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科学的科优质课教学设计课题
小学科学模拟上课教案
小学科学模拟上课教案篇一:小学科学科优质课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了解空气》教学设计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2、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
引出课题:了解空气(二)、教学新课:1、认识“空间”、“占据”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
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
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
(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学生观察)2、了解空气(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2、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记录的使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皮筋、气球以及各种发声的物体。
2、教师准备:音叉、小鼓、锣、水槽、烧杯、小瓶(内悬泡沫小球)与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描述: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课件播放音乐:其中有鸟叫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小提琴声、打雷下雨声等学生身边经常听到的声音。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学生汇报)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来学一学。
(学生汇报,模仿各种声音)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板书:声音)【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声音现象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唤醒学生和本课有关的已有知识储备。
】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完成课题板书:7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自行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是本节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同时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小学科学优质课《神奇的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案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案《神奇的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1、了解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的实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的准备:教师准备:粉笔1支红水钢笔1支高锰酸钾1份盐1份糖1份沙子1份玻璃棒2根抹布1块托盘1个放大镜1个纯净的水1杯红水1杯学生准备:纯净的水24杯红水6杯高锰酸钾6份盐6份糖6份沙子6份玻璃棒12根面纸6张布条6块抹布6块托盘6个放大镜6个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又见到大家,你们喜欢水吗?我们都是响水人,对水有了哪些理解?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看来,大家对水了解的很多。
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水有很多神奇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水。
(板书:神奇的水)二、研究水的溶解实验一学生实验感受水的溶解为什么说水神奇呢?让我们从实验中来寻找答案吧!想把实验做成功吗?那可要好好看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2、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按实验报告的要求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自己轻声读读吧!看明白了吗?那就赶快动手实验吧!学生实验,师巡视。
生汇报。
(实物投影)实验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颗粒不见了,水却变紫了,像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
(板书:溶解)同学们,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糖、盐、沙子,把这些物质分别放入三杯水中,会溶解吗?大家猜猜看!生猜测。
把盐、糖、沙子放入水中,究竟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赶紧动手实验吧。
别忘了做好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师巡视。
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代表你们组来说一下?(实物投影)生汇报。
看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生活中,还有什么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生回答。
三、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刚刚我们研究了水的溶解现象,它让我们看到了水的神奇,其实,水的神奇之处还不止这些,下面我们继续来感受水的神奇。
小学科学《走进科学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走进科学课》是教育部审定2017 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科学课上做什么,二是我们一起做一做。
科学课上做什么环节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在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环节展示了三个活动:观察植物的叶子、会转身的小鱼和胡椒粉实验。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途径。
【活动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科学探究: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胡椒粉实验中发现问题。
3、科学态度:能通过观察树叶、小纸鱼实验和胡椒粉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感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科学。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两种植物(绿萝、金钱草)、纸屏、盛水的玻璃杯、盛水的烧杯、胡椒粉、洗洁精、卡纸,学具箱,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画小鱼,搜集伟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科学”。
(一)观看科学小视频1、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看的时候可要认真看啊!一起看!【出示:视频】2、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小结:是啊!老师也被生活中这些神奇的现象吸引住了。
这些现象的背后藏着许多小秘密,这就是科学,要想知道答案就要通过科学探究来得到,今天起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世界。
小学科学《小水滴的旅行》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水滴的旅行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分析自然界里水的三种状态互相转化及各种自然现象,认识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运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想象、分析综合、学会用箭头和简单文字表示自然变化的能力,认识到水在自然界里是永恒变化和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
