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法探索

苏教版高中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法探索

教唐诗宋词 时 , 过于理性化 , 抠字 眼 , 使唐 遵循介绍作者 、 扫除字词障碍 、 翻译 、 布置
需要 老 师 把 选 修 教 学 与 必 修 教 学 区分 开 ,
诗宋词被肢解得体无完肤 。 还 有一些教师 针对这 门课存 在的教学特 点 , 进行对话式 的教学 , 在 自主、 合作 、 探究 的教学理念指
!隆 厦 岛 l 圃
——●■—— —●

苏教版高中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教法探索
一江苏省运河中学 傅晓璐
摘要 : 苏教版选修课 《 唐诗宋词选读》 对高中语文教学有较 高的教学要求 , 通过 词选读 》 中出现 的一些 教学 问题 进行剖 析, 提 出了比较鉴赏 、 归类和引 申、 单总结 合等高效的教学方法。
解 读 ,提 高 学 生 的 审 美 能 力 与 文 学 修 养 ,
背诵 的教学模式 , 忽视 了学生的思维与情 导 下 , 采 用 适 合 的 教 学 方 法 进 对 诗 词 进 行 ( 2 ) 教材处理不 当。 学。必修阶段的古典诗词数量少 , 难度系数 也小一些 , 教学要求不高。许多语文老师没 目标定位低 , 课时分配不当, 没有突出重点。
经; 由 意境 到格 律 , 从联想到词 眼, 以 鉴 赏 感 体 验 。
为纬 。 其次 , 《 唐诗宋词选读》 还有着吟诵、
( 2 ) 基 础 性 与个 性 化 的统 一 。 虽 然 必 修 与 选 修 都 对 学 生 阅 读 鉴 赏 以及 风 格 等 方 面 加 深 了解 。 除 了相 同风 格 的诗 人 比 较鉴 赏外 , 不 同风 格 的诗 篇 的 比
分析其 定位与文本 特点 , 对现 在《 唐诗 宋 过 程 进 行 了强 调 ,重 点 考 查 这 一 过 程 的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份《唐诗宋词选读的教案设计。

这份教案是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而设计的,需要注意的是,教案中的内容是经过几位中文教育专家反复审阅和修改后得出的。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国文化和历史背景;2.理解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和心情,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3.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诗词鉴赏,开阔审美视野。

二、教学内容:1.唐诗宋词的文学特点概述;2.几首代表性唐诗宋词的欣赏和鉴别;3.课堂小组阅读和诠释;4.自由创作、朗读和讨论等活动。

三、教学过程:1.主题课堂概述:要听一段音乐欣赏来铺垫氛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古代诗人和现代人的生活区别,引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介绍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其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紧密联系;了解唐诗的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宋词的格律和韵律;学习唐诗宋词的写作方法。

3.品读代表性诗词:在教学课堂中由教师选择几首经典代表性唐诗宋词作为阅读素材,带领学生朗读,理解其内涵以及与时空背景的联系。

4.进行小组阅读和诠释: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阅读或欣赏诗歌,然后讨论自己的收获和理解,促使学生充分交流和学习。

5.自由创作,朗读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尝试写一首自己的唐诗宋词,若有条件可组织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唐诗宋词的特点及其功能;2.代表性诗词的欣赏和解读;3.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诗词创作。

五、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2.合作式学习3.讨论式教学4.创新式教学6.教学参考资料:1.《文学理论与批评》孙猛摘编2.《中国文学史》段保中撰写3.《唐宋诗词鉴赏辞典》中国文化出版社4.《唐诗宋词精选500例》沈令书等编总结: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有所帮助。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第一篇:《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唐诗宋词选读》是高中生的一门选修课程,但依据其富瞻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品位,应该称得上是主干课程和标志性课程。

这门课因为它丰富的审美性、飘荡的客观性而令教师、学生感到难教、难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活动法,精心设计活动,灵活处理内容,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既体现了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合作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教改理念,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普恩肯钻的学习效益。

归纳起来,方法有十:1.运用“问题教学法”。

在开课伊始,因为学生的基础较薄。

此时教师要多讲授一些,但讲授不代表就是满堂灌,精彩的讲授事实上是在引导、在启发。

怎样使自己的讲授“出彩”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其主要操作环节是:(1)布置预习,触发问题;(2)检查梳理,交流问题;(3)意见撞击,筛选问题;(4)递进思考,解剖问题;(5)拓宽阅读。

