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综合排名化学工程(55)化学工艺(97)应用化学(190)工业催化(43)生物化工(61)分析化学(97)有机化学(106)无机化学(86)物理化学(103)2009中国大学工学前100名名次等级校名1 A++ 清华大学2A++ 浙江大学3 A++ 上海交通大学4 A++ 哈尔滨工业大学5 A++ 天津大学6 A++ 华中科技大学7 A+ 西安交通大学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 A+ 东南大学10 A+ 华南理工大学11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 A+ 大连理工大学13 A 西北工业大学14 A 吉林大学15 A 中南大学16 A 武汉大学17 A 北京理工大学18 A 同济大学19 A 四川大学20 A 北京大学21 A 山东大学22 A 重庆大学23 A 南京大学24 A华东理工大学25 A 北京科技大学26 A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7 A 湖南大学28 A 东北大学29 B+ 电子科技大学30 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1B+ 复旦大学32 B+ 南京理工大学33 B+ 武汉理工大学34 B+ 北京化工大学35 B+ 西南交通大学36 B+ 北京交通大学37 B+ 中国矿业大学38 B+ 东华大学39 B+ 上海大学40 B+ 中山大学41 B+ 南开大学42 B+ 北京工业大学43 B+ 江南大学44B+ 燕山大学45 B+ 河海大学46 B+ 南京工业大学47 B+ 浙江工业大学48 B+哈尔滨工程大学49 B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50B 福州大学51B北京邮电大学52 B 厦门大学53 B合肥工业大学54B郑州大学55 B 北京师范大学56 B 华北电力大学57 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58 B 江苏大学59 B 中国农业大学60B 苏州大学61 B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2 B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63 B 河北工业大学64 B 太原理工大学65 B兰州大学66 B 南昌大学67 B 西安理工大学68B 青岛科技大学69 B 昆明理工大学70B 中国海洋大学71 B长安大学72 B 暨南大学73B西北大学74B 河北大学75 C+ 宁波大学76C+ 扬州大学77 C+ 广西大学78 C+华侨大学79 C+ 湘潭大学80 C+ 成都理工大学81 C+ 天津工业大学82 C+ 广东工业大学83 C+ 上海理工大学84 C+ 深圳大学85 C+ 安徽大学86 C+山东科技大学87 C+浙江理工大学88 C+长沙理工大学89C+ 大连海事大学90 C+ 陕西师范大学91 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2 C+沈阳工业大学93C+兰州理工大学94 C+西南大学95 C+ 华东师范大学96 C+东北师范大学97 C+山东理工大学98 C+西南石油大学99 C+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00 C+ 天津科技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

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
本文将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考试试题展开详细的讨论,并提供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题目1:有机合成1. 用以下化合物合成苯甲酸乙酯:化合物A + 溴化乙酸铜 + 六氯钙 + Na2CO3 + CH3OH请分析上述反应的机理,并给出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
解答:该反应的机理为:首先,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的酯化中间体B。
然后,六氯钙(Cl3Ca)用作干燥剂,去除生成的HBr,以促进反应向前进行。
接下来,Na2CO3用作中和剂,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以维持反应的酯化条件。
最后,加入CH3OH可驱使反应向前进行,并生成所需的苯甲酸乙酯。
根据上述反应机理,逐步合成苯甲酸乙酯的步骤如下:步骤1:将化合物A和溴化乙酸铜加入反应容器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化中间体B。
步骤2:加入六氯钙,使反应溶液保持干燥状态,去除生成的HBr。
步骤3:加入Na2CO3,中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乙酸。
步骤4:最后加入CH3OH,反应进行,并生成苯甲酸乙酯。
二、题目2:催化反应2. 在加氢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加氢反应,以及对应的催化剂并分析其原理。
解答:常见的两种加氢反应如下:反应1:烯烃加氢反应催化剂:铂催化剂原理:在烯烃加氢反应中,铂催化剂能够将烯烃分子中的双键断裂,生成饱和的烷烃。
铂催化剂通过吸附烯烃分子并提供氢原子,使得烯烃发生加氢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产物。
反应2: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催化剂:铂/铝催化剂原理:在芳香化合物加氢反应中,铂/铝催化剂能够将芳香环中的氢原子进行部分还原,生成环上较为饱和的芳香烃。
铂/铝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芳香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进行选择性加氢,从而实现芳香化合物的部分饱和。
通过以上两种加氢反应的催化剂选择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机理,有助于实现特定反应的高效催化。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17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先进的测试技术,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及设计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下设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和海洋化学与化工五个二级学位点,其研究方向如下:化学工程二级硕士点:(1)生物质能源化工;(2)超重力场技术;(3)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4)传质过程及分离设备;(5)膜材料制备及膜分离技术;(6)化工过程控制优化及系统工程;(7)生化分离工程及微化工技术;(8)新型干燥过程及设备(9)颗粒设计技术;(10)超临界流体技术及相平衡热力学;(11)生化反应工程及生物材料。
化学工艺二级硕士点:(1)石油化工;(2)功能材料;(3)有机化工;(4)催化材料;(5)污水处理。
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1)绿色有机合成;(2)农药、医药及中间体开发;(3)绿色化学与绿色有机电化学合成;(4)纳米材料电化学;(5)能源电化学;(6)环境电化学;(7)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及产品开发;(8)氟化学;(9)新农药研制与工程开发;(10)色谱分析与光谱分析;(11)光谱电化学;(12)材料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工业催化二级硕士点:(1)能源与绿色化工催化;(2)C1化学催化;(3)资源与环境催化;(4)石油化工催化;(5)计算化学与分子催化;(6)催化新材料及应用;(7)纳米材料与纳米催化剂;(8)催化加氢;(9)不对称催化;(10)有机催化化学;(11)催化反应过程模拟及优化;(12)催化与过程耦合技术。
