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1984年,中英双方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规定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特别行政区。
此次回归是香港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于香港及其人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回归前后,港澳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在惯用交谈语言方面。
本文将对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回归前的香港主要使用的是粤语,而在回归后,普通话逐渐成为了更为流行的交谈语言之一。
在港澳回归前,粤语是香港的主要通用语言,无论是商务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以粤语为主。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普通话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特别是在教育、政府机构和商业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更为广泛。
港澳回归后,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与粤语齐头并进的交谈语言。
回归前后港澳地区的英语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回归前,英语是港澳地区的官方语言,广泛应用于政府、教育和商务交流中。
在回归后,虽然英语的地位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和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普通话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因此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逐渐取代了英语的地位。
港澳回归后,英语虽然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受到了来自普通话的挑战。
港澳回归前后的惯用交谈语言使用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在香港,粤语与普通话并存,普通话的地位得到提升;在澳门,粤语和普通话成为了更为通用的交谈语言之一,与潮汕话并存共存。
英语在港澳地区的地位虽然仍然重要,但受到了来自普通话的挑战。
这些变化反映了港澳地区在回归后与中国内地以及国际社会的交流不断增加,语言文化的交流融合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港澳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还会继续发生变化,这其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标点符号应用及香港公文格式讲解(聂俊华共享版)
4.1便笺格式
4.2便笺格式示例一
4.2便笺格式示例二
4.2便笺格式示例三
4.2便笺格式示例四
4.3便笺中英文对照
5.松日项目函件示例
第四部分:香港公文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互动交流·经验共享
标点符号应用及 香港公文格式简介
2014年3月
1.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的用法
公文中计量单位的用 法应当符合GB 3100、 GB 3101和GB 3102(所 有部分),标点符号的 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4-2011,数字用法 应当符合GB/T 15835 国家标准对计量单 位、标点符号、数字 用法的规定与我们日 常生活中一些习惯用 法不完全一致。 若公文中使用计量 单位、标点符号、数 字不规范,使概念界 定不清,词义模糊, 易产生歧义,有时一 个小小的失误会产生 极其严重的后果
2.3香港公务员常见文书种类
一、行政会议备忘录
二、讨论文件 三、进度报告
四、报告书
五、资料文件 六、咨询文件 七、临时立法会参考资料摘要
3.1公函简介
3.2公函示例
一、文种 二、本函档号 三、来函档号 四、地址及收件人 五、主送 六、正文 七、落款(签名或印章) 八、日期
一、文种 二、本函档号 三、来函档号 四、地址及收件人 五、主送 六、标题 七、正文 八、落款(签名或印章) 九、日期 注意事项: 1.正文内序号(1./(a)/(ⅰ) 2.标题按需拟写 3.日期排放在左边顶格
1. 1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1. 1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1. 1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1. 1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1. 1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1. 1标点符号用法补充规则
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
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香港人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
“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
“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
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
“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
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礼节礼仪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
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
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
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一般礼仪香港人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矜持和拘礼的。
要避免一切可能使中国人失面子的矛盾冲突。
蓝色和白色是中国人表示悼念的颜色,应予回避。
要备好大量商业名片,你将经常用得上它们。
称谓与问候见面时与告别时通常握手。
初次握手引见后,用双手递上商业名片。
约会与准时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款待与馈赠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
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交谈感谢主人所送礼物时说DOR-jay(谐音,“多谢”),感谢别人为你服务时说Ng-GOI(“唔该”,意为“麻烦您了”)。
中国人乐于听西方要说他们的语言,如能说上一两句广东话,必将受到大大赞赏,但你必须对自己的发音很有把握。
交谈中偶或问及健康或业务情况被认为是礼貌的。
信仰忌讳香港留学专家介绍,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
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
