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最新指导方案课件.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动症是非常容易被误解的疾病。
孩子调皮好动, 不守纪律, 常被老师和家长认定是得了多 动症。实际上,真正的多动症 / 注意缺陷是一种脑功能障碍,与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
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显著相关。无论是欧洲通用的精神病诊断标准
ICD-10 ,美国精 神病诊断标准 DSM-V ,还是我国的诊断标准,对多动症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描述有很多是一致
的。网上有非常多的诊断标准,
基本都过于简化, 容易让人把有多动行为的孩子贴上多动症
的标签。 下面是最新修订的美国精神病诊断标准
DSM-V 中对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必须A — E 都 满
足,才是多动症: A. 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
/ 或多动- 冲动状态, 影响功能或发育, 具有以下 (1)和/ 或( 2)
特征: 必需≥ 下列症状中的
6 条,持续时间>6 个月 , 症状与发育水平不相称并对社会和学业/
职业活动带来直接的不良影响。 这些症状不只是对立行为、违抗、敌意、 或不理解任务和指令。对于青年和成人 (≥ 17
岁)至少应
有 5 条症状。 1、注意缺陷症状
a.经常不能注意细节
或经常在学校、 在工作或在其它活动中犯粗心的错误 (如, 忽视或
漏掉细节,工作不精确)。 b. 在完成任务或活动中,经常维持注意困难(如,在演讲、谈话或长篇阅读)。
c. 当和别人直接交谈时,经常似乎没有倾听 (如,即使环境并没有明显干扰也经常走神) 。
d.经常不能遵守指令,并且不能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如,刚开始工作很快就分心并
且容易转移目标)。
e.组织任务和活动经常有困难(如,维持任务顺序困难;乱放物品、材料;工作组织
混 乱;时间管理无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f.经常回避不喜欢或者勉强从事需要维持脑力的活动(如, 学校活动或家务;对于青年
或成人来说:准备报告、完成表格、阅读长篇文章)。
g.经常丢失完成任务或活动必须的物品(如,学习材料、铅笔、书本;工具、钱包、钥
匙、书面作业、眼镜、手机)。
h. 无关刺激经常容易引起分心(对于青年和成人可以包括无关想法)。
i. 经常忘记日常活动(如,家务、跑腿;对青年和成人包括回电话、付账单、赴约会)
2. 多动/ 冲动症状
a. 经常扭动不安、坐卧不宁。
b. 常在需要安坐的场合难以控制(例如,在教室、办公室或其它工作环境或需要坚守的
环境经常擅离职守)。
c. 在不适宜的场所经常奔跑和攀爬(注, 青年或成人可限于不安感)。
d. 经常不能安静地玩耍或从事休闲活动。
e. 经常不停地“活动”,似“有发动机驱动”(如,在餐馆、会议场所,时间稍有延长
就坐立不安,不能与大家同步)。
f. 经常说话过多。
g. 经常他人问题还未说完,就急着回答(如,接话茬、插话)。
h. 经常不能等候(如,排队)。
i. 经常打断或干扰别人(如,粗暴插手于谈话、游戏或其他活动;未经许可随便使用他
人物品;对于青年和成人包括干扰或插手别人正在做的事)
B. 症状出现在12 岁之前。
C.症状出现在两个以上的环境(如在学校、家庭、餐馆、课外班、图书馆等)。
D.症状明显地影响了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
E. 症状不是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性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依赖或戒断)。
看到这些描述,大多数老师、家长都会很吃惊,因为很多孩子都会在一定的年龄或情境
下表现出其中的几条。例如忘带作业,不听指挥,说话过多,等等。很多的孩子都会有一些
多动行为。因为孩子好奇心强,易冲动,自控力差,社会经验少,但是,偶尔表现出多动行
为或经常表现出某一种多动行为,并不意味着就是多动症,千万别随便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要随意诊断、治疗。
首先,家长要注意千万别贴标签、误诊。真的生理原因为主要因素的多动症与只是具有
一些多动行为,只要家长细心,是能够辨识出来。真的多动症任何情境下都多动。有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玩游戏,或拼乐高能专注半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这就不是多动症。有的孩
子在家里淘个不停,在陌生环境很乖觉,这也不是多动症。曾经有一个九岁的男孩被妈妈带
来求诊,是学校老师建议去医院查查是否多动症。据老师反映,课堂上走神,玩铅笔盒等小
动作不断,他是刚转入这所寄宿学校不到三个月,生活老师也反映,在宿舍里不能安静待着,
有时拿同学的毛巾等主动挑事,跟同学处得不好,在我们坐下来的前二十分钟,这个男孩一直比较僵硬地以同一姿势坐在椅子上,但他的手在不停地搓椅子垫,擦把手,脚在蹭或轻踢
椅子腿儿,确实一刻没闲着,二十分钟后熟悉了,这个孩子特别爱说,也特别能说,语言逻
辑性和用词的精炼虽不够好,但他特别想表达,说到高兴处,站起来在屋子里一边走一边东
摸摸,西碰碰。我问他妈妈,孩子在家里什么表现,他妈妈说,在家里他有时能一个闷头儿
玩一上午积木,也不出声,连水都不喝,有时候兴奋起来也说不停。另外,转学前没有听老
师说过他的问题,转学后这三个月才有的毛病。从时间和整体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孩子
就没有到多动症的地步。
其次,做出多动行为的孩子你了解吗?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孩子的行为,请妈妈们记住,
孩子再小,他也不是他的行为,他的行为背后还有一大串目的、策略、认识、情绪等内容。
有的妈妈说:“我知道,小孩子瞒不了我,哭闹就是想得逞,磨蹭就是因为贪玩儿不爱学习。”不错,那能不能再深入一些,问一下,为什么他这么想得逞?这么不爱学习?他哭闹的前后
都发生了什么?家里不同的人是怎么看待和对待他的哭闹的?就拿刚才的孩子的例子,深入调查后,这个孩子的“历史”是这样的:父母由于工作较忙,孩子小学前是住在姥姥家的,
父母常回来看他。姥姥是个开朗的,爱聊天说话的人,家里还有孩子的两个姨妈。周末一大家子人外加另外的两个孙辈会一起聚餐,非常热闹,气氛融洽。孩子上的第一个幼儿园是“好”幼儿园,但离家远,中途转回了离姥姥家近的普通幼儿园。小学先上的附近公立小学,后来姥姥身体不好,不方便接送了,母亲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不满意,就转学到了这所私立的寄宿
制小学。孩子从小得到家里所有人的喜爱,主动的管教,规矩虽然不多,但是,因为孩子不
是外向大胆的孩子,家里人互相是有礼貌的,孩子并未表现得过度任性,是比较懂礼貌守规
矩的孩子。而且,幼儿园和以前小学里的老师都认为孩子表现正常,至少没发现孩子比别的
孩子更多动。
我的观察和后来深入调查的发现是,孩子对新学校很不适应,又比较担心姥姥的身体,
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很紧张,一开始是主动去摆正铅笔盒或书本,以免被老师批评,后来就不由自主地总要摸摸东西才会心安。在宿舍里孩子很希望跟大家交好,可是因为他是新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