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_大全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引流管连接是否正确,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毫升,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分泌增多可能有颅内感染。
3、病人有无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高热甚至抽搐。
4、拔管后重点观察钻孔和头皮插管处有否脑脊液漏,有无局部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1、术前按常规准备,备头皮。
2、引流管的位置: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脑室外引流装置或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额角(眼睛外角)10~15cm(100~150毫米水柱),固定好引流瓶,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术后早期应该严格控制引流速度,装置太低会造成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颅内压骤然降低引起脑室出血或脑组织移位,装置太高不利于引流。
3、脑室引流不畅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
(2)引流管太浅。
(3)引流管吸附于脑室壁,可旋转引流管,使管离开脑室壁;(4)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脑组织碎块、脓栓阻塞,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导水管引起日后梗阻性脑积水。
必要时重新置管。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必要时做脑脊液常规或细菌培养。
勿使引流瓶内液体过满,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
5、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入脑室内及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动。
6、烦躁不安的病人应严防引流管脱出、折断及自行拔除。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脑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
其中,脑外科引流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外科引流管的作用是排除脑部手术后产生的血肿、脑脓肿、脓肿液、脑脊液等,在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外科引流管的常见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好引流器械,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确认引流胶囊的储液量。
护士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引流液量、引流胶囊更换时间等。
2.引流器械的固定和保护手术用引流管通常由医生放置在手术中,护士需要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以防止其意外移动或受到撞击。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引流器械,以便日常观察引流情况,并防止引流管受到外界污染。
引流松紧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便保持引流管的位置稳定。
3.引流胶囊的更换引流胶囊根据引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当引流胶囊内容物达到胶囊容积的70%以上时需要更换。
更换引流胶囊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患者起床、过午不食前后。
更换引流胶囊的步骤如下:(1)戴上洗手盆和手套;(2)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引流胶囊处;(3)拧松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引流松紧带;(4)小心地取下引流胶囊,注射生理盐水清洗一次;(5)取出新的引流胶囊,将其连接到引流管上,并用固定带固定;(6)检查引流管畅通并进行标记,记录引流量、引流液的性状和颜色。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连接引流器械和引流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护理:(1)每日更换引流器械连接管,避免管道堵塞;(2)在换引流器械连接管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移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引流阻塞;(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松脱或过长,若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整;(4)避免用力牵拉引流管;(5)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5.引流液的观察和记录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记录。
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鲜红色,易凝固,少许水样液体,不宜过于稀薄和浑浊。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1、标记: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0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
(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通杨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引流液<500m1∕d°(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6、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脑室引流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疾病,是神经外科患者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之一。
然而,由于脑室引流管使用范围广泛,且需要长期留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下面介绍脑室引流管的护理7个要点,希望对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脑组织、血块、脑脓等物质堵塞,导致引流不畅,甚至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并定期更换引流管。
二、定期更换引流袋引流袋是收集脑脊液的器具,定期更换引流袋可以避免细菌感染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引流袋需每天更换一次,如引流量大可增加更换次数。
三、保持引流管口干燥引流管口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因此需要保持引流管口干燥。
护理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应将引流管口处擦干净,并用干纱布包裹引流管口,以保持其干燥。
四、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的位置不正确,容易引起脑组织损伤、脑脊液渗漏等并发症。
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
五、注意感染预防脑室引流管的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引起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感染预防,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管口干燥、勤洗手等都是预防感染的措施。
六、注意患者体位患者体位的改变会影响脑脊液引流的畅通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的调整。
患者体位的改变应逐渐进行,以避免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
七、注意患者情绪患者在使用脑室引流管时,可能会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繁琐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护理要点进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干燥,定期更换引流袋,注意感染预防等,以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注意患者体位、情绪等方面的护理,以全面保障患者的康复。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附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四十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一)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意识、瞳孔、病情、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
