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

”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

”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

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

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

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

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译文】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

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

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

”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

”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

”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

文言文阅读《左传》《晏子春秋》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左传》《晏子春秋》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左传》《晏子春秋》练习及答案译文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恒、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②以蹲行吠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

”公曰:“何如?”曰:“人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

所谓和者,君廿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今据也廿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

晏子曰:“不可!今升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

今谁责寡人哉!”(取材于《晏子春秋》)(2)齐侯至自田,晏了侍于遇台,子④犹驰而造焉。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口:“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和如费焉。

宰大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共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共可以去其否。

足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口可:君所谓否,据亦口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桓、襄、文、武将皆相之相:辅佐。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为庄公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为庄公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为庄公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

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爵邑尽,退朝而乘,噴然而叹,终而笑。

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

”崔杼果弑庄公。

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君为已死而为已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

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

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材料二: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

故次其传。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读《晏子春秋》A详哉B其言C之也D既见E其F著书G欲观H其行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实,指俸禄,即古代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可指话柄、借口,如“贻人口实”。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籍重而狱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籍重而狱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籍重而狱多》(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景公籍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敕.其功乎?则婴有一妾能书足以治之矣。

君将使婴敕其意乎?夫民无欲残其家堂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注]而已矣。

”景公不说,曰:“如是,夫子无所谓能治国乎?”晏子曰:“婴闻与君异。

且夫上正其治,下审其论,则贵贱不相逾越。

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

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

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

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似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

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比而焚之:指逐户烧掉狱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B.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C.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D.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敕,一般指帝王的命令或诏书,文中此处为动词,是治、整饬的意思。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注释】①弋:捕鸟。

②烛邹:人名。

齐国的一个官员。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臣之妻私臣( ▲ ) ②王之蔽甚矣( ▲ )③是罪一也( ▲ ) ④数烛邹罪毕(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分)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分)11.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12. 从劝谏目的和劝谏方法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4分)参考答案:9.私:偏爱蔽:受蒙蔽是:这毕:尽完10.(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谤讥”“闻”译错1个扣1分)。

(2)让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禽鸟而轻视人。

(“重”“轻”译错1个扣1分)11.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簟俘表音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吴越受令,荆楚情忧,莫不宾服,勤于周室,天子加德。

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

今寡人亦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

晏子对日:“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举事不私,听狱不阿,鳏寡无饥色。

不以饮食之辟害民之财,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于民而普施之。

府无藏,仓无粟。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而以吾先君参乎天子。

今君疏远贤人而任馋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席趣朽蠹而礼悖于诸侯,菽栗藏深而怨积于百姓,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

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材料二: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

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

独昨岁以元年,蠲赋一半,国用不足,又边费重大,内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赋,三督御史清理屯监,皆一时权宜以佐国用之急。

而人遂有苦其搜刮者,臣近日访之外论,皆称不便,缘各御史差出,目见百姓穷苦亦无别法,清查止将官库所储,尽行催解。

以致各省库藏空速本早灾伤视民之兄而不熊服西广用兵供饱互出而不熊支走国用木充而E气电耗矣。

昔汉昭帝承武帝多事之后,海内虚耗,霍光佐之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国用遂足。

然则与其设法征求,索之于有限之数以通民,孰若加意省俭,取之于自足之中以厚下乎。

仰惟皇上即位以来,凡诸斋醮土木淫侈之费悉行停革,虽大禹之无勤克俭不是过矣,然臣窃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

伏望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于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之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之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之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日:“子何为者也?”对日:“我越石父者也。

”晏子日:“何为为仆?”对日:“不兔外惇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

”遂解左醪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弗谢而入。

久之,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慨然,摄衣冠谢日:“婴虽•不仁,兔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对之日:“臣闻之,士者屈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较人之身,不为彼功屈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转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周不如在缥组之中请鬻于世。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景公使国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日:“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攫然日:“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日:“以属狱。

”晏子日:“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日:”可。

“晏子数之日:”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日:“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 •(节选自《晏子春秋》)文本二:太史公日: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缘辨之中/请鬻于世B.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缥维之中/请鬻于世C.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缥细之中/请鬻于世D.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缥细之中/请鬻于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免饥饰之切吾身”与“因之以饥饿”(《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饥傕”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登路寝之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登路寝之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登路寝之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

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

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景公成路寝之台。

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

晏子下车挹之,曰:“子何以命婴也?”对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墉下,愿请命合骨。

”晏子曰:“嘻!难哉!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适.为不得,子将若何?”对曰:“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晏子曰:“诺。

”遂入见公,曰:“有逢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如之何?愿请合骨。

”公作色不说,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乎?”晏子对曰:“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

