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第四章 精细功能发育(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合集下载

精细运动发育

精细运动发育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 fine motor skills)个体主要凭 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
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 务的能力。
姿势和移动
精细运动
视觉功能
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 促进而共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3岁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precision grasp) 侧捏(lateral pinch)
三指捏(tripoodd ppiinncchh))
➢ 悬浮 ➢ 约束 ➢推 ➢压 ➢触 ➢ 勾状抓握
13种基本形式
➢ 球形掌握 ➢ 球形指尖握(拉) ➢ 柱状抓握 ➢ 指尖捏 ➢ 指腹捏 ➢ 侧捏 ➢ 三指尖捏
7
手的功能
悬浮
托举
3.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1)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这 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2)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识了这一类物 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 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二)双手协调动作发育
※双手协调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将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 另一只手,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游戏。
☆8-10个月:开始学习操作动作。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可以准确地 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口中,而开始玩一些简单游戏。
☆12-15个月:可一只手固定容器,另一只手从中取或向其中放物体; 会打开瓶盖。
三、手眼协调 手眼协调(eye-hand coordination)是指在视觉配 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随神经 心理发育的成熟而逐渐发展起来,标志着发育的成熟度。

精细功能发育05

精细功能发育05

一、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 1.性别 女婴优先于男婴 2.父母文化程度 3.抚养人 4.围生期危险因素 先天不足 5.感觉输入、姿势控制(身体稳定)以及粗大 运动模式 6.视觉发育异常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 官,是认识客观世界、 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 器官。 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 两大类。 四项基本动作
(一)抓握动作发育 1.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2)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
发育
(3)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 抓握模式)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 发育 (4)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二、视觉功能发育
视觉是个体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个体对外部 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由视觉提供。 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生后6个月,眼 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完成。视 觉功能首先发育,大约于1岁左右接近成人,进而引 导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并使其更加精细准确、 更为协调迅速。
(一)视觉发育过程 视觉发育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 视线转移等,分为以下3个阶段。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 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第四章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 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 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 力。
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 与视觉功能三者之间是
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
进而共同发一、手功能发育
4-6岁
利手(handedness)的发育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的意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才能真实 地了解周围的事物。手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 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脑的发育。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返回目录
1.整体运动向分离运动发育
当眼球运动与上肢功能发育稳定后, 进一步向精细化发育。
由最初的手腕整体运动逐渐向手指 的精细运动分化发育。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2.抓握的稳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
首先 手的外旋抓握 其次 手内旋抓握 再次 三指的静态抓握促进了 手指关节的运动发育, 手指关节的运动需要肘部和前臂的 稳定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
眼和手的顺序性发育过程: 无目的(random) 到达(reach)
操作(manipulation) 抓握(grasp)
6个月以前,手的活动范围与视线不交叉,多数情况下,眼 睛看不见手上的物体,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 当手遇到危险刺激时会做出防御 反应,从最初只具有感觉、防御的手 向具有探索、功能的手方向发育。
返回目录
5.从手到眼的发育
发育早期手活动主要有回避反应、握 持反应,由本体感觉和触觉刺激诱导产 生,逐渐发育到由视觉刺激诱导,最终 发育成为触摸物体后就能像看见物体一 样感知物体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2.抓住动作
3个月,仰卧位能用手指抓自己的身体、头发和衣服。 4个月,手与拨浪鼓接触时,手会主动张开来抓,并握住、摇动及注视拨浪鼓。 5个月,能抓住近处的玩具。 6个月,两只手能同时各抓住一个小玩具。 7个月,能伸手抓住远处的玩具。
第七章 第二节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
返回目录
3.耙抓动作
6个月起能够伸手去触摸小玩具并抓住拿起来,而不仅仅是接触。 7个月时,所有的手指都可弯曲地做耙抓的动作,并能成功地抓住小玩具。

精细功能发育

精细功能发育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 两大类。
10
第10页,共91页。
悬浮(suspension)

约束(constrain)

推(push)

压(press)


触(touch)


勾状抓握(hook grasp)


