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宜宾酒文化史迹

宜宾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酒文化名城。这里土地肥沃,山川秀丽,气候温和,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美酒的故乡。历代文人墨客往往慕名而至,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升庵等先后莅临,品尝美酒,咏赞风光,留下不少名篇,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宜宾众多的酒文化遗迹:流杯池、锁江亭、安乐泉、五粮液长发升、利川永明清酿酒作坊、明代600年酒窖、宜宾汉代酒文化画像砖、五粮液酒文化博物馆……处处飘逸着美酒的醇香,翔实地记录了宜宾酿酒的漫长的岁月,书写了宜宾酒文化的光辉篇章,浓缩了宜宾三千年酒文化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对酒都宜宾和宜宾酒文化史迹进行考察。

一、流杯池

图片来源:网络

酒都宜宾名胜之一,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位于宜宾市城北。天柱山下,巨石磋峨,平地拔起,裂石中开,一道天然峡谷,即池所在处。池长5.2米,宽仅0.55米。山顶古树盘生,遮天蔽日;池内微波荡漾,映照萦回,清幽静谧。据《宜宾县志》记载,池为北宋黄庭坚于元符元年(1098)谪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流觞曲水”之义修建的。池为九曲形,周置石凳凡八。谷底小溪,流经九曲后没入石缝。黄庭坚常邀友人对池而坐,流杯饮酒,赋诗酬唱,写下了不少赞颂宜宾美酒的诗篇。以后,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以及明代状元杨慎等都曾在流杯池畅饮当地名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题咏。元末池废,明景泰年间(1450-1456)修复。明代诗人李春先《咏流杯池》诗云:“谁将怪石劈为门?引入烟霞势欲吞;水有源头流玉液,人从谷口泛金樽,座间罗绮山花簇,席上笙簧鸟语喧。曲折劝酬情不尽,喜看明月转江村。”巨石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墨客诗词、书法、石刻遗迹九十多处,黄庭坚手书“南极老人无量寿佛”八字,至今犹存。还有杨升庵草书“胜概”,也十分引人注目。流杯池及其石刻题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以来宜宾酒文化的发展状况,给我国酒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二、锁江亭及石刻

图片来源:网络

锁江石刻位于宜宾市岷江北岸。岷江江心有一巨石,巨石与对岸真武山石壁遥相对应,扼锁大江。其上刻有两个一点五米见方的大字“锁江”,挺拔遒劲,旁有“山谷”留款,传为黄庭坚醉后所书。宋代锁江巨石上有一亭,名曰“锁江亭”,为当时戎州一景。宋代的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此亭上观赏这里雄伟壮丽的风景,以酒抒杯,高歌咏叹,留下了不少名篇。

黄庭坚所赋甚多,《豫章文集》所载黄庭坚《晚饮锁江亭诗》四首中,有“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还有“与世浮沉惟酒可,随时忧乐以诗鸣”之句,以抒发他寄情诗酒,忧国忧民的情怀。

范成大《七夕至叙州登锁江亭》:“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名。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脉脉向三更。”诗人自注说:“郡酿旧名‘重碧’,取杜子美《东楼诗》中‘重碧拈春酒’之句。余更其名‘春碧’,语意更胜。”此诗叙述了范成大刚到叙州(宜宾)就登

亭畅饮“春碧酒”。春碧酒为当地名酒,可见“锁江”和“春碧酒”在当时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陆游在《锁江亭》诗中有:“千寻铁锁还堪恨,空锁长江不锁愁。”

1982年8月,“锁江石刻”列为宜宾市重点保护文物。

三、宜宾汉代酒文化画像砖

图片来源:网络

宜宾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酿酒历史悠久。从宜宾汉代墓葬及古窖池出土的酒史文物中,有、铜壶、铜锥斗、铜勺等,酿酒、盛酒、取酒、温酒、饮酒等各类酒器齐备。同时还出土了众多的陶制酒器,证明宜宾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故有“道酒香三千年”之说。

在汉画像砖上,也闪耀着酒文化的光彩。在宜宾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其中“酿酒”、“酒舍”、“宴饮”、“酒庐”等画像砖,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那个时代酒的生产、销售、消

费的各个环节,表明酒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并作用于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宜宾县公子山墓中石棺上有一幅浮雕“厨炊宴饮图”(宜宾博物馆现存拓片)。壁上悬挂着猪腿、鸡、鱼、菜蓝,一厨师立于案桌正举刀宰鱼;右面桌旁各坐一人,左面一人背插扇子,左手举杯,右手持勺,主客二人对座,正举杯劝酒。据考,此图像是驿站里招待使者宴饮时的场面。

宜宾市山谷祠岩墓中,还出土一个沽酒的陶俑。他身着奴仆装束,手提小陶罐,入市买酒。沽酒俑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酒的生产和销售,酒已进入市场。

长宁县飞泉乡七个洞东汉岩墓内壁刻有一幅“夫妻饯行图”。图中站着一位文人装束的人,身后站着一位身背琴剑的书僮,表明文人将要出门;他的对面站着他端庄的妻子,妻子举杯为丈夫饯行,表明宜宾人已懂得“酒以成礼”的习俗。

宜宾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是研究宜宾酒文化史的宝贵文物资料,展现了以酒饯行,以酒宴客,以酒观百戏等酒文化场面,绘画、雕刻艺术与酿酒生产融合、编织出宜宾酒文化史上瑰丽的一页。

四、五粮液明代酿酒作坊和六百年古酒窖

图片来源:网络

宜宾酿酒历史源远流长。酿酒作坊(亦称酿酒糟坊)最早出现于明代初期。当时最有名的是宜宾城北门顺河街的“温德丰”和“德盛福”。这两家糟坊都设在城内,铺面当街,坊内分“前店”和“后厂”两部分,“前店”卖酒,“后厂”酿酒。这类糟坊是产销合一的经济实体。清同治2年(1863),又形成“利川永(即温德丰)、“长发升”、“张万和”、“德盛福”四家糟房,购置和保存了明初以来的12口酒窖。1964年10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派专家对五粮液酒厂“利川永”、“长发升”老窖实地勘察鉴定,认定系明初建筑物和遗物,为全国现存最早、最完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发酵窖池之一。

现存“利川永”三口明代地穴式曲酒发酵窖,分布在宜宾市长春街70号“顺字组”工场、原“利川永”糟坊旧址。现有窖27口,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有三口酒窖为明代酒窖,窖号为21、22、23。据查,此三窖原为“利川永”的前身——创自明初的“温德丰”糟坊,其原型呈斗形,是全国现存最老的窖池之一。

“长发升”现存二口明代地穴式曲酒发酵窖,分布在宜宾市古楼街原“长发升”糟坊旧址。现有窖池30口,分左右两区,按东南——西北走向排列。其左区右列第一口“菜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