教学难点:理解小水滴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动植物的影响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小水滴的漂亮图片,师生共赏。
晶莹剔透的小水滴,多么漂亮。
太阳出来了,小水滴去哪儿了?原来小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开始了它的旅行,并以不同的状态展示着它的美丽。
你喜欢旅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小水滴的旅行,探索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小水滴的旅行》(二)小水滴在自然界,会变成什么?太阳出来了,小水滴会变成什么呢?学生回答。
(雪、雨、雾……)教师播放有关雪、雨、雾、云、霜、露的有关视频。
小水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千百般的变化。
我们今天分专题来研究一下。
(三)主题一:研究雨和雪的形成小水滴在旅行中发生了什么,怎么就变成了雨和雪呢?学生推测雪和雨的形成过程。
我们通过实验来模拟雨的形成过程吧。
实验:了解雨的成因实验材料:烧杯、水、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片实验步骤:(1)加热烧杯中的水至沸腾。
(2)用一块冷玻璃罩在烧杯上方,观察玻璃片上是否有水珠。
实验现象:玻璃片上先出现细小的水珠,水珠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水珠落到了烧杯中。
实验分析:加热水可以使水快速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汽遇冷,玻璃上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增大后,由于重力作用而降落。
教师总结:小水滴受到阳光的照射,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点或小冰晶,小水点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并合,变得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O℃时,便是雨。
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
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全面掌握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包含三年级下册所有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1. 物质与变化2. 动物世界3. 植物世界4. 太阳系与地球5. 生活中的能量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设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图表分析:通过图表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4. 视听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生动有趣的研究资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教案设计包含了多种评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组织小测验:通过小测验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2. 观察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观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写作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本教案设计提供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教材:学生使用的教材为《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源。
六、教学安排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本教案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教学安排,包括课时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七、教学评价本教案设计提供了教学评价表,用于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
以上是《最新PEP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优质教案设计(全册)》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查阅附件。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浮力的产生》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学设计《浮力的产生》小学科学精品课程《浮力的产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
Xx教学及难点:浮力的原因;准备:2个乒乓球,1个矿泉水塑料瓶,1个大雪碧塑料瓶,一根细铁丝和足够的水。
教学过程:1.介绍xx班:老师: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河里会怎么样?学生:水槽。
老师:但是如果你拿着救生圈,它就不会沉。
船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潜艇可以浮在水面上,也可以沉入水中。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呢?浮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到水底,有的却浮到水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浮力。
三、教xx课:1.研究浮力是什么。
【示范一】:把乒乓球放入水中,让它去。
老师:漂浮的物体受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接下来,我们将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研究】:无论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学生完成实验)这种作用在水上乒乓球上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研究浮力的原因。
[演示2]:如右图所示。
老师:我这里有两个乒乓球。
把它们放进内瓶。
那你看到了什么?(1)学生分组操作上述实验。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健康:一个乒乓球挡住瓶颈处的内瓶嘴,另一个靠在上面的瓶壁上。
(2)学生小组合作:快速将水从上方倒入乒乓球内瓶,观察发生什么情况?A.学生报告观察到的现象。
B.老师评价,总结。
(3)想一想:为什么一个小球浮在下面,另一个沉在下面?启发学生分析:浮力=向上浮力-向下浮力四.本节概述: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浸没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比如气球。
小学科学优质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学科学优质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鼹鼠》中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小鼹鼠被泡泡糖粘住的情节,感受音乐中音的长短变化。
2、乐意参加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问候舞》音乐。
2、《鼹鼠的故事》片段。
活动过程:一、动画片导入,引起兴趣。
“你们认识它吗?有一天小鼹鼠,捡到了一个泡泡糖,可是发生了什么事?这只小鼹鼠怎么了?”二、感受a段音乐,学习小鼹鼠走路的动作。
1、“小鼹鼠怎么走路的呢?谁愿意来学一下。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感受b段音乐,按音长短学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1、探索小鼹鼠拉泡泡糖的动作“有一段音乐也是讲的小鼹鼠与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小鼹鼠被粘住了?”2、“到了草地上,小鼹鼠的手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谁用动作来学学小鼹鼠拉泡泡糖的样子呢?3、“小鼹鼠怎么拉的,是轻轻的,还是怎样?” “为什么要用力啊?”3、“小鼹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真有趣,我们也来表演一下吧。
