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1》(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年级:五年级上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用方程表示。
教学重点:1. 方程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识别方程。
2.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等式,让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学生尝试用等式表示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五、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PPT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方程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用方程表示。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方程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在练习环节,教师应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一起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归纳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1) 比x多5.2) 比x少2.3) 2个x与34的和。
4) x的5倍与9的差。
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等量关系:1) 我们班女生比男生多36人。
2) 老师岁数比XXX岁数大15岁。
本节课的主题是实际问题与方程,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二、研究目标1.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一起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归纳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三、探究新知教师出示教材第73页的例1情境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以下问题: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XXX的成绩是多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根据等量关系式:XXX成绩-超出部分=原纪录,我们可以得到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如果我们根据等量关系式:原纪录+超出部分=XXX成绩,可以用方程来求解。
四、练应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做一做,进一步练应用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答案等。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应用。
作业:请完成教材第75页第1、3、4题。
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解题过程如下:假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米,根据题意可得x+0.06=4.21,移项得x=4.15,因此学校原跳远纪录为4.15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示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示例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 掌握通过实际问题建立方程的方法-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实际问题与方程的概念- 实际问题建立方程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变量、等式等。
2. 导入实际问题: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如购买水果的例子,引入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
3. 讲解建立方程的方法:通过示例展示建立方程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4. 指导实践: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方程解决问题。
5. 练与巩固: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6. 讲解解题过程:选取几道题目,讲解解题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7. 拓展应用:提出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资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小黑板或白板- 彩色粉笔或荧光笔- 练题目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能力和解题能力等。
- 练与作业:检查学生对实际问题与方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考试或测验:进行一定形式的考核,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并能够独立建立方程和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研究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如代数的初步概念。
-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示例1》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实际问题与方程(1)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 实际问题与方程(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并能熟练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总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并让学生熟练运用。
3. 操练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是否掌握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列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学生是否理解了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数学素养。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能正确地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应用题。
3、养成独立探究、认真动脑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能正确地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能准确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
学习过程:一、导入:写等量关系式:1、男生比女生少2人。
2、三月份的产量比二月份多13.2吨。
3、实际比计划节约3千克煤。
4、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
二、导学活动一: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任务:探究“怎样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73页习题的内容,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对例1的理解,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板书。
活动二:及时练习(完成73页做一做的1、2两小题)活动任务:讨论“怎样列方程解决应用题?”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73页“做一做”的内容,独立列方程解答。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对例1的理解,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板书。
三、导练课堂练习:练习十六第2、3题课外作业:练习十六第1、4题头脑风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怎样列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谈谈你的收获。
(建立等式)课后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5.4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5.4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的方法。
2.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方程的求解方法。
2.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简要说明方程的含义。
2. 提问: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方程,并解释列方程的思路。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求解方程,并解释求解过程。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简要总结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教师强调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在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新课导入”环节。
