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

合集下载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案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案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案赵家镇中宣安峰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科学》第二册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的最后一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第一课时首先介绍被子植物有性生殖。

教材引入了许多图片和讨论研究,意在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微的观察和探究,因为有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观察到甚至是无法观察到的,比如雄蕊伸长,受精过程等,因此我利用短片将这些现象直观立体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被子植物受精过程和子房的发育是本课的难点也是重点,我主要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并利用“说出花生结构”这一活动,趣味性地突破难点。

本节中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与动物的有性生殖是有着密切联系的,都是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因此要经常与动物的生殖比较,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区别和联系,也有利于建构知识网络。

另外,在教学中,围绕“情景”设计了较多的“讨论”,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二是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会在课前做好一定的预习工作,以期获得补充、修正其它同学的机会;三是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再者,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如粮食问题和杂交水稻之父,因此要落实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发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对现实生活中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现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2.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被子植物开花、授粉、受精等过程的基本情况。

(2)进一步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3)了解人工授粉及其意义。

3.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风媒花和虫媒花,对传粉的适应特征,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受精和双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使学生树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体会果实的来之不易,珍爱一草一木。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说明:1、授课班级为2007级园林花卉专业学生,授课时间为2007年的十月份。

2、教师使用的参考教材有《园林植物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植物》(中国林业岀版社)。

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中国科学技术岀版社的《园林植物学》。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的主要结构,提问复习旧课并导出新课。

这样通过图片的刺激使学生对新知识引起特别注意。

新课讲解:第九章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第二节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过程看图激趣,质疑引入3分钟28分钟(具体分解如下)一、雄蕊(stamen)的发育与构造雄茫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药是产生花粉粒的地方,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花药(anther)的发育与构造花药的早期是一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外而有一层表皮包被。

在表皮下而四隅处出现核大、质浓的抱原细胞。

{表皮►一团具分裂能力的细胞表皮(epidermis)出现--- ►泡原细胞壁细胞分裂适砸细胞—> 花粉粒7分钟以讲授法为主花药与花粉粒的发育是难点,通过放女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同时在黑板上画发育简图和结构图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以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绘图的基木技能。

纤维层:通常一层细胞,成熟时木质化中层:1 一一数层,逐渐解体和被吸收> 花粉囊壁J绒毡层:含丰富的养料供花粉粒发育时用.被吸收丿发育过程简图如下:课前2分钟组织教学(二)花粉粒(pollen grain)的形成与发育花粉製壁发育的同时。

分裂减数造他细胞——►花粉母细胞(2N)——►四分体(N)分离(小砲子母细胞)形成壁——►外壁和内壁分裂——2个子核{生殖孩营养核生殖分裂细胞「精子L精子—►营养細胞(三)花粉粒的形态.构造及生命力1、形态:一般多成球形、椭圆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

2、大小:直径10 -------- 50um之间。

10分钟以讲授为主.配合女媒体图片。

被子植物受精生物学概述

被子植物受精生物学概述

被子植物受精生物学概述摘要被子植物有性生殖中,受精始终占有中心位置。

受精是一系列精巧有序的发育事态,是十分复杂的自然过程。

本文主要对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胚囊的发育以及精子和卵细胞发生的受精过程进行概述。

关键词被子植物;受精;雄配子;雌配子中图分类号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4-6708(2010)28-0113-01植物的生活周期中,受精与有性生殖联系恒定不变,受精是植物亲代与子代联系的桥梁,在发育和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激活卵细胞,启动胚胎发生;实现由配子体向孢子体、由单倍体向二倍体之间的世代转换;实现双亲遗传物质的结合。

受精是一系列精巧有序的发育事态,是十分复杂的自然过程。

被子植物受精作用依赖于单倍体雄配子和雌配子的有序发生和彼此融合。

雌雄配子分别是由雄配子体(花粉)和雌配子体(胚囊)产生的。

被子植物受精又具有独特的双受精特点。

在双受精过程中,一个雄配子与卵细胞融合产生胚,另一个雄配子与中央细胞的极核融合产生胚乳,胚乳提供胚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花粉实际上是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统称。

花粉发育的早期阶段为小孢子,小孢子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而来,是单细胞结构,只有一个细胞核,常称之为单核花粉。

