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线段的最值问题(一)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路径)最值问题解法分类(10种)及试题精练(PDF版带答案)

2020年中考数学(线段路径)最值问题解法分类(10种)及试题精练(PDF版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线段/路径最值问题线段最值问题解法分类一、定点到定点⇒连线段点P在直线l上,AP+BP何时最小?二、定点到定线⇒作垂线点P在直线l上,AP何时最小?三、定点到定圆⇒连心线点P在圆O上,AP何时最小?线段最值问题一般转化为上述三个问题.例题赏析:1.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6,当△PMN 的周长最小值为.思路:把点P分别沿OA、OB翻折得P1、P2,周长即为P1M+MN+P2N,转化为求P1、P2两点之间最小值,得△PMN最小值为P1P2=OP=6.2.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思路:点N沿AD翻折至AC上,BM+MN=BM+MN',转化为求点B到直线AC的连线最小值,即BN'⊥AC时,最小值为2√2.3.如图,矩形ABCD中,AB=2,BC=3,以A为圆心、1为半径画圆,E是⊙A上一动点,F是BC 上的一动点,则FE+FD的最小值是.思路:点D沿BC翻折至D',DF+EF=D'F+EF,转化为求点D'到圆A上各点的最小距离,易求D'E=4.4.抛物线y=3/5x2-18/5x+3与直线y=3/5x+3相交于A、B两点,点M是线段AB上的动点,直线PM∥y轴,交抛物线于点N.在点M运动过程中,求出MN的最大值.思路:设M(m,3/5m2-18/5m+3),N(m,3/5m+3),用函数关系式表示MN=(3/5m+3)-(3/5m2-18/5m+3)=21/5m-3/5m2,求得最大值即可.5.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8,BD=6,点E、F分别是边 AB、BC的中点,点P在AC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PF 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思路:点E沿AC翻折,转化为点到点的距离.(将军饮马问题实质就是通过翻折转化为定点到定点的问题)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 .思路:取AB中点E,连接DE、OE,由两点间线段最短,得OD≤OE+DE,最大为1+√2.7.如图,在△ABC中,∠ACB=90°,AB=5,BC=3,P是AB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将△BCP 沿CP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长度的最小值是简解:B'点运动路径为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弧,转化为点到圆的最短距离AC-B'C=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中心为点O,有一边长大小不定的正六边形EFGHIJ绕点O可任意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这个正六边形始终在正方形ABCD内(包括正方形的边),当这个六边形的边长最大时,AE的最小值为 .思路:正六边形最大半径为1/2,与正方形中心重合,E点运动路径为圆,转化为求点到圆的最短距离,如下图.9.在⊙O中,圆的半径为6,∠B=30°,AC是⊙O的切线,则CD的最小值是 .思路:D是定点,C是直线AC上的动点,转化为求点到线的最短距离.10.在△ABC中,AB=AC=5,cos∠ABC=3/5,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得到△A'B'C,点E是BC上的中点,点F为线段AB上的动点,在△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过程中,点F的对应点是F',求线段EF'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思路:先确定线段A'B'的运动轨迹是圆环,外圆半径为BC,内圆半径为AB边上的高,F'是A'B'上任意一点,因此F'的运动轨迹是圆环内的任意一点,由此转化为点E到圆环的最短和最长距离.E到圆环的最短距离为EF2=CF2-CE=4.8-3=1.8,E到圆环的最长距离为EF1=EC+CF1=3+6=9,其差为7.2.问:何时需要作辅助线翻折其中的定点(定线或定圆)?答:当动点所在直线不在定点(定线或定圆)之间时,需把定点(定线或定圆)沿动点所在直线翻折以使定点(定线或定圆)处于动点所在直线的两侧,从而便于连接相关线段或作垂线与动点所在直线找到交点.如上述例3,动点F所在直线不在定圆A和定点D之间,因而需把D点沿BC翻折至D',即可转化为定点D'到定圆A的最短距离,另外亦可把圆A沿BC翻折至另一侧,同样可以转化为定点D到定圆A'的最短距离,如下图.关键方法:动中求定,动点化定线;以定制动,定点翻两边.(1)动中求定,动点化定线:如例7、例8、例10,动点所在路径未画出时需先画出动点所在轨迹,一般动点所在轨迹为线或圆.(2)以定制动,定点翻两边:如例1、例2、例3、例5,定点(线或圆)在动点所在直线同侧时需翻折至两侧,转化为上述三种关系.练1、如图,已知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D ,抛物线212y x bx c =++与直线交于A 、E 两点,与x 轴交于B 、C 两点,且B 点坐标为 (1,0)。

线段最值问题总结

线段最值问题总结

数学历史名题与中考数学命题(一)——线段最值问题总结【讲座提纲】应群主纪老师的邀请,进行这次的讲座,对于中考数学我其实是外行,因为我主要是教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我平时也会偶尔关注一下,对于特等老师们的执着、专业、无私,我是从心里佩服的,他们才是中考数学解题命题专家,他们的讲座给与我很大的启发,学到了很多。

但是我这个外行为什么还进行这次讲座呢?一是在群里学到了很多大神的妙招,我也应该为草根群出自己一份力,提供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想法;二是通过这次讲座跟各位老师学习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三是通过自己的一些想法,抛砖引玉,希望群里其他真正厉害的高手出来为群里老师们进行指导,形成草根群更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

在此特别感谢群主和各位群友在草根群一直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谢谢大家!数学历史名题是各文明古国灿烂文化的结晶,有的是数学大师的伟大数学思想的光辉杰作,有的是激励人们为之拼搏奋斗的世界难题。

我们通过数学名题,学习和欣赏数学大师们的别致、独到的构思,新颖、奇巧的方法和精美、漂亮的结论的基础上,启迪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探索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我们的解题经验。

数学文化现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017年高考考纲正式加入数学文化的内容,中考数学试题中更是很多数学试题是根据数学名题改编或者简化或者直接引用而成,本讲座主要在于探索一些中考几何真题的文化价值和命题背景。

本讲座主要涉及的名题背景有“将军饮马问题”、“阿波罗尼斯圆与胡不归问题”将研究其解法和背景,结合中考真题进行讲解分析,期待引起大家对数学名题的关注和研究!线段的最值问题频频出现在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上面,这些问题有大家熟知的“将军饮马问题”及其引申,也有近几年非常热火的“胡不归问题”与“阿波罗尼斯圆问题”,很多老师对它们有所了解,但是却缺乏这方面的总结整理,甚至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很有必要对它们作一个梳理,这里我尽可能讲清楚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归纳其解法,掌握其思想,对中考数学命题背景作一些浅显的探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准备时间仓,可能整理得不够完整,甚至出现错误,望各位批评指正,感激不尽!一将军饮马问题:问题起源: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物理和数学的学者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军官每天从军营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的同侧帐篷休息,应该怎么走最省时?海伦利用光学性质很快就得到了解答,我们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里面是沿直线传播的,也就是说是沿最短路径行进的,但是当光从一点射出后不是直线射向另一点,而是经过平面镜反射到另一点的时候,光依旧会沿最短的路径进行。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一、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

基本图形解析:(对称轴为:动点所在的直线上)一)、已知两个定点:1、在一条直线m 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 (1)点A 、B 在直线m 两侧:(2)点A 、B 在直线同侧:A 、A ’ 是关于直线m 的对称点。

