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8 顺乎世界之潮流-【高考无忧】2021年浙江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3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精品教案(7页)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教材分析本专题讨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对当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西方挑战的回应;主要就是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历史课题。
而本课书主要讲述了先进的中国人在器物和制度两个阶段对于西方的学习,主要有3个子目,一为睁眼看世界,二为维新变法,三为民主共和,而这三个子目录其内在联系在于技术革新,制度改良,制度革命。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本课书的重点定位于第二子目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而对于第三子目的民主共和,由于在专题四中的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重点讲述,故在这课书中这个知识点做简单介绍。
(3)课堂立意第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重点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通过形式多样的材料(教材也是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本节的设计思路注重教材的逻辑性,需要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情分析⑴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一定了解,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⑵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有着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高中生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本节课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中学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转变形成背景的分析,逐渐掌握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着现代化进程……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长期的闭关锁国……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西方已经远远超过了东方,并且东方从属于西方。
高考历史复习一轮课件_必修三_顺乎世界之潮流
2.仿行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时间: 甲午战后 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 活动: 戊戌变法
结局: 失败
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提 倡新学、兴民权,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 进了人民的觉醒。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 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激发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 4.直接推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 康梁对法国启蒙思想的了解有限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C 康梁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6、在中国近代,西方的思想学说并没有成功的改造中 国社会,这是由于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掠夺本性 C 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D 苏俄社会主义的反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整体感知:
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 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
出了挽危机的思想主张。
总体认知: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堂探究: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他们 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 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请回答: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 3. 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客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3说课稿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基本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障碍:
1.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
2.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思考;
3.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难;
4.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国际视野。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地图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历史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批注、展示学生作品,提高课堂互动性;
4.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小测: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3.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将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时间线索,中间为主要历史事件,右侧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学生从时间、事件、评价三个维度理解知识结构。
2021高考浙江(学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必修3 专题15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
“顺乎世界之潮流〞1.林那么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林那么徐的主要思想:林那么徐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的主要思想: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1)康有为①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纲领。
②1898年出版了?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③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2)梁启超①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②指出变法是历史开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③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谭嗣同:对封建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展了大胆批判。
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那么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他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5)影响:发动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冲击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2021·浙江学考)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有两个同学,一个叫孙竞存,一个叫杨天择。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的主要外部压力?A. 英国的鸦片贸易B. 法国的殖民扩张C. 日本的明治维新D.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位领袖提出了“拜上帝会”,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A. 洪秀全B. 杨秀清C. 石达开D. 李秀成3、题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选项:A. 卡尔·马克思B.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C.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D.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4、题干: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觉醒的开始?选项:A. 林则徐虎门销烟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5、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曾明确提出“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观点,倡导新文化运动?A、康有为B、梁启超C、陈独秀D、蔡元培6、1919年的“五四运动”可以说是陈独秀倡导“顺乎世界之潮流”的思想在中国本土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五四运动的重大影响?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激情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7、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开始极度衰落和国力衰弱的表现?A. 雍正皇帝的“摊派制”B. 康熙皇帝的“摊丁入亩”C. 雍正皇帝的“文字狱”D. 乾隆皇帝的“闭关锁国”8、以下哪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A. 发展经济B. 政治改革C. 军事扩张D. 教育普及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A. 设立新式学校B. 废除科举制度C. 编练新军D. 实行君主立宪制11、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的道路?A. 鸦片战争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2、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中国对日本赔款是分30年还清13、下列关于“顺乎世界之潮流”这一历史命题的理解,正确的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复习教案(5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复习)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认识和掌握财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2)经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过要点叙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期间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指引学生正确评论历史人物。
(2)“情境—体验 -研究 -感悟”教课模式。
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讲堂教课,教师创建详细的情形,指引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虑、合作学习、逐渐研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近代中国人民敢于面对现实、突破樊篱、放眼全世界、研究救国之路的开辟精神与创新勇气,建立为复兴中华,勤苦念书,敢为天下先的现代意识。
(2)体悟到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样因素在经济全世界化的时代背景之中,不论任何个体、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都没法在自我隔断中实现一支独秀,进一步养成开放的学习心态与世界意识。
【教课要点】:林则徐、魏源的主要思想和财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主要主张【教课难点】林则徐、魏源思想和财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影响。
【教课方案】学生看书填写一、前驱者研究的历程(知识梳理)阶门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作用层次级地主教充完美,因是复,先学生稳固基。
基本形成知框架。
二、先者的窘境和努力(史感悟)通原三个史,探中国思想革展及影响。
【史 1 】《海国志》的遭受据 ,当国内有士百万余人,有能力此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但是却极罕有人真地和会中的深刻内涵。
相反,多保守的朝廷官吏的声却迎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将《海国志》付之一炬,在他眼中无疑成了一本犯上作乱的籍。
受到无端非的《海国志》最在国内的印刷数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 :《 <海国志 >的孤寂与荣光》佐久象山(日本有名新思想家)在到《海国志》“以夷制夷”的主后,不由拍案感触:“呼 ! 予与魏 ,各生异域 ,不相姓名 ,⋯⋯而其所亦有暗合者,真可国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下,佐久象山在思想上了从排挤西方人到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要化,他主从全世界的形出思虑日本的方略。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徐继畬 :《瀛环志略》
姚莹:《康輶纪行》
本书特别关注了 西藏地区,提醒人 们注意英国对西藏 的侵略野心。
【问题小结】
鸦片战争前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国 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请回答:
(1)这股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谁?
