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4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精选13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篇1江苏省宝应县韦镇乡中心小学陈刚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
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
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
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4篇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绝句杜甫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绝句杜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绝句杜甫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
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
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课题,齐读)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
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招。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注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
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注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
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教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画面?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1、学习第一句诗(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2)出示“黄鹂”剪贴画。
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教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响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教案及反思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常常需要预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1一、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关于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奇妙河山的宠爱。
3、领悟古诗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情愿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美丽,风趣。
二、活动预备: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四、活动难点:理解古诗中关于字词的含义。
五、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爱好。
2、启发幼儿叙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叙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美丽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杜甫。
六、教学反思: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殊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
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意了小伴侣的愿望。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宏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
此后,孩子们学诗的爱好日益深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三班级下语文《绝句》教案2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把握“行”1个多音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4
---------------------------------------------------------------范文最新介绍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课方案4一、教材剖析:1、[ 说明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 *。
2、[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此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光。
1 / 8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光景的画面,色彩明媚:嫩黄的小鸟,葱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湛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单有色还有声,有那委婉悦耳的莺歌,真是一派活力勃勃的明媚的情景。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长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靠着,但这停靠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此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织映现,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优美平易的画卷,令人神清气爽,手不择卷。
3、[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 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
二十岁起,遨游吴越、齐赵。
746 年赴京应试,落选后旅居长安十年。
755 年安史之乱迸发后,逃往风翔投靠肃宗拜为左拾遗。
故世称杜拾遗。
---------------------------------------------------------------范文最新介绍 ------------------------------------------------------后因冒犯肃宗,被贬华州。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古诗《绝句》的赏析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古诗《绝句》的赏析一、赏析古诗《绝句》的背景介绍古诗《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四行诗。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哲理等各个领域,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影响。
《绝句》这首古诗是杜甫在晚年所作,描写了他旅居巴陵时的思乡之情。
巴陵是杜甫流亡之地,并非他的家乡,因此他在这里常感到寂寞和思乡之情。
这首诗也是杜甫对流亡生活的沉痛抒发,表达了他对久别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诗句赏析与解读这首诗共四句,每句都倾诉了杜甫的衷情,表达了他在旅途中孤独、思念乡土和亲人的内心感受。
诗的第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描绘了杜甫身旁的景象。
黄鹂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们鸣叫的声音悦耳动听。
翠柳则是秀丽的景物,两者形成了对比。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表达了杜甫对家乡自然景色的思念。
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杜甫身边的另一幅景象。
白鹭是一种高贵的鸟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
白鹭穿越蓝天,展翅飞翔,给人以宁静和自由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对白鹭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描写窗外的雪景,表达了杜甫对寒冷季节的感受。
西岭是指四川境内的山脉,雪又是冬季的象征。
杜甫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感受和对家乡四季变化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繁忙景象。