2、在直线m 、n 上分别找两点P 、Q ,使PA+PQ+QB 最小。

(1)两个点都在直线外侧:(2)一个点在内侧,一个点在外侧: (3)两个点都在内侧:mm A Bm B mA Bmnmnnmn(4)、台球两次碰壁模型变式一:已知点A 、B 位于直线m,n 的内侧,在直线n 、m 分别上求点D 、E 点,使得围成的四边形ADEB 周长最短.填空:最短周长=________________变式二:已知点A 位于直线m,n 的内侧, 在直线m 、n 分别上求点P 、Q 点PA+PQ+QA 周长最短.二)、一个动点,一个定点: (一)动点在直线上运动:n点B 在直线n 上运动,在直线m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在图中画出点P 和点B ) 1、两点在直线两侧:2、两点在直线同侧:(二)动点在圆上运动点B 在⊙O 上运动,在直线m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在图中画出点P 和点B )1、点与圆在直线两侧:2、点与圆在直线同侧:m nmnmnmmm三)、已知A 、B 是两个定点,P 、Q 是直线m 上的两个动点,P 在Q 的左侧,且PQ 间长度恒定,在直线m 上要求P 、Q 两点,使得PA+PQ+QB 的值最小。

(原理用平移知识解)(1)点A 、B 在直线m 两侧:过A 点作AC ∥m,且AC 长等于PQ 长,连接BC,交直线m 于Q,Q 向左平移PQ 长,即为P 点,此时P 、Q 即为所求的点。

2017-中考数学-压轴专题-最值问题系列(一)

2017-中考数学-压轴专题-最值问题系列(一)

专题最值问题—— 1(几何模型)一、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以下情况:1. 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3.利用轴对称知识(结合平移)。

4. 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性质。

5. 定圆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长;以及直线与圆相切的临界位置等等。

二、基础知识模型(一)“将军饮马”问题1.如图1,将军骑马从A出发,先到河边a喝水,再回驻地B,问将军怎样走路程最短?2.如图,一位将军骑马从驻地M出发,先牵马去草地OA吃草,再牵马去河边OB喝水,最后回到驻地M,问:这位将军怎样走路程最短?图1 图23. 如图,A为马厩,B为帐篷,将军某一天要从马厩牵马,先到草地一处牧马,再到河边饮马,然后回到帐篷,请你帮助确定这一天的最短路线。

(二)“造桥选址”问题(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如图1,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设河两岸1l、l2平行,桥MN 与河岸垂直)练习:1.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似值).1题图2题图2.已知点A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点B是弧AN的中点,点P是半径ON上的动点,若⊙O的半径长为1,则AP+B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3.如图3,已知点A的坐标为(-4,8),点B的坐标为(2,2),请在x轴上找到一点P,使PA+PB最小,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和PA+PB的最小值。

变式1: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4,8),点B 的坐标为(2,2),点C 的坐标为(-2,0).把点A 和点B 向左平移 m 个单位,得到点A '和点B ',使C B C A '+'最短,求m 的值.变式2:如图,已知点A 的坐标为(-4,8),点B 的坐标为(2,2),点C 的坐标为(-2,0),点D 的坐标为(-4,0). 把点A 和点B 向左或向右平移m 个单位,得到点A '和点B ',使四边形A 'B 'CD 的周长最短,求m 的值.中考真题练习2.如图(1),抛物线3518532+-=x x y 和y 轴的交点为A ,M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 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

几何专项——线段最值问题

几何专项——线段最值问题

1 / 14线段最值问题一、将军饮马问题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 上求作点P ,使PA +PB 最小.连接AB ,与l 交点即为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A +PB 最小值即为AB 长.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AP BP +最短将A 对称到'A ,连接'A B ,与l 的交点即为点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P BP A B +=在直线12l l 、上分别求点M N 、,使PMN △周长最小分别将点P 关于两直线对称到'''P P 、,连接'''P P 与两直线交点即为M 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M MN PN P P ++=在直线l 1、l 2上分别求点M N 、,使四边形PMNQ 周长最小将P Q 、分别对称到P ′、Q ′,连接''P Q 与直线的交点即为M N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PM MN NQ P Q ++=直线l 1∥l 2,在l 1、l 2上分别求点M N 、,使MN ⊥l 1,且AM +MN +NB 最小.将点A 向下平移MN 的长度 得A ′,连接A ′B ,交l 2于点N ,过点N 作MN⊥l 1于点M.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M +MN +NB 的最小值为A ′B+MN .2 / 14在直线l 上求两点M N 、(M在左),使得MN =a ,并使AM MN NB ++最短将B 向左平移a 个单位到B ′,对称A 到A′,连接A′B′与l 交点即为M ,右平移a 个单位即为N.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M MN NB ++的最小值为A′B′+MN .在OA 上求点M ,在OB 上求点B ,使PM+PN 值最小.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P ′,作P ′N ⊥OB 于点N ,交OA 于点M.点到直线,垂线段最短.PA+AB 的最小值为线段P ′N 的长.P ,Q 为OA ,OB 的定点,在OA ,OB 上求作点M ,N ,使PN +NM +MQ 的值最小.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P ′,作点Q 关于OB 的对称点Q ′,连P ′Q′交OA 于点M ,交OB 于点N.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N +NM +MQ 最小值为线段P′Q′的长.在直线l 上求作点P ,使|PA -PB|的值最小.连AB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P.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PA -PB|最小为0.在直线l 上求作点P ,使|PA -PB|的值最大.作直线AB ,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P.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PA -PB|最大值即为AB 长.在直线l 上求点P ,使AP BP -最大 作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B ′,作直线'AB ,与l 的交点即为点P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P −BP |最大值即为AB′.3 / 14二、垂线段最值问题作法图形原理在直线l 上求作点P ,使线段AP 的值最小. 过点A 作AP ′⊥l于点P ′.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AP ′即为最小值.三、轨迹问题问题作法图形原理如图,在Rt△ABC 中,∠ACB=90°,AC=4,BC=6,点D 是边BC 的中点,点E 是边AB 上的任意一点(点E 不与点B 重合),沿DE 翻折△DBE 使点B 落在点F 处,连接AF ,则线段AF 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由翻折得到,DF=DB=3.所以点F 在以点D 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上.连接A 与圆心D ,AD 与圆的交点即为F'所以AF 的最小值是AD-DF'=5-3=2.利用“画圆”来确定动点问题解决最值问题. 如图,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 .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接BE 交AG 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取AB 的中点O ,连接OH 、OD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H=AB=1,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 、D 、H 三点共线求线段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需要将该条线段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在该三角形中,其他两边是已知的,则所求线段的最大值为其他两线段之和,最小时,DH的长度最小.值为其他两线段之差.4/ 14巩固练习类型一、将军饮马问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8,CD=2,点P是AB上的一的动点,求:PC+PD的最小值。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一、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

基本图形解析:(对称轴为:动点所在的直线上)一)、已知两个定点:1、在一条直线m 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 (1)点A 、B 在直线m 两侧:(2)点A 、B 在直线同侧:A 、A ’ 是关于直线m 的对称点。

2、在直线m 、n 上分别找两点P 、Q ,使PA+PQ+QB 最小。

(1)两个点都在直线外侧:(2)一个点在内侧,一个点在外侧:m m mmABmn m nnmn(3)两个点都在内侧:(4)、台球两次碰壁模型变式一:已知点A 、B 位于直线m,n 的内侧,在直线n 、m 分别上求点D 、E 点,使得围成的四边形ADEB 周长最短.填空:最短周长=________________变式二:已知点A 位于直线m,n 的内侧, 在直线m 、n 分别上求点P 、Q 点PA+PQ+QA 周长最短.二)、一个动点,一个定点: (一)动点在直线上运动:点B 在直线n 上运动,在直线m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在图中画出点P 和点B ) 1、两点在直线两侧:nnm Bnn2、两点在直线同侧:(二)动点在圆上运动点B 在⊙O 上运动,在直线m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在图中画出点P 和点B ) 1、点与圆在直线两侧:2、点与圆在直线同侧:三)、已知A 、B 是两个定点,P 、Q 是直线m 上的两个动点,P 在Q 的左侧,且PQ 间长度恒定,在直线m 上要求P 、Q 两点,使得PA+PQ+QB 的值最小。

(原理用平移知识解) (1)点A 、B 在直线m 两侧:mnmmmmm过A 点作AC ∥m,且AC 长等于PQ 长,连接BC,交直线m 于Q,Q 向左平移PQ 长,即为P 点,此时P 、Q 即为所求的点。