2.观察引流管内液面有无波动,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
4.询问患者有无头痛等主观感受。
(三)操作要点1.进行核对,做好准备。
2.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3.保持引流管通畅,标识清楚,防止引流装置受压、打折、扭曲。
4.脑室引流瓶入口处应高于外耳道10-15cm。
5.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保持患者平卧位,如要要高床头,需遵医嘱对应调整引流管高度。
6.适当限制患者头部活动范围,患者躁动时,可酌情予以约束。
7.记录24h引流量。
8.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9.保持引流通畅,穿刺部位干燥,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10.保证患者体位舒适。
(四)患者指导1.告知患者及家属置脑室引流管的意义。
2.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脑室引流管期间安全防范措施,如: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的位置,保持伤口敷料整洁,不可抓挠伤口。
(五)注意事项1.脑室引流管拔管前遵医嘱先夹闭引流管24-48小时,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2.引流早期(1-2小时)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观察脑室引流管波动情况,注意检查管路是否阻塞。
4.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滑脱、扭曲、受压;搬运患者时将引流管夹闭、妥善固定。
5.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意识障碍时,应当适当约束。
6.患者发生引流不畅时,告知医师。
(40)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引流监测:术后的成人患者需每小时测量引流液的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浑浊度和血液的有无。
婴幼儿或小儿患者每4-8小时测量引流液,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2.引流装置的维护:保持引流装置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
在更换之前,用无菌盐水清洁引流管皮肤穿刺口周围,然后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
更换引流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其被拉扯或移动。
3.引流管的悬挂和固定:引流管一般通过帽子或脚手架固定在患者头部。
引流管应该保持无扭曲或拉力,确保引流管畅通。
悬挂的高度应使引流液能顺利流入收集器。
4.皮肤的护理: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无菌盐水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棉球涂抹透明创可贴或防水敷料保护创口,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口和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
5.防止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引流装置或进行护理时都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在引流管的穿刺口周围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6.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7.引流液的管理:将引流液放入透明收集器中,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状的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的出现。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8.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并告知他们需要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引流装置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护理教育。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大全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
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
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内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开始常有脑脊液喷出,一般不超过10毫升,之后可有血凝块阻塞。
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先测颅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
若颅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经抽吸、灌洗、尿激酶灌注,腰穿放脑脊液。
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引流瓶的高度: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内压高低的晴雨表。
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 mm ,若颅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拔管指征:待脑室内积血消失方可拔管。
平均引流72小时,大多数积血可完全排出,脑脊液变清,但脑水肿高峰期未过,侧脑室压力尚高,拔管易致脑疝。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1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1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是指经颅骨钻孔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以降低脑室扩大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可通过脑室外引流采取脑脊液标本进行化验,必要时向脑室内注药治疗。
开颅手术后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目的是暂时接触颅内压增高及监测颅内压变化。
其护理要点是:1)妥善固定:将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在床头,是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压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控制引流速度和量: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避免颅内压骤降造成的危害。
3)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通畅。
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其常见的原因有:?颅内压低于10,15cmHO,此时将2引流瓶降低能观察到有脑脊液流出;?引流管放入脑室过长而盘曲成角,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再重新固定;?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可挤压引流管或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入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受阻。
4)注意观察引流量和性质: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脑脊液提示闹室内出血,脑脊液混浊提示有感染。
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逆行感染,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先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和脑脊液逆流颅内。
