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标高计算
公路设计 纵断面设计 坡度、坡长的应用及竖曲线半径的选取及设计高程的计算
五、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P139)
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 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 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 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和坡段。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段。越岭线 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一)坡长限制 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坡长
➢坡长限制,主要是对较陡纵坡的最大长度和一 般纵坡的最小长度加以限制。
最小坡长限制:任何路段 最大坡长限制:陡坡路段
1.最小坡长限制 :
(1)规定最小坡长的原因
①纵断面上若变坡点过多,纵向起伏变化频繁影响了行车的 舒适和安全;
②相邻变坡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短,以便插入适当的竖曲线 来缓和纵坡的要求,同时也便于平、纵面线形的合理组合与 布置。
最大纵坡(%)
3
456 7 8
9
➢ 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 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 坡可增加1%。
➢ 公路改建中,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利 用原有公路的改建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 加1%。
(3) 自然因素:海拔高程、气候(积雪寒冷等)。 ➢ 纵坡度大小的优劣: 坡度大,行车困难,上坡速度低,下坡较危险。 山区公路可缩短里程,降低造价。
2.最大纵坡的确定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 规定如表3-9所示。
最大纵坡
表3-9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 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 多层3 3 3 2 2 有出入口– 5 2.5 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 多层2 2 2 1.5 1.5 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园林坡度细则
园林坡度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道路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人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人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o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町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卞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I I: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I判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I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nio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x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I I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xl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人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 3 3 2 2有出入II - 5 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2 2 1.5 1.5 I韦I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坡度的国家规范
道路8.0.3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8.0 L≤200m≤5 L≤600m非机动车道≥0.3≤3.0 L≤50m≤2 L≤100m步行道≥0.5≤8.0≤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8.0.5.5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地;8.0.5.6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8.0.5.7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8.0.5.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量小距离(m)表8.0.5道路级别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多层3 3 3 2 2有出入口- 5 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多层2 2 2 1.5 1.5围墙面向道路1.5 1.5 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边线。
找坡层工程量计算规则
找坡层工程量计算规则
找坡层工程量计算是在土木工程中常见的一项工作。
坡层工程量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坡层工程的材料和成本,以便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和预算。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坡层工程量计算规则。
需要确定坡层工程的设计参数,包括坡度、坡高和坡面长度。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坡层工程的施工难度和材料需求。
接下来,需要计算坡面的面积。
一般来说,可以将坡面分成若干个小矩形或三角形,然后计算每个小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将所有小矩形或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得到整个坡面的面积。