报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
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
为什么大陆早就开始用简体字,港澳台却还在用繁体字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大陆早就开始用简体字,港澳台却还在用繁体字原因很简单吉雅亭君历史昨天18:25为什么大陆早就开始用简体字,港澳台却还在用繁体字?原因很简单文/文和侃历史在现在虽然网络用的多了,相应的写字的就少了,汉字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中真的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汉字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常用的简体字,还有一种我们偶尔会看到但是不会写的繁体字,但是你知道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吗?还有就是我们知道香港、澳门、台湾他们还在使用繁体字,你有没有感到好奇,为何大陆早就开始用简体字,港澳台却还在用繁体字?按理说他们是沿海地区,经济各方面还是比较发达的,为什么还要用复杂的繁体字。
原来在我国没有改革之前都是用的繁体字,那时候的港澳台当时还没有回归,不属于大陆管辖。
在新中国成立才有的简体字,其实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在古代就有人提出要用简体字,很多的文人都为使用简体字而奔走,我们知道在小学时我们看到好多字的简化史,就知道有字体有大的进步。
知道有一位学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了要简化文字,而且很多学者都表示支持,后来上层就知道了这个问题,为了能简化文字,还专门有一套方案。
当然在当时那个时代,社会不平稳,很多人都为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面子着想,并不是推展的很顺利,但是简体字好认好写,有很大的优势,最终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也没有推行下去。
知道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各方面都等待的发展,这时候汉字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主席的带领下,汉字就开始改革了,但是有两千多个字开始简化。
人们很能接受这些简体字,好用也好写,生活方便了不少。
当然不光老百姓喜欢,而且就是学者也很喜欢。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冰心老先生发表文章时说道在她刚学字时写自己的名字,谢婉莹时就感觉字体应该简单化了,而且我国当时有很多的文盲,字体简化后就好认多了,可能这些人更受益吧。
在简化文字使用刚开始的时候,引起了国外的注意,在当时简化文字和繁体字两种字体不分,这给国外的学习汉字的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本来汉字就难懂,这下他们更不容易学了。
浅谈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
浅谈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顺应性毕业论文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件事,为大家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欢送阅读与参考!据统计,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双语使用者(Bilingual)主要指会两种语言,并能交替使用它们的人。
目前的法定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粤语、普通话和英语。
更多的居民偏向于使用粤语作为日常交际语言。
不同于广州粤语,粤语深受英语影响,粤语和英语同时被这个语言社团使用,产生了大量的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现象。
本文讨论的粤语都指粤语。
语码转换研究在近四十年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对语码转换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语码转换与语码混合(Code-mixing)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何自然和于国栋认为是否区分这两个概念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在研究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的交际功能时,没有必要区分。
本文认为语码混用是语码转换的一种形式。
(一)语料收集本文选取了近五年出品的五部电影作为语料:《门徒》(xx)、《我的最爱》(xx)、《窃听风云》(xx)、《72家租客》(xx)、《志明与春娇》(xx),语料总计493分钟。
本文用手工标记方法对这五部电影台词中出现的“粤语—英语”语码转换现象进展逐一标注。
在493分钟的语料中,共发现“粤语—英语”的语码转换240次(不计重复),平均2.05分钟出现一次。
其中以单词、短语①、句子形式出现的分别为162次、51次、27次。
研究说明,语码转换中以单词形式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语码转换总数的67.5%,其中名词最多,共出现102次,其次是动词38次,形容词12次。
(二)语料加工与分析本文将上述收集的语料归纳成三大类,并以表格的形式出具有代表性的语料②。
1.粤语中直接夹杂的英语词序号词性原粤语会话对应的普通话(1) 名词专用名词今晚应该公费“ChateauLatour” 今晚应该公费开瓶“拉图堡”(红酒品牌)(2) 黑色的Land Rover啊黑色的路虎(越野车牌子)(3) 普通名词呢个aount即刻用得嘞这个账户马上可以用了(4) 我哋改咗password嘛我们改了密码嘛(5) 动词 Trade嗰部,买嗰部卖了这部,买这部(6) Petrus 82,已经breath了六个钟 1982年的“柏图斯”,已经透了六个小时气(7) 形容词全部做广告都噶么mean啊所有做广告的都那么小气啊(8) 咁样先至high 这样才兴奋嘛2.粤语中夹杂的英语短语在粤语中也经常会出现句子中夹有英语短语的表达方式,如“多咗一个pick up girl嘅地方”意思就是“多了一个结识女孩的地方”;警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经常使用口令“Testing,one two three”等。
香港人说什么话
香港人说什么话
香港话,粤语的一种,源自粤语广府片的广州话,与广州话高度接近。
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常见的语言和文字。
目前香港地区的法定语文是中文和英文,而地区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广州话、普通话和英语。
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州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
香港大部分居民都并非本地原居民,而是源自珠江三角洲一带的移民。
而从不少内地、以至世界各地迁居的人,都会把自己故乡的语言带到香港。
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响。
因此,在香港所听所见的语言远不止广东话。
香港标准粤语(即两文三语——广州话+普通话+英文)是指香港官方、媒体,以及香港市区使用的粤语,与广州话极为接近(用词有所不同)。
香港本地方言以粤语莞宝片围头话为主。
粤语广府片广州话则是香港的通行语。
从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建议恢复部分繁体字说起
