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张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印象老照片满满都是回忆

合集下载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老照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温州,一代人的美好回忆1986年,温州街边穿碎花裙的女士。

1986年,温州街边骑自行车的时髦女生。

1985年,温州街边的女生。

1980年代,温州街边的人力三轮车。

1980年代,一家三口在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购买新衣。

1980年代,温州街头的小餐馆。

1986年温州,化眉的女孩。

1986年,温州街边时髦的女青年。

1988年,温州街边的时髦女青年。

1982年,温州飞霞桥手推车走动的大家占满了路面。

1980年代,温州瓯海区环城公路。

1988年,温州世纪狮门每到节假日日人潮人海。

1988年,温州大街上往日的菲亚特排起了长队。

1989年,温州广利桥旁的菲亚特。

怀旧篇北京城80年代的印象

怀旧篇北京城80年代的印象

怀旧篇:北京城80年代的印象(图)年代是符号,年代是经历,年代是记忆,年代是轨迹……农民进城卖菜,进城打工;电视、冰箱、洗衣机被搬进低矮的大杂院;青年男女可以手拉手跳起集体舞,可以烫头染发;气功风靡一时,迷倒大批信众;老胡同在“拆”字中渐渐消失……这些三十多年前的场景,是北京城的一段记忆,当这些画面又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凡是经历过的人一定会感到熟悉、情切,仿佛回到30多年前。

每一张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

温故知新,看罢这些照片,黑白之间的这份真实已然成为了遗存,我们有理由在心中包裹好,留存好。

现今胶片已退役,数码相机遭遇手机拍摄的挑战。

“90后”,“00后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照片,没有标准答案,也不该有标准答案。

1980年代初,改革的萌动,开放的探路,改变着北京的面貌。

农民进城;电视、冰箱被搬进大杂院;青年男女可以拉手跳舞;风靡一时的气功迷倒大批信众…这些是北京的记忆。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了那变化的10年。