球形抓握(ball grasp)
动 作


力性抓握
(power grip)
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 拉(pull)
42
第42页,共91页。
(1)乱涂阶段
(2)组阶段
(3)集合阶段
(4)图画阶段)
43
第43页,共91页。
(五)手的知觉功能发育 (1)基本概念:触觉识别
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而无需用眼看就 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 发育初期触觉识别能力优先发育,功能完善 后通常通过视觉功能弥补。
44
精细功能发育
第1页,共91页。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基本概念:精细运动能力、双手协调、 触觉识别、手眼协调、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 障碍。
• 掌握抓握动作发育规律、双手协调动作发育
规律、绘画动作发育、视觉发育过程、手眼
协调能力发育过程、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特征、
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响手
功能发育的途径、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异常发
第44页,共91页。
对一些物体属性的触觉,如尺寸、温度,在出生后
前几个月就发育得很好。
对于质地、重量等属性的感知却需在6~9个月之后。
对物体形状的探索则更晚。
手的知觉功能发育与手的动作发育密切相关, 新获得的动作技能与越来越精确的感知功能均在 对方的进一步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第四章精细运动练习题 Word 文档 (2)

第四章精细运动练习题 Word 文档 (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习题】1.精细抓握不包括()1.BA.指尖捏B.约束C.三指捏D.侧捏E.指腹捏2.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2.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3.DA.2~3岁B.2~4岁C.2~5岁D.2~6岁E.2~7岁4.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4.DA.乱涂阶段B.组合阶段C.集合阶段D.乱画阶段E.图画阶段5.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EA.7个月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D.12个月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E.24个月搭2块或3块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6.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大米花、葡萄干等)的时间为()6.D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7.很熟练用拇指与另一手指准确捏起o.6Cm串珠的时间为()7.E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8.能几页几页翻书的时间为 ( )8.B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9.能一页一页翻书的时间为 ( )9.C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0.自发地从瓶中倒出小丸的时间为( ) 10.B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1.向杯中倒水并能控制流量的时间为( ) 11.E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2.精细辨认物体阶段发育在生后( ) 12.BA.6个月以后B.7个月以后C.8个月以后D.9个月以后E.10个月以后13.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 )13.A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14.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 )14.DA.视网膜B.角膜C.焦点D.焦距E.年龄15.出生后视皮层的功能变化存在一个关键期,为( ) 15.CA.2~3年B.3~4年C.4~5年D.5~6年E.6~7年16.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 ) 16.BA.5岁B.6岁C.7岁D.8岁E.9岁17.3个月小儿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 ) 17.EA.100°B.120°C.140°D.160°E.180°18.能判断出利手的年龄约为( ) 18.CA.2~4岁B.3~5岁C.4~6岁D.5~7岁E.6~8岁19.倒手动作出现在生后( ) 19.C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9个月20.开始尝试拿笔在纸上涂画,翻看带画的图书的时间为( ) 20.BA.6~12个月B.12~18个月C.18~24个月D.24~30个月E.30~36个月[B1型题]题21~22共用备选答案A.0~3个月B.4~6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E.15~12个月21.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21.A22.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22.C题23~24共用备选答案A.7个月B.9个月C.15个月D.24个月E.30个月23.开始在大人鼓励下出现翻书动作()23.B24.能将纸叠成方块,边角基本整齐()24.E题25~26共用备选答案A.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B.主要是图形的出现与混合C.将几个图形、图像组合D.混合的图形数量增多,内容更为复杂E.出现最初无目的的涂抹动作25.绘画动作发育的集合阶段()25.D26.绘画动作发育的图画阶段()26.B【X型题】32.抓握动作分为()32.ABA.力性抓握B.精细抓握C.压D.触E.勾状抓握33.连续的抓握动作动作过程包括() 33.ABCEA.视觉搜索物体B.接近物体C.抓住物体D.操作物体E.放开物体34.关于抓握动作发育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4.ABCDEA.尺侧手掌抓握(3个月)B.全手掌抓握(5个月)C.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D.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E.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35.视觉发育过程包括()35.ABCDA.视觉定位B.注视C.追视D.视线转移E.远视36.视觉功能评定方法包括()36.ABCDEA.单眼遮盖试验B.光觉反应C.注视和追视D.眨眼反射E.双眼同视功能37.关于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7.ABEA.稳稳地拿住茶杯18个月B.穿鞋24个月C.解开能够到的纽扣36个月D.穿上衣和外套24个月E.独立进餐,几乎没有食物外溢24个月38.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特点包括()38.ABCDEA.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B.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C.8个月到3岁发育最快D.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E.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3~4岁左右39.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39.ABCDEA.拇指内收B.手握拳C.前臂旋前D.手指关节掌屈E.肩关节内收40.常见的婴幼儿精细运动异常发育包括()40.ABCDEA.精神发育迟滞B.脑性瘫痪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学习障碍E.发育性协调障碍41.15个月小儿精细运动包括()41.BCDEA.搭3~4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B.可用匙取物C.全手握笔,自发乱画D.会打开盒盖(不是螺纹的)E.能倾斜瓶子倒出小物体,然后用手去捏42.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方法包括()42.ABCDA.Gesell发育量表B.Bayley婴儿发育量表C.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Peabody量表E.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2型题]题27~31共用备选答案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27.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的物体() 27.C28.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进大珠子或大扣子孔()28.C29.全手握笔,自发乱画() 29.E30.能临摹“○”和十字;会穿珠子、系纽扣、向杯中倒水()30.C31.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31.D(二)名词解释1.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第四章精细运动练习题Word文档(2)