吴地指的是江南地区,这里既是商业中心,也是文化繁荣之地。
门泊东吴万里船意味着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环境,身临陌生的江南。
综合全诗的内容,这句诗意味着对家乡的思乡之情和对流亡生涯的苦闷感叹。
三、《绝句》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绝句》这首古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杜甫通过对悠然自得的黄鹂、飞翔自由的白鹭以及窗外的千秋雪景的描绘,展示了他在流亡之地对家乡自然景色的渴望和思念之情。
《绝句》教案、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绝句》教案、反思《绝句》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绝、鸣、柳、岭、泊、吴、含、窗、鹭”九个生字,会写“绝、鸣、柳、岭、泊、吴、含、窗”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
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春景图动画,学生欣赏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题目,学生书空“绝”,在生字本上书写一遍。
2、出示课件,了解“绝句”含义。
《绝句》属于七绝。
3、出示课件,了解杜甫。
二、朗读并感悟古诗:1、认读生字:鸣、柳、岭、泊、吴、含、窗、鹭学生认读,老师指导;说说你记住哪些字,如何记住的;给生字组词。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指导读诗出诗的节奏:出示课件中划出节奏的古诗,老师打着节拍范读;学生试着打节拍读诗;个别学生打节拍读诗;齐读,读出诗的节奏。
4、理解诗意后熟读:出示课件第一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第二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释义“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齐读这句诗。
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你理解了哪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泊”(停泊)。
齐读这句诗。
5、感悟诗境,背诵古诗:(1)老师从第一句诗中找出两种事物“黄鹂,翠柳”,学生在二、三、四句诗中划出“白鹭、青天、西岭、千秋雪、船”。
(2)指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体会颜色美。
(3)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个别学生读诗,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交流脑海中的画面。
(4)小结:你们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美妙的画面,这是哪个季节?(春季,因为出现了翠柳)。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引言: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写实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短诗,清新简练,表达了生命的有限、人生的短暂和唯一性。
本篇教案将从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杜甫《绝句》的赏析,设计一个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优秀文本,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和学习杜甫的《绝句》。
②学习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读诗的技巧。
2、能力目标:①通过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②通过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目标:①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
②发现自己生命的有限性与珍贵性,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和不可逆性。
二、任务导入:1、呈现课程目标:今天,我们要学习杜甫的《绝句》,通过诗歌感悟生命的美好和短暂,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2、学习步骤:(1)朗读《绝句》:让学生对整首诗感性认识,感受诗歌的情感和味道。
(2)理解诗句:通过分析诗句,弄清每个词的意义,领会杜甫的寓意。
(3)赏析诗歌:通过解读诗句、品味作者情感,领会诗歌的美和真。
(4)感悟人生:通过诗歌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悟生命的珍贵和美好。
三、学习内容:1、朗读《绝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理解诗句:(1)白发三千丈:表示作者年龄已经很大,白发已经三千丈(一千二百米),形容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悲伤情感。
(2)缘愁似个长:缘指缘份,称为因果报应,愁是忧虑、悲伤。
作者的忧虑和悲伤像一座高山般漫长,难以避免。
(3)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指作者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结束,不知道在何处将止步,秋霜指死亡,让读者感受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3、赏析诗歌:(1)杜甫的《绝句》清新而简洁,情感真切,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2)诗歌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感慨,对生命和时间的珍视和感悟,清晰表现了唐代文化的特点和杜甫的个性。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5-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杜甫《绝句》的背景杜甫,唐朝诗人之一,出生于公元712年,逝世于公元770年,生于贫苦家庭,少年时期饱经战乱和困顿。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苦难的关心。
他的诗歌成为了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
《绝句》是杜甫的一篇优秀散文。
它的主题是“论文如行路”。
杜甫在这篇文章中,借助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看法,深刻地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艰辛和必然性,并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借鉴的建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杜甫《绝句》的文学特点《绝句》是一篇杂文随笔。
它不拘一格,自由散漫,如行云流水,小清新的风格独具一格。
其次,杜甫在文中倾盆认真地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艰难和必然性。
他在文中强调要勇于挑战困难,在文学创作中保持独立性和创造性。
同时,他认为,文学创作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表达出人民的呼声和期望。
三、杜甫《绝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了解杜甫《绝句》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 掌握《绝句》中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 *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 提升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关注现实和社会问题。
2.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知识和方法;•杜甫《绝句》的背景、文学特点及其意义;•杜甫的文学思想及其艺术表现。
3.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包括他的成就和影响,以及他在唐诗中的地位。
第二步阅读《绝句》教师发放《绝句》原文,让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搜集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地理知识。
第三步批评分析《绝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有关《绝句》的感想和印象,然后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评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讨论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步探究文学思想及其艺术表现通过对《绝句》的分析和解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文学思想和艺术表现,以及其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系。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1-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绪论杜甫(712年-770年),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诗歌被誉为“诗史”。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出他对时代的关注和关怀,也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抱负。