林则徐、魏源
(2)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师夷长技以制夷
讨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借用进化论 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潮流的。
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想利用孔子削弱 反对势力,减少变革阻力。
梁启超的著作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如《变法通议》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是 中国的出路。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魏源《海国图志》
据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 等编辑而成。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 人编撰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的启蒙书。
魏源在书中明确系统的阐述了“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 御外侮,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日本思想家翻刻了《海国图志》后奉之为 “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争覆辙 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书中思想正好适合了 日本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明治维新。
(3)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
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统 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虽然 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他们力图变革的 思想还是积极的、主动的,但维护的是清王朝统治 。
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八“顺乎世界之潮流”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课下能力提升(八)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魏源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
对魏源以上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②具有民主启蒙的色彩③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④力图探求强国御侮之策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 根据题目中“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鸦片战争后统治者、民众的观念还并未完全开化,魏源首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故②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③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魏源提出的思想是致力于探求强国御侮之策,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2.《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由于( )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解析:选C 《海国图志》是魏源编撰的,但这并非满清贵族不学习《海国图志》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并结合所学可知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专著,而当时的“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大多闭目塞听,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不愿意接触和学习西方,故C项正确;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打破,故D项错误。
3.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 “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浙江省高中历史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 4、梦碎
1895年甲午战 败《马关条约》 签定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 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谭嗣同在闻得《马关条约》的签订后,经“创钜痛 深”,继而“饶(绕)屋彷徨”,进而“祥(详)考 数十年之变”,再而“近咨之深识之士”,终于“不 恤首发大难,画此尽变西法之策”。
• 梁启超: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 维新变法。
• 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 大胆的批判。
• 严复:1898年 ,翻译《天演论》出版。认为人类 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 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积极意义:是爱国的;是进步的,具有启蒙作用;
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 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所起的作用。 “走向共和”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
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英国下院被称为“凭说话来统治国家的机构”, 大小政策都要经过议会的辩论,政府出的大事小 事,也都要到这里接受议员的问责。
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顺 “睁眼看世Leabharlann ”(地主阶级抵抗派) 器乎 世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物
界
之
潮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制
流
度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 5、变“政” • (1)为什么要变“政”
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 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 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 反增其害矣。——梁启超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必修3
3.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 1912年1月1日,_中__华__民__国_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 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温馨提示:中国向西方学习,争取资本主义近代化的 过程,大体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 次的依次递进;或者说,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 递进。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 近代化的序幕,A项错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 长技以制夷”,B项错误;D项指的是辛亥革命。
答案:C
走向共和
1.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兴__中__会____”的秘密誓词中, 明确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答案:B
维新变法思想 1.产生背景
(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师夷长 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__务__运__动__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 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成为康、梁资产阶级维新 思想的先声。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 的壮大,为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2010·佛山二模)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 史后,画了一幅漫画(见右图),你认为该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 是( )
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四十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九十年代
解析:注意图中的文字“经学难抵洋枪洋炮”,说 明了鸦片战争后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指鸦片战争是 中国国门被打开,封建主义难以抵挡西方资本主义的进攻。 答案为B项。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顺乎世界之潮流教课设计人民版必修3课标要求: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改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度中所起的作用。
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①认识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认识和掌握财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②经过对财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过程内容的的理解和运动失败原由及历史意义的剖析,渐渐形成综合剖析重要历史事件的能力。
经过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比较和评论,形成对两者清楚的认识,并形成鉴别评论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是个逐渐深入和提升的过程,并且历史发展的进度并不是老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其实不必定被同时代的人赏识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 2)过程与方法:①教师经过要点叙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期间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指引学生正确评论历史人物。
②指引学生联合从前所掌握的知识,剖析本节内容所波及的思想产生的原由,对推进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经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辟精神实时代带给他们的限制性。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①经过对本课的学习,感觉前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兴盛,前仆后继的,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
领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②经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育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前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③经过学习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培育追求真谛,战胜困难,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课课时: 1.5 课时。
要点难点:要点:地主阶级、财产阶级维新派和财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难点:剖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色,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教课建议:1、导入:可指引学生回首高中历史必修一中相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内容,使学生认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究救亡图存道路的背景。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_高考通关—《“顺乎世界之潮流”》
随学考、高考同步化新趋势,从学考、高考两个维度设计训练,考点、考法全面覆盖,科学设计梯级序列化训练,辅助跳出题海,实现高效演练。
高中历史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相关问题。
一、选择题1.(2017•黄冈模拟)1912年5月7日,梁启超发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指出:“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
”这表明梁启超当时()。
A.全面肯定维新变法纲领B.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C.反对以暴力推翻清政府D.接受共和体制的现实2.(2017•苏州模拟)“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主张()。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3.(2017•贵阳模拟)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曾致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尔等远海蛮夷如此大胆,竟敢藐侮我天国神威。
