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第四讲
4、《唐六典》
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内容设计国家机 关职掌和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封建社 会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 5、《大中刑律统类》 唐宣宗时期张葵编定。 即:将同一性质的律令格式混合编在 一起的法典形式。
(三)法律形式
1、律 2、令
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度的行政管理法规 3、格 国家机关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据以办事的 行政管理法规。 “留司格”与“散颁格” 4、式。 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
唐律的历史地位: (1) 唐律是一部完备的具有代表性的封 建法典,在漫长的封建法制发展史中处于 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 (2) 唐律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立法也 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六)唐朝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1) 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 御史台 (2) 三司推事―――重大案件,由大理寺、 刑部、御史台长官共同审理的制度。 (3) 地方司法机关―――行政长官兼理司 法
返回
(四)唐律的主要内容
1、刑事立法
唐朝刑事立法的成就集中在《唐律疏议》 上,《唐律疏议》共12篇502条。 第一篇《名例》 57条,是关于刑罚的种类及其适用的一 般原则的规定,为《唐律疏议》的总纲。 (1) 五刑―――笞、杖、徒、流、死。 (2) 十恶―――谋逆、谋大逆、谋叛、恶 逆、不道、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 乱。
(2)更定刑名为笞、杖、徒、流、死,确立 了封建五刑制度。 (3)规定“八议”制度; (4)将“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 《开皇律》上承汉律的源流,下开唐律 的先河,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大业律》 隋炀帝时期颁布,内容与《开皇律》基本相同。 (三)隋朝法制的破坏及其迅速覆亡的教训 ——“盖法善而不循法,法亦虚器而已”。 (四)隋朝的司法制度 中央审判机关——大理寺 监察机关——御史台 加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
隋唐法律制度
• 考核结果按官吏获得“善”与“最”的多少,评 定为上、中、下三等九级。
• 宋代延续了唐代的考课制度,但规则比唐代更严 密。宋代朝廷在唐代“四善之法”基础上制定了 统一的知州、通判、知县、县令的考课标准。宋 代官员任满一年为一考。 • 明代,官吏考课制度主要由考满和考察两部分组 成。
–考满:主要考资历和治绩。 –考察:着重检察吏弊,解决吏治中存在的问题。考察 有京察和外察之分。
• 厩库律(15,共一卷):“厩者,鸠聚也,马牛之所聚; 库者,舍也,兵甲财帛之所藏”。主要涵盖官方的马牛饲 养管理和官方仓库的保护 • 擅兴律(16,共一卷):“大事在于军戎,设法须为重 防”。前者指禁止擅自调兵遣将和兴兵备防;后者指禁止 擅自行造工程、差遣丁夫。汉律为兴篇,曹魏加擅字 • 贼盗律(17-20,共四卷):政治犯罪和严重的人身伤害。 盗窃等犯罪 • 斗讼律(21-24,共四卷):“首论斗殴之科,此言告讼 之事”。斗殴致伤及其起诉程序,还包括一些特定犯罪和 特定身份人的起诉禁令
御史台
• 御史台分设台院、殿院、察院
台院设侍御史六名,在朝中行使监察权,主要负责纠 弹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以及处理皇帝交办的案件。 殿院设殿中侍御史九名,主要负责对朝仪的监察。 察院设监察御史十五名,执掌地方州县的监察工作。
• 唐朝初期地方监察区分为十道(后来增至十五道, 监察御史的员额也随之增加),每一道为一个独 立的监察区,由察院定期派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 地方州县官吏。
《唐律疏议》的篇章体例
12篇,500条。 12篇分别为:名例; 卫禁;职制;户婚; 厩库;擅兴;贼盗; 斗讼;诈伪;杂律; 捕亡;断狱
• 名例律(1-6,共六卷):“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 五刑之体例” • 卫禁律(7-8,共两卷):“卫者,言警卫之法;禁者, 以关禁为名”。即关于宫廷警卫和边防、关卡、城镇的 保卫规定。 • 职制律(9-11,共三卷):“言职事法制”。即关于官 吏责任、机构设臵、行政程序、公文递送等法律规定。 • 户婚律(12-14,共三卷):户口、婚姻事宜。古代人 地不分,所以还包括土地分配、税收、徭役。北齐称婚 户律,在汉律户篇附加婚,隋朝改为户婚律
中国法制史第八章 隋唐法制
《唐律疏议》
结构:
《名例》
“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
《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 《贼盗》《斗讼》《诈伪》《杂律》
《捕亡》《断狱》
《唐律疏议》
结构:
• 本章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立法活动、 刑事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封 建制五刑的内容。
• 本章教学难点:唐朝刑事法律的基本原 则。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
《开皇律》
制定: 开皇元年:“乃采魏、晋旧律,下至齐、梁,沿 革重轻,取其折衷” 隋文帝的指导思想: --“因时”立法 --慎狱恤刑 --以轻代重
