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部分知识要点建构
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现代史是初中历史中的一大重要章节,它涵盖了自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和事件。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重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以及其他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迫使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由洪秀全等人发起。
该运动提出了一系列平等、公平的理念,号召人民反对清朝统治。
尽管运动最终失败,但太平天国运动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和百日维新(1898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次变革尝试。
这些变法措施试图改革中国的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以强化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两次尝试都不了了之,最终被保守势力推翻。
四、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1911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
随后,在孙中山等人的领导下,中华民国于1912年正式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五、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五四运动(1919年)是中国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对中国政府对待国际问题的态度进行抗议和抵制的一次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契机。
六、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联合,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统一全中国。
北伐战争(1926-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事行动。
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崭露头角。
七、长征和抗日战争长征(1934-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国内外敌人的围追堵截下进行的远征运动。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川教版)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新中国1、目的、议题:筹备建国任务2、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3、内容:⑴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国庆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国内意义: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1、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2、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启示:①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②使用和平解放方针,符合西藏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民族团结,同时为西藏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一、军事上:抗美援朝(1950—1953)1、出兵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②美军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③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司令员—彭德怀;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3、目的:保家卫国4、结果:1953年7月,板门店,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不错)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中国近现代史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919年~1949年,共30年基本线索: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争取民族解放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新思想萌发;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和最终形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和新文化运动为革命转型奠定基础1949年10月~1956年12月):1949年10月至1952年年底,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1953年至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从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1956年~1976年):前十年既有成绩,也有失误;后十年的“文革”是最大的曲折,这时期的成就主要在科技和外交领域1976年10月~2006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突破“左”倾思想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40年~1919年,共80年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的近代化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1919年5月~1927年7月):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共成立;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927年8月~1937年7月):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走向成熟;国共两党尖锐对抗;日本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取得近百年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争取和平、民主;内战爆发,推翻国民党22年统治;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6年1949年10月~1956年12月);1956年12月~2006年)单元一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阶段特征】这一时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
现代史知识点
现代史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二、知识点第21课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一)新中国的成立1、中国1949、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同时决定了国旗,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在哪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新中国的巩固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2、1950年为了保家为国,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1953年取得胜利。
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3、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第22课建社会主义1、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年)2、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3、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3课曲折探索1、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失误的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3、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区别:(看)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的标志;而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制程度高,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中国现代史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1950
1952 1953 1954195519561958
年年
年万隆会议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J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第一个五年计划
年
土地改革
年J西藏和平解放年新中国成立■-
1961 1964
年年年年年
1976 1979 2001
年年 年年 年
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访华
中日建交
中国重返联合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发射成功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美建交
香港回归
中国加入
APEC
澳
A —
日
归
中国加入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3、巩固新中国的斗争军事:抗美援朝——1953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1949 —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其建设成就(主要的建设成就都集中在东北,都是重工业)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1956 —197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年)2、探索中的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3、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东方魔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1973年培育出4、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1、新中国的成立、意义经济: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底完成1、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①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逐步进行三大改造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
第一单元 中国现代史 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中国现代史知识要点考点1:主题:巩固新生政权(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时间:1950----1953★目的:保家卫国;★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联合国军(美国)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结果: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