《简化字总表》第一、二表的 482 个简化字,有 100 个左右同音归并字(少数音近或者借形)。推行 简化字五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障碍,也就是说,在 简化字系统内部,不存在需要大面积调整的问题。 香港语文学界的提议是从繁简对应,也就是方便汉 字世界繁体字与简化字文本互相转换的角度提出 的。而“古今接轨”的提法,很可能使问题复杂化。 一提“古今”,人们往往会举出“古已有之”的例 子,如“雲”上古本写作“云”,《战国策》有“楚燕 之兵云翔”等用例(正常应为“雲”),防御的“禦” 上 古 本 作“ 御 ”,已 经 有 人 举 出《 诗 经 》、《 楚 辞 》 “御冬”用例等等。如果这样找,几乎所有的简体字 都可以找到旧时用例。比如最近看朱熹和他的学生 黄榦编纂的《仪礼经传通解》(摘引典籍中经、注、
简体文本转繁体文本当中,与此类似的还有 “着—著”,虽然这并不是简化字问题。至少几十年 前,比较通行“着”,包括处于词尾(“进行着”)、在动 词中(“着急、着火、着重”)等,现在转写时大多写作 “著”。从文字职务分工讲,如果读 zhe、zhuó、zháo、 zhāo 时写“着”,不仅分工明确,而且可以减轻“著 (zhù)”的负担。至于“执著”的“著”念 zhuó,可以认 为是历史的遗留,现在不少人根据实际读音写 “执 着”,也未为不可。
很多人都知道繁体字“餘”简化为“余”,却不 一定知道繁体字系统还有一个文言第一人称 “余”。不时看到用繁体字排印的文章,特别是重新 排印古文,把“余”字排成了“餘”。真是让人哭笑 不得。
香港言语社区两文三语的格局及其变化
些成分发生 了量的变化 , 但没有产生质的变化。
[ 关键 词] 两文三语 ; 言语社区 ; ; 变化 多层双言体系
[ 中图分类 号]Ho 5 一0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 5 1 (O 0 O 一O 4 一O 0 0 10 2 1 ) 3 0 1 7
*
[ 收稿 日期] 0 0 3 O 2 1 一O —1 [ 作者简介] 苏金智 (9 4 )男 , 建永 春人 , 1 5一 , 福 教育部语 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 社会语言学 与媒 体语言研究室
调查研 究成 果 面世 。
香 港 言 语 社 区两 文 三语 的格 局 及 其 变化
苏金智
(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 北京 lO l ) O O O
[ 摘
要] 香港语言文字使用的格局是两文 三语 , 言语社 区的性质原来有 了公认 的定性的说法 , 属
于双言或三言制 。有学者认为这一提法 已不能从理论 上很好地解释香港 语言使用 的新 变化 , 为其性 认 质 已经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 。笔者认为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改变这一说法的足够理由。影 响言语社 区性 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 策因素、 言使用 的现状 和语言态度 。三个 因素中 , 言使用 的现状 是决 政 语 语 定言语社 区性质 的最重要 的因素 。文章就 1 9 9 7年前后这 三个 因素对香 港言语社 区性 质所产生 的影响 进行 了分析 , 尤其是对语 言文字使用现状进行了 比较 深入 的分析 , 进一步说 明香港言语社 区的语言格局
主任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 中国社会语 言学会副会长 , 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 研
・
4 ・ 2
一
再论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
再论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推荐文章有关伤痕文学论文热度:汉语语言学论文范文热度: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热度:浅谈“语言文学美” 热度:浅析“语言美”文学例文热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社会的剧变使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涵是什么?语言文字学术界为制定政策所提供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都是当前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为大背景,探讨香港地区在目前的后过渡期和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后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1991年10月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我提交的文章题目是《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兴趣。
1992年2月《中国语文》杂志刊用了这篇文章,时隔四年,再论及这个问题时,香港的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
随着回归时间的逐渐临近,香港政府和民间对待中文、对待普通话、对待简化字的态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香港社会和学校的语言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
特别是近几个月,香港的中文报刊上几乎天天都有涉及关于中文和普通话问题的报道,让人感到香港的确是一个顺乎潮流的现代化社区。
下面试从中文和英文、普通话和粤语、《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简化字和繁体字、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等五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谈谈香港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取向。
一中文和英文《基本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除了维护主权,确立中文第一的地位之外,鉴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它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保留英文作为正式语文。
《基本法》的这一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态度。
中文和英文比较起来,在官方的正式语文中尚不够完善。
一百多年来,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语言均以英文本为准。
从正式语文的要求看,中文公文从程式到用词用语、句法句式都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完全套用大陆或者台湾的中文公文程式恐怕都不适合香港。
两文三语
客居香港:感受“一国两制”之九·两文三语斯雄从说标准普通话的北方来到香港,语言的障碍是注定了的。
在实行殖民统治的年代里,英语一直为香港官方的法定语文,政府一向只重视英语教育,加上香港是一个国际都会,一切对外的交流,也都以英语为主。
在香港,上至上流社会、官方场合,下至贩夫走卒、下里巴人,用英语沟通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长期以来,香港的多数学校以英文授课为主,不少教师、家长、学生形成了一种歧视中文学校的看法。
然而,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语或第一语言是粤语,英语、普通话只是第二语言。
粤语是汉语方言之一,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南部、港澳地区,海外华人中也有使用粤语的。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某些地区所用的粤语与广州话在个别语音、用词上会有一些差别。