6)拔管指征:引流时间一般为1,2周,开颅手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3,4天;拔管前应行头颅CT检查,并夹住引流管1,2天,夹管期间应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是否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若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可以拔管,拔管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拔管后要注意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佛学经典励志语录,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17-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17-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什么是脑室外引流?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室内积液时可通过脑室外引流管引流。
脑室外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症状。
脑室外引流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是需要专业的护理的,下面是护理的几个方面:1. 安全和舒适脑室外引流是一种手术,需要仔细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流量,避免引流管脱落或移位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保持引流管和连接管道的清洁,避免感染。
2. 疼痛管理手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有疼痛感,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口服止痛药或注射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 立位训练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立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站立姿势和平衡性,并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态功能。
4. 引流管的照顾引流管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防止感染。
在更换引流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正确性。
如果出现引流管意外脱落或破裂等情况,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5. 管道和外袋的照顾管道和外袋的清洁和更换也非常重要,这可能需要更换消毒过的管道和外袋。
定期更换管道和外袋可以避免污染和感染,并帮助维持防腐保护域的效果。
脑室外引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后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注意消毒和更换需求。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应耐心向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的危险及手术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以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担心心理,告知手术时机的选择可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利于术后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
在短时间内行早期手术治疗,可争取抢救时机,增加治愈机会。
稳定好患者的情绪,使其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护治疗。
饮食护理:急诊行手术者应立即禁食水,胃肠饱满的患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以确保手术安全。
体位:对颅内压增高者采取头高位,以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卧位,头偏向患侧以利引流及漏口粘连封闭。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仰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氧供应,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
术前准备:术区剃头不要损伤头部皮肤,以免引起头皮感染,给手术造成感染机会。
遵医嘱做好各项常规化验和各种检查,同时给予留置导尿,持续低流量吸氧,配血并做好药敏试验。
同时准备好一次性无菌专用脑室外引流管。
严格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引流管脱出:术后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内,在监护室床边置管者密切配合安置好患者体位。
脑室外流管应置于脑室平面10,15cm,对患儿不合作者可适当加以约束,必要时加床档。
对烦躁不安者应给予镇静剂,对较大的患儿及清醒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及行动时引流管的摆放位置,以取得合作。
脑室外引流管应机密第 1 页 2013-4-21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做好床头交接班,转移患者时先将引流管打折后用纱布包裹,妥善固定后再行转移。
病情观察: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颅内压、24h出入量以及时否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并准确及时地记录。
去骨瓣减压注意骨窗压力情况,注意脑脊液量、颜色及性质,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应注意准确记录脑脊液流出量,控制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若术后脑脊液引流量明显增多,颜色鲜红,可提示脑室内有新的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复查头部CT确诊。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引流管以便排除血液、脑脊液和其他体液。
引流管是一种管状装置,通过放置在手术切口或脑室内来排除体液。
下面是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1.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通畅度。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如果引流管位于不正常的位置,应及时调整;如果引流管不通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进行冲洗或更换引流管。
2.保持引流管的固定。
引流管需要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以防止其移位或脱落。
护士应使用适当的固定制剂,如胶布或绷带,来固定引流管。
同时,护士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确保其牢固不松动。
3.保持引流管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引流管。
冲洗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
冲洗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来决定。
在冲洗引流管之前,护士需要先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液体,并采取洁净操作,以避免感染风险。
4.监测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引流液的性状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效果。
一般来说,引流液的颜色应为清亮或淡黄色,不应有血块或异味。
引流液的量应保持稳定,如引流液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5.防止感染。
引流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易受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护士应定期更换引流管固定制剂,保持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的清洁,避免皮肤破损,确保洁净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除了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外,护士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如发现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状态改变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7.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和康复。
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8.提供心理支持。
脑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
