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师承教育 学习心得 卓龙

合集下载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月记
带教单位:尤溪县中医医院年月日
指导老师
卓龙
继承人
吴锡琨
起止时间
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肝痞、咳嗽、泄泻、月经不调、淋证、腹痛、鼻渊、喉痹、胃痞、痹症、胃痛。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中医学爱好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师承学习的重要性与魅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从中医师承学习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和体验,下面我将分享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医师承学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跟踪中医师承的历史渊源是全面了解中医文化的必经之路。

在学习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大量的中医经典和各种经脉招式,并且对中医学的起源、发展和历史文化背景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一过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内涵和独特性,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我的人文素养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验中医师承带来的思维模式变化中医师承学习过程中,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标本”式学习模式,中医师承强调的是全面感知和综合判断,注重“辨证”既视听、问诊、观察、闻出各种气味、揣出人体脉诊的脉搏,从而研判病因,提出方案。

这种中医师承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创造力。

在我的学习实践中,我也充分体验到这种思维模式转变可能对智力和创造力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中医师承学习强化了我的实践与沟通技能中医师承学习过程中,在接受师尊传授的时候,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不断积累和内化所学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好的准备和实践技能以应对各种复杂的病例和各种医疗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与医师沟通来进一步学习测诊技巧和提高临床应用水平。

这种交流和沟通及反馈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际交往体验和扩大交往机会,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四、深化了我对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理解和分析中医师承学习让我对于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种学习体验中,我逐渐认识到中医和现代医学两种体系的不同来源、代表的文化内涵、思考方式、理论观点、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

同时我也发现,虽然中医师承学习不是现代客观的东西,但仍然是时间验证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种实践为我深入了解理解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医师承学习者,我深深体悟到中医医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与师傅们的交流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我收获颇丰,不仅对中医医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中医的人文精神有了更高的追求。

以下是我个人对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与感悟。

一、师傅的指导与传授在中医师承学习的过程中,师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师傅不仅仅是传授中医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中医医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医者爱心。

通过师傅的指导,我学会了用心倾听患者的病情与需求,注重患者的整体健康,而不仅仅是病症的治疗。

师傅的教诲让我认识到医者的责任和担当,并且激励我在实践中追求更高的医术水平。

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医师承学习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通过师傅的示范和指导,我逐渐学会了如何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来解决现实中的临床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我认识到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际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

三、临床思维的培养中医师承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

通过师傅的引导,我学会了以整体观念来看待疾病和患者,不仅仅关注局部症状,更注重疾病的根源和患者的内外因素。

同时,我也学会了运用中医的独特方法来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辨证论治来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医师承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门医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通过师傅的教导,我认识到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应该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的责任,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持续学习与不断提升中医师承学习并不是一个结束点,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学习者,我要保持持续学习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8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8q
吴锡琨老师讲课精神饱满、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毫无保留,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老一辈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还有为中医文化传承做出的不懈努力。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高超的医术,还要学习他们身上诸多的优良品德,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
通过此次学习,我对秘方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不能把秘方看得过于神秘,“中医的处方,只要使用恰当,都是秘方!”所以,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善于终结,善于思考和实践,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秘方、经方和验方,包括来自书本的,来自老师的、来自学术交流的、来自民间的和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疗效好的处方,不断揣摩这些处方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症,要正确判断秘方的不足,通过分析和反复实践,不断加以改进,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让自己使用得心应手。吴老师在讲课中,毫无保留地为我们列举了非常多的秘方,和他如何获取这些秘方的故事,以及怎样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良秘方的过程,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们开拓了思路。比如吴老师课件中提到的美容方,组成:当归、白茯苓、薏苡仁等分、鸡蛋适量 制作:药物研极细粉,与鸡蛋(含黄)调成泡沫状。功效:美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用法:敷与面部,2~3日1次,我就打算身体力行,先用自己实验,若真的有很好效果就可以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女性朋友受益,岂不美哉!又比如吴老师推崇的温阳通窍方,用于治疗老年阳虚夜尿频,由于我科多为老年患者,此类型的病例较多,而且本方用药精,仅有两味药,而且药品便宜、容易获得,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所以我打算近期在科室里使用这个处方,并观察疗效。当然,我对吴老师所列举的很多秘方都很感兴趣,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推陈出新,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为广大患者服务。
签名:
年 月 日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卓龙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卓龙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经典学习心得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继承人卓龙指导老师吴锡琨著作名称、读书篇数:《金匮要略方论》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可附页)《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

