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合集下载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1-3 区域发展差异 课件
区域可持续发展
1.3
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考试大纲 解读定位 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2.理解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 异 3.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 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4.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不同区域 自然环 境、人 类活动 的差异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影响因 素 发展 基础 经 济 因 素
东部地带 中国近代工业的 发源地和近代 科学技术集中 的地区,发展 基础好
中、西部地带
发展基础较差
产业 结构
相对优越,第二、 第一产业比重相 三产业比重远 对较大,生产 大于第一产业, 力水平较低, 生产力水平较 经济发展相对 高 迟缓
距海较远,比较
区域可持续发展
• 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 (1)东、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差异:东部地区对 低 外开放的程度高,开放的时间早,而中西部地 晚 区对外开放的程度较 ,开放的时间较 。 • (2)对外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区 科学技术 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 竞争力 融入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 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 。
(对应学生用书 P116)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一、东、中、西差异 • 1 .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 、 和对外 开放程度。 第三产业 • 2.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农业经济 • (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快 发达,中、西部 在国民经济中所 大 占的比重大。 小 • (2)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 低 ,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中、西部工业发展相对较 慢,工业产值在国 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ppt

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ppt
②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 海运;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 一些城市;
③原有工业基础好;
④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 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影响:
①东部开放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②同时也拉大了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 距。
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 崛起的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 度正在加快。
广州、深圳、珠海
思考:近年来珠三角和太湖平 原地区由历史上的粮食输出地 变为输入地。请从工业化、城 市化及产业结构方面谈谈引起 这种变化的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时空间发展
[探究一]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 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探究1】
①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 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的综合发 展阶段过渡。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中、西三大经济 地带划分的依据是: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学习小结] 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方法
地理位置
气候、地形
自然环境差异 水文、植被、土壤
区制 域约

资源


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基础
异 人类活动差异
社会:政策、交通、技术
(社会经济)
文化:教育、观念(开放程度)
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 基地
特征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重要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高中地理精品课件:《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产业结类构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部门,空间结构
工 业 区
由匹兹堡主扩展到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资源的 不断开发体 功,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的。


(3)美国说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

生产和生一 说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3)议一功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长 沙
发能 区展需要认清本地优势,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积极融入大城市的辐

射带动作用,注重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3)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生产活动: 原有工业萎缩,产业 转型发展
经济水平: 经济整体萎缩,衰败 状态
发展之路: 产业转型,走新型工 业化之路


结合我国农村发展状况,说一说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功 能
五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于乡村振兴的

重要意义。
(2)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生产活动: 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快 速发展
经济水平: 发展迅速,水平较高 开放程度: 较高
(2)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内部差异:
较大,中心城 市率先发展
对地理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严重, 呈现明显的不 协调
举个栗子
长江中下游地区随工商业的发展, 形成了以沪宁杭、武汉、长株潭为 中心的工业基地,呈率先发展的势 头,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 强,但排放的污染物也大量增加, 环境问题严重。



1.在美说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邻近 港澳、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又有上海、广 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中部 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 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 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 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 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 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 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19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 民收入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 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 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 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 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19年达到5850.0元。

1-3区域发展差异

1-3区域发展差异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交通、文化等
三、西部大开发
区域发展差异 / / 西部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发
1.西部大开发的范围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 西两个自治区;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总体特点: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 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发展水平 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带。
1.产业结构差异
比较项目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第三产业 农业经济 加工制造业和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 轻型 产业结构 相对发达,工业以 大的比重,西部工业以 为 轻重混合型 重型 或 产业为主 主,中部具有一定的 特征 过渡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和范围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1、地形差异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华北 平原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四川 盆地 云贵 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区域发展差异 / /东、中、西差异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CD) 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在西部大范围围垦,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加速开发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区域发展差异_ppt

区域发展差异_ppt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 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 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 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 很大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工业化差异
看图说明东中西地带工业化的差异 东部工业化进程快、中西部相对滞后;东部工业产值明显 高于中西部。(东部:高新技术产业,西部:传统工业)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划分依据:…… 第14页“探究活 动” 1. 2.浙江省属于 东部经济地带。 3.工业升级、 第三产业继续发 展。
中国政区练习
二.东、中、西部经济差异 1.划分范围
东部
中部 西部
2.差异比较
探究思考: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13
(2)产业结构差异 图1-14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图1-18
东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结构 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
科技文化教育