第四章精细运动练习题Word文档(2)

第四章精细运动练习题Word文档(2)人体发育学试题《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精细抓握不包括()1.BA.指尖捏B.约束C.三指捏D.侧捏E.指腹捏2.无意识抓握出现的时间约为()2.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发育的阶段是( ) 3.DA.2~3岁B.2~4岁C.2~5岁D.2~6岁E.2~7岁4.绘画动作发育阶段不包括( ) 4.DA.乱涂阶段B.组合阶段C.集合阶段D.乱画阶段E.图画阶段5.关于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EA.7个月可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上B.9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葡萄干等)C.10个月可用食指触物D.12个月可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拿出另一个E.24个月搭2块或3块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6.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大米花、葡萄干等)的时间为()6.D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7.很熟练用拇指与另一手指准确捏起o.6Cm串珠的时间为()7.E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8.能几页几页翻书的时间为( )8.B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9.能一页一页翻书的时间为( )9.C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0.自发地从瓶中倒出小丸的时间为( ) 10.B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人体发育学试题11.向杯中倒水并能控制流量的时间为( ) 11.E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12.精细辨认物体阶段发育在生后( ) 12.BA.6个月以后B.7个月以后C.8个月以后D.9个月以后E.10个月以后13.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 )13.AA.6个月B.7个月C.8个月D.9个月E.10个月14.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 )14.DA.视网膜B.角膜C.焦点D.焦距E.年龄15.出生后视皮层的功能变化存在一个关键期,为( ) 15.CA.2~3年B.3~4年C.4~5年D.5~6年E.6~7年16.小儿视力大致可达到成人水平的时间为( ) 16.BA.5岁B.6岁C.7岁D.8岁E.9岁17.3个月小儿双眼追视移动物体范围可达( ) 17.EA.100°B.120°C.140°D.160°E.180°18.能判断出利手的年龄约为( ) 18.CA.2~4岁B.3~5岁C.4~6岁D.5~7岁E.6~8岁19.倒手动作出现在生后( ) 19.C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9个月20.开始尝试拿笔在纸上涂画,翻看带画的图书的时间为( )20.BA.6~12个月B.12~18个月C.18~24个月D.24~30个月E.30~36个月[B1型题]题21~22共用备选答案A.0~3个月B.4~6个月C.7~9个月D.10~12个月E.15~12个月21.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21.A22.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22.C题23~24共用备选答案A.7个月B.9个月C.15个月D.24个月E.30个月23.开始在大人鼓励下出现翻书动作()23.B24.能将纸叠成方块,边角基本整齐()24.E题25~26共用备选答案A.主要是获得绘画所必需的手眼协调能力B.主要是图形的出现与混合C.将几个图形、图像组合D.混合的图形数量增多,内容更为复杂E.出现最初无目的的涂抹动作人体发育学试题25.绘画动作发育的集合阶段()25.D26.绘画动作发育的图画阶段()26.B【X型题】32.抓握动作分为()32.ABA.力性抓握B.精细抓握C.压D.触E.勾状抓握33.连续的抓握动作动作过程包括()33.ABCEA.视觉搜索物体B.接近物体C.抓住物体D.操作物体E.放开物体34.关于抓握动作发育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34.ABCDEA.尺侧手掌抓握(3个月)B.全手掌抓握(5个月)C.桡侧手掌抓握(6~7个月)D.桡侧手指抓握(8个月)E.拇、食指对指抓握(9~10个月)35.视觉发育过程包括()35.ABCDA.视觉定位B.注视C.追视D.视线转移E.远视36.视觉功能评定方法包括()36.ABCDEA.单眼遮盖试验B.光觉反应C.注视和追视D.眨眼反射E.双眼同视功能37.关于生活自理动作发育时间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37.ABEA.稳稳地拿住茶杯18个月B.穿鞋24个月C.解开能够到的纽扣36个月D.穿上衣和外套24个月E.独立进餐,几乎没有食物外溢24个月38.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特点包括()38.ABCDEA.周边视力比中央视力好B.人类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生后6个月C.8个月到3岁发育最快D.3~6岁时基本完成视觉功能的发育E.通常焦距的稳定大约在3~4岁左右39.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姿势异常包括()39.ABCDEA.拇指内收B.手握拳C.前臂旋前D.手指关节掌屈E.肩关节内收40.常见的婴幼儿精细运动异常发育包括()40.ABCDEA.精神发育迟滞B.脑性瘫痪C.注意缺陷多动障碍D.学习障碍E.发育性协调障碍人体发育学试题41.15个月小儿精细运动包括()41.BCDEA.