《开皇律》特点
“刑纲简要,疏而不失”
--条数减少 --规范死刑种类 --进一步废除酷刑 --流刑、徒刑及附加刑的数额均减轻
《大业律》
《大业律》
隋炀帝杨广:“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 十恶之条。” 大业三年(607年)颁行
《大业律》18篇,500条 十八篇:名例、卫宫、违制、请赇、户、婚、擅兴、 告劾、贼、盗、斗、捕亡、仓库、厩牧、关市、杂、 诈伪、断狱
《开皇律》
修定:
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因览刑部奏,断狱数犹 至万条。以为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又敕苏威、 牛弘等,更定新律”
--降低定罪量刑的标准
--减少条目
--规范编修体例
《开皇律》主要成就
一、确立12篇的法典体例
1.体例:12篇,500条 2.12篇: 《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 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 《断狱》
一、唐前期的立法活动
5.唐玄宗《唐六典》 开元十年(722年)仿《周官》六典——理典(即治 典,因避唐高宗李治名讳而改)、教典、礼典、政典、 刑典、事典,按六类分述中央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掌、 办事规程等内容 --以“周礼六官”为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例 --“以官统典”的指导原则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典
第7章 隋唐法律制度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学 习 目 标
1、隋朝《开皇律》的体例、内容及历史地位. 2、唐朝的法律形式及相互关系。 3、《唐六典》。 4、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5、唐律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6、唐朝的司法制度。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推动隋朝法制建立和发展的 两个重要的因素
1、政治因素 统一的封建政权,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 2、经济因素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杨广 (560-618)隋文帝杨坚 的次子。 604~618年在位。 炀帝即位后,发展科举制, 设置进士科。扩大了国家的 赋役对象。即位后几乎每年 征发重役 。 他荒淫奢侈, 为营建东都洛阳 、 开发运 河、修筑长城,10余年间调 发扰动不下1000万人次,造 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急功 好利,惨酷猜忌,远征高丽, 终激乱败国,为宇文化及弒 于江都。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第二节 唐代的主要立法及 法律形式
一、唐代主要立法指导思想 二、唐代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三、唐代主要法律形式及其互相关系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唐朝的疆域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唐朝的丝绸之路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唐朝都城长安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一、唐初主要的立法指导思想
(一)礼法并用治国的思想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第五节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一、唐律的主要特点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南京审计学院法政学院
一、唐律的主要特点
1、礼法结合。 2、首创“疏议”,立法技术空前完善。
1)阐明唐律的指导思想;
2)简述律及每一篇目的沿革和篇目之间的联系; 3)解释律文; 4)概说罪名之间的区别; 5)简说有关刑罚的一些问题。 3、内容简约、刑罚适中。 4、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二,删除“降”,增列“不睦”。这一变化实为降低“十恶”的国家利益评价含量,加重家庭伦理评价含量。
第三,在北齐的“反逆”、“大逆”、“叛”三罪名之前增加“谋”字,意在加大对于危害国家和皇权之行为的防范力度。从此以后,对于这类行为,不仅仅惩罚“已行者”,而且要“惩及于谋”,即对谋划犯罪、准备犯罪,甚至仅仅意欲犯罪者也加以制裁。这一变化,也有佛教影响的痕迹。[10]
国家的正式法定刑罚体系,历代王朝大多喜欢标榜为“五刑”。尧舜禹时代以墨、劓、刖、宫、大辟为五刑;秦汉两代律典并无“五刑”体系之称。三国曹魏《新律》“更依古义制为五刑”,大约有死、髡、完、作、笞五等;《北魏律》、《北齐律》、《北周律》定死、流、徒、鞭、杖为五刑。《开皇律》承继北朝“五刑”体制,确定为笞、杖、徒、流、死五刑。这一体系,为《唐律》所继承,奠定了自隋初至清末近十四个世纪中国刑罚的基本体系框架。
隋《开皇律》的“十恶”承继了《北齐律》“重罪十条”,但也有一些变化。
第一,从“十罪”改称“十恶”。中国自古对于重大犯罪一般称“罪”,很少称“恶”。隋律改称“十恶”,可能与隋文帝杨坚重视佛教有关,或者说是受了佛教“十恶”之说的影响[9]。同时,称“恶”有一种更为强烈的道德判断含义,与“礼法合一”的潮流相适应。