(2)点A 、B 在直线m 同侧: 练习题1.如图,∠AOB =45°,P 是∠AOB 内一点,PO =10,Q 、R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求△PQR 周长的最小值为 .2、 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4,∠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为 . 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 ,AB=52,∠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多少mABB'EQ PmABQPQ4、如图4所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5、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D=4,AB=5,BC=6,点P是AB 上一个动点,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__________.6、如图4,等腰梯形ABCD中,AB=AD=CD=1,∠ABC=60°,P是上底,下底中点EF直线上的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7、如图5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8、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9、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3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10、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12、如图6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个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14、如图7,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cm.(结果不取近似值).15、如图,⊙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是.16、如图8,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AN弧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A)2 (B) (C)1 (D)2解答题1、如图9,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 点,过A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已知三角形OAM的面积为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B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与点A不重合),且B点的横坐标为1,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2、如图,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二根x1,x2(x1<x2)是抛物线y=ax2+bx+c 与x轴的两个交点B,C的横坐标,且此抛物线过点A(3,6).(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P,对称轴与AC相交于点Q,求点P和点Q的坐标;(3)在x轴上有一动点M,当MQ+MA取得最小值时,求M点的坐标.3、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AOB的面积是.(1)求点B的坐标;(2)求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AO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抛物线y =35x 2-185x +3和y 轴的交点为A ,M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5.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角梯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AB =2,OC =3,过点B 作BD ⊥BC ,交OA 于点D .将∠DBC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y 轴的正半轴、x 轴的正半轴于点E 和F . (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BE 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CF 的长;(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P 、Q (点Q 在点P 的上方),且PQ =1,要使四边形BCPQ 的周长最小,求出P 、Q 两点的坐标.6.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4,-1)若C(a,0),D(a+3,0)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为何值时,四边形ABDC的周长最短.7、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 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1)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CDE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标;(2)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v1.0 可编辑可修改二、求两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 (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基本图形解析:1、在一条直线m 上,求一点P ,使PA 与PB 的差最大; (1)点A 、B 在直线m 同侧:解析:延长AB 交直线m 于点P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 ’A —P ’B <AB ,而PA —PB=AB 此时最大,因此点P 为所求的点。