港澳粤语和广州粤语在语音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地理的原因,港澳同胞在说粤语时使用比较多的外来语,尤其是外语音译词。
粤语在内地有自己的拼音方案,是1960年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后来又有所修改。
粤语被北方人称之为“鸟语”。
传说中有一种鸟,“舌端巧,能言人语”,后来把说得不规范和不标准的话,称为“鸟语”,而粤语首当其冲了,甚至“鸟语”就成了粤语的代名词了。
香港既是“鸟语”的世界,也是英语的世界。
生活和工作在香港的老外们,粤语一般都说得很溜,而会说普通话不多。
在时代广场的泰国餐厅金象园,里面的服务小姐大部分是泰国人,但她们说英语和粤语都没问题,说普通话则基本不会。
有一次我打电话到那儿订餐,接电话的小姐听我说普通话,便用粤语问我能不能说粤语,当得到否定的答复后,她冒出一句半通不通的普通话“顶一顶“(其实是说“等一等”),好半天才找来个结结巴巴会点普通话的小姐来接听。
菲佣和印佣在港受欢迎,很大程度也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会说英语,在沟通上没有困难。
香港在语言和文字上出现中西交汇的同时,汉语言文字上也呈现出一种混杂。
也正因此,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提出的语文教育政策就有些怪怪的,谓之“两文三语”,即书面语中、英文并行;口语为英语、粤语、普通话兼顾。
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 模式及其对策
三、解决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 对策建议
1、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对于两岸的词语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 传统和背景,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同时,要增强文化交流,增进了解与 互信。
2、统一用词规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词汇用法,可以通过学术界、传媒等 渠道进行讨论和交流,逐步形成统一的用词规范,降低交流成本。
3、教育部门介入:教育部门应当在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方面采取措施, 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不同地区的用词习惯,减少误解和冲突。
4、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借助翻译软件、语料库等工具来弥补两岸词语差异 带来的交流障碍,提高跨区域、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论
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反映了两岸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 对于这些差异,我们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加强交流与沟通,求同存异。 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减少误解和冲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两岸词语文化的异同,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 与发展,为全球跨文化交流树立典范。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华人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并以香港、台湾及中国 大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华人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影 响着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首先,我们探讨了华人企业文化的特征。华人企业文化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注重家庭观念、强调诚信和忠诚等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华人文化传统和社会价 值观,也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2、语法差异:港台与大陆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词缀、时态、语态等方面。 例如,“有”在台湾是动词,“没有”是它的否定形式,而在大陆,“有”是动 词,“没有”则不是它的否定形式。
3、语义差异:港台与大陆的语义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 词汇上。例如,“阿妈”在台湾是对年长女性的尊称,而在大陆则有贬低意味, 暗指啰嗦、多管闲事。
港普知识点总结
港普知识点总结在香港,港式英语(Hong Kong English)通常被称为港式普通话(Hong Kong Cantonese)或港式英语。
它是一种混合了英语和粤语的语言。
港式英语在香港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包括商务谈判、学术交流、社交场合等,已经成为香港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关于港式英语的知识点。
1. 发音与语音港式英语的发音和语音与标准英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港式英语中,常常会出现“th”音的发音不准确,“th”音在港式英语中通常被发成/d/或/t/的音。
此外,港式英语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音变规律,如/l/与/r/的混淆、/v/与/w/的混淆等。
港式英语的语音也受到粤语的影响,如发音时的流畅度和音调。
2. 词汇与语法港式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同样受到粤语的影响。
在港式英语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粤语的词汇,如“唔該”(thank you)、“嘥”(waste)等。
此外,港式英语的语法也与英语有所不同,如动词时态的使用和句子结构的表达方式等。
3. 语用现象在港式英语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用现象,如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问候语的使用等。
港式英语通常比较直接和简洁,表达方式更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
4. 社会文化因素港式英语的使用与香港的社会文化因素息息相关。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港式英语是不同文化间交流、融合的产物。
在香港社会中,港式英语已成为人们沟通的一种工具,更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总结综上所述,港式英语是香港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混合了英语和粤语的特点,具有发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多方面的特点。
港式英语的存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香港的社会文化特色,也成为了香港社会的一种共同语言。