搭3~4块积木(边长2.5Cm的正方体)B.可用匙取物C.全手握笔,自发乱画D.会打开盒盖(不是螺纹的)E.能倾斜瓶子倒出小物体,然后用手去捏42.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方法包括()42.ABCDA.Gesell发育量表B.Bayley婴儿发育量表C.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Peabody量表E.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B2型题]题27~31共用备选答案A.12个月B.18个月C.24个月D.30个月E.36个月27.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的物体()27.C28.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进大珠子或大扣子孔()28.C29.全手握笔,自发乱画()29.E30.能临摹“○”和十字;会穿珠子、系纽扣、向杯中倒水()30.C31.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31.D(二)名词解释1.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 当手遇到危险刺激时会做出防御 反应,从最初只具有感觉、防御的手 向具有探索、功能的手方向发育。
返回目录
5.从手到眼的发育
发育早期手活动主要有回避反应、握 持反应,由本体感觉和触觉刺激诱导产 生,逐渐发育到由视觉刺激诱导,最终 发育成为触摸物体后就能像看见物体一 样感知物体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第四章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精细运动能力
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 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
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 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返回目录
姿势和移动
精细运动
视觉功能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一、手功能发育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双手协调动作的发育规律
4~5个月: 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
并用双手抓住物体并保持在身体中线处。
6个月后: 能抓住物体。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特别喜欢感受物体。
仰卧位时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到口中。 会抓住给他的一个方块,会扔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
返回目录
双手协调动作的发育规律
第七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触觉识别
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而无需用眼看 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手指的精细感觉。
发育初期触觉识别能力优先发育, 功 能完善后通常通过视觉功能弥补。
(六)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返回目录
(七)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
返回目录
二、视觉功能发育
返回目录
※ 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 关键期是出生后前半年, 眼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在 出生后6个月左右完成。 1岁前是婴幼儿视觉发育的黄金时期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

《人体发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人体发育学是康复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人体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生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全书共十章,重点阐述了婴幼儿期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认知功能及情绪情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异常发育和发育评定。

此外,还全面介绍了胎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以及成人期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征、影响因素、异常发育或疾病以及发育维护。

它的任务是通过了解人体生理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功能的发育过程及其规律,加深理解康复治疗技术的形成,促进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促使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生活活动能力。

本课程为康复治疗专业德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2.教学中应以全面、整体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人体发育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化知识的整体性。