中考数学几何最值问题题型梳理

中考数学几何最值问题题型梳理

中考数学几何最值问题题型梳理专题1 单线段最值之单动点型例题.如图,矩形ABCD 中,4AB =,6BC =,点P 是矩形ABCD 内一动点,且∆∆=PAB PCD S S ,则PC PD +的最小值为_____.【解析】ABCD 为矩形,AB DC ∴= 又=PAB PCD S S∴点P 到AB 的距离与到CD 的距离相等,即点P 线段AD 垂直平分线MN 上, 连接AC ,交MN 与点P ,此时PC PD +的值最小,且PC PD AC +=====巩固1.如图,等腰Rt △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2,O 为AB 的中点,P 为AC 边上的动点,OQ ⊥OP 交BC 于点Q ,M 为PQ 的中点,当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C 时,点M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ABC .1D .2【解析】连接OC ,作PE ⊥AB 于E ,MH ⊥AB 于H ,QF ⊥AB 于F ,如图,∵△ACB 为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2AB,∠A =∠B =45°, ∵O 为AB 的中点,∴OC ⊥AB ,OC 平分∠ACB ,OC =OA =OB =1,∴∠OCB =45°, ∵∠POQ =90°,∠COA =90°,∴∠AOP =∠COQ ,在Rt △AOP 和△COQ 中,A OCQ AO COAOP COQ ∠=∠=∠=∠⎧⎪⎨⎪⎩,∴Rt △AOP ≌△COQ ,∴AP =CQ , 易得△APE 和△BFQ 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E=2AP=2CQ ,QF2BQ , ∴PE +QF=2,CQ +BQ,=2BC=2∵M 点为PQ 的中点, ∴MH 为梯形PEFQ 的中位线,∴MH =12,PE +QF ,=12,即点M 到AB 的距离为12, 而CO =1,∴点M 的运动路线为△ABC 的中位线,∴当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C 时,点M 所经过的路线长=12AB =1,选C , 巩固2.如图,在平面内,线段AB =6,P 为线段AB 上的动点,三角形纸片CDE 的边CD 所在的直线与线段AB 垂直相交于点P ,且满足PC =P A .若点P 沿AB 方向从点A 运动到点B ,则点E 运动的路径长为______,【解析】如图,由题意可知点C运动的路径为线段AC′,点E运动的路径为EE′,由平移的性质可知AC′=EE′,在Rt,ABC′中,易知AB=BC′=6,∠ABC′=90°,,EE′=AC巩固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点D是直线AB上一点.将线段C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E,连结BE.(1)若点D在AB边上(不与A,B重合)请依题意补全图并证明AD=BE;(2)连接AE,当AE的长最小时,求CD的长.【解析】(1)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AD=BE,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60°,由旋转的性质得:∠ACB=∠DCE=60°,CD=CE,∵∠ACD=∠BCE,∵∵ACD≌∵BCE(S A S),∵AD=BE.(2)如图2,过点A作AF⊥EB交EB延长线于点F.∵∵ACD≌∵BCE,∵∠CBE=∠A=60°,∵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BE,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点E与F重合时,AE的值最小,此时CD=CE=CF,∵∠ACB=∠CBE=60°,∵AC∥EF,又∵AF⊥BE,∵AF⊥AC,在Rt∵ACF中,∵CF∵CD=CF=.例题.如图,点D 在半圆O 上,半径5OB =,4=AD ,点C 在弧BD 上移动,连接AC ,作DH AC ⊥,垂足为H ,连接BH ,点C 在移动的过程中,BH 的最小值是______.【解析】如图,设AD 的中点为点E ,则114222EA ED AD ===⨯= 由题意得,点H 的运动轨迹在以点E 为圆心,EA 为半径的圆上由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得:连接BE ,与圆E 交于点H ,此时BH 取得最小值,2EH = 连接BDAB 为半圆O 的直径,90ADB ∴∠=︒BD ∴===BE ∴===2BH BE EH ∴=-=巩固1.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6,BC =4,在长方形的内部以CD 边为斜边任意作Rt ∵CDE ,连接AE ,则线段AE 长的最小值是_____.【解析】如图,点E '在以点F 为圆心,DF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当A ,E ,F 三点共线时,AE 值最小,DF =12×6=3,在长方形ABCD 中,AD =BC =4,由勾股定理得:AF . ∵EF =12CD =12×6=3,∵AE =AF ﹣EF =5﹣3=2,即线段AE 长的最小值是2.巩固3.如图,Rt ABC △中,AB BC ⊥,6AB =,4BC =,P 是ABC △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90PAB PBA ︒∠+∠=,则线段CP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P AB +∠PBA =90°,∵∠APB =90°,∵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弧上(P 在∵ABC 内),设以AB 为直径的圆心为点O ,如图,接OC ,交∵O 于点P ,此时的PC 最短∵AB =6,∵OB =3,∵BC =4,∵5OC ==,∵PC =5-3=2巩固4.如图,在Rt ABC ∆中,90︒∠=C ,4AC =,3BC =,点O 是AB 的三等分点,半圆O 与AC 相切,M ,N 分别是BC 与半圆弧上的动点,则MN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和是( )A .5B .6C .7D .8【解析】如图,设∵O 与AC 相切于点D ,连接OD ,作OP BC ⊥垂足为P 交∵O 于F , 此时垂线段OP 最短,PF 最小值为OP OF -,∵4AC =,3BC =,∵5AB =,∵90OPB ︒∠=,∵OP AC ∥∵点O 是AB 的三等分点,∵210533OB =⨯=,23OP OB AC AB ==,∵83OP =, ∵∵O 与AC 相切于点D ,∵OD AC ⊥,∵OD BC ∥,∵13OD OA BC AB ==,∵1OD =, ∵MN 最小值为85133OP OF -=-=, 如图,当N 在AB 边上时,M 与B 重合时,MN 经过圆心,经过圆心的弦最长, MN 最大值1013133=+=,513+=633,∵MN 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6.选B . 巩固5.如下图所示,在矩形纸片ABCD 中,2AB =,3AD =,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AD 边上的一个动点,将AEF 沿EF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EF △,则'A C 的长的最小值是( )A .2B .3C 1D 1【解析】以点E 为圆心,AE 长度为半径作圆,连接CE ,当点'A 在线段CE 上时,A'C 的长取最小值,如图所示,根据折叠可知:112A'E AE AB ===.在Rt BCE △中,112BE AB ==,3BC =,90B ∠=,CE ∴,A'C ∴的最小值1CE A'E =-=.选D .技法1:借助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例题1.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2,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当点A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A .6B .C .D .【解析】如图,取CA 的中点D ,连接OD 、BD ,则OD =CD =AC =×4=2,由勾股定理得,BD ==2,当O 、D 、B 三点共线时点B 到原点的距离最大,所以,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2+2.技法2:借助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例题2.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为A 、B 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x 轴负半轴、轴的正半轴上滑动,点C 在第四象限,连接OC ,则线段OC 长的最小值是( )A 1B .3C .3D 【解析】如图所示: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连接OE ,∵∵ABC 是等边三角形,∵CE =AC ×si n 60°=3=,AE =BE ,∵∠AOB =90°,∵EO 12=AB =∵EC -OE ≥OC , ∵当点C ,O ,E 在一条直线上,此时OC 最短,故OC 的最小值为:OC =CE ﹣EO =3B .巩固1.如图,∠MON =90°,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B 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OM 上运动,矩形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 =4,BC =2.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 的最大距离是______.【解析】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 、DE 、OD ,∵OD ≤OE +DE ,∵当O 、D 、E 三点共线时,点D 到点O 的距离最大,此时,∵AB =4,BC =2,∵OE =AE =12AB =2,DE=∵OD 的最大值为,巩固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将ABC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A B C M ∆是BC 的中点,N 是''A B 的中点,连接MN ,若4,60BC ABC =∠=︒,则线段MN 的最大值为( )A .4B .8C .D .6【解析】连接CN ,∵将ABC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得到''A B C ∆,∵''=90A CB ACB ∠=∠︒,''460'B C BC A B C ABC ==∠=∠=︒,,∵'30A ∠=︒,''8A B =,∵N 是''A B 的中点,∵1''42CN A B ==, ∵在△CMN 中,MN <CM +CN ,当且仅当M ,C ,N 三点共线时,MN =CM +CN =6, ∵线段MN 的最大值为6.选D .技法3:借助构建全等图形例题3.如图,在∵ABC 中,∠ACB =90°,∠A =30°,AB =5,点P 是AC 上的动点,连接BP ,以BP 为边作等边∵BPQ ,连接CQ ,则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CQ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解析】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CE ,PE .∵∠ACB =90°,∠A =30°,∵∠CBE =60°, ∵BE =AE ,∵CE =BE =AE ,∵∵BCE 是等边三角形,∵BC =BE ,∵∠PBQ =∠CBE =60°, ∵∠QBC =∠PBE ,∵QB =PB ,CB =EB ,∵∵QBC ≌∵PBE (S A S ),∵QC =PE ,∵当EP ⊥AC 时,QC 的值最小,在Rt ∵AEP 中,∵AE =52,∠A =30°,∵PE =12AE =54,∵CQ 的最小值为54.巩固4.如图,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M 是高CH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结MB ,将线段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结HN .则在点M 运动过程中,线段HN 长度的最小值是( )A .6B .3C .2D .1.5【解析】如图,取BC 的中点G ,连接M G ,∵旋转角为60°,∵∠MBH +∠HBN =60°, 又∵∠MBH +∠MBC =∠ABC =60°,∵∠HBN =∠G BM ,∵CH 是等边∵ABC 的对称轴,∵HB =12AB ,∵HB =B G ,又∵MB 旋转到BN ,∵BM =BN , 在∵MB G 和∵NBH 中,BG BH MBG NBH MB NB =⎧⎪∠=∠⎨⎪=⎩,∵∵MB G ≌∵NBH (S A S ),∵M G=NH ,根据垂线段最短,当M G ⊥CH 时,M G 最短,即HN 最短,此时∠BCH =12×60°=30°,C G=12AB =12×12=6,∵M G=12C G=12×6=3,∵HN =3;选B . 技法4:借助中位线例题4.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斜边AB 的长度为 8,以AC 为直径作圆,点P 为半圆上的动点,连接BP ,取BP 的中点M ,则CM 的最小值为( )A. B.CD.【解析】连接AP 、CP ,分别取AB 、BC 的中点E 、F ,连接EF 、EM 和FM ,,EM 、FM 和EF 分别是,ABP 、,CBP 和,ABC 的中位线,EM ∥AP ,FM ∥CP ,EF ∥AC ,EF =12AC ,,∠EFC =180°-∠ACB =90° ,AC 为直径,,∠APC =90°,即AP ⊥CP ,,EM ⊥MF ,即∠EMF =90°,点M 的运动轨迹为以EF 为直径的半圆上,取EF 的中点O ,连接OC ,点O即为半圆的圆心,当O 、M 、C 共线时,CM 最小,如图所示,CM 最小为CM 1的长,,等腰直角∆ABC 中,斜边 AB 的长度为 8,,AC =BC AB =,EF =12AC =FC =12BC =,OM 1=OF =12E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C =,CM 1=OC -OM 1即CM ,选C .巩固5.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0,4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 )A .2B .2C .52D .3 【解析】∵2119y x =-,∵当0y =时,21019x =-,解得:=3x ±, ∵A 点与B 点坐标分别为:(3-,0),(3,0),即:AO =BO =3,∵O 点为AB 的中点,又∵圆心C 坐标为(0,4),∵OC =4,∵BC 长度5=,∵O 点为AB 的中点,E 点为AD 的中点,∵OE 为∵ABD 的中位线,即:OE =12BD , ∵D 点是圆上的动点,由图可知,BD 最小值即为BC 长减去圆的半径,∵BD 的最小值为4,∵OE =12BD =2,即OE 的最小值为2,选A . 专题2 单线段最值之双动点型技法1借助等量代换实现转化例题1.如图,ABC ∆中,90B ︒∠=,4AB =,3BC =,点D 是AC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F BC ⊥于点F ,连接EF ,则EF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解析】连接BD ,90,B DE AB DF BC ︒∠=⊥⊥,∴四边形BEDF 是矩形。

(完整版)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

(完整版)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

(完整版)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问题描述对数函数在数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于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我们希望找出对数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x$值。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法要解决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简单的策略:1. 确定区间:首先确定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所需求解的区间。

这将帮助我们限定问题的范围。

确定区间:首先确定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所需求解的区间。

这将帮助我们限定问题的范围。

2. 求导:对对数函数求导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函数的最小值。

对数函数的导数可以使用链式法则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来计算。

求导:对对数函数求导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函数的最小值。

对数函数的导数可以使用链式法则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来计算。

3. 解方程:通过将对数函数的导数等于零的方程求解,我们可以找到函数的极值点。

进一步,我们可以判断这些极值点是否落在给定区间内。

解方程:通过将对数函数的导数等于零的方程求解,我们可以找到函数的极值点。

进一步,我们可以判断这些极值点是否落在给定区间内。

4. 判断最小值:将区间的两个端点和极值点代入对数函数,并比较它们的函数值,从而确定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x$值。

判断最小值:将区间的两个端点和极值点代入对数函数,并比较它们的函数值,从而确定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x$值。

