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25《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一)古诗教学既是高中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
根据以往的经验知道,学生到高三时在古诗阅读方面存在三个问题:记忆不牢固或不会背诵或默写出错;不会鉴赏不懂诗歌鉴赏术语;读不懂或理解不透。
鉴于以上原因《杜甫诗三首》我准备这样设计,第一课时学生自主读诗、背诗、默写诗;第二课时重点讲授《登高》;第三课时学生浏览网上关于杜甫人生经历与《秋兴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相关资料,并写作《秋兴其一》与《咏怀古迹其三》的鉴赏小文章,如果时间不够留作作业。
至于教学方法的使用,我准备使用讲授法。
对于讲授法,我是这样认为的,新课程改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排斥教师必要的讲授,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知识,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是完全应该的。
这样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
“百家讲坛”的所有内容都是利用讲授法进行的,不也同样掀起了重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的风潮吗?所以说讲授法本身必没有错,错用错在怎样使用讲授这一方法。
更何况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唐诗(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穷魅力,完全靠学生的主自合作探究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教师通过自己的理解将体会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歌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诗鉴赏的兴趣,讲授法是完全可以实现此任务的。
(二)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诗三首》,本节课的任务:第一、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自主读诗背诗;第二、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这三首诗,如果能写成散文诗更好。
任务宣布完毕学生开始学习,二十分钟过后同学们或继续小声背诗或开始译诗。
快下课时有一半的同学基本上将前两首翻译完毕,部分学生翻译完了第一首。
我和同学们说,马上就要下课了,请大家课后把翻译完成把这三首诗都背会,明天检查。
(三)走进教室,在同学们将课前的“一三四”课前积累工程完成后,我向同学们交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一、检查默写背诵,第二、本节课将是同学们上高一以来第三次听到基本上是我的一言堂。
卢望军老师《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五篇
卢望军老师《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五篇第一篇:卢望军老师《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卢望军《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杜甫诗三首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古人,了解一个古人,我希望,通过认识和了解,我们能亲近这个古人并进而崇仰这个古人。
这个人,就是诗圣杜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的集大成者,例如“书圣”王羲之是书法成就最高的人,“画圣”吴道子是画画成就最高的人,那么“诗圣”,就是诗歌艺术成就最高的人了。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单单唐朝,就是大师云集,为什么“诗圣”的桂冠却单单落在了杜甫的头上呢。
今天,我们通过杜甫的三首杰作,遥想杜甫的情怀,追寻圣人的踪迹,或许,能获得一些人生的启悟。
二、学习《望岳》师:请大家看杜甫的图片,用一个动词形容杜甫的神态。
生:望。
师:对,就是望。
杜甫一生都在眺望一座山,一座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的山,这座山就是泰山。
“人心齐,泰山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是五岳之首,是中国人心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古人认为,泰山是离天最近的一座山。
这座山,在杜甫的眼里和笔下,又是怎样的呢?请我们班海拔最高的梁烁同学来朗读一下。
梁烁读,读得气势磅礴。
师:从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请联系诗句来说说。
生:我从“阴阳割昏晓”这句可以感知到泰山是遮天蔽日的。
生:我从“造化钟神秀”这句可以感知泰山很秀丽。
师:由“钟”字我们可以想到一个成语,情有独钟,在这句诗里,谁对谁情有独钟?生:造化对泰山情有独钟。
师:造化,也就是造物主,造物主把所有的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泰山的秀美是可想而知的。
生:我感觉到泰山是生机勃勃的,云在飘荡,鸟在飞翔。
生:我感觉到泰山是伟大的,他能激发出人们攀登极顶和征服困难的愿望。
师:你的视角独特,大家只看到了泰山的形,而你却注意到了泰山的神。
泰山的形是高大的,泰山的神是伟大的。
我们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形神兼备的泰山。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杜甫是中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世诗人和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围绕杜甫的三首诗作展开,深入分析其语言、内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同时对教学反思进行总结。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反思,希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授和理解杜甫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提高语文素养。
第一首诗是《登高》。
这首诗以描绘登高的景色为主线,通过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天地之间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杜甫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将登山这一行为与人生的起伏相比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围绕诗歌中的景色、情感和思考展开讨论,引导他们通过感知诗人的情绪和思维方式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和美感体验。
第二首诗是《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以诗人对已故兄弟的怀念为主题,展现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深思恋。
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舍弟的个人特征的描述,表达了对兄弟之间深厚情感的追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析诗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情感抒发和思考,同时通过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背景,提高学生对诗人情感和生命经历的感知。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也能引导他们思考亲情和友情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能力。
第三首诗是《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以咏史和咏史家的身份为主线,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咏史家事业的热爱和思考。
杜甫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咏史和咏史家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崇和对咏史事业的思考。