传统讲授法仍然是人体发育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根据课堂实际需要,合理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理论教学第一章人体发育学概述2学时第一节概述、正常发育规律 1学时知识点:人体发育学的概念、研究范围与发展简史,人体发育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与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体格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神经与心理发育第二节异常发育、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运动功能障碍,行为障碍或异常,言语和语言障碍,学习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孤独症,重症身心发育障碍,体格发育评定,神经心理发育评定,运动发育评定本章小结重点:人体发育的概念,人体正常发育的规律,人体异常发育的表现,人体发育评定难点:人体发育的评定思考题:1.人体发育的概念2.如何判断人体发育异常?3.怎么进行人体发育评定?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二章胎儿期发育2学时第一节胎儿期发育规律 1学时知识点:胎儿宫内发育分期,胎儿发育进程及发育特征,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胎儿期行为发育,胎儿发育的监测第二节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1学时知识点: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胎教本章小结重点:胎儿期发育规律,胎儿发育的影响因素难点:胎儿期发育规律思考题:一、简答题1.胎儿期发育的规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影像胎儿发育的因素有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1学时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粗大运动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反射发育,姿势运动发育,影响粗大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评定内容及方法,常用的评定量表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及方法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1学时第一节精细运动发育规律、精细运动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手功能发育,视觉功能发育,手眼协调能力发育,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评定的目的,手功能发育评定方法,视觉功能评定,眼协调功能发育评定,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婴幼儿精细运动的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及方法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精细运动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五章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2学时第一节言语语言发育规律1学时知识点:语言概述,言语功能发育的生理基础,婴儿期前言语行为,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发育,婴幼儿语言发育的特点,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语言功能的异常发育第二节言语功能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言语功能发育评定,构音障碍运动功能评定,其他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言语语言发育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评定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言语功能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言语功能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讨论式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1学时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认知功能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认知功能概述,认知功能的发育,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影响认知功能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新生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第七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3学时第一节概述、婴幼儿基本情绪的发育1学时知识点: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情绪情感发育的阶段;哭,笑,恐惧,兴趣,愤怒第二节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1学时知识点:情感引发的婴幼儿依恋,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情感与亲子交往的发展,情感与同伴关系的发展第三节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1学时知识点: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异常发育,评定方法,评定内容,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本章小结重点: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意义,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婴幼儿情感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幼儿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婴幼儿情绪情感及其社会功能发育评定难点: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的影响因素,婴幼儿社会功能发育评定思考题:1.如何进行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育评定?2.影响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评定的因素?3.婴幼儿情感引发的社会功能发育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启发式第八章学龄前期与学龄期3学时第一节学龄前期1学时知识点:生理发育特点,运动和动作发育,言语发育,认知发育,个性特征和社会功能发育,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学龄期1学时知识点:生理发育特点,动作和运动发育,言语发育,认知发育,个性特征和社会功能发育,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三节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异常发育1学时知识点: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本章小结重点: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发育特点以及异常发育难点:学龄前期与学龄期心理发育的指导思考题:1.婴幼儿学龄前期与学龄期的发育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式第九章青春期2学时第一节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 1学时知识点: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第二节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 1学时知识点: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异常,青春期心理卫生问题,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维护本章小结重点: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特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难点: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维护思考题:1.举例说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发育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维护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式第十章成人期发育3学时第一节青年期1学时知识点:青年期生理发育特点,青年期心理发育特征,青年期生理与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心理卫生问题,青年期心理发育的指导第二节成年期1学时知识点:中年期生理变化特点,中年期心理变化特征,中年期的家庭生活与职业适应,中年期的人际关系,中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常表现,中年期心理变化的指导第三节老年期1学时知识点:老年期生理变化特点,老年期心理社会特征,老年期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常见疾病,老年期心理变化的指导本章小结重点:青年、中年、老年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心理社会特征难点: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心理变化指导思考题:1.举例说明成人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特点以及指导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案例式(二)课程实验教学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讨论/实验;1.占平时成绩权重:考勤20%、作业20%、讨论20%、实验报告40%。