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意义: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1952年底完成)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质:变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阶级土地私有制★意义:①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②农民获得解放,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考点2:主题:进入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完成时间:1956年底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农业——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性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①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②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成就: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新藏公路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考点3:主题:失误与挫折(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开始时间:1958年★原因:①由于对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认识不足,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③急于求成.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具体现象:大跃进:虚报农业、工业产量;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吃大锅饭、平均分配★影响: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启示:①认清国情,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
②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④正确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急于求成,★起止时间:1966年——1976年性质:十年内乱结束标志:1976年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结构
探索史知识结构整理含义:探索民族独立、富强的道路。
背景目的:核心:地主阶级:表现新思想时间:的萌发农民阶级:《资》目的:政治:内容经济:外交:评价:影响:背景:时间:概况人物:性质:直接:目的根本:指导思想:口号:工业代表:特点: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性质:作用:社会实践(内容)工业代表:特点: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性质:作用:创办三支海军:目的:新: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表现:作用:破产(原因、标志):启示:时间;背景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概况:阶级条件:影响:早期维新思想原因:代表:时间:康梁维新思想著作:特点:戊戌变法兴起:公车上书(时间:意义:)报刊:经过发展学会:学堂:论战内容:实质:意义:时间:高潮代表:纲领:政党:开始的标志:性质:实质:政治:经济:内容军事:文教:评价:作用:教训:戊戌变法改良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
经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组织基础:同盟会的建立时间:地点:纲领:背景性质:意义:思想基础:三民主义内容:评价:目的:各地武装起义积累了经验起义:时间:新政目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内容:结果:时间:预备立宪经过:实质:指导思想:结果: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间:经过原因:结局:湖北军政府成立。
各省独立成立时间:地点:结果:中华民国成立性质:措施对外:《告各友邦书》政治:法令经济:对内生活:时间:《临时约法》内容:目的:性质:意义:失败原因:武昌起义后A帝国主义破坏伪装中立B立宪派、旧官僚支持策划和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C孙中山妥协功绩:经过:清帝退位——赞成共和——孙辞职教训:标志:吸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制度失败的教训,为后来的社会革命奠定基础。
政治上:背景经济上:思想文化上:标志:概况代表人物:指导思想:阵地: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内容高潮:后期:性质:积极:影响消极:新在哪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习技术制度思想没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中国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晚清政治晚清时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
晚清政治处于封建贵族体制和封建统治者正在衰落但尚未完全灭亡之间。
受封建社会体制和奴隶制度的约束,实行绝对君主制,康有为、裘万家、张之洞为君主顾问。
晚清政治的主要问题是洋务运动失败、君主政体危机加深结果是出现政治腐化,社会动荡不安。
临清前出现了民主主义思想,宣扬民众当家作主,为民族独立做准备。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晚清封建帝制结束、中国迈入近代政治制度史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实现民族统一、政权稳定的重要转折点。
辛亥革命的动因是民族独立主义思想的发展,它的发起者是孙中山。
发起革命的形式主要有武装起义、学生游行示威,最终以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主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自辛亥革命后到开国初期(从1911年至1949年)发生的社会变革,是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次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有孙中山、蒋介石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抗战解放阶段、蒋介石执政阶段和国共合作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成果是:一是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完成了封建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中国国家政治统一;三是推进了中国工业化发展,促进了社会发展;四是兴办现代教育,建立起大量现代化机构和组织;五是消除封建传统文化,推广西方现代文明;六是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尝试民众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四、中央人民政府的建立中央人民政府依据《南昌起义公报》而成立,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第一次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的统一的行政机构,1940年建国后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主要任务是统一各地政权、中央统一行使主权,协调国家事务,颁布法令,变声国家正统去流训,明确国家发展方向。
在政权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中国实现了政治统一。
大一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
大一中国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中国现代史是大一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近现代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代化的道路。
本文将对大一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晚清时期的经济困境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
受到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中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摧残。
同时,中国的农民起义和战乱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不稳定。
二、义和团运动与庚子赔款义和团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农民自卫团体,他们反对外国势力的侵略和压迫。
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的渴望,但由于缺乏现代军事技术和组织能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作为对庚子赔款的赔偿,清政府被迫支付了巨额的赔款给列强国家,这加剧了中国的经济困境。
三、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旨在通过改革强化国家实力,振兴中华。
康梁政权推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政策,例如设立新式学堂,允许民众参政等。
然而,戊戌变法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以失败告终。
百日维新是对戊戌变法的延续,在短短一百天内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举措。
不幸的是,康梁政权再度被推翻,百日维新也夭折了。
四、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此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北洋政府与江南烟商北洋政府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个中央政府,成立于1912年。
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内部派系斗争的激烈和腐败问题的存在,北洋政府的统治并不稳固。
江南烟商是指在民国初年以李连英为代表的一批商人,他们通过财力支持北洋政府,帮助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从而保证了北洋政府的运转。
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文化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解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解一、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一)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列强侵略中国:2、中国人民的斗争运动: (中英)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 与经济侵略加剧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 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时期(1919—1923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民党一大、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北伐战争、国民革命的失败3、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八七会议与三大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的长征与遵义会议、“九•一八”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与毛泽东的报告、“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4、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日本两次事变与南京大屠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多次谈判、红军改编、宣言与谈话)、国民党四次大会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相持阶段巩固解放区的措施及其作用、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时间、原因、意义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重庆谈判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2)解放战争:军事方面:全面内战的爆发、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政治方面:打败蒋介石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小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历史结论二、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年至今)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2、 巩固新政权的三大运动3、 国民经济的恢复:措施4、 社会主义改造5、 中共八大:内容、意义6、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7、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共十三大、“一国两制”构想、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高中历史第二轮复习《现代中国》知识体系构建与重点分析