泡泡糖拉多长,音乐会告诉我们。
”四、创编动作,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到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让我们找个空地方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拉拉看。
”3、创设游戏情节,进一步完整感受并表现音乐。
“今天天气真好,鼠妈妈带着宝宝们出去玩,但是那边的房子里住着一只老花猫,轻一点,别吵醒老花猫哦!” (猫出现了:“喵呜”)“猫来了,赶快回家!”五、完整表现音乐,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1、“有没有可能两个小鼹鼠粘到一起?那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悄悄地说一说泡泡糖会粘到你们哪里呢?”2、“说好了吗?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倾听ab段音乐,完整合作表现音乐2遍。
六、懂得不要乱扔泡泡糖。
“这个泡泡糖太黏了,我来帮助你们分开,咔嚓咔嚓咔嚓,包起来,去扔掉!”小学科学优质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篇二设计意图《春天的声音》是一个来自韩国的绘本故事。
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基本现象和变化规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教具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本课主题:“大自然中的四季变化”。
2. 研究内容(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幻灯片和实物示范,讲解四季变化的基本特征和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践活动(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资料,呈现所选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4.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汇报各组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四季变化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5.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以图表或视频的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和气候因素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6. 课堂练(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检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填写研究心得。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练,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 教具:幻灯片、实物样本、图表、视频等。
- 资料:季节变化的相关图片、资料和地理气候图。
五、教学反思根据本课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调整。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科学公开课的优秀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儿童科学课堂教学之科学公开课教案
儿童科学课堂教学之科学公开课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培养科学素养成为了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在儿童科学教育中,开展科学公开课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发展其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其整体素养。
本文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适合儿童科学公开课的教案并进行讲解,以供教育工作者们参考。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
在儿童科学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发展其科学思维。
具体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借助常见物品进行简单实验,探究和理解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概念;2、能够了解并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二、教学内容安排1、引入部分引入部分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为后面的课程展开打下基础。
在儿童科学教学中,引入部分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利用视频、图片、故事情节、动物或植物等资源等。
2、实验部分实验部分是整个课程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小组或者个人实验,帮助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实验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教育背景、兴趣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方面的问题。
3、总结部分总结部分是整个课程的收尾部分,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小结和思考等形式,让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在设计该部分时,教师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如组织学生口头表达、小组合作思考、展示成果等形式进行。
四、教学策略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差异化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和合作学习等。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这些教学策略的实现方法:1、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其提供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最大化的教育效果。
小学科学【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搭纸桥【教学设计】.doc(说课、试讲、教案集)
《搭纸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43 页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设计、制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按照要求完成纸桥的设计制作与评价。
教学难点: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桥面。
教学准备:A4 纸(每组2 张)、尺子、剪刀或小刀、胶棒或双面胶、塑料盒、砝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村口有条河,村民出行只能脱掉鞋子淌水过河,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河水暴涨,村民们就只能被隔在村里,孩子无法上学,生病不能就医,村民的生活生产很不方便。
你能帮他们搭建一座桥吗?搭建桥梁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座桥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它的承重能力。
这节课我们就用纸来模拟搭建一座桥,板书课题。
这么单薄的纸,怎么能实现它的承重效果呢?生:反复折叠,让纸变厚。
生:撕成两块,卷成纸筒,并排放在桥墩上。
生:折成瓦棱状的……总之,就是通过改变纸的形状来提高它的承重能力。
二、设计、制作桥面1、出示任务要求(1)小组合作用2 张A4 纸设计制作一个桥面,桥的跨度不少于15 厘米,桥宽不少于6 厘米。
要求结构合理,制作精巧,承重能力强。
(2)小组内先讨论确定一个设计方案,把设计思路在记录单上写一写或画一画。
2、小组讨论,设计桥面3、小组合作制造桥面。
三、汇报展示1、各小组介绍自己的桥的特点、设计理念,在设计制作的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2、进行纸桥承重测试评比。
