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土地勘测定界是指对土地进行测量和界定,用于确定土地的边界和面积,为土地的管理、开发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是土地勘测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技术标的角度,推荐一种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

一、技术指标1.精度要求:根据国家土地勘察准则和规程的要求,确定勘测精度,将地块面积测量的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测量方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电子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实时获得地块的坐标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测量设备: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GPS仪器和电子测距仪,并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

4.测点密度: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测点的密度,确保边界位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地块边界的绘制和面积的计算,同时记录测量数据和处理过程,确保可追溯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6.报告编制:根据国家土地勘察准则和规程的要求,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包括测绘成果、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二、技术方案设计1.前期准备:详细了解土地的性质和用途,获取土地相关的法律、规划和管理文件,进行现场踏勘和勘测前的准备工作。

2.测量方法选择:确定采用GPS和电子测距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地勘测定界,根据地块的情况,确定采用静态GPS、动态GPS或RTKGPS等测量方法。

3.测量控制点设立: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形状,在地块的外部或内部设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以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和测量基准。

4.测量任务划分:按照地块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将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划分为若干个测区,确定每个测区的测量任务和时间节点。

5.数据采集和处理:采用GPS和电子测距仪进行地块边界的测量,并实时导入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图和面积计算。

6.差错检核和改正:对测量数据进行差错检核和改正,包括数据的平差、闭合差计算和相对误差控制,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是指为了对土地进行勘测定界工作,确定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等的设计方案。

以下是一个针对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标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技术流程、设备选择和应用、数据处理等内容。

一、技术流程:1.前期准备:包括调查相关资料,了解勘测定界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勘测区域范围,进行现场勘测评估等。

2.实地勘测:使用全站仪或GPS测量仪等测量设备在现场进行测量,记录土地的地形、地貌、地貌、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

3.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到计算机软件中,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到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4.证实复核:对测量结果进行证实复核,利用巡视勘查等手段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编制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报告,包括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勘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二、设备选择和应用:1.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具有快速测量、高度精确、高度自动的特点,适用于城市区域、农村用地等场所的勘测定界工作。

2.GPS测量仪:GPS测量仪是一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测量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的设备,适用于大范围、山区、林区等地形复杂的土地勘测定界工作。

3. 数据处理软件:选择适用于土地勘测定界的专业测绘软件,如AutoCAD、Surfer等,用于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得出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三、数据处理:1.数据导入:将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软件中进行处理。

2.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校正、筛选、平差等操作。

3.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地貌、地形、周边环境等因素,进一步确定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4.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

5.数据报告:根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报告,清晰明了地呈现土地的边界范围和位置,为后续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提供依据。

整理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整理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文件编号: 63-11-8E -8A -EC
整理人 尼克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技术方案
一、拟设置使用台站的用途
本部分应描述拟设置使用台站的用途。

二、技术实施方案
本部分应描述拟设置使用台站的技术实施方案,组网使用的台站应一并说明通信网技术方案。

三、电磁环境条件
本部分应根据前述电磁环境测试报告,说明拟设置使用台站站址的电磁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符合相应条件需要加以阐明的内容)
(一)具有固定台址的无线电台(站),需要说明其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情况。

(二)拟设置使用的台站属于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测控(导航)站、机场无线电台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项目,需要说明其进行电磁兼容分析和论证的情况,并将
相关证明材料附后。

(三)如事先已经与预选站址附近的射电天文台、气象雷达站、卫星测控(导航)站、机场无线电台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台站进行过电磁兼容分析和论证,应说明分析结果并将相关证明材料附后。

五、结论
本部分应根据前述各部分内容做出结论,即拟设置使用的无线电台站在技术上可行。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简介勘测定界技术是采用一定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确定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和性质、地块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就是勘测定界工作的具体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等。

测量方法勘测定界工作需要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来获取地块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是利用全站仪设备对地块进行三维坐标点的测量,再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地块的详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GPS/导航卫星测量法GPS/导航卫星测量法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地块进行测量,通过对卫星信号的接收、处理,得出地块的三维坐标点和属性信息。

图像测量法图像测量法包括航空摄影或斜摄影测量以及无人机摄影测量等技术,通过对地块的航拍或摄影,得出地块的高分辨率影像和属性信息。

技术要求为确保勘测定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具备以下技术要求:测量精度测量精度是勘测定界工作中最为关键的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根据工作的具体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精度要求。

现场控制现场控制是指在勘测定界工作中,对现场情况的实时控制和监测,包括对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勘测定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工作成果的质量和精度。