更多了解港式英语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香港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对照(最新编写)
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对照(最新编写)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掌握多种拼音系统成为许多人的需求。
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虽然都源自汉语拼音,但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对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拼音系统。
一、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起源与特点1. 起源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均源自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公布的拼音方案,用于规范汉字的拼音表示。
香港拼音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香港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音节进行了调整,以适应香港的粤语发音。
2. 特点(1)香港拼音保留了更多的粤语发音特点,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与大陆拼音存在一定差异。
(2)香港拼音在书写上更加简便,如“n”和“l”的区分较为模糊,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
(3)香港拼音在部分音节上采用了简化形式,如“c”和“ch”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
二、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对照1. 声母对照(1)香港拼音中的“b”、“p”、“m”、“f”、“d”、“t”、“n”、“l”、“g”、“k”、“h”、“j”、“q”、“x”、“zh”、“ch”、“sh”、“r”与大陆拼音一致。
(2)香港拼音中的“z”、“c”、“s”与大陆拼音中的“zh”、“ch”、“sh”对应。
2. 韵母对照(1)香港拼音中的“a”、“o”、“e”、“i”、“u”、“ü”与大陆拼音一致。
(2)香港拼音中的“ai”、“ei”、“ao”、“ou”、“iu”、“ie”、“üe”、“er”与大陆拼音一致。
(3)香港拼音中的“an”、“en”、“in”、“un”、“ün”、“ang”、“eng”、“ing”、“ong”与大陆拼音一致。
3. 声调对照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声调基本一致,均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三、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1. 在教育领域香港的教育体系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因此香港的拼音教学与大陆拼音教学也存在一定差异。
香港二级生活知识。
香港二级生活知识。
1.香港本土居民日常生活中讲广东话,英语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之一和高校最主要教学用语,香港居民的英语水平普遍很好(但也有一些人的英语会让人倍感失望),不少人的普通话也很不错,有些人虽然不太会讲,但是基本上可以听得明白。
2.香港使用繁体字(正体中文),但是由于电脑系统的原因,部分地方使用的实际上是日文字体,看起来和台湾使用的繁体字是不一样的。
3.香港的交通规则与内地不同:汽车靠左行驶。
4.香港居民普遍有良好的排队习惯,来香港后千万不要加塞,遇到可能排队的地方先看看是否有人站在旁边排队。
5.在香港乘扶梯,记住要靠右侧站立,左边要留给那些赶时间的行人。
6.在拿到香港临时身份证后,一定养成出门随身携带的习惯,警察有可能查证身份,虽然很少碰上,但带身份证会免去很多麻烦。
7.香港的插座跟内地不一样,使用内地带过去的电器需要准备转换插头。
8.香港是个夜行性社会,夜间娱乐丰富,晚上2点钟是很正常的休息时间,早上八九点钟,大街上一片萧条。
9.香港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价格都比内地便宜,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此优势越加明显,可以考虑赴港购买。
很多电讯运营商都会推出上台购机优惠,这时往往要签约一定的月费计划,所以实际上不一定便宜,建议多做比较再考虑购买。
香港文化常识问答
香港文化常识问答1. 什么是香港文化?香港文化是指在香港地区独特形成的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念。
香港文化的形成受到中西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香港文化特色。
2. 香港的语言以及使用情况有哪些?香港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
中文主要以粤语为主,是香港广大市民的主要交流语言。
此外,香港也有少数人使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
英文在香港的教育、政府和商务领域广泛使用。
3. 香港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香港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一些是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
此外,香港还有一些特有的传统节日,如香港特区成立日、端午节和农历年的除夕。
4. 香港的美食有哪些特色?香港是一个美食天堂,拥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其中一些特色包括:•港式点心:如点心、烧卖和流沙包等。
•海鲜:香港周围环绕着海洋,因此海鲜非常丰富,如鲍鱼、龙虾和生蚝等。
•干炒牛河:一道以牛肉和河粉为主要材料的炒菜,非常受欢迎。
•火锅:香港有各种各样的火锅,包括鸳鸯火锅和日式涮涮锅等。
5.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香港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一些包括:•维多利亚港:香港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景和香港的天际线。
•香港迪士尼乐园:是亚洲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吸引了许多游客。
•大屿山:香港最大的岛屿,有著名的天坛大佛和香港迪士尼乐园等景点。
•香港海洋公园:集合了动物园、水族馆和游乐设施,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家庭旅游景点。
6. 香港的艺术和文化活动有哪些?香港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活动。
其中一些包括:•香港艺术节:每年举办的国际性艺术盛会,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等表演。
•香港电影:香港电影产业非常发达,出产了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美术馆和画廊:香港有许多艺术展览和画廊,展示了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7. 香港的传统手工艺有哪些?香港的传统手工艺包括:•传统刺绣:香港的刺绣技艺非常出名,以精细细腻而著称。
•木雕:香港有许多传统的木雕艺术家,他们创作出精美的木雕作品。
