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分析PPT课件
(完整版)中国茶文化.ppt
二、茶文化的形成
▪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期,是中国茶文化史上 划时代的时期。
▪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以陆羽《茶经》的刊行为标 志,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
▪ 茶文化在唐代形成,除了与唐代经济、文化的昌 盛、发展有关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 1)与佛教发展有关 ▪ 2)与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关 ▪ 3)与唐代诗风大盛有关。 ▪ 4)还与唐代贡茶的兴起和中唐以后的皇朝禁酒
黑茶
黑茶:制造始于明代中期,因主 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又叫边 销茶,黑茶叶色油黑凝重,汤色 橙黄,叶底黄褐,香味淳厚。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
红茶:最早出现在福建崇安一带,产生 的时间为道光末年,以后发展演变产生 了功夫红茶。1875年前后,功夫红茶由福 建传入安徽祁门一带,继而江西、湖北、 台湾等省都大力发展功夫红茶,19世纪80 年代,中国生产的工夫红茶,在国际市 场上曾占统治地位。红茶分为:小种红 茶、工夫红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外形色泽青褐, 乌龙茶冲泡以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 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素有绿叶红镶边美誉, 汤色黄红,有天然的花香,滋味浓醇。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再加工茶类:
▪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 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 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 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 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 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 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绿茶
茶文化ppt课件完整版免费
选用透明玻璃杯或盖碗,
水温85-90℃,浸泡时
乌
间3-5分钟。白茶清雅
龙
鲜爽,需控制水温和浸
茶
泡时间以保持其特色。
选用紫砂壶或盖碗,水
温95-100℃,浸泡时间
黑
3-5分钟。红茶浓醇甘
茶
甜,可适当延长浸泡时
间。
选用紫砂壶或陶壶,水
温100℃,浸泡时间1-3 白
分钟。黑茶陈香浓郁,
茶
需高温快泡以去陈味。
外形
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 净度等外观特征,判断茶叶的发
酵程度、陈化时间等。
汤色
观察茶汤的色泽、清澈度、亮度 等特征,判断茶叶的品质优劣。
香气
闻取茶叶的干香、湿香、冷香等 香气特征,判断茶叶的香型、香 气高低、持久性等。
滋味
品尝茶汤的滋味特征,包括苦、 涩、甜、酸、鲜等味道的平衡与 协调程度,以及回甘生津等感受。
茶文化与健康生活
茶叶中的茶多酚、儿 茶素等有益成分对人 体健康的影响
不同茶叶的保健功能 及适用人群
饮茶对心脑血管、消 化系统、免疫系统等 方面的保健作用
茶文化与社交礼仪
茶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茶叶的选购、冲泡、品饮等礼仪规范
茶道精神在社交礼仪中的体现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
茶文化在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 品中的表现
茶盘
茶杯
用于品茶的器具,一般小巧精致。 使用时需保持清洁,以充分展现 茶汤之美。
用于盛放茶具、茶叶等,可保持 桌面整洁。选择时需注意大小、 形状和材质。
公道杯
用于均匀茶汤,使每杯茶浓度相 近。使用时需保持清洁,避免异 味。
茶壶
用于泡茶的主要器具,材质多样, 如紫砂、陶瓷等。使用时需注意 壶嘴、壶盖、壶身的协调,以及 壶内清洁。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3.太平黄山毛峰 4.安溪铁观音 5.岳阳君山银针 6.普洱茶
7.九江庐山云雾
8.南投冻顶乌龙 9.祁红 10.苏州茉莉花茶
七.茶的作用
1.延缓衰老 2.抑制心血管疾病 3.预防和抗癌 4.预防和治疗辐射的伤害 5.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6.美容护肤 7.醒脑提神 8.利尿解乏 9.降脂助消化 10.护齿明目
一.茶的起源
二.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说 2.西周说 3.秦汉说 4.六朝说
三.饮茶的起因
1.祭品说 2.药物说 3.食物说 4.同步说
四.茶的广泛普及
五.茶的发源地
1.西南说 2.四川说 3.云南说 4.川东鄂西说 5.江浙说
六.中国的十大名茶
1.杭州西湖龙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CHAPTER定义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
内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最初,茶被用作药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饮品。
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茶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儒、释、道等思想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道精神。
传承与创新当代茶文化在传承古代茶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发展。
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和茶文化。