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通过二年级下学期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感触颇多:一、仲景,神人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

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著,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二、人与自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

三、治未病“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四、上下之病治其中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

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

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

五、辩证论治一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1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1q
在临床实践中,吴锡琨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吴锡琨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吴锡琨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吴锡琨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吴锡琨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吴锡琨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吴锡琨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吴锡琨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吴锡琨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吴锡琨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吴锡琨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本月,作为一名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者,我在努力推进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在这个月记中,我将回顾本月所做的工作,并分享一些我对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本月我积极参与了中医药师承教育相关的研讨会和培训班。

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我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让我与其他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还学到了许多传统中医药知识和技能。

其次,我还积极参与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实践工作。

在本月,我带领学生们参观了中医药学院的陈列馆和中医药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实践环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让他们通过亲自制作草药煎剂和观察病人的舌苔、脉象等方式,理解中医诊断的原理和方法。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判断能力。

另外,我还将中医药师承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通过运用幻灯片、视频资料和网络素材等,我能够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中医药的原理和治疗方法。

同时,我也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发布中医药师承教育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重要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然而,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西方医学的推广,中医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作为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同时,中医药师承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在当今世界的医学舞台上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回顾本月的工作和所取得的进展,我对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q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带教单位:尤溪县中医医院年月日指导老师卓龙继承人吴锡琨起止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感冒,咳嗽、鼻渊、喉痹、、胃痞、痹症、胃痛、泄泻、月经不调、淋证。

本月跟师心得意会(要求理论联系实质、有分析,好多于 1000字可附页):吾师吴锡琨老中医从医近五十年,学验俱丰,临证用药,活龙活现,现将其附子用药简介以下:一、扶阳固表:(附子配桂枝)恶寒证,有表症与阳虚的差别。

凡发热恶寒并见的,多为表症。

宜用麻黄汤,枝桂汤,小柴胡汤等方治疗。

若单恶寒不发热或汗后表解恶寒的。

多为阳虚恶寒。

是阳气虚损不可以暖和肌表,不可以固表御邪所造成的。

正如钱璜所说:“其命门真阳已虚,致使卫气不密,故玄府不得关闭而汗出,阳虚不任外气而恶寒也”。

亦内经所谓:“阳虚则外寒”,伤寒论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凡太阳病兼卫阳虚而恶寒者,“伤寒论”中均以一枚炮附子,参加解太阳病的方药中,以对症治疗卫阳虚恶寒的症候,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等方中的附子都是治疗卫阳虚恶寒的。

如张潞论桂枝加附子:“用桂枝者,和在表之,加附子者,壮在表之元阳”。

二、回阳救逆:(附子配干姜)凡大汗,大吐,大下今后,阳气衰微,症“ 寒”,“ 燥” “手足劂逆”“脉微欲”“下利清谷”⋯⋯等症。

于亡阳段,两中必用生附子一枚,配合干姜往返阳救逆,抢救紧迫之阳,如四逆,干姜附子,通脉四逆,白通,白通加猪胆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四逆加人参,茯苓四逆等方都是配合用。