深化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种子,但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来思考、来研究。

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唐诗宋词的深刻领悟。

因此第三个环节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

如在讲解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时,课前硬性布置学生读有所思,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结果全班汇集起来,上课时就充满了思维的历险,而我们在课上又“筛选”出“李白是怎样建构他的诗化人生观的”这一核心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

突出重点。

2.建构“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

我校生物学科组申报了“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研究,笔者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采用了这种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学”阶段,要发动学生搜集资料、钻研教材、合理分工、合作学习,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分头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深入的研究;在“试教”阶段,要指导学生精心制作教具,如重要的引文可以制作成幻灯片,典型的例证可以印发材料,这样可以减轻上课的背、讲负担;在“答疑”阶段,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要引导学生互相辩论、争论,形成“脑风暴”,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要“好为人师”,要以“少讲”甚至“不讲”为最高境界;在“检测”阶段。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解析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解析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解析教案解析《唐诗宋词选读》是一本名著,它整合了唐代和宋代的诗歌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材,教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合理制定教案,以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制定教案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学生学习的方向。

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知识:内容、背景、风格、技巧等。

2.训练学生朗读和诵读的能力:通过对诗词的朗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对诗词的深入解读,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对诗词创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制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于《唐诗宋词选读》这样的文学教材,教学方法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诗词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述,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朗读和诵读教学: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批判分析能力。

4.创作训练教学:通过对诗词创作的讲解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析对于《唐诗宋词选读》这样的经典诗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文,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将以唐诗和宋词为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解析:1.唐诗:选读《登鹳雀楼》、《静夜思》、《将进酒》等诗。

教学目标:领会唐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朗诵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解析:(1)《登鹳雀楼》:介绍唐代名臣王之涣游览南京鹳雀楼时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案标题:唐诗宋词选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选读唐诗宋词,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选读经典的唐诗宋词作品,包括但不限于《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等。

2. 学习诗词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3. 学习诗词的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

4.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并进行诗词鉴赏。

教学步骤:第一课:《静夜思》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夜晚的画作,引起学生对夜晚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静夜思》,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二课:《登鹳雀楼》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高楼的画作,引起学生对高楼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登鹳雀楼》,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三课:《水调歌头》的诵读和理解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江河的画作,引起学生对江河的思考。

2. 学习诗词:诵读《水调歌头》,解释生词和短语,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分析诗词:讨论诗词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运用的手法和效果。

第四课:诗词创作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创作诗词: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自行创作一首唐诗宋词。

3. 分享和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诗词鉴赏和讨论。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

《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

古典诗歌赏析《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学习目标: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

2、通过分析鉴赏,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难点:1、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难点)学习方法设计:1、朗读吟诵。

通过吟诵感受诗歌,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

发挥创造性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

3、情感领悟。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学习时数:七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的几种常见的题材。

2、鉴赏归纳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1、依据题材的不同,给唐诗分类。

2、从教材中找出几首山水田园诗,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1、依据题材的不同,诗歌可以划分哪几种常见的类型?山水田园诗、送别惜别诗、军旅边塞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和思乡怀远诗等等。

2、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学法指导鉴赏这类诗歌,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景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景和情、物和志的“契合点”。

四、诵读,初步感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五、课堂讨论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唐诗和宋词的文化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2.通过朗读、鉴赏和解析,使学生能够读懂唐诗和宋词,领悟词意和美感;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选取以下两篇唐诗和两首宋词:1.唐诗《静夜思》2.唐诗《春晓》3.宋词《浪淘沙》4.宋词《钗头凤·世情薄》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教师分别对每篇唐诗和宋词进行讲解和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词意和艺术表现方式;2.听读朗读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和听读,感受唐诗和宋词的语言韵律和美感;3.鉴赏分析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分析唐诗和宋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唐诗和宋词的特点教师简要介绍唐诗和宋词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唐诗和宋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方式。

第二步:讲解和解析唐诗《静夜思》教师讲解唐诗《静夜思》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篇诗的词意和美感。

第三步:听读和朗读唐诗《春晓》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听读和朗读练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第四步:讲解和解析宋词《浪淘沙》教师讲解宋词《浪淘沙》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这首词的词意和美感。

第五步:讨论和分析宋词《钗头凤·世情薄》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这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社会现状和人间苦楚,以及作者的文学表现手法。

第六步:巩固和拓展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并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唐诗和宋词,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和听读情况;2.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3.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4.学生在课后阅读和写作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唐诗和宋词的认识更加深入,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以《唐诗宋词选读》为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

