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

合集下载

宜宾博物馆文物介绍

宜宾博物馆文物介绍

宜宾博物馆文物介绍
宜宾博物馆是一座位于四川宜宾市的知名博物馆,展示着丰富多样的文物,让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进入宜宾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是宜宾地区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铜鼎,其雕刻精美细腻,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除了青铜器,宜宾博物馆还收藏着大量的陶瓷器。

这些陶瓷器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陶艺发展轨迹,从简朴的灰陶到精美的青瓷,每一件作品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其中,一件唐代的青釉瓷器引人注目,器身通透如玉,釉色明亮如蓝,令人叹为观止。

宜宾博物馆还有一间展厅专门展示了古代书画作品。

这些作品既有名家的墨宝,也有普通人的随笔。

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无论是山水画的宁静与恢弘,还是花鸟画的细腻与生动,都让人流连忘返。

宜宾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和器物,如古代文献、古代服饰、古代武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还反映了宜宾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历史。

宜宾博物馆作为一座重要的文化场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机会,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
人的智慧和艺术品味,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它是一座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的宝库,也是我们了解宜宾的窗口。

让我们一起走进宜宾博物馆,感受历史的韵味,感受文化的力量。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

要 的 战略地 位 :因为 地处 川滇 黔交 结部 ,宜 宾 自然 而然 地 了 四川盆 地 与 云 贵边 地 ,还 大大 缩 短 了 中原地 区 通达 东
成 为 了四 川盆 地通 向云 贵 高原 的 门户 ,是重 要 的 战略 要 南 亚诸 国的距离 。
地 ;驿道 畅达 ,近 可通 云 贵 各地 ,远 可 直 抵南 亚 、东 南 亚 ,
要 处 ”,或 说 宜 宾面 山临水 ,有 舟 车 之便 ,“水 则一 从 锦城 名副 其 实的交 通枢 纽之 地 :借 岷江 水路 ,使 宜宾完 全融 入
东 下 ,一 从 马湖 西 来 ,合流 入 江 ”“负 山濒 江,雄 据地 势 ,东 了以成都 为 中心 的 巴蜀 政治 经济 文化 圈;顺 长江 东下 ,通
显 而 易见 ,便利 的交通 ,加速 了人 流 、物流 、信息 流 的
是 国际大通 道 ;是金 沙江 和 岷江 的汇合 处 ,万里长 江 的起 节 奏 ,改变 了原 住 民焚人 的社会 意 识 ,打破 了本 地 旧有 原
点,坐拥三江水利之便,上溯连接着金沙江两岸的川西滇 始 经 济 社会 系 统 ,改 变 了早 年粗 放 的 生产 和 自足 消 费 的
摘 要 : 宜宾有“中国酒都”的美誉 ,以五粮液 为代表 的宜宾酒产业在 四川乃至全 国都 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 位 ,这 已 成 为广泛的社会 共识。而对 于宜宾深厚 的酒文化历 史底 蕴 ,众说 纷纭 中,至今 少见清晰 的描述 。从 宜宾史志档案 资料研 究 出发 ,分析 宜宾作 为中国酒都 的原 因。 关键词 : 宜宾史志档案 ; 酒文化 中图分 类号 :TS971.22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001—9286(2016)08—0126一O3

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

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

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宜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酒文化名城。

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气候温和,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美酒的故乡。

历代文人墨客往往慕名而至,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先后莅临,品尝美酒,咏赞风光,留下不少名篇,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宜宾众多的酒文化遗迹:流杯池、锁江亭、安乐泉、五粮液长发升、利川永明清酿酒作坊、明代600年酒窖、宜宾汉代酒文化画像砖、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处处飘逸着美酒的醇香,翔实地记录了宜宾酿酒的漫长的岁月,书写了宜宾酒文化的光辉篇章,浓缩了宜宾三千年酒文化的历史。

下面就让我们对酒都宜宾和宜宾酒文化史迹进行考察。

一、流杯池图片来源:网络酒都宜宾名胜之一,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

位于宜宾市城北。

天柱山下,巨石磋峨,平地拔起,裂石中开,一道天然峡谷,即池所在处。

池长5.2米,宽仅0.55米。

山顶古树盘生,遮天蔽日;池内微波荡漾,映照萦回,清幽静谧。

据《宜宾县志》记载,池为北宋黄庭坚于元符元年(1098)谪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之义修建的。

池为九曲形,周置石凳凡八。

谷底小溪,流经九曲后没入石缝。

黄庭坚常邀友人对池而坐,流杯饮酒,赋诗酬唱,写下了不少赞颂宜宾美酒的诗篇。

以后,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以及明代状元杨慎等都曾在流杯池畅饮当地名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题咏。

元末池废,明景泰年间(1450-1456)修复。

明代诗人李春先《咏流杯池》诗云:“谁将怪石劈为门?引入烟霞势欲吞;水有源头流玉液,人从谷口泛金樽,座间罗绮山花簇,席上笙簧鸟语喧。

曲折劝酬情不尽,喜看明月转江村。

”巨石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墨客诗词、书法、石刻遗迹九十多处,黄庭坚手书“南极老人无量寿佛”八字,至今犹存。

还有杨升庵草书“胜概”,也十分引人注目。

流杯池及其石刻题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来宜宾酒文化的发展状况,给我国酒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二、锁江亭及石刻图片来源:网络锁江石刻位于宜宾市岷江北岸。

酒都宜宾

酒都宜宾

酒都宜宾提到“五粮液”,大家会异口同声地说:那是饮誉中外的名酒!问及“五粮液”的生产地宜宾,知道的人恐怕不是很多。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汇处,东靠万里长城,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宜宾穿越了4000多年的历史时空,承载了3000多年的酿酒史,2780多年的建城史,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的古老城市之一,自古就有“一家饮酒千家醉,一户开瓶满城香”的美誉。