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咏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模仿杜甫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咏史事业的追求。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教学反思,我深刻理解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课时设计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诗歌鉴赏》(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节课,全课时为40分钟。
二、课程目标1、理解杜甫的三首代表性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2、学习分析诗歌的方法,包括诗歌表达的感情,意象和声音。
3、培养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杜甫的三首诗歌:《登高》、《春望》和《登高壮观》。
2、教师准备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流程一、热身(5分钟)1、播放音乐:唐代乐曲《阳春白雪》。
2、请同学快速朗读《春望》。
二、教学(25分钟)1、导入(5分钟)请同学口头说说他们对杜甫的认识和他的代表作品。
2、讲解分析方法(5分钟)教师讲解分析诗歌的方法,包括诗歌表达的感情,意象和声音。
3、教学杜甫诗歌(15分钟)教师依次讲解《登高》、《春望》和《登高壮观》三首诗歌。
讲解时,教师要突出诗歌的感情、意象和声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诗歌主题和思想。
三、归纳(5分钟)1、教师总结三首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诗歌的前进方向。
2、让同学们总结课堂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作业(5分钟)请同学每人选取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鉴赏,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课是一堂鉴赏杜甫诗歌的课,内容紧凑,设计得当。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和探讨鉴赏方法,使学生对杜甫的三首代表性诗歌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组合使用了听、说、读和写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听、思考、交流和写作中逐渐掌握了课堂所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很好地展示了如何鉴赏杜甫的诗歌。
教师的讲解探讨方法很直观,涵盖了诗歌的表达方式、意象和声音等多个方面,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主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交流和总结所学,同时写作作业梳理课堂所得,使得课堂效果得到了优化。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32篇)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32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精选32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篇1教学《杜甫诗三首》一文,课后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进行总结。
总体来说,那节课的效果较好,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自己准备的比较充分,认真揣摩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想好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要说的每一句话。
有了这样的准备,在教学中发挥的就十分自如,得心应手。
其次,令自己较为满意的地方就是读,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读,如教师范读,让学生受到感染。
学生自渎体会感悟,指名朗读寻找差距,通过各种读,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第三,诗句的理解分析,诗是高度精练的语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
析字析词中表达出作者语言的精练,如《春望》一诗中破、深、溅、惊、连、抵、搔、胜,字字珠玑,准确无误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
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点,如把感时花溅泪中溅改为流、落,烽火连三月中的连改为正或整都不及原来的词。
原词更能表达作者伤痛之及的情感。
把连改为正或整战争的时间变短了,让人认为战争只有三个月,而连字却能体现出三月不断却不只是三个月,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从中向学生渗透古人写诗的态度,如讲解推敲故事体现古人此种推敲精神。
第四,本节课对学生积极性调动的较好。
教学中注意了激励语言的使用,课堂气氛较为轻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篇2诗文总有魂,教师如能迅速把握诗魂,往往能提炼出课之魂。
《望岳》中的望字是学习本诗的关键,首联写远望泰山,第二联写近望泰山的景物,第三联写细望泰山的万千变化,第四联写作者由望泰山联想的自己远大抱负。
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表现了青年杜甫宽广的胸怀。
《春望》中的忧愁二字是学习该诗的关键,第一、二联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国都破败的惨淡景象。
第三、四联通过自己的所盼所思,表现了思念亲人的离愁别绪。
全篇贯穿了忧国思家的思想情感。
《石壕吏》中的老妪和差吏之间的对话,是学习的关键。
第30课《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9篇
第 30 课《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 9 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第 30 课《杜甫诗三首》教案优秀 9 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望岳》《春望》《石壕吏》)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主题;探究诗作风格的变化。
2.熟读成诵,涵泳体悟。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 涵泳背诵。
2.理解诗歌主题。
3.把握诗作风格。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屏显杜甫图片)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
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
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
(板书标题、作者;屏显:与诗圣同行。
) 二、活动建构——与诗圣同行 1.第一板块:忘情吟诵 (屏显) 。
(1) 教师范读。
听清读音,把握停顿、重音。
(2) 自由朗读。
(3) 指生朗读。
校正读音,明确节奏。
(4) 齐读全诗。
(5) 合作译诗。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第二板块:诗意描述 (屏显) 。
(1) 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描述的口吻描写泰山的雄伟景象。
(2) 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感叹的口吻抒写你站在战乱后的长安城上的感受。
(3) 假如你是诗人,请试着用讲故事的口吻再现当年石壕那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先自行准备,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推荐同学向全班描述。
活动的全部目的在于通过诗意地描述,检验、强化、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因此活动完毕后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说是否准确 (符合原意) 、清晰 (顺序合理) 、生动 (描绘细致) 。