故未尝闻诸请葬人主之宫者也。

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

丰乐侈游,兼傲生死,非人君之行也。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

且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

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

”公曰:“诺。

”(节选自《晏子春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B.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C.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D.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病人之甚也”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病”字含义不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

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菽粟食凫雁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馁而死。

”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

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

”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报闾曰:“君至。

”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报同曰:“君至”。

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君子曰:“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

”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B.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C.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D.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

【VIP专享】《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VIP专享】《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 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 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 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 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 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 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 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 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 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 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君苟美乐之,诸侯 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 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诗曰:‘哲 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公 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 欲晏子谏》)
A. B. 100C.C. AD..D.A.99B. B. A.98C.B. D9.7C.C.A“.” D.DA..96 B.B.A.95“”C.B. D9.4C. C. D.A.DA..93B. B. 9C.2)C. A.D.9A.1D“.‘’B.?”B. A.90“”C.B. D8.9C.C. AD..D.8C.8“B”. A. A.8D7.B. B. 86C. A.A.D.D.8B.5B.<< 84CC.. A.D.D.83BC..A. DA..82“” B.B.A.81“C”. B. A.D.80C.B. A.7D.9(C). B. A.D.78C.B. 7D.7“C”C.. A.D.D.76“B”.C. A.D. 75B.C. A. D.A.74 B.B. A.73“”C.B. 72D.“/”C“.C”. A.D.D. 71BC.. A.D7.0“”“B”C.“.”A. DA..69“” AB..B. 68“B”C..A.67“”CD..B. D6.6C. D.D.C. B. A.65C. A. D. 6B.4 C. A. D. 63CB..A. DA6..2“?” B.B.A. 61C.B. A.D6.0C. B. D.5•9C.C. A.D.D.A.58“B”. B. A.57C. B. D.56C.C. A.D.D. 55BC.. A.D.54B.C. A.D.A.53B. B. 52C.C. AD..D.A.51B. B. A.50C.B. 4D.9“C”.C.A. D.D.A.B4.8 B. A.47C.B. 4D6.“”C“.”C. AD..D. 4A5.B. B. A.44C.B. A.D4.3C.B. D4.2C.C. A.D.D.A.41“”B.B. 40C. A.D.D.39B.C. A.D.A.38“B”. B. A.37“C”. B. 3AD.6“”C. B.A.3D.5(C). AB..D.34BC.. 33CD.. A.D.D. 32BC.. A.D.31“B”C.. A.D.30B.C. A.D. 29B.C. A.D. 28B. C. A.D. 27B.C. A.A.D.12961(B)1. B.19215C9. AC.1D9.2147B.C. A.D. 23B.C. A.D.22“B”.C. A.D. 21CB.A. D.20“C”.QA.B. 1D9.“??CB.?.” A.D. 18B.C. A.D.A.17B. B. 16C. D.D.C. B. A.15 D. C. B. A.14C. A.D. 1C.3B1.9 A. D.2102 B.D. C. B. A.11 D. C. B. A.10A. B. C. D. “”“” 9 D. C. B. A.8 D. C. B.C. A7.“” A. D6.CB.. A. D.5B. D. B. A.4 D. C. B. A.3 D.“C.“”B.“”A.“” 2C. A. D.1B[.03]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晏子春秋原文翻译晏子春秋原文翻译一、《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衣服,这里用作动词,穿上)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语气副词,起加强揣测语气的作用,相当于“或许”“大概”。

《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至乎?”晏子对曰:“法(效法,取法,学习。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因为不贤明,而是因为它不能够被效法)其(代词,指代圣王)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指夏商周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招致,使……归服)诸侯也,诚(诚心)于爱民,果(果然,当真,实实在在地。

《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于行善,天下怀(心里存有,怀藏。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瑾握瑜。

”——身怀美玉般的品德)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通“悦”,高兴。

《诗·北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也。

夫冠足以修敬(表示敬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不务(致力于)其饰(装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