参观五粮液宜宾黄冈实验学校于2009年秋季,面向全国新进了一批骨干教师,开学之前,我与校长一起陪同他们参观了这个名扬国内外的五粮液集团。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北面的岷江之滨,其前身为五十年代初由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

1959年因其产品五粮液酒的优秀品质和声誉而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是以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经营为主,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包装、光电玻璃、现代物流、橡胶制品、现代制药等产业多元发展,具有深厚企业文化的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五粮液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2003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宜宾五粮液酒厂进行了视察,十里酒城,留下了总书记无限的期待和祝愿。

我们站在胡主席视察的画像前,品赏香气四溢的五粮液美酒,好像也来到了伟人身边,受到过伟人的关怀,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温暖,那种自豪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五粮液的原材料是取自长江底100米深的浸水层,在经过多道工序精心酿造,自然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满口香”的称誉。

有人说诗之头李白,酒之头五粮液,江之头宜宾。

硕大的酒杯,就是宜宾的标志。

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

为宣传和打造“酒都宜宾”名片,弘扬酒文化,发展壮大宜宾酒产业,构建文化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平台,自2007年起,宜宾于每年的12月18日举办酒圣节。

目前,中国宜宾酒圣节已成为四川“十大名节”之一。

走进宜宾酒文化感受酒文化魅力

走进宜宾酒文化感受酒文化魅力

3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宜宾酒文化, 感受酒文化的魅力
3
宜宾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自然环境的孕育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交汇 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酿酒资源。宜宾 的水质清澈甘甜,特别是金沙江和岷江的交汇处,形成 了独特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水源 。此外,宜宾的气候适宜,四季分明,为酿酒微生物的 繁殖
独特的酿酒工艺
宜宾酿酒工艺独树一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粮固 态发酵酿酒工艺"。这种工艺选用五种粮食(高粱、玉米 、糯米、小麦和大米)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固态蒸 馏和陈贮老熟等工序酿造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白酒
宜宾酒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丰富的酒俗文化
在宜宾,酒不仅仅是饮品,更是 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这里有丰 富多彩的酒俗文化,如:婚丧嫁 娶时的酒礼、朋友聚会时的酒歌 、迎接贵客时的酒令等等。这些 酒俗文化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体现 了宜宾人民热情好客、敦厚诚恳 的民风
目录
CONTENTS
-
1 宜宾酒文化 2 引言 3 宜宾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4 宜宾酒文化的内涵与特色 5 宜宾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结语
1
2
引言
1
宜宾,位于中国四川省南部,拥有悠 久的酿酒历史和独特的酿酒工艺,被
誉为"中国酒都"
这里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与当地的山 水人文、风土人情紧密相连
2
宜宾酒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人文的积淀
宜宾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早在南北朝时期 ,这里的酿酒业就已经十分发达。据史书记 载,当时宜宾已有了"咂酒",这是一种用粮 食发酵制成的低度酒。到了唐朝,宜宾的酿 酒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出现了"重碧酒", 被誉为"中国白酒的活化石"。明清时期,宜 宾的酿酒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中 国的酿酒中心之一

川酒概况我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

川酒概况我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

川酒概况我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酒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酿酒历史至少已有四五千年,而川酒在全国酒类生产和酒文化发展史上,由于源远流长,名酒辈出,灿若繁星,影响深远,无可争议地名列前茅。

(一) 四川地区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尚处于蒙昧时期,成都平原献出现了酒及酒器。

发展至今,历经数十个世纪,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发展、成熟。

川酒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灿若繁星的名酒的光辉走过来的。

川酒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名酒。

正是这些历朝历代、林林总总的名酒,以其浓郁的酒香托起了巴蜀的辉煌,最终结晶为今天蜚声海内外的川产全国名酒。

川酒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那传说中的古蜀国蚕丛、鱼凫时代。

近年在广汉三星堆古蜀都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酒器,这些酒器的品种之繁多,埋藏之集中,令人叹为观止。

酒器包括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两大类。

其酿酒器具如高颈大罐,颈高、口直,可使酿酒时便于密封罐口,避免杂菌进入并造成厌氧的发酵优越条件;罐的下部成反弧内收形,以利吸收热量;底小而平,便于埋在灶坑边热灰中保温。

从这个酿酒用高颈罐的特点上,不难看出,此时蜀人酿酒技术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蜀人发明酿酒的时间,当在此之前。

在远古时代,要使酿酒技术进步达到这一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星堆出土的蜀人饮酒器皿主要是瓶形杯,其最大特点是束颈。

这意味着当时蜀人饮酒方式为啜饮。

也就是说,此时蜀人所饮之酒已是一种无滓的清酒,比同期中原地区"汁滓相将"的"连糟"酒更为先进。

而与中原地区这种酒类似的酒,被蜀人名之为醴,被认为是一种薄酒,仅用于王室(开明九世以后,约相当战国早期) 祭祖。

因为周王室宗庙祭祀用的就是这种薄酒,蜀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开明九世以后也出现了以醴为祭的现象。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酿酒业进一步有较大的发展。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喜饮酒。

宜宾酒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读凌受勋教授《宜宾酒文化史》

宜宾酒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读凌受勋教授《宜宾酒文化史》

宜宾酒文化研究之集大成者——读凌受勋教授《宜宾酒文化史》梁多亮【摘要】孕育了国之瑰宝五粮液,也孕育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红楼梦酒——等美酒的万里长江第一城,令人遗憾的是,一直尚无一本宜宾酒文化史,直至凌受勋教授的《宜宾酒文化史》的问世,才终于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宜宾酒文化史,历经先秦至现代,各朝代无一或缺,从《宜宾酒文化史》中可以看出酒都宜宾从窨酒、重酿酒、小曲酒、大曲酒,到现代红楼梦酒、五粮液发展的全过程,尤以宋、明、清、民国部分的内容最为详实.【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3)001【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宜宾酒文化史》;凌受勋;集大成;酒文化【作者】梁多亮【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四川宜宾64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092当下,酒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文化竞争,文化竞争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营销。