封面:1985年北海公园,几个小孩每人一根3分钱的红果冰棍吃得正香,没钱买的小朋友给馋的够呛。

1989年,北京,穿健美裤的模特。

1984年地坛公园,气功风靡全国。

1988年,前门大街,卖糖葫芦的小贩。

1987年,地坛公园教迪斯科舞。

1981年北京西四街头。

画面中的警察是西四交通支队交警,他每天在此路口护送小学生过马路。

每当送过一拨小学生后,被护送的学生就会向警察叔叔敬礼表示感谢。

1983年平安里石油商店,市民排队买煤油。

80年代北京人家中还没有多少人家是用煤气灶,许多家中用煤油炉做饭。

石油商店门前排队买煤油就成了一道景观。

1983年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运动会。

“每一张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

”摄影师张兆增说,每每看到这些照片,都会在现实与记忆中穿越。

1985年北京西四家具店。

七、八十年代,中国家庭时尚三大件,大衣柜是其中之一。

1987年地坛公园。

跳舞当时被认为不雅,公园管理人员骑车到处阻止舞者。

八十年代的初中校园老照片,哪一张能勾起你的回忆

八十年代的初中校园老照片,哪一张能勾起你的回忆

⼋⼗年代的初中校园⽼照⽚,哪⼀张能勾起你的回忆
新学期开始了,⼏名⼥⽣在教室外⾯整理书本,准备发给同学们。

教室⾥的同学和⽼师都在准
备着,新学期的书⾹你还记得吗?
⼀名⼥学⽣骑在了桌粉⾊的上⾐和蓝⾊的裤⼦,装扮的⾮常清纯。

⽽教室中的这种破旧桌⼦,
你记忆中⼀定⾮常熟悉。

三名放学的⼥⽣勾肩搭背⾛在⼤街上,她们都罩着头⼱,挎着斜挎包。

正在跳⽪筋的⼥⽣。

这项游戏是8090后⼥⽣⼩时候、上学时期最喜欢玩的游戏,如今的你还记
的这个游戏吗?
正在操场上准备做⼴播体操的学⽣。

⼤喇叭⼀响,跟着节奏做⼴播体操是⼀件很酷的事情。

学校的⼥排球队,80年代受到中国⼥排的影响,全国各地很多学校掀起了⼥排热,打排球是⼥
⽣的最爱运动。

篮球场上的⼥中学⽣。

站队的⼥中学⽣,80年代的时候,很多⼈家的⽣活条件都不错,因此⼦⼥的⾐服也很好,这些
⼥中学⽣有的穿着裙⼦,⼤部分告别了补丁⾐服。

⼀名⼥⽣正在上游泳课,她终⾝⼀跃准备跳进泳池。

游泳课上⼀名⼥中学⽣的背影。

两名⼥学⽣在游泳课上的背影,她们坐在泳池边。

初恋的⼀对男⼥,这个造型透露着初恋男⼥的羞涩感,不知道⽣活在⼋⼗年代的你当年有没有
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80年代老照片,那是一个让人无比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80年代老照片,那是一个让人无比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80年代老照片,那是一个让人无比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年代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个让人无比怀念却再也回不去的年代,或许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是十分的丰富,但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那是一个朴实的年代......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让我们重新走近那个年代去看一看:第一张:1985年昆明,拍摄者:Aad van der Drift 在街边一处连环画摊位前,坐了十多个租书看的人们。

第二张:1983年沈阳,拍摄者:Kattebelletje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拍的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可爱的笑容,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当年的她们也已经年龄不小了。

第三张:1980年成都,拍摄者: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一位老奶奶抱着她的孙子(或是外孙)从巨大的壁画前走过。

第四张:1981年绍兴,拍摄者:曾湘敏霞光中的古桥上人来人往,古桥下船夫正在摇着船。

第五张:1983年呼和浩特,拍摄者:秋山亮二一群小学生正在做着游戏。

第六张:1983年云南丽江,拍摄者:孔祥祯几名傣族的女子正在泡温泉,据说孔雀泉的温泉水可以对某些疾病有所缓解。

第七张:1983年北京,拍摄者:孙树清从高处俯拍的故宫,看起来十分的壮观。

第八张:1985年昆明,拍摄者:David G俯拍的街边台球桌,这是那个时代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

第九张:1983年开封,拍摄者:Leroy W. Demery。

Jr 公安人员正在押送捉到的犯人游街,那时正值全国“严打”期间。

第十张:1982年三亚,拍摄者:久保田博二当年三亚还只是一个渔港,人们正在将打来的鱼卸下船。

第十一张:1983年,拍摄者:Mark Berthold在南方某地,四个走在回家路上的小学生,在那个年代从上小学开始就没有人家长接送,孩子们都是自己上下学。

第十二张:1984年上海,拍摄者:jamiemr这是闸北区的一条街道,挂着牌子的地方为两家单位的办公地址,依稀可以看到上面分别写着:上海市闸北区财政局和上海市税务局闸北分局。

照片的演变让我回忆起了当年

照片的演变让我回忆起了当年

照片的演变让我回忆起了当年80后的同龄人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照片是什么样的?我出生在中国的农村,听家人说,那时的照相馆还很少,要想拍张黑白照片,都要让那些走街串巷的摄影师进家里拍,每个场景的选择、每个动作的安排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摄像师按下快门之后无法挽回,拍完照片后就是一两个星期的漫长等待,哪像现在人手一台数码相机、手机,按下快门随手拍,不好还能重新来,那时的一切是那样让人记忆犹新。

后来家里条件好了,别人还在使用傻瓜胶卷相机的时候,爱好摄影的老爸买了一个调焦距的,还特地配了个支架,搞的像个专业摄影师,那时我啥也不懂,只是周围邻居经常让老爸给拍照,家里有了这个玩意,着实让他们羡慕了一把。

那时胶卷要钱,冲洗要钱。

可能是受老爸的影响,高考报考志愿时我选了个与摄影有关的专业,那时学个拍照,一部相机6个人用,拍完一次,只能可怜巴巴的看别人拍,摸相机的机会太少,所以给我印象最深的只有洗照片。

说到洗照片,大一那年我们上摄影课,用的还是从五棵松摄影器材城买的材料,冲得都是黑白照片。

全是手工操作,过程复杂,耗时费力。

拍照结束就跑到暗房里冲洗,显影液、停影液、定影液,把胶卷放在显影液几分钟后,要再特殊的绿灯下观察。

那时还正赶上三伏天,暗房里没有空调,整个冲洗照片结束后,发现衣服从上到下全湿透了。

后来数码相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存储越来越大,机身越来越轻巧。

大二那年去图书大厦打工,我用所赚的工资,买了自己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那时像素虽然只有600万,但是却给我留下了大学时代的美好回忆。