海洋化学与化工二级硕士点:(1)高分子膜材料、膜分离技术;(2)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3)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技术;(4)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5)环境化工、环境催化材料;(6)海洋原位监测技术;(7)海洋环境保护;(8)纳米功能新材料;(9)生物化工、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10)分子印迹技术;(11)高分子化工。
化学与技术

例:生产原理和流程用简单的流程图或示意图
联合制碱法生产原理示意图
一碳化工产品合成途径
两种塑料加工成型示意图
时代性——主要体现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关 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 果等。体现时代性,并不排斥经典与传统,在 介绍合成氨等经典化学生产时,更多地考虑尊 重历史,突出技术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关键作用;在介绍新技术生产时,更多地考虑 开拓学生视野,并不断地提出问题,着力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到,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化学与技术在解决社 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始终发挥着积极而 重要的作用。
•揭示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培养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模块注意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教材涉及化学以外的物理、生 物、地理等学科知识,体现技术应用的综合 性;还涉及诸如环境保护、经济、风险评估、 利弊权衡等态度、价值和决策有关的问题, 体现技术实践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标准。通过 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 究过程加深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编写特点
•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要求
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以必修模块化学1和 化学2为基础,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求不超过 “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 构与性质”等选修模块。重在阐释实际生产过 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不过分追求生产技术细节, 通过典型化工、化工产品,使学生对化工生产 过程有一个基本认识,初步树立一些核心观念 和技术创新的意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体现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纯碱的生产及技术发展过程 • 体现技术的发展,及化学在期中的作用
路布兰法-索尔维法-联合制碱法(候氏制碱)
第二、三单元
初中化学化学与技术题

初中化学化学与技术题1. 在净水过程中,常用哪种物质作为混凝剂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2. 解释为什么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其生锈。
3. 分析家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泄漏时,为何不能立即开灯检查。
4. 简述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蒸发结晶法原理。
5. 为什么铝制炊具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对炊具使用有何益处?6. 化肥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列举两种常见的化学肥料及其主要成分。
7. 鉴别硬水和软水可采用什么家庭可用试剂?描述实验现象。
8. 电池在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请以干电池为例说明。
9. 简述塑料分类中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塑料,各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10. 食品包装中常用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塑料,哪一个更耐高温?为什么?11.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如何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处理厨房清洁问题。
12. 为什么在制作面包时需要加入酵母?这一过程涉及哪些化学变化?13. 分析洗涤剂能去除油渍的原理,与肥皂相比,洗涤剂有哪些优势?14. 简述光合作用中,植物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指出这一过程的关键物质。
15. 解释为何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需要定期更换。
16.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什么?它对环境有何影响?17. 什么是合成纤维?列举两种常见的合成纤维材料及其用途。
18. 在炼铁过程中,为何需要将铁矿石与焦炭一同加热?19. 描述水泥硬化的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20. 解释为什么牙膏中常常添加氟化物,这对牙齿保健有何好处?21. 分析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提出至少两种减少这种危害的方法。
22. 简述陶瓷制品的制作流程,包括原料选择、成型和烧结等步骤。
23. 鉴别黄金真伪的一种化学方法是什么?描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24. 说明在摄影胶片冲洗过程中,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固定影像。
25. 为什么汽车尾气中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如何通过催化转化器减少这些排放?26. 讨论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与放电过程有何不同?27. 举例说明生活中利用乳化作用的两个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化学、机械、材料、能源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它主要研究化工过程及其相关技术,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设计、制造、加工、运输等全过程。
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化工、石化、制药、食品、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
化学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是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领域和专业需求而形成的。
其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化工过程、化工装备、化工材料、化工产品设计与开发、化工循环经济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业方向:
1、化学工程基础:主要研究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2、化工过程工艺:主要研究化工生产过程的设计、改进、调控和优化等相关技术。