2010年,宜宾红楼梦酒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了23位地域文化知名专家,对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区岷江地域进行的人文生态调查,这是对宜宾酒文化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创举。

岷江调查及其引发的糟坊头考古,证明红楼梦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源,糟坊头酿酒遗址的发掘,彻底改写了宜宾酒文化史,并将宜宾红楼梦酒业的酿酒史,延伸到明代,丰富了四川白酒的内涵,厚重了四川酿酒的历史,强化了四川白酒“甲天下”的地位,为四川省打造白酒金三角作出了巨大的文化推力,特别是构筑了红楼梦酒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对红楼梦酒业和宜宾酒产业的支撑作用将随着岁月的推移而不断显现。

宜宾红楼梦酒业明代酿酒老糟坊遗址,已正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凌受勋教授全程参与岷江地域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他将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和民俗调查进行综合深入研究,因而产生了许多独到的学术创见,形成了一系列很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写就了宜宾酒都破天荒的创新之作《宜宾酒文化史》。

改革开放伊始,宜宾就被誉为酒乡、酒都。

宜宾酒文化

宜宾酒文化

宜宾酒文化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各个地方都有各自家乡的民风民俗,宜宾最有名的民风民俗是酒文化。

宜宾的酒早在宋代就开始有了大规模的酿造。

北宋时戎州的酒课是5000贯,年产量达到了522500斗,年耗粮37500石。

在明代,宜宾的酿酒工艺日臻完善。

在宜宾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出现了商业性的手工作坊——糟房,从清末到民国,糟房多达12家。

宜宾的“杂粮酒”远近闻名,以至后来成为“五粮液”的前身。

至今,“五粮液”已闻名国内外,五粮液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也越做越大,占据了宜宾上江北大部分地盘。

在酒厂公司内有很多大型车间,内部公路旁输酒管道随处可见,酒厂内的交通十分通畅,每天都有上百辆运输车经过。

每当过节时,人们都会摆设宴席款待亲朋好友,但是,宴席上酒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本地人留传着“无酒不成席”的风俗。

到过年时,去亲友家去探访,几乎都是送的是家乡的名酒“五粮液”。

在外国来宾的宴席上,“五粮液”更是不能少的,因为“五粮液”的浓香能使外国来宾对中国留下好印象。

宜宾的酒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进而在民间形成各种酒俗和娱乐方式,聚会离不开酒,节日庆典离不开酒,经济文化交流更是离不开酒。

宜宾的酒与众不同,是五粮中的精华!宜宾人善饮酒,这就是宜宾的民俗。

各地有各地的民俗,宜宾有酒民俗。

宜宾酒文化篇

宜宾酒文化篇

·酒文化篇宜宾,这座弥漫着千年酒香的古城,是一个天造地设的酿酒宝地。

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地灵出美酒,人杰出酒圣。

宜宾城以酒闻名,酒以城兴,宜宾酒文化源远流长,堪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又一光彩夺目的瑰宝。

醇香的酒,荡漾着宜宾的发展与时代的嬗变,渗透在人们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

宜宾酒文化主要呈现三大亮点:亮点之一:宜宾的酒文化馨香四溢宜宾酒业兴旺,酒文化内涵丰富、馨香四溢,在宜宾三江六岸的江堤城墙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座座大型酒文化浮雕,以生动的图案展示着宜宾的酒文化风采。

伫立于内宜高速公路宜宾出站口的一座高9.9米青铜酒樽,让每一个踏入宜宾的宾客似乎嗅到了浓烈的酒香。

辟建于宜宾博物馆内的宜宾酒史陈列馆和新建的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展品众多,内容详实,生动地展示了宜宾酒的源远流长。

宜宾城中部分街道、建筑物、城雕均冠以酒文化元素的称谓,如酒都饭店、酒都剧场、五粮液大道、酒都路、五粮液经贸大厦、五粮液酒家、五粮液体育活动中心等。

三江路艺术长廊有《历朝酒都》群雕。

宜宾相继成立了酿酒协会、酒文化协会。

在前三届的中国宜宾酒圣节期间,均举办了“酒文化”研究会,今年还将举办高端“中国酒都论坛”。

宜宾五粮液酒厂中错落有致的建筑、雕塑、花木、流水以及厂区的各个景点,如酒圣山、奋进塔、安乐泉、日月宫、书法长廊、鹏程广场、金杯柱等等,无不是传统民族文化与当代酒文化融汇贯通的生动体现,无不是中国名酒企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博大精深的宜宾酒文化,底蕴厚重,可谓精彩纷呈。

可以说,中国的中庸文化、忠义文化、华夏文化等均能在宜宾酒类品牌中找到踪影,这在中国任何一个地域和城市都是无法相比的。

如五粮液的中庸文化、金潭玉液酒的庄子文化、叙府酒的柔雅文化、梦酒的圆梦文化、华夏春酒的华夏文化、竹酒的风骨文化以及金南福酒的福运文化等等。

为彰显宜宾酒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宜宾还另辟蹊径,正着力打造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酒商》,该剧以历史为幕,以民族文化为底蕴,围绕酒道、商道、人道,融合文化、经济、政治,讲述了一个酿酒之道与做人之道的故事……《大酒商》讲述的是戎州十里香酒坊第十代传人伍永和的故事,折射的却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而宜宾酒文化,必将在剧中大放异彩。