《绝句》是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歌。
本文通过对《绝句》的赏析,设计了一份适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
二、诗歌赏析(一)诗歌背景《绝句》是杜甫在760年所作的一首四行诗歌。
当时,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这种荒淫无度的生活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反感,朝中官员也对此表达了强烈的反感。
杜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了《绝句》。
(二)诗歌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下排列:上下两首各有两句。
每一句都表达了美好的意境,却又都有一种悲凉的感觉。
第一句:描绘了绿柳成荫的春日,两只黄鹂高歌,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但是,黄鹂是繁殖期的候鸟,春天往往是繁殖季节,这首诗也体现出了独自在国外羁旅的杜甫的孤独之感。
第二句:表达了白鹭展翅翱翔,向着辽阔的蓝天飞去的场景。
诗人似乎看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却又因为自己的身份不能融入这个美好的未来而感到愁苦。
第三句: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冬天,在窗外的西岭上落雪,让人不禁想到那高山峻岭之间的冰天雪地,有一种冰雪王国的感觉,既美好又冰冷。
这里体现了杜甫热爱祖国山川的感情。
第四句:是描写一个载满东吴货物的船过来,泊靠了门前,冬日静谧的夜晚,更显得那万里之遥的距离巨大。
这里体现了杜甫难忘家乡的浓郁思乡之情。
(三)诗歌意蕴杜甫的诗歌通常包含了描写祖国的山川、历史、社会现象,以及个人命运,他的诗歌充满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绝句》寄托了对祖国各个方向的祝福和期望:“东吴”、“西岭”、“万里船”等句意都展现出一种对祖国的思念,是一种对家乡、对亲人的情牵。
总而言之,这首诗歌通过诗人的强烈感情,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祖国各方面的关注和关怀。
《绝句》教案(精选6篇)
《绝句》教案(精选6篇)《绝句》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绝句》教案(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绝句》教案1一、教学目标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
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
xx《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
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
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
“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
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
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
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
“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
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
后两句“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教师相机指导。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绝句》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绝句》教案设计及篇1【说明】《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所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
整首诗意境优美,一句一景,犹如一幅风景画。
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展示草堂附近的美丽春色,使学生将欣赏画面与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结合起来,以达到学得主动、愉快的目的。
【主要教学目标】1.理解《绝句》所描绘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
2.通过反复吟诵,体会《绝句》的诗情意境。
【教法特点】改变以往逐词逐句提问讲解的古诗教法,依靠电教媒体的作用发挥古诗意美、音美、形美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电教生动形象的画面,由总到分再到总地展示草堂附近清新明丽的春景,帮助学生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领悟诗情意境;二是利用电教直观鲜明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以弥补个别诗句本身并不具备的美感,激发学生的赞美之情。
本课建议安排一教时。
【教学主要步骤】一、学生初读诗歌,了解主要内容1.读题后,教师简介绝句是诗的体裁,作者是杜甫。
2.学生自读诗歌。
了解写什么。
3.教师介绍诗中杜甫描绘了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春景,并出示整个画面。
二、指导学生细读诗歌,理解诗意,指导吟诵,表达诗情意境。
(一)教学前两句诗。
1.出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演示黄鹂的动态),要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把“鸣”字和“啼”、“叫”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它既把黄鹂写活了又引发出美感。
3.请学生想象黄鹂会歌唱什么。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
5.出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展现白鹭飞翔的姿态),问学生是如何欣赏这幅画面的。
6.找出哪个字突出了白鹭的姿态美,帮助学生体会“上”字用得好,把天地间的情景组合在一起了。
7.有感情地朗读。
8.再出示天地组合的画面,教师小结:整句诗描绘的是一幅天地间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绝句》教学设计【优秀4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绝句教学设计篇一【课前预习】1.同学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重视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本身的赏识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育同学的语言文字运用本领,提升同学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重要内容,体味和推敲紧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本身的心得,能提出本身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2.体味遣词造句的妙处;3.在比较中体会所蕴含的不怜悯感。
【评价任务】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今日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
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同学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矫正。
2.同学齐读诗歌,思索: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实在描绘了哪些景物?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
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
杜甫《绝句》教案优秀6篇
杜甫《绝句》教案优秀6篇绝句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2、反复吟诵诗句结合插图,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再学习二首杜甫的绝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展示第2张PPT)。