隋唐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辉煌时代。随着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争、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国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亦在冲突和交流中实现了大融合。随着国家的空前统一和经济的空前发展,中国的法制的也, ,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隋唐两代的法律体系正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高度发展和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隋代法制的存在历史虽然短暂,但已经建构了中国新时期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唐代法制绵延发展近三百年,法律制度从形式体系到内容规范均空前完善,是中国传统法制的鼎盛时代。随着唐代法制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向四邻传播,中华法系在东方世界正式形成,成为当时世界最伟大的法系之一。
第七讲 隋唐法律制度
②请:一品至五上请皇帝; ③减:七品以上官及议请者一定范围的亲属,
流罪以下减一等处罚;
④赎:九品以上官及七品以上官的亲属,流罪以下赎铜; ⑤官当:以官品和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刑罚;
⑥免官:免所居官,比徒一年
2、老幼废疾者减免刑罚 A、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者,流罪以下依律收赎 B、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死罪者可上请减免,盗及 伤人者可赎,余皆不论 C、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死罪不加刑 3、同居相隐不为罪 “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 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 勿论”
(二)法条简约,保持稳定
“本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 缘此舞弄,宜更刊定,务使易知。”
二、主要立法活动 (p148-151)
1、《武德律》: 以《开皇律》为基础制定,为唐立法开端 2、《贞观律》: 唐朝基本法典初步定型 3、《永徽律疏》: 唐高宗永徽二年,编篡了《永徽律》十二篇500条; 永徽三年制“律疏”,合称《永徽律疏》,后称《唐律疏 议》 4、《唐六典》: 采“以官统典,以令式入六司” 的体例,共30卷。
(一)司法机关 大理寺——审判 都官省——司法行政 御史台——监察
(二)诉讼制度——逐级诉讼、直诉结合 (三)死刑慎重——三奏复核制
中华法系成熟与定型的唐法制
一、唐初立法指导思想 (p147) (一)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如昏晓阳秋相须而成 者也”;
“得古今之平,一准乎礼”
《开元律疏》问题 永徽律疏——大宝律令——开元律疏 理由一:敦煌残卷疏:“开元25年刊定官上” 理由二:一些官吏名称在永徽四年后出现 理由三:期亲改为周亲
唐律疏议的篇章结构
隋唐的法律制度
三、债 (一)买卖契约 (二)借贷契约
四、婚姻、家庭与继承 (一)婚姻制度 (二)家庭关系 (三)继承制度
返回
第八节 经济法律
一、赋税立法 二、手工业法规 三、市场管理 四、衡器货币 五、对外贸易
返回
第九节 刑事法律
一、刑名 二、刑罚适用原则 (一)“十恶” (二)贵族、官僚减免原则
三、审判制度 (一)回避 (二)证据 (三)判决 (四)上诉 (五)执行 四、狱政
返回
第六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唐朝立法思想 立法活动及其法律形式 唐律疏议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唐律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行政法律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法律 司法制度
第一节 隋朝的法律制度
一、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二、《开皇律》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一、对日本
第六节 行政法律
一、政权结构
二、职官管理 (一)职官的选拔 (二)职官的考课与奖惩 (三)职官的致仕
三、监察法 (一)监察体制
(二)监察法律及其实施 1 2 3 4 5 6 7 8 9
返回
第七节 民事法律
一、权利主体与行为能力 二、物权 (一)所有权 (二)佃权 (三)质权 (四)典权
三、中唐以后的主要立法活动
返回
第四节 唐律疏议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一、《唐律疏义》的内容结构
1 名例律
2
3 职制律
4
5 厩库律
6
7 贼盗律
8
9 诈伪律
10
11
12
二、《唐律疏议》的特点 (一)于“礼”以为出入 1 2 3 (二)相对的完备性 (三)律学的新成就
第八章隋唐的法律制度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三、债
(一)唐律中的债的关系 1、买卖关系 ➢ 买卖土地、房产、牲畜要订立契约。 ➢ 永业田的买卖需有官府批准的“文牒” ➢ 契约需到主管部门盖印章,得到政府的
认可。
2、借贷契约 (1)使用借贷和消费借贷 ➢ 借指的是使用借贷,借用的是特定物,返还时
必须返还原物。 ➢ 贷一般指“消费借贷” (2)计息与不计息:
第八节 经济立法
一、 赋税立法 (一)“租庸调法”
——唐初税制,“租庸调”是唐代对受 田农民征派的三种赋税的并称。 (二)“两税法”
——为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宰相杨炎 改行“两税法”,因分夏、秋两季缴纳 而得名。
二、 手工业管理立法 产品规格 责任制 三、商业管理立法 主管市场的官吏——“市司” 度量衡器由官府“平校” 四、对外贸易管理立法
二、立法状况
(一)武德时期——唐高祖
❖《武德律》