一句话,关键考查活动参与者对文本理解的准确度。
教师可视其情况做点必要的补充,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两句,就要指出这里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二百公里。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在对语文诗歌教学中,教授杜甫的诗歌这一内容是非常重要且常见的。
杜甫的诗歌以其沉郁悲壮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和饱满的艺术表现力,深受学生和读者的喜爱。
教学杜甫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了杜甫的《春望》、《登高》和《月夜忆舍弟》三首诗进行讲解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
首先,在教学《春望》这首诗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杜甫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能够思考和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讲解《登高》这首诗时,我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杜甫笔下的美景呈现给学生。
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描述的山川壮丽的景色。
接着,我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解释了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在教学《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诗歌中描述了杜甫对故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朴素而真挚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动情。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亲友的思念和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通过情感共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思考,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反思和总结,我发现在教学杜甫的诗歌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包括了《登高》、《月夜忆舍弟》和《春夜喜雨》。
这三首诗在杜甫的作品中具有代表性,并且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教授和理解这些诗歌。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诗,通过描绘高山的雄伟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景色。
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山的高远和风的呼啸声,使学生更加亲近和理解诗歌。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品味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可以通过分组或抽号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句并解释其意义。
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增加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寄托哀思的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追忆和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友情的重视和思考。
可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和杜甫的生平,使学生更加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境。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和表达自己对亲情和友情的思考和体会。
同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欣赏名家名篇,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比如,可以邀请学生们欣赏别人朗诵杜甫的诗歌,然后分析其中的韵律、押韵和节奏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审美能力。
《春夜喜雨》是一首写春雨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春雨的声音、气味和触感等来理解诗歌。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春天的喜爱和感受。
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观察和描写春雨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教学反思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杜甫的作品后,自行创作一首关于山水、亲情或春天的诗歌,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分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总之,《杜甫诗三首》是一组富有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发现其中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方法。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生:杜甫的《白雪歌送武判归京》。
师:这里的“北”是指不“东、南、西、北”的“北”吗?显然不是,这里的“北”强劲、凛冽的意思,所以这里的‘风’给我们的感觉是“悲壮”。
师:还有知道那个意象?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师:这里的烟渚,给我们的感觉是愁苦哀伤是一种思乡之情。
好了,之所以复习这些诗句就是想告诉同学们两个问题:一是就是很多传统意象在诗中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要注意积累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中的含义,其实一个意象也就那么个含义,也就是说,一个意象你掌握不同含义的几首诗,你就会以不变应万变,这叫万变不离其宗。
二是就想诉大家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即用已知知识,解读未知识。
下面我们再回到《登高》这首诗的意象。
这里的“风”是“急”风,这里的“天”是“高”天,“猿”是“哀”猿;清渚、白沙、回鸟。
我们逐一来看这些意象。
这里的“急”该如何理解呢?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风”是什么时候的“风”,是秋风,“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里的“风”萧瑟劲急使人涌起愁苦的风,这里的“风”不是“吹面不寒阳柳风”的“风”,也不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风”。
“天”又是怎样的天呢?“高天”,一说到秋天的天空,人们常用“天高气爽”来形容,给人一种精神爽朗的感受。
而这里的高天是这样的感受吗?显然不是,我觉得这里的“高”有点象人们常说的,靠天天高,靠地地厚,也就是什么也靠不的上的感受。
“猿啸哀”,猿的叫声本就让人才产生一种悲伤之情,更何况是在过萧瑟的秋景当中呢?“杜鹃啼血猿哀鸣”,让人悲痛欲绝。
“同学们再看下句,渚是什么样的?”“清的!”“沙是什么样的?”“白的!”“渚是水中陆地,所以我感觉这个‘清’字写成这个‘青’字感觉更明确一些。
‘青’是什么颜色?关于‘青’的解释有点麻烦,因为‘青’我们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范围太广,含义比较丰富。
《说文解字》当中说‘青,东方色也’。
至于‘青’为什么会成为东方之色,希望同学们上网搜一下,内容很有趣。
《杜甫诗三首》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杜甫诗三首》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师生合作朗读。
师:按照我们刚才的朗读,故事情节简单明了,但是,却显得拖沓繁冗,诗歌的简约之美就体现不出来了。