附子走而不守,生者尤猛,在此亡阳段,病更急,故急用往返阳,更配合而不走的干姜,使回阳救逆的作用更。

两者配合既可迅取效,又可效长久。

确实是方的妙用,我深入学的榜。

三、通阳开痹,逐寒痛:(附子配桂枝治湿在表,配白主寒湿在里;配以仁治寒胸痹;配健脾治胃腹冷痛;配麻黄治阳虚外感)。

附子大辛大的物,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阳气不振,寒湿或阴寒内盛的有通阳开痹,散湿逐寒,悲伤的作用。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月记
带教单位:尤溪县中医医院起止时间
自年 月曰至年 月日
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泄泻、月经不调、淋证,不寐,痫病,胃痛,呕吐,喘证, 肺痨,心悸,胸痹。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 非常有幸得到参加师承工作,在跟师的学习当中我感受颇 深,受益非浅。
由此案可以得出以下心得:一、要熟练掌握综合诊疗技能,并 灵活使用于临床。二、四诊应用的重要性,不能单依靠光电、仪 器、机械、实验室等手段,望闻问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三、 辩证的重要性,要把综合资料收集,理性分析才能给用药正确的 指导。四、用药的遵从古方而又能临床加减,三因治宜,随证加
减。
在跟师学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本人将传承老师们的高尚 医德,科学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在以后的工作中为老百姓 的健康更好的保驾护航。
跟随吴锡琨老师期间,深感吴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很高,能 贯穿中西医理论、结合临床,准确应用检查手段,能很准确的诊 断疾病,对症下药,科学用药,想患者所想使患者能用最少的钱 治好疾病。深深的体会到吴老帅咼尚的医德、敬业的精神、专业 的技能、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在内科门诊时,每天门诊量很多, 每天上午吴老师早早的就到了诊室整理好自己的诊具营造 个良 好的就诊环境。并且上班不喝太多的水免得耽误患者就诊的时间。 每天下班的时间到了他还是会认真的处理好患者的各种情况才下 班,经常会要延迟半个多小时。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吴老师的高尚 的医德医风。
诊断:闭经
治法: 行气散瘀,活血通经
药方:理血通经汤加减10剂
吴茱萸6克 赤芍12克 三菱6克 莪术6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益母草15克 泽兰10克 水蛭3克 苏木5克 服药两周后复查白带正常,腹痛下坠感逐渐减轻。考虑到还没 有来月经,子宫内膜尚未恢复在原方中去掉了水蛭、加入当归、 党参、制首乌、女贞子、枸杞服用10剂后患者电话来报月经来了, 告知不可过食寒凉、辛辣食物。患者感谢连连。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篇一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文标题:走进中医世界,感受传统智慧的力量一、引言作为一名正在师承中医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医这门学问的博大精深和治疗的独特魅力。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的探索和总结,我认识到了中医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

本文将结合个人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中医临床心得与体会。

二、独特的中医理论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对人体整体、一体化的观念基础之上,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身心健康的内外平衡。

中医的理论框架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调整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系统被视为人体的核心器官,而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则被视为人体的整体功能调节。

这种整体观念使中医能够识别疾病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治疗表面症状。

通过辨识患者的体征、症状和舌脉等信息,中医可以诊断出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辨证施治的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要求中医师具备准确而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思考能力。

通过辨识患者的体征、症状以及舌脉变化,中医师可以判断出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情况,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比如,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征和症状来辨证,以确定是属于“肝郁脾虚”还是“肝胃湿热”的类型。

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选择适当的中药配方,并合理运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在此过程中,中医师需要综合运用中医理论、临床经验和医学常识,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治疗的效果。

四、个人体会与心得在师承中医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

与西方医学相比,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关注人体的内外平衡。

在临床实践中,我曾遇到许多患者,他们患有不同的疾病,经过中医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些成功的案例使我对中医的治疗效果充满信心,也加深了我对中医学问的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卓龙1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卓龙1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卓龙1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中国传统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习者的必修课程之一。

作为一名中医药学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体会愈发深刻。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接受传统中医药理论的传授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仅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了师承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师承教育使我对中医药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中医药师承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听师傅讲课及传授经验来学习中医药知识。

这种方式使得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结合,加深了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

通过师傅的指导和亲身实践的经历,我明白了中医药的核心理念和治疗方法。

比如,中医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强调身体的整体性和平衡性。

学习中医药师承教育,我明白了中医药的独特之处,并深深被中医药的理念所吸引。

其次,师承教育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中医药师承教育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通过模拟病例和临床实践来巩固所学内容。

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实际。

通过接触和观察真实病例,我了解了中医药的诊断与治疗过程。

我发现,中医药的治疗是基于个体的综合分析,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患病状况、体质和环境因素。

通过亲身实践,我逐渐掌握了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技巧,并发现中医药的疗效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师承教育让我领悟到了中医药的长久历史和传承精神。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世代医药人不断探索和传承。

通过学习师承教育,我了解到了许多中医药大师的事迹和医药传统。

他们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学习者树立了榜样。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师承的重要性,明白了传承医学知识的价值和责任。