示例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来说明解决对数函数的线段最小值问题的步骤。

假设我们要求解对数函数 $f(x) = \log(x)$ 在区间 $[1, 5]$ 上的最小值所对应的$x$值。

首先,我们求出对数函数的导数:$$f'(x) = \frac{1}{x}$$然后,我们解方程:$$\frac{1}{x} = 0$$该方程没有实数解,因此对数函数在该区间内没有极值点。

由于对数函数是递增函数,所以对于给定区间 $[1, 5]$ 来说,最小值对应的$x$值就是区间的左端点 $x=1$。

初中数学求线段最值的方法

初中数学求线段最值的方法

初中数学求线段最值的方法初中数学中,求解线段的最值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它可以用来优化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法,例如最短路径、最大收益、最小支出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在初中数学中求解线段最值的方法,包括整体流程和每个环节的详细描述。

一、问题描述和基本概念假设有一条直线段AB,其中A(x1,y1)和B(x2,y2)是已知的点。

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求出该直线段上某个点P(x,y)的函数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知识:1. 直线段:由两个端点确定的线段,其中端点A是起点,端点B是终点。

2. 函数:将一个集合中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集合中的唯一元素的规则。

通常用f(x)表示函数。

3. 函数的最值:给定一个函数f(x),若存在x1,x2∈D,使得f(x1)≥f(x) ∀x∈D 或f(x2)≤f(x) ∀x∈D,则称f(x)在D上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4. 坐标系:用于描述点或图形位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由x轴和y轴组成、原点为(0,0)。

5.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设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有c²=a²+b²。

二、分析求解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函数来描述直线段AB上每个点P(x,y)的值。

为了方便,我们通常称这个函数为f(x)。

如果我们要求f(x)的最大值,则需要寻找使得f(x)取得最大值的点x值。

同理,如果我们要求f(x)的最小值,则需要寻找使得f(x)取得最小值的点x值。

基于这个思路,我们可以考虑用以下的方法来求解线段最值:1. 明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描述和目标,即要求线段上某个点P(x,y)的函数值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 理解数据:仔细查看题目给定的图形或数据,注意理解每个点的坐标和重要的约束条件。

3. 定义函数:用函数f(x)来描述线段上每个点P(x,y)的值,需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D,即x的取值范围。

4. 求解方法:根据问题的不同,可以选用合适的求解方法来求解线段的最值。

创新思维·小学奥数寒假专项突破之最值问题(第一讲和第二讲)

创新思维·小学奥数寒假专项突破之最值问题(第一讲和第二讲)

第一讲:最值问题(最大值和最小值专项)一、最小值问题专项突破:例题1:贵宾由甲地经乙地、丙地去丁地参观。

甲、乙、丙、丁四地和甲乙、乙丙、丙丁的中点,原来就各有一位民警值勤。

为了保证安全,上级决定在沿途增加值勤民警,并规定每相邻的两位民警(包括原有的民警)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现知甲乙相距5000米,乙丙相距8000米,丙丁相距4000米,那么至少要增加______位民警。

(《中华电力杯》少年数学竞赛决赛第一试试题)答案解析:如图5.91,现在甲、乙、丙、丁和甲乙、乙丙、丙丁各处中点各有一位民警,共有7位民警。

他们将上面的线段分为了2个2500米,2个4000米,2个2000米。

现要在他们各自的中间插入若干名民警,要求每两人之间距离相等,这实际上是要求将2500、4000、2000分成尽可能长的同样长的小路。

由于2500、4000、2000的最大公约数是500,所以,整段路最少需要的民警数是(5000+8000+4000)÷500+1=35(名)。

(知识点:公约数)例题2:在一个正方体表面上,三只蚂蚁分别处在A、B、C的位置上,如图5.92所示,它们爬行的速度相等。

若要求它们同时出发会面,那么,应选择哪点会面最省时?(湖南怀化地区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题)答案解析:因为三只蚂蚁速度相等,要想从各自的地点出发会面最省时,必须三者同时到达,即各自行的路程相等。

我们可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如图5.93,则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

这样,便将问题转化为在同一平面内找出一点O,使O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且最短。

所以,连接A和C,它与正方体的一条棱交于O;再连接OB,不难得出AO=OC=OB;故,O点即为三只蚂蚁会面之处。

(知识点:立体思维,画线)二、最大值问题专项突破:例1:有三条线段a、b、c,并且a<b<c。

判断:图5.94的三个梯形中,第几个图形面积最大?(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初赛试题)答案解析:三个图的面积分别是:三个面积数变化的部分是两数和与另一数的乘积,不变量是(a+b+c)的和一定。

22、单线段最值问题整合

22、单线段最值问题整合

单线段最值问题(一)——基本分类一、 单动点若要求最值的线段一端为定点,另一端为动点,则需要研究动点所在轨迹,一般为圆或直线. 1. 点在直线上运动点 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 A 是直线外一点,求 AP 的最小值. 过点 A 作 AP ' ⊥ l ,垂足为 P ' ,则 AP ' ≤ AP .AlPP'2. 点在圆上运动点 P 为 O 上一动点, A 是圆外一点,求 AP 的最值. 连接 AO 并延长,交 O 于 P 1 、 P 2 两点,则 AP 1 ≤ AP ≤ AP 2 .A2例1.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AB = 2 ,E 、F 分别在 BC 、CD 上运动,且 BE = CF ,AE 、 BF 交于点G ,则CG 的最小值为.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A (2, 4) ,点 P (1, 0 ) , B 是轴 y 上一动点,过点 A 作 AB ⊥ AC 交 x 轴于点C , M 是 BC 中点,则 PM 的最小值为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 A 在 y 轴上,OA = 3,OC = 4 ,D 是线段 AB 上一动点, 以 CD 为边在与点 B 同侧作正方形 CDEF ,则 OE 的最小值为.ADyFBEC 例 1xx例 2 例 3例4. 如图,在边长为a 的等边△ABC 中,AD ⊥ BC ,点 E 是直线 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E , 把线段C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 得到CF ,连接 DF ,则 DF 的最小值为 . 例5. 如图,在Rt △ABC 中,∠ACB = 90︒ , AC = BC = 4 , D 是 BC 边上一动点,连接 AD 交以CD 为直径的圆于点 E ,则 B E 的最小值为 . 例6. 如图,在△ABC 中, ∠ACB = 90︒ , ∠BAC = 30︒ , BC = 2 , D 是 AB 边上一点,以 AD 为边在△ABC 外侧作等边△ADE ,过点 D 作 DE 的垂线,F 是垂线上一点,G 是 EF 中点, 则CG 的最小值为 .PB AMOPCAO BCD PBCOAAABF GEDBCCACB例 6F例 4 例 53. 多动点转化为单动点 (1) 双动点转单动点例7. 如图,在Rt △ABC 中,∠C = 90︒ , AC = 4 , BC = 3, D 是 AC 上一动点, DE ⊥ AC , DF ⊥ BC ,则 EF 的最小值为 . 例8. 如图, A 与 x 轴交于 B (2, 0) 、C (4, 0) 两点,点 P 是 y 轴上一动点,DP 切 A 于点 D , 则 DP 的最小值为.AyExCFB例 8例 7(2) 相对运动转化 例9. 如图,在坐标系中,点 A 、B 分别在 x 、y 轴上运动,且 AB = 2 ,在第一象限作等边△ABC , 则OC 的最大值为 . 例10. 如图,在坐标系中,点 A 、B 分别在 x 轴、直线 y = x 上运动,且 AB = 2 ,以 AB 为边在点O 异侧作等边△ABC ,则OC 的最大值为.yyxx例 10例 9二、 圆中的弦圆中的弦,由半径与圆心角(圆周角)决定,若圆心角固定,则弦的最值转化为半径的最值. 半径的最值问题可以转化为单动点问题,也可以由半径与弦的关系求得( 0 < l ≤ 2r ). 例11. 如图,在△ABC 中, AB = AC = 8 , ∠BAC = 120︒ , D 在线段 BC 上且 CD = 3BD , 点 E 、 F 分别在射线 BA 、CA 上,若∠EDF = 60︒ ,则 EF 的最小值为 .QC'C'ED例12.如图,已知 y = - 3 x 2 - 9x + 6 与 x 轴交于 A 、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 ,D 是线段8 4BC 上一动点, P 是 AD 中点.过点 D 分别作 AB 、AC 的垂线,垂足为 E 、F 两点,则 EF的最小值为 .例13. 如图,在Rt △ABC 中, AC = 6 , B C = 8 , P 、Q 是 AC 、BC 上的动点,△CPQ 的外接圆,恰好与直线 A B 相切,则 P Q 的最小值为 .CyADFBEA例 11xP CB例 13三、 动态折叠例 12动态折叠的情况更加复杂,可以转化为单动点问题,也可能无法转化.例14. 如图,在Rt △ABC 中, ∠ACB = 90︒ , AC = 6 , BC = 4 , D 是 AC 中点, E 在 BC 上运动,沿 DE 折叠,使点C 落在C ' 处,则 BC ' 的最小值为 . 例15. 如图,在Rt △ABC 中, ∠ACB = 90︒ , AC = 6 , BC = 8 , D 、 E 分别是 AC 、 BC 上的动点,沿 DE 折叠,使点C 落在C ' 处,则 AC ' 的最小值为 . 例16. 如图,已知等边△ABC ,边长为4 , D 、 E 是 AC 、 AB 上两动点,沿 DE 折叠, 使点 A 恰好落到 BC 上,则CD 的最大值为 .AAADDCEBCEBBA'例 14 例 15例 16O EAPB DFCCB' C'单线段最值问题(二)——连锁轨迹例1. 如图,在△ABC 中, AB = 2 , AC = 3 ,以 BC 作等边△BCD , B 、D 、C 三点为逆时针顺序,则 AD 的最大值为 .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 的顶点 A 在 y 轴上,OA = 3,OC = 4 ,D 是线段 AB 上一动点, 以 CD 为边在与点 B 同侧作正方形 CDEF ,则 OE 的最小值为 . 例3. 如图,在边长为a 的等边△ABC 中,AD ⊥ BC ,点 E 是直线 AD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E , 把线段CE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 得到CF ,连接 DF ,则 DF 的最小值为.AABCBCxD例 1 例 2例 3实际上,例 1 可以修改如下:例4. 如图, AC = 3 ,点 B 在以 A 为圆心,半径为2 的圆上运动,以 BC 为边作等边△BCD , B 、C 、 D 三点为逆时针顺序,则 AD 的最大值为 . 思考,我们能否证明点 D 也在某个圆上运动? 如果把例 4 中的等边三角形改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例5. 如图, AC = 3 ,点 B 在以 A 为圆心,半径为 2 的圆上运动,以 BC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 △BCD , B 、C 、 D 三点为逆时针顺序,则 AD 的最大值为 .DDBACC例 4例 5如何准确确定动点所在的轨迹?直线轨迹的位置或者解析式,圆轨迹的圆心和半径。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最大值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最大值最小值典型分析最全