关于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总结
关于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总结引言脑外科手术后,常常需要进行脑室引流、硬膜外引流等操作,引流管的放置和护理是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旨在总结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类型和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引流管的管理水平。
常见引流管类型脑室引流管脑室引流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引流管类型,用于清除脑室内的积液,防止脑积水。
技术操作1.洗手消毒后,逐步放置引流管,应先选择一个恰当的位置。
一般放置在患者头侧,较易插入脑室。
2.可根据针及引流管的长度尺寸,选择合适的深度进入脑室,在针头顶部设置止步器帮助进入深度不超过12厘米。
3.正确插入后,应旋紧外部插件而固定引流管,并确认无漏液现象,或者液流不畅等情况。
日常护理1.定期观察引流液量的情况,以及液体性状、颜色等,如果出现不正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2.在日常护理中,应保持引流管清洁,定期更换引流系统。
3.避免抽取过多的脑脊液,避免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硬膜外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也是很重要的引流管类型,可防止颅内出血、脑肿胀、脑积水。
技术操作1.确定插管的位置:多数Insert针在皮肤上,确定之后,应进一步确认穿过骨皮质到达硬膜下的位置。
2.插入引流管:把Insert针拿出来,保持导管插入的角度,并把硬膜外导管顺利穿过Insert针通道上限到达硬膜下;在导管接头处将连接系统的盖子拧紧并附上adapter.3.确认引流-流量、压力及脑脊液的外观。
恰当取下adapter, 将引流管装入脑脊液采集管或试管中,保存并送检。
日常护理1.定期观察引流液量和外观,记录气压,便于汇报值班医生。
2.避免剧烈移动患者,避免拉扯导管。
3.保持导管外干燥和清洁,每日换药巾,避免感染。
护理操作注意事项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引流管,在护理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碰撞:避免引流管受伤或者拉扯,切勿抽出管道或拨动引流。
2.防止感染:引流管常与外界相通,需要保持加强消毒、保护导管外袋,定期更换引流系统。
关于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总结
关于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总结概述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引流管,以排出脑部过多的液体。
引流管的护理十分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状况,也影响到医院的治疗效果。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病人是否出现感染、颅压升高等情况。
•引流管有无脱落,液体是否正常排出。
•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
•护理过程中是否遵守消毒规范,是否用药和清洗工具正确。
总的来说,引流管的护理要求我们严谨、细致、耐心,才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系统化护理在引流管的护理中,我们可以采用“7S”系统化护理法:1. Clean 环境干净整洁:病人平时生活的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保持病人的卫生和环境的卫生,减少引流管的感染风险。
2. Suction 放置引流管:放置引流管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清洁引流口,并正确选择引流管的尺寸,以确保引流管口径能够很好地匹配引流口,并能够达到引流的效果。
3. Stability 稳定:因为引流管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需要考虑手术后卧床时间长,病人生活动作受限等因素,所以我们应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
4. Secure 安全:引流管的安全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引流管的安全,避免引流管与外缘摩擦,发生破溃或脱落现象。
5. Speed 速度:引流管流量过慢会影响治疗作用,过快则可能形成漏斗状骨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引流管排液的阻塞、溢流等,因此在引流管的使用过程中,流量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6. Skin 皮肤护理:皮肤的损害常常是引流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因此,保护病人的皮肤对于引流管的使用与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注意贴合与清洁,避免压迫或擦破。
7. Support 患者支持:在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病人的治疗感受、康复建议,并尽自己的所能,用良好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支持患者的需求。
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步骤有以下几个:1. 引流管拆线。
护士应该始终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反复洗手,然后用规定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引流管拆开,检查流量、温度和液体质量。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完整版
4.观察
➢ 病情观察 ➢ 头部敷料 ➢ 引流装置 ➢ 引流液 ➢ 并发症 ➢ 拔管
4.观察
➢ 病情观察 ✓ 意识 ✓ 瞳孔 ✓ 生命体征 ✓ 肌力 ✓ 颅内压 ✓ 言语 ✓ 肢体活动
4.观察
➢ 头部敷料 ✓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 渗液渗血及时更换 ✓ 头部看护垫及时更换
4.观察
➢ 引流装置 ✓ 固定 ✓ 高度 ✓ 波动 ✓ 引流 ✓ 异常?
✓ 检查前:先夹闭A开关,打开B开关倾 倒引流液后再夹闭B开关
✓ 检查中:AB夹闭状态 ✓ 检查后回室:检查引流管妥善处置,
打开A开关
防感染
3.无菌
问题探讨:外伤与手术相关颅内感染
《2017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医疗相关性脑 《2016年美国神经重症协会循证共识
室炎和 脑膜炎治疗指南》
声明:脑室外引流置入引流管和管理》
Fried H I, Nathan B R, Rowe A S, et al. The Insertion and Management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s: 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Statement :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Neurocritical Care Society[J]. Neurocritical Care, 2016, 24(1):1-21.
脑脊液循环
侧脑室脉络丛 侧脑室脉络丛
室间孔
脑脊液循环途径: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正中孔
临床常见的引流装置
1
2
1
引流装置结构组成
滴管
挂带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 ③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 成角、折叠,应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 围 ,活动及翻身时应避免牵拉引流管。注 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内不断 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呼吸、 脉搏等上下波动多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 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①引流管的位置:待病人回病房后,立即在严格无菌的条件 下连接引流袋,妥善固定引流管及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 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②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因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 过快过多,可使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因此,术 后早期应适当将引流袋挂高,以减低流速度,待颅内压力平 衡后再放低。此外,因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故 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 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以避免水 电解质平衡。