应根据测量方法和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

数据输出勘测定界工作的最终成果需要进行数据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界报告定界报告是勘测定界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是对定界工作过程、结果的详细说明和总结,包括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成果展示等内容。

定界图纸定界图纸是勘测定界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对工作结果的直观表现和展示,应包括地形图、平面图、剖面图等。

结论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是勘测定界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应根据工作需求和标准要求,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要求,以保证工作成果具备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1:5000控制点间距500m)3.2.3勘测定界二级平面控制网应符合表2要求。

表2二级平面控制网等级要求控制区面积1km2)二级小三角二级控制等级:1:2000控制点间距200m)3.2.4勘测定界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控制点应采用三角点或者控制点,控制点应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要求设置。

4.界址线的测量4.1界址线的测量应采用全站仪或者电子经纬仪,界址点应采用三角点或者控制点,界址点应按照国家测绘标准要求设置。

4.2界址线的测量应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如使用激光测距仪、激光测高仪等设备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精度符合国家测绘标准要求。

5.勘测定界成果的编制5.1根据勘测定界的测量结果,编制勘测定界成果图,图幅比例应不小于1:2000,图幅应符合国家测绘标准要求。

5.2成果图应标注用地范围界线、权属界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界址点坐标、界址点标高、界址点编号等信息。

5.3勘测定界成果应经甲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为土地使用手续的依据。

并应向甲方提供电子版和纸质版成果图及相关资料。

3.2.3 如果首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的要求,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

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

3.2.4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

4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1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坐标法放样。

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

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和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与对策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与对策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与对策一、问题背景土地勘测定界是指通过测量和绘制来确定土地边界、界址点以及土地面积的一项工作。

在土地政策的规范下,土地定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土地规划和土地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土地定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1.技术手段落后:传统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采用的是手工测绘的方式,存在测量不准确、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等问题;2.界址点存疑:由于界址点的标识不明确,容易造成土地界线模糊不清,引发纠纷和争议;3.数据共享不畅:土地勘测定界的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难以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和交流;4.管理监督不到位: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够细致和精细,存在监管漏洞和责任不清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设计一种先进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效率,保障土地交易的公平和合法。

二、技术方案设计基于现有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设计:1.引入现代化测绘仪器:采用现代化的测绘仪器,如全站仪、GPS测量仪等,提高土地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2.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将土地勘测定界的数据集中储存,方便数据的查阅和管理;3.引入遥感和卫星影像技术:通过遥感和卫星影像技术获取土地的实时变化和变动,保障土地勘测定界的及时更新;4.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方便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5.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诚信和负责的意识,防止操作失误和数据造假。

三、对策措施制定为了进一步保障土地勘测定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培养公众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信任和理解,增加工作的合作性和高效性;2.完善土地勘测定界的流程和标准:制定并完善土地勘测定界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勘测过程的规范和准确;3.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减少操作失误和数据造假的发生;。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一、前言勘测定界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工程建设前期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本文将就勘测定界的技术方案作一定的介绍和分析。

二、勘测定界的概念及作用勘测定界是指在设计工期前对整个地区内的各项要素进行详细的勘测、营业,了解可用土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情况等内容,并确定其界限。

勘测定界的主要作用在于确立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及规模,并为项目拟定详细规划方案提供基础数据,使开发建设既符合国家城乡规划发展战略,又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土地闲置和浪费,确保建设项目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三、勘测定界的技术方案1. 勘测定界前期工作勘测定界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用地动态监测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域气象、社会环境调查等内容。

这些前期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研究区域的整体情况,为后续勘测定界工作做好准备。

2. 勘测定界的综合利用勘测定界的综合利用是指将各类地图、统计数据、文献资料、遥感影像等各种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出整体的地理信息图件。

综合利用要对研究区域进行归纳总结,清楚地显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气候年份数量、生长植物种类、社会经济情况等基础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3. 勘测定界的测量方法勘测定界的测量方法有三种:地面勘测、空中搭配、航空摄影。

其中以空中搭配的方法为优,其次为航空摄影,最后是地面勘测。

空中搭配是通过现代 GPS 技术、遥感技术及 CAD 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制作一幅高精度的三维地图,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土地测量,具有省时省力、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

4. 勘测定界的测量资料测量资料是勘测定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勘测定界测量资料包括定界状况、地图和班图等资料。