身服不杂彩(色彩陈杂),首服(头上戴的帽子)不镂刻(指镂刻花纹)。

古者尝有处橧巢(zēngcháo,古人用柴薪架成的住处。

“橧”是有巢氏时代鲁西豫东地区的建筑在土丘上的简易木结构夏屋之一。

另有一种夏屋是“巢”,它是一种建筑在大树上的夏屋。

这两种夏屋文献并称为“橧巢”)窟穴(土室)而不恶(wù,讨厌,憎恨),予(给,指给他宫室)而不取,天下不朝(朝拜)其室,而共归其仁。

晏子春秋文言文翻译

晏子春秋文言文翻译

晏子曰:“吾闻之,善者足以昭事上帝,足以教化天下,不足以善其身。

恶者足以丧身,不足以败天下。

故君子不为己谋,而为天下谋;不为天下谋,而为子孙谋。

善者如登,恶者如崩。

”翻译:晏子说:“我听说,善良的人足以昭示上帝,足以教化天下,却不足以完善自己的品德。

恶劣的人足以毁灭自己,却不足以败坏天下。

因此,君子不为自己打算,而是为天下打算;不为天下打算,而是为子孙打算。

善良的人如同登山,一步一步地上升;恶劣的人如同山崩,一泻千里。

”原文:孔子问于晏子曰:“子事齐侯,可乎?”晏子对曰:“可。

臣闻之,事君者,以礼为本,以信为基,以仁为用,以义为归。

齐侯无礼,吾不事也;齐侯不信,吾不信也;齐侯无仁,吾不仁也;齐侯无义,吾不义也。

是以事君,必以其道。

”翻译:孔子向晏子问道:“您侍奉齐侯,可以吗?”晏子回答说:“可以。

我听说,侍奉君主的人,以礼为根本,以信为基础,以仁为运用,以义为归宿。

齐侯不讲究礼节,我不侍奉他;齐侯不守信用,我不相信他;齐侯缺乏仁爱,我不行仁;齐侯不讲道义,我不遵道义。

因此,侍奉君主,必须遵循他的道德。

”原文:孔子曰:“吾闻之,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晏子,可谓善行矣。

”翻译:孔子说:“我听说,君子的行为,宁静以修养身心,节俭以培养品德。

不合礼节的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不要做。

晏子,可以说是善于修养自己的行为了。

”原文:晏子曰:“吾闻之,善人者,天下之善也;恶人者,天下之恶也。

善人者,天下之福也;恶人者,天下之祸也。

故君子以善自持,以恶自戒。

”晏子说:“我听说,善良的人,是天下善良的象征;恶劣的人,是天下恶劣的象征。

善良的人,是天下幸福的源泉;恶劣的人,是天下灾祸的根源。

因此,君子用善良来保持自己,用恶劣来警戒自己。

”通过以上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晏子在《晏子春秋》中关于道德、修养、治国等方面的观点。

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文本解析一:清华附中王武镝】[文本解析]2005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记载了有关晏子进谏的一个故事。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对于这个人,同学们并不生疏,但只知道他能言善辩,不辱使命,而对他为救助百姓不惜倾尽家财,为劝谏景公不惜放弃官位的事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关于晏子文言文翻译

关于晏子文言文翻译

一、《晏子春秋》原文:“夫民者,国之基也。

无民,何以为国?”翻译:百姓,是国家的基础。

没有百姓,怎能称之为国家?二、《晏子春秋》原文:“吾闻君子之学也,始于事父,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翻译:我听说君子学习的过程,是从侍奉父亲开始,中间是侍奉君主,最终是立身处世。

三、《晏子春秋》原文:“夫水所以能成其大也,以其深也。

夫土所以能成其高也,以其厚也。

夫君子所以能成其德也,以其广也。

”翻译:水之所以能成就其伟大,是因为它的深邃。

土之所以能成就其高耸,是因为它的厚重。

君子之所以能成就其品德,是因为他的宽广。

四、《晏子春秋》原文:“吾闻之,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我听说,仁者看到它就会思考,智者看到它就会行动。

五、《晏子春秋》原文:“夫仁者,国之宝也。

不仁者,国之贼也。

”翻译:仁者,是国家的宝贝。

不仁者,是国家的贼人。

六、《晏子春秋》原文:“夫善行者,行之不倦,善言者,言之不厌。

”翻译:善于行动的人,行动起来不知疲倦;善于说话的人,说话起来不知厌倦。

七、《晏子春秋》原文:“吾闻之,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我听说,智者不感到困惑,仁者不感到忧虑,勇者不感到恐惧。

八、《晏子春秋》原文:“夫民者,国之基也。

无民,何以为国?”翻译:百姓,是国家的基础。

没有百姓,怎能称之为国家?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晏子春秋》中的语句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

晏子在书中所阐述的政治理念、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些经典语句时,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晏子的智慧,还能从中汲取人生的营养,为自己的成长提供借鉴。

《晏子春秋-灵公好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晏子春秋-灵公好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晏子春秋-灵公好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晏子春秋|灵公好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灵公好饰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②。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⑤:“君使服之于内⑥,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⑦,则外莫敢为也⑧。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⑨。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好:(hào)喜好。

丈夫:成年男子。

②带:衣带。

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④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⑤对:回答。