(完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完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一起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归纳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按照题意阐发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导入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
(1)比ⅹ多5.(2)比ⅹ少2.(3)2个ⅹ与34的和。
(4)ⅹ的5倍与9的差。
2、按照上面叙陈述说等量关系。
(1)我们班女生比男生多36人。
(2)老师岁数比XXX岁数大15岁。
研究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过渡语)我们来看本节课的研究目标。
二、出示研究目标:1、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一起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归纳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全班齐读。
3、探究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请人人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覆。
(预设)生4:XXX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XXX的成就是多少呢?生5:XXX的成就为4.2lm,师:---------------------------------------------------------------最新资料推荐------------------------------------------------------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我们怎样理解呢?(原记录加上超出的)师:在这个情境中,有哪几个数量?(XXX的成就、原记实、超越的局部)师:刚说的数量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原纪录+超越局部=小明成就小明成就-超越局部=原纪录小明成就=原纪录+超越局部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生6:用XXX的跳远成绩减去XXX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列出简单的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简易方程的定义及特点2. 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3. 列出简单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求解方程中的未知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简易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求解未知数。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熟练地列出简单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从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简易方程的定义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列出简单的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本教案适用于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教案中实施教学步骤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案教学设计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紧密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想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上课伊始,由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这一话题引入本节课的情境,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重视解题方法的教学。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决问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授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信息,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关键问题,层层深刻引导学生商量交流,使学生学会写设句,并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课件学情检测卡课堂活动卡学生打算练习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生:排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师:你了解吗?有一个小朋友叫小明,他跟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更是在学校的跳远比赛中破了纪录,你们想了解学校原来的跳远纪录是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过渡自然、顺理成章。
⊙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示情境图。
(1)写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的设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中猎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生1:小明的跳远成绩为4.21 m,超过原纪录0.06 m。
生2:这道题让我们求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师:应该设谁为x?怎样把x表示什么写清楚?生:这道题要求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应设学校原跳远纪录为x m。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配套问题,掌握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的一般步骤.2.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经历利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和借助图表寻找量与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工具.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题意,寻找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教学难点理清数量关系,多角度找相等关系.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课我们来讨论——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配套问题.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这个问题:【问题】一种配套产品由一个螺柱和两个螺母组成,现已生产x个螺柱,需生产多少个螺母刚好配套?如果生产了x个螺母,那么需要生产多少个螺柱刚好配套呢?【答案】x 1 2 x【设计意图】使用教材中的例题情境,让学生对配套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新知探究一、探究学习【问题】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 200个螺柱或2 000个螺母,1个螺柱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柱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柱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师生活动】学生读题,逐句进行分析,初步找出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思考】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对找出的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分别对已知量和未知量进行分类.【答案】已知量:工人22名,每人每天生产1 200个螺柱或2 000个螺母,1个螺柱和2个螺母配套.未知量:分别安排生产螺柱和螺母的工人人数.【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为后续设未知数做好铺垫.【思考】“为使每天生产的螺柱和螺母刚好配套”,什么叫刚好配套?【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对“刚好配套”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答案】因为1个螺柱需要配2个螺母,每天生产的螺柱和螺母刚好配套应满足:1=2螺柱数目螺母数目,即螺母数量是螺柱数量的2倍.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刚好配套”的意思,找到配套问题中物品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列方程提供依据.【思考】在此配套基础上,可以将哪个量设为未知数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设出未知数,同时用未知数表示出相关的数量关系.【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完成表格:【师生活动】师生合作,完成表格.【答案】【设计意图】采用表格便于学生从纷繁的实际情境中分析问题,有条理地获取数量关系,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问题】列出方程,对本题进行解答.【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教师根据答题结果进行点评.【答案】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柱,(22-x )名工人生产螺母.根据螺母数量是螺柱数量的2倍,列出方程2 000(22-x )=2×1 200x .