了解香港回归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了解香港回归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香港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自回归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节点。
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在语言、饮食、建筑等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深刻地影响着香港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香港,中文(普通话)和英语并行并用,并混合着各类方言,成为城市中独特的语言环境。
香港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种称为“港式英语”的英语变体,该变体结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独具特色。
例如,在餐馆点菜时,人们常使用“siu mei”(烧味)和“dim sum”(点心)这样的中式英语词汇。
这种语言交流的方式使得中西文化在语言层面上得到了融合,同时也展示出香港人民自豪的多元文化背景。
饮食文化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
香港拥有丰富的美食选择,既有传统的中式烧腊和点心,也有西式的汉堡和比萨。
此外,香港还拥有众多国际餐厅,供应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这些不同的饮食文化在香港的回归后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香港美食文化。
例如,港式茶餐厅是一个典型的中西融合例子,提供既有广东特色菜系又有西方早餐的菜单。
香港人已经习惯了在这样的餐厅里享用一杯奶茶,吃一份烧鸭,这彰显着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程度。
建筑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展示形式。
香港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并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现代化风貌。
例如,香港的传统建筑通常采用中式屋顶和装饰元素,而摩天大楼则充分展示了现代西方建筑的创新和品味。
香港的建筑风格追求高度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还充满想象力和创意,这种中西文化交流在香港的城市景观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深深影响了香港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
香港回归后,中西方的思想与价值观念在这座城市中交汇融合。
香港人普遍崇尚自由、民主和法治,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有所契合。
香港的教育体系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校普遍教授中文、英文和其他外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
中港用词差异
中港用词差异中港地区词汇的差异香港的语言文字是建立在汉语标准语和汉字书写系统之上的。
内地是汉语使用的主体地区,香港是汉语使用的局部地区,彼此之间“书同文”。
但是,长期的历史阻隔以及香港所执行社会制度,使香港人的意识形态不同于大陆,其词汇更是与普通话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一)外来词的吸收有人说,香港话是最洋化的方言,说得很贴切。
洋化的主要表现是大量英文词汇的吸收。
香港被英国人长期统治,英国人的影响所及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们的观念意识当中,而中国人传统的“崇洋”心里也使得大量的英语借词涌入香港人的语言当中。
并且,它们大都是以方便、快捷的音译词形式出现。
但是,在大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没有与英语发生大规模、长期地接触,因此,外语借词的数量相对少了许多,即使有一些,也都趋向于采用意译的形式。
(二)对同一事物的命名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内地和香港地区各按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给事物命名。
命名时各自受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的的影响,各行其是。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
(三)对古语词和方言词的使用古代一些单音词在普通话中早已不用了,但是却仍保存在粤方言里。
“香港同胞说话和福建、广东人一样,单音词较多,其中有些单音词就是较老的古语词”。
如:衫(衣服)、颈(脖子)、睇(看)、企(站立)等等。
此外,香港人在说话写文章时喜欢夹杂文言词、方言词。
然而,在中国大陆,多年来一直提倡使用正宗标准的普通话,这些现象均很少出现。
尽管两地的词汇由构成到运用存在着许多的差异,但毕竟我们同属于华夏炎黄子孙,我们的语言文字都是建立在同一个系统之上的,而且随着改革开放,两地的交往日见频繁,香港词汇与普通话之间的融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两岸三地用法
两岸三地用法两岸三地指的是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澳门这四个地区。
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其用法也有着一定的特点和规范。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两岸三地的用法。
一、书写规范1. 在书写上,中国大陆的通用规范是采用简体中文进行书写。
而台湾、香港和澳门通常采用繁体中文进行书写。
因此在书写时,需要根据具体地点的规范来选择使用简体还是繁体中文。
2. 在汉字的用法上,由于两岸三地在历史和文化上有着不同的演变,因此在一些汉字的使用上也可能有差异。
例如一些简繁异体字的使用,通常在台湾使用的汉字与大陆地区有所不同。
在书写时需要留意这些差异,避免造成歧义。
二、用词差异1. 由于两岸三地之间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词汇的使用上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专有名词,同一种事物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谓。
2. 一些习惯用语、俗语、成语等在两岸三地的使用上也可能会有一些差异,需根据具体地点的语言习惯来选择使用。
比如一些地区的方言词汇、俗语等,在使用时可能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分。
三、语言习惯1. 除了用词差异外,两岸三地在语言习惯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发音、语调、用语方式等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在语法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词序、句式等。
2. 口语中还存在一些口音差异,如普通话、台湾国语和粤语等。
在实际交流中,需要留意和理解这些微小的差异,以保证交流的准确和流畅。
两岸三地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随着交流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差异也在逐渐减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不仅需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还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地区的语言文化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跨地域的交流和沟通。