精 神 。 于 是 我 们 确 立 了 《 园 中 的 动 物 世 界 》去 领 略 “ 花 蜗 螃 蟹 ,驼 背 的大 虾嬉 戏较 量 :走 进 树林 去倾 听蛐 蛐 的低 牛 的 坚 韧 , 蜜 蜂 的勤 劳 、蝴 蝶 的 多 彩 、 蚯 蚓 的无 私 、 蚂 蚁 吟 , 蝉 儿 的 高 歌 , 鸟儿 的 欢 畅 和 秋 叶 讲 的 一 个 个 动 听 的 故 的 团 结 ”等 。 由于 这 个 综 合 性 学 习 主 题 是 由学 生 感 兴 趣 的 事 … …
考 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 《 m诗 宋 词 选 读 》 为 例 谈 高 中 语 文 选 修 课 程 教 学 J
◎张 莉娟
《 通 高 中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验 ) 》 课 程 设 计 高 中 语 的 教学 设 计 ,仅 一 管 之见 ,期 待 同仁 指 导 。 普 实
文课程包 括必修课 程和选修 课程两个 部分 。课程标准 中明 确指 出选 修课和 必修课 的教学存在 一定 的差 别 ,不能把 选
问题 引起 的,在整个 活动过程 中, 同学们 始终保 持着高涨
在 日常 的教 学 和 社 会 生 活 中 ,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 资 源
的 热 情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了 活 动 。 他 们 或 亲 自养 起 来 , 写 观 无 处 不 在 , 只 要 我 们 增 强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意 识 , 做 察 日记 ; 或 请 教 老 师 , 查 阅 资料 , 将 搜 集 到 的 资 料 装 订 成 生活 的有心人 ,一定能 引导学生发 掘 出更 多精 彩的学 习主
至 极 ,也 马 上 陷入 厌 倦 至 极 的 境 地 , 使 学 生 具 有 “ 定 的 对 诗 词 基 本 的 阅 读 审 美 兴 趣 。其 实 如 果 我 们 真 正 把 握 了诗 一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范本第一章:唐诗与宋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背景、文学特点等。

2.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2. 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韵律、意象、情感等。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题材、风格、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介绍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唐诗与宋词的文学特点:通过具体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对比不同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背景知识及文学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唐诗与宋词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与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思考深度。

第二章: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一、教学目标1. 掌握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如意境、情感等。

2. 学会欣赏和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意境、情感、声律等。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以具体诗词为例进行讲解。

3. 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与宋词的审美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

2. 分析唐诗与宋词的审美价值:通过具体诗词实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与宋词的审美魅力:欣赏名篇佳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与宋词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名篇佳作,体验审美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唐诗与宋词审美特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通用10篇)《宋词选读》篇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2.能够通过对各专题中意象的梳理、总结,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作用。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多样化的艺术风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言词者必言宋词,宋词成于北宋,精于南宋,到了南宋,宋词的风格就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了。

二.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学生简介李清照2.教师补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

《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

《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

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

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⑴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⑵造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分析

《唐诗宋词选读》教材分析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 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 感?
二、与各模块教学内容的联系
(说教材)
《归园田居》 (其一)
《秋兴八首》 《咏怀古迹》 其三 其一 《登高》
《蜀道难》
诗三首
“缘景明情”主题中“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的重点教 学策略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这一重点 内容。我主要通过比较阅读的形式来 强化。同一题材的不同作者的诗歌或 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进行比较。让学 生在比较中体会把握不同的表现手法 表情达意的作用。
心中有教材远远胜 过手中有教材!
2、“缘景明情”主题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必修教学的重点——把握一般意象的含义。 选修教学的重点——如何缘景明情
2008年宁夏海南卷古代诗歌鉴赏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 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 么样的气氛?”
三、教学重点示例及难点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重点示例及难点的教学策略知人论世”是指: 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和 生平遭遇,了解诗歌创 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目 的,从而设身处地的揣 摩诗人的心境,理解其 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
2009年全国高考(一卷)的诗歌鉴赏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杜甫 诗三首
《锦瑟》
《琵琶行》 并序 李商隐 诗二首
《望海潮》 《马嵬》 其二 《雨霖铃》 《念奴娇· 赤 壁怀古》 《定风波》
《水龙吟· 登 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兆 固亭怀古》
唐诗
魏晋诗歌 南北朝 诗歌