宜宾酒文化

宜宾酒文化

宜宾地处大西南名酒带中心,二千余年来名酿代出,是中国酒文化发祥地之一。

从宜宾出土的大批汉代酿酒、取酒、饮酒器及沽酒陶俑和宴饮画像石刻等,证明此地名酒源远流工。

古代戎州(今宜宾)美酒,曾博得不少诗人的赞美。

杜甫在《戎州扬使君东楼》中,曾盛赞宜宾重碧酲色的“春酒”黄庭坚在宜宾写的诗词中,写出了对荔枝绿、姚子雪曲、安乐、春泉、玉醴等名酒的倾倒和“每倾家以继酌”的情怀。

范成大对于宜宾名酒情深难忘,咏出了“我来但醉春碧酒”的慨叹。

陆游晚年怀念宜宾的荔枝和美酒,壮年时曾有于此地“终焉”的深意。

至于明人李春光、尹伸、清人张问陶、刘光第、赵熙等人,当代如李鹏、阳翰生、华罗庚、张爱萍、邓力群、魏传统等都写诗、为文对宜宾美酒给予赞誉。

改革开放以来,明代酒窖酿造的五粮液,更加焕发青春,先后在国内、国际评比中获各项金奖337次。

宜宾酒业兴旺,促成了酒文化内涵的更加充实。

辟建于宜宾博览馆内的宜宾酒史陈列馆和新建的五粮液酒文化博馆,展品众多,内容丰富。

尤其是后者,乃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性酒文化博物馆,展品达376件之多.宜宾城中部分街道、建筑物、城雕均新命以具有酒文化特色的称号,如酒都饭店、酒都剧场、五粮液大道、酒都路、五粮液经贸大厦、五粮液酒家、五粮液体育活动中心等。

小北街城雕有《醉》,三江路雕塑艺术长廊有《历朝酒都》。

宜宾建立了酿酒协会、酒文化协会,开展专题性酒文化研究。

1992年,五粮液酒厂曾举办国际酒文化暨海峡两岸酒文化研讨会。

名酒企业文化建设,亦取得重大进展。

宜宾五粮液酒厂中的建筑、雕塑、花木、流水以及厂区错落有致的各个景点,如酒圣山、奋进塔、安乐泉、日月宫、书法长廊、鹏程广场、金杯柱等等,生动地体现了传统中国民族文化与当代酒文化的融汇与贯通,展现了中国名酒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

四川白酒产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特曲、郎酒、沱牌曲酒等“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国家名酒,更浓缩了川酒文化的精髓而享誉中外。

宜宾佳酿——半由天工半由人(下)

宜宾佳酿——半由天工半由人(下)

在人类偶然从自然界得到酒之前,酒只是一种微生物作用于植物果实后的自然产物;而当人类初尝酒味、为之倾倒并开始尝试酿酒的时候,酒无可避免地与人类生活、文化乃至文明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人云:酒始于智者,后世循之,以之成礼,以之养老,以之成欢。

概括了酒的文化属性,但对于宜宾而言,酒的作用和内涵不止于此。

在长达数千年酿酒历史的背后,还有历代中原王朝对宜宾的治理隐喻——控扼交通、经略西南、提振经济、充盈税收、羁縻安抚……从某种意义上说,宜宾的酿酒史,何尝不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呢?先秦汉唐宋:酒,地缘政治的投影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岷江、金沙江和长江交汇点,以古代中原王朝自北向南的眼光看,宜宾是王朝势力范围与西南蛮夷之地的分界线,不仅是西南门户,更可由此进入两广地区、抵达海洋,甚至借由云南前往缅甸和印度。

若以自西向东的地理视角进行审视,这里是长江从高原进入平原丘陵的地点。

长江水系以宜宾为枢纽,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更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海联系起来。

自新石器时代起,宜宾便是古代西南夷僰人的世居之地。

僰人善饮亦善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用粮食酿造出“窨酒”。

僰人的“窨酒”十分有名,曾作为贡品进贡给周王室,也是僰人重要的交易物资。

在秦代打通五尺道、汉代开通蜀身毒道、隋唐辟建石门道之后,宜宾控扼云贵高原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从先秦到宋代,中原王朝在宜宾始终实行宽松的酒业政策,鼓励用茶酒等物资与西南少数民族进行贸易,以期达到“茶酒羁縻”的目的。

两宋时期,随着西南夷频繁叛乱以及南宋王朝与金、元连年战争,宜宾所在的川南地区大量驻军,最多时达数万人。

军队和劳动力在宜宾大量聚集,导致当地对酒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同时,由于国家财政已无力负担激增的军费开支,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赵开在四川实行酒法改革,放开了禁酒令,四川酒税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当时宜宾人口约36600人,而年酿酒量可达522500斗,且名酒频出,仅在黄庭坚诗中就出现荔枝绿、玉醴、清醇和姚子雪曲等品种,《马湖府志》“相引百十为群,击铜鼓歌舞饮酒”的记载,刻画出彼时宜宾民间饮酒之风盛行的场景。

美丽的酒都宜宾

美丽的酒都宜宾

宜宾燃面
• 此面干燥多油 油重无水,引火即燃, 挑起来可如火绳一般点燃故名。原 名叙府燃面,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 旧时也称油条面。早在清朝光绪年 间便开始有人经营,是宜宾传统的 名小吃。
• 它选用本地优质面条为主料,以宜 宾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 角、山奈、芝麻、花生、核桃、金 条辣椒、上等花椒、味精以及香葱、 豌豆尖或菠菜叶等辅料,将面煮熟, 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再按传统工 艺加油佐料即成。
美丽的酒都宜宾
制作人:何芳 汽车工程系汽车营销1班
01
五 粮液简介
02
越 溪 河 风景 区
目 录
03
宜宾小吃
五粮液的来源