时隔许久,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当邻居家的孩子用他灵巧的手指拨弄Ipad,告诉我这是他们公司开发的3Dpad系统,并给我讲解如何让数码照片上传到3Dcloud平台变成立体成像时,我顿时感到照片的发展发生了跨时代的变化,人们终于可以把捕捉到的美好立体重现。

时过境迁,照片的演变由黑白到彩色,由数码又到立体。

由少数人的专利,变为今天大众的普及。

图:穿越岁月的河流——八十年代以前的照片

图:穿越岁月的河流——八十年代以前的照片

穿越岁月的河流——八十年代以前的照片(2010-08-21 08:53:00)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祖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当我们再回首当年的情景,应当更深刻地体会到周围一切的巨大的变化。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让我们再体会一下这巨大的变化吧!以下这组图片反映的基本上是八十年代以前的情形,甚至还有七十年代拍摄的。

1981年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杯比赛冠军。

这是女排队员手捧世界冠军金杯步出赛场。

图中自右至左为张蓉芳、郎平、曹慧英、陈亚琼、周晓兰1983年时的上海虹桥机场1988年的上海街头北京的一处餐厅(1988年)北京郊区的小贩(1988年)北京街头。

准备过冬的白菜。

(1988年)北京天安门。

(1981年)北京天坛(1984年)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前身)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

(1981年)表演。

(1977年)踩三轮车的人(1983年,上海)茶馆。

(1986年)长江重庆段。

(1980年)承德避暑山庄(1981年)抽烟。

(1986年)故宫一角。

(北京1982年)广东。

(1979年)广州街头(1985年)桂林。

(1981年)杭州西湖。

(1981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77年)欢迎解放军。

(1977年)回收废纸箱的人(1985年)机场的情景。

(1983年)继承革命传统。

(1977年)街头的厨房(上海,1983年)街头牙医。

(1986年)昆明的一处服装摊点(1988年)昆明的一处市场(1988年)劳动人民的节日。

(北京1986年)理发。

(1977年)练习太极的老龄人(1985年)卖活鸡的小贩(1983年)卖烤红薯的母子(1988年,西安)卖香蕉。

(1986年)青岛。

(1981年)三代人(上海。

1983年)上海大厦。

(1979年)上海黄浦江畔(1988年)上海黄浦江苏州河口的外白渡桥。

(1980年)上海街头(1983年)上海街头的小吃摊(1983年)上海街头一景(1983年)上海南京路。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深圳夜总会第一代陪侍女郎长相惊人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深圳夜总会第一代陪侍女郎长相惊人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深圳夜总会第一代陪侍女郎长
相惊人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一组老照片带你走进80年代的中国,看看80年代的中国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图中是马克西姆餐厅里面的一场时装秀,吸引了大批有钱人前来参观。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6年,深圳夜总会里面第一代陪侍女郎,从照片可以看出这批长相惊人,没想到那时候装扮就如此好。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3年,在北京郊区开的一家小发廊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3年的时候在杭州西湖旁边排队上香的妇女们。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2年的时候第一批到东莞打工的打工的女孩。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4年时候在洛杉矶参加完奥运会凯旋的中国女排队员。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十1984年的时候,广州工厂的女工正在大街上推销美容品。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2年的湖北松滋,墙上贴满了布告。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7年的北京天安门广场。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4年的时候,在深圳打工的女孩宿舍照片。

老照片直击80年代的中国:图中是1989年的陕西临潼,一个企图插队买彩票的妇女被工作人员抓了出来。

一组70、8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重新走近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

一组70、8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重新走近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

一组70、80年代的老照片,带你重新走近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八十年代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最喜欢听,现在也最怀念那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充满着美好的愿望,充满着朝气蓬勃,鼓励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纯真无邪的年代,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代!那年我正读小学,物质生活虽贫乏,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哦,但感觉却不是很幸福。