然后,需要确定坡面的厚度。
坡面的厚度取决于设计要求和施工材料的特性。
一般来说,坡面的厚度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经验进行确定。
接下来,需要计算坡层工程的体积。
坡层工程的体积等于坡面的面积乘以坡面的厚度。
这个体积可以用立方米或立方码来表示,具体取决于使用的单位。
需要计算坡层工程的材料和成本。
根据施工方案和材料价格,可以计算出坡层工程所需的材料和成本。
常见的坡层工程材料包括填充土、石子和水泥等。
总结一下,坡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包括确定设计参数、计算面积和厚
度、计算体积以及计算材料和成本。
通过按照这个规则进行计算,可以准确确定坡层工程的材料和成本,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这样的计算规则可以帮助土木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做出合理的决策,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
竖曲线的计算方法
竖曲线铁路线路的纵断面最理想的当然是平道,然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为了适应地形的起伏,以减少工程量,纵断面必须用各种不同的坡面连接而成。
两相邻坡段的连续点谓之变坡点。
相邻坡段的坡度差是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
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超过允许值时,为了保证行车平顺和安全,应在变坡点处用竖曲线连接起来。
允许不设竖曲线的坡度差允许值是根据车轮不脱轨、车钩不脱钩、列车不撞车和行车平稳等要求进行分析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竖曲线采用圆曲线,也可以采用抛物线,个别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连续短坡曲线。
竖曲线的计算一、圆曲线形竖曲线圆曲线形竖曲线的几何要素和各点设计标高,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如图。
R α x T TyRCα/2 BAi1i21、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T=R·tan(α/2)=R/2·tanα=R/2·△i‰=R/2000·△i(m) (5-1)式中 R-竖曲线半径(m);α-竖曲线转角(度);△i-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
R=5000m时, T=2.5△i(m)R=10000m时,T=5.0△i(m)R=15000m时,T=7.5△i(m)R=20000m时,T=10.0△i(m)R=25000m时,T=12.5△i(m)2、竖曲线长度CC≈2T=R/1000·△i(m) (5-2)3、竖曲线纵距yy=x2/2R (m) (5-3)式中 x-竖曲线上计算点至竖曲线起(终)点的横距(m)。
当x=T时,变坡点的纵距Y即为竖曲线的外矢距E。
Y=E=T2/2R=1/2R(C/2)2=C2/8R (5-3.1)4、竖曲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H设h为计算点的坡度标高,则H=h±y (5-4)式中的y值,凹形取“+”,凸形取“-”。
【算例一】一凹形竖曲线i1=-4‰,i2=+2‰,△i=6‰,变坡点的里程为K235+165,标高为54.60m,R=15000m,计算竖曲线上各20m点的设计标高。
cass不同设计标高计算方法
cass不同设计标高计算方法在建筑设计中,标高是指地面或者其中一个参照点到建筑物或者其他构筑物的高度差。
在设计过程中,有时需要计算不同设计标高之间的高度差,以便进行合理的地形调整、楼层设置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1.绝对高程法:绝对高程法是最直接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每个标高点的实际高度,然后进行对比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的设计,特别是需要考虑地形调整、地基处理等情况的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进行高程计算。
2.相对高程法:相对高程法是一种相对计算方法,通过给定一个参考标高点,然后计算其他标高点相对于该参考点的高度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地形调整、道路设计等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水准仪或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进行高程计算。
3.数值高程法:数值高程法是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计算方法,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不同标高点的高程值提取出来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地形调整、土方计算等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获取到相应的DEM数据,然后使用GIS软件进行高程提取和计算。
4.剖面法:剖面法是一种通过绘制标高剖面图进行计算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然后在纸上绘制剖面图,并进行高程计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地形调整、道路设计等情况。
5.梯度法:梯度法是一种通过计算两个标高点之间的平均坡度来推算高程差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水准仪或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平均坡度,并将其转换成高程差。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地形调整、管道设计等情况。
总之,在建筑设计中,不同设计标高的计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绝对高程法适用于需要精确高程数据的情况,相对高程法适用于相对计算和简单调整的情况,数值高程法适用于大范围地形调整,剖面法适用于小范围地形调整,梯度法适用于简单的坡度计算。
测量标高计算公式
测量标高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测量标高计算公式”的文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建设中,测量标高可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
你可能会好奇,啥是测量标高?简单来说,就是测量某个点相对于基准面的高度。
这在建筑施工、道路铺设、水利工程等等领域都起着关键作用。
那测量标高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其实常见的就是“后视读数 + 后视点高程 - 前视读数 = 前视点高程”。
这看起来有点复杂,别着急,让我给您慢慢解释。