小孢子经过有丝分裂第一次产生一个营养细胞和一个生殖细胞,此时进入雄配子体阶段。

早期的雄配子体常被称为双核花粉。

三细胞花粉在成熟时,生殖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雄配子),二细胞花粉在进入花粉管内生殖细胞才会分裂形成两个精子。

花粉发育过程中经历复杂的细胞学变化。

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发生细胞质改组;在小孢子发育阶段,发生胼胝质壁的降解,液泡的增大,细胞质和核的极性分布;在雄配子发育阶段,发生生殖细胞的位移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在小孢子形成后,孢子逐渐沉积壁物质,包括多糖的内壁和孢粉素的外壁。

这些细胞学的变化,涉及一系列的基因表达,近十年对花粉的研究已经分离和克隆了数十种花粉特异表达的edna基因,特别是从中找到一些在不同时期花药和花粉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被子植物的生殖 第1课时《有性生殖》教学设计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被子植物的生殖 第1课时《有性生殖》教学设计

《一、有性生殖》教案【关键词】有性生殖双受精果实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编写的。

教材的编写特点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揭示生命的本质,逻辑性很强。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阐释了被子植物的本质特征,即开花的本质,只有把握住这个基本点,才能采用适当的教法去完成教学。

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识基础较浅,他们非常渴求弄清这些知识点,尤其是师范生,还肩负着为小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任务。

因此,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成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被子植物的开花、传粉、受精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②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分析、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示范。

2.3德育目标:渗透“实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

3.教学重点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及意义。

教学难点:“双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4.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该课运用录像、课件、模型等多种教学媒体,从多角度、多侧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通过课件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5.1引言:设疑导入,运用恰当的问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回忆:①什么是完全花?花中哪部分最重要?构成如何?②你知道花到底为谁开吗?同学间讨论,学生结合模型到台前讲解。

通过这样的复习、设疑,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为完成教学奠定了基础。

5.2新课讲解5.2.1有性生殖概念的教学:先举出一些无性生殖的实例,与有性生殖加以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有性生殖的印象,进而引出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在花中进行的,包括开花、传粉、受精三个连续的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一段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科教录像片《种子正传》,由于录像生动形象,使他们先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案例分析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案例分析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在学生了解植物传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图,并且以学生分工自主学习、汇报展示并举的主要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和果实以及种子的形成这方面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的生殖与发育,并且已经学习过生物的无性生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

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问题解决式”教学为模式,以小组互助合作为学习形式,以获得植物有性生殖知识为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所接触的种子和果实它们的形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要急于了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用语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图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识图,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

(2)通过欣赏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

教学重点: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难点: 1.描述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2.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讲授法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开花过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受精过程和受精后花的各部分的变化的CAI课件或挂图、幻灯片,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实物标本。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视频。

提出:鲜花盛开与硕果累累之间存在着什么内在的了解呢?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

观看视频,增加感性认识。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植物进化的推动力
双受精作用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遗传物质的重 组和变异,推动了植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发展。
受精过程的生物学意义
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
双受精作用产生的胚乳富含营养物质,为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早期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有利于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的适应性生长。
有利于植物的繁殖和种群增长
精细胞在花粉管内的运动
精细胞在花粉管内通过鞭毛运动向卵细胞移动。
识别与结合
精细胞识别雌性生殖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
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减数分裂
雄性生殖细胞经历减数分裂,产生四 个精细胞。
细胞壁的形成
精细胞形成细胞壁,准备进入花粉管 。
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卵细胞的形成
雌性生殖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卵细胞。
特点
双受精作用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 中特有的现象,其结果是形成受精卵 和受精极核,分别发育成胚和胚乳。
受精过程的重要性
遗传物质的传递
双受精作用实现了遗传物质的横向传递,使后代具有父母本的遗 传特性,从而保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植物体的发育
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分别发育成胚和胚乳,为植物体的发育提供了必 要的物质基础,保证了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被子植物的基因组通常由多个染色体组成,这些染色体携带 了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遗传信息。
染色体
染色体是基因组的载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们以特定 的方式排列和组织,以确保遗传信息的正确传递。
基因重组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重组
在双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通过融合形成合子,导致基因重组的发生。基因重组有助于增加基因组的多样性和复 杂性,促进植物的适应性和进化。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说明:1、授课班级为2007级园林花卉专业学生,授课时间为2007年的十月份。

2、教师使用的参考教材有《园林植物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植物》(中国林业出版社)。