⑥内:指王宫内。

⑦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⑧莫:没有人。

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为:指穿。

⑨莫之服:即“莫服之”。

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国人尽服之()B.公使吏禁之()C.犹悬牛首于门()D.不逾月()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公使吏禁之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②为什么()③很好()④您()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B.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参考译文】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衣服,这里用作动词,穿上)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语气副词,起加强揣测语气的作用,相当于“或许”“大概”。

《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至乎?”晏子对曰:“法(效法,取法,学习。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因为不贤明,而是因为它不能够被效法)其(代词,指代圣王)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指夏商周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招致,使……归服)诸侯也,诚(诚心)于爱民,果(果然,当真,实实在在地。

《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于行善,天下怀(心里存有,怀藏。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瑾握瑜。

”——身怀美玉般的品德)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通“悦”,高兴。

《诗·北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也。

夫冠足以修敬(表示敬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不务(致力于)其饰(装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

身服不杂彩(色彩陈杂),首服(头上戴的帽子)不镂刻(指镂刻花纹)。

古者尝有处橧巢(zēngcháo,古人用柴薪架成的住处。

“橧”是有巢氏时代鲁西豫东地区的建筑在土丘上的简易木结构夏屋之一。

另有一种夏屋是“巢”,它是一种建筑在大树上的夏屋。

这两种夏屋文献并称为“橧巢”)窟穴(土室)而不恶(wù,讨厌,憎恨),予(给,指给他宫室)而不取,天下不朝(朝拜)其室,而共归其仁。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选自《晏子春秋》文言文阅读答案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答案,完成5~9题。

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君若欲无礼,此是已!”公曰:“若是,孤之罪也。

夫子就席,寡人闻命矣。

”觞三行,遂罢酒。

盖是后也,饬法修礼以治国政,而百姓肃也。

晏子朝,杜扃望羊待于朝。

晏子曰:“奚故不朝?”对曰:“君夜发不可以朝。

”晏子曰:“何故?”对曰:“梁丘据扁入歌人虞,变齐音。

”晏子退朝,命宗祝修礼而拘虞,公闻之而怒曰:“何故而拘虞?”晏子曰:“以新乐淫君。

”公曰:“诸侯之事,百官之政,寡人愿以请子。

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夫子无与焉。

夫乐,何必夫故哉?”对曰:“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

国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

有歌,纣作北里,幽厉之声,顾夫淫以,鄙而偕亡。

君奚轻变夫故哉?”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有所爱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有所爱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有所爱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悬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

”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

”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子往辞晏子之家,请曰:“负廓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

”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

”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

”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悬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

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

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

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

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

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

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

”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

”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

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馁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悬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

”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悬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B. 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C. 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D. 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犯槐者刑”的“刑”是“施刑”的意思,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中的“刑”意思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

”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

”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

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

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

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

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译文】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

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

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

”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

”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

”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

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

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就答应了。

那么,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

况且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

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称霸诸侯。

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附,年成不好,道路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您不以此为忧,不以此为耻,却只顾贪图享乐;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

那么,您不关心百姓疾苦、忘掉国家盛衰也太过分了。

况且《诗经》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

’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制度了。

现在又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不符合制度不是更严重了吗?况且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国内一定有很多人这样做。

驾这么多马去打猎就很不方便,到远方去就更不可以,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

这不是驾驭臣下的办法。

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是圣贤的君主所禁止的。

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一定有人效法我们,您没有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治施加于诸侯,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爱民如子、使名声显赫、使远人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办法。

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寡妇不得救济,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从而加深人民的怨恨,这是与人民为敌的行为。

《诗经》上说:‘聪明的男子可以使国家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国家颠覆。

’现在您不考虑如何让国家稳固,却只干些使国家颠覆的事。

国家灭亡的日子就要到了。

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

”景公说:“您说的好。

”景公于是不再观看驾车,罢免黜退了翟王的儿子翟羡,而且疏远了婴子。

2.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

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

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

(《晏子春秋·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译文】景公修建长大的房舍,将要把它修建得非常漂亮。

一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景公和墨子一起入席饮酒,享受厅堂之乐。

喝酒喝得正畅快时,晏子起身唱歌,唱道:“禾穗啊不能收割,秋风一到啊全被刮落。

全被风雨糟蹋了,君主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没法活。

”唱完了歌,转过头流下了眼泪,伸开双臂跳起了舞。

景公走到晏子跟前制止住他,说:“今天先生您赐教,用歌来告诫我,这是我的罪过。

”于是撤掉了酒,停止了徭役,不再修建长大的房舍。

3.景公为西曲潢,其深灭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

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

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翟人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亦室一就矣,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宫室之美,矜衣服之丽,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乱首被发,亦室一容矣,万乘之君,而壹心于邪,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图霸哉?”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晏子曰:“夫二子营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蘗又生也,公何不去二子者,毋使耳目淫焉。

