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看地球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ea5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b.png)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一、导入引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内容,主题是“从宇宙看地球”。
本节课的主题是“辨别地理方向”。
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辨别地理方向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地理方向是我们生活和出行的基础。
有准确的地理方向意识,我们才能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要去的地方。
二、讲解概念1. 地理方向的划分方法地理方向的划分有两种方法:以太阳为基准和以地球为基准。
以太阳为基准的划分方法,我们也称之为“太阳法”。
即在正午时,面向太阳的方向是南方;背对太阳的方向是北方;左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东方;右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西方。
以地球为基准的划分方法,我们称之为“地球法”。
即地球的南半球朝南,北半球朝北;地球的西半球朝西,东半球朝东。
2. 方位角的度量除了将地理方向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们在具体导航或出行时需要进一步划分角度,这就引出了方位角的概念。
方位角是指地理方向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以北方为0度,顺时针方向划分为360度。
三、实际操作1. 地理方向的辨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方向的概念,我将进行一些实际操作的演示。
首先,我们来进行太阳法的辨别。
请大家面向太阳,伸出左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东方。
)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背对太阳,伸出左手,指向太阳的方向现在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西方。
)很好!再来,请大家面向太阳,伸出右手,指向太阳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西方。
)非常好!最后,请大家背对太阳,伸出右手,指向太阳的方向现在是什么方向?(同学回答:东方。
)很好!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际操作,相信大家对太阳法辨别地理方向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2. 方位角的测量在进行方位角的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工具。
常用的测量地理方向的工具有指南针和经纬仪。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8999cf49649b6648d7472e.png)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入:问题1:你如何向新同学国进行自我介绍?问题2:假设你们班有外国的同学,你如何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有外星人,你又如何介绍自己?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衔接:接下来我们先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而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
(天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天体又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比如……如此说来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呢,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就好比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过渡:那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过渡: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首先我们先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下面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小结: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物体特征(质量、体积)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过渡:根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的行星,但是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衔接: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我们从宇宙环境条件和地球自身条件来学习。
太空探索初中地理教案
![太空探索初中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07170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e.png)
太空探索初中地理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掌握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 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3. 我国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展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太空图片,如地球、月球、火星等,引导学生关注太空探索;2. 提问:你们对太空探索有什么了解?太空探索的意义是什么?二、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5分钟)1. 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如苏联和美国太空竞赛、中国太空探索的发展等;2. 分析太空探索的发展趋势,如商业航天、太空旅游等;3.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的发展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三、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15分钟)1. 介绍太空探索的主要成果,如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地球观测等;2. 分析太空探索的意义,如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国家地位等;3.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四、我国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展望(15分钟)1. 介绍我国太空探索的现状,如嫦娥工程、天宫空间站等;2. 分析我国太空探索的展望,如火星探测、太空旅游等;3.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有哪些优势和挑战?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太空探索的历史、成果和意义;2. 强调太空探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2. 知识掌握程度:学生能够掌握太空探索的历史、成果和意义;3. 思考深度: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太空探索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地球、月球、火星等太空图片;2. 视频素材:太空探索相关视频资料;3. 文字素材:太空探索的历史、成果和意义的相关资料。
教学建议:1. 结合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太空探索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发展趋势;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c179bdd3383c4ba4cd201.png)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的宇宙环境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讲解法、图表展示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讲义地理图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考常考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以问题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资料。
【课堂设计】引导学生自告奋勇地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结合高考考试大纲,对于高考经常涉及的考点给予详细点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比如: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等属于自然天体运行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属于人造天体2.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说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行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体表现为: 1.都是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2.运动特征方面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等特征3.在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平均温度等结构特征方面与其相邻的行星相似。
三、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2.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 条件类型 地球具有的条件对生命起源的意义合适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主要介于0º — 100ºC 之间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合适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周围形成大气层,经过漫长演化,形成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现代大气 氮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有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致热,使地内水体形成水汽逸出,冷却后降落,在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海洋,孕育生命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 【随堂测试】条件类型 地球具备的条件 对生命起源的意义恒星际环境稳定 太阳光照稳定长期以来太阳无明显变化,生命物质演化没有中断行星际环境安全地外撞击概率极低 行星公转的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使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环节一——重温经典例一(2013上海)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c1d93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0.png)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fcfbc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7.png)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浩瀚无垠的宇宙,了解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2.思考讨论:为什么地球适合人类生存呢?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与太阳距离不远不近,地球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