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园林植物学》。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的主要结构,提问复习旧课并导出新课。

这样通过图片的刺激使学生对新知识引起特别注意。

新课讲解:第九章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第二节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过程一、雄蕊(stamen)的发育与构造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药是产生花粉粒的地方,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花药(anther)的发育与构造花药的早期是一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外面有一层表皮包被。

在表皮下面四隅处出现核大、质浓的孢原细胞。

纤维层:通常一层细胞,成熟时木质化中层:1——数层,逐渐解体和被吸收花粉囊壁绒毡层:含丰富的养料供花粉粒发育时用,被吸收课前2分钟组织教学看图激趣,质疑引入3分钟28分钟(具体分解如下)7分钟以讲授法为主花药与花粉粒的发育是难点,通过放多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同时在黑板上画发育简图和结构图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以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

发育过程简图如下:(二)花粉粒(pollen grain )的形成与发育花粉囊壁发育的同时。

(三)花粉粒的形态、构造及生命力1、形态:一般多成球形、椭圆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

2、大小:直径 10——50um 之间。

3、构造:10分钟以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图片。

成熟花粉粒又叫雄配子体,要强调,重点掌握雄配子体的结构。

同时向学生说明2-细胞花粉和3-细胞花粉。

5分钟以学生为主,看图片,师生共同总结。

雄配子体结构为重点,要求学生会画结构简图。

4、生活力自然条件下,大多数植物的花粉从花药散出后,只能存活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

利用超低温(-192℃的液态空气或-196℃的液氮),真空或低氧分压以及快速冷冻干燥等方法,可以延长花粉生活力。

6.1.1被子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6.1.1被子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下册(冀少版)
3.教师强调被子植物生殖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被子植物,记录其生殖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被子植物,选择一种感兴趣的花朵,仔细观察其生殖器官结构,并记录传粉与受精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被子植物的生殖特点,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探讨被子植物生殖过程中的变异、杂交等现象,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实验、讨论等能力。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思维导图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殖知识的掌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教师收集学生练习题,进行批改和讲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传粉与受精方式、果实与种子形成等知识点。
2.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3.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三、实践
1.学生进行被子植物传粉与受精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收集被子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行课堂分享。
四、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被子植物的生殖知识点。
4.家庭实践:与家人一起,在家附近的公园、花园等地,寻找被子植物,向他们介绍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和特点。通过实际观察,让家人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知识,增进亲子关系。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
能力目标
尝试植物的扦插。
情感目标
关注植物的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有性生殖
各种各样的花
月季
百合
南瓜雌花
牵 牛 花
荷月花季
桃花南瓜雄花
探究竟▪观察
桃花的结构
柱头 花柱
雌 蕊
子 子房壁

房 胚珠

花药
雄 花丝 蕊
花冠(花瓣) 花 花萼(萼片) 被
花托 花柄
胚珠的结构
子房壁
胚珠 珠被
中央细胞 卵(细极胞核)
受精卵 胚
果实的形成与花有关
南瓜雌花 南瓜雄花
南瓜果实
果实的形成与花有关
向日葵花
向日葵果实
果实的形成与花有关
石榴花
石榴果实
果实的形成与花有关
玉米雌花 玉米雄花
玉米果实
花与果实关系
被子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 实并产生种子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繁殖 后代,延续种族。
外果皮 中果皮(果肉) 内果皮
适合扦插的植物 葡萄、月季、蔷薇、柳树、 杨树、天竺 葵、迎春等。
随堂演练
我们知道扦插材料的茎段上方一般是水 平的,下方是斜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A.水平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B.斜向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 C.水平是为了增加吸水面积 D.为了美观
上方水平可防止水分蒸发,下方斜向可增加吸 水面积
有性生殖的概念: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结合的生殖过程,叫做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特性:
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性。
思考:为什么玉米有缺粒现象?
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 粉不足,人们常常给异
花传粉的植物进行人工 辅助授粉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精)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精)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花粉管经过花柱,进入子房,直达胚珠,然后穿过珠孔,进而伸向胚囊。