就拿我之前参与的一个小区建设项目来说吧。
当时我们正在铺设地下管道,这标高要是没测准,那可就麻烦大了。
我记得那天阳光特别刺眼,我们拿着水准仪,在工地上来回奔波。
我负责读取数据,同事则在不同的测量点立标尺。
当我把水准仪对准后视点,眼睛紧紧盯着望远镜,嘴里大声报出:“后视读数 1.56 米!”同事赶紧把这个数字记下来。
然后我们移动到前视点,我再次仔细观测,喊道:“前视读数 0.89 米!”这时候,我们已知后视点的高程是 100 米,按照公式一算,前视点的高程就是 100 + 1.56 - 0.89 = 100.67 米。
可别小看这简单的计算,稍微出点差错,管道的坡度就不对了,排水就会出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就怕一个不小心,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说,测量仪器要校准准确,读数要精确到毫米。
而且,测量的时候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这可不像在教室里做数学题,错了还能改,在工地上,一旦出错,那造成的损失可就大了。
再比如,有时候地形复杂,我们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得到标高数据。
还有啊,遇到大风天气,仪器可能会晃动,这也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总之,测量标高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要真正运用好,还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种工程中准确地测量出标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不管是高楼大厦的崛起,还是平坦道路的铺设,都离不开这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测量标高工作和计算公式。
土石方放坡常用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一、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二、挖沟槽:1.垫层底部放坡:V=L*(a+2c+kH)*H2.垫层表面放坡V=L*{(a+2c+KH1)H1+(a+2c)H2}v=(垫层宽度+工作面的宽度+放坡系数乘以深度)乘以管沟长度*管沟深度放坡系数=一二类土是0.5 三类土是0.33 四类土是0.25三、挖基坑(放坡)方形: V=( a+2c+KH)* ( b+2c+KH)*H+1/3*K2H3圆形: V=∏/3*h*(R2+Rr+r2)V坑=(a+2c+kh)*(b+2c+kh)*h+1/3k*k*h*h*h其中,a、b为边长,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
V槽=(a+2c+kh)*h*L其中,a为基础底宽,c为工作面,k为放坡系数,h为挖深,L为基槽长度,不放坡时K按0计算就可以了放坡系数§5.3房屋建筑工程预算的列项计量一、基础及主体工程的列项与计量编制房屋建筑工程预算,通常是把单位工程分解为分部分项工程,按照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口径,首先列出预算分项子目,然后根据定额所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施工图纸,计算分项工程量。
建筑安装工程量是以物理计量单位或自然计量单位所表示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物理计量单位以公制量度,如长度以米(m),面积以平方米(m2),体积以立方米(m3),重量以吨(T)或公斤(kg)等计量。
自然计量单位以台、套、组、个等计量。
在计算工程量时,必须熟悉施工图纸上标注的各部位的尺寸和设备明细表列明的各种设备的数量,熟悉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预算定额及其各分部分项工程子目的名称,了解工程量计算时所包含的工序内容和计量单位。
一、基础及主体工程的列项与计量(一)土石方工程的列项与计量1.土石方工程的主要项目土石方工程包括土方和石方的开挖、运输和弃置(或回填)等。
根据开挖规模的大小,一般规定,一幢房屋(或一座构筑物)内全部土石方挖方量超过5000立方米,以及不属于房屋建筑范围内的单项土石方工程,都视作大型土石方工程,单独编制工程预算。
竖曲线的形式及高程计算
一、设置竖曲线的要求铁路线路所包含的坡度除平坡外,有上坡、下坡。
所谓坡度,即铁路线路的高程变化率,用千分率表示,就是每1000m水平距离高程上升或下降的数值,通常用符号“+、-、0”依次表示上坡、下坡或平坡。
在进行纵断面设计时,相邻两坡段的交点叫变坡点,两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叫坡段长度。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工、Ⅱ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3%0和Ⅲ级铁路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大于4‰时,需用竖曲线连接。
竖曲线的形状主要分为圆曲线形和抛物线形两种。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规定: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相邻坡段的连接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200 km/h的路段,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且最小坡段长度不得连续使用2个以上。
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为160km/h的路段,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400m,且最小坡段长度不宜连续使用2个以上。
竖曲线不得与缓和曲线、相邻竖曲线重叠设置,也不得设在明桥面和正线道岔内。
二、竖曲线的计算方法1.圆曲线形竖曲线计算《铁路线路设计规范》规定:Ⅰ、Ⅱ级铁路竖曲线半径为10000m Tv=5 X △i ,Ⅲ级铁路竖曲线半径为5000m。
Tv=2.5 X △i(1)竖曲线的切线长Tv=Rv ×tan a/2 = Rv/2 ×tan a= Rv/2000 × △i △i=△i2-△i1 的绝对值Tv-竖曲线的切线长(m);Rv--竖曲线半径,a----竖曲线转角,△i-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
(2)竖曲线的曲线长C≈2T。
(3)竖曲线的纵距竖曲线的纵距即竖曲线上任意点与切线上相邻点的标高差,用y表示,即y=x2/2Rv式中Y-竖曲线的纵距(m);x-竖曲线上任意点距竖曲线始点或终点的距离(m);(4)竖曲线标高H=Hp±y 式中H-竖曲线标高(m);Hp-计算点坡度线标高,【例题】某一级铁路,有一圆曲线形竖曲线(如图3-20所示),竖曲线中点里程为K24+400,标高为65.7 m,上坡i1=+2‰,下坡i2=-4‰,试计算竖曲线上每20 m点的标高。
地形标高
2、点线面的标高投影(1)点的标高投影表示方法:空间点的标高投影,就是在H面上的投影加注点的高程。
基准面以上的高程为正,基准面以下的高程为负。