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第四章+婴幼儿期精细运动发育
追视范围比较小。
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随着头颈部稳定程度的提高,眼球的控制能 力不断得到增强。
这一时期可见眼球的自由运动。 当两手朝向正中线合拢时,双眼能够注视物
体。
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当头部能够左右转动时(4个月左右),便 平稳地进入了追视和视线转移的发育阶段。
眼球的运动控制发育规律为:首先是水平方 向的运动发育,其次是垂直方向追视功能的 发育,最后是斜向追视功能的发育。
5.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展
前臂具备了旋转运动的功能后,开始 了桡侧抓握或抓捏动作的发育。
6.从抓握到放开的发展
婴儿首先学会的是抓握,然后逐渐学 会松手放开物体。
放开的动作较抓握更精确,更具有目 的性。
7.从防御手向功能手发展
当手遇到危险刺激时会做出防御反应, 从最初只具有感觉、防御的手向具有 探索、功能的手方向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俯卧位: ✓ 当需要将一侧上肢向前伸展时,会诱发 整个腕关节呈过伸展状态。 ✓ 这一时期,无论上肢或下肢,各关节间 还未出现分离运动。 ✓ 上肢向前方伸出的动作有赖于重心的下 移。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视觉功能: ✓ 眼球运动已经平稳,能够完成视觉诱导 下的伸手和握持动作。 ✓ 在上臂的支撑下身体可以向左右移动, 这便促进了上臂回旋活动的练习,使得 眼睛容易看到手内握持的物品。
一、手功能发育
操作能力; 识别物体的能力(触觉识别):
✓ 能够识别物体的属性,如形状、大小、 硬度等;
✓ 能够感知身体的运动变化。
一、手功能发育
伸手取物
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
抓握物体


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

精细运动发育的名词解释

精细运动发育的名词解释

精细运动发育的名词解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精细运动发育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概念可能并不太熟悉。

本文将对精细运动发育进行一番名词解释。

精细运动发育是指儿童在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指手指和手腕的运动控制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它涉及到肌肉控制、手部动作和感知动作的整合等多个方面。

每个孩子的精细运动发育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通常来说,新生儿的运动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只能随机或无目的地运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开始能够将手指定向物体,并尝试触摸和抓取。

这是他们精细运动发育的起始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精细运动发育逐渐进步。

他们开始能够逐渐掌握使用工具和玩具,如拼图、积木等。

他们手部的灵活度和准确性也随之提升。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成为了他们运动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精细运动发育,孩子们能够完成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如吃饭、写字、系鞋带等。

这些技能的习得是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基础。

因此,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了解和促进孩子的精细运动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精细运动能力呢?这里有一些建议可以供参考。

首先,创造一个适合孩子探索和练习的环境。

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器材,并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自由的探索和操作。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锻炼他们的手部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其次,培养孩子的肌肉控制和力量。

鼓励他们进行一些适合年龄的体育活动,如爬行、跳跃、走路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他们的核心肌肉和手部肌肉控制能力。

此外,提供一些有趣的手工艺和绘画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控制能力。

例如,让他们剪纸、折纸、绘画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还可以促进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最后,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有些可能会比其他孩子慢一些。

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来发展他们的精细运动能力。

精细运动的发育

精细运动的发育

精细运动的发育小儿精细运动正常发育模式如下:新生儿时期可引出握持反射,次序~3个月,当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4周以内手常常握得很紧,得到12周时手就经常呈张开的姿势,将花棱棒放在手中,能握住数秒钟。

16周,两手能凑到一起玩,能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常常去抓东西,但距离判断不准,手常常伸过了物体。

持物时用整个手掌握物,手握花棱棒的时间较以前长些,而且会摇晃。

20周,能主动握物,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能玩玩具,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嘴里。

24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用手掌抓积木,开始时用手掌的尺侧去抓,以后才会用挠侧,给另一块积木时,手中积木扔掉。