其中的定界状况是指定界时留下的标志点、照片等定界资料,主要用于磁盘文件与工程文件之间的比对、定界档案的建设等;地图主要是根据勘测定界中获得的土地数据资料制成的地形地貌图、水文地质图、土壤类型图、生长植物种类图等等;班图是指将各类地图分别分区,根据调查时的实际调查结果制成的图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围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围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围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围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同时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核实,与实地不一致的,按变更地籍调查的有关规定处理。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是土地利用和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以确保土地界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GIS 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管理,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数据,对土地进行精准的勘测定界。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实现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中,需要运用全站仪和GPS定位技术。

全站仪可以实现对土地界址的精准测量和定位,保证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GPS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地位置的全球定位和导航,为土地勘测定界提供精准的空间参考。

另外,在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土地勘测定界所需的影像数据,实现对大范围土地的快速勘测定界,提高勘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此外,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还需要结合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和保护要求,确保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符合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综上所述,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站仪和GPS定位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等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以确保土地界址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结合地籍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和保护要求。

希望本文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1. 引言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是现代土地管理和规划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土地进行精确测量和定界,可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为农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目的、应用范围、步骤以及具体操作流程。

2. 技术方案目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的目的是确定土地的边界和范围,包括土地的面积、边界线的位置和形状等关键要素。

通过精确测量和定界,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数据,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技术方案的目标是确保土地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为土地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3. 技术方案应用范围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适用于农业、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具体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地块分割和划拨•土地使用规划和调整•土地承包和出租•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土地征收和补偿•土地变更和更新等4. 技术方案步骤4.1 需求分析在开始进行土地勘测定界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勘测范围、精度要求、勘测时间等关键要素。

4.2 勘测准备在进入现场进行勘测之前,需要进行勘测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准备勘测设备和工具,制定勘测计划和组织勘测队伍,了解现场情况和准确位置等。

4.3 实地勘测实地勘测是土地勘测定界的关键环节。

通过使用全站仪、GPS定位系统和测量工具等,对土地进行精确定位和测量。

勘测员需要按照事先制定的勘测计划,对土地的边界、角点、高程等进行测量和标注。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实地勘测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校正、整理和修正,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4.5 报告编制与交付最后一步是编制土地勘测定界报告并交付给客户。

报告应包括勘测概况、勘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范围确定等内容。

报告需要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勘测结果,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方案: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服务1.项目概况土地勘测定界是一项技术服务型工作,旨在为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

本项目为风电场项目,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及其道路的建设用地报批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概况主要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接收单位。

2.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和主要特征,以及气候情况。

已有资料包括项目区前期已经取得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规划用地范围图、征地资料等,以及参考项目区所在地的用地范围内的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权属界线图、基本农田界线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主要技术依据本项目主要依据《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 1008-200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017)、《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0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008等标准。

4.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的坐标系统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m,调查基本比例尺为1:2000.4、投影方式采用XXX-克吕格投影,其中央经线为105°或108°,经差为3°。

5、数据精度要求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的较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与原拟用地界址点坐标之差的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允许误差控制在±10cm范围内。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XXX勘测定界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日期:目录一、投标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投标文件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服务承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项目实施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图纸的要求对于建设用地项目,要按1/1000比例尺要求施测,图面所反映内容应当符合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详查有关规定。

现有图纸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前期准备2.1接受委托经审核具备勘测定界资格的单位,须持有用地单位或有权批准该建设项目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土地勘测定界委托书,方可开展工作。

2.2查阅有关文件由用地单位提交的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有关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同时收集以下资料: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由用地单位到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集;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由专业设计单位承担设计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建设项目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及其有关资料。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1. 简介勘测定界技术是在地面勘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将工程任务区域进行界定,并确定行政界限、地界限、建筑物位置和高度等技术方案。

该方案针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土地压实、填方、渣土填筑及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排铺等工程特征,以及土地开发、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等不同类别工程情况提供技术支持。

2. 技术方案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勘测勘测是勘验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的过程。

在进行勘测工作时,需要使用工程测量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全站仪、沉降监测仪和GPS等。

勘测要求测量精度高、精细度高,确保勘测结果客观真实,符合现代工程建设的要求。

2.2 定界根据勘测结果,在保证工程任务区域内的主要要素的前提下,要求尽可能的缩小需要勘测的区域范围。

例如,针对道路建设工程,根据勘测结果确定路基、路堤、路面等所处的位置、高程和面积,最终确定行政区划和行政界限。

2.3 制图勘测定界技术的制图方案要求制图精度和制图要素的准确性。

制图要使用专业绘图软件,如CAD和GIS等。

制图所需数据包括互联网等平台上提供的地形、地势和地质等影像数据,以及实地测量数据和地形地貌勘测资料。

制图的结果要直观、精细、准确,便于工程管理和施工难度评估。

2.4 编写技术指导文件为了保证工程施工和运作的顺利,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需要编写技术指导文件。