2024年最新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及反思

2024年最新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及反思

2024年最新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第三章《山水田园》和第四章《闲适生活》。

具体内容包括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以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知识,理解并感受山水田园和闲适生活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牌、韵律、意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写作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水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王维、孟浩然和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历史地位。

3. 诗词讲解:(1)学习《山居秋暝》:分析诗中的意境、韵律,讲解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山水情怀。

(2)学习《过故人庄》:分析诗的结构、词牌,解读诗人的闲适生活态度。

(3)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解词牌、韵律,探讨词人表达的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词,进行诗词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与《闲适生活》2. 内容: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山居秋暝》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简述《过故人庄》的词牌特点。

(3)谈谈你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情感的理解。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对词牌、韵律的掌握仍需加强。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教案全集第一章:唐诗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掌握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培养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唐诗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四、教学难点1. 唐诗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诗的背景、特点、分类和代表诗人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唐诗的背景和特点2. 新课:讲解唐诗的基本分类和代表诗人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唐诗第二章:李白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白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白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白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白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李白诗歌第三章:杜甫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甫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甫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甫诗歌第四章:王维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掌握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王维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王维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维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王维的生平和艺术成就2. 新课:讲解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实践:欣赏和分析经典王维诗歌第五章:白居易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白居易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白居易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居易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六、教学方法(续)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白居易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白居易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七章:孟浩然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孟浩然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孟浩然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孟浩然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孟浩然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孟浩然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孟浩然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八章:杜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杜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杜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杜牧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杜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杜牧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杜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九章:李商隐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商隐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商隐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商隐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商隐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十章:苏轼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苏轼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苏轼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苏轼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苏轼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苏轼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一章:辛弃疾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辛弃疾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辛弃疾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弃疾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辛弃疾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辛弃疾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二章:陆游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陆游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陆游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陆游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陆游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陆游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三章:李清照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掌握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李清照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李清照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李清照的生平、文化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李清照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化背景2. 新课:讲解李清照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四章:元稹的诗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掌握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培养对元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3.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三、教学重点1. 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四、教学难点1. 元稹诗歌的鉴赏方法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元稹的生平、社会背景和诗歌特点2. 鉴赏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元稹诗歌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元稹的生平和社会背景2. 新课:讲解元稹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主题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十五章:一、教学目标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激发继续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情二、教学内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2. 总结学习唐诗的收获和体会3. 探讨唐诗宋词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1. 回顾唐诗的主要特点和主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涵盖了从唐诗到宋词的十五个章节。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几种课型 ——以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为例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几种课型 ——以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为例

浅谈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几种课型——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为例摘要: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逐步回归,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传统的讲授—诵读—背诵式教学课型已显单一,在分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学情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和教学实践,谈谈对诗歌教学课型的看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诗词教学课型中国古典诗词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具有典型性、人文性、艺术性,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数量达到94篇(首),其中诗词曲达到40首。

古诗文内容的增加,给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笔者根据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和一些教学实践,谈谈诗词教学中课型选择问题。

一、课型划分和选择的依据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共选了43位作者的62首唐诗宋词,分成12个单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如能把它上好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极有帮助。

但现实中老师们往往会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一些老师采用千篇一律的讲授—诵读—背诵式教学法,导致老师和学生都陷入审美疲劳中;二是一些老师认为诗词没什么好讲的,把诗词教学变成简单的诗歌鉴赏习题讲评课。

可想而知,采用这两种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低迷。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以试着确定几种诗词教学的课型。

那么,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根据有三点:一是教学内容。

诗词课文内容不同,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讲。

二是教学学情。

一首诗词,有的学生善于思考,学习力强,能够深入地学习;有的学生不善于思考,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只能进行浅层内容的学习。

不同学情的班级,所采用的课型应该有所不同。

三是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设定其实是在综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情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最终结果。

它必须抓住核心的教学内容,又照顾到学情,并在这两者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

(完整版)《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咏史怀古导学案

(完整版)《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案-咏史怀古导学案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等。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中唐(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
(4)语言:含蓄蕴藉等。
(5)意象: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等。
(6)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等。
(7)风格:雄浑壮阔,含蓄沉郁等。
三、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
3.尾联由怀古而感今,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2分)
【巩固练习】