初中几何中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一、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

基本图形解析:(对称轴为:动点所在的直线上)一)、已知两个定点:1、在一条直线m 上,求一点P ,使PA+PB 最小; (1)点A 、B 在直线m 两侧:(2)点A 、B 在直线同侧:A 、A ’ 是关于直线m 的对称点。

2、在直线m 、n 上分别找两点P 、Q ,使PA+PQ+QB 最小。

(1)两个点都在直线外侧:mmm mA Bmmn(2)一个点在内侧,一个点在外侧:(3)两个点都在内侧:(4)、台球两次碰壁模型变式一:已知点A 、B 位于直线m,n 的内侧,在直线n、nmnnnmBm 分别上求点D 、E 点,使得围成的四边形ADEB 周长最短.填空:最短周长=________________变式二:已知点A 位于直线m,n 的内侧, 在直线m 、n 分别上求点P 、Q 点PA+PQ+QA 周长最短.二)、一个动点,一个定点: (一)动点在直线上运动:点B 在直线n 上运动,在直线m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在图中画出点P 和点B ) 1、两点在直线两侧:2、两点在直线同侧:(二)动点在圆上运动点B 在⊙O 上运动,在直线m 上找一点P ,使PA+PB 最小(在图中画出点P 和点B ) 1、点与圆在直线两侧:mnmnmnmmm2、点与圆在直线同侧:三)、已知A 、B 是两个定点,P 、Q 是直线m 上的两个动点,P 在Q 的左侧,且PQ 间长度恒定,在直线m 上要求P 、Q 两点,使得PA+PQ+QB 的值最小。

(原理用平移知识解) (1)点A 、B 在直线m 两侧:mmQ P过A 点作AC ∥m,且AC 长等于PQ 长,连接BC,交直线m 于Q,Q 向左平移PQ 长,即为P 点,此时P 、Q 即为所求的点。

(2)点A 、B 在直线m 同侧: 练习题1.如图,∠AOB =45°,P 是∠AOB 内一点,PO =10,Q 、R 分别是OA 、OB 上的动点,求△PQR 周长的最小值为 .mABB'EQ PmABQPQ2、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3、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52,∠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多少4、如图4所示,等边△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5、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D=4,AB=5,BC=6,点P是AB 上一个动点,当PC+PD的和最小时,PB的长为__________.6、如图4,等腰梯形ABCD中,AB=AD=CD=1,∠ABC=60°,P是上底,下底中点EF直线上的一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7、如图5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8、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9、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8cm,在杯内离杯底3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10、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1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AB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是12、如图6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点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个动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DAC的平分线交DC于点E,若点P、Q分别是AD和AE上的动点,则DQ+PQ的最小值为.14、如图7,在边长为2cm的正方形ABCD中,点Q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连接PB、PQ,则△PBQ周长的最小值为cm.(结果不取近似值).15、如图,⊙O的半径为2,点A、B、C在⊙O上,OA⊥OB,∠AOC=60°,P是OB上一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是.16、如图8,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AN弧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A)2 (B) (C)1 (D)2解答题1、如图9,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A 点,过A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已知三角形OAM的面积为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如果B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点(点B与点A不重合),且B点的横坐标为1,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最小.2、如图,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二根x1,x2(x1<x2)是抛物线y=ax2+bx+c 与x轴的两个交点B,C的横坐标,且此抛物线过点A(3,6).(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P,对称轴与AC相交于点Q,求点P和点Q的坐标;(3)在x轴上有一动点M,当MQ+MA取得最小值时,求M点的坐标.3、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AOB的面积是.(1)求点B的坐标;(2)求过点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AOC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抛物线y =35x 2-185x +3和y 轴的交点为A ,M 为OA 的中点,若有一动点P ,自M点处出发,沿直线运动到x 轴上的某点(设为点E ),再沿直线运动到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设为点F ),最后又沿直线运动到点A ,求使点P 运动的总路程最短的点E ,点F 的坐标,并求出这个最短路程的长.5.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角梯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C在x轴的正半轴上,OA=AB=2,OC=3,过点B作BD⊥BC,交OA于点D.将∠D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y轴的正半轴、x轴的正半轴于点E和F.(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BE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CF的长;(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P、Q(点Q在点P的上方),且PQ=1,要使四边形BCPQ 的周长最小,求出P、Q两点的坐标.6.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4,-1)若C(a,0),D(a+3,0)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为何值时,四边形ABDC的周长最短.7、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 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1)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CDE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标;(2)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F的坐标.二、求两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 (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基本图形解析:1、在一条直线m 上,求一点P ,使PA 与PB 的差最大; (1)点A 、B 在直线m 同侧:解析:延长AB 交直线m 于点P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 ’A —P ’B <AB ,而PA —PB=AB 此时最大,因此点P 为所求的点。