是岁数大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那个年代,经济条件虽然差点。

可人的精神状态,现在无与伦比!怀念那个时代。

80年代以前正是中国打基础的年代,穷是正常的。

不能因此而否定那个年代,没有以前的基础,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腾飞。

当时的穿着基本上是三元色:灰、蓝和绿。

70年代时,女孩子在公园拍照时穿的红色或花式衣服在拍照后都会穿上灰或蓝或绿的衣服盖着。

桂林那两张非常有时代印记,那扯秧苗场地和妇女的着装还有特色头巾就是桂林周边临桂或灵川真实写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春节才是最有年味的,经历过的人都是这种感觉,那个时代年夜饭文艺晚会烟花爆竹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春节那时代的人发自内心的笑,跳皮筋的女学生们舒心的笑当下大人小孩都看不到这么真诚笑意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个年代人心满满的平和的年代。

以前退休是光荣的,现在退休是解脱。

90年代,老工人退休,单位送纪念品,开欢送会。

同事们凑钱喝酒送行。

现在……这是时代经过了不起眼的痕迹已经是历史的照片,三名正坐在草地上认真学习的女学生。

那时候自行车都是奢侈品,那时候虽然物质匮乏,但社会风清气正,那个幸福感满满的年代……没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闪烁,但风景的画意远超现在。

那个年代的人幸福感满满的。

真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啊!那时候的女生都是淳朴自然美,没有滤镜没有美颜却依然漂亮大方,那时上学,地上化雪,白天把鞋穿湿了,晚上干不了。

早上接着穿,也没鞋没衣服换。

真的很苦,不怀念以前的苦日子。

只是怀念童年青春一去不复返!那时候孩子感到快乐是因为没有学习压力。

80年代照片张张让人心碎的记忆

80年代照片张张让人心碎的记忆

80年代照片,张张让人心碎的记忆1980年代,东北农村,过年贴对联。

毋庸置疑8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具有特殊意义年代,它开启了中国新的时代征程,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从此中国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

本期老照片精选了中外摄影师拍摄的关于八十年代中国的最为优秀作品。

翻开这一张张二三十年前的照片,你有何感想?欢迎大家给本平台留言。

德兰/文1980年,在北京的一个公园里,一群时尚女性的飘逸发型。

1980年,上海,身穿西式服装的新人在拍摄新婚照。

1980年代,东北农村,在摇篮里慢慢长大。

1980年,成都,做面条。

布鲁诺·巴贝/摄。

1981年8月4日,北京,在沙河朝宗桥下首次使用酒精检测仪。

刘英毅/摄。

1982年,北京,邓小平准备接待到访的法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乔治·马歇。

马克·吕布/摄。

1980年代,东北农村,农村妇女做布鞋。

1982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看护孩子。

一位老人用小竹车推着自己的孙子来到天安门广场,老人自带小板凳坐在孙中山像前,看着小孙子玩耍,一脸的幸福和安详。

1983年,重庆,时髦青年。

久保田博二/摄。

1984,北京某街头出现的个体经营户,一台缝纫机就可以做小生意。

1984年,温州市区的木勺巷,这里是温州地区最早开放的自由市场。

萧云集/摄。

1984年,沈阳,一位母亲和儿子经过毛主席雕塑前。

久保田博二/摄。

1984年,河南省鄢陵县,制瓦厂工人杨五辰获1台凯歌牌黑白电视机奖励。

1985年夏天,温州市苍南县,农村青年掀起了一股学习吉他的热潮。

萧云集/摄。

1985年,西安,古城墙边的鸡鸭市场。

久保田博二/摄。

1985年5月,福建省玩具评比展销会上,这位小朋友操纵电子游戏机操纵杆在电视机上打游戏。

1986年,一群红领巾在跑步。

1980年代,城里人的家具摆设。

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及缝纫机、液压暖瓶、台灯等。

1986年,北京颐和园里的一对情侣。

阎雷(法国)/摄。

少有80年代老照片 ,看完你有何感慨?

少有80年代老照片 ,看完你有何感慨?