学生: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教师总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恰好吸引适合人类生存的大气。
补充:适宜的温度为液态水创造了条件;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早期的生命诞生于海洋。
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图表和观看视频,得出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培养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教师讲解:人类的太空探索(1)世界的太空探索进程教师:通过时间顺序展示世界各国对太空探索的贡献及取得的成就。
学生:认真观看资料,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
(2)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教师:播放视频《中国航天的十大高光时刻》。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感受中国在太空探索取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带领学生感受太空探索的历程及航天精神。
(3)自主学习:太空探索的意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太空探索的意义。
Ⅰ.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Ⅱ.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Ⅲ.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Ⅳ.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小组讨论:航天员在月球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总结:。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062479ff00bed5b8f31d45.png)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ace8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3.png)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主题涉及到太空探索、宇宙观念和地球的定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宇宙中的地球”的教案,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与PPT。
天球仪模型。
教学视频:太阳系的构造与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直观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位置、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夜晚会来临?归纳小结: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
检测与反馈:检测: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问题。
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
在家中观察夜空,思考夜空中的星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fbecc52d380eb63946db1.png)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解读“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三)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法、讲解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课程]教师: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首名为《仰望星空》的诗歌。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关地球与空间的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关地球与空间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56fb9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1.png)
幼儿园科学活动有关地球与空间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教材《探索宇宙》的第四章“地球与空间”,详细内容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知,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认识。
难点: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培养幼儿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图片(地球、太阳、月亮、星星)、视频资料、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形状的呢?”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新课(10分钟)(1)地球的基本知识: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
(2)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特点。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太阳、月亮和星星,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地球:球体、自转、公转2. 太阳、月亮、星星:特点、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心中的宇宙,包括地球、太阳、月亮和星星。
2. 答案:幼儿作品,以创意为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对地球与空间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课后观察天空,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欲望。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57f4d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8.png)
课题名称(从必修Ⅰ选择)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宇宙中的地球讲堂教课方案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 1)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波及许多的天文知识,而宇宙的神迷与人类对浩大宇宙知识的激烈渴求,这些都很简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设计了许多的活动,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材在介绍天体的详细形式时用了很贴切的形容词(如闪耀的恒星之类),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并采纳阅读的形式介绍了此中的四种天体,以增添学生的课外知识。
关于天系统统的层次,教材是以图加资料说明的形式从小范围到大范围来叙述,学生在填写层次的框图的同时,就理解了天系统统层次性的含意。
为了说明地球的一般性,教材把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归纳成图表,指引学生应用数据剖析研究,把地球与其余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一颗一般的行星。
而关于本节的要点也是难点内容—地球的特别性,教材第一摆出结论,地球的特别性在于它是八大行星中独一一颗适合生物生计和繁衍的星球。
那么为何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具备如何的条件来保证生物的生计与繁衍呢?教材主要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和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特色,剖析地球上具备了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液态水和安全稳固的宇宙环境等条件,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由和优胜性,进而说了然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别的行星。
本章是学习整个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而本节不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仍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课。
学生只有对本节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后,才能对自然环境中诸多自然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地球整体概貌有一个清楚的科学的认识。
学习基础:只管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有关地球和宇宙的有关知识,也可以从各样媒体上对宇宙和地球有一些或多或少认识,但认识不透辟,认识不系统,更不可以聚焦于地球宇宙环境这个中心上。
现实程度:经过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方法习惯、认知水平、自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71b1e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5.png)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共1课时)教材分析:本书教材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是在天梯系统中确定地球所在位置,二是结合太阳稳定状态和八大行星的运行轨道特征说明地球是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宇宙环境,整合的着眼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和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二是与地球紧密联系的太阳系和地月系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要通过引导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找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性,以及轨道位置和自身条件的特性。
学情分析: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知识有所了解但是知识不系统,对宇宙的概念模糊,教学可以进行适当纠正。
知识与技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极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掌握用框图结构说明地理事物系统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并自己总结。
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普遍联系的和有规律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具备生命的基本条件难点:地球具备生命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大家都知道什么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大闹天宫,牛郎织女。
其中很多神话都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上天”的向往,那么他们所向往的上天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呢?其实是我们的宇宙,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板书地球的宇宙环境)正式授课:本节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和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师提问:什么是宇宙?学生回答:宇宙就是太空教师讲解:宇宙是指一切空间和时间的集合体,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太空。