所以,即使是叙事诗,也是诗歌,而不是散文,构思仍然是很重要的。
诗人把老妇置于前台,而把小吏的活动放在幕后,诗圣构思的技巧,是很高超的啊。
师:目睹这幕人间悲剧上演,诗人的心情如何?生:同情老妇人的悲惨遭遇。
生:愤怒,对官吏残暴的不满。
师:可是,这是平定叛乱的战争,课文下面的注释里有。
保家卫国,是当时人们的职责啊。
生:未必表达了对老妇人的赞扬?我读不出来。
师:诗人在《石壕吏》里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对官吏的批评指责,也有对老妇人的同情和赞扬。
他天明登前途的时候,一定是百感交集的吧。
我们用一张幻灯片来总结一下这三首诗歌的相关内容——师:我们看到,这三首诗歌写作的时代,横跨二十多年,是杜甫人生中最美好的青壮年时光。
他没有像当初面对泰山时发誓的那样登上人生的顶峰,却一步一步滑向了社会的底层。
写下石壕吏的这一年,失望的杜甫做出了人生中一个痛苦的决定,辞去官职,辗转到达了四川成都,开始了他人生中更潦倒的一段生活,却也开启了他诗歌创作上的另一个高峰。
现在,我想问问,通过这一番的认识、了解,诗圣杜甫,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认为杜甫是可怜的,而且,正像老师平时说的那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眼睁睁地看着官吏把这个老妇人抓走,为什么不去制止呢。
师:是啊。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可能不是我们课堂上可以解释得清楚的,你不妨先自己去想想,我课后有充足的准备了再跟你单独聊聊。
你思考问题的角度,非常值得肯定。
生:在我心目中,还是那个登泰山时的意气风发的杜甫印象最深刻。
生:我用八个字来形容杜甫——有心爱国,无力回天!众生鼓掌。
师:真棒!你化用了谭嗣同临终时候的一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再次强调,联想是语文学习必备的一种能力。
生……师: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独特体验,都很好,但我认为还不够。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
杜甫诗教学反思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三首教学反思1在x月5号的“语文主题学习”验收活动中,我执教了《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诗《望岳》和《春望》。
《望岳》是杜甫24岁时所作,作者意气风发,又逢盛世,诗歌描绘泰山的高大雄伟和神奇秀丽,表达了自己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和气概。
《春望》则写于作者被叛军俘获,困据长安时,通过描写京城破败的景象来抒发忧国思亲之情。
这两首诗风格不同,前者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后者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
根据以上分析,在备课时,我结合潍坊市“三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主题学习要求,进行了如下设计:设疑导入,诗歌积累——反复朗读,逐层深入——联想想象,进入意境——赏析诗句,体会感情——学以致用,拓展提高——欣赏视频,加深理解。
在赏析诗句的过程中,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句子,引导学生回忆表达雄心壮志和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进行拓展训练。
本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是:课堂思路清晰,两首诗歌之间的过渡自然巧妙,背景资料的适时引入使学生加深了了内容的理解,联系所学诗句回顾所读诗文进行主题拓展扩大了课堂容量,能及时鼓励调动学生,语言比较有亲和力,课堂较有激情等。
本节课的败笔也不少:1.预设与实效的差距较大。
本课的重点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精美的语言,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第一首诗歌诵读、理解地比较透彻,也能品味出语言的精美,但是在“自学《春望》”和“主题拓展”这个环节上,落实的就很不到位。
由于时间较紧,这两个环节就进行的匆匆忙忙,给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是为了完成已经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进行了,以至于我感觉学生对《春望》和“主题丛书”中《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两首诗的理解不会深刻。
25.《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
今日重读杜工部,我辈临文长咨嗟——杜甫诗三首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也是高考阅读中难以理解的题目。
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学兴趣的媒介之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享交流,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等。
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存在课堂容量小、费时、进度慢等低效情况,往往导致教学生硬,课堂无味,学生阅读能力无法提高等问题。
在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中,我们大胆尝试和运用群文阅读方式教学,把多首诗歌串联在一起,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同时在课堂上把杜甫的多篇诗文进行比较阅读,拓展一些课外相关内容,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唤醒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效果较好,学生收获较大。
课文选取的杜甫这三首律诗,都是他后期的作品,写于他寄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
《秋兴八首(其一)》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是歌咏王昭君出塞之作,沉郁而苍凉。
《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之作。
学习这三首诗歌,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时局联系起来,逐步深入感受诗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鉴赏习惯。
本课教学的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时,先回顾意象的相关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情境。
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棘手问题是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对作者隐晦的情感的把握不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①美读诗文,落实背诵。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三首诗的背诵,甚至背诵杜甫更多的诗歌,这样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入对诗作的理解。
②旁征博引,提出问题。
集中解决四个问题即: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
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诗感时伤世;他的诗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他的诗也壮志豪情。
他,就是被尊称为“诗圣”的杜甫。
对于杜甫,我们很熟识了,那位同学介绍一下?一生: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闻名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安史之乱” 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其中“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师:杜甫一生写诗1400多首,你能背过哪些?一生:《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拘束娇莺恰恰啼。