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福建的铁观音、云南的普洱茶、浙江的龙井茶等。
国际传播中国茶文化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传播到海外,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都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的地域特色CHAPTER乌龙茶半发酵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如铁观音、大红袍等。
绿茶不经过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绿色,如龙井、碧螺春等。
红茶全发酵茶,茶色乌黑油润,如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
黑茶后发酵茶,经过长时间的陈化,如普洱、六堡茶等。
白茶轻微发酵,保持茶叶原有的白色,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茶叶的主要品种干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防止霉变,提高茶叶香气。
控制温度和湿度,使茶叶发生生物化学变化,形成特定品质。
揉捻将茶叶揉成条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
采摘选择适当的采摘时间和部位,保证茶叶原料的品质。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停止发酵过程。
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品质鉴别观察茶叶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等外观特征。
品尝茶汤的滋味、香气、汤色、叶底等内在品质。
通过感官审评、理化分析等方法对茶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注意茶叶的贮存环境和方法,保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中国茶文化(完整版)ppt课件
共享美好
• 茶艺以古朴、自然之心去演绎茶的美,茶的真, 用古典的美感去温暖人生的光亮,让我们的生活 诗一般地美丽。
14
茶山 15
茶艺
• 诗一样美的程序名 • 美妙的遐想与意境 • 美妙的茶具 • 优美的操作 • 甘醇的茶汤
16
中国茶艺的特点
• 实用性——饮茶不但解渴,还可保健,清茶一 杯,延年益寿。
• 绿茶贵在尝新。 • 茶杯在手,品绿茶要一看、二
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 茶舞”之后,要细闻茶香。 • 绿茶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用 心灵去感悟,更能闻得到绿茶 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 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10
人生甘苦,回味无穷
• 微微苦涩的茶味,回甘 之余,让人领略到茶无 比诱人的魅力,更让人 深深地体会到“苦尽甘 来”的人生哲理。
11
第八道 收具 —— 淡中品至味
•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只要用心去品,就一定 能从淡淡的绿茶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 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12
品茶如品人生
• 历代茶人都认为“和”是一种襟怀,“和”是一 种气度,“和”是一种境界。
• 从这杯调和的茶汤中, 您或许能品出深沉雅 致的茶香,品出生命 的浪漫情怀,让人体 会那超然出世,淡然 无极的意境美。
• “清官迎佳人”即用茶匙 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 璃杯中。
5
第四道 润茶 —— 甘露润莲心
• 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 清代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 “润心莲”。
• “甘露润莲心”即在冲泡 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 起到润泽茶芽,利于茶叶 内含成分均匀泡出的作用。
6
第五道 冲泡 —— 凤凰三点头
• 冲泡绿茶时讲究高冲水, 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 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 嘉宾们再三点头致意,也 表示我们对客人的敬意。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茶艺表演通常按照准备、净具、置茶、冲泡、倒茶、品茗等 步骤进行。
茶叶品鉴方法与标准
茶叶品鉴方法
茶叶品鉴包括干看、湿看和品尝三个环节。干看主要观察茶叶的外形、色泽和香 气;湿看主要观察茶叶的汤色、滋味和叶底;品尝则是通过口感体验来判断茶叶 的品质。
茶叶品鉴标准
茶叶品鉴的标准包括条索、色泽、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几个方面,根据不 同品种的茶叶特点,评判其品质优劣。
茶席是用来摆放茶具和茶 叶的场所,需注意席面的 整洁和有序,同时要保证 空气流通。
泡茶礼仪
在泡茶过程中,需注意仪 态端庄、动作轻柔,同时 要关注客人的需求,及时 为客人倒茶。
品茶礼仪
品茶时需注意礼仪规范, 如不一口喝光、不吸气、 不吧唧嘴等。
04
中国茶艺表演与品鉴
茶艺表演形式与流程
茶艺表演形式
茶艺表演通常包括茶艺表演解说、茶艺表演音乐、茶艺表演 动作和茶艺表演道具等环节。
茶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茶文化的特点
中国茶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包 括茶道精神、茶艺表演、茶馆文 化等。
茶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饮食文 化,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茶艺与茶道精神
茶艺
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选茶、泡茶、品茶等环节,是一门高 雅的艺术。