在珠心组织较薄的胚珠里,花粉管可以立即进入胚囊,但在珠心较厚的胚珠里,花粉管需先通过厚实的珠心组织,才能进入胚囊。

花粉管进入胚囊的途径在不同植物是不一样的,但都与助细胞有一定关系。

有从卵和助细胞之间进入胚囊的,如荞麦;有穿入 1个助细胞中,然后进入胚囊的,如棉;或是破坏1个助细胞作为进入胚囊的通路的,如天竺葵;或是从解体的助细胞进入的,如玉米。

花粉管进入胚囊后,管的末端即行破裂,将精子及其他内容物注入胚囊。

破裂原因,有认为是由于胚囊内的低氧膨胀所致,而助细胞被推测为对花粉管破裂起着直接的作用,当花粉管与助细胞的细胞质接触时,由于压力的突然改变,导致管的末端破裂;也有认为花粉管管壁的溶解,如番茄、胡麻,也是原因之一。

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释放到胚囊中后,接着发生精子和卵细胞以及精子和2极核的融合。

2精子中的1个和卵融合,形成受精卵(或称合子),将来发育为胚。

另1个精子和2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以后发育为胚乳。

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称为双受精(见图)。

进入胚囊的2个精子是否在结构、生化特性等方面完全相同?通过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证明,2精子间是有可察觉的差异存在的。

RUSSell(1980—1983)等人在电子显微镜下研究白花丹花粉时,观察到2个精子中的1个以突起附着在营养细胞的核上,另1个则通过胞间连丝与第一精子相连;此外,附着在营养核上的那个精子含较多数量的线粒体,而另1个精子则含较多的质体,因此,可以认为两个精子可能是二形的。

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在进入卵细胞与卵核接近时,精核的染色体贴附在卵核的核膜上,然后断裂分散,同时出现1个小的核仁,后来精核和卵核的染色质相互混杂在一起,雄核的核仁也和雌核的核仁融合在一起,结束这一受精过程。

另1个精子和极核的融合过程与上述两配子的融合是基本相似的,精子初时也呈卷曲的带状,以后松开与极核表面接触,2组染色质和2核仁合并,完成整个过程。

《被子植物的生殖(无性生殖)》PPT课件【精品】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学

《被子植物的生殖(无性生殖)》PPT课件【精品】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学
第六单元 生物的繁衍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繁殖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生殖
第二课时 无性生殖
导入新课
常见现象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用植物的根、茎、 叶等器官繁殖后代的事例?
红薯利用根 繁殖新个体
绿萝利用茎 繁殖新个体
多肉利用叶 繁殖新个体
用营养器官繁殖后代的常见方法:扦插、压条和嫁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独立自主探究 展示交流
扦插
1.什么是扦插? 剪取某些植物体的茎、叶、根、芽插入适宜环境中,使其生根 后栽种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2.选择扦插枝条应符合什么条件? 应选择带芽的枝条。
3.人们常采用什么办法促进扦插成活? ①杀菌处理 ②使用生长调节剂 ③去掉部分叶片并遮荫
葡萄
月季
天竺葵
探究新知
(1)形成层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接穗
A
B 形成层
C
砧木
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探究新知
(2)如将A处和C处结合在一起,能否实现营养的运输?
韧皮部
A C
木质部 形成层
新细胞将砧木和接穗连接在一起,砧木里的营养物质就能输 送给接穗,保证接穗的成活。
探究新知
思考2:嫁接后的枝条保持砧木的性状还是接穗的性状? 嫁接
优点
1.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体,实现植物的“工厂化”生产; 2.能培养无病毒植株,保持原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3.可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不能产种子的难题,用于拯救濒危植物; 4.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5.投资少,经济效益高。
探究新知
总结建构概念
扦插
压条
嫁接
组织培养
无 性
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八年级生物下册《被子植物的生殖》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下册《被子植物的生殖》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观察和实验是重要的学习手段。学生可能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实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3.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本章节涉及较多的讨论和小组活动,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被子植物的分类。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进行归类,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设想: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被子植物的生殖奥秘。
-教学设想:通过实物展示、图文并茂的课件以及动画演示,直观地展示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加深理解。
2.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这部分内容涉及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过程较为复杂,学生难以全面掌握。
-教学设想: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如观察花粉的显微镜结构、模拟传粉过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生殖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4.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态度。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情感引导,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是本章节的核心,涉及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如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各个生殖器官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生物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初步的了解。然而,在被子植物的生殖方面,学生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对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生殖过程及分类特点掌握程度有限。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复习:被子植物的生殖