1909 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板邓子均,又采用红高粱、大米、糯米、麦 子、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酿造出了香味纯浓的“杂粮酒”,送给当地团练 局文书杨惠泉品尝,他认为此酒色、香、味均佳,又是用五种粮食酿造而成, 使人闻名领味。从此,这种杂粮酒便以五粮液享于世人,流芳至今。蜚声中 外、誉满神州的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所产的交杯牌、五粮液牌五粮液(由 “荔枝绿”——宜宾元曲而来),在中国浓香型酒中独树一帜,为四川省的 六朵金花之一。它以“香气悠久,滋味醇厚,进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 调,恰到好处”的风格享名世界。
柏溪潮糕
• “柏溪潮糕”又叫“柏溪糕 点”,汉族糕类美食,以四 川省宜宾县柏溪镇产的最为 正宗。它历史悠久,遐迩闻 名。据说这东西还是市场竞 争的产物。由于柏溪镇地理 环境优越,在清朝同治帝时 便是水陆交通发达的码头, 镇上商店多,为了占领市场, 赢得利润,于是争相改进糕 点的生产技术。创新的结果 便是有了这让后人一饱口服 的潮糕。
五粮液酒厂

今天的五粮液集团公司,享有“花园公司”的美名,灿烂远古的酒文化在这 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精心 规划的厂区、独具匠心的雕塑、现代气魄的建筑、 四季常青的花木构筑起极富特色的五粮液企业文化。集团内也有很多有名的 景观:全国最高的企业形象雕塑 —— 奋进塔,全国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览馆, 气势恢宏的鹏程广场,厂内文化公园酒圣山

五粮液酒文化

五粮液酒文化

为五粮液起名的宜宾晚清举人杨惠泉:1909年秋,宜宾团练局长雷东垣举为家宴,各界名流雅士文人墨客会聚于此。

席间,饮品杂粮酒,满堂喝彩,杨惠泉赞绝代佳酿而鄙其名不雅,故曰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语出惊四座称妙,叫绝妙在酒名不言酒,绝在酒名诗意中,五粮液酒名从此问鼎世界,名扬天下。

其时,五粮液和杂粮酒两个名字同时使用,民间俗名仍叫杂粮酒,官方雅名叫五粮液。

直至1932年注册了五粮液商标,才逐步雅俗同称五粮液。

三、五粮液标识的含意标志图形中大圆象征地球,表示产品定要覆盖全球市场;五粮呈上升趋势,有动感的线汇集到一起(点)表示五种原料(粮食)升华酿成五粮液,同时表示五粮液酒厂蒸蒸日上的态势(奋进向上);两个同习圆表示东西南北中的职工以及关心五粮液的人,习同德,团结一对敌,中心小圆中的W(W是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永远在职工心中,全体职工心系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标志的标准色为红色,红色同时为产品色,象征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红红火火,永远发展。

四、五粮液的酿造工艺1、五粮液所用的粮食:大米、小麦、高梁、糯米、玉米。

“粮为酒之精”,五粮之中,高梁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得,糯米产酒纯甜味浓,玉米酒味含冲香,小麦产酒则显曲香。

这正是五粮液在原料选配上的夺人之处。

2、五粮液所采用的五种粮食原料,淀粉含量均在60%以上,为基酒的生产提供了淀粉基础。

五种粮食所含其他成分,经过发酵转化,产生出丰富的醇、醛、酮、酸、酯等基础风味物质,因此既综合了五种粮食酒的特点又独具风味。

3、五粮液采用独有的“包包曲”工艺。

“神曲出天府,佳酿透骨香“,五粮液之所以成为优中选优的上乘佳酿,其独特的工艺技术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独有的”包包曲“工艺更是值得一提。

全国浓香型大曲在酿制过程中,除了五粮液的曲块成“包包状”外(我们称之为“包包曲”),其余皆为平板曲。

“包包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的不同温度,形成不同的菌系、酶系,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特别是对酒产生陈味有独到功用,看似平常的“包包曲”保斑点了五粮液“酒味全面”的独有品质。

五粮液酒文化

五粮液酒文化

为五粮液起名的宜宾晚清举人杨惠泉:1909年秋,宜宾团练局长雷东垣举为家宴,各界名流雅士文人墨客会聚于此。

席间,饮品杂粮酒,满堂喝彩,杨惠泉赞绝代佳酿而鄙其名不雅,故曰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语出惊四座称妙,叫绝妙在酒名不言酒,绝在酒名诗意中,五粮液酒名从此问鼎世界,名扬天下。

其时,五粮液和杂粮酒两个名字同时使用,民间俗名仍叫杂粮酒,官方雅名叫五粮液。

直至1932年注册了五粮液商标,才逐步雅俗同称五粮液。

三、五粮液标识的含意标志图形中大圆象征地球,表示产品定要覆盖全球市场;五粮呈上升趋势,有动感的线汇集到一起(点)表示五种原料(粮食)升华酿成五粮液,同时表示五粮液酒厂蒸蒸日上的态势(奋进向上);两个同习圆表示东西南北中的职工以及关心五粮液的人,习同德,团结一对敌,中心小圆中的W(W是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永远在职工心中,全体职工心系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标志的标准色为红色,红色同时为产品色,象征五粮液和五粮液酒厂红红火火,永远发展。

四、五粮液的酿造工艺1、五粮液所用的粮食:大米、小麦、高梁、糯米、玉米。

“粮为酒之精”,五粮之中,高梁产酒清香味正,大米产酒醇和甘得,糯米产酒纯甜味浓,玉米酒味含冲香,小麦产酒则显曲香。

这正是五粮液在原料选配上的夺人之处。

2、五粮液所采用的五种粮食原料,淀粉含量均在60%以上,为基酒的生产提供了淀粉基础。

五种粮食所含其他成分,经过发酵转化,产生出丰富的醇、醛、酮、酸、酯等基础风味物质,因此既综合了五种粮食酒的特点又独具风味。

3、五粮液采用独有的“包包曲”工艺。

“神曲出天府,佳酿透骨香“,五粮液之所以成为优中选优的上乘佳酿,其独特的工艺技术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独有的”包包曲“工艺更是值得一提。