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一种宁静、淡泊、高雅的人生态度。
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中国茶文化简介 • 中国茶叶种类与特点 • 中国茶器与茶具 • 中国茶艺表演与品鉴 • 中国茶文化与生活 • 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
01
中国茶文化简介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课件(完整版)
促进了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
茶文化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品茶论诗的过程中,我不仅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 的朋友,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等方面。
瓷质茶具
以高岭土为原料,经过制坯、上 釉、烧制等工序制成。鉴赏时需 关注胎质、釉色、画面、器型等
因素。
玻璃茶具
采用高硼硅玻璃为原料,经高温 烧制而成,透明度高,便于观赏 茶汤。鉴赏时需注意材质、透明
度、耐热性、安全性等方面。
茶具选购、使用与保养指南
选购指南
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材质、款式和大小;关注品 牌信誉和产品质量;考虑价格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 品。
促进身心健康
品茶论诗能够陶冶性情、培养气质,对于促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 用。同时,茶道强调的慢生活理念也有助于缓解现代人的压力与焦 虑。
推动国际交流
茶道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推广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 进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06 茶文化活动与实践
CHAPTER
国内外著名茶文化活动介绍
英国下午茶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下午三点至五点之间享用,搭配各种茶点 和小吃,成为人们社交、休闲的重要方式。
校园茶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
茶文化讲座
学校定期邀请茶文化专家、学者 举办讲座,向学生传授茶文化知 识,提高学生对茶文化的认识和
兴趣。
茶艺表演
学校茶艺社团积极组织茶艺表演活 动,展示各种茶艺技艺和茶文化魅 力,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
温壶温杯
(精)中国茶文化PPT课件
包括茶的历史、制作技艺、品饮 艺术、茶道礼仪、茶与文学、茶 与禅等多个方面。
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茶文化起源
起源于中国,有着数千年 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发展阶段
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 等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茶文化体系。
茶文化影响
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 方式和审美观念,还对世 界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茶道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1 2 3
茶道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茶道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正逐渐与现代生活方式 相结合,成为现代人追求品质生活的一种方式。
茶道在社交场合的应用
茶道在社交场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 为商务洽谈、朋友聚会等场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
茶道对个人修养的提升
茶道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有显著作用。通过学习 茶道,可以培养个人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和品德修养。
品质特点
色泽银白灰绿,香气清新纯正,滋味清甜醇爽。
PART 03
茶具鉴赏与使用
REPORTING
茶具的种类与功能
煮水器具
包括水壶和炭炉,用于 烧水和煮茶。
泡茶器具
如茶壶、茶杯、公道杯 等,用于泡茶和品茶。
分茶器具
如茶盘、茶荷、茶匙等 ,用于分配茶叶和清理
茶具。
辅助器具
如茶巾、茶滤、茶宠等 ,用于辅助泡茶和装饰
中国茶海外传播
探讨中国茶在海外市场的传播历 程和影响,如丝绸之路上的茶叶 贸易、海外华人的茶艺传承等。
茶文化国际交流项
目
展示中外茶文化交流项目成果, 如中外茶艺师互访、茶文化学术 研讨会等,推动全球茶文化的共 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陆羽的伟大成就
• 撰写了《茶经》,为世界首部茶学专著; • 创建了茶学,极大地促进了茶业生产与发展; • 创立了茶道,带来饮茶方式的革命和茶文化的崛起。
18
18
二、宋代茶事
•精制团茶与散茶 •冲泡茶叶新技法:点茶法 •汤社与斗茶 •茶具 •宫廷茶文化与市民茶文化
19
与陆纳同时的桓温也主张以茶代 酒;
南北朝时,南齐世祖武皇帝也提 倡以茶养廉,开了以茶为祭的先 河。
14
第二节 唐人陆羽《茶经》 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茶兴于唐,盛于宋】
15
唐朝茶业勃兴的原因
• 交通发达 京杭大运河
陆羽《茶经》
{ • 文人推广 科举制度
麒麟汤
• 僧道生活
• 气候温暖
16
佛教:茶有三德
11
第二章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概况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第二节 唐人陆羽《茶经》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第三节 宋辽金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发展