解方程,得5(22-x )=6x ,110-5x =6x ,11x =110,x =10,22-x =22-10=12. 答:应安排10名工人生产螺柱,12名工人生产螺母.【问题】如果设x 名工人生产螺母,又该怎样列方程呢?尝试列出方程并解答.【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方程.【答案】解:设应安排x 名工人生产螺母,(22-x )名工人生产螺柱.根据螺母数量是螺柱数量的2倍,列出方程2 000x =2×1 200(22-x ).解方程,得x =12,22-x =22-12=10.答:应安排12名工人生产螺母,10名工人生产螺柱.【设计意图】通过本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一道应用题中往往有多个未知量,可以选择设不同的未知量为未知数,一般设未知数原则是“问什么设什么”.【师生活动】组内交流,提炼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二、新知精讲【新知】解答配套问题的关键在配套问题中,一套物品的各个零部件之间会有一定的倍数关系,这个倍数关系就是列方程的关键.其中最常见的配套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如果a 件甲产品和b 件乙产品配成一套,那么a b甲产品数乙产品数.由等式的性质可得,甲产品数的b 倍等于乙产品数的a 倍. 三、典例精讲【例1】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 m 3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5 m 3木料,为使做出的桌面和桌腿恰好配成方桌,应分别用多少木料做桌面和桌腿?能配成多少张方桌?【分析】本题的配套关系是:桌面∶桌腿=1∶4,即1个桌面需要4条桌腿. 相等关系是:桌面的数量×4=桌腿的数量.【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找到本题中桌面和桌腿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列出方程,对本题进行解答.【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教师根据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进行指导.【答案】解:设用x m 3木料做桌面,(5-x ) m 3木料做桌腿,则可做桌面50x 个,做桌腿300(5-x )条.根据题意,列出方程:4×50x =300(5-x ).解方程,得x=3,5-x=2.配成方桌的数量:3×50=150(张).答:用3 m3木料做桌面,2 m3木料做桌腿,恰能配成150张方桌.【设计意图】通过解答本题,巩固解题方法,加深学生对配套问题解题思路的理解.【例2】服装厂要生产一批某种型号的学生运动服,已知每3 m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 m长的这种布料生产运动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运动服?【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派出学生代表回答.【答案】解:设用x m布料生产上衣,则用(600-x) m布料生产裤子,根据题意列方程:23x=600-x,解方程,得x=360.则生产裤子的布料:600-360=240(m),生产上衣:360×23=240(件),即240套运动服.答:分别用360 m和240 m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共能生产240套运动服.【设计意图】该题继续巩固解决配套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要注意数量关系的细微变化,增强运算能力.【例3】某车间有85名工人加工齿轮,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小齿轮10个.2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安排分别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每天加工的齿轮刚好配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并派学生代表板书写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答案】解:设x名工人加工大齿轮,则(85-x)名工人加工小齿轮.根据题意,列出方程:3×16x=10(85-x)×2.解方程,得x=25,85-x=60.答:应安排25名工人加工大齿轮,60名工人加工小齿轮,可使每天加工的齿轮刚好配套.【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知道列方程最关键的是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配套问题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配套问题的方法课后任务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第1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九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1∣人教新课标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九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方程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教学难点: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必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一元一次方程案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辅导资料: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辅导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第二课时讲解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十、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第【1】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如ax ±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忆旧引新1.看图列方程。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列方程,不用求解。
(1)公鸡x 只,母鸡30只,比公鸡只数少6只。
(2)公鸡x 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二、互动新授1.出示足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其实,足球里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请观察老师手中的足球,你发现白皮和黑皮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吗?师:除了形状,白皮、黑皮的块数也不相同哦,有几位男生正在探究这个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瞧瞧。
2.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
观察图,并说说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知道的信息: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的,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
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
解决的问题: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追问:你能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吗?交流汇报,并根据回答选择板书: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黑色皮的块数×2=白色皮的块数+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等量关系式,说一说这个等量关系式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已知条件:白色皮共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未知条件:黑色皮有多少块?3.引导学生利用例1的经验,自主列方程解答:学生自主解答,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解:设共有x 块黑色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实际问题与方程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1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内容是实际问题与方程。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简单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程知识,对解方程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从而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在解方程时,有时会忽略对齐等号,导致解题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列方程和解答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列方程,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小明有苹果若干个,他给了小红一半,还剩下20个,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呈现方程的形式。
如:设小明原来有x 个苹果,根据题意可得方程:x - (x/2) = 20。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解方程,找出x的值。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等号的性质,对齐等号。