重排体例,分门别类地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教法例谈

重排体例,分门别类地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教法例谈

柳宗元《 登柳 州城楼寄漳、 封、 汀、 连四州》 城上 高楼接 大荒, 海天愁思正 茫茫。
惊 风 乱飑 芙 蓉水 , 密雨 斜 侵 薜 荔墙 。 岭 树 重 遮 千 里 目, 江流 曲似 九 回 肠
共来百越 文身地 , 自音书滞一 乡。 犹 我们的教学程序分为三个 步骤 1 . 找关键语词 。 让学生通读这几首诗词 , 速找到诗 快
提升了 。
因此 , 当再 次面对 这本教材 时 , 们作 了大胆 的尝 我 试, 重排 体例 , 门别类 , 分 以诗歌 类别作 为教学单 元 , 重 新组合 教材 , 收到 了意想不 到的效果 。 《 唐诗宋词选读 》 共选取唐诗 歌内容 的细致 梳理 , 我们把教材 内 容按送别诗 、 旅诗 、 塞征战诗 、 羁 边 咏史怀 古诗 、 山水 田
园诗等类别分 为六七个板块 , 每个板块用 教材的两首 以 上诗歌作 为范本 , 教学 时印发教材 以外 同性质 的若 干诗 歌作为拓展延伸 阅读 , 进一步加强和巩 固学 生阅读分析 此类诗歌的能力 。 板块之间既独立 , 又相互 呼应 , 合成一 个教学整体。下面 , 以羁旅诗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 我 在教材中 , 属于典型羁旅 诗一类 的有 以下几首。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文本解溪 0GU (U cNA HNxE ) E AKo n ) (
重 排 体 例 , 门 别 类 地 教 学 分
— —
《 唐诗 宋词选读》 法例谈 教

江苏启 东市东南 中学(220 顾 260 )
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 ,唐诗宋词更 是独树一 帜 , 苏教版高 中语 文《 唐诗宋词 选读 》 撷取 了唐诗宋词 中的 精华 , 向学生充分展示 了古文 化的魅 力 , 该说 , 应 无论是 选取 的角度还是编排 的逻辑都有其独到之处。 但在实际 的授课 过程 中 ,我 们发现按 时 间顺 序编排 来教学 古诗 词,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 学生得 到的只是零散 的, 杂乱的 诗歌 印象和知识 , 更遑论诗歌鉴赏方法 的入 门和能力地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概要指南(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概要指南(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概要指南(鲁人版九年级必修一)概况为顺应新课程改革,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应运而生,编者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在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里,感受唐诗的风韵,体会宋词的雅致,从而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作为中学选修课,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唐诗宋词选读》是普通高中的学科科目,是新课标的选修科目。

课本内容为唐代诗、唐五代词、宋代词三个板块。

本教材有“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等等共12个专题,选取65首诗词,涉及45个作者。

目录1、“风神初震”的初唐诗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从军行杨炯滕王阁王勃春江花月夜张若虚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望月怀远张九龄※送魏万之京李颀山居秋暝王维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燕歌行高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送友人李白将进酒李白4、“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兵车行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客至杜甫5、“创新求变”的中唐诗※寄李儋元锡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白居易天上谣李贺6、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安定城楼李商隐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长安晚秋赵嘏商山早行温庭筠7、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璟※清平乐(别来春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8、“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9、“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10、“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几道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11、“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姜夔12、“龙腾虎掷”稼轩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教材评价模块设计是多样化的,学习材料的不同范围,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模块。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doc

《唐诗宋词选读》专题三教案集《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5份打包)[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将进酒.do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学联盟]江苏省XX 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送友人.do c[中学联盟]江苏省XX市第二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专题三:月下独酌.doc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将进酒李白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教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一、导入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明确: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曾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兴酣落笔摇五岳”。

杜甫描写李白的几句诗,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诗才。

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 O 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 即使天子召见,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自 豪地说:“臣是酒中仙!”《将进酒》即是李白的代表作,今 天我们通过这首诗来走近李白。

二、文题解析《将进酒》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 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 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 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 首诗的呢?……主备人宋春玲用案人姚先剑授课时间课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核心素养视阈下《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学的实践

核心素养视阈下《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学的实践

核心素养视阈下《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学的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话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选读》则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分类教学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视阈下,《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学的实践进行探讨。

1.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交往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核心素养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2.《唐诗宋词选读》的重要性《唐诗宋词选读》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其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选读》,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修辞和联想能力。

