,从心性智慧方面来说,儒家思想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无论它怎么能够安邦治国,警世戒人,却对女性的言语充满了歧视和贬低,谚语中带有明显的藐视和诋毁,如其所说的“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不仅如此,英汉语言中有很多认为女性在心智方面不如男性的谚语,如:“头发长,见识短”、“女子无能,打孩子骂人”、“女子无才便是德”、“谗启误国,妒妇乱家”。
它们固执地认为女性愚笨且目光短浅,没有深刻的思想,妇女存在于知识文化领域之外,忽视了女性对社会的作用和智慧;而在英语中,诸如像以上汉语中的谚语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英文中的“若要女子有才智,除非毛驴攀上梯”、“蠢与美常相随”、”冬天梁的风,女子的心胸一变换无踪”。
在英语文化中,女性比男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更少,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可以接受教育了,但不允许她们与男子一样,同时男性又信口说道:“女性无知无识,缺乏学习的天分”。
最后,从品行道德方面来说,女人的容貌是旧社会取悦男人的本钱,但从本质上来说,人们更看重女性的德行美或心灵美,如汉语谚语中有“美色无德,好比花无香”、“美妇悦人眼,贤妇悦人心”;而在英语谚语中,“美德远胜美貌”、“贤妻与健康是丈夫的最佳选择”,即崇尚妇女美德是英语和汉语共同的特征。
这充分说明了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制定妇道标准,对待所有女性,无论她们的身份如何都制定了层层道德训诫和风俗,就如同刚讲到的这些谚语,我们看到的是在歌颂女性美德的同时,却不忘对女性美貌的贬低。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划分民族要素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从文中发现英汉谚语在性别歧视方面有共同之处,虽然两种语言在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大不相同,而在谚语所表现出来的男子地位高、女子地位卑下的性别歧视却非常相似,从这一角度看,社会结构决定了语言对社会现象的影响。
四小结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女性在社会中处于的不平等的地位,是产生谚语语言中对妇女性别歧视的重要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