(完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例 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73 页《实际问题与方程例 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一起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归纳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
(1)比ⅹ多5。
(2)比ⅹ少2。
(3)2个ⅹ与 34 的和。
1/ 9(4)ⅹ的5倍与9的差。
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等量关系。
(1)我们班女生比男生多 36 人。
(2)老师岁数比周佳岁数大 15 岁。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过渡语)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找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2、一起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归纳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全班齐读。
三、探究新知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 73 页例 1 的情境图。
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预设)生 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生 5:小明的成绩为 4.2lm,师:---------------------------------------------------------------最新资料推荐------------------------------------------------------ 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 0.06m,我们怎样理解呢?(原记录加上超出的)师:在这个情境中,有哪几个数量?(小明的成绩、原记录、超出的部分)师:刚说的数量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成绩小明成绩-超出部分=原纪录小明成绩=原纪录+超出部分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生 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学设计第一篇:《实际问题与方程(1)》教学设计第5单元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是十一、二岁,基本都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能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这个班的学生基础不是太好,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不强。
但孩子们天真朴实,我和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
我在课堂上一句表扬,一个微笑,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能调动起来,真是唯恐落后的学习状态。
【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掌握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准备】课件【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解下列方程:X+4.2=9.6 X-12.8=4.7 1.2X=4.8 X÷3=1.8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例题精讲教学P73例1。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生1:跑步、打羽毛球。
生2:打乒乓球、游泳。
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
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
好吗?生:好!出示题目。
(课件出示跳远的图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1、2、3、从图片上你能获得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书)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①2小明的成绩—原纪录=超出部分② 小明的成绩—超出部分=原纪录③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一)》示范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形如x±a=b 和ax=b的一步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能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形形色色的方程,而学习方程的目的是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先来看几道题目。
课件出示:1.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x与5.6的和等于12。
(2)x的3倍等于51。
2.分析数量关系并写出来。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 t。
(3)小明的跳远成绩超过原纪录0.08 m。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一)]二、探究新知(一)教学列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出示教科书第72页例6,完成【学习任务一】。
师: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同学发挥出色,打破了学校跳远项目的原纪录。
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
出示【学习任务一】。
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一】中的问题,再在小组内交流,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已知信息:小明的跳远成绩为4.21 m,超过原纪录0.06 m。
要求问题: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超过原纪录0.06 m”这句话的?预设: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0.06 m。
师:可以找到怎样的等量关系?预设1:小明的成绩-超出部分=原纪录预设2: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预设3:小明的成绩-原纪录=超出部分师:你是怎样列式的?解答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对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很熟悉,但第一次设未知数列方程,列方程过程中的格式、步骤不一定很规范,此时教师要加以引导。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设计1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本节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在具体问题中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对方程的建模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确应用题的关键在于(1)弄清题意(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列出方程(3)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主要有以下四类问题:流感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营销问题、面积问题.对于数量关系较多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引导学生用图像、表格等不同的形式分析题意,提炼数学信息,并将相关语言翻译为数学语言,进而确定相关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本节是讨论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复杂程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问题要以多练为主.【课时安排】3课时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某些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关键.【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难点:准确判断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找到相等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过程设计】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一)前期回顾1.课件出示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最快的方法是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与本节课的类比效果.2.学生解决完这个实际问题后,提出问题“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步骤?”让学生来回顾总结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所用的步骤.3.课件出示问题:简单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二)探究活动1.课件出示实际问题: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2.教师提出探究活动的问题引导:1. 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2. 如何理解“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3. 问题中有怎样的相等关系?4. 如何选取未知数并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3.