(二)贞观时期——唐太宗
❖《贞观律》 ❖《贞观令》、《贞观
格》、《贞观式》 ——奠定了唐律基本面
貌
(三)永徽时期——唐高宗
❖《永徽律》和《永徽律疏》
唐高宗永徽年间,以《贞观律》为基 础编纂出《永徽律》,此后又对500条逐 条逐句进行注释,并附在律文之后,称 作疏议。律于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 称《永徽律疏》,又称为《唐律疏议》, 是唐朝法典的代表作。
西、北邻国有限制;南方海路通商各国,较为宽 疏。
第九节 《唐律疏议》的特点及地位
一、主要特点
1、体例完善,结构严谨 ❖体例完善,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
面。 (1)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呈
现,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调整。 (2)吸取了近千年的封建统治和法制建设
经验。
❖ 结构严谨:《名例》篇与其他各篇内容 之间彼此照应,篇目按照各种社会关系 的轻重缓急来排列次序,反映了立法者 的主旨。
中国法制史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5
( 三 ) 创设 “ 十恶 ” 制度 《 开皇律 》 在北齐 “ 重罪十条 ” 的基础上 创设了 “ 十恶 ” 制度 , 作为封建刑法重点打击 的对象 。 《 开皇律 》 的 “ 十恶 ” 为 “ 一曰 谋反 , 二曰 谋大逆 , 三曰 谋叛 , 四 曰恶逆 , 五曰不道 , 六曰大不敬 , 七曰 不孝 , 八曰 不 睦 , 九曰 不义 , 十曰 内 乱 。”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隋朝的法制概况 一 隋朝法律的指导思想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最终结束了魏晋南 北朝长期分离的混乱局面,国家重获统一。隋朝 的统治并不长久,只维持了38年,但开创了隋 唐盛世的基本格局。其间的立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法制思想也进入成熟阶段。
1
二 隋朝的立法活动 隋朝重要的立法活动有两次 , 即 文 帝 制 定 《 开皇律 》 和 隋 炀帝 制 定 《 大 业律 》。 开 皇元年 ( 公元 581 年 ), 隋文帝即 位 , 即 命高熲 、 郑译 、 杨素 、 常明 等人制定新律 , 于同年十月完成 , 颁行天下 。 开皇三年 , 文帝 阅 刑 部奏章 , 认为 所定新律仍过于严苛 , 遂命 苏威 、 牛弘等人修订新律 。
13
2.《 贞观律 》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 , 命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 等人在 《 武德律 》 的基础上修订新的法典 。 自 贞观元年至贞观十一年 , 历经 10 年的 时间 , 新律完成 , 并于贞 观十一年 ( 公元 637 年 )“ 颁新律令于天下 ”, 称为 《 贞观律 》。 《 贞 观律 》 在体例上与 《 武德律 》 相仿 , 仍为 十二篇 , 五百条 。
8
( 一 ) 以民为本 , 立法宽简 在君主与人民的关系上 , 唐初的统治者有了 更深的认识 , 早在贞 观初 , 李世民就对侍臣说 :“ 为君之道 , 必须先存百姓 , 若损 百姓奉其 身 , 犹割股以 峻腹 , 腹胞而身 毙 。” 李世民 还经常告诫臣下和子孙 : 君主与老百姓的关系就 好比船和水的关系 ,“ 舟所以比人君 , 水所以 比黎庶 ,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公元581年——公元907年)第一节隋代法制概况学习重点:1、隋代的立法活动及其成果2、隋代的司法状况一、隋朝的法律指导思想隋文帝承袭了以德为主,德刑并用的正统法律思想。
把德治作为自己统治国家的基本方针。
隋文帝强调宽法轻刑,改革法制,废除繁法苛刑。
隋文帝注重法律的严格执行,加强司法审判,强调依法断案。
开皇三年,在大理寺设律博士,尚书刑部设明法曹,作为解释法律,辅助司法审判的机构。
二、立法状况隋朝立法的主要成就表现于《开皇律》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杨坚为巩固政权,针对后周刑政苛酷的状况,文帝命大臣苏威、牛弘等人以《北齐律》为蓝本,以“宽简”为原则,制定出著名的《开皇律》。
《开皇律》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有所改革和创新,成为制定唐律的蓝本。
《开皇律》的内容与历史地位:(1)篇章体例更加简要。
《开皇律》在篇章体例上继承了《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的特色,共分为共12篇500条: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2)确立“十恶”罪名。
《开皇律》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改为“十恶之条”,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刑罚简明宽平“简明”的表现:其一,减少了条数,删除了死罪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1000余条,全律剩下500条;其二,死刑只留斩、绞二种,改变了北齐后期死刑仍存枭首、车裂等酷刑和孥戮相坐之法的状况。
“宽平”的表现在:其一,进一步废除前代的酷刑改以死、流、徒、杖、笞为基本的刑罚手段,确立了封建五刑制度。
其二,在继承北朝刑罚体系的基础上,对流刑的距离、徒刑的年限及附加刑的数额均作了减轻的规定。
《开皇律》将徒、流作为正刑并划定等级,弥补了死刑重罪与杖笞轻刑之间之空挡。
《开皇律》的五刑也从制度上取消了枭首、车裂等酷刑,死刑只有绞、斩为正刑,这也是刑法史上之进步。
隋唐法律制度
《唐律疏议》的篇章体例
12篇,500条。 12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 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 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 狱