28周,可用拇指及另外2个手指握物。

会用一只手去触物,能自己将饼干放入口中,玩积木时可以将积木从一只手倒换到另一只手。

给另一块积木时,能保留手中原有的一块。

36~40周,拇指能与其他指相对。

40周,可用食指去触物,能将手中物品放在桌上,当父母向小儿索取玩具时,不松手。

44周,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拿较小的物体。

会将东西放入一大盒子中,并从盒子中拿出另一个。

48周,能把玩具给检查者。

1岁,不再把东西经常放入口中。

12~15个月,能把东西往上扔,替他捡起来后,再继续扔。

15个月,可将1块或3块积木搭成一个“塔”,不跌倒。

18个月,可搭3~4块积木的“塔”。

2岁,会搭6块或7块的“塔”,模仿搭“火车”,,但没有“烟囱”搭出。

会转动门把,旋转圆盖子。

穿鞋、袜子和裤子。

2岁半,会搭8块的积木,模仿搭“火车”,可将“烟囱”搭出。

会将铅笔握在手中(手呈拳状),会模仿画直线和圆圈。

3岁,会撘9块积木的“塔”。

看过父母搭“桥”的过程,然后会模仿去搭“桥“。

会按着一个已画好的圆形画出圆形,看完父母画好十字的过程后去画一个十字。

会穿脱衣服,除了衣服背后的扣子外,会系其他扣子。

3岁半,不用看搭“桥“的过程,直根据搭好的样子,就能模仿搭“桥”。

4岁,看过父母搭的过程后,会模仿搭“大门”。

《人体发育学》第四章 精细功能发育(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人体发育学》第四章 精细功能发育(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 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 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 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 育。因此,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 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而共 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岁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 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西。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发育初期触觉识别能力优先发育,功能完善后通常通过视觉功能弥补。
发现任何阶段的抓握动作都包括四种连续的动作过程:①视觉搜索物体;
(3)手识别物体与视觉识别物体的区别:能够感知身体的位置变化。
3岁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从手到眼的发育
6. 第二,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和手,即视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和关系 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知觉和具体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 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一、手功能发育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2)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3)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 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
(4)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手的抓握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 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的典型方式。
第二,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 和手,即视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 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 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知觉和具体思 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精细动作发展的原理

精细动作发展的原理

精细动作发展的原理
精细动作是指需要复杂协调的小肌肉活动,如写字、夹取小物体等。

精细动作的发展遵循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有其特殊性。

其影响因素及发展原理可概括如下:
一、影响因素
1. 遗传基础
一定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发展精细动作的天赋潜能。

2.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肌肉协调,其发育水平直接影响精细动作。

3. 周边系统
视觉、听觉等感觉反馈,以及肌肉、骨骼等运动系统的发育成熟度都会影响精细动作。

4. 练习与体验
多样化的精细动作练习和生活体验可以促进相关脑区连接形成。

二、发展规律
1. 头尾发展
新生儿先能控制头部和眼睛,然后是手指、手部,其后腿、脚等部位。

2. 粗到细
婴儿最初只能完成粗糙的整体动作,后期才能进行精细化运动。

3. 近端优先
幼儿起初只能控制手臂近端,逐渐发展使用手掌、手指。

4. 共同发展
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需要双手双脚等身体部位的共同发展。

5. 循序渐进
精细动作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精细动作发展,其发展规律从粗糙到精细,从近端到远端,循序渐进,运动控制能力不断提高。