少有80年代老照片,看完你有何感慨?
那时侯,这样一副挨板子的模样基本是个体户家的
那时侯,卖凉粉的基本上就算是个老板
那时侯,卖调料的基本上都叫十三香
那时侯的医生,基本上都是赤脚的
那时侯,弹棉花基本上还不是一种演奏方式
那时侯,提供刮胡子、理发服务的基本上还都是老头子没有小姑娘
那时侯,修脚基本上是一件没有三陪服务的技术活
那时侯,市场上的冬虫夏草、虎鞭鹿鞭基本上都是不值钱的狗皮膏药
那时侯,干活基本上都是按工分计算的
那时侯,当兵的基本上都是爱写家书的
那时候,爬长城当好汉基本上是一件全民性的乐事
那时候,长城上基本上也是需要英姿飒爽的警察叔叔严打各类犯罪分子的
那时候,记忆中的爷爷奶奶基本上都是这样朴实的形象
那时候,女人穿裙子基本上最多露到小腿肚子以上一点点
那时候,拿相机帮别人照相的人基本上都是要认认真真摆架势的
那时候……哈哈,基本上这个小家伙的红领巾肯定是丢了拿个丝巾代替的!
那时候的小鬼头,现在你在哪里?。

农村老照片那个时代的记忆

农村老照片那个时代的记忆

农村老照片——那个时代的记忆文字:李月贵图片:手机拍摄/网络图片编辑:李月贵一、农村改革开放前(生产队时期)的老照片生产队,一个50、60后的朋友们熟悉而又平常的词汇,一种在我国农村延续了多年的最基层的社会形式,我不想评判它的是非功过,只想记录我在那个年代,作为孩子的印记。

从我记事起,就有了生产队(生产队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

根据各地方不同的情况,人民公社的组织,可以是两级,即公社和生产队,也可以是三级,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

我家属于内蒙古凉城县厢黄地人民公社西厢大队的第六生产队,全队四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人。

那时的村民叫社员。

几千年单干独斗的农民,经过合作化组织起来,成为一名集体生产队的社员,所有的生活来源就是以参加劳动而得到工分,再由工分折算成粮食与柴草,成为一个家庭的最基础的生活来源。

他们勤劳俭朴,心地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过着最简单的生活。

下面是农村改革开放前的一些生产、生活场景图片:▽社员们一边唠着家长里短,一边吃饭、做活▽六、七十年代,好多农民穿的都是打补丁衣服生产队时期的社员家里都比较贫穷,农民花钱买一身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

四、五年不买新衣服是常见的事,孩子们的衣服都是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以此类推,好多人的衣服上都是打补丁。

不仅仅社员贫穷,就是生产队也很穷。

农民不能有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能自己养猪,养鸡以及其他家畜,如果那个农民自己养家畜,就要被批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60年代初大队组织社员学文化▽红卫兵长征大串联的激情岁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

红卫兵运动最初是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随后发展为抄家、打人、砸物。

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许多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

红卫兵运动对社会秩序和民主法制的破坏,引起各地党组织和许多干部群众的不满和抵制。

但是,这种不满和抵制当时却被认为是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记忆中的80年代:老照片带你穿越到80年代的湖北武汉

记忆中的80年代:老照片带你穿越到80年代的湖北武汉

记忆中的80年代:⽼照⽚带你穿越到80年代的湖北武汉
图为80年代湖北武汉的航空路转盘,照⽚的左边是汉⼝饭店。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世界第三⼤
河长江及其最⼤⽀流汉⽔横贯市境中央,将武汉城区⼀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汉阳三镇
隔江⿍⽴的格局。

本组⽼照⽚拍摄于80年代的武汉。

图为80年代武汉解放⼤道上迎春长跑的群众。

解放⼤道位于武汉市汉⼝区,是⼀条纵贯汉⼝市
区的⼤道。

图为80年代的武昌汽车客运站。

武昌是武汉三镇之⼀,位于长江南岸。

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
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且各⾃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貌,在功能分⼯上各⾃扮演不同的⾓⾊,虽
然三镇在⾏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根本改变。

图为80年代武汉东湖沙滩浴场。

东湖因位于武汉市武昌东部,故此得名。

图为80年代武汉武珞路⼤东门附近。

武珞路是武汉市武昌区的⼀条主⼲道。

图为80年代武汉的服装店。

图为80年代的武汉客运港。

图为80年代武汉的⼀个公园。

图为80年代武汉的中南商业⼤楼。

武汉中南商业⼤楼是中商集团创业基地,成⽴于1985年,位
于武汉三镇内环线必经黄⾦地段武昌中南路⼝。

80年代珍贵照片 回不去的旧时光

80年代珍贵照片 回不去的旧时光

80年代珍贵照片回不去的旧时光
80年代珍贵照片回不去的旧时光
摄影师秋山亮二
在上个世纪记载了80年代昆明、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中国各地
儿童的日常生活,后结集出版,名为《你好小朋友》。