• 名例律(1-6,共六卷):“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
• 卫禁律(7-8,共两卷):“卫者,言警卫之法;禁者,以关禁为名”。即 关于宫廷警卫和边防、关卡、城镇的保卫规定。
• 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令臣下对《贞观律》作慎重修改, 颁布《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大臣历 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并附律后。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天下,称为《永徽律 疏》,是中国封建社会代表性法典,即现在所称之《唐律疏议》。
• 断狱律(29-30,共二卷):“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 律
《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
• 唐律12篇,500条,是古代中国在成文法典制定上的集大成作品。文字上的言 简意赅,既反映了此时期中国在法律概念和条文之间逻辑组织能力的高水平, 也体现出古代文言文作为一种法律语言自身的特性。
• 此外,律典从本质上还是属于刑法,官方及民间对法律排斥的心态也是需要考 虑的因素。而自两汉开始的儒家注律活动,恰好能够让律典披上一件儒家的外 衣。
《开皇律》的地位
• 《开皇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立法经验,兼收南北朝各政权法律之精华,使 封建法典趋于定型,对唐律的制订具有直接的影响。
• 同时,《开皇律》对隋初的经济发展,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安 定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大业律》
《大业律》是隋炀帝于大业三年修成颁行的,共十八篇,五百条。 《大业律》与《开皇律》相比,有如下变化:
• 职制律(9-11,共三卷):“言职事法制”。即关于官吏责任、机构设置、 行政程序、公文递送等法律规定。
第七章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四〕共犯者重惩首犯
• 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 • 假设家人共犯,止坐尊长。 • 即与监临主守〔共同〕为犯,虽造意,仍 • 以监主为首,凡人以常从论。
• ?刑法?第25条: •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成心犯罪。 •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 • 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分。
之人 • 二是九品以上官员 • 三是应“例减〞之官员的近亲属
〔五〕官当
• 官员以官爵当徒刑时,假设系私罪,五品以 • 上官可以抵当二年徒刑,九品以上官可以 • 抵当一年徒刑;假设系公罪,可以各加当一 • 年,即五品以上官当三年徒刑,九品以上 • 官当二年徒刑。
二、技术性刑法原那,各重
于法〞 • 德刑并用
二、唐律立法概况
• 〔一〕武德开篇 • 武德四年颁?武德律? • 〔二〕贞观定律 • 贞观十一年颁?贞观律? • 〔三〕永徽注疏 • 永徽四年颁?永徽律疏? • 〔四〕开元刊定 • 开元二十五年颁?开元律疏?
三、唐代的其它法律形式
• 〔一〕令 • “令〞,指皇帝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单行诏令
其事〞 • “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 • 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
〔二〕自首减轻处分
• “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
• 一是犯罪未被觉察时 • 二是在交待此罪时主动带出彼罪
〔三〕区分成心和过失
• “其本应重而犯时不知者,依凡论;本应 • 轻者,听从本。〞
• “其本应轻者,或有父不识子,主不识奴, • 殴打之后然始知,悉须依打子及奴本法, • 不可以凡斗而论。是名本应轻者听从本。〞
• 关组织编制的规定为内容,以显示有唐 代制度
五、唐代法律的根本体系
• 广义的法律体系
隋唐法律制度
第六篇《擅兴》
24条,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及 兴造方面的规定。 第七篇《贼盗》 54条,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地主阶级的政 治利益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 第八篇《斗讼》 60条,是关于斗殴伤人和控告、申诉等方 面的规定。 第九篇《诈伪》 27条,是关于欺诈伪造方面的规定。
第十篇《杂律》
• 1、律:是各种法律形式中具有权威性、 稳定性最强、适用性最广的法律规范。 • 2、令:(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 家之制度也!)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 度的行政管理法规,如官品、选举、考 课、田令、赋役等。
• 3、格:(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 事)皇帝针对某一国家机关或某一具 体事项临时发布的、经过分类整理汇 编后颁行天下的各种单行敕令。也称 为敕格。主要有武德格、贞观格、开 元格等。 • 4、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 式。 • 5、相互关系:P131 • (四)唐律的篇章结构:12篇
五个儿子的皇帝还是天下百姓的皇帝?照你们的说法,为什么不另外制 定皇帝儿子遵守的法律?周公那样伟大的人物还杀了造反的兄弟,我比 周公差远了,怎么能够破坏法律呢?”BACK