(完整版)正弦函数的线段最值问题

(完整版)正弦函数的线段最值问题

(完整版)正弦函数的线段最值问题
正弦函数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函数,对于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研究正弦函数时,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给定区间上的线段最值,即在该区间内,正弦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多少。

要解决正弦函数的线段最值问题,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区间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给定的区间。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给定一个有限的区间,比如[-π, π]或[0, 2π]。

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区间进行计算。

步骤二:计算最值
通过使用正弦函数的图像或函数表达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对于正弦函数,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

因此,在给定区间上,正弦函数的最大值就是1,最小值就是-1。

这是因为正弦函数
的取值范围是[-1, 1]。

步骤三:应用结果
得到最值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应用这些结果。

比如,在信号处理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的最大值来确定信号的幅度
范围;在电路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函数的最小值来确定电路
的最低功耗。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决正弦函数的线段最值
问题:
1. 确定给定的区间;
2. 通过计算正弦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到线段上的最值;
3. 根据具体需求应用最值的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理解正弦函数的线段最值问题。

如果
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例说线段的最值问题 (共62张)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例说线段的最值问题  (共62张)

MA MD 1 AD 1,FDM 60. 2
A
N
B
解答过程:
F M D 3 0 , F D = 1 M D = 1 .
2
2
FM =MD cos30= 3 . 2
MC = FM 2+CF 2 = 7.
A 'C = M C M A ' = 7 1.
FD
C
M
A‘'
A
N
B
小结:
“关联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尽可能长度已知(或 可求),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线段取得最值时 ,“关联三角形”不存在(三顶点共线).
解答过程:
连接OC交e O于点P,此时PC最小. 在RtBCO中, Q BC=4,OB=3, OC=5,PC=OC OP=2. 即PC最小值为2.
小结:
此道作业题构造“辅助圆”的突破口在于发现动点与 两定点连线的夹角为确定值;若点P在△ABC外部,则CP 长存在最大值;若∠APB为非直角时,则作△ABP的外接 圆,此时AB为非直径的弦.
'
2
2
2
在 R t C D D '中 ,
C D '= C D 2 D D '2 3 2 4 2 5 , 即 PC PD的 最 小 值 为 5.
小结:
1. 本题从形的角度得到点P的位置,再从数的角度计算 出点P的坐标,进而得到最小值.这正是体现了数形结合 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2:
D
C
M
A‘'
,52
),B(4,m)两点,点P是线段AB上异于A,B的动点
,过点P作PC⊥x轴于点D,交抛物线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y

例谈求线段最值的方法

例谈求线段最值的方法

例谈求线段最值的⽅法例谈求线段最值的⽅法⼏何最值问题属于中考题中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其中,求线段的最值问题是近年常见的题型.下⾯结合⼀些实例谈谈解决此类问题的⽅法.⼀、轨迹法对于线段最⼩值问题,若线段的⼀个端点是定点,另⼀个端点是动点,可以考虑轨迹法,即考虑动点的轨迹.若动点的轨迹是⼀条直线,可以⽤“垂线段最短”原理解决;若动点的轨迹是圆(或⼀段圆弧),可以⽤“圆最值模型”解决.圆最值模型如图1, P是⊙O外的⼀点,直线PO分别交⊙O于点,A B,则PA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 PB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长距离.PC OC.证明如图1,在⊙O是任取⼀点C(不为,A B),连结,Q,<+=+=+,P O P C O C P O P A O A P A O C∴<,P A P C即PA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短距离.PD OD.如图2,在⊙O是任取⼀点D(不为,A B) ,连接,Q,+>=+=+,PO OD PD PB PO OB PO OD∴>,PB PD即PB是点P到⊙O上的点的最长距离.例1 (2016年⽆锡市中考题)如图3,已知平⾏四边形OABC的顶点,A C分别在直线x=上,O是坐标原点,则对⾓线OB长的最⼩值为.x=和41解析如图3,设直线1x =和x 轴交于点E .作BF ⊥直线4x =点F ,因为平⾏四边形OABC ,所以OA 和BC 平⾏且相等,可得AOE ?和CBF ?全等,所以OE BF =,可得点B 的轨迹是直线5x =.当点B 在x 轴上时,OB ⊥直线5x =,此时OB 最⼩,最⼩值为5.例2 (2016年安徽省中考题)如图4,Rt ABC ?中,,6,4,AB BC AB BC P ⊥==是ABC ?内部的⼀个动点,且满⾜PAB PBC∠=∠,则线段CP 长的最⼩值为( )(A) 32 (B) 2 (c)解析根据PAB PBC ∠=∠,可得90APB ∠=?,故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如图4).取AB 的中点,O OC 交⊙O 于点P ,根据圆最值模型知此时CP 最⼩.13,52OP AB OC ===Q ,所以CP 的最⼩值为532OC OP -=-=, 选B.⼆、构造法对于线段最⼤值问题,若线段的⼀个端点是定点,另⼀个端点是动点,但动点轨迹难确定,可以考虑构造法,即找⼀个定点,当这三点共线时,线段最⼤.例3 如图5,平⾯直⾓坐标系中,已知矩形,2,1ABCD AB BC ==,点A 和B 分别在x 轴正半轴和第⼀象限⾓平分线上滑动,点C 在第⼀象限,求OC 的最⼤值.解析如图5,取AOB ?外接圆的圆⼼I ,因为2AB =是确定的,且45AOB ∠=?也是确定的,所以AOB ?外接圆是确定的.那么线段OIBIC ?是确定的,135,1IBC BI BC ∠=?=,可解三⾓形得CI =所以当,,O I C三点共线时,线段OC 取得最⼤值,即为OI CI + 三、转化法对于线段最值问题,若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是动点,可以考虑运⽤转化法,将它转化为求与之有关的另⼀条线段的最值.例4 (2016年三明市中考题)如图6,在等边ABC ?中,4AB =,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P 关于直线,AB AC 的对称点分别为,M N ,则线段MN 长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如图6,连结,,AP AM AN ,由对称可得,AP AM AN BAP MAB ==∠=∠,CAP NAC ∠=∠,所以2120MAN BAC ∠=∠=?,所以AMN ?是顶⾓为120°的等腰三⾓形,可得MN ==.于是求线段MN 长的取值范围,就转化为求线段AP 长的取值范围.AP 最⼩为AP 垂直BC 时,最⼤为AB ,所以AP 的取值范围是4AP ≤≤,所以MN 的取值范围是6AP ≤≤ 四、函数法当线段最值问题从⼏何⾓度很难求解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参数,建⽴函数模型,⽤函数法来解决.例5 如图7,在ABC ?中,2AB AC BC ===,点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过点P 作//PE BC 交AC 于点E ,作P F B C ⊥于点F ,连结,EF M 是EF 上的点,且2EM FM =,则PM 的最⼩值是 .解析由条件“2AB AC BC ===”可知ABC ?是确定的,tan 2B =;⼜根据作图可知PBF ?形状也是确定的,PF ⼆2BF,并且有2PF BF =.所以,分析可得PM 的⼤⼩取决于BF 的⼤⼩,所以引⼊参数.设BF x =,则2PF x =,22PE x =-.加图7,作MN PF ⊥于点N .2EM FM =Q ,122333MN PE x ∴==-,2433PN PF x ==, 在Rt PMN ?中,222224()()333PM x x =-+,化简得2220116()9545PM x =-+.所以当15BF =时,PM。

求线段最大值的思路

求线段最大值的思路

求线段最大值的思路一、背景介绍在数学中,线段最大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优化问题。

它的主要目的是找到一个线段上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可以是线段上任意一个点的函数值,也可以是整个线段上所有点的函数值中的最大值。

二、问题描述给定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a,每个元素代表一个点(x,y),其中x表示横坐标,y表示纵坐标。

现在需要找到这些点中连成线段后,使得这条线段上所有点对应y坐标之和最大。

三、解决思路1.暴力枚举法暴力枚举法是解决此类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对于每一条可能存在的线段进行计算,并记录下其y坐标之和。