一生:《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同学一时记不起),师提示:学校学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吧?生齐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提示:《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歌吧?生齐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季节又逢君。
师:今日让我们走近杜甫,跟随他去领会泰山高大宏伟和奇妙秀丽,去体会战乱中杜甫的忧国思亲之情。
(板书:《望岳》和《春望》)请自读《望岳》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同学读)指名二生读。
同学读音很准,节奏精确。
老师强“夫”的读音。
指导:五言诗歌的节奏划分一般是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形式。
师:读音准,节奏对,但是感情上好像欠缺点。
你们觉得应当读出什么感情来?生:豪迈,昂扬。
师:对。
此时,正逢盛唐,诗人24岁,意气风发,壮怀激烈,想大展宏图,实现人生抱负。
来到泰山脚下,看到泰山的高达宽阔,自然地豪情满怀,所以,应饱含赞美之情,语调昂扬,读出那种酣畅的豪情来。
请试着再读两遍。
指名二生读。
读得很有感情。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要求:女生齐读1,3,5句,男生齐读2,4,6句,合读7,8句。
杜甫诗三首教案小学
杜甫诗三首教案小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杜甫及其诗歌的基本背景和特点。
2. 能够朗读并理解杜甫的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学习并理解《登高》、《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赠卫八处士》这三首杜甫的诗歌。
3.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
1.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资料。
2. 三首杜甫的诗歌原文及译文。
3. 课堂展示用的图片或图表。
4. 学生课堂笔记、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登高》: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然后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登高的意义。
3. 学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同样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引导学生感受春夜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4. 学习《赠卫八处士》:通过朗读和解释,让学生了解诗人对友人的赠诗,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5. 总结:对学生进行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杜甫的诗歌,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
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也在课堂上得到了语言表达和情感
沟通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
《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三首诗的写作背景,鉴赏并积累一些名句。
2.读-析-赏-评-练,体会三首诗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艺术特色3.体会杜甫诗歌雄浑阔大的风格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与艺术特色教学难点: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与作家的经历来理解诗篇教学过程生:齐背《登高》、《春望》师:有人说诗是语言的钻石情感的轴,杜甫在锤炼诗歌语言上“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作品绝大部分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诗歌三首。
展示幻灯片一:交待《客至》的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在友人协助下,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
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能够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
这首诗是761年春天写的。
)师:大家要知道,公元759年,杜甫做一个小官吏,目睹了朝廷官员的腐败堕落,一天他在他人歌舞欢饮声中一路走向自己的家门,打开房门看见自己的儿子饿死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者被排斥出京城来到成都,以种草药卖草药,终于在朋友的协助下有了安身之地——杜甫草堂,接下来就是杜甫后半生少有的一段平静安稳的日子。
生范读师:下面我们分别来解读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生:首联写了诗人居住的房前屋后都是春水,每天有很多鸥鸟来这里,景色幽雅。
点明了时间、地点、作者的心情。
师:什么心情?生:喜悦。
生:寂寞。
师:为什么说寂寞?生:因为原文“皆”,“但”,表面看,春水茫茫,江波浩渺,群鸥翔集,多少像水边隐士,反衬诗人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
师:分析得好!这也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生:寓情于景。
师:颔联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生:喜客之情。
师:大家结合题目《客至》以上两联客人出现了么?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生:客人还没有正面出现,只看到诗人的兴奋之情跃然纸上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师:前两联能够称作虚写。
25杜甫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实录
25杜甫诗三首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教学实录25.《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深切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情感地朗诵和背诵课文。
2.把握古诗的要紧内容,明白得诗意。
3.体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进程和方式1.朗诵中体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明白得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包括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重点难点】1.明白得诗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设计】一、积存与运用1.给加粗字注音。
岱宗()决眦()溅泪()搔()簪()逾墙()邺()戍()老妪()幽咽()2.杜甫是唐朝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他被称作诗圣。
他的诗歌斗胆地揭露了那时统治集团的腐朽,普遍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因此。
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搜集在《杜工部集》。
与李白并称“李杜”。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辉煌极点,具有划时期的意义。
《新安吏》中泪眼婆娑的母亲送走未成年的儿子,《新婚别》中成婚才一天的妻子送走了丈夫,《垂老别》里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送走已七十多岁的老伴……二、古诗讲究平仄压韵,讲究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拍感、有音韵美。
这些特点是由诗歌的形式决定的。
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也是阻碍诗歌朗诵成效的因素。
同时把握好每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