作为一名中医药学生,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使命。

然而,在师承教育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模式受限于师傅所学知识的传承,可能导致学习内容过于狭窄,无法全面掌握现代医药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现代中医药教育需要更多地引入课程多元化,使学生能够接触更广泛的学术领域,了解中医药的前沿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中医师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师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篇1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中医被视为一种精妙的艺术,它融合了哲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我之所以选择中医师承,是因为我深感中医对维护和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敬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病的方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人的身体内环境的和谐关系,这种宏观的角度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是当我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更深一层时,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

我学习了许多基础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如脉诊、推拿、针灸等,也逐渐理解了中医的哲学理念。

我对中医的敬仰之情,犹如江流连于山峰之间,无比深沉。

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学习能力。

在我眼中,每一个复杂的病例都是一次深入理解人体、生命的奥秘的机会。

每一次操作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思考都是对知识的渴望。

总的来说,中医师承的学习过程既艰难又充实,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医,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

我深信,这种学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期待未来能将我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我所学习的中医知识。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篇2医师承学习心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作为一名热爱中医文化的年轻人,有幸在去年冬天参加了中医师承班,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和亲身实践,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参加中医师承班,是我学习中医的起点。

在这个班级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以及临床实践技巧,如望闻问切等。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____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中医领域摸爬滚打了好几年了。

回顾这段中医学习的旅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治疗的神奇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我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师承中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临床心得体会。

一、中医养生治未病的重要性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人还未生病之前,通过调理身体、养生保健,防范疾病的发生。

这一思想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等,导致许多慢性病的高发。

而中医强调身心统一,强调调整饮食、作息、情绪,保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此达到预防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通过我的临床实践,我发现,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都离不开预防为主的养生理念。

例如,我遇到了一位患有失眠的患者。

她常年面临工作压力,睡眠质量一直不稳定。

经过仔细询问和观察,我发现她经常熬夜工作,晚餐过饱,情绪不稳定等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她的失眠症状。

我向她推荐了中医养生的方式,包括调整作息时间、控制饮食量、学习放松技巧等等。

她按照我的建议进行调理后,失眠症状逐渐改善,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中医的治疗理念是多么地先进和实用。

二、中医辨证论治的独到之处中医的辨证论治是其独特之处,也是中医治疗的核心。

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可以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不仅仅是看到症状的表象。

并且,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可以对病因病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常常遇到一些疑难杂症,患者症状复杂,但又无法明确诊断。

通过仔细的辨证论治,我可以从中医的角度出发,综合患者的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疾病的病因,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

例如,有一位患者患有脾胃虚弱引起的慢性腹泻,经过一系列的偏方治疗无效后,来到我这里求诊。

中医师承教育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教育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教育心得体会中医师承教育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医师,接受教育是我职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使命感。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教育给我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学科背景。

在中医教育中,我学习了中医学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经络学等各个学科。

这些学科的学习使我对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为我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其次,教育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被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培养思考能力。

老师们经常要求我们进行临床思维训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这样的训练使我逐渐养成了审视问题的习惯,对于每个病例都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这种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此外,教育还加强了我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中医教育中,我们经常要求进行临床实践和病例研讨。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我巩固了学习成果,还锻炼了我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果断。

这对我与患者的沟通非常重要,我能够更加有效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教育提醒我始终保持谦虚和学习的姿态。

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奥秘。

教育过程中,我不断接触到各种新知识和新理论,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之路还有很长。

因此,我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并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

这种持续的学习态度使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通过教育,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并保持了谦虚和学习的姿态。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卓龙3q 在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月记中,我对于所参与的项目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以下是我的月记记录。

这个月我参与了一项关于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工作。

作为一名中医药学专业的教师,我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这个项目,我有机会与其他中医药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医药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首先对于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我们一致认为,中医药师承教育是一种传统医学教育的形式,通过师父和学徒之间的传承,使得中医药的经验和技艺能够得以传承并继续发展。

接着,我们分析了中医药师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医学教育体系的变革给中医药师承教育带来了一些困难。

我们发现,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有些有经验的中医药师无法有效地传授给下一代,导致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流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包括制定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和教材,在师徒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于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于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项目中,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通过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和中医药师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的责任。

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推进做出更多的贡献。

回顾这个月的工作,我感到非常满意和充实。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师承教育,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中医药师。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医药师承教育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总结起来,本月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激烈的讨论和合作,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意义和挑战。

我也从其他教育工作者和中医药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

中医药师承教育经典学习心得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保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真正学好中医药学,师承教育则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道路。