现代中国部分的第二轮复习知识体系构建与重点分析四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政协诞生。
高考考点少之又少,唯有撒大网捕小鱼。
第二轮复习不是模块专题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学习内容的重新梳理和深化理解。
原有的模块按政治、经济、文化,将历史阶段割裂,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
在第一轮学习基础知识前提下,二轮复习的任务是要求学习能够从历史的学科特点出发,既要把历史理解成一个“过程”,又要学会理解并分析历史阶段中出现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内在联系。
因此,第二轮复习把握几个原则:不做专题的简单重复;不做纯通史式的复习;以通史式划阶段,以重点做切口,以小专题汇大专题;把中国史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下。
二.将现代中国置于二战后世界(世界当代)的时间框架内。
新中国建立,为现代中国建设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基本条件。
现代中国文明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开始的,其复杂性在于:一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对立,二战后美苏处于冷战状态,而中国将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国际形势对中国不利;二是社会主义模式只有苏联模式可学,当苏联模式僵化,而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因此经历了曲折。
70年代后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国自身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新认识,现代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国际因素的相关度是逐步增强的。
改革开放之前的现代中国仍然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中国与世界接轨应该是从90年代初开始。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模仿苏联模式——想要改变苏联模式而单纯靠自己力量搞现代化——到抛弃苏联模式,学习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现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背景主要有,政治方面:二战结束,联合国建立与发展,冷战时期,两极格局形成,不结盟运动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经济方面:战后资本主义经历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想和发展模式,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文化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苏联模式的影响,西方当代文化影响(电影、电视、互联网、音乐等)通过列表对比,我们可能比较清晰地了解情况。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
中国近代史知识结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梳理:1.历史分期:晚清时期(1840 年—1912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 年—19 世纪 60年代):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1864—1894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对封建统治和列强侵略的一次大规模反抗;洋务运动则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1901 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国时期(1912 年—1949 年):●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年):这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也是新的革命力量孕育发育时期。
政治上,北洋军阀政府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战后又迅速萧条;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和民主科学思潮影响扩大,新文化运动开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 年):也被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
中国现代史整体知识框架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3、巩固新中国的斗争军事:抗美援朝——1953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1949 —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4、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其建设成就(主要的建设成就都集中在东北,都是重工业)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三大改造1956 —1978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中共八大:1956大跃进(1958年)2、探索中的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3、文化大革命(1966—1976)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东方魔稻”——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1973年培育出4、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1、新中国的成立、意义经济: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底完成1、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①1953年中共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逐步进行三大改造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1一、原因(根源) 因素关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
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的关键: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中国现代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历史纲要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现代历史的关键知识点总结,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
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孙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是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2.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军阀割据现象严重。
- 北洋政府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央政权,但其权威受到军阀势力的削弱。
- 北洋政府与军阀之间爆发了多次冲突和混战,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动荡和痛苦。
3.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进行的一场持续抗战,持续了8年时间。
-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 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为二战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事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5.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至1976年间发生的一场政治运动,由发起。
- 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打破既有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秩序,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意识形态的革命。
- 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中国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6. 经济改革开放- 经济改革开放是中国在1978年开始的一项重大政策和改革。
- 经济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
- 经济改革开放带来了许多变革,包括农村改革、城市化进程和对外开放等。
以上是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线索+重大标志性事件》总结 ppt课件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是新时期推
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ppt课件
11
5、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
A、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当局开放台湾同胞回大 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B、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C、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发展
关于真理标 准的大讨论
对内 改革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对外 开放
民主与法制 建设的加强
邓小平理论是 如何形成的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二大
3、十三大
4、南方谈话
5、十四大
ppt课件6、十五大
5
中国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原因和启示各是什么?