然后从所有记录中选取最大值即可。

该方法时间复杂度为O(n^2),并不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2.贪心算法贪心算法通常可以用来解决一些优化问题。

对于本题来说,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寻找一条尽可能“陡峭”的线段。

具体做法如下:(1)按照横坐标x从小到大排序;(2)依次遍历每个点,并计算出以该点为左端点的线段的斜率k;(3)选取斜率最大的线段,并将其作为当前最优解;(4)重复步骤2和3,直到遍历完所有点。

该方法时间复杂度为O(nlogn),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

3.动态规划法动态规划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优化问题的方法。

对于本题来说,我们可以定义dp[i]表示以第i个点为右端点时,所能得到的最大y坐标之和。

具体做法如下:(1)按照横坐标x从小到大排序;(2)初始化dp[1]=a[1].y;(3)依次遍历每个点i,并计算出以该点为右端点时所能得到的最大y坐标之和:dp[i]=max(dp[j])+a[i].y,其中j<i且a[j].x<a[i].x-a[j].x;(4)选取dp数组中最大值即可。

该方法时间复杂度为O(n^2),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转移方程来达到O(nlogn)的时间复杂度。

四、总结线段最大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优化问题,可以通过暴力枚举、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法等多种方式来解决。

其中,贪心算法和动态规划法在时间复杂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较好的表现。

苏科版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小专题系列1:最值问题 (精讲精练及参考答案)

苏科版初三数学中考复习小专题系列1:最值问题  (精讲精练及参考答案)

xyBOMAxy CEO'BOMAD系列一:最值问题(1)—两线段之和的最值一、 【背景分析】 几何问题中的线段之和最值问题是中考复习问题常见情形,除了要运用最基本的“将军饮马”的原理之外,它最明显的特征:紧紧围绕“将军饮马”原理可以包含多种初中阶段的常用知识点,在不同的背景中,如直角坐标系中,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或圆中,可以全方位的考察必考知识点和常用方法,能有效考察学生对知识方法的分析能力,作图能力,计算能力等,故需要进行相应程度的训练与巩固。

二、 基本原理呈现:问题:已知在直线l 外有两定点A ,B ,试在l 上寻找点O ,使得AO +OB 的长度最短。

作法: ①从点A 作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连接A'B 与直线l 相交于点O ;②此时AO =A'O ,即AO +OB =A'O +OB =A'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AO +OB 的长度最短。

③点O 即为所求。

步骤简述:作对称点,连接产生交点。

三、课堂例题精讲例1则BO+BA 的最小值是 。

(图1) (图2)结合知识点:全等构造,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直线思路与解析:如图2,过点B 作BC 垂直y 轴与点C ,构造“K 型”△BC M ≌△表示出点B (m,m+8),得出B 点运动路径为一次函数直线y=x +8,根据上ACAG述原理,作点O 关于直线y=x +8的对称点,再构建Rt △O ,EA 求出BO+BA 的最小值= O ,A=5816822=+。

【点评】:本题的难点之处是需分析出点B 的运动轨迹例2、已知如图3,在菱形ABCD 中,∠DAB=60°,AD=3,点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动点,且满足AE=CF ,则DE+DF 的最小值为(图3) (图考察点:全等构造,最值,对称,勾股定理思路与解析:如图4,因AE=CF 和30° ,在AC 上取点G ,使AG=AD=DC ,连GE ,易证:△DFC ≌△GEA ,通过构造全等形成转换,DF=EG ,因G 为定点,作点G 关于的对称点,连接DG ,,故DE+DF 的最小值转为熟悉的“将军饮马”ED+EG 的最小值=DG ,=233322=+。

初中数学线段最值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最值教案

初中数学线段最值教案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线段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线段的表示方法3. 线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 难点:运用线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点,从而引出线段的概念。

2. 新课讲解:a. 线段的基本概念: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段,表示为AB,其中A和B为线段的两个端点。

b. 线段的性质: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c. 线段的表示方法:用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如AB;用小写字母表示线段的长度,如AB=5cm。

d. 线段的画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注意线段的两个端点要清晰标出。

3.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两点的距离、设计路线等。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线段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线段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讲解、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线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C(3(,34,)4) AA(1(,11,)1) xx
1234
–1
–2
若A(x1, y1), B(x2, y2 ),则AB (x1 x2 )2 ( y1 y2 )2
教育教学分析
例2:已知A(1,1),C(3,4),在y轴上找一点P,
使得PA+PC的值最小,请求出这个最小值以及点
P的坐标.
三角形任意两 边之差小于第 三边
如图,已知定点
A'
nn
过A作关于直线
m、n的对称点
4 A在直线m、n上 分别求点P、Q,
QQ
AA A''、A',连接A''、 两点之间, A'交直线m、n 线段最短
使得PA+AQ+PQ
P P m m 分别于点P、Q,
最小
此时
A'' PA+AQ+PQ最
教二育、教常学见分模析型
PA+PQ+QB最 小
03
例题分析
教育教学分析
例1:已知A(1,1),C(3,4),在y轴上找一点P,
使得PA+PC的值最小,请求出这个最小值以及点
P的坐标.
yy
分析:作A关于y轴的对称点A'(1,1),连接A'C交y轴于点P,点P 为所求的点.
AC (1 3)2 (1 4)2 5
5
4
3
P2 P A' 1 –1 OO
分析 : PC+PQ=PC+P Q' CQ' QQ
D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P
根据垂线段最短,当CQ'⊥AB时取得AA最小值Q'
BB
1 AC BC 1 ABCQ 1 68 1 10 CQ 1 68 1 10 CQ
2
2
2
2
2
2
教育教学分析
例3:如图,已知∠AOB=60°,点P是∠AOB的
平分线OC上的动点,点M在边OA上,且OM=4,B 求点P到点M与到边OA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AA
BB
作点A关于m
的对称点A', 三角形任意
PP mm 连接A'B交直 两边之和大
A'
线m于点P, 于第三边
此时PA+PB最

教二育、教常学见分模析型
问题
图例
方法
数学原理
3 如图,已知两定
点A、B,动点P
在直线m上,求 |PA-PB|的最大值
A
BB
A
PP
连接BA并延长 BA交直线m于 点P,此时|PAPB|最大
第一讲
线段和差的最值 问题(一)
目 01
02
03
04
录 的与 常 知最 见
例 题
课 堂
识值 模分练Fra bibliotek点有 型



01
与最值有关的知识点
教育教学分析
0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点)
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连线中,
02
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点——线)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
y
设lA'C : y kx b(k 0)
A'(-1,1)
1 k b, 4 3k b.
l A'C
:
y
3 4
x
解得:k
7
b
3 4 7 4
, .
4
P(0, 7 )
4
C(3,4)
P
A'
A(1,1)
x
O
教育教学分析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 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 和AC上的动点,求PC+PQ的最小值 CC
03
之差小于第三边.
02
常见模型
教二育、教常学见分模析型
问题
图例
方法
数学原理
1
如图,点P为定点, 点Q为直线m上一 动点,求PQ的最 小值
PP Q Q mm
在直线外一
过点P作
点与直线上
PQ⊥m于Q, 一点的连线
则PQ最小 中,垂线段
最短
如图,已知两定
2 点A、B,动点P
在直线m上,求 PA+PB的最小值
问题
图例
方法
数学原理
5
如图,已知两定
点A、B,线段PQ
在直线m上运动, 且PQ=a(a为定
值),求 PA+PQ+QB(四边 形ABQP的周长) 的最小值
BB AA A'
PP QQ A''
将点A沿PQ方向
平 到 于 点 B共移 A直 A''线',a线,个时作m当单的点A位'对A'、'得关称Q、平质意于行、两第四三边三边角之边形形和性任大
分析:问题转化为求PM+PN的最小值
B
B
C P
C N'
P
O
A
NM
O
M'
OC
P
A NM
A NM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