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完整资料)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第三单元“生活语文”的第九章“家庭与社会”,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及关系、家庭日常用品识别、简单社会交往用语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及关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家庭日常用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社会交往用语,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成员及关系的表达、家庭日常用品的识别。
教学重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社交能力的锻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日常用品实物、教学卡片、录音机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对家庭成员、家庭日常用品的兴趣。
2. 讲解: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及关系;展示家庭日常用品实物,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名称。
3. 例题讲解:以家庭成员为例,讲解如何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家庭成员及关系;以家庭日常用品为例,讲解如何用词语描述物品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家庭成员及关系,用词语描述家庭日常用品。
6.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及关系、家庭日常用品识别的比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家庭与社会2. 内容: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家庭关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家庭日常用品: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椅子、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的家庭,并用简单的句子介绍家庭成员及关系。
列出你家里的五个日常用品,并用词语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哥哥。
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老师,哥哥在上大学。
示例:我家里的五个日常用品是电视、冰箱、洗衣机、桌子和床。
电视很大,冰箱很凉,洗衣机可以洗衣服,桌子可以吃饭,床很舒服。
智力残疾送教下乡教案搭积木
智力残疾送教下乡教案搭积木
[活动目标]:通过让幼儿有目的地拼搭动物、房子、交通工具等,锻炼幼儿的。
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营造幼儿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氛围。
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力。
[活动模式]:室内活动。
[活动教具]:四套“巧虎奇趣积木组”。
[活动歌曲]:搭积木儿歌。
[活动过程]:
一、介绍积木组:H形积木5个,梯形积木1个,扇形积木1个,圆柱形积木四个,推杆一个,绳子两条。
二、基础造型拼搭
1、搭小猫:
①一个红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猫头像积木跨放上方。
②一个绿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猫头像积木跨放上方。
③在小猫头上积木上方放一个圆形积木。
2、搭小狗:
①一个红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狗头像积木放上方。
②一个绿色H形积木作底座,一个H形小狗头像积木放上方。
③在小狗积木头上放一个小球。
3、搭小象:①一个蓝色、一个绿色H形积木并排作底座,一个H 形小象头像积木单跨放在蓝色(绿色)积木上方。
4、搭火车:四个红、黄、蓝、绿H形积木首尾相连侧放,扇形积木侧放于红(绿)色H型积木旁。
三、幼儿活动,分组拼搭。
四、教师巡视,分组指导。
五、教唱儿歌:奇趣积木组,好玩不辛苦。
搭个小狗汪汪叫,搭个小猫喵喵喵。
搭个小象能喝水,搭个火车四处跑。
六、小结:表扬造型搭的快、搭的好的小朋友和配合协作好的小组。
提示小朋友基础造型积木颜色可根据小朋友喜爱任意搭配,无特殊要求。
送教下乡教案
送教下乡教案教案标题:送教下乡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农村地区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4. 探索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1.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a. 对农村教育的定义和背景介绍b. 分析农村教育的问题和挑战2. 农村教育考察实地行动a. 组织学生参观农村学校或与当地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b. 观察和了解农村学校的师生情况、教学设施及资源状况3. 制定乡村教育改进计划a.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份乡村教育改进计划b. 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a. 学生将制定的乡村教育改进计划实施到行动中b. 学生负责组织相关活动,并参与教学辅导5. 评估项目效果a. 学生根据实施的项目成果进行自我评估b. 学生与当地教育工作者共同评估项目的效果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2. 农村教育现状分析:a. 展示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
b. 分组讨论,并总结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农村教育考察实地行动:a. 安排学生参观农村学校或与当地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
b.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提出问题与困惑。
4. 制定乡村教育改进计划:a.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份乡村教育改进计划。
b. 学生展示并接受其他组的评议。
a. 学生落实乡村教育改进计划并组织相关活动。
b. 学生参与教学辅导并体验乡村教育现实情况。
6. 评估项目效果:a. 学生与当地教育工作者共同评估项目的效果。
b. 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并总结该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项目的总结和反思,并分享个人感受及收获。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设计乡村教育改进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2. 实践体验:通过参观农村学校并实际参与教学辅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3.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一、教案名称:《认识蔬菜》二、教学目标:1. 让培智学生认识常见的蔬菜,并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认识五种常见的蔬菜,如茄子、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白菜等。
2. 学习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并说出五种蔬菜的名字。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蔬菜特点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展示实物蔬菜,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观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展示一张农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蔬菜。
2. 展示实物:拿出五种蔬菜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讲解特点:讲解每种蔬菜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口感等。
4.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蔬菜及其原因。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蔬菜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