原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出发。
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把农民利 益放在重要位置;“三农”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 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变革总是走在前列,党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问题
1978年
背景
1、大革命失败 2、城 人民解放军取得新民
市暴动失败 3、开辟 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
农村革命根据地
胜利
1、文化大革命结束 2、 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 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步 恢复
主要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 内容 转移到农村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 转移到城市,开始由 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三、改革开放以1992年为界分两个阶段:
1992年以前:改革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纲要图解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中国近代史解读二、基本线索:1、中国近代史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统治者相勾结,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抗争史。
3、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三、基本知识点:1、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新中国成立前)。
2、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统治中国的政权:晚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4、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5、近代中国人民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
即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重大历史事件:1、旧民主主义时期: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
列强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民的抗争: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近代化的探索:(1)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3)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4)先进的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1919年5月——1937年7月①中共诞生和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五四运动:1919年5月,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1921年7月,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初——1927年7月,国共两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911年。
通过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摆脱了封建,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四五运动- 四五运动是指1945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和学生的一系列抗议和示威活动,旨在争取民主和自由。
- 这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在中国革命中的一次重要策源地。
- 四五运动对中国后来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期间中国的一场政治运动,由发起。
该运动旨在清除资产阶级、加强的领导地位。
- 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被激励起来,推动了革命和群众运动的发展。
- 文化大革命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一项政策,由领导。
这个政策旨在改革和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
-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
这个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面貌。
- 虽然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九五至尊- 九五至尊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计划,为1995年至2000年期间中国科技创新设定了目标和重点。
- 这个计划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 九五至尊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
以上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简明版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
高考简明版中国现代史知识结构第一单元:过渡时期的中国社会(1949-----1956)1.开国大典过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意义的方法)2.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对比记忆近代史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政治上: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经济上:建立国营经济统一财经三反五反外交上:“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3.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4年宪法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探索(1956——1966)1.成功的经验《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2.探索的教训从“反右派”倒“反右倾”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困难3.探索的成就“两弹一星”(高科技)葛洲坝(基本建设)大庆油田(能源工业)第三单元: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1.文革的简要经过《海瑞罢官》《五一六通知》九一三事件粉碎“四人帮”2 . “文革”的性质与抗争性质党内高级干部的抗争(“二月逆流”)人民的抗争(“四五运动”)3. 文革时期的社会变革南京长江大桥和杂交水稻(基本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社会变化)邓小平的治理整顿第四单元: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6----今)1.改革开放的准备(1976——1978)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的探索(1978-----1991)理论上的探索(蓝图“三步走”“初级阶段”“一国两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农村的改革开放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90年代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城市的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格局(90年代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3.改革开放的深化(1992——今)理论创新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改革开放成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重振老工业基地自贸区的建设融入世界(加入WTO 上海合作组织 APE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部分知识要点建构
专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要点建构
基础:新中国的成立(筹备与成立过程)、新中国的国体与政体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代民主政治
中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停滞:“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转折:十一届三中制定各项法律制度
治全会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
建成果: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设
和
祖指导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内容
国意义:挫败外国和台独势力制造的“两个中国”
统祖国统一和“一中一台”的阴谋、实现祖国的统一
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果: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要点建构
指导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
国具体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工业化
特过渡时期
色成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社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会
主
义曲折探索中共“八大”的思想路线
建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践与教训
设“文革”十年的教训
的道
改革开放伟大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内容与意义)路开放:创办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要点建构
“一边倒”政策
同苏联等l7个国家建立外交
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大外交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现
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对外关系的中美关系正常化
国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
对
外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关新时期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
系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专题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点建构
社
会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井冈山斗争、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主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义确立: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毛泽东思想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的思想及其实践命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与形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邓小平理论发展: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设确立: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的地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重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思“三个代表”核心:党的先进性
想关键:与时俱进
理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论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成
果
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要点建构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生活习俗:原因:欧美新思想、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推动
社会习俗变化: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
交通通讯工具:交通工具:轮船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
通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传真机、互联网
意义: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