这是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手定点由近端逐渐向远端发育 3.眼和手发育的共同形式 4.从防御向功能发育 5.从手到眼的发育 6.利手(handedness)的发育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的意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才能真实 地了解周围的事物。手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 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脑的发育。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育对促进运动能力、 智力和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小儿来 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手眼协调(eye-hand coordination)是 指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手 眼协调能力的发育随神经心理发育的成熟而 逐渐发展起来,标志着发育的成熟度。
(一)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 1.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 (1)俯卧位 (2)仰卧位 (3)上肢与躯干运动分离、眼和手协调运动 发育机制 (4)原始反射的作用
(五)手的知觉功能发育 (1)基本概念:触觉识别(tactile gnosia)是人类单凭用手触及物体而无需用眼 看就能识别物体的能力,是手指的精细感觉。 发育初期触觉识别能力优先发育,功能完善后 通常通过视觉功能弥补。
(五)手的知觉功能发育 (2)手的知觉功能发育规律:对一些物 体属性的触觉,如尺寸、温度,在出生后前 几个月就发育得很好。 (3)手识别物体与视觉识别物体的区别: 能够感知身体的位置变化。
2.抓握动作发育过程 抓握动作的发育 是逐渐由最初的肩、肘部的活动发展为成熟 阶段的指尖活动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比较 复杂的过程。 发现任何阶段的抓握动作都包括四种连 续的动作过程:①视觉搜索物体;②接近物 体;③抓住物体;④放开物体。
抓握动作发育可分为以下9个阶段 第一阶段(4个月) 第二阶段(5个月初) 第三阶段(5个月末) 第四阶段(6个月) 第五阶段(7个月) 第六阶段 第七阶段(8个月) 第八阶段(8~9个月) 第九阶段:13个月左右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1)仰卧位 (2)俯卧位 (3)视觉功能 (4)机制 3.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7~9个月) (1)姿势变换对手功能多样化发育的作用 (2)爬行对手功能多样化发育的作用
4.手功能熟练阶段(10~12个月) (1)坐位 (2)立位与步行 (3)手指分离动作发育 5.手眼协调能力快速发展时期(1~3岁) “涂鸦”、挖沙、捞鱼、穿珠子、玩积木、 堆各种建筑、捏橡皮泥等都进一步加强了手 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一)视觉发育过程 视觉发育包括:视觉定位、注视、追视、 视线转移等,分为以下3个阶段。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 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二)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顺序 新生儿 1个月 1.5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6~8个月 8~12个月 1 ~2 岁 2 ~3 岁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 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 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 动作两大类。 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 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取一些 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 小的东西。
(一)抓握动作发育 1.抓握动作发育规律 (1)由无意识抓握向随意抓握发育 (2)由手掌的尺侧抓握向桡侧抓握发育 (3)由不成熟的抓握模式(全手掌抓握模式) 向成熟的对指抓握模式发育 (4)由抓握物体向放开物体发育
手的抓握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逐步学会拇指与其余四指对立的 抓握动作,这是人类操作的典型方式。 第二,在抓握动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眼 和手,即视觉和运动觉联合的协调运动,这 就发展了儿童对隐藏在物体当中的复杂属性 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知觉和具体思 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四)书写动作发育 1.握笔姿势与动作发育 无论绘画还是 书写都要以灵活运用手中的笔类工具为前提。 一般而言,2~6岁是儿童握笔动作技能迅速 发育阶段。 (1)手掌向上的握笔动作 (2)手掌向下的握笔动作 (3)手指握笔动作 (4)握笔动作发育特征
2.绘画动作发育 (1)乱涂阶段(scribbling stage) (2)组合阶段(combining stage) (3)集合阶段(aggregate stage) (4)图画阶段(pictorial stage)
(六)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的随意性也日益 提高。 (七)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
二、视觉功能发育
视觉是个体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个体对外部 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由视觉提供。 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生后6个月,眼 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完成。视 觉功能首先发育,大约于1岁左右接近成人,进而引 导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并使其更加精细准确、 更为协调迅速。
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 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 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 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 育。因此,姿势和移动、上肢功能与视觉功 能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而共 同发育的过程,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岁前是精细运动能力发 育极为迅速的时期。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一、手功能发育 二、视觉功能发育 三、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第二节 影响精细运动发育的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婴幼儿精细运动的异常发育 第三节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 一、精细运动发育评定内容和方法 二、常用康复评定量表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 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 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 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发育早期的儿 童需完成取物、画画、写字、生活自理等许 多活动,精细运动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 基础,评价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度的重 要指标之一,也是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 基本依据。
(三)生活自理动作发育 包括更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如厕、 洗漱、修饰)在内的自理活动(self-care activities)是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的重 要内容。不同生活自理动作发育对个体能力 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其发育过程与顺序也 存在一定的差异。
3.抓握动作发育的意义 (1)通过抓握物体的动作来掌握使用物 体的方法,这就初步地体验了成人使用工具的 方法和经验。 (2)在抓握和使用各种物体的同时,认 识了这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 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二)双手协调动作发育 是指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物体的能力,如将 物体从一只手中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同时使用 双手进行游戏。随双手协调动作的发育,每只 手可完成不同的动作。 双手协调动作发育规律如下。 4~5个月 6个月后 7个月后 8~10个月 12~15个月
第四章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
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 吕智海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基本概念:精细运动能力、双手协调、触觉识别、手 眼协调、运动功能的特殊发育障碍。 • 掌握抓握动作发育规律、双手协调动作发育规律、绘画动 作发育、视觉发育过程、手眼协调能力发育过程、手眼协 调能力发育特征、姿势控制不良、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影 响手功能发育的途径、脑性瘫痪精细运动异常发育表现、 精细运动评定目的、手功能发育评定方法、视觉功能评定 方法、手眼协调功能发育评定。 • 熟悉手的基本动作分类、手的知觉功能发育、婴幼儿精细 运动发育顺序、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视觉功 能发育特点、婴儿视觉功能发育顺序、精细运动发育的影 响因素、常见的精细运动异常发育、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 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