技术指导文件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和规范,主要是向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提供操作方法、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等,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应用范围勘测定界技术方案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例如:•道路建设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区域开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此外,勘测定界技术方案还可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和规划、城市国土空间管理等领域。

4. 总结与展望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作为现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提高,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推广。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详细描述
传统测量技术包括平板仪、经纬仪、测距仪等,具有精度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在小范围测量中,传统测量技术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勘测定界方法。虽然其效率相 对较低,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4 土地勘测定界应用案例
城市规划与建设用地勘界
总结词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用地勘界中,土地勘测定 界技术方案通过精确测量和界定土地范围, 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目的
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确保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技术原理
基 于 GPS/ BDS/ GLONASS等 卫 星 定 位 技 术 , 结 合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 GIS) 技 术,实现土地勘测定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输出。
利用遥感技术(RS)进行大面积的影像解译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地形测量
对勘测区域内的地形进行 测量,获取地形图和相关 数据,以便进行后续的数 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地调查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进 行整理、编辑和加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后续 的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依据。
成果制作
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制作 相应的图表和成果报告,以便更 好地展示勘测结果和规划要求。
结果输出与报告编写
报告编写
根据勘测结果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写 土地勘测定界报告,明确土地权属、 界址点和相关规划要求。
成果输出
将勘测结果和报告以纸质或电子形式 输出,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使用, 以便更好地进行土地规划和利用。
03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法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 GPS) 技 术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一、引言土地勘测定界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规划和国土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方案旨在明确土地勘测定界的技术流程、方法和要求,确保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技术方案概述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处理和外业检查与验收五个部分。

具体流程如下: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并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

2.制定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3.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进行布控和精确测量,获取其坐标数据。

4.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关资料,选取界址点,并进行现场标记和精确测量。

5.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精确的界址线图和其他相关图件。

6.对测量成果进行外业检查和验收,确保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技术方案详细步骤1.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收集目标区域的地形图、卫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基本情况。

(2)现场踏勘: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制定技术方案: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情况,制定详细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包括测量方法、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4)人员培训: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5)设备准备:准备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工具,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且经过检定合格。

2.控制测量(1)选点布控:在目标区域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控制点,进行布控。

控制点的选择应遵循均匀分布、易于观测和保存的原则。

(2)测量控制点坐标: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或其他测量仪器,对控制点进行精确测量,获取其坐标数据。

测量时应遵守相关技术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控制点的精确坐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设计方案(技术标)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和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1.4 工作底图的现状不能满足勘测定界工作要求时应对界址线附近和界址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进行修测或补测。

2 权属界线的调绘2.1查阅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登记的有关资料,并将用地范围内的权属界线、行政界线转绘到工作底图上。

2.2 其它土地权属界线的确认需要在当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由相关权属单位有关人员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要求共同到现场指界,并将权属界线测绘到工作底图上。

3.1 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界线的调绘依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分类,利用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形图上的有关土地利用类型界线,通过现场调查及实地判读,将用地范围内及其附近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界线测绘或转绘在工作底图上,并标注三级土地利用类型编号。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XXX勘测定界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日期:目录一、投标函 (3)二、投标文件汇总表 (4)三、服务承诺 (5)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 (6)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7)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 (8)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 (9)八、项目实施方案 (10)一、投标函致:1、根据已收到贵方的投标文件,遵照有关规定,我单位经考察现场和研究上述投标文件的投标须知、技术规范及其它有关文件后,我方愿意以人民币(大写)元(RMB 元)的投标报价并按投标文件和技术规范的条件要求承担勘测定界任务的责任和义务。

2、我方已详细审阅全部投标文件,包括修改文件(如果有的话),及有关附件,我方完全知道必须放弃提出含糊不清或误解权力.3、我方承认投标函附表是我方投标函组成的部分。