二、唐代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唐律的制定
• (一)指导思想
– 1、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 2、宽言适中,简约易知 – 3、注重法律的稳定性 – 4、执法严明,一断以律
6、再犯、累犯加重 7、数罪并发以重者论 8、疑罪以赎论 9、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同类相犯、 异类相犯 10、类推原则:出罪——“举重明 轻”;入罪——“举轻明重 11、区分故意与过失
二、分则各篇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卫禁》
33条,主要是警卫宫廷和守卫关津要塞方面的规 定。 第三篇《职制》 59条,主要是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规定。 第四篇《户婚》 46条,主要是户籍、田宅、赋役和婚姻家庭方面 的规定。 第五篇《厩库》 28条,是关于牲畜、库藏管理方面的规定。
7隋唐法律制度
7隋唐法律制度第七章隋唐法律制度(581年—907年)掌握《开皇律》的主要内容;唐初的立法指导思想;唐朝的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和继承立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隋朝法律制度一、立法概况1.法律形式:律、令、格、式2.隋律:《开皇律》:隋文帝“取适于时”其中除去死罪81条、流罪158条、徒和杖等千余条,确定留有500条,共12篇。
《大业律》:隋炀帝“禁网深刻”把12篇改为18篇,特点是用刑更轻,“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其枷杖决罚讯囚之制,并轻于旧”。
但是,这部律并未切实得到实施,只是在形式上“欲袭制礼作乐之名,本无补弊救偏之意”,真正得到实施的却是那些严酷的法律,如“天下窃盗已上,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为盗者籍没其家”3.隋令:《开皇令》和《大业令》隋炀帝西巡而作《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二、隋律的体例和内容(一)体例《北齐律》共计12篇,949条,篇目是: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隋律共12篇,500条。
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和断狱。
(唐律全盘接受)(二)内容创新1.刑罚制度:确定了死、流、徒、杖、笞五刑,而且还规定了刑等:死刑2等,流刑3等,徒刑、杖刑、笞刑皆5等。
2.十恶制度:隋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
(北齐,反逆大逆叛降;唐律继承隋律)3.创设例减制度:“其在八议之科,及官品第七以上犯罪,皆例减一等。
隋唐法律制度
5
2.确立封建五刑制度 在隋文帝下令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立法活动 中,《开皇律》先后废除了前代的各种酷刑, 正式确立了相对比较宽缓的笞、杖、徒、流、 死的封建五刑制度。 其具体的改革成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废除北周五等死刑中的磬刑、枭首、裂刑与 北齐四等死刑中的轘刑、枭首,仅将死刑法定 为绞、斩两等,使生命刑由极端野蛮残酷朝相 对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⑵将北周规定的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的五 等流刑缩短流放里程,减轻为一千里至二千里 三等,每等相差五百里,同时废除北齐、北周 流刑均附加鞭笞的规定,分别改为居作二年、 二年半、三年的劳役;
22
㈠律 律是“正刑定罪”的刑事法规,主要是对违法 犯罪行为进行刑事镇压的法律条文,相当于近 代的刑事法典或其单行特别法规。 ㈡令 令是国家基本制度方面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对 国家体制、政权组织以及各种制度规定的规范 性准则。
23
㈢格 格是皇帝针对某些机关或个人颁布的各种制敕、 指示的法律汇编,主要是国家机于专制君主所颁布的某些制敕,但必须经过法定 的“编录”活动,才能“取堪久长行用者” 上升 为国家的正式法律形式。 ㈣式 式是国家各级机关行政活动的办事细则与公文程 式,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
16
永徽三年,针对“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 遂无凭准”, 致使唐律内容的理解或适用往往发 生歧义的问题,唐高宗决定“广召解律人条义疏 奏闻”,并责成中书、门下二省组织“监定”。 于是,长孙无忌等人又奉命“参撰”《永徽律疏》 三十卷,由高宗于永徽四年下诏“颁于天下” 。 《永徽律疏》作为官府组织编撰、官方颁行生效 的一种注释疏议,系唐朝国家对法典条文的正式 法律解释,与唐律规定的律条内容本身具有同等 的法律效力,同样可以作为司法审判活动遵循的 法律依据。
第二章: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朝的《开皇律》隋朝存在于581—618年,共计39年,历经文、炀二帝,主要法律制度为《开皇律》。
一、隋初的立法思想(一)以德为主,德刑并用1、隋文帝颁发诏令宣称:“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
”文帝将德治作为自己统治国家的基本方针,希望通过仁德之治来改变当时“君无君德、臣失臣道,夫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妇之义或违,长幼失序,尊卑错乱”(隋书·刑法志)的局面,建立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的伦理有序的法律秩序。
2、在德刑关系上,“刑可助化,不可专行”,也就是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德治思想为指导和目的。