学生活动: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设计意图:前期回顾环节是通过解决一个简单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顾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达到温故知新,为这节课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对于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有的放矢,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让小组交流更有成效.二、信息交流,揭示规律1.学生交流共享:学生将小组交流成果展示,课件展示分析过程,学生填写(1)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2)则第一轮的传染源有______人,有________ 人被传染(3)第二轮的传染源有______人,有__________ 人被传染(4)两轮过后共有_____________人患了流感?(5)你能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吗?2.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探究一的解答过程,并由一名学生板演.3.师生出示解答过程,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定义解题步骤.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并比较与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异同.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小组交流活动,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探究任务,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师生共完成问题解决并归纳所需步骤,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归纳的习惯,掌握好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学生根据上一环节的解题规律乘胜追击,解决问题“如果按照这样的传染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流感?”2.对于传播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规律的探索“对类似的传播问题的数量关系你有新的认识吗?”学生交流讨论.3.应用新知: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树木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支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4.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枝干”的问题与前面的“传播问题”有何异同?教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找到不同的解决思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意图:对于探究一“传播问题”的一个延伸问题,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对这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透彻,熟练掌握.解决“枝干”问题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相似问题的解题思路不一定相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简单套公式.四、变练演编,深化提高应用: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全组有多少名同学?2.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参加比赛?3.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5,把这个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数与原数的积为736,求原数.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不同类型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熟练掌握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反思.五、反思小结,观点提高1.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你认为要经过那些过程?2.比较以前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你认为我们这节课更要注意什么问题?谈谈你的感想?3.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解决了一类实际问题,你们能形象的定义一下吗?解决这类问题你们掌握了什么方法或者窍门吗?设计意图:通过归纳,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并对其中的验根环节加以强调.通过对本节课的传播类的问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养成归类总结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找规律,找捷径.六、课后作业,分层提升必做课本第21页习题21.3第2、3、5、6题七、板书设计: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 个人列方程1+x+x(1+x)=121解方程,得x1=10,x2= -12根据题意,舍去x2= -12答: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学生能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难点还是在于由实际问题向数学模型的转化,应该对熟悉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相等关系这一环节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提高学生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者:张颖。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1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列形如x+a=b和“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列方程解题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列出形如x±a=b和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知识讲解【知识点一】用形如x士n=6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导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教材73页例1)过程讲解1.观图并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小明跳远的成绩是4. 21m,小明跳远的成绩超过学校原跳远纪录0. 06m。
所求问题: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2.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线段图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①小明的跳远成绩-学校原跳远纪录=超出部分②学校原跳远纪录十超出部分=小明的跳远成绩③小明的跳远成绩-超出部分=学校原跳远纪录3.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用算术法解答。
(1)方法分析:根据等量关系③“小明的跳远成绩-超出部分=学校原跳远纪录”可以列减法算式计算。
(2)列式解答:4. 21-0. 06=4. 15(m)方法二列方程解答。
(1)方法分析:由于学校原跳远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根等量关系②,把超出部分和小明的跳远成绩换成已知数据,列成方程。
过程如下:学校原跳远纪录十超出部分=小明的跳远成绩↓↓↓X + 0.06 = 4.21列方程解答解:设学校原跳远记录位x m。
X + 0.06 = 4.21[w*ww.z#@z&step.c^om]X + 0.06 - 0.06 = 4.21 - 0.06X = 4.15答:学校原跳远记录位4.15 m.4.探究选取列方程的原则根据等量关系式①“小明的跳远成绩一学校原跳远纪录=超出部分”可以列成方程“4. 21- x=0. 06”来解答。
教学设计1:实际问题与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形如x+a=b、ax+b=c的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2、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并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73—74页,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
1、解下列方程:
x+=10 = x÷4=
2、阅读教材73页主题图。
(1)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问题是什么?
(3)题中的关系式是:
小明的成绩-()=原纪录成绩
原纪录成绩+()=小明成绩
小明的成绩-()=原纪录成绩
(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5)探究选取列方程的原则:列方程时能用加法的一般不用减法,因为用加法表示更容易思考。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74页主题图。
理解图意。
(1)你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2)白色皮块数与黑色皮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3)怎样列方程?
(4)检验:
2、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解方程,并检验。
20+x=36 x-40= 5x= x÷=
2、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今年爷爷年龄是小兰的8倍,爷爷72岁,小兰今年多少岁?
3、车配件厂一车间有工人105人,比二车间的2倍少7人,二车间有多少人?