天道其一,容尔等洗心革面,改邪归正。
”林则徐如此措辞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军事实力有所增强B.深受“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C.看到英国军事上的弱点D.战争初期中国取得一定的胜利4.(2017•柳州模拟)学者王尔敏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据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顺乎世界之潮流”
பைடு நூலகம்制度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 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冲
击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 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 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态度:①顽固派认为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反对学习 外国科学技术, ②认为如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会使中国人完全归附于外国。 评价:顽固派的主张闭塞守旧,愚昧无知,其主张不利于中国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理由是什么?试分析 其社会根源。(8分) 理由: ①引进机器会造成失业; ②如果学习外国的科学知识,会使中国人完全 归附于外国。 根源: ①自然经济和政治的“大一统”的影响;前期 闭关造成部分 ②官僚知识浅薄,盲目排外。(5分)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 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 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 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 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 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一、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1)鸦战前,国势日衰,矛盾尖锐; (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 (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冲击加剧
九州生气恃风雷, 2、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
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三.doc
姓名李勇单位神木中学课型听说课课时二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是否采用多媒体一、教材分析《顺乎世界之潮流》是本专题第一节内容,在世界近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中国社会也随之发生巨变,以林则徐、魏源走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迈出了“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套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自强御侮、治国安邦之策,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中国人的西洋观发生了重大改变。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中国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思想应运而生。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索中国的近代化之路,希望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由此引发了一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这是一场救亡运动,也是一场政治变革,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虽然有流血牺牲之壮烈,但最终没能改变中国的面貌,在改良和革命的争论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二、学情分析高二文科班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能力,但分析问题和总结能力还有欠缺,应加强锻炼三、教学资源与策略课本教参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了解和掌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民主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基本活动和结果;通过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的认识,逐渐形成综合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先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观应和《盛世危言》
王韬和《循环日报》
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4、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1)动员指导维新变法运动。 (2)提出挽救民族危机,是爱国的。 (3)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进步的。 (4)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冲击旧文化,
具有启蒙意义。 (5)批判封建制度,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
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二)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1、背景 (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受挫 (2)《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谭嗣同的主要思想主张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谴责君主专制是“大盗”, 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论宣传贡献会
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法则
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严复
梁启超 谭嗣同
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为什么转向制度层面的学习?
一、学习西方的“器物”: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一)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国势渐趋衰落,矛盾日益尖锐;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 沉浸天朝迷梦 (2)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不同文明的碰撞
2、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1)林则徐
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 《华事夷言》等书籍,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原因: (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2)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
(2)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
发表《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制。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所谓“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长处; 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
意义:《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 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 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成维新变法纲领;1898年全力策划新政
康有为
购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 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 王命……
理论来源: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导语解读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器物
制度
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民主共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特点: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3、维新变法思想出现的背景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初步成长 (3)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4)洋务运动的失败
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原因: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突破器物限制。 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主张: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商战;文化上兴 办学校,学习科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
学习要求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2、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近五十年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 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 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3、新思想的影响: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
不足之处:没有付诸实践。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逐步形成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 道德和纲常名教,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P49)
近五十年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 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二、学习西方的制度: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一)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1、核心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主张维新 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洋务运动的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在 “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在“自强”的口号下,清王朝开始利用 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工业企业。70年代,又在“求富” 的口号下,以“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创 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企业。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期间,还筹 办近代海军,派人出国留学。
2、核心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的思想 3、代表人物: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是宣传民主共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4、初步成果: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林则徐和《四洲志》
《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 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 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 主要成果: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 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
不可谓之变政。
----康有为
反思洋务运动,进行政治制度的变革
2、维新变法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
(1)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和活动
①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1898年出版《孔子改
制考》,用孔教的名义提出变法要求。
②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