香港与内地书面汉语对比研究综述
究 的热 潮 。
一
的 ,还 有一 部分 是二者 均有 涉及 的 。笔者 将这 些研 究 成果 ( 包 括专 著 )按 时 间分 布整理 如表 1 :
表 1 研究成果数据统计表
、
前 人研 究成 果的统 计分 析
我 们发 现 目前为止 有关 香港 与 内地 书 面汉语 对 比研 究 方 面 的著 作 共 有 8部 ,它们 分 别 为 《 当 代
文章编 号 :1 6 7 2—8 5 7 2( 2 0 1 6 )0 6—0 0 9 1— 0 7
引言
岸 四地立 法语 言 中的情 态 动词 研究 》 _ 5 《 两岸 四地
现代汉语对 比研究新收获》
《 海峡两岸及港澳
自1 9 9 7年香 港 回归祖 国 之后 ,香港 特 区政 府 在语 言上 便 开始 实 施 “ 两 文 三语 ” 政 策 ,书 面上 中文和 英 文 并 存 , 口语 上 普 通 话 、粤 语 与 英 语 并 存 。纵观 香港 与 内地 汉语 对 比方面 的文章 ,学 者们 都是 于报 刊 、小 说 和语料 库 中选 取 的香港 书 面汉语 作 为 对 比研 究 的 对 象 。 不 管 是 石 定 栩 等 所 谓 的
第1 8卷 第 6期 2 0 1 6年 l 2月
辽 东学 院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E a s t e r n L i a o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汉语 词语 的共 时状 况 及 其 嬗 变 0年代 中 国 大 由上 表 ,我们 可 以发现 :
香港说什么语言
香港说什么语言
香港说的语言:两文三语”是官方的说法,即用中文与英文书写,以广东话、普通话和英语作为口语。
但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变化。
如今是香港法定语文的中文,有过一段崎岖的经历。
中文和英文都是法定正式语言,但中文拥有优先级;“可使用英文”的潜台词就是,也可以不使用英文。
从理论上说,这确立了中文在香港的高阶地位。
广东话、普通话及其他中国方言的占93.9%,英语只占4.3%。
但同时又提到,在政府部门以及法律界、专业人士和商界之中,英文是广泛采用的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社会的剧变使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内涵是什么?语言文字学术界为制定政策所提供的理论根据是什么?都是当前急需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为大背景,探讨香港地区在目前的后过渡期和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后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
1991年10月在厦门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语言学会年会上,我提交的文章题目是《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引起与会者的兴趣。
1992年2月《中国语文》杂志刊用了这篇文章,时隔四年,再论及这个问题时,香港的社会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
随着回归时间的逐渐临近,香港政府和民间对待中文、对待普通话、对待简化字的态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观,香港社会和学校的语言生活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变化。
特别是近几个月,香港的中文报刊上几乎天天都有涉及关于中文和普通话问题的报道,让人感到香港的确是一个顺乎潮流的现代化社区。
下面试从中文和英文、普通话和粤语、《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简化字和繁体字、规范词语和社区词语等五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谈谈香港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取向。
一中文和英文《基本法》在第一章总则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除了维护主权,确立中文第一的地位之外,鉴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它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保留英文作为正式语文。
《基本法》的这一规定表明了中国政府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的态度。
中文和英文比较起来,在官方的正式语文中尚不够完善。
一百多年来,行政、司法、立法机构语言均以英文本为准。
从正式语文的要求看,中文公文从程式到用词用语、句法句式都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完全套用大陆或者台湾的中文公文程式恐怕都不适合香港。
最好以目前通用的香港中文公文为基础,做进一步研究。
比如,香港的中文公文的修辞特点一向是庄重的,书面语色彩较浓,文言色彩轻于台湾,重于大陆。
从尤德做港督起,一直要求中文公文用白话文写,是做过改革的。
目前要提倡公务员写规范中文,不仅是改造中文公文程式问题,而且要提高公务员中文水准。
行文不用艰涩的文言词句,不受粤方言影响,诸如此类的对规范中文的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
正当香港对官方中文应用展开讨论时,一件民事诉讼聆讯正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
1995年12月4日,高等法院用中文审讯了一件民事案子,这是香港开埠152年来首次不用英文审讯,而用广东话审讯(案中人用普通话作答)。
大法官杨振权不仅用中文审讯,而且用中文写判词,这也是香港司法史上首份中文判词。
判词长达万言,分为引言、背景、案件争论点、证供、法律及事实之分析、结论、后语等部分,将原诉人九十岁的孙尔媃女士和被告人、原诉人的三个子女之间的财务纠纷分析得头头是道,判决得合情合理。
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不足三百字的后语,告诫为人子女要孝敬母亲,为人母亲能鉴往知来。
判词并未用法律公文的老套子,值得称道。
这一用例给司法界运用中文以很大的信心,也给行政、立法部门以借鉴。
人们相信,政府公文的规范会走在前面。
目前香港中文书面语中不规范的情况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中文和英文夹杂的混合文,这是口头上粤语和英语夹杂的混合语的反映,是一种污染,不宜提倡。
比如:(1)每趟出门旅游,CHECKIN及CHECKOUT时都分外关注行李,以防有失。
第二种情况是以粤方言字记录的方言书面语。
这种方言文在香港地方报刊的副刊里偶一为之是可以的,也是方言文化的一种体现。
但目前的情况看来是偏多了,多了则影响健康的语言生活,特别对中小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最近报纸、地铁广告栏中的一则相机广告,是很典型的一例:(附图略)这里,只有“来函照登”“编辑先生”“我手急眼快”是大家能看懂的,其他只有粤方言区的人能明白。
如果这类文章在中文报刊、公众场合的广告中泛滥,便影响了整个香港社会的中文水准。
在当前社会要逐渐转为中文第一的情况下,香港的中文报刊书籍要为中文书面语的规范作出榜样。
十几份中文报纸,上百种中文期刊,语言文字水准高了,便影响了上百万市民和学生。
二普通话和粤方言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粤方言是一种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与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北方方言等并列。