4、一旦我方中标,我方保证在日历天内勘测定界完毕并移交全部勘测定界成果资料.5、我方同意所递交的投标文件在投标文件规定的投标有效期内有效,在此期间我方投标有可能中标,我方将受此约束.6、除非另外达成协议并生效,贵方的中标通知书和本投标文件将构成约束我们双方的合同.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日期:二、投标文件汇总表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日期:三、服务承诺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 日期:四、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附:仪器检定证书及购买发票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五、拟投入本项目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附:人员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等相关文件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六、投标人资格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书、测绘资质等相关文件)七、投标人相关业绩一览表附:合同复印件投标人(盖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人(签字):日期:八、项目实施方案1.总则1.1目的和依据为实现XXXXX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土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四川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依据发布的招标文件, 项目工作的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控制与指导,确定其用地范围、界址、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与权属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原建设部颁发的《城市测量规范》、2007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印发的有关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文件资料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状况项目,项目施测面积约6508亩,施工工期为20天。

该项目测区面积较大,施工工期较短。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

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

3,《城市测量规范》。

4,《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

三、勘测定界工作情况:1 工作底图的准备1、1工作底图就是用于进行勘测定界及编绘勘测定界图的基础图件。

1、2工作底图应就是地籍图、地形图、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1、3 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工作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3、2、3 若首级控制网点密度不能满足土地勘测定界,应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或两级加密控制点。

加密控制测量应优先采用导线网、三角网形式加密控制网,也可用单一附合导线,插点仅限于个别地点使用。

3、2、4 勘测定界平面控制网测量作业及精度的基本技术要求,遵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等4 界址点的放样及界标的埋设4、1 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实地拨放界标的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坐标法放样。

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图解获得拟用地界址点坐标,或利用工程总平面布置图给定的拟用地界址点坐标。

利用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坐标与拟用地界址点坐标计算放样数据(反算边长、方位角),利用拟用地界址点邻近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采用极坐标法放样界标位置。

关系距离法放样。

根据初步设计图或规划用地范围图或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图上拟定界标位置,并在图上量出界址点与邻近现有地物的边长(三条以上),或利用给定的拟用地边界与现有地物的距离夹角等。

在实地采用边交会、边角交会等方法放样界标位置。

4、2 如果项目用地范围行政隶属不同,应在用地界线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乡(镇)的行政界线交点上加设界标。

基本农田界线与用地界线的交点、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分界线同用地界线的交点应加设界标。

4、3 界标之间的距离,直线最长为150米,明显转折点应设置界标。

4、4 界标类型主要有:混凝土界标、带帽钢钉界标及喷漆界标。

(各类界标应用范围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4、5 界址点编号原则上应以用地范围为单位,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统一编号。

铁路、公路等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编号可以采用里程+里程尾数编号。

4、6 土地权属界线、行政界线与用地范围线的交叉界址点编号应冠以字母表示:S表示与省界的交点;E表示与地区(市)界的交点;A表示与县界的交点;X表示与乡(镇)界的交点;C表示与村界的交点;Z表示与村民小组界的交点。

4、7 界标位置在实地确定后,有条件的地区应在现场测记“界址点点之记”。

线型工程的“界址点点之记”可一公里做一至二对点之记,但明显的拐点应做点之记。

4、8 若界址点在河沟池塘水域中,界标可埋设在岸边,待有条件时再补设界标。

5 界址点测量5、1 为检核界址放样的可靠性及界址坐标的精度,在界标放样埋设后,须用解析法进行界址点测量。

5、2 界址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须在已知控制点上设站。

仪器对中中误差不得超过±3mm,距离测量可用电磁波测距仪或钢尺,使用电磁波测距仪时,距离一般不超过200m,个别放宽至300m,使用钢尺测量时一般不得超过2尺段。

相邻测站至少应检测一界址点。

5、3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相邻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应控制在±5cm 范围内。

5、4 两相邻界址点间,界址边丈量中误差控制在±5cm范围内,坐标反算距离与实地丈量距离的较差应控制在±10cm范围内。

5、5 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与相邻界址点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两倍中误差为其极限。

表2实测发界址点精度指标6 面积计算与汇总6、1 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内容包括项目用地面积、项目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6、2 项目用地面积、用地内部原不同权属面积应用解析坐标计算面积。

用地内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可用解析坐标或图解坐标计算面积,也可以采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量算面积。

6、3 在量算不同权属、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基础上,分别以市(县)、乡(镇)、村(组)为单位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面积汇总,项目用地若占用基本农田,则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内的土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外的土地分别统计汇总。

6、4 利用勘测定界用地总面积控制用地范围内原不同权属单位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之与,当其相对误差小于1/200时,将误差按面积比例分配。

6、5 面积量算单位为m2,取至0、01 m2。

7 勘测定界图7、1 勘测定界图就是集各项地籍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地形、地物要素为一体的区域性专业图件。