西

交通运输
对外开放程度
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错误 错误 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差异课件ppt
区域与区域协调发展区域 发展差异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 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区域发展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定义
区域发展是指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人类 活动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演进过程。它包括 产业、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的配置和利用,以及 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生态的综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区域政策制定
包括制定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政策措施等环节。在制定 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因素,以及 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要求。
区域政策实施
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产业引导等,以推动区 域政策的落地实施。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社会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容易带来社会问题, 如人口流动、地区差距扩大、贫困 等。
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 加剧,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
发展潜力受限
区域发展差异可能限制一些地区的 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影响未来发 展的可持续性。
03
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区域政策的概念与特点
区域政策
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 差距、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为目标的一系列公共政策。
资源利用差异
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利用方式和效 率存在差异,如对矿产、水资源、 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方式。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自然条件
政策因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共47张PPT)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共47张PPT)
他 民族心理特征 因 素 ……
2020/5/25
劳动力素质较高 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
中、西部地带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 非季风区,多干旱或高寒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
较低 落后 较低 较差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相对比较落后 劳动力素质较低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
二 、南方与北方
2020/5/25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2020/5/25
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暂未包括港、澳、台)
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 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应大力发展第三产 业 从工业内部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 重工业相对薄弱,应进一步加强重工业的 发展
2020/5/25
2. 工业化差异
探究活动2.读图结合课本文字,对比分析我国东部、中部 和西部地带的工业化进程、工业产值以及工业部门的差异 。
2020/5/25
• 工业化进程:东部﹥中部﹥西部
2020/5/25
区域
东部地带
影响因素
自 地形 然 气候 因 自然资源 素
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季风区,湿润,雨热同期
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社 城市化水平
较高
会 因
科技教育和文化
发达
素 对外开放程度 高
经 发展基础
济 产业结构
因 素
交通运输状况
较好 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海陆空都比较发达,
其 劳动力资源
2020/5/25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④有发展边境贸易的
优势
④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
快城市化进程
不同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①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
②气候温暖湿润
牧业和渔业
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Βιβλιοθήκη ,打造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
中游地区 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
品优势区
⑥水源充足
③利用水能、矿产资源优势,
⑦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东 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重要区 ④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

三产业水平
不同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①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①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
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
市农业,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成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 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⑤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 面的差异。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成因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分析区域发展差异
一、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一般步骤
要点笔记 分析区域差异的目的是对区域发展进行评价,并制订区域发展的 规划,以进一步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方法 1.收集与整理资料 在开展区域发展差异分析时,收集资料是基础。一般来说,收集资料有 直接收集法和间接收集法。 (1)直接收集法就是通过对区域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间接收集法就是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杂志、书籍等,收 集有关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针对目的有重点地收集。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要目标
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将 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
深入研究方向探讨
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与评价
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差异的测度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深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与 实现路径,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创新驱动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01
02
03
农业基础
中部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 食生产基地之一,农业基 础较好。
工业发展
该地区工业发展较快,拥 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业 园区。
交通枢纽
中部地区交通便利,拥有 较为完善的铁路、公路和 水路交通网络。
西部地区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如煤炭、石油、天 然气、有色金属等。
引导资金要素流动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引导资金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支持欠发 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 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培育新兴产业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 新团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制度环境
03
制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包括产
权保护、市场准入、政府效率等方面。
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影响
01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使得不同区域
在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
02 03
区域化进程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

(3)产业结构的差异 读表(2002年),认识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经济地带 全国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 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3.74
47.08
10.66
48.44
17.90
46.51
19.23
42.18
第三产业
工业结构
39.18
南轻北 重,东 轻西重
40.90
轻型和轻重 混合型 加工制造业 和第三产业 相对发达
13 人均GDP 4217元
57
23.2
2.东、中、西发展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气候 东部季风区,气候湿 润,雨热同期,利于 作物生长 中、西部经济地带 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尤 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 劣,不利于经济发展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地形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广 布,低平的地势利于开发
地带 城 市 化 差 异力 城市密度
较高
较高
较低
较低 较小
较大
(5)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带
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纳能力 较早 较高 较强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低 较弱
对外开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原因是: 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 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 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 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 品的竞争力。
经 济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运 交通线路较少,运 输状况 输条件较差
(续表)

131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精品PPT课件

131区域发展差异(四大地区)精品PPT课件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 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 的需要。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 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 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 行评价。
(2)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比重仍 然过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 展第三产业;
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来看:以轻工 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应进一步加强轻工 业的发展。
(2)工业化差异
读“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京津唐
辽中南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3)城市化化差异
根据下表说明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地区
合计
100 50 400万 200万 万~ 万~ 人口 ~400 200万 100万 以上 万人口 人口 人口
国比例

53.5
45317
2012年
GDP占全 人均GDP/
国比例

51.2
57722
18.9
23950
20.2
32427
18.9
22429
19.8
31357
8.7
33866
8.8
46014
利用该数据分析中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均有差异
(1)产业结构差异
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19
20 万~ 50万 人口
20万 人口以

东部 88
7
18 27 26
9
1
中部 80
2
6
24 35 13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54张ppt)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54张ppt)