”(《晏子春秋·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译文】景公在都城西修建了一个弯曲的水池,水池的深度能没过车轴头,水池上面修建上一座两丈多高的宫室,横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鸟兽。

景公穿上绣着黑白相间花纹的上衣,白底的绣着各种花纹的下衣,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

衣带上镶着玉石,帽子上系着丝带,头发披散开,脑袋乱蓬蓬的,面向南站立着,神态矜持。

晏子去见景公,景公说:“从前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低下头不回答,景公又问道:“从前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只有狄人生活在水乡才与龙蛇为伍,现在您横着的木料上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雕刻着鸟兽,也只不过是建成一座宫室罢了,哪有资格称霸诸侯呢?况且您夸耀宫室的漂亮,炫耀衣服的华丽,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

衣带上镶着玉石,乱蓬蓬的脑袋上披散着头发,也只不过是把自己装在宫室里罢了。

作为一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的君主,却把心思用在这类邪僻的事情上,您的魂魄都丢失了,还跟谁一起谋划称霸诸侯呢?”景公下堂走到晏子跟前说:“梁丘据、裔款把宫室建成的事告诉了我,因此我私下里穿上这身衣服,跟梁丘据一块取乐罢了,又让先生您碰上了。

请允许我改变宫室,改换衣服,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这大概可以了吧?”晏子说:“这两个人作邪僻的东西迷惑您,您哪里还能知道当君主的道理呢?况且砍伐树木如果不从树根砍断,那么不久树芽就又生长出来了。

您何不让这两个人离开,这样就不会让您的眼睛耳朵受蛊惑了。

”4.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

”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

”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其鱼动流,夫#,渊泽容之,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

”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

”公曰:“王室之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

”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士与同饥渴寒暑,君之强,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

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

”(《晏子春秋·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译文】晏子出使晋国,晋平公在雕梁画栋的宫室已经吃完了,接着举行宴会①。

平公问他说:“从前您的先君桓公得到众人拥护,情况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您赞赏我们国君,由此推及使臣,我在您身旁侍奉您,害怕不知该怎样回答。

”平公说:“我多次听说过大夫您的名字,今天才得以见到您,我希望一定听您说说。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就像美好的池沼一样,无所不容,众人归附他,就像鱼有水做依靠,尽情地享受游水的快乐。

如果池沼决了堤,水流尽了,里面的鱼就会随水流走。

一去不返的只有雨啊,降下来就不会再上天。

桓公已成过世之人,不会复生了。

”平公又问道:“请问庄公跟现在的君主②哪一个好?”晏子说:“两位君主的所作所为不同,我不敢说哪一个好。

”平公说:“周王室的行为不端正,诸侯专权,我因此想听听大夫您的话。

”晏子回答说:“我们的先君庄公不安心平平静静地过日子,喜欢节制饮食,不爱好音乐,喜好用兵,崇尚武力,与士兵同甘共苦。

庄公强力过人,但有一样过错③不能改正,因此不能免于被杀。

现在的君主把宫室修得很高大,把台榭建得很漂亮,用以躲避饥饿寒暑。

害怕灾祸,崇敬鬼神,君主的善行足以终身保住君位,不足以传给子孙后代。

”【注释】①古代礼仪,君主飨宾,亲自敬酒献食物;吃完之后再举行宴会,宾客请行君臣之礼,然后才开始会谈。

②指景公而言。

③指好女色。

5.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

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

”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

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

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晏子春秋·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译文】鲁昭公失掉鲁国逃亡到齐国,景公问他说:“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却这么早就失掉了国家呢?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昭公回答说:“我年轻时,有很多热爱我的人,我自己却不能亲近他们;有很多劝谏我的人,我却没能采纳他们的意见。

因此朝内朝外都没有辅佐我的人。

辅佐我的没有一个人,阿谀奉承我的人却很多。

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根很孤单,可枝叶却很繁茂,秋风一到,根就要拔下来了。

”景公认为他的话很好,就把这话告诉了晏子,说:“假如让这个人返回他的国家,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贤君主那样的国君吗?”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

愚蠢的人总好悔恨,不贤德的人总认为自己贤德,被水淹着的人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的人不打听道路。

淹着以后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以后再打听道路,这就好像面临外敌入侵的灾祸才急急忙忙去铸造兵器,吃饭噎着以后才急急忙忙去挖井,即使很快,也来不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