全国浓香型大曲在酿制过程中,除了五粮液的曲块成“包包状”外(我们称之为“包包曲”),其余皆为平板曲。

“包包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发酵的不同温度,形成不同的菌系、酶系,有利于酯化、生香和香味物质的累积,特别是对酒产生陈味有独到功用,看似平常的“包包曲”保斑点了五粮液“酒味全面”的独有品质。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

宜宾史志档案中的酒文化解码许越鸥【摘要】Yibin is well known as the“Liquor Capital of China”. Yibin Baijiu, represented by Wuliangye,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Baijiu in-dustry of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few descriptions of the profound liquor culturein Yibin history. In this paper, starting with the history ar-chives of Yibin,we tried to analyze the reason why Yibin had become the“Liquor Capitalof China”.%宜宾有“中国酒都”的美誉,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宜宾酒产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而对于宜宾深厚的酒文化历史底蕴,众说纷纭中,至今少见清晰的描述。

从宜宾史志档案资料研究出发,分析宜宾作为中国酒都的原因。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宜宾史志档案;酒文化【作者】许越鸥【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档案馆,四川成都6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71.22宜宾史志档案包括嘉庆1804年版的《宜宾县志》、1992年版的《宜宾市志》《史记·西南夷列传》以及诸多未经修订编撰的零散地方志。

这些宜宾史志档案可以大致分为地理档案、商贸档案与人文档案,其内容数量庞大需以百卷计之。

在这些档案中详尽记载了从古至今宜宾的地理风貌、商贸交易和人文文化,对其进行解析能够清晰的发现宜宾作为“中国酒都”起源发展的历史脉络。

鉴档可观今,对宜宾史志档案的研究对于酒文化研究和中国酒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川南宜宾酒俗谚语风情的人文基础

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川南宜宾酒俗谚语风情的人文基础

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川南宜宾酒俗谚语风
情的人文基础
骆凤文;黄诗玉
【期刊名称】《中华文化论坛》
【年(卷),期】2009()2
【摘要】该文从四川宜宾宴饮类型习俗、酒谚民谣俗语的产生、人事交往礼俗等三个方面,阐述川南民众的酒俗风情及其人文精神,指出源长厚重的宜宾酒业、酒文化所孕生出的朴实浓美的酒德、酒礼、酒仪、酒行、酒宴、酒乐、酒歌与仁义和美的酒俗精神,是宜宾成为"酒都"的极重要而又特色鲜明的精神人文基础。

【总页数】5页(P129-133)
【关键词】酒都;酒俗谚语风情;人文基因
【作者】骆凤文;黄诗玉
【作者单位】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宜宾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12
【相关文献】
1.五粮液千亿工程续写酒业传奇酒都宜宾领舞“中国白酒金三角” [J], 唐伯超
2.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川南宜宾酒文化习俗的和美精神 [J], 黄诗玉;骆凤文
3.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川南宜宾酒文化源长厚深的物质基础 [J],
骆凤文
4.华夏“酒道”,宜宾大源——从“中国酒都”之城市精神谈起 [J], 王金月;张海英;孟宝;骆凤文;郭五林
5.酒都宜宾和宜宾酒文化史迹 [J], 黄均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汉代出土文物看宜宾的酒文化

从汉代出土文物看宜宾的酒文化

作者: 郑永乐[1];丁天锡[2]
作者机构: [1]宜宾地区酒文化研究会;[2]宜宾地方志办公室
出版物刊名: 四川文物
页码: 44-46页
主题词: 出土文物 酒文化 宜宾县 峨冠博带 宜宾市 长宁县 江安县 社会交往 建元六年 西南边疆地区
摘要: 从汉代出土文物看宜宾的酒文化郑永乐,丁天锡中国人的酿酒、饮酒之风,远古就十分盛行。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酒器,是四、五千年前巴蜀酒史发展的实物见证。

《后汉书·南蛮南夷列传》记战国时秦昭襄王与巴夷刻石为盟,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

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

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宜宾宜宾,别称:“僰道” 、“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

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

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

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

地处东经103°36′~105°20′,北纬27°50′~29°16′(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6′,北纬28°47′)。

宜宾有着三千多年的酿酒史,两千三百多年的建城史,辖八县二区。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复函》(国办函〔2013〕13号),正式通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已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宜宾自古就是川、滇、黔、渝结合部;东邻泸州市,南接云南昭通市,西接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市,北靠自贡市,东西最大横距153.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0.4千米,素有“川南形胜”的美誉。

宜宾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地处“宜泸仁”(四川宜宾,四川泸州、贵州仁怀)国家级名酒产地核心区。

城市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宜宾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四川第八,在全省排名与2010年相同,在全国总排名比2010年上升37位。

排名96位,仅次于排名16的成都和排名77的绵阳。

2012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该排名由东海证券、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这是国内第一次由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合作发布城市排行榜,也是第一次从上市公司视角来衡量城市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宜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酒文化名城。

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气候温和,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美酒的故乡。

历代文人墨客往往慕名而至,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先后莅临,品尝美酒,咏赞风光,留下不少名篇,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宜宾众多的酒文化遗迹:流杯池、锁江亭、安乐泉、五粮液长发升、利川永明清酿酒作坊、明代600年酒窖、宜宾汉代酒文化画像砖、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处处飘逸着美酒的醇香,翔实地记录了宜宾酿酒的漫长的岁月,书写了宜宾酒文化的光辉篇章,浓缩了宜宾三千年酒文化的历史。