《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初期作品,赞美泰山,流露诗人远大理想的,要读得激昂豪迈。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转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情感深沉含蓄,要读出沉痛忧伤。
《望岳》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群山当中,谁最出名呢?那固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含教学反思)【学习目标】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
鉴赏《秋兴八首》情景交融的写法,并体味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幻灯片)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形式较自由。
___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___、___、___、___;每联两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2、作者简介:(幻灯片)杜甫,字___,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__”之称。
杜甫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集在《____》里。
其中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等。
3、字词积累(幻灯片)渚()萧萧( ) 潦()倒繁霜鬓()浊()酒杯壑()朔漠()青冢()省()载()萧()森孤舟一系()砧()玉露:萧森:丛菊:繁:寒衣:急暮砧:潦倒:万里:回:落木:二、研读诗歌第一首1、吟诵诗歌,感受音韵和节奏,如: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结合背景,明确感情基调:___、___。
3、串讲每联的大体意思,概括主要内容。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试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两句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6、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说一说作者如何在写景中表现“故园心”的。
7、思考: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并说说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怨恨。
三、研读诗歌第二首1、开篇两句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伟图画,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幅画面。
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优秀模板12套)
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优秀模板12套)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教材简析: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课前准备:1、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
2、教师:查阅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或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很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二、学习《望岳》: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
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给以指导。
3、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
(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
杜甫诗三首教案范文五篇杜甫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及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准确流畅地背诵这首诗歌。
3、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唤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诗歌中的景与情、事与情,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合作探究法3、活动式教学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组有关战争题材的*,感受到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疾苦。
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自古就有,古代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甫的诗歌。
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1、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浓郁悲壮、语言瑰丽,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文学上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
着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见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着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的。
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三、出示目标1、熟读、背诵全诗。
2、体味作者情感和作品意蕴。
四、朗读诗歌,感悟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
一、导入
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忠实的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他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胜到衰的苦难岁月,他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他的三首古诗。
设计意图:导入语引出本堂课所要涉及到的杜甫的思想风格,杜甫诗的内容倾向和所要学习的重点。
二、课前练习
看2016年的淄博中考题,思考:每个选项考查的是诗歌哪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试着概括诗歌赏析考察的知识点,了解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重要的是引出本堂课讲解的重点——从内容、语言、情感、意境、意象、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鉴赏诗歌。
教师总结知识点并呈现到黑板上。
学生表现:此题设计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准确回答或者答不到点子上,需要教师加以概括总结。
诗歌的考查,主要在内容、意境意象、语言、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
本堂课诗歌的复习目标是准确的背诵默写经典诗句,并以三首诗为例,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先来回顾作者的相关知识点,填空;作品“三吏”、“三别”分别是?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他的生平及诗歌风格,知道他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杜甫的思想风格。
学生表现:对杜甫一知半解,或者学习新授课时不够扎实,导致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住或者不牢固。
四、杜甫的三首诗歌写于他的青年和中年时期。
虽然时代不同,诗的风格迥然不同,但三者也有着共同之处。
《望岳》《春望》都写到了“望”字,《石壕吏》虽没提“望”,却也处处是“望”之所感所想。
试概括,三首古诗分别“望”到了什么?