3、化工装备与材料:主要研究化工装备设计、制造、安装及其材料、结构、性能等相关技术。
4、化工产品设计与开发:主要研究化工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应用等相关技术。
5、化工循环经济: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环保技术及其应用。
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工程与技术将会继
续发展壮大,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和效益。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各类过程工业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基本规律应用技术学科。
它融合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工程和工艺学科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
本学科以过程工业为背景和研究对象,学科内容体现与应用并重,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与优化和操作控制等。
本学科共设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
化学工程研究各类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一般原理、共性规律、工程基础和应用技术。
化学工艺研究化学品的精化机理、生产原理、产品开发、工艺实施、过程设计和优化。
生物化工研究有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问题。
应用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功能材料及器件等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技术。
工业催化研究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的理论基础及其设计、开发和工业应用。
这五个二级学科以实验为基石,计算机为重要研究手段,重视实验室结果的工业转化。
它们各有侧重,互有交叉,共同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学科体系。
除作为主要基础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外,近年来本学科还与控制工程等学科有着愈来愈密切的联系。
本学科是从19世纪末由于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
当时,为了化工生产的高效和大型化,根据典型的化学工艺和设备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工程问题,形成了单元操作的概念,这是化学工程学科的早期标志。
化学反应理论和单元操作原理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学科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学科也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抗生素的发酵和大规模生产技术开发为标志的生物化工学科也开始形成。
五十年代后发展的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使化学工程学科上升到了新的阶段。
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使化学工程从早期的以经验归纳法为主的研究方法,逐步进展到以数学模型法为主。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科研成果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科研成果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涉及化学、物理、数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领域,其科研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些科研成果:
1. 新材料的开发研究: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2. 合成化学研究:小分子有机物的合成及功能材料的构筑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电子、化妆品等领域提供新的材料。
3. 反应工程研究:反应设计和控制、过程模拟和优化、过程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源消耗。
4. 生物工程研究:生物工艺的开发和优化、酶催化反应、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制药、食品加工、环保等领域。
5. 原位分析技术研究:原位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在线监测实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变。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基本要求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基本要求首先,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核心是化学反应与反应工程,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动力学、平衡反应等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和反应器的运行原理。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学知识,包括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等基本原理。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化学工程中常用的流体力学、传热学和质量传递原理,以及工程计算和建模的方法。
再次,学生需要具备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与材料科学密切相关,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包括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陶瓷材料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以及材料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实验导向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还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统计方法。
最后,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化学工程软件和计算软件,能够进行计算、模拟和数据处理等工作。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信息搜集和研究论文写作的能力,能够独立查找文献和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
综上所述,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本要求包括化学基础知识、工程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研写作能力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验与计算方法的结合,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从事化学工程和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化学工程与技术前沿进展