我们都曾就是小朋友。

其中乘着卡车去郊游、在椅子上写作业、做眼保健操偷偷睁眼、买白糖棒冰以及喝橘子水等生活情景真是令人怀念逝去的童年啊。

扎把椅子在路边做作业!
大雨过后,出去抓鱼。

妈妈给卖美味的了。

汽水怎么这么甜啊。

练舞练习得满头大汗。

兴趣班总要报个把的。

小伙子,你为什么不高兴?
我也不知道这是干嘛……所以这是干嘛?
挤卡车回去春游!
不好好做眼保健操的姑娘。

不晓得这姑娘后来拎体操冠军没有?
舞蹈班的吧这应该是。

打听呀打听呀找朋友,找出一个好朋友……
课间时间,聚一起干嘛呢?
这就是专给……没意思过。

练习国画(其实像漫画……)
感觉就是草原上的某种舞蹈。

结伴而行,就不怕遇到坏人和狼了!
莫非就是跳房子?
枪战巷斗什么的,从小就见识过了。

很多年后,你们三个可以发展出来一个三角恋情吗?(思索脸)空旷的儿童图书馆。

苗族少女和奶奶。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80年代老照片大全

80年代老照片大全

80年代老照片大全黑白篇那时候,大家都还在使用煤炉,一入冬,都拉着小车往家里运煤球。

煤炉必须一直烧着,为了最大化利用,经常在烧水的同时热个馒头,在炉子里烤个红薯,这样烤出来的红薯特别香哦。

万一炉子熄火了,小孩子就出动,到别家借个煤球来。

小心的夹着,慢慢走。

那时候,一家人凑在一起吃火锅,温暖而温馨。

那时侯的市场,基本上都是没有棚子的。

抢购白菜啦,那时节,还没有反季蔬菜呢!那时候,大家都是一起去铲雪的。

那时候,老爷子在冰面上这么打洞钓鱼的。

那时候马路上的车,基本上都是非机动的。

那时侯的驴,基本上都是很重要的。

那时候,这些放学的小朋友里面基本上就有现在三十来岁的你。

那时侯我们养鸡,基本上是不怕禽流感的。

那时侯,卖凉粉的基本上就算是个老板。

那时候……哈哈,基本上这个小家伙的红领巾肯定是丢了拿个丝巾代替的!那时候的电影投资基本上是没有上亿的。

那时候的解放军基本上是很牛的。

那时候的城里人和乡下人,基本生活雷同。

那时候就敢爱敢抱的公园先驱,都是胆大的。

那时候的饭量基本上都是大大的,拿了个比脸还大的碗就坐在院子前满足地吃了起来。

那时候的大型敞篷TAXI,也是很酷炫的!那时候的火车头都是烧炭的。

那时候的红旗里面坐的都是当官的。

那时候,这么一身牛逼装备也是蛮让人羡慕的。

那时候这样一副挨板子模样,肯定是个体户家的。

那时候这样的小人书摊我们都蹲过,看一本就是一分钱。

那时候大家穿的基本都是一样的。

那时候卖调料的都叫十三香。

那时候的猪肉基本上都是食品公司垄断的。

那时候去上一回天安门广场,是我们乡里娃娃心中最大的梦想。

那时候爬长城当好汉基本上是一个全民乐事。

那时候的女子穿裙子最多露在小腿肚子以上一点点。

那时候,靠着墙根,打量那个白皮肤绿眼睛的外国人的你,现在在哪里呢?。

满满地八十年代风韵。看这些建筑物以及公共配套设施,人们会发现,这里原本很是繁

满满地八十年代风韵。看这些建筑物以及公共配套设施,人们会发现,这里原本很是繁

满满地八十年代风韵。

看这些建筑物以及公共配套设施,人们会发现,这里原本很是繁
满满地八十年代风韵,从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那些建筑物和公共配套设施,是当时流行文化的见证,活跃着充满活力的时代气氛。