《望岳》首联远望,俯瞰一切,绵延不断;颔联近看,写出了山的高大、神奇秀丽;颈联,深入腹地去看,茂密的树林只看到归来的鸟;尾联是诗人的想象,想要登上东岳之顶,表明了自己的意愿和决心。
《春望》望到的是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景象。
《石壕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揭露了官吏的残暴,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批判与憎恨,对穷苦劳动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诗歌的内容,了解不同时期的杜甫创作的诗歌内容有哪些不同。
并让学生学会概括内容要点。
学生表现:基本能够答出诗歌的写作内容,只是概括不够全面,没有头绪,想到什么答什么。
五、诗歌内容掌握的如何?小测一下,看学案第四大题,一是背诵三首古诗,一会检查;二题根据提示默写,写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学习和复习诗歌的重要一点,就是熟练诵读诗歌,并会默写经典诗句。
学生在默写时,要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找学生到黑板呈现答案,并为下一环节——赏析经典句子做铺垫。
学生表现:学生在诵读方面做的很好,只是有些紧张不够流畅而已。
在检查学生默写时,发现出错率较高,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
“秀”写成别字形旁“山”加声旁“秀”;“凌”写成“陵”。
写字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能力。
六、无论是国家、社会、人民、家人还是自己的现状,他用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融入到诗句中,抒写着自己的悲伤与忧国忧民。
其中,一些诗句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起来赏析几句经典诗句。
(提示:注意赏析诗句要细致具体,仔细思考)
设计意图:诗句赏析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
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是最重要的目的。
学生表现:在赏析中,学生多少能够有些思路和方法对语句进行鉴赏,手法、内容、情感基本都能答到点子上。
对意境、意象的分析就少了些。
对这些内容的赏析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创作诗歌的目的及思想。
七、诗歌是中考中的一个重要考查点,但鉴赏诗歌却成为我们心中的
伤痛之一,如何鉴赏呢?总得练一练才知道。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本堂课所学诗歌鉴赏方法,学会做题,把握诗歌考查的知识点,准确选择正确答案。
学生表现:基本能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赏析诗歌,能正确选择错误选项并能准确修改,效果还可以。
课堂反思:
对于这节课的初始设计,我是毫无头绪的。
刚开始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自己仍旧没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一次次地修改与尝试之后,终于在任教和姐姐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找到了讲课的切入点和重点。
设计这节课的目标是以三首诗歌为例,结合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着重点放在对诗歌内容、语言、意象、意境的把握上。
尤其是对诗歌意象和意境方面的赏析,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好似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环境及想法,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诗歌的理解会深入,甚至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学生不会赏析诗歌,跟我们的应试教育有较大关系。
平时对诗歌的赏析,我们更多的是给他们一种模式化的训练方法,“诗歌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却较少教给他们对诗歌意境意象的赏析。
通过这一堂课的准备与学习,我才恍然大悟,为何学生总也记不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遗漏答题要点,是我几乎没给他们深入细致地赏析过一首经典的诗歌。
对诗歌内容、意境、意象的赏析,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创作诗歌
的内心世界及思想。
在讲完这堂课之后,发现自己仍有太多的不足之处。
讲解意境、意象时,我没能很好的把握重点,仍有些浮于表面,不够深入细致,重点不够突出。
导致整堂课,学生学得仍是一知半解,没能理解明白透彻。
本节课,在内容上应该侧重于杜甫诗歌思想、风格、手法方面,但因对诗歌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深入到诗人的思想中,所以很多方面都没有涉及到,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败笔,实在是惭愧!
不过,感谢任教和姐姐们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很难忘!真的学到了更多自己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让自己又有了一次成长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