下面就让我们对酒都宜宾和宜宾酒文化史迹进行考察。

一、流杯池图片来源:网络酒都宜宾名胜之一,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

位于宜宾市城北。

天柱山下,巨石磋峨,平地拔起,裂石中开,一道天然峡谷,即池所在处。

池长5.2米,宽仅0.55米。

山顶古树盘生,遮天蔽日;池内微波荡漾,映照萦回,清幽静谧。

据《宜宾县志》记载,池为北宋黄庭坚于元符元年(1098)谪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之义修建的。

池为九曲形,周置石凳凡八。

谷底小溪,流经九曲后没入石缝。

黄庭坚常邀友人对池而坐,流杯饮酒,赋诗酬唱,写下了不少赞颂宜宾美酒的诗篇。

以后,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以及明代状元杨慎等都曾在流杯池畅饮当地名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题咏。

元末池废,明景泰年间(1450-1456)修复。

明代诗人李春先《咏流杯池》诗云:“谁将怪石劈为门?引入烟霞势欲吞;水有源头流玉液,人从谷口泛金樽,座间罗绮山花簇,席上笙簧鸟语喧。

曲折劝酬情不尽,喜看明月转江村。

”巨石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墨客诗词、书法、石刻遗迹九十多处,黄庭坚手书“南极老人无量寿佛”八字,至今犹存。

还有杨升庵草书“胜概”,也十分引人注目。

流杯池及其石刻题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来宜宾酒文化的发展状况,给我国酒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二、锁江亭及石刻图片来源:网络锁江石刻位于宜宾市岷江北岸。

岷江江心有一巨石,巨石与对岸真武山石壁遥相对应,扼锁大江。

其上刻有两个一点五米见方的大字“锁江”,挺拔遒劲,旁有“山谷”留款,传为黄庭坚醉后所书。

宋代锁江巨石上有一亭,名曰“锁江亭”,为当时戎州一景。

宋代的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此亭上观赏这里雄伟壮丽的风景,以酒抒杯,高歌咏叹,留下了不少名篇。

黄庭坚所赋甚多,《豫章文集》所载黄庭坚《晚饮锁江亭诗》四首中,有“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还有“与世浮沉惟酒可,随时忧乐以诗鸣”之句,以抒发他寄情诗酒,忧国忧民的情怀。

范成大《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名。

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

”诗人自注说:“郡酿旧名‘重碧’,取杜子美《东楼诗》中‘重碧拈春酒’之句。

余更其名‘春碧’,语意更胜。

”此诗叙述了范成大刚到叙州(宜宾)就登亭畅饮“春碧酒”。

春碧酒为当地名酒,可见“锁江”和“春碧酒”在当时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陆游在《锁江亭》诗中有:“千寻铁锁还堪恨,空锁长江不锁愁。

”1982年8月,“锁江石刻”列为宜宾市重点保护文物。

三、宜宾汉代酒文化画像砖图片来源:网络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酿酒历史悠久。

从宜宾汉代墓葬及古窖池出土的酒史文物中,有、铜壶、铜锥斗、铜勺等,酿酒、盛酒、取酒、温酒、饮酒等各类酒器齐备。

同时还出土了众多的陶制酒器,证明宜宾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故有“道酒香三千年”之说。

在汉画像砖上,也闪耀着酒文化的光彩。

在宜宾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其中“酿酒”、“酒舍”、“宴饮”、“酒庐”等画像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个时代酒的生产、销售、消费的各个环节,表明酒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并作用于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宜宾县公子山墓中石棺上有一幅浮雕“厨炊宴饮图”(宜宾博物馆现存拓片)。

壁上悬挂着猪腿、鸡、鱼、菜蓝,一厨师立于案桌正举刀宰鱼;右面桌旁各坐一人,左面一人背插扇子,左手举杯,右手持勺,主客二人对座,正举杯劝酒。

据考,此图像是驿站里招待使者宴饮时的场面。

宜宾市山谷祠岩墓中,还出土一个沽酒的陶俑。

他身着奴仆装束,手提小陶罐,入市买酒。

沽酒俑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酒的生产和销售,酒已进入市场。

长宁县飞泉乡七个洞东汉岩墓内壁刻有一幅“夫妻饯行图”。

图中站着一位文人装束的人,身后站着一位身背琴剑的书僮,表明文人将要出门;他的对面站着他端庄的妻子,妻子举杯为丈夫饯行,表明宜宾人已懂得“酒以成礼”的习俗。

宜宾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是研究宜宾酒文化史的宝贵文物资料,展现了以酒饯行,以酒宴客,以酒观百戏等酒文化场面,绘画、雕刻艺术与酿酒生产融合、编织出宜宾酒文化史上瑰丽的一页。

四、五粮液明代酿酒作坊和六百年古酒窖图片来源:网络宜宾酿酒历史源远流长。

酿酒作坊(亦称酿酒糟坊)最早出现于明代初期。

当时最有名的是宜宾城北门顺河街的“温德丰”和“德盛福”。

这两家糟坊都设在城内,铺面当街,坊内分“前店”和“后厂”两部分,“前店”卖酒,“后厂”酿酒。

这类糟坊是产销合一的经济实体。

清同治2年(1863),又形成“利川永(即温德丰)、“长发升”、“张万和”、“德盛福”四家糟房,购置和保存了明初以来的12口酒窖。

1964年10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专家对五粮液酒厂“利川永”、“长发升”老窖实地勘察鉴定,认定系明初建筑物和遗物,为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发酵窖池之一。

现存“利川永”三口明代地穴式曲酒发酵窖,分布在宜宾市长春街70号“顺字组”工场、原“利川永”糟坊旧址。

现有窖27口,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有三口酒窖为明代酒窖,窖号为21、22、23。