复习:被子植物的生殖

果皮

种皮


子 胚
(种子)
果皮 种子
果实
子房
子房壁 胚珠
胚 受精卵
思考与讨论
练习
为什么一个桃子里只有一粒种子, 一个豌豆荚里却有好几粒种子呢?
子房中胚珠数量不同
猜一猜
有一个谜语说到: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果皮 种皮

典例解析
• 甜美多汁的桃肉、西瓜籽、苹果果实分别是由 下列哪项发育而来的( C ) A.子房、子房壁、胚珠 B.子房、胚珠、子房壁 C.子房壁、胚珠、子房 D.胚珠、子房、子房壁
中考考点
考点1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考点2 花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考点4 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
考点1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
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
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
主要区别:
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甜的 又酸又甜 酸的 有的酸有的甜
压条:将植株上的枝条向 下弯曲,把枝条中部的 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 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 端露出地面,等埋进土中 的枝条长出不定根和新叶 后,再与母体分离。
压条
桂花、石榴、夹竹桃等
植物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胡萝卜的试管苗
将植物体的部分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置于特制 的培养基内,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育出完整的植物 体,这就是组织培养。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观赏植物育种
利用有性生殖技术培育出具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植物品种,如观叶植 物、观花植物等。
有性生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种子库建设
建立种子库,收集和保 存珍稀濒危植物的种子,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 要手段之一。
繁殖与恢复
利用有性生殖技术繁殖 濒危植物,恢复其种群 数量,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有性生殖的过程
01
02
03
04
花粉发育
花粉由花的雄蕊产生,经过一 系列发育过程形成成熟的精子

受精前的准备
花粉需要落在柱头上,通过萌 发和花粉管生长进入胚珠内的
胚囊。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成熟的精子与胚囊内的卵细胞 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过
程。
受精卵发育
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 分化,最终发育成为种子。
利用有性生殖产生的杂种优势,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 质优良的农作物。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再通过有性生殖过程 实现基因重组,培育转基因作物。
有性生殖在园艺中的应用
花卉育种
园艺学家利用有性生殖技术培育出丰富多彩的花卉品种,如月季、 菊花、牡丹等。
果树育种
通过有性生殖技术,园艺学家可以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 优良的果树品种。
遗传资源利用
通过有性生殖技术,可 以充分利用和发掘植物 的遗传资源,为生物多 样性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雄配子形成
雄配子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 数分裂形成的,包括精细胞和 花粉粒。
精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成 熟的花粉粒,花粉粒成熟后通 过风或昆虫等媒介传播到雌蕊 的柱头上。
雄配子形成的整个过程需要经 过多次细胞分裂和分化,以确 保精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被子植物的生殖——无性生殖 课件(共29张PPT)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被子植物的生殖——无性生殖 课件(共29张PPT)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具有初步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经验。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课程很感 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对本章内容尚不具备感性认识,对他 们而言,这些基本上是陌生的知识,课前准备不太充分,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尤其是整体化、系统化 及应用方面,仍需教师指导。
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入,不 仅能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便于理解无性生殖与人类 的关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 课内容。
教学阐释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学方法 5.说教学过程 6.结尾语
一、说教材
本章教材主要阐释了“开花→传 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繁殖过 程和“种子→幼苗→根、茎等营养 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和无性繁殖 三个部分核心内容。本节内容是对 植物生殖这一主题的完善,符合新 课标要求,介绍了嫁接、扦插、压 条和组织培养技术等营养繁殖的方 式,使学生能够明确植物的有性生 殖和无性生殖的联系和区别。
活动一:无性生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9植物的繁殖方式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无性生殖? 2.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有哪些? 3.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什么? 4.引导学生举出无性生殖的例子,并针对所 举例子对无性生殖分类。
植物的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 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新课导入
芽 新植株
块根
块茎
甘薯块根上长出新植物体
马铃薯上的芽可以长成新 的马铃薯植株
有些被子植物除了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外,还能 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来繁殖后代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 无性生殖的生殖方式;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理解植物的扦插和嫁 接的原理; 3.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能概述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相关知识。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是学生要了解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是形成雌雄生殖细胞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要知道花的结构,并在认识花的结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有性生殖需经过传粉、受精作用,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果实的过程。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了花怎样变成果实并产生种子的问题,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完整清晰的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按照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来帮助学生形成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概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花的结构、传粉过程、受精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雌蕊、雄蕊的结构,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难点是子房的结构、受精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本节内容从观察桃花的结构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花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生殖器官,是形成雌雄生殖细胞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以桃花作为代表来认识花的结构,是因为桃花的结构比较具有代表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季节和世界情况,用其他花来代替。