矿产 资源
_贫_乏_
河网较密,流量_平_稳,各河之间分_水_岭 _不高,大多有_运_河相通 _煤_、_铁_、_石_油_
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和英国虽然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但两国分别位于亚 欧大陆的东西两侧,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的不 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其成因。 2、能够说出区域的主要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3、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
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说出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目录
01 区域差异的一般表现、成因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02
03 我国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阅读课本P9页,完成下列内容)
【自主学习1】 1、区域差异的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_纬_度_位置、_海_陆_位置不同, 加上_地_形__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表现: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_气_候_、 _地_貌_、_水_文_、_土_壤_、_植_被_等方面的差异。②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异:各个区域在_经_济_、_社_会_、_文_化_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高原、低山、丘陵 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 是活火山。
英国离板块交界处相对较远些,故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2)比较两国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日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中西部城市分布
24%
19%
45%
东部地带
44%
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中部模地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西部地带
31%
37%
4、对外开放的差异
对外开放的差异: 东早西晚,东高西低,
东强西弱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87.9%
影响因素


地形


气候
自然资源
社 会
城市化水平
科技、教育 和文化
1、地形差异
看图,说出南方和 北方地形的差异及 主要地形区。
北方以高原、 平原为主。
南方山地、丘 陵、平原、盆 地、高原均有 分布。
2. 气候差异
北方某地气候资料
南方某地气候资料
试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
2. 气候差异
气候类型
1月均温 年降水量
南方 热带、亚热 带季风气候
>0°C
>800mm
北方 温带季风 气候
第二产业: 东>全国>中>西 第三产业: 东>全国>西>中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西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 较大的比重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 业相对发达
工业结构 以重型产业为主
表现出一定的 过渡性特征
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 产业为主



国际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 较少,社会经济比较
化程度 封闭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 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 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 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 技术联系
二、南方与北方
请在图中指出南方和北方的位置和范围
东北 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 平原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 高原
东南丘陵
高,调整产业结构任 务紧迫
交通 主要以公路、铁路 运输 运输为主
南方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 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产业结构较合理
水路、公路、铁路 交通便利,尤其是 水运很发达
对外 发展外向型经济
对外开放相对较早, 开放程度较高,外向 型经济成就突出
南方
优势:热量、水分充足 有色金属、生物、 水力资源丰富
限制: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山地丘陵地形破碎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注重生态保护
北方
优势:森林、煤、石油、铁 资源丰富
限制:水资源不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改革开放、 改善生态环境
请问:南方和北方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吗? 提示:如饮食、建筑、文化等
因 素
对外开放 程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
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 第三级阶梯,低平的
建设极为不利
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
发利用
多属于半干旱、干 旱区和高寒区,对农 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 风区内,气候湿润,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 作物生长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 有明显优势
三、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东西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范围: 12省级行政单位+3个自治州
3.优势: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油气、水能、土地
资源等),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4.劣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才、
平较高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 条件较差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续表)
影响因素
地理 区位
中、西部地带
距海较远,长期处 于较封闭的状态, 缺少东部地带的区 位优势
东部地带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 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 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人们的思想观念还
其 民族 比较保守,经济竞争
他 心理 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
“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1)该城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 定,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比例大 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 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 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续表)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发展 基础
发展基础薄弱,20 世纪30年代后才一 度出现工业向西推 移的趋势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 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 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地区

济 因 素
产业 结构
交通运 输状况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 大,乡镇企业不发达, 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 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 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 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
1.3 区域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 哪些省级行政区?
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三地大经济中带部面经积 济地 西部经济地
带 12个 带 9个
带 10个
范围
0.80% 13.50%
辽宁、河北、 黑龙江、吉 四川、重庆、
北京、天津 山东、江苏、 56.4上0%海、浙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北方 旱地为主, 生产规模大
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单击图片放大
比较南方和北方各有哪些矿产资源
5. 矿产资源与工业类型的差异 北方:煤矿、铁矿、石油丰富
发展重工业
南方:有色金属矿丰富,能源缺乏 发展冶金工业和轻工业
北方地区
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产业 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
结构
3、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
东中西部工业产值比重
9% 25%
66%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西部地带
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
东部地带 中部地带
东中西部小城镇分布
西部地带
城市化水平
<0°C
<800mm
3. 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续表)
河流径流量 季节变化
含沙量
南方 大 小 小
北方 小 大 大
结冰期

有,自南向 北逐渐增长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南方
北方
读图对比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区别
4. 农业生产的区别差异
土地 利用类型
主要 农作物
种植制度
南方 水田为主, 生产规模小
水稻、油菜等
林、内蒙古、贵州、东中部部云地地南带带 、 山西29、.30河% 南、西藏、西部陕地西带 、 湖南,湖北、宁夏、其他青海、
福建、广东、 江西、安徽 甘肃、新疆 广西、海南
(不含台港澳)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一半
2、产业结构差异
全国的产业结构: 二>三>一 比重第一产业: 东<全国<中<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