这里原本很是繁华,各种款式的建筑风格见证了当年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

在八十年代,建筑混凝土构架体、钢结构楼、带私家花园的小洋房,以及以现代主义为主的高楼大厦,林立一片。

除了上述建筑,还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像公共汽车站、学校、医院,全都为当时的社会所提供。

公共汽车站林立在街道上,提供基础的出行方式;学校及医院则为整个城市提供教育及医疗服务,体现了当时八十年代更加关注教育及健康的氛围。

当年社会化的发展,促进了当时城市及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像是社会保险、养老金制度及文化教育,都慢慢进入民众的生活,不断提升了社会水平,这一切都使得当时的城市景象更加繁华。

因此,人们在观看这些建筑物以及公共配套设施时,依然可以始终保持一种满满地八十年代风韵,将当时的景色从那欢乐繁华的环境留存在现在。

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国这些老照片可以见证

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国这些老照片可以见证

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中国,这些老照片可以见证!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开始凸显出了种种矛盾,如东西部的差别,城乡的差别,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等等。

这组黑白照片,贯穿了整个80年代,包含了拆迁、严打、国企改革等题材,是观察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绝好资料。

图为1989年,陕西西安高速公路工地,被强行拖走的搬迁户。

图为1980年,云南楚雄掰手腕的乡民。

图为1981年,广东广州郊区农家少女,抱着小狗拍下新潮留影。

图为1981年,广东深圳特区刚刚创立,未来的市中心常有耕牛在踱步。

图为1981年,浙江杭州美术学院内,随处可见被遗弃的领袖雕像。

图为1982年,北京冬泳者边晒太阳边聊天。

图为1982年,北京外国驻华大使馆门前。

图为1982年,北京小胡同里开了美发屋。

图为1982年,湖南邵阳八旬老农买了全县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图为1982年,浙江杭州结队上香的农妇。

图为1983年,北京国营商店的员工在分配奖金。

图为1983年,北京神秘的中南海对公众开放了。

图为1983年,广东东莞刚刚“洗脚上田”、进厂打工的村姑。

图为1983年,广东梅县民航机场启用之日,老百姓结伴来看飞机。

图为1983年,河北秦皇岛关押在劳教所里的人。

图为1983年,河南洛阳老师带领学生上街,纠正商家招牌上的错别字。

图为1983年,湖北松滋“从重从快打击犯罪”期间,法院的死刑布告贴满墙头。

图为1983年,山东青岛,外籍华人在夏令营学包饺子。

图为1983年,浙江温州,学骑自行车的女邮递员。

图为1984年,北京更新天安门广场的巨幅画像。

图为1984年,北京,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冠的中国女排队员归来。

图为1984年,河北廊坊一家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

图为1984年,四川昭觉当街喝酒的彝族汉子。

图为1985年,北京火车站地板上,民工们自娱自乐。

图为1985年,广东广州“揭秘”型小报流行一时。

图为1985年,广东深圳外来女工宿舍。

图为1985年,浙江绍兴计划生育宣传队乘船沿河演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张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印象老照片,满满都是回忆!
本组图片真实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照片是由多名中外摄影拍摄的,取景地点遍布全国各地;而今的中国,高速发展,越来越繁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或者还记得曾经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和现在的社会相比,可以说是有着巨大的变化。

历史老照片: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块索尼产品的大广告牌。

图:街头卖冰糖葫芦的小贩,记得这是小时候的最爱。

历史老照片:在八达岭长城上拍写真的新人。

图:在滑旱冰的男女,在80年代,这算是一种比较时髦的娱乐活动。

历史老照片:坐在游泳池旁的女性的背影。

图:手持“大哥大”的人,在80年代末,用得起“大哥大”的人绝对是土豪级的人物。

历史老照片:街上做小吃的小摊,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

图: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女性,穿着打扮是越来越时尚了。

历史老照片:上海外滩长椅上的一对情侣,随着社会不断开放,恋人们可以光明正大秀恩爱了。

图:在路边卖水果的阿婆。

历史老照片:在公园里合照的美女。

图:80年代的马路,机动车很少,主要以自行车为主。

历史老照片:夏天在游泳的人群。

图:农村里的小孩在玩老鹰捉小鸡。

【草根说历史的微信公众号:lyxtea 期待您的加入,一起畅谈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