化学工程与技术前沿进展
近年来,化学工程与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领域都有新的成果出现。
本文将简要介绍近年来化学工程与技术在各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
一、新型催化材料及其在化学过程中的应用
1、活性锂氢催化实验
最近,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活性锂氢催化材料,其中聚合物-电解质新材料的应用,帮助加速锂离子储能设备中的反应。
在实验中,催化材料的电催化反应稳定性好,可以有效地降低锂离子储能设备的反应速率,将其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从而节省能量。
2、纳米材料催化剂
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性能,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催化剂。
该催化剂由多种催化组分组成,其中包括一种碳基微米球粒子,可降低催化反应的活性能耗,提高催化转化效率,同时还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
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剂的性能优于其他同类催化剂,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新型原料及其有机合成
1、氮化矽与有机混合物
近年来,氮化矽与有机混合物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氮化矽与有机混合物可用于制备新型燃料和有机合成反应体系,它的特性表现出显著的有机复合物稳定性和有效的电导性能。
2、多元醇与杂环化。
现代化学与技术概论-第一讲 化学是什么

化,伴随着体系和环境的能量交换。
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
在金丹术士们追求长生不老以及把黑铅变成黄金的
过程中,人类学会了化学实验,学会了观察总结实验现
象,学会了客观分析和思考。 尽管化学并没有真正把铅变成黄金,但是她创造了更
可宝贵的东西;尽管化学也并没有带给我们长生不老之药,
但是她带给我们健康与长寿,带给我们新的、科学的生活 方式。
现代化学与技术概论
主讲:谢修银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前言
课程简介:
概述现代化学科学与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 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探讨
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化学科学知识学习与教育
传播的方法。
课程教学目的
•系统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了解化学自身及相关学科(如材料、环境、生命、医学、 信息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发展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了解长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科发展的概况,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 •初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查阅、索取相关学习资料,认 识化学实验对化学学科的重要性,了解进行化学研究所需要 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一篇 化学科学概论
第一讲 化学及其学科特点 第二讲 化学发展简史 第三讲 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讲 化学及其学科特点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化 学变化及其化学是一门关于变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 说,化学是一门关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物质的 科学。
危的生命,使无数家庭免于破碎;
•化学燃料和功能陶瓷的制备与技术革新推动了航天技术的 发展,使人类得以实现飞天的梦想。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及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及其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1.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工学科目下的一级学科。
2.化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物质在实际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转化、处理、传递和控制。
3.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化学反应、传递过程、分离纯化、能源与环境等领域。
4.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将化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5.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化学产品的高效生产和工业化应用。
6.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7.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最高学位,在该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
8.取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的要求包括完成一定学分课程、通过博士综合考试、完成独立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等。
9.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是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学位,在该领域进行专业研究。
10.取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的要求包括完成一定学分课程、通过硕士综合考试、完成研究项目和撰写学术论文等。
11.在中国,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通常需要攻读3-4年研究生课程。
12.在中国,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通常需要攻读2-3年研究生课程。
13.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包括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
14.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5.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的专业技术人才。
16.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包括化学反应工程、分离纯化工程、化学过程系统工程等。
17.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从事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等工作。
18.在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取得硕士学位后,可以从事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专门人才需求较高的工作。