勘测定界图就是利用实测界址点坐标与实地调查测量的权属、土地利用类型等要素在地籍图或地形图上编绘或直接测绘。

7、2 勘测定界图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地界址点与线、用地总面积;用地范围内各权属单位名称及土地利用类型代号;用地范围内各地块编号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的界址线、基本农田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与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范围线、土地利用类型界线;地上物、文字注记、数学要素等。

7、3 勘测定界图的比例尺不小于1:2000,大型工程勘测定界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7、8 项目用地范围涉及多幅图纸,应编绘图幅接合表。

7、9 将用地范围展绘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制作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大型项目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8 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8、1 一般规定8、1、1 成果检查、验收的制度勘测定界成果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

一级检查为过程检查,在全面自检、互查的基础上,由作业组的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承担。

二级检查由施测单位的质量检查机构与专职检查人员在一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

8、1、2 检查、验收中问题的登记与处理各级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做好记录并提出处理意见。

8、1、3 检查、验收报告书8、1、3、1 检查验收工作应在二级检查合格后由勘测定界单位的主管机关实施。

8、1、3、2 二级检查与验收工作完成后应分别写出检查、验收报告。

8、1、4 上交成果资料内容勘测定界图。

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

勘测定界用地范围图。

检查验收报告。

8、2 检查、验收项目及内容8、2、1 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网的布设与标志埋设就是否符合要求。

各种观测记录与计算就是否正确。

各类控制点的测定方法、扩展次数及各种限差、成果精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起算数据与计算方法就是否正确,平差的成果精度就是否满足要求。

8、2、2 外业调查权属调查的内容与填写就是否齐全、正确。

土地面积汇总表中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就是否一致。

8、2、3 地籍要素测量地籍要素测量的测量方法、记录与计算就是否正确。

各项限差与成果精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测量的要素就是否齐全、准确,对有关地物的取舍就是否合理。

8、2、4 勘测定界图绘制勘测定界图的规格尺寸,技术要求,表述内容,图廓整饰等就是否符合要求。

勘界要素的表述就是否齐全、正确,就是否符合要求。

对有关地形要素的取舍就是否合理。

图面精度与图边处理就是否符合要求。

8、2、5 面积测算勘测定界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否正确,精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用地面积的测算就是否正确,精度就是否符合要求。

8、2、6 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变更与修测的方法,测量基准、测绘精度等就是否符合要求。

变更与修测后房地产要素编号的调整与处理就是否正确。

四、安全生产制度为确保本项目安全生产,所有生产活动必须遵循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成果资料保密规定》、《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方案》等安全生产制度。

尤其强调下列要求:1)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安全检查监督人员、生产人员、特殊岗位操作人员以及其她相关人员的安全职责、权力与义务;2)建立安全生产例会、检查与监督制度,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门会议,部署、检查安全生产的年度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确定、布置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与有关事宜,针对安全隐患作出整改决定;3)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4)实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特大安全事故,必须在4小时内由工程承担单位的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上报项目部,并提出处理方案;5)坚持定期安全生产情况汇报制度;五、安全生产措施1)人员安全进入测区前,必须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培训内容包含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自救常识及自我生存能力等;进入无人区时,必须自带充足的食品及所用灶具,可饮用水源为雪水、冰、湖泊上游的流水。

做好饮食卫生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禁止食用未经识别的野菜与野果以及野生动物。

禁止酗酒与暴饮暴食;野外宿营严禁在山顶、河床、狭谷等地带搭设帐篷。

要避开觇标、枯树、独立岩石与输电设备线路,应根据地形与历年山洪情况,选择干燥避风处宿营;进入测区前,必须进行心、肺等功能的全面检查。

要特别注意个人保暖,要配备足够的医药品及随队医务人员,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逞强,贻误医治时机,并且要求每个人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进入测区必须持测绘作业证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进入单位院落与居民宅院,尤其就是进入带有保密性质的单位院落或居民宅院时,应事先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再进行作业;严禁使用铝合金标尺或未采取防触电措施的铝合金材料的标尺、标杆,防止触电造成人员伤亡;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人烟稀少高寒地区作业时,禁止单人外出,外出时尽量聘用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

交通条件较差时,必须坚持双车双组进行作业;2)仪器设备安全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应有专人保管、并定期维护并形成记录;所有使用仪器设备交接必须形成交接记录,明确责任人;仪器设备使用搬运严格按有关规定要求操作,坚决杜绝违规操作;雷雨天禁止进行GPS观测;司机选用具有比较丰富的野外驾驶经验与生存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