3、在法律内容上,“以轻代重,化死为生”,以“宽简”为原则。
在“宽”的方面,删除死刑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1000余条。
在“简”的方面,最终《开皇律》的法律条文共有500条。
这样,不使刑罚过重,不使百姓动辄便可能触犯刑法。
(二)在法律执行上,严格执行,依法办事,不徇私情。
开皇律修成后,文帝下令各地司法审判必须根据法律进行。
583年由在大理寺设立律博士,尚书刑部设明法曹,州县设律生,作为解释法律、辅助司法审判的专门人员。
585年因一县律生陷害无辜,上述官职便全部撤销。
同时,文帝规定官吏断案,除了必须依据法律外,还要将所依据的条文明确写出。
并于586年规定各地官员都要学习法律,并定期近京考核。
(法治的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赵绰,法律与皇权)二、《开皇律》的内容:(一)以《新律》(颁行于开皇元年)为基础加以修订:583年,隋文帝杨坚命苏威、牛弘等人,修订《新律》,形成《开皇律》。
(二)确定法典篇目体例1、12篇:“名例”;“卫禁”,在北齐律中被称为“禁卫”;“职制”,在北齐律中被称为“职制”;“户婚”,在北齐律中被称为“婚户”;“厩库”,在北齐律中被称为“厩牧”;“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删除了北齐律中的“毁损”,把“捕断”分为“捕亡”和“断狱”,置于后篇,使程序和实体有所区别。
第九讲 隋唐法律制度
在刑律上彻底废除了肉刑及其他残酷 的刑罚方法,后世在立法上沿用不改,使 封建刑法中的五刑制度确立起来。
(1)笞刑 笞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是用三尺 五寸长的小竹板或是荆条打犯人的背部、 臀部、腿部。对轻微犯罪的惩戒,带有耻 辱与教育刑结合使用的含义。鉴于打脊背 容易伤及人的内脏和针灸穴位,又规定不 许打背部。但如果犯人自己愿意在背部、 腿部分受笞刑,也可以。
二、立法思想
隋文帝即位后深知完善法制对于巩固 政权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刑罚要轻、律 条要疏的原则,并直接指导了隋初律令的 制定。参与具体修订律令的大臣也基本上 贯彻了“以轻代重,化死为生”的指导思 想,于开皇元年“定新律”。
《旧唐书 · 刑法志》总结隋朝的立法情 况说“隋文帝参用周、齐旧政,以定律令, 除苛惨之法,务在宽平”。 隋朝前期的法制是比较完善的,也较 好地得以实施,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 达有很大促进。
《贞观律》不仅具有完善的内容,而 且构筑了唐律的基本模式,以致成为唐代 世代相袭的定制,很少予以删改。
又从武德以来发布的诏敕三千余件中, 定留七百条,编为《贞观格》十八卷,又 编定《贞观令》三十卷及《贞观式》。这 次修定律令,是以开皇律令为蓝本,内容 改动较大。
(五)唐《永徽律》 唐高宗时期,以《贞观律》为基础, 命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等人修律,于 永徽二年颁布,名曰《永徽律》,仍为十 二篇,五百条。此外还制定了永徽令、格、 式。
(二)令 令是封建皇帝针对特定事项、临时颁 布的各项命令,是关于封建国家体式和基 本制度的法规,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 刑事、行政、民事、经济、军事等多个方 面。 令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国家体制与严格 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主要有《武德令》、 《贞观令》、《开元令》等。
(三)格 格是封建朝廷官吏在处理各自部门的 事务中所就遵守的规则,其篇目均以尚书 省的具体办事部门二十四司作为名称,是 由皇帝发布的、国家机关必须遵行的各类 单行敕令与指示的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唐代立法概况
一、法律思想:“礼法并用”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 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1、立法宽简; 2、保持法律的稳定性; 3、执法平允,不避权贵。
二、立法概况 1、武德律——高祖时期 2、贞观律——太宗时期 3、永徽律——高宗时期 4、开元律——玄宗时期 5、唐六典: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
第四节 唐代刑事法律规范的完备
一、《唐律》总则篇 1、五刑:笞、杖、徒、流、死
共二十等
2、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 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凡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
十种罪名大体可分为三类:
(1)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政治 犯罪: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
(2)严重威胁社会秩序的犯罪:不道 (3)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犯罪:
线装本《大题文府》是已知古籍中字体最小、版 面密度最高的私刻本,专供考生作弊使用
三、对官吏违法失职行为的处罚 1、贪墨罪 监临主司受财;受所监临财物;官盗 2、擅权、失职罪 署置过限;贻误公事;稽缓制书及官 文书; 上书奏事有误;事应奏不奏;不修堤 坊桥梁。
四、官吏监察制度:“御史监察” 1、中央监察: 御史台: 分台院、殿院、察院三院。 言谏官: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左右 补阙等。 2、地方监察:十道监察区,后增至十五 道。
典,玄宗时期制定。
三、《唐律疏议》的篇章体例
1、篇章结构 12篇,502条。
12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 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 捕亡;断狱