19.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实验室操作技巧与科研理论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0.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毕业后,可以在工业界、学术界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化学工程与技术介绍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

化学工程与技术介绍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情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了化学原理、化学工艺、化学反应工程、材料工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并借鉴了其他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化学工程、化学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生产、科研、设计、管理等领域从事化工工程技术设计、开发、控制、管理和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化工生产技术、化工设备与工艺、化工过程与控制等方面。
学生将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养工程设计和工艺优化的能力,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工设备的设计、操作、维护和管理技能,了解化工工程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核心课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1.化工原理与工艺学:介绍化工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化工工艺的能力。
2.传热传质学:探讨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等内容,学生将学会运用传热传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化工流程控制:介绍化工流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和调节技术,学生将学会设计和调试化工过程控制系统。
4.化工设备与工艺设计:学习化工设备的结构、性能、选型标准以及工艺设计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进行设备和工艺设计的能力。
5.化工安全技术:探讨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学习化工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从事化工工程技术设计、开发、控制、管理和研究等领域做好充分准备。
希望更多热爱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学子能够加入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为我国的化工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0字】第二篇示例:化学工程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数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是研究如何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来设计、开发和优化化学过程的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连接化学与工程的纽带引言: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它连接着化学与工程的纽带,旨在培养具备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高级人才。
本文将从专业的定义、发展历程、学科构成和就业前景等方面来详细阐述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的重要性和魅力。
一、定义与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是指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结合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开展化学过程、工艺和设备设计、优化及管理的学科。
它综合了化学、物理、数学、机械、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培养掌握化学反应和工程过程相结合的技术人才。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的化学工业革命,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能够将化学原理转化为实际生产的工程师需求日益增加。
从最初的化学工艺到现代化学工程,这一专业在不断完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二、学科构成: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的学科构成包括化学工艺原理、化工热力学、传质与反应工程、化工流程计算、化工设备与工程设计等。
其中,化学工艺原理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涉及了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催化剂等基本理论,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
此外,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还涉及到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等交叉学科,以应对当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近年来,新兴领域如生物化工、绿色化工等也逐渐成为该专业的研究热点。
三、专业魅力与就业前景: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首先,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既有化学基础又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能够在化工企业、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行业从事工艺设计、设备管理、生产运营等工作。
其次,随着工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例如,随着能源危机的严峻形势,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将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工行业也将成为就业的新方向。
化学如何与科学技术结合

化学如何与科学技术结合化学如何与科学技术结合,推动社会进步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之一,其深邃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应用不断与科学技术融合,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以下从“农业增产增效”、“医疗健康”、“材料科学”、“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生活品质提升”以及“教育与科研”八个方面,探讨化学与科学技术结合如何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1. 农业增产增效化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作物的增产和品质的提升。
通过化肥的研发与合理使用,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显著增加。