12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一、汉代文人与茶结缘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但若论其起源,还要追朔
中国茶文化概说
中国茶文化的含义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范畴
1
中国茶文化的含义
中国茶文化是典型的中介文化。它以物质 为载体,或在物质生活中渗透着明显的精 神内容。
中国是茶之故乡,无论原产地最早发现茶 的用途、饮茶、人工种茶和制茶,都是从 中国开始。
2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范畴
研究茶在被应用的过程中 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宋代贡茶与宫廷茶文化
龙团凤饼 北苑龙焙
龙凤团茶
赵匡胤即位后的第二年,即下诏要求向朝廷 贡茶,并且贡茶样式必须“取象于龙凤,以 别庶饮”,就是要贵贱有别,使喝茶体现天 子龙威。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颁置龙凤模 ,派贡茶特使到北苑造团茶,以区别朝廷团 茶和民间团茶。
当时有名的贡茶基地是福建建安,产地境内 凤凰山一带称北苑,故又称所产之茶为北苑 茶。并苑茶以龙凤团茶(即以龙凤图案的模 具压制而成的饼茶)著称。
21
点茶法
灸茶,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 碾茶,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 罗茶,用细绢做的茶筛筛下碾好的茶。 候汤,就是煮开水。 誴盏 ,是把茶盛放到火上面灸热。 点茶,是把煮好的开水冲到装有茶末的茶盏内,并把水与茶
调匀。
在点茶过程运用注水。茶筅击拂的技巧,使茶 汤表面呈现如字、如树、如云、如花、如鸟等画 象。分茶多为文人墨客所喜爱,但也传入宫中。
①“和敬清寂”: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 “和”不仅强调主人对客人要和气,客人与茶事活动
也要和谐。 “敬”表示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并作到上下有别,
有礼有节。 “清”是要求人、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洁、清爽、清
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寂”是指整个的茶事活动要安静、神情要庄重、主
人与客人都是怀着严肃的态度,不苟言笑地完成整 个茶事活动。400多年来一直是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 。
22
茶具
宋代盛行斗茶,深颜色的茶具更能够衬托斗茶所 呈现的白色茶纹和泡沫,因此与唐代的青白色调 比起来,宋代更钟爱黑色的底色。所用茶具最为 人津津乐道的是福建建窑兔毫盏。其釉色黑青、 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 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白色泡沫汤花 ,故名重一时。苏轼“来试点茶三昧乎,勿惊午 盏兔毛斑”,黄庭坚“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 新汤”,都是咏此茶盏的名句。
同时,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也形成 了日本的煎茶道。日本僧人隐元隆琦把中国当时的 煎茶法带回日本为日本的煎茶道的形成打下基础。 经日本的煎茶道的始祖“卖茶翁”——柴山菊泉( 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稳脚,再经田 中鹤翁、小川可进两人的努力,最终确立煎茶道的 地位。
6
日本茶道的精神
7
日本的茶圣——千利休
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和敬清寂” 和:表现主人客人间的和睦 敬:表现上下关系的分明,
有礼有节 清:表现茶室、茶具清洁,
人心清净 寂:所表现的是茶事上恬静的气氛和茶人们
庄重的表情
8
日本茶室的礼仪
❖ 遵守时间 ❖ 准备白色袜子 ❖ 不要带手表、戒指等首饰 ❖ 进去茶室之前要洗手 ❖ 茶室里不要踩榻榻米的线 ❖ 茶室里不要说话
到汉代。 可考文献——《僮约》,该文记载了一个饮茶、买茶的故事。
13
二、两晋南北朝的奢靡之风与“以茶养廉”
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政治家和 有识之士提出“以茶养廉”,对 抗奢靡之风。这一时期,茶的文 化功能开始表现出来, “以茶 代酒”,“以茶养廉” 的精神 开始传承。
《茶经》和《晋书》记载陆纳以 茶代酒的故事;
9
韩国的茶——茶礼
• 基于儒家思想的冠昏丧祭时, 以茶代酒进行仪式 • 茶礼:以喝茶的行为为主的礼 仪,即礼仪、仪态和茶的谐调
10
英式红茶文化
茶是英国大众化饮料,每10人中有8人饮茶。年耗20万吨的 茶叶,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20%,为西方各国之冠,堪 称“饮茶王国”。 英国茶一般加牛奶,有时也加糖,但更多的是加上橙片、茉 莉等制成所谓的伯爵红茶(Duke‘s black tea)、茉莉红茶 (black tea of jasmine)、果酱红茶(black tea of jam)、蜜 蜂红茶(black tea of honey)等。茶点一般是现成的食品 ,有面包、黄油、果酱、糕点和饼干。在城镇的旅馆、茶 馆或小吃馆、饭店、快餐馆均有茶水供应。 在英国,茶可分为:红茶 black tea; 绿茶 green tea;花茶 scented tea;茉莉花茶 jasmine tea;浓茶 strong tea ;淡 茶 weak tea;柠檬茶 lemon tea。
饮茶有道,艺茶有术。
3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茶艺 茶道 茶的礼仪 茶的精神 茶在各阶层人民中的表现 茶的相关文化现象
4
第一章 世界茶文化概论
第一节 日本茶道 第二节 韩国茶礼 第三节 英式红茶文化
5
日本茶道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抹茶道 ,是 在16世纪后期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他主张茶室 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碗小巧,木竹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