2、体例结构
由律文、注释、疏议三部分组成。
四、法律形式:律、令、格、式 格:皇帝敕命的汇编。 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式。
第三节 唐代行政法律制度
一、司法机构 “三法司”: 大理寺、刑部、御史台。 三司推事:三部门长官会审
二、诉讼制度的完善 1、告诉的限制:
(1)禁止越诉 (2)亲属相容隐 (3)老幼笃疾不得告 (4)在囚不得告他事
2、案件审理: (1)证据制度: 五听;据众证定罪;刑讯制度; (2)审判官责任; (3)审判官回避制度
3、判决与执行 判决;上诉;死刑复核;执行
旁系尊亲之行为者,构成法律上强制离 婚的要件。
二、继承制度: 1、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 《唐律》: “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不均平者,计所侵,坐赃论减三等。” 2、身份继承:嫡长子继承制
第六节 唐律的基本精神与历史地位
一、唐律的基本特点 1、礼法结合,“一准乎礼” (1)以礼为立法依据; (2)法律制度中贯穿礼的精神; (3)以礼注释法典。 2、用刑持平,宽严适中 3、规范详备,科条简要
二、主要罪名 1、危害封建皇权的犯罪 2、侵犯人身的犯罪:
“六杀”:谋杀、故杀、斗杀、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监临
受财;强盗;窃盗;坐赃
第五节 唐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
一、婚姻关系: 1、婚姻的成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婚姻的解除: (1)七出制度 (2)义绝制度:夫或妻有杀伤对方直系或
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 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疏议》:“议者,原情议罪”,原其本
情,议其犯罪。
4、请、减、赎、当、免
5、刑法适用的主要原则 (1)累犯加重 (2)老幼废疾减免原则 (3)自首原则 (4)共犯原则
(5)数罪并罚原则 (6)类推原则 (7)“化外人”犯罪的原则
一、行政机构的设置 (一)中央官制 1、历代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汉“三公九卿”制——隋唐“三省六部” 制——明代内阁制——清代军机处。 2、唐代中央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门下、尚书省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二)地方官制 1、历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秦汉郡县两级——隋唐州县两级 ——宋路州县三级——明清省府县三级 2、唐代州县制度 州:长官刺史,佐官有上佐、判司和录事
“谋反条”疏议:“王者居宸极之至尊,
奉上天宝命,同二仪之覆载,作兆 庶之父母。为子为臣。惟忠惟孝。”
“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 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
二、唐律的历史地位
1、唐律的完备,标志着中华法系的 成熟。
2、“中华法系”的影响及于东亚国 家,在世界法史上独树一帜。
第七节 唐代的司法制度
参军。 县:长官为县令,佐官有丞、主簿、尉。
二、选官制度:科举制
(一)历代选官制度:
秦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 以后科举制度。
(二)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科举科目 唐代:常科、制科;宋代后:进士科 2、考试程序 明清时期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3、相关考试规则 (1)考生资格 (2)考官资格 (3)阅卷规则
4、录囚制度
颜真卿判词: “杨志坚早亲儒教,颇负诗名,心虽慕于
高 科,身未沾于寸禄。愚妻睹其未遇,曾不 少留。靡追冀缺之妻,专学买臣之妇,厌 弃良人,污辱乡闾,伤败风教,若无惩 戒,孰遏浮嚣?妻可笞二十,任自改嫁, 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乃置随军。”
“郭泰、李膺,同为利涉,杨(通扬)帆鼓枻,庶免倾
危。岂谓巨浪惊天,奔涛浴日,遂乃遇斯舟覆,共被 漂沦。同得一桡,俱望济己。且浮且竞,皆为性命之 忧;一弱一强,俄至死生之隔。阿宋夫妻义重,伉俪 情深。悴彼沉魂,随逝水而长往;痛兹沦魄,仰同穴 而无期。遂乃喧诉公庭,心仇郭泰。披寻状迹,清浊 自分。狱贵平反,无容滥罚。且膺死元由落水,落水 本为覆舟,覆舟自是天灾,溺死岂伊人咎。各有竞桡 之意,俱无相让之心,推膺苟在取桡,彼溺不因推死。 俱缘身命,咸是不轻。辄欲科辜,恐伤猛浪。宋无反 坐,泰亦无辜。并各下知,勿令喧扰。 ”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
(公元581—618年,公元618-907年)
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隋朝的立法概况, 了解初唐法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 唐律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和历史 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隋朝的疆域
10、唐朝的疆域
第一节 隋代立法概况
一、《开皇律》 1、确定12篇500条的法典结构 2、确立封建制五刑 3、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4、“八议”和“官当”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大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