同时,农药的研制帮助农民有效防治病虫害,减少了作物损失。
此外,生物技术的应用,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更是进一步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和营养价值,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医疗健康化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新药的研发、药物的合成与纯化、药物的靶向输送等关键技术均离不开化学的支持。
从抗生素的发现到抗癌药物的研制,化学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此外,生物材料的开发也为医疗器械的创新提供了可能,如人工器官、药物载体等,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 材料科学材料是科技进步的基石,而化学在材料科学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从传统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到新兴的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化学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材料科学的发展。
这些新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交通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 能源开发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化学在能源开发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远,包括化石能源的提炼与转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储存等。
例如,通过催化转化技术,可以将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高效转化为清洁能源;通过电池技术的创新,可以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储存和利用。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缓解了能源危机,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保护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化学与技术PPT课件(1)

3.氨氧化法制硝酸 (1)原理:4NH3+5O2===== 4NO+ 6H2O(常用铂、 △ 铑 作 催 化 剂 ) , 2NO + O2===2NO2,3NO2 + H2O===2HNO3+NO(增压、 降温, 同时补充空气)。 (2)尾气净化: 2NO2+Na2CO3===NaNO2+NaNO3 +CO2。
通电
(2)海水提溴:常用方法—空气吹出法,即用氯气 氧化海水中的Br-,使其变成Br2,然后用空气和
水蒸气吹出。
(3)海水提镁 ①沉淀:将海水抽入反应槽中,加入石灰乳,使海 水中的镁转变成Mg(OH)2沉淀;②转化:加盐酸, Mg(OH)2转化成MgCl2溶液,结晶、过滤、烘干;
③电解:电解熔融MgCl2得到镁和氯气。氯气可用
d. 过滤出碳酸氢钠后煅烧得纯碱, 同时回收二氧 化碳再利用:2NaHCO3=====Na2CO3+H2O↑+ CO2↑。 e.向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生石灰,回收利用氨: CaO+H2O===Ca(OH)2 2NH4Cl+ Ca(OH)2===== CaCl2+ 2H2O+ 2NH3↑ 。
△ 煅烧
(2)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①反应原理:将合成氨工业和制碱工业联合起来。 以煤为原料制得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再与氯化钠进 行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根据氯化
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了解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 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 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精细化工在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肥料、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重点知识归纳
一、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水的净化与污水处理 (1)生活用水的净化 ①混凝沉淀:常用混凝剂有明矾、绿矾等;②过滤; ③杀菌:常用杀菌消毒剂有Cl2、ClO2、O3、漂白 粉等。 (2)硬水的软化 ①加热法(适用于暂时硬水);②药剂法(常用的有石 灰纯碱法);③离子交换法(常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3)污水处理 ①中和法;②沉淀法。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一、学科概况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
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
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
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
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
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
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
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解读(精选5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解读(精选5篇)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解读精选篇1(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研究院工作。
对于进入研究院工作,工资比较稳定,待遇也比较好,不过工作比较枯燥,要耐得住寂寞。
(2)进入化工企业从事生产工作。
这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并且对口的工作。
这些化工企业有生产化工品企业,比如生产护肤产品,也有提炼石油的企业。
(3)进入化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有一部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不过要求比较高,竞争也比较大。
(4)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有些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又回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要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学历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
