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平面的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平面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的2.1.1平面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平面的概念及三个公理。平面的基本性质虽然在高考中一般以选择和填空题型为主,但是它是研究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也是以后论证推理的逻辑依据。这节内容是学生已有的平面几何观念的拓展,帮助学生观念逐步从平面转向空间。因此,掌握平面的三条基本性质至关重要。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问题串为导向设计教学情境,以“平面及其基本定理”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及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的概念、画法、表示方法;
(2)通过联想、观察图形,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表示平面;
(3)准确的理解并表述平面的三个基本性质、正确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进行共面、共线、共点问题的证明。
【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和多媒体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平面实例及其性质的举例、分析、解释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其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几何概念课。因此,
1、教法上应注意: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地思维、严谨的推理,并
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3)采用直尺、三角板直观地表示平面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是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平静的湖面,广阔的草原,这些画面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问题2: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
1)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平面的例子:如黑板面、桌面、墙面等。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平面的图片:“海平面”、“湖面”等。
(设计意图:创设两个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简单问题,在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引出平面的概念,使学生觉得很简单、很有趣,想听课。)
(二)问题线索,探索研究
平面的概念(重点1)
以上问题给了我们“平面”的直观形象,平面具有“平”、“无限延展”“无厚薄”的特点.
练习1、判断下列各题的说法正确与否.
1、一个平面长4米,宽2米;( )
2、平面上一条直线可以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 )
3、10个平面叠在一起要比一个平面厚( )
4、菱形的面积是4 cm 2;( )
5、一个平面可以把空间分成两部分. ( )
平面的画法和表示
问题1.在平面几何中,怎样画直线?.我们能否根据直线的画法,想出平面的画法来?
(设计意图:从已学的直线画法入手,简单易懂,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将平面和直线进行类比,使学生明白,只要画出平面的一部分,加以想象——四周无限扩展即可表示平面)
问题2哪位同学来画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吧,感悟平面的画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画圆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及任意封闭图形。)
师总结:平面的画法及表示。(用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动手之后再给出一般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空间中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难点1)
问题1.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形成平面?
——平面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沿着某一方向平移得到的。(当然,也可以把平面想象成是由一条直线绕某一点旋转而成)
(设计意图:自然引出点线面之间的数学符号表示,也为以后学习线面平行、
线面垂直等内容打下基础。)
问题2.直线可以看成是以点作为元素的集合,平面是否可视为点构成的集合?可以用怎样的数学符号表示点、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投影给出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图形、符号语言。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集合”的知识入手,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读法”是学生容易错的,应做重点强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练习: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1)点A在平面α内,但点B在平面α外;
(2)直线a经过平面α外的一点M;
(三)分析归纳、自主定义(重点2)
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
问题1.将手中的笔假想成一条直线,将课桌面或者课本面假想成一个平面,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使你的笔所代表的直线上所有的点都能在桌面上?(动手做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笔和课桌面直观感知原本难以想象的直线和平面的关系,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2.将笔放在桌面上,让它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外,此时直线不完全在桌面所在的平面内吗?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不存在交点的情形?
——学生有可能会将原本立于课桌面的笔稍微挪远一些,使得笔和桌面没有交点,这时候就要紧接着再问:这样是不是就代表直线和平面没有交点了?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直线具有无限延伸性,平面具有无限延展性。)
问题3.能否摆出直线和平面只有两个交点的情形?
——学生能够发现不存在这样的情形,并把这个结论叙述出来,也就是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可以由学生进行操作之后回答,易于想象、归纳,问题难度层层递进,最终由学生自己阐述公理1,老师只需要总结即可。)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板书)公理一①文字语言②图形语言③符号语言学生总结整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速记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4:你认为公理1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在学生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提示,使学生理解公理1的本质是平面是平的、无限大的,它可以用来证明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练习、已知ABC
∆的边AB,BC在平面α内,判断AC是否在平面α内,并说明
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