3、提出改进方案。
四、总结延伸1、同学们,失败的小组也不要沮丧,失败也是一种经验,回去以后一定要认真总结反思,记录下来,作为继续研究的宝贵资料。
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后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桥面还需要继续改进和创新,还有桥墩的设计与制作,桥面与桥墩的应怎样巧妙的连接在一起,桥梁的美化等等,每一项研究和发明创造都不是一遍就能成功的,需要我们大胆的尝试,不断地改进。
小学科学优质课、示范课、研标课、公开课《斜面》【教学设计】.doc(说课、试讲、教案集)
《斜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在前两年学习科学己有基础上,学生己有一定操作能力。
但是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很浓,接受能力快。
本课教学内容趣味性、操作性强。
斜面应该是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了,虽然严格的标准斜面并不多,但是很多变形的斜面却一直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分析这些变形的斜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使学生能够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2、探究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学习进行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逐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乐意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实验。
教学重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利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因。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制定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研究计划并进行定量分析。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收集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测量的物体教师准备:关于斜面的相关资料、搭斜面的材料(长度不同的木板)、测力计、小车、自制斜面支撑、自制两个大螺丝钉、多颗螺丝钉。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1、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老师刚买了一辆摩托车,想推到院子里,可门台太高不好推,谁愿意帮助老师轻松地把摩托车推进院里?2、先让学生讨论,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能够回答搭上一块木板就可以轻松地把摩托车推进去。
3、小结:像这种斜搭的木板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斜面。
(板书课题)4、给学生一块板,搭一个斜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斜面的作用,引出课题。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发现周围的生活现象存在着科学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斜面的作用1、出示一幅图片,两张不同的把桶弄上汽车的画面,一张三人费力抬,一张一人轻松地推上车,两张强烈对比的画面,引起学生明显的视觉碰撞,引发学生的好奇和猜想。
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优质课《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利用x氧化钙检测二氧化碳的实验。
2、会做利用火柴燃烧的情况检测氧气含量的实验。
3、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4、能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戒烟小报。
科学知识: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x。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三、教学准备:x氧化钙、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你知道我们身体的哪些器官是呼吸器官吗?(板书:呼吸)学生汇报:鼻子、肺……2、讲述: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呼吸器官吧!(强调:嘴不是呼吸器官。
)看视频资料。
3、通过观看,相信你现在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在身体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分组活动,指名演示。
4、你觉得在观看过程中,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自由研究:1、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2)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x。
科学《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学设计
科学优质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使运动着的物体停下来的方法。
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
3、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二〕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
2、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实验说明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
2、能意识到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阻力。
〔四〕STSE目标能举出3个以上的例子说明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教学打算:乒乓球、小皮球、风车、扇子、毛巾、挡片、砂纸、澡巾、光滑的纸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确定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力可以让小球运动起来,那么怎样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一)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1、从生活入手(1)现实生活中运动的物体有很多很多,谁了解它们是怎样停下来的?可以举例谈谈。
(2)学生举例。
2、学生分组实验(1)大家了解的真多,但光说可不行,我们得亲自做一做。
(出示课件:运动的小球、风车、自行车)小球、风车已经给大家打算好了,自行车由于场的限制没有搬来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
下面小组同学合作,首先保持物体处于运动状态,然后想最多的方法让它们停下来,并把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实验。
3、交流让物体停下来的方法(1)刚刚大家都动脑想了,动手做了,现在该动口说了!其他同学用心听,老师信任你会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
(2)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法。
(3)大家方法真多,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方法都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呀?(4)小组同学商量。
(5)全班交流(6)小结:我明白大家的意思,无论哪种方法都是用“力〞使运动的物体停了下来,而且这种力阻碍了物体的运动,我们把这种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阻力。
(出示阻力定义)(二)感受摩擦力1、认识摩擦力(1)可是刚刚很多同学都谈到了就算不给小球或风车设置任何障碍,它们照样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呀?(2)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作品:科学建模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作品:科学建模教学设计简介这份文档介绍了一份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作品,即科学建模教学设计。