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
(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二、古诗学习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展示第2张PPT)《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
2、赏音乐,学古诗。
(展示第3张PPT),播放PPT内FLASH,让学生看着视频初步了解古诗。
3、进入诗内容学习。
(展示第4张PPT,接下来每个小步骤根据第4张PPT上的超链接进行)1)导读,大体上介绍诗的大概内容,让学生先对诗产生映像。
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
2)展现古诗内容,播放声音,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录音默读古诗。
3)师: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引出诗的作者,进行作者简介。
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杜甫《绝句》的背景知识杜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圣”,其作品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
《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词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诠释了人生的无奈和坎坷,传递了深刻的思想感悟。
二、杜甫《绝句》的赏析1. 诗歌风格《绝句》是一首描述生活中不如意的诗歌,但其中并不显得颓唐,反而平静且潇洒。
杜甫用简短的句子,独特的格调和优美的意境烘托出了这首《绝句》中蕴含的深意。
在诗歌中的表现出了他与世界的接触与相处之道。
2. 诗歌主题《绝句》虽然简短,但主题丰富,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反思。
整首诗歌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抨击世风和守正向善。
在抨击世风方面,诗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王朝的黑暗和贪腐的现状。
杜甫看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并不哀叹,反而直言谴责,嘲讽那些奢靡无度的豪华生活和恶劣行为。
在守正向善方面,杜甫表达了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美德的强调和坚守,以及对于向善和正义的呼唤。
这表明了杜甫对于人类精神道路的追求以及对于人心固有鲜活纯洁的向往。
3. 语言运用在语言运用方面,杜甫采用简洁而通俗的语言,以优美的词语描述了平凡的生活,但却饱含了深刻的哲理。
他通过对于诗歌句式的变化与转换,灵活运用词汇,如“水晶帘动,细雨点离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等,展示了自身在语言方面的才华。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分析杜甫《绝句》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诗歌语言的表现•课文的深层含义•解读杜甫的写作意图3. 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导入在课前,让学生先听录入的《绝句》诗歌,让他们品味语言的表达和独特的美感。
让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课文解读在课堂上呈现杜甫《绝句》的原文,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首诗歌,并且分析其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写作意图和代表作中深层含义,供学生在诗歌中寻找感觉,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6-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一、杜甫《绝句》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思想深邃、意蕴丰富、感情真挚,往往扣人心弦。
《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一共收录在《杜工部集》中,是一首具有叙事性质的诗歌。
二、杜甫《绝句》的赏析(一)诗歌背景这首诗歌的背景是杜甫在蜀地遇到的一位不幸的老人,他曾经是个大地主,但是由于因为战乱和灾荒,他的土地被典当,家里其他的财产也被出卖了,生活变得异常困难。
杜甫看到这位老人的境况后,非常感伤,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诗歌内容《绝句》的诗歌共计四句,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表现了杜甫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思慕故园独远行。
首句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春日的风光,令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是反观现实社会问题的诗句,一排白鹭腾空而起,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向上的精神,也暗含着对局势的不满和对人努力追求幸福的期待。
第三句描绘的是作者窗户外的雪景。
白茫茫一片,西岭的积雪满目皆白,萧瑟脱俗。
窗户中藏着千里之外的雪山风采,生动表现了杜甫对故园的思念。
第四句又突变为人物的描写,继续表达了作者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心情。
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风景,抒发了感情。
(三)诗歌主旨《绝句》的主旨是颂扬自然之美、反映社会之苦、怀念故乡之情,以及对生活所处困境的深思熟虑和对人生的不断感慨。
在这首诗歌中,杜甫通过诗歌的平静渲染和深刻的描述,使人们对于寂静中的惆怅有了更微妙的感悟。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绝句》的背景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唐代风物诗中的一种写法。
•加深学生对中国诗词的了解,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爱好和欣赏能力。
•通过反思人生,感受生活之美,增进学生的人文情操。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老师通过简单介绍唐代风物诗,带领学生了解诗句中的一些文化背景和底蕴。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2-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2-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知识背景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更是对人类命运和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其中,《绝句》的音律优美、意境深远、表达真挚,成为课内必学之作。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对杜甫《绝句》这首诗的赏析,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美感、转变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1.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2.理解《绝句》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义;3.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锻炼语言文字分析能力;4.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延伸文化视野。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对象为4年级学生,年龄在9-10岁左右,语文基础相对较薄弱。
针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习惯;2.运用适当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绝句》中的词句;3.实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4.对于一些困惑的问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训练,提高吸收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播放《绝句》音频,让学生听诗歌的声音,感受旋律美感。
并引导学生发表听后感,谈谈自己的看法、感觉等等。
2.教师用PPT或手写板书将《绝句》的文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遍,然后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对诗歌自然朗读习惯和韵律感觉进行训练。
第二环节:赏析诗歌1.分析杜甫《绝句》的内容和表现技巧。
以诗歌中的表达手法、情感震悚为突破口,讲解诗歌的表层和深层次内涵。
2.针对重点难点部分分组研讨,学生们可以自主思考,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以完善并完整地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为目标。