3.分类教学的重要性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学规律,将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并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通过分类教学,能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唐诗宋词选读》分类教学的实践为了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融入《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作品的主题、风格、作者、意境等因素进行分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可以以《唐诗》和《宋词》为主要分类,再根据主题、风格、作者等进行细分分类,让学生在具体的分类中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诗词的魅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类教学的实施,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诗词鉴赏等。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进行诗词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词的内涵。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分类的要求,进行诗词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赏析《唐诗宋词选读》题材分类教学1、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基础。

学习目标:ﻫ2、通过分析鉴赏,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难点:1、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握不同题材诗歌的主题。

(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难点)学习方法设计:1、朗读吟诵。

通过吟诵感受诗歌,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现。

发挥创造性想象,再现诗歌的情境。

3、情感领悟。

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

学习时数:七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了解古典诗歌的几种常见的题材。

2、鉴赏归纳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1、依据题材的不同,给唐诗分类。

2、从教材中找出几首山水田园诗,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

二、检查预习1、依据题材的不同,诗歌可以划分哪几种常见的类型?山水田园诗、送别惜别诗、军旅边塞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和思乡怀远诗等等。

2、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学法指导鉴赏这类诗歌,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景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景与情、物与志的“契合点”。

四、诵读,初步感知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副以什么为题的画呢?诗题中“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

五、课堂讨论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美在哪里? 诗句中蕴含了哪几组对比?动静、声音、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相对、对比中,景是和谐的,主要特点:幽清、明净。

2、为何先写“竹喧”再写“归浣女”,先写“莲动”再写“下渔舟”?景是和谐的。

3、那么写人的活动又如何呢?景、人的组合,是完整的田园生活图景,景、人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 山村的自然美: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清新、宁静。

村民的生活美:淳厚朴实、勤劳善良、和平安乐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风景清幽、民风淳厚。

4、由诗中所写景与人来看,诗人追求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景清幽、明净,以物芳而明志洁; 人淳厚、朴实,广人相而望政通。

王维追求的是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六、拓展探究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

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

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

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

七、学习小结:山水田园诗常见的主题有哪些?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八、当堂练习阅读鉴赏,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诗人通过山雨初霁、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成林、水中碧莲等意象塑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九、预习作业找出教材中的惜别送别诗,选一两首试着分析它们的主题。

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送魏万之京》《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等了解惜别送别题材诗歌的特点,读懂诗歌,学会鉴赏。

2、鉴赏归纳惜别送别诗歌的主题。

学习内容:一、检查预习二、送别惜别诗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三、学法指导鉴赏此类诗歌首先需掌握诗歌的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其次,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如: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四、诵读,初步感知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时间”、“空间”的语句。

五、课堂讨论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六、拓展探究阅读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回答问题。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有人怎样的神情?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烛青烟。

2、说说颈联中“隐”“没”的表达效果。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荫遮蔽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七、学习小结送别惜别诗的主题有哪些?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此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八、当堂练习鉴赏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第三句在表达上有转折之势,试加分析。

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由眼前景进而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

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九、预习作业从教材一、二两单元中找出一两首军旅边塞诗,读一读品一品,试着分析其主题。

第三学时学习目标:1、学习《从军行》了解军旅边塞题材诗歌的特点,读懂诗歌,学会鉴赏。

2、鉴赏归纳军旅边塞诗歌的主题。

学习内容:一、检查预习二、军旅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三、学法指导军旅边塞诗的鉴赏,应该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因而,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的。

再次,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一样,有的豪迈旷达,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等等。

四、诵读,初步感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①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②“烽火”句:化用《汉书•匈奴传》“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语意。

西京,指长安。

③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凤阙:指长安宫阙。

《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其东二十余丈。

”④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⑤凋:此处意为“使脱色”。

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⑥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五、课堂讨论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

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六、拓展探究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①,双袖龙钟泪不干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故园:指诗人在长安的家。

漫漫:遥远。

②龙钟:泪流的样子,袖被泪湿。

[解说]岑参(717──770)江陵(今属湖北省)人,郡望南阳(今属河南省),其诗多描写边地风光及戎马生涯,颇具奇情壮采,与高适并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其七言歌行雄奇豪纵,五言山水诗清峻奇逸。

此诗作于天宝八年(749),时诗人首次出塞,途中遇入京的使者,就此作诗。

诗中写初次离乡远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立马而吟,肆口而成,纯为本色语,极平常而极亲切感人。

1、诗人“双袖龙钟泪不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诗人离开长安已多日,回首东望,长路漫漫,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强烈思念,因而潸然泪下,沾湿双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