该设计旨在通过科学建模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研究效果。
设计目标- 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
-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
设计要点1. 选取适合小学生的科学主题,如植物生长、物体运动等。
2. 制定科学建模的研究目标和教学方法,包括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设计实验等。
3. 利用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研究过程。
4. 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实施1. 针对选定的科学主题,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
2. 创设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教学环境,如实验室或户外场地。
3.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分享实验和观察结果。
4. 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具等,提升学生的研究体验。
5.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加深他们对科学建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1. 设计科学建模能力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在科学实验、观察和分析中的表现。
2. 采用课堂观察、小组讨论、作业评价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3.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研究能力。
通过科学建模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份优质课作品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推广应用。
小学科学优质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优质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进一步巩固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四、教学准备:教师:教学PPT、各类温度计、烧杯等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1号杯自来水,2号杯温水,3号杯烫手的热水,4号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烫水),4支相同的水温计(刻度范围在0~100℃),水温测量记录表、干毛巾、(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时钟,冰柜。
小学科学《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测量水的温度》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2分钟)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欢迎参考!小学科学活动教案教学、学习目标及相对应的课程标准: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指纹图样,让学生认识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学习一些观察与研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自己指纹的观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合适的问题。
能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研究和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学习中让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认识每个人的指纹具有独特性。
提出合适的问题,制定研究的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透明胶带、剪刀、白纸、表格、放大镜、图画纸、印泥、橡皮泥、水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看魔术表演?接下来老师就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
不过表演魔术可是需要助手的,你们谁愿意来做老师的助手呢?不过老师要选的助手是有条件的。
出示课件。
(一、我是班中最高大的男生,我的`手很大,手指很粗,力气也很大。
二、我是班中最小巧玲珑的女生,我的手和手指很小,力气也很小。
)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请他们留个手印做纪念。
取白纸在白纸上印手指印。
师:老师把这两个手指印调换一下,现在不知道是谁的手指印了。
不过没有关系,老师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教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把少量碘酒倒在金属瓶盖里慢慢加热,移近白纸,白纸上便会出现清晰的棕色指纹。
)师:现在看到了什么?(教师把分辨出来的手指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老师的魔术是不是成功了。
给老师一些掌声吧。
你们知道这手指印是什么吗?(指纹)。
2. 出示幻灯片(导入奇妙的指纹一课)。
二、新授(一)研究指纹1. 提出问题。
师:指纹这么奇妙,你们都想研究关于指纹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直接在课件上展示出来。
小学科学《杠杆》 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4)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杠杆》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杠杆尺(支架)、钩码、镊子、夹子、剪子、、等工具、教学课件、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钳子、剪子、起钉锤、开瓶器、等。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既聪明又热情,告诉老师是不是?生:是。
师:好,考验同学们的时刻到了,上班前老师想喝一杯奶粉,可是盒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了,这不我把它带来了,看看哪位热心的同学能来帮帮老师?(同学们纷纷举手)看来同学们真是够热情的,个个都喜欢助人为乐.。
叫一个同学上台帮忙,这位同学空手宁盖子,可是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打开,哪位同学有好办法?(同时举起手中的筷子,老师这里只有一根筷子,看是否用得上。
)一个同学提醒用筷子撬开。
果然很轻松将盖子打开了。
(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同学们,你们太棒了,碰到问题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刚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板书课题:杠杆)杠杆一开始其实就是一根棍子,请看图中的工人师傅在干什么呢?(生答:撬石头)老师强调说完整话(工人师傅在用棍子撬石头)2、点出杠杆概念:一根棍子,当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成为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播放课件:工人撬石头示意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使用杠杆时有哪几个着力点?(学生上台指出)课件显示三点,(正是刚才这位同学指出的三点),其中起支撑作用的这一点叫做支点,杠杆的两端能绕支点转动;承受重物的这一点叫做重点;手对杠杆用力的这一点叫做力点。
同学们记住了吗?3、分析生活中杠杆类工具上的三点。
生:记住了。
师:那好,老师来考考大家,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课件出示):这是刚才同学用棍子撬盒盖儿的情景图,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着力点吗?(真是火眼金睛,找的真准)(二)探究活动1、猜想杠杆的作用。