在认识了花的结构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还要经过传粉,受精作用,雌雄生殖细胞才能够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有性生殖过程。

学生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半年简单了解了植物的分类和生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

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问题解决式”教学为模式,以小组互助合作为学习形式,以获得植物有性生殖知识为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所接触的种子和果实它们的形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要急于了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用语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2)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图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识图,探究学习的能力。

八年级生物下册6.1.1被子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1.1被子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教案(新版)冀教版
(2)《探索植物的种子奥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种子的结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在植物生殖中的作用。
(3)《被子植物的传粉与受精》:详细讲解被子植物的传粉方式、受精过程以及种子形成的过程。
(4)《生物多样性保护》: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5)《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适应性》:探讨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的能力。
答案:淀粉和蛋白质。
(3)被子植物的果实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答案:种皮和种子。
(4)被子植物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______而露出地面。
答案:种皮。
(5)被子植物通过______将种子传播到新的地方。
答案:风或动物。
2.判断题:
(1)被子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传粉和受精两个阶段。()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A.种皮
B.果皮
C.子房
D.果肉
答案:A。
(5)被子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
A.风力传播到新的地方
B.水力传播到新的地方
C.动物传播到新的地方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4.简答题:
(1)简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传粉和受精两个阶段。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飞出,落在柱头上,经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形成精子。受精是指精子进入胚囊,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十字花科植物的胚珠倒生,弯曲如马蹄形,胚囊 有区分明显的珠孔、中央和合点三个区域(或称 三个室)。在胚乳的发育的后期,珠孔区和中央 区细胞化,而合点区常保持合胞体的状态,显示 了作为吸器的功能。虽然合点区无壁与其余的胚 乳分隔,但细胞化的进行突然地在合点区停止, 发育的机制尚不了解。(图8-15)
• 胚乳母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壁是横向的,即 分裂面与胚囊的纵轴垂直,在最初的横分裂结束 后,胞壁可在垂直面及不同的平面发生。有时, 胚乳母细胞的第一次分裂面是纵的方向,壁的形 成从一极到另一极,继续的分裂方向不定。 (图8-7)
• 在珠孔端或合点端或在两端特化形成吸器。
8.1.3 沼生目型胚乳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豆科和葫芦科植物,存在胚乳吸器是十分普遍的。 在已研究的豆科20种植物中,均发现有合点吸器。
• 在胚发育至球形之前,珠孔端的胚乳就向心地形 成细胞,细胞的胚乳只局限在胚囊的上半部或三 分之二的部分,一般称之为胚乳本体,下部则维 持游离核的状态,成为多核的吸器。
• 吸器的大小形– 5.胚乳周缘层(次生胚乳)
8.1.1 核型胚乳
• 核型胚乳中游离核分裂的次数,依不同植物而异。 有的植物游离核达到数百个至数千个巨大的数目, 另一些植物只形成少量的游离核。