因而普通话和粤方言不是双方言,在逻辑分类上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是首先要明确的理论问题。
国家推广普通话已列入《宪法》,普通话是法定语言。
这一点,适用于全国,也适用于香港“五十年不变”是指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
语言文字的问题涉及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中文第一,英文已经由第一变为第二。
当然,推广普通话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不会强令执行。
香港地区流通的语言一直是以粤方言为主。
近年推广普通话是社会各界愈来愈强烈的要求。
至今香港人中不少不会普通话,尤以大中小学生为甚,这是教育的缺陷,也是政府历来的政策造成的。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近十几年来,商贸界以大陆为主要市场,学以致用,他们的普通话反而比学界普及,成为推普先锋。
近年特别是1995年后半年,香港政府已经决定适应社会需要,加强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
要编订新课程,从1998年9月起,在小一、中一、中四全面开始使用。
每年拨款1000万元,培训师资,提高教师素质,确保1998年有足够的合格教师。
到2000年,普通话科将列为香港中学会考的独立科目。
这些措施受到社会舆论的欢迎。
普通话本身有严格标准,但并不要求香港地区母语是粤方言或闽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的人都能说标准的普通话。
这是没有可能做到也没有必要要求的,如同其他方言区一样。
这要看职业的要求以及个人的要求。
现在国家语委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已经推出了三级六等的考核标准,它是针对全国的情况制定的。
但每一级中的甲、乙等的具体标准还有待各方言区来研究完善,制定具体的细则(包括量化的要求)。
我建议香港学者可依照国家等级订出自己相应的标准。
比如,三级乙等,失分率可在40,那么允许失分的地方一定是粤方言区人说普通话的难点,难点都包括哪些,是要一一列明的。
考试的等级具体细则是要经过实际测试的研究及理论研究相结合来制定的。
再从香港中小学普通话科教师的现有水准来看,香港语文教育学院的《普通话科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普通话师资培训课程及教材编写指引研究报告》(1993.3)中认为,目前有60的受试教师未能达到中级一等。
这里说的“中级一等”大致相当语委二级的水准。
那就是说,需要培训的师资量是很大的,培训的目标我以为可以列为语委的二级,即达到二级乙等就是合格的普通话教师。
那么现在正在执教的部分教师可能只在三级水准上,这个过渡阶段(缺少师资的阶段)允许他们教,配合录音录像带让学生知道标准读音。
但以后培训的合格师资多了,未将自己提升为二级的教师逐渐就失去了资格。
教师的水准是一定要向规范化看齐的。
不是以普通话为职业的一般人,说普通话达到交际目的就可以,三级乙等以上就行了。
实际上,很多香港人都希望自己的普通话水准不断提高,商贸界不少人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以香港人的好胜性格看,社会的普通话水准也会陆续上涨。
香港社会推广普通话绝不会妨碍粤方言在今后的流通。
在粤方言是如此强势的交际语言而普通话刚刚被提倡的情况下,在大部分香港人还没有掌握普通话的情况下,香港社会在后过渡期是要用力在推普上,而不必要担心粤方言的前途。
学术界应该给社会以正确的导向。
三《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在《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推行以前的40年里,《注音符号》功不可没。
《注音符号》在台湾连续使用长达70多年,是台湾推广国语的得力帮手。
《汉语拼音方案》吸收了近三百年来各种方案的优点,包括8《注音符号》的优点,形成迄今为止的最佳方案。
它的国际化、音素化、简易化的特点,使它能走向世界。
40年来,《汉语拼音方案》发挥的作用比预想的还要大,它不仅具有“为汉字注音、帮助教学汉字、统一读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功能,而且进入了初级教育,“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试验成功,在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学生中文水准上起了良好影响,在普及教育上可以算是一个发明。
特别是在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汉语拼音方案》用于电脑,是一个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更不用说在汉语热的今天外国人、外族人用拼音来学汉语有多么得心应手了。
但是,在香港《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都没有大行其道。
只是在教育署的普通话科课程纲要里并列了《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符号》,香港考试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里也并列两种,以供选择,反映了香港灵活的做法。
因为香港长年不流通普通话,影响到《汉语拼音方案》无用武之地。
中小学语文教学用粤方言教,难字注音采用古老的直音法,注的是粤音同音字。
近年教材中有加注汉语拼音的,但师生都不会。
既不用《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一套公认的师生都掌握的粤音方案。
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在香港的语言生活中要提倡学习《汉语拼音方案》。
特别是大中小学生的普通话科教师,娴熟地掌握这套方案是教学的先决条件。
我在香港中文教育学会和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连续九年举办的“普通话教学法证书课程”中教授语音学理论,我的教学内容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核心的,从概说到细说,从理论到应用,20个教时完成,学生能从各方面评述为什么《汉语拼音方案》是最佳方案,而且能开始运用正词法来拼写。
因而我认为,在香港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要从培训教师入手,由他们再去播种、开花、结果。
四简化字和繁体字关于简化字,中国政府有关部委在1956年、1964年、1986年发过三次通知。
1992年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主席也明确表示“汉字简化的方向不能改变”。
这是一个既定政策,不会因为社会上有繁体字回潮的情况而改变中国十几亿人已经用了几十年简化字的现实。
这是我们考虑香港社会今后用字规范的一个大背景。
香港社会的规范用字是繁体,和台湾一样。
政府文件的中文本、学校中文教材、中文报刊书籍一律用繁体字。
人们手写的文字中,多为繁简并用,但所写的简字并不一定是大陆的规范简化字。
因为与大陆交流的频繁,知识界、商贸界的大部分人都能根据上下文认识简化字,“识简”并不是太难的事,比学说普通话相对容易得多。
香港社会用字规范有两个前景,一是维持现状,用繁识简,正式文本一律繁体字,手写不拘。
二是向简化字方向逐渐靠拢。
现在已经开始在教师培训班、公务员培训班开设繁体字和简化字对比的课程,提倡既识繁写繁也能识简写简。
任何一种考试用中文写的,用了规范的简化字不扣分数。
让人们心理上有个自然的过渡阶段。
如果社会上接受了简化字,再考虑出版物的改变字形,那在出版上也是一件大事。
不会写繁体字,是不是影响我们继承老祖宗的精神财富?这事只能往前往远看。
现在大多数人不能写文言文了,文言程度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可惜的事,但谁能挽回这个现实呢?繁体字也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