师谈话: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杠杆,刚才我们还用杠杆很轻松地撬开盒盖儿,你认为使用杠杆有什么作用?生:使用杠杆省力。
小学科学《认识液体(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液体-科学-小学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三课。
二、课题:认识液体三、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依据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现阶段完成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
《认识液体》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已学习了《认识固体》。
了解了固体的一些性质,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认识液体。
本课是以液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解液体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其他性质的认识。
在探究液体性质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研究以及运用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实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目标。
四、教学目标:1、能运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有性质。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知道液体的颜色、味道、轻重、流速、表面张力等性质。
4、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快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液体的的特点和他们的不同性质。
五、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运用简单易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讨论研究方法——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根据学生在上一课中所学《认识固体》的知识,引出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液体》。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猜这些常见液体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凭什么来判定。
我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颜色、透不透明、气味、味道,接着向学生交代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书:性质)这样以旧引新的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急于了解、认识液体的其他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了解空气》教学设计
湄江镇东南逸夫小学申茂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够提出问题,并通过思维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发明创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思路获得知识,懂得空气也像其他物体-样,要占据空间。
、难点:通过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乒乓球、塑料瓶、塑料杯、石块、漏斗、水瓶等。
2、学生准备:水槽、水、烧杯、、塑料杯、餐巾纸、吸管、剪刀、气球、塑料瓶、橡皮泥、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一瓶水要倒到这个空瓶中,大家帮助我想想办法怎样倒水才不会倒到外面来?(用漏斗……)
好,我们就用漏斗试一试,(教师演示)你发现什么现象?(水不能很好地倒进入瓶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们猜猜看水为什么倒不进去了呢?[里面有空气]你看见了吗?[没有]那你怎么知道呢?这样吧,我们就用今天这节课一起来揭示其中的秘密,好吗?[好]。
引出课题:了解空气
(二)、教学新课:
、认识“空间”、“占据”
这是倒水的瓶子,它里面空的部分就是瓶子的空间。
而这个杯子里面空的部分叫做杯子的空间。
现在我把我水倒到这个杯子里,杯子的空间被水水给怎样了?[占了] 换句话说水占据了烧杯的空间。
如果老师把这个石块放进这个杯子里,你们猜,会有什么现象呢?[水会满出来]真的吗?
我们来试一试:(演示实验)我再加满水,再试一次:(演示实验)
汇报:你看到了什么?而且,将石块慢慢的放进杯子以后,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看来,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石块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跑出来。
(教师拿出去一个杯子给学生观察)
、了解空气
(1)、设计方案、动手实验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得物体占据了空间,那么,上课前我们猜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呢?
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想办法。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水槽、水、塑料杯、餐巾纸、塑料袋、剪刀、气球、塑料瓶、乒乓球、吸管等器材,(师逐一摆出)现在,老师就请四个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到底要不要占据空间;讨论完了就动手试一试。
而且在实验中要注意对比,一个小朋友做的时候,其他的要仔细观察,然后轮流做一做。
我们来比比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又多又好。
(2)、交流实验、形成共识
在刚才的实验中,老师发现每个小组设计的实验都各有不同,而且还都很捧呢!!现在那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设计呢?
1:你们是用什么器材来设计的?
2:是怎么做的?还有什么好的设计吗?其他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3:在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
3: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大家开动脑筋,积极配合,设计了各种的实验,老师觉得你们真是太出色了。
那么现在大家能不能再想想看这几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空气要占据空间)
三) .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个装置,大家静静地思考,用我们今天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你们当初提出的疑问。
请哪一位同学来讲一讲,水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进入这个水瓶?
(因为瓶中的空间被瓶子占据了,水就流不进不去。
)
那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水能顺利的流经这个瓶子?
(把漏斗提起来)
为什么漏斗提起来,水就能顺利的进入呢?
(因为空气跑出去了,腾出了空间,水就进去占据瓶子的空间。
)
如果不提漏斗,还有什么方法吗?比如说能不能通过改变漏斗颈部的形状,而设计出一种新型漏斗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在纸上面一画,或者用橡皮泥捏一捏。
我们比一比,谁设计的又多又好!
学生设计实验]
汇报:
①你是怎样设计的?请拿上来展示。
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总结]欣赏了大家的设计之后,老师觉得你们真是能干极了!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小朋友们也要像今天那样不但要学习新知识,更要懂得把它们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去解决一些小难题。
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好吗? (好!)
(四)、作业
继续设计可以不受了解空气影响的漏斗。
(五)、板书设计:
了解空气
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