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 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 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 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 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 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 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 通畅,有否颅内压再闪升高的表现。若病 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夹闭的引流管, 并告知医师。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 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 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师妥 为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脑室外引流护理范文
脑室外引流护理范文脑室外引流(ventriculostomy)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高压、脑积水、脑出血等病情中被广泛应用。
而脑室外引流护理则是对这一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的引流。
一、患者的监测: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神经功能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应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3.引流量监测:监测引流管的引流量,正常情况下应保持稳定。
二、引流系统的维护:1.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注意是否有阻塞、漏液或粘连现象,及时清除异常。
2.引流系统的管道消毒:每天更换引流系统,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严密连接:确保导管与引流系统的严密连接,防止漏液或感染。
4.拔除引流管的技巧:当医生确定引流不再需要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引流量,遵循医嘱操作。
三、感染预防:1.严格的手卫生:护士应在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避免细菌感染的传播。
2.消毒措施:在每次更换引流系统之前,需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清洁。
3.引流系统观察:每天观察引流系统是否有渗漏、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更换系统。
4.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病房内其他患者需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以上是脑室外引流护理的主要内容,综合护理措施包括精心的监测、引流系统的维护和感染预防。
在提供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及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处理。
此外,还需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较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应激性溃疡所致,可使用H2受体阻断剂和质子泵制剂预防和治疗,同时鼓励尽早进行流质饮食,昏迷者应尽早予以鼻饲饮食。
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大便的颜色、性质、量及血压变化,胃管鼻饲者密切观察胃管回抽液的颜色。
侧脑室持续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注入能及时清除脑室积血,降低颅压,防止脑疝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侧脑室引流管监测及护理引流管的生理盐水冲洗及尿激酶灌注:全脑室出血病人颅压极高,在引流过程中,开始常有脑脊液喷出,一般不超过10毫升,之后可有血凝块阻塞。
双侧侧脑室引流,可先用生理盐水5毫升从一侧脑室轻轻灌洗3~4次,若灌洗时注射器有阻力,另一侧引流管无冲洗液流出,说明室间孔不通。
此时必须先测颅压,看有无脑疝先兆,然后再谨慎地用3毫升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5000~2万单位灌注。
若颅压高于400毫米水柱,或有脑疝先兆,则暂缓灌注,采用药物降低颅压。
引流液量及颜色的观察:引流液量越大,说明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越严重,若引流量超过450毫升/日,提示循环通路完全梗阻。
经抽吸、灌洗、尿激酶灌注,腰穿放脑脊液。
若引流量减少,提示脑脊液循环通路逐渐再通,引流脑脊液颜色逐渐变浅为正常。
若引流液突然转红或一向通畅,突然血块阻塞或量增多,说明有再出血;引流液一直为红色提示有持续出血;引流液由清变混浊,提示可能有感染,宜留取脑脊液送检。
引流瓶的高度:引流瓶高度及引流量多少是颅压高低的晴雨表。
一般将引流瓶固定于侧脑室水平上180~200 mm ,若颅压高,可有脑脊液滴入引流瓶。
这样,一方面脑室引流后可减少脑脊液中的酸性物质及其它代产物,有利于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功能恢复。
另一方面,据每天引流脑脊液的量即可间接反映出颅压的高低,以指导调节临床脱水剂的用量和引流时间。
拔管指征:待脑室积血消失方可拔管。
平均引流72小时,大多数积血可完全排出,脑脊液变清,但脑水肿高峰期未过,侧脑室压力尚高,拔管易致脑疝。
据我们观察:①侧脑室压力不超过200毫米水柱时,引流时间一般5天左右。
②引流量小于50毫升/日,可试夹管24~48小时。
若夹管过程中,神志血压无变化,待撤管夹时测脑脊液压力,并连续观察2小时,压力小于200毫米水柱可拔管,大于200毫米水柱则抬高引流瓶于侧脑室水平之上300毫米,继续观察引流3~5天,再测压考虑能否拔管。
若仍不能拔管,则可能为脑表面蛛网膜粒积血影响脑脊液的吸收,要做永久性脑室分流术。
全脑室铸型与脑积水的关系:据观察,脑室外引流对防止脑疝,控制颅压效果良好,但脑室完全铸型,引流72小时后复查头颅CT仍有三、四脑室大量积血者,易发生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妥善固定引流管: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压,需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关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引流的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以减弱引流过快过多,可使颅压聚降,导致意外。
早期适当抬高引流袋的位置,以减低流速,待颅压力平衡后再降低引流袋。
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但同时应注意补液,避免水电解质失衡。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围,避免牵拉引流管。
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若引流管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液面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若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
可能原因有:①颅压低于120-150mmH2O,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袋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②引流管放入脑过深过长,在脑室盘曲成角,可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室壁。
④若怀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
经上述处理后若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正常的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太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若脑脊液中有大血液或血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出血,一旦脑室大量出血,需紧急手术止血。
脑室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5-7日,时间过长可能发生脊骨感染。
感染后的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病人有脊骨感染的全身及局部表现。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关闭引流管以免管脑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脑脊液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