• 游离核分裂的早期同步核后期不同步。(图8-2) • 垂周壁(自由生长的壁)、平周壁与胚乳的细胞
化。(图8-3、图8-4、图8-5、图8-6)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吸器通常在胚的心形期之后活动逐渐下降,多核 状态的吸器会简单瓦解,而细胞状态的则被挤到 胚乳本体的基部, 此外,当吸器的活动减退时, 胚乳本体基部的周缘细胞常常变为排列疏松和形 成乳头状的突起,它们有浓厚的细胞质和较大的 细胞核,似有代替原来的吸器的作用。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沼生目型胚乳是核的与细胞的胚乳的中间发育类 型,由于这种类型最早被确定在沼生目中占优势 而得名。
• 通常初生胚乳核是处于胚囊靠合点端及与反足细 胞接近的位置,第一次分裂时形成细胞壁将胚囊 分隔成一大的珠孔室和一小的合点室。(图8-8) 在珠孔室进行多次的游离核分裂,至发育较后期 形成细胞;而在合点室保留不分裂或只进行少数 几次分裂,可能一直保持游离核或呈退化状态, 也有的植物可形成细胞。胚乳的合点室部分常作 为吸器的功能。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葫芦科的许多种类常常是在合点端发展成为管状 的吸器,末端进入合点的区域,胚乳的上部,即 胚乳本体,在发育后期一般形成细胞的胚乳,而 下部保持游离核状态。
• 胚乳的管状吸器部分含浓厚的细胞质,其中的游 离核经常数个聚集成群,有的种类吸器末端显著 膨大。胚乳的吸器发育到后期,多数是维持游离 核的状态,但在西瓜属中,则常常是形成细胞的。
• 细胞胚乳形成特殊形态的吸器,在木兰科、爵床 科、苦苣苔科、茶茱萸科、檀香科、桑寄生
8.2 胚乳的吸器结构
• 胚乳在发育中可能从合点、珠孔端或从侧面扩张 形成吸器的结构,它侵入珠心组织,显示有从相 邻的胚珠部分,如珠心、珠被和合点的组织吸收 营养物质运输到胚乳本体的功能。
• 胚乳吸器在核型和细胞型胚乳常见,也存在于沼 生目型胚乳。
• 在切片上胚乳吸器很容易被忽略,应用解剖的技 术有助于获得完整的胚乳吸器。(图8-11)
• 其发育的基本过程描述如下:
– 初生胚乳核分裂及其后的核的分裂不伴随细胞壁的形 成,核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中。胚囊中央形成一 个多核的合胞体,核被挤至周缘。(图8-1)
– 胚乳进一步发育。
8.1.1 核型胚乳
• 进一步发育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 1.胚乳发育至被胚吸收前,始终维持游离核状态 – 2.发育后期在游离核之间发生细胞壁,变为细胞的胚乳 – 3.仅在围绕胚附近变为细胞 – 4.胚囊上部形成细胞,合点区保持游离核状态,并延长
– 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 – 组织化学的方法 – 微管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8.1.1 核型胚乳
• 椰子的胚乳—液体的合胞体
8.1.2 细胞型胚乳
• 细胞型胚乳发育的特点是从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 分裂及其后的分裂都是紧跟着形成细胞板。
• 所以细胞型胚乳自始至终是细胞的形式。这种类 型的胚乳常常发生在狭长的胚囊中。
• 胚乳的发育是从初生胚乳核分裂开始,而胚乳的 发育常常早于胚的发育。
8.1 胚乳发育的类型
• 根据初生胚乳核分裂后是否形成细胞壁,胚乳可 分为三种类型:
– 核型 – 细胞型 – 沼生目型
8.1.1 核型胚乳
• 这是最普遍的形式,如单子叶植物中玉米、小麦, 双子叶植物中大豆、棉花等。
• 发育的最基本特点是经历一个多核体时期再过渡 到细胞化时期。
植物胚胎学 8 胚乳
制作:卢元
8 胚乳
• 被子植物的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产物。胚乳是一 种特殊的营养组织,其会随着胚的发育而被吸收 不存在。
• 裸子植物的种子中也具有胚乳,但其从来源上讲 是雌配子体的延续,是单倍体。被子植物的胚乳 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产生的,一般是三 倍体,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百合属和贝母属是 五倍的,另外有少数的科的植物在胚囊发育的过 程中几乎不形成胚乳。
8.1.4 胚乳类型与进化
• 胚乳发育的三种类型,它们发育的系统顺序是一 个有争论的问题。究竟是从核型趋向细胞型,或 反过来,从细胞型趋向核型还不明确。
• 从核型胚乳与裸子植物雌配子体的发育表现的相 似的特点,同样经历从合胞体过渡到细胞的时期, 以及二者在细胞化前,多核的合胞体组成核胞质 的功能域和形成小窝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这可 作为支持核型胚乳是初生类型的证据。
8.1.3 沼生目型胚乳
• 在单子叶植物中,沼生目型胚乳最初的发育表现 一致的方式,后期的发育有变异,主要发生在合 点室。(图8-9)
• 在双子叶植物中具典型的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 在檀香科、虎耳草科和毛茛科曾有报道。毛茛科 的独叶草胚乳的发育属沼生目型,其过程为:
–初生胚乳核的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与中央细胞纵向偏斜 的壁,分隔成两个纵向排列的细胞。其后两个细胞的 核分裂形成多核体,然后细胞化。(图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