据查,此三窖原为“利川永”的前身——创自明初的“温德丰”糟坊,其原型呈斗形,是全国现存最老的窖池之一。

“长发升”现存二口明代地穴式曲酒发酵窖,分布在宜宾市古楼街原“长发升”糟坊旧址。

现有窖池30口,分左右两区,按东南——西北走向排列。

其左区右列第一口“菜刀把”及右区左列第一口“板手窖”为明代酒窖,该工场建筑物上的木刻缠枝花、雀替上的木刻凤凰牡丹图等,均有典型的明代风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宾五粮液酒厂现存的明初酒窖,是宜宾酒文化和精湛酿酒技术的结晶,它对于探索中国名酒五粮液的形成、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宜宾酿酒史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五、安乐泉——宜宾酿酒名泉安乐泉,宜宾第一泉。

在宜宾锁江石附近,泉水清澈甘美,晶莹剔透,含有多种矿物质,以之酿酒,美酒飘香,有益健康。

古人曰:“泉香而酒洌”。

宋朝时,有一个叫姚君义的人取泉水来酿成曲酒,酒味甘美,黄庭坚品尝后,赞不绝口,特作诗赞美安乐泉:“姚子雪曲,杯色增玉。

得汤郁郁,白云生谷。

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

老夫手风,须此神药。

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这篇“颂”既是“诗”,又是一篇评酒鉴定书,他对酒的色、香、味、形都作了细腻而具体的描绘。

酒色透明晶莹如白雪,可使玉盏增辉;味清爽而不单薄,醇厚而不重浊;略甜而不哕腻,有辛味而不螫舌;最后言其功效,可治手风。

这种无色透明、品质清厚、甘、辛各味谐调的酒质特点,只能是优质大曲酒。

黄庭坚对“雪曲”的评述,多与现代评酒专家对五粮液所作评语:“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十分相似。

可见,五粮液独特的酒质风格的形成,确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如今,五粮液人已修成了古典式园林——安乐泉风景区:有纪念北宋诗人黄庭坚的“涪翁楼”、“安乐亭”、“奔流桥”、黄庭坚青石雕塑,还有“曲水流觞”、呼泉亭、春碧湖假山、瀑布等建筑、雕塑和园林……;花巨资修成了飞檐耀彩,高达20米的“安乐泉塔”,外形似一高大典雅的登临观景的楼台,实则是用现代化手段从地下90米深处掘成的日产万吨优质水的水塔,是五粮液酿酒用水的供水中心。

六、五粮液第一代商标及酒瓶五粮液解放前的第一代商标及酒瓶,现存于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是研究五粮液酒文化及宜宾酒文化史颇为难得的资料。

五粮液产生于四川宜宾,其前身名为“杂粮酒”,1929年正式定名为“五粮液”。

从“杂粮酒”到“五粮液”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至今已有600年悠久历史。

五粮液,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粮食混合酿造的。

它是宜宾酿酒师在总结本地群众用多种粮食酿酒的智慧和经验,在继承历代酿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精心酿制而成。

原料有大米、糯米、玉米、高梁、荞子(现改为小麦)五种粮食,因其中几种粮食多属“杂粮”,故名“杂粮酒”。

“杂粮酒”历史悠久,酿制“五粮液”的配方,是“利川永”作坊主人邓子均得清代宜宾烤酒师陈三的杂粮液配方,加以研究发展而成。

1929年,宜宾县团练局局长雷东垣家大宴宾客,宜宾五粮液酒厂前身之一的“利川永”作坊老板邓子均,携带了几瓶新酿“杂粮酒”前往。

众人品尝后,一致认为,这酒色香味俱佳,美妙无穷,赞赏不已。

雷东垣认为如此上乘佳酿,取“杂粮酒”之名,似嫌俗气,便命前清举人杨慧泉另取一名。

杨问明酿制情况后说:“此酒系五种粮食之精华酿造而成,不如就取名‘五粮液’吧!”众人听了,均认为此名风雅独特,既表达了酒质之好,如琼浆玉液,又把“五粮”突出了,使人一闻其名,即如食其味,一致赞成,邓子均也高兴地采纳了这一建议。

从此,“五粮液”美名见诸于世,名扬四海。

邓子均为了扩大影响,打开销路,正式申请注册,成批生产五粮液。

制成了第一代“五粮液”商标,商标上画有五种粮食的图案,标名“四川省叙州府北门外顺河街陡坎子利川永大曲作坊附设五粮液制造部”等字,下面为英文。

商标呈长方形,用60克白报纸彩印,在当时应属华丽。

为迎合买主的不同爱好,邓子均采用两种一斤瓶型包装,一种是本地象鼻场过桥陶窑所烧制的直筒形土陶瓶,一种是用日本进口的阿沙里啤酒棕色玻璃瓶。

包装齐备后,邓利用水运之便,以船载酒,上溯岷江销犍为、乐山、夹江、洪雅等地,下沿长江销重庆、涪陵、武汉、南京、上海,使五粮液在省内外开始崭露头角。

随后,邓子均“利川永”糟坊与上海“利川东”货栈建立了销售关系,将“五粮液”运往美国旧金山等地销售,获得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

为此,上海“利川东”货栈特制一块“名震全球”的金匾送给宜宾“利川永”糟坊。

五粮液第一代商标及酒瓶,是研究五粮液酒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是五粮液酒文化的宝贵遗产。

七、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建于1988年,是目前国内建得最早,规模较大,馆藏丰富的酒文化博物馆。

它以收藏、研究、陈列中国酒文化之瑰宝——五粮液酒文化、酒史文化为主要任务。

酒博物馆通过5000件文物、文献、模型、图片、雕塑、绘画、实物,向人们展示了五千年中国酒文化的历史画卷,它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国酿酒历史。

该馆占地2060平方米,共有五个展厅(东大门有两个展厅):前大厅、酒文化厅、五粮液厂史厅、风彩厅、书画宫、书画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