(5)当公务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也可以考公务员。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解读精选篇2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还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带,化工容器制造业较多,可能由于薪资方面的原因,该专业转行的人较多,所以不少企业一直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建议毕业生可到这些地区寻找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性较强,最好的出路建议学生在就业时尽量找对口单位,如果综合素质较高,或在某一方面确有特长,也可以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之外的工作。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解读精选篇3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每年一次性就业率都较高,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
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解读精选篇4化学工业是一个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重要工业领域,它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特征,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工业在向“绿色化工”方向发展的同时,对知识的交叉渗透、产业的相互交融提出了更宽更深的要求,本专业就是为了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化学工业发展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大专业。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一、专业概述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工程、传递工程、分离工程、反应器工程、过程系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该专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业背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酿酒、制陶、制盐等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领域。
该专业涉及石油化工、冶金、轻工、环保、医药等多个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专业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至今,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以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为主,进行化学工业的建设和发展。
(2)自主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3)改革开放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进入了全球化的竞争和合作时代,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专业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冶金、轻工、环保、医药等行业从事科研、设计、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3)具备化工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和生产运营管理的能力;(4)具备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主要反应为:N2(g) + 3H2(g) 2NH(g) △H<O,下图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1)已知0.5mol甲烷与0.5mol水蒸汽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原料气中往往混有CO2等杂质,在进入合成塔之前需净化,净化的原因是。
设备A的名称是。
(2)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合成氨的新方法,在常压下,把氢气和用氦气稀释的氮气分别通入一个加热到570℃的电解池,利用能通过氢离子的多孔陶瓷固体作电解质,氢气和氮气在电极上合成了氨,转化率达到78%,试写出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3)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①写出氧化炉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下图是氨氧化率与氨空气混合气中氧氨比的关系其中直线表示反应的理论值;曲线表示生产实际情况。
当氨氧化率达到100%,理论上γ{n(O2)/n(NH3)}=实际生产要将γ值维持在1.7~2.2之间,原因是。
③尾气处理时小型化工厂常用尿素作为氮氧化物的吸收剂,此法运行费用低,吸收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吸收后尾气中NO 和NO 2的去除率高达99.95%。
其主要的反应为氮氧化物混合气与水反应全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再与尿素【CO(NH 2)2】反应生成CO 2 和N 2请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H 4(g)+H 2O(g)CO (g )+3H 2(g);△H =2akJ/mol防止催化剂中毒 冷却塔(2)H 2-2e -=2H +(3)①4NH 3+5O 2= 4NO +6H 2O②1.2 有利于NH 3的转化,③NO+NO 2+H 2O=2HNO 2; CO(NH 2)2+2HNO 2=CO 2+2N 2+3H 2O2.煤中含有的硫元素主要以FeS 2形式存在,煤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SO 2,对环境产生污染,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煤燃烧产生的SO 2,这些方法可根据煤燃烧过程的不同阶段分成三类:(1)在煤燃烧前采用的脱硫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FeS 2 ———————→ Fe 2++SO -24———————→Fe 3+ 这种脱硫技术称为 脱硫技术,该技术的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煤炭中还有些硫元素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人们正在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之最终转化为 除去。
(2)在煤燃烧的同时进行的脱硫技术称为“流化床”燃烧技术,该技术是在煤中加入脱硫剂后直接在锅炉燃烧室燃烧,常用的脱硫剂是 ,这种方法脱硫效率较高,且最终可得到脱硫副产品 (写分子式)。
(3)在煤燃烧后,对其烟气净化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烟气通入吸收塔进行除尘、脱硫、脱氮。
吸收塔中常用的淋洗剂是 ,这里所说的脱氮主要是指 这类物质 。
答案:(1) 微生物 2FeS+7O 2+2H 2O ——————→4H ++2Fe 2++4SO -244Fe 2++O 2+4H +———————→4Fe 3++2H 2O ④硫酸或H 2SO 4(2)CaCO 3 CaSO 4(3)石灰水或Ca(OH)2溶液 氮氧化物或NO x3.材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请回答以下问题:(1)合金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材料,下列三种合金的基本类型中,黄铜属于A .相互溶解形成的金属固溶体B .相互起化学作用形成的金属化合物C .相互混合形成的机械混合物(2)某些稀土合金具有良好的贮氢性能,镧-镍合金(LaNi 5)贮氢的原理如下:LaNi 5 + 3 H 2LaNi 5H 6 在微生物作用下 在微生物作用下 +O 2+H 2O 在微生物作用下 +O 2+H +在微生物作用下下图为不同温度下该贮氢材料的贮氢量(Q)随体系压强[p (H2)] 变化的示意图:根据上图判断LaNi5吸氢过程的△H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提高该贮氢材料贮氢量的方法有。