四、整理学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的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的教学设计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根据题意,你能找到哪些数量关系?杏树比桃树的棵数少130棵。
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4倍。
美术小组比体育小组多5人。
2导入新课。
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准数量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一种新的解题方法。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二.自主探究,列方程解决问题(一)学习例11.出示例题,寻找等量关系。
学校原跳远记录是多少米?思考:你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解答问题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你能列出算式吗?想一想:如果要列方程解答,题中的未知量应该怎样处理?3.提问: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x+0.06=4.214.21-x=0.06师强调:在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结果不带单位4.组织学生对所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5.怎样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呢?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检验方法。
(二)学习例21.谈话:对于同学们来说足球应该不陌生吧,能说说你对足球的了解吗?2.出示主题图。
师:小小的足球上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呢!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问:你能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列方程完成解答问题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说一说是如何解的。
老师结合学生汇报,以其中一个方程为例板书解题过程。
4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步骤?5.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另外两种解法。
三、强化认知,巩固提高1.解下面的方程3x+6=18 2x-7.5=8.516+8x=40 4x-3×9=292.教材第73页“做一做”四、总结评价,汇报交流经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你都有些什么收获?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给大家吗?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 解:设学校原跳远记录是x m。
原记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x+0.06=4.21x+0.06-0.06=4.21-0.06x=4.15答:学校原跳远记录是4.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73例1及练习十六第1、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 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
生2:打乒乓球、游泳。
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
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
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
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生7:解: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 m,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 x +0.06=4.21
x +0.06-0.06=4.21-0.06
x =4.15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 =4.15代人方程
方程的左边=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
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师:你从题中能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用方程解决问题,两人一小组交流方法。
评讲后要特别提醒学生别忘了检验。
解答过程: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长高的部分解:略
2.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
请学生观察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给条件的单位不统一,要化成统一的单位。
小组讨论怎样找到相等的关系。
指名汇报并板书:
每分钟滴的水×30=半小时滴的水
请学生思考应该把哪个条件设为x ,怎样列方程。
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并板书:解:略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方程30x ÷30=1800÷30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30仍然相等呢。
你怎样判断x =60就是方程的解呢?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指导检验的格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用方程解决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式假设未知数为x ,然后再列方程解应用题。
)作业:教材第75页第1、3、4题。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与目标定位:
例1是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一节新课,因此我们思考的最多的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就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1)找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张白纸,并且在前面的四年学习中都已经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果在本课中继续强调“阅读与理解”“分析和解答”“回顾与反思”,则给学生以“炒冷饭”的感觉,过于注重文字上的步骤,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感悟。
而定位“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这个目标,则又显得有点单薄,所以我们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解决相遇问题;
2.让学生感受用画线段图等方法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中,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其中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用ax+bc=d的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工程问题、面积问题、购物问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整节课我们力求凸显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一题多用中举一反三,感受找等量关系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快速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平常教学中,学生常常对复杂的题目等量关系却无从下手,因为他们不会主动去写出等量关系,对于等量关系的重要性感受不够。
本课在设计中,将尽量发挥例题的作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通过讨论体会检验的方法,即将问题当做条件代入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组题目都是由同一个等量关系(即: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甲乙一小时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总路程)来解决的,从而感受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以及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举三反一”,沟通联系建立“ax+bc=d”的模型
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在解决“散步问题”“挖隧道问题”、“购物问题”“面积问题”后,与前面的”行程问题”进行沟通,,感受这五类问题的内在联系,即使购物问题中铅笔和橡
皮的数量不同,学生也能感受到这一系列问题内在的等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ax+bc=d来表示,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沟通这些题目之前的内在联系,建立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3.用数形结合贯穿全课,让学生体会“形”能更清楚地表示等量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本课中,画线段图分析等量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凸显达成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请你用画一画、标一标、写一写的方法,让我们一眼能看明白你找到的等量关系”,让学生自觉寻找直观的方法,并通过学生方法之间的对比,从对比中体会图作为直观手段的好处。
在后续的练习中,不断将图和式进行沟通,并丰富图的类型,如“购物问题”“面积问题”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受到图在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中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