3.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情感来练习诗歌的语调、语言、掌握调音技巧,并相应地创作新的诗歌内容。
第三环节:实战练习1.班级分组进行比赛性质的“朗诵比赛”,要求学生们在比赛中将最好的表现和发掘最深层次的思维企图展现出来。
2.教师统计比赛情况,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加深学习,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绝句》赏析及教学设计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暂时居 住在四川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描绘 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与意义
知识与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绝句》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提高学 生的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分享交流,提升阅读体验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 自对《绝句》的理解和感受,促
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朗诵表演
鼓励学生将《绝句》朗诵出来, 通过声音和表情传达诗句的情感 和意境,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和
表达能力。
阅读笔记分享
引导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 感记录下来,形成阅读笔记,并 选择部分优秀的笔记进行分享和 交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 ”,“鸣翠柳”对“上青天”,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夸张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如“千秋雪”、“万里船”,通过这种夸张的描述来突出自然景色的壮丽 和辽阔。
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运用
课件制作
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制作精 美的课件,展示《绝句》的背景 、作者简介、诗词内容等,增加
课堂趣味性。
视频资源
播放与《绝句》相关的优质视频资 源,如名家朗诵、诗词讲座等,让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网络互动
利用网络平台,如班级博客、微信 公众号等,发布《绝句》相关的学 习资料和活动信息,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互动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杜甫《绝句》的赏析及教学设计4
1、[注释]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西岭:指岷山。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
2、[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
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
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市)。
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
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
故世称杜拾遗。
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
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
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
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
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
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
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杜甫简单生平以及他的几篇著作。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春的旋律》,导入新课:
1、在春之声圆舞曲的伴奏下,学生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
2、导:今天,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
(二)、进入第一章《快快乐乐地学》,学习古诗:
1、读古诗。
(1)师轻快地范读古诗,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
(2)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平定了,天下太平,诗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
)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写作背景,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
2、按古诗学习的要求,小组同学讨论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
(教师可巡回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
(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
)以学生自学为主,独立学习古诗,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
4、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如何?
5、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
6、朗读、背诵诗歌。
导: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
7、学生自由朗诵绝句(迟日),思考诗句的含义。
8、学生质疑问难,讨论解疑。
9、学习小组共同解释诗句的意思。
10、读、背、积累古诗。
(第二首古诗的学习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
)
(三)、进入第二章《轻轻松松地听》,欣赏诗歌:
导:同学们只花了分钟时间就学会了两首古诗,真是省时高效呀。
老师猜想,现在咱们大脑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来轻松一下吧!
学生欣赏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
(激发学生学唱的愿望。
)
(四)、进入第三章《开开心心地唱》,学生唱诗:
1、反复听《前出塞》的古诗演唱,背诵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诵,男女生比赛背诵。
3、铿锵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认识诗人,了解诗作:
导: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了解的有关杜甫的知识。
2、自由交流自己积累的杜甫的诗作。
3、看电脑老师的介绍,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识。
(了解诗人的生平知识,认识现实主义诗人的典范)
4、出示诗歌《兵车行》,教师范背并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现实主义。
5、出示小红旗,鼓励学生课外积累。
六、设计意图:
古诗具有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等特点,是陶冶学生情感,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大量阅读优秀的古诗,能使学生掌握中华语言的精华,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进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实验中,我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习惯,尽可能地增加课堂学习密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意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大量的古诗,读背积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诗人优秀的诗作,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
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此时,再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就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