空间指的是什么,上下四方为宇,所以宇指的是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就是宙,古往今来即为宙。
幼儿园科普教育教案——认识地球与宇宙大探索
![幼儿园科普教育教案——认识地球与宇宙大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23e415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7.png)
文章标题:幼儿园科普教育教案——认识地球与宇宙大探索一、概述幼儿园科普教育旨在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认识地球与宇宙大探索”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通过科普教育教案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做出一些探讨。
二、认识地球1. 地球的介绍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它由陆地、海洋、大气层等组成,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
2. 探索地球在科普教育中,可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球仪等教具,让幼儿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构成,激发他们对地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还可以利用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实地观察并探索周围的自然环境,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奇妙之处。
3. 关注环保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环保教育,教育幼儿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小培养他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可以组织一些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让幼儿在参与中深刻理解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三、宇宙大探索1. 宇宙的神秘宇宙是我们所在的宏伟空间,充满了星星、行星、恒星等各种天体。
它的神秘性让人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2. 宇宙知识启蒙通过图书、视瓶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可以运用有趣的实验和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宇宙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对宇宙的简单认识。
3. 探索宇宙组织幼儿观察夜空中的星星、月亮,让他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宇宙模型制作和宇宙探索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宇宙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入了解地球和宇宙,幼儿可以对周围的大自然有更深入的认识,激发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通过科普教育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科普教育的推动者,我深信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宇宙探索的培养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d21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7.png)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的优质课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主要包括地理方向的理论知识讲解、实地教学活动设计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方向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一、课程背景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地理方向作为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建立至关重要。
因此,在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中,我们选择了《从宇宙看地球》作为单元导入课程,并选取了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作为本堂优质课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地理方向的概念和相关术语,并能够准确辨别地理方向。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实地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地理方向的概念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地理方向概念,包括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的含义和特点。
2. 实地教学活动设计:通过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方向的标志物和地理景观,辨别地理方向。
3. 总结与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归纳总结所观察到的地理方向的标志物和地理景观,教师进行评价和点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地球地理方向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探索地理方向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地理方向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你们知道哪些地理方向的名称和特点?”2. 地理方向的概念讲解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地理方向的概念,并配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方向的概念和特点。
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b32b4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5.png)
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202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
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
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
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
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
![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492f7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6.png)
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案》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就像宇宙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在浩瀚的宇宙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充满了无尽的奥秘与惊喜。
一、地球的独特外观从太空看地球,那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面。
蓝色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就像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随风轻轻飘动。
白色的云朵像是棉花糖一样,漂浮在地球的上空,它们有时候聚集在一起,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羊在蓝色的草原上奔跑。
而那绿色的陆地,像是镶嵌在蓝色绸缎上的翡翠,有高山,有平原,有森林,有沙漠。
高山像是地球的脊梁,挺拔而雄伟,有的山顶上终年积雪,像是给地球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
平原就像是地球的胸膛,宽广而平坦,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森林像是地球的毛发,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沙漠呢,虽然看起来有些荒凉,但也有着它独特的美,就像地球身上一块神秘的伤疤。
二、地球的生命奇迹地球之所以是宇宙的奇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命的存在。
在地球上,生命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从小小的微生物,到巨大的蓝鲸;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人类。
这就像一场盛大的生命派对,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
微生物就像是派对上默默工作的小服务员,虽然微小,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植物像是派对上的厨师,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动物们则像是派对上的客人,各有各的习性,各有各的生活方式。
蜜蜂忙碌地采蜜,就像勤劳的小工匠;鸟儿欢快地唱歌,就像天生的歌唱家;而人类呢,像是这个派对的组织者,虽然聪明,但也肩负着保护这个派对的责任。
三、地球的适宜环境地球的环境也是一个奇迹。
它的距离太阳刚刚好,就像一个孩子在母亲身边找到了最舒适的位置。
如果离太阳太近,就会像烤焦的面包,太热了,生命无法生存;如果离太阳太远,又会像放在冰箱里的冰淇淋,太冷了,生命也难以维系。
地球还有大气层的保护,大气层就像地球的盔甲,挡住了来自宇宙的辐射和小行星的撞击。
同时,大气层中的氧气是生命呼吸所必需的,就像水对于鱼一样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太空看地球
古蔺镇长田小学王静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行为与习惯:
养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地球。
让学生知道人类对地球的总体认识。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
【教学重、难点】
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
激发学生对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与地球有关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太阳系中的行星,让学生认识,找到地球。
2、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地球吧!(板书:地球)
二、开展活动。
活动一:大胆猜测,给地球照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照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吗?
请同学们畅谈,如果给地球照相该怎么照?
出示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在太空中看见地球后说的话,从而引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让学生说说感受,并交流、讨论后回答92页同学的问题,后完善板书:从太空中看地球,并粘贴地球图片。
图片左面板书:圆
地球上蓝色是。
陆地是。
白色的涡流是。
图片下面板书:美
活动二:认识地球。
学生阅读93页资料,感受地球大小,完成表格。
表格1:
表格2:
出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与杨利伟拍摄的地球局部照片
图片右面板书:大
活动三:绘制地球。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彩色笔等文具画画地球,并设计解说词。
(1)学生动手绘制地球及设计解说词。
(2)小组内互说。
(3)小组代表解说。
三、小结。
1、自我小结,说收获、所得。
2、如果让你说一句话来号召大家保护地球,你会怎么说?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3、收集与思考:收集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有趣的故事。
四、板书设计
从太空看地球
蔚蓝色的
圆大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