(3)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曾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时反应获得。
①根据性质,推测氮化硅陶瓷的用途是________(填序号)。
A.制汽轮机叶片B.制有色玻璃C.制永久性模具D.制造柴油机②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请写出氮化硅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③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
试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目前已有多个国家的大汽车公司试制无冷却式陶瓷发动机汽车。
我国也完成了试车。
这种陶瓷柴油发动机部件的受热面是由一种耐高温且不易传热的材料制造的,这种材料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 )A.氧化铝陶瓷B.氮化硅陶瓷C.光导纤维D.玻璃钢⑤粉末状的Si3N4可以由SiCl4的蒸气和NH3的混合物反应制取。
粉末状Si3N4对空气和水都不稳定。
但是,将粉末状Si3N4和适量MgO在230 × 1.0l × l05Pa和185℃的密闭容器中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结构十分紧密,对空气和水都相当稳定的固体高温结构材料。
a写出由SiCl4和NH3制备Si3N4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别写出粉末状Si3N4 和H2O及O2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为什么结构紧密的固体Si3N4不再受H2O和O2的侵蚀答案:(1)A(2)小于降低温度、增加氢气压强(3)①ACD②Si3N4③Si3N4 + 12HF = 3SiF4↑+ 4NH3↑④B⑤ a 3SiCl4 + 4NH3 = Si3N4 + 12HClb Si3N4 + 6H2O = 3SiO2 + 4NH3↑Si3N4 + 3O2 = 3SiO2 + 2N2C Si3N4 与MgO在密闭容器中经高压、加热处理后,使Si3N4 固体表面形成了一层SiO2保护膜,阻止了Si3N4 被H2O、O2的侵蚀。
4.(1)工业上以粗铜为原料采取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硝酸铜晶体。
①步骤a中,还需要通入氧气和水,其目的是。
②根据下表数据,在保温去铁的过程中,为使Fe3+沉淀完全,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根据下表数据,溶液的pH应保持在范围。
不用加水的方法调节溶液pH的主要原因是。
③进行蒸发浓缩时,要用硝酸调节溶液的pH=1,其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2)工业上常利用硝酸铜溶液电镀铜,电镀时阴极反应式是。
(3)右图是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所绘出的硝酸铜晶体[Cu(NO3)2·nH2O]的溶解度曲线(温度在30℃前后对应不同的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A点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B点时两种晶体可以共存c.按上述流程终得到晶体是Cu(NO3)2·3H2Od.若将C点时的溶液降温至30℃以下,可以析出Cu(NO3)2·6H2O晶体(4)某些共价化合物(如H2O、NH3、N2O4等)在液态时有微弱的导电性,主要是因为发生了电离,如:2NH 3NH4++NH2—,由此制备无水硝酸铜的方法之一是用Cu与液态N2O4反应。
液态N2O4电离得到的两种离子所含电子数相差18,则液态N2O4电离的方程式是;Cu与液态N2O4反应制得无水硝酸铜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①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② 3.2~4.7 范围。
原因是加水将溶液稀释,不利于滤液蒸发浓缩。
③由于有:Cu2++H2O=Cu(OH)2+2H+,加入硝酸可以抑制Cu2+水解(2)Cu2++2e-=Cu 。
(3)bd 。
(4)N 2O4NO++NO3-;Cu+2 N2O4 =Cu(NO=)2+2NO↑。
5.金属材料是人类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而铝又是最常见的金属材料之一。
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的发明,使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以迅速普及。
(1)如图是传统的工业生产铝的基本流程图,回答以下问题:①工业冶炼金属铝用的是铝土矿,铝土矿的主要成份是(填化学式)。
石油炼制和煤的干馏产品是(填物质名称)作电解铝的阴极和阳极材料。
②在熔融氧化铝时加入冰晶石(Na3AlF6)的作用是。
③电解生成的金属铝在熔融液的(填“上层”或“下层”);电解时不断消耗的电极是(填“阳极”或“阴极”)。
(2)在铝表面着色,先应用电解法使铝表面附上一层氧化铝,方法是将铝件作阳极。
铁作阴极,用碳酸氢钠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
其原理是:通电后在铝件与电解液的接触面上逐渐形成一层氢氧化铝薄膜,薄膜的某些部位存在着小孔,电流从小孔通过并产生热量使氢氧化铝分解,从而在铝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多孔氧化膜。
试回答以下问题:①铝件表面形成氢氧化铝薄膜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电解过程中,必须使电解液pH保持相对稳定,原因是。
③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为电解液,会减缓阴极区溶液pH的增大,能说明这一原理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④将表面有多孔氧化膜的铝片用蒸馏水洗净后浸入有机染色液茜素溶液中2~3min,取出后用水洗净,可观察到铝片表面变成鲜艳的红色,这是因为多孔层有强吸附性能。
但多孔氧化膜的保护性不强,只有经过封闭处理才能提高氧化膜的抗蚀能力和保护颜色的作用。
封闭处理的方法是:将铝片染色液中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放入接近100o C的水中保持20min,再取出轻轻擦干,原因是。
(1)①Al2O3;石墨(或炭)②助熔剂,降低氧化铝的熔点③下层;阳极。
(2)①Al-3e-=Al3+,Al3++3HCO3-=Al(OH)3+3CO2↑。
②氢氧化铝是一种两性物质,既能溶于碱性较强的溶液中也能溶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
③OH-+HCO3-=H2O+CO32-④氧化膜发生水化,体积膨胀,其中的微孔被挤紧堵塞。
6.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CaMg(CO3)2、Al2O3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要求写出两条)(2)滤渣I 的主要成分有 。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4)Mg(ClO 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MgCl 2+2NaClO 3 == Mg(ClO 3)2+2NaCl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 3)2。
简述可制备Mg(ClO 3)2的原因: 。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
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 3)2过程中,常伴有NaCl 析出,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