在我切身经历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药源远流长的魅力和奥秘,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和智慧。

师承教育是中医药学在过去几千年中形成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通过师父与徒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将中医药学的知识与经验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方式,也是一种弟子学艺的方式。

通过师承教育,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和演进。

这个过程中,师傅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之道。

在师承教育的学习中,我深感中医药的学习需要虚心求教、勤于动手。

师父们常常告诫我们,中医药学不是空谈学问,更需要实践来支撑。

只有亲身感受到中草药的气味、颜色、形状,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药性和作用。

同时,熟悉经络的走向、取穴的要领、按摩的力道,也需要不断地动手实践。

通过不断地重复实践,我们才能真正融会贯通,从而掌握中医药学的精髓。

此外,师承教育还强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师父们常常会一对一地指导我们的学习,讲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分享临床实践经验。

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中医药学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同时,他们也会耐心聆听我们的问题和疑惑,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

这种亲切而又严谨的教育氛围,使我们更加渴望学习,并对中医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药师承教育也强调思维的灵活和观察的细致。

在中医药学中,一个人的身体常常被视作一个整体,与环境和谐相处。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目光等细节,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灵活的思维则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疾病和病症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实践。

师承教育也会引导我们去通过阅读经典文献,深入研究中医药学的源流。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精选9篇)学习心得是对于学习过程、心理和成果的自我总结和反思,旨在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和方法。

需要立足于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并反思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希望你喜欢。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篇1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

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

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

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

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篇2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自从进入中医师承学习的道路以来,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师承学习强调传统的经典著作和实践经验。

作为一个中医师承学员,要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书籍,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医的基石,通过细读、思考和学习师傅的讲解,我逐渐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之处。

同时,在学习中医临床经验时,我也要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汲取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次,中医师承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中医强调的是辩证施治,即通过辨证论治来实现治疗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病情的细致观察,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而在实践中,我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病情和治疗效果的理解。

另外,中医师承学习更加注重对患者的细致关怀。

在传统中医的眼中,患者不仅仅是一个个病症,更是需要理解和呵护的个体。

因此,在与患者沟通和诊断时,我始终坚持尊重患者,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与此同时,我也要学会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医术,提升治疗质量。

此外,中医师承学习中的医德医风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学员,我必须时刻铭记中医的行医准则,悉心照顾每一位患者。

诚信、谦和、敬畏自然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所领悟到的重要品质。

在日常实践中,我要严格遵守中医道德规范,积极传承中医的优良传统。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学习是一项精深而庄重的学问。

通过深入学习经典著作,实践经验的传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对患者的关怀和行医准则的遵守,我逐渐领悟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为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计量的准确性
一 五苓散用量剂量 泽泻五两:茯苓三两:猪苓三两:白术三两:桂枝二两=5:33:3:2现代实验研究表明 只有这个剂量配伍,才能更好的发挥利小便,发汗的目的。
二 甘草干姜汤 甘草四两:干姜二两=2:1 重用甘草,可以延缓干姜的半衰期。
三 麦门冬汤中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7:1 半夏:祛痰而不化燥,降逆而不伤正。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经典学习心得
起止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继承人
卓龙
指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师
吴锡琨
着作名称、读书篇数:
《金匮要略方论》
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有分析、可附页)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着,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通过二年级下学期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感触颇多:??
五、辩证论治??
???????一?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二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逆,四逆汤主治。 四逆汤方: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此病属虚寒性呕吐,而仲景却没有去止呕,而从病因开始,治以回阳救逆。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六位临川提供更多的治病思路
一 黄疸病篇中 1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告诉我们黄疸病也能够先考虑脾,再考虑肝。2 然黄家始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告诉我们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疗黄疸。
二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而其方药由猪苓 茯苓 泽泻 滑石 阿胶 组成。全方无清热之药,却可以清热利水养阴。告诉我们当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结合,宜治有形之邪。
四 大黄甘草汤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4:1 甘草:扶正祛邪,益气和中。
结语:通过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中,吴锡琨老师上中下三焦思想给予我很深的感触。我会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带上我人生的征程?。再次感谢吴锡琨老师的精心教导!??
?一、仲景,神人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着,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
二、人与自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
三、治未病??“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四、上下之病治其中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