图8—2 点的标高投影(2)直线标高投影直线的坡度和平距:直线上任意两点的高度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称为该直线的坡度,用符号i表示即:坡度i =高度差H/水平距离L上式表明,直线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一个单位时,两点间的高度差数值即为坡度。
如图8-3a所示,直线AB的高度差H=(5—2)m=3m,用比例尺量得其水平距离L=6m,所以该直线的坡度i=H/L=3/6=1/2,写成1:2。
当直线上两点间的高度差为1个单位时,它们的水平距离称为平距,用符号l 表示,即:平距l=水平距离L/高度差H由此可见:平距和坡度互为倒数,即l=1/I,坡度越大,平距越小;反之,坡度越小,平距越大。
图8-3a中直线AB的坡度为1:2,则平距为2。
直线的表示法:在标高投影中,空间直线的位置也是由直线的h上的两个点或直线上一个点及该直线的方向确定。
因此直线的表示法有两种:直线上两个点的标高投影。
如图8-3b所示,直线AB的标高投影为a5b2。
直线上一个点的标高投影和直线的方向与坡度。
如图8-3c所示,直线AB的标高投影可由点A的标高投影a5和表示直线方向的箭头以及坡度1:2表示,箭头的指向表示下坡方向。
例1 如图8-4a所示,已知直线AB的高程a12,b27,求直线上点C的高程。
图8—4 求直线上点C高程分析:若已知该直线的坡度,则可根据AC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出其高度差,从而得出点C的高程。
解:求直线AB的坡度。
HAB =27m-12m=15m;用图示比例尺量得LAB=45m,所以其坡度i=HAB /LAB=15/45=1/3=1:3。
求点C的高程。
LAC =15m,HAC=LAC×i=15m×1/3=5m。
点C的高程应为12m+5m=17m.如图8-4b所示。
直线的整数标高点: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在直线的标高投影上作出各整数标高点。
坡度设计规范
坡度设计规范篇一:场地设计坡度规范汽车道路坡度:常用0.3%-6.0%,最大8%消防车道坡度:常用0.3%-6.0%,最大9%(登高面2%)轮(来自: 小龙文档网:坡度设计规范)椅坡道:常用0.3%-6.0%,最大8%自行车专用道坡度:常用0.3%□-1.5%,最大5%步行道坡度:常用0.3%-8.0%,超过8%改为台阶停车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5%广场坡度:常用0.3%-1.0%,最大2%运动场坡度:常用0.2%-0.5%,最大1.5%中、高乔木种植:57%(30度)草坪修剪作业面:33%草皮坡面最大坡度:100%(45度)篇二:坡度的国家规范8.0.3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8.0.3.1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应符合表8.0.3规定;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表8.0.3道路类别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机动车道≥0.3 ≤8.0 L≤200m ≤5 L≤600m非机动车道≥0.3 ≤3.0 L≤50m ≤2 L≤100m步行道≥0.5 ≤8.0 ≤4注:L为坡长(m)。
8.0.3.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8.0.4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8.0.4.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8.0.4.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8.0.4.3 主要道路宜平缓;8.0.4.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8.0.5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8.0.5.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8.0.5.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8.0.5.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8.0.5.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方格法求设计标高
方格法求设计标高在工程设计中,标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
标高是指某一点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通常用于描述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的高度。
在设计过程中,标高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造和使用。
因此,如何准确地确定设计标高是每个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方格法,来求解设计标高。
一、方格法的基本原理方格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原理的方法,它基于三角函数的性质,通过计算建筑物底部和顶部的高度差以及建筑物与地面的夹角,从而求解出建筑物的高度。
方格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小矩形,然后计算每个小矩形的高度,最后将所有小矩形的高度相加得到建筑物的总高度。
具体而言,方格法的求解步骤如下:1. 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小矩形。
2. 计算每个小矩形的高度,即建筑物底部和顶部的高度差除以小矩形的宽度。
3. 计算每个小矩形的面积,即小矩形的宽度和高度的乘积。
4. 将所有小矩形的高度乘以面积,然后相加得到建筑物的总高度。
二、方格法的具体实现方格法的实现过程比较繁琐,需要进行多次计算和测量。
下面将介绍具体的步骤。
1. 绘制建筑物的平面图。
在绘制平面图时,需要标注出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信息。
2. 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小矩形。
在分矩形时,需要注意矩形的大小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3. 在每个小矩形的底部和顶部测量高度差。
在测量高度差时,需要使用水平仪或其他专业工具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计算每个小矩形的高度。
将底部和顶部的高度差除以矩形的宽度,即可得到每个小矩形的高度。
5. 计算每个小矩形的面积。
将矩形的宽度和高度相乘,即可得到每个小矩形的面积。
6. 将所有小矩形的高度乘以面积,然后相加得到建筑物的总高度。
在计算总高度时,需要将所有小矩形的高度和面积相加,然后得到建筑物的总高度。
7. 验证计算结果。
在计算完建筑物的总高度后,需要进行验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或其他专业工具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