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脊液循环是否通畅,不否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
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夹闭引流管,并告知医师。
拔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
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应告知医师处理,以免引起颅感染脑室引流的要点1.引流管的开口需要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厘米以维持正常的颅压2.引流速度不易过快过多(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快速引流出大量的脑脊液可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脑膜或颅骨板之间出现负压,形成硬脑膜外血肿;有脑室肿瘤者,一侧脑室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室系统压力不平衡,可致肿瘤出血;颅后窝占位病变着,突然降低压力可致小脑幕裂孔疝)3.引流量以每天不超过500毫升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的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有血性5.保持引流管通畅6.严格的无菌操作护理术后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及空气流通。
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对于小儿、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看管,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护理方法妥善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出,保持引流管道密闭,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
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脑窒引流管通畅时,引流管的脑脊液平面随心脏跳动而上下波动,如不通畅。
液面即静止不动。
如引流管平面无波动,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受压、折叠及脱落。
如:考虑管腔阻塞,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转移患者时防止牵拉,需先关闭引流管系统,以预防颅压波动过大。
积气或引流液反流人颅,安置妥当后,重新调节后开放,脑室引流室引流装置最高距离脑窒15-20cm,对血肿腔的引流者,引流装置要低于脑室水平。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一般情况下,24h引流量约200-400ml。
若脑室出血或正常脑室手术后,脑脊液可呈血性,但此颜色应逐渐变浅至清亮。
若引流液的血性程度突然增高。
且速度明显加快。
患者意识障碍加重,可能为脑室再出血,此刻在保持引流通畅的同时,应尽早行CT检查以查清原因。
如引流液混浊有紫状物应考虑脑室感染,应送引流液细菌培养。
术后次日可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后用尿溶酶1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ml注入血肿后并闭引流管2h后开放,每日1次,一般2-3次,冲洗时动作要轻稳,严格无菌操作,冲洗的出入量要相等。
加强基础护理杜绝并发症绝对卧床休息,可取仰卧位和侧卧位交替更换。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每2h翻身一次拍背按摩受压部位。
清醒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交待注意事项,躁动患者应适当约束,限制头部活动;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和泌尿系统的护理,禁食的患者做好静脉营养支持。
鼻饲者做好鼻饲管的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以防止颅压增高引起头痛。
术后指导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患者取良姿位,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每日1-2次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经常同患者及家属沟通思想,讲解此病的发病原因。
治疗措施、防病措施,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早日康体位与环境抬高床头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压。
术后患者取头偏向患侧,并与水平面呈15°~45°,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呼吸道通畅。
保持颅压在0.98~1.96 kPa之间。
为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必要时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床旁加床档。
病房室温为18~23℃,湿度为 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
限制探视人员,医务人员进入都要戴口罩、帽子、换鞋。
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30 min。
地面和床栏、床头柜用1∶500消佳净液消毒。
观察生命体体温患者术后即有发烧,体温最高达39℃,给予戴冰帽,在腹股沟、腋窝、颈部等大动脉处冰敷,在物理降温过呈中,每30min测体温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
出汗较多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保持床单位清洁干躁。
并予抗炎药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降颅压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
患者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200ml加压静脉输入Q8h,甘油果糖500ml静脉输入等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引流术后的护理术后2—4小时开放穿刺引流管。
协助医生用生理盐水、尿激酶通过引流管冲洗血肿部位,直至冲洗流出液体颜色变淡变清为此。
冲洗过程中要注意进出量平衡,随后用高浓度尿激酶喷洒在血肿腔表面,夹管4小时。
其间若患者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双侧瞳孔忽大忽小至不等大,血压升高,呼吸缓慢不规则,应立即开放封闭的引流管,同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另外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及时记录。
术后24小时,若引流量在100ml以,引流袋低于头部10—15cm,若引流量超过100ml则调整引流袋于头部同高的位置,即距床面高10—15cm,以便于颅气体排出。
引流期间严禁将引流袋高高提起,防止引流液倒流,尽量避免牵拉引流管而损伤血肿膜。
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缓慢,患者头部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并固定好穿刺针,暂夹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引流管脱落。
保持引流通畅,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打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血肿引流置管时间为3—10天,置管期间存在着颅感染及穿刺点皮肤感染的危险性。
保持穿刺部位敷料干燥无污染,每天更换敷料1—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2次。
进行各项治疗必须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管保持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出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25ml/h,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治疗错施,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而加重病情。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住院44天,无并发症发生。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即遵医嘱下鼻饲管,可喂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菜汤等,药品要研成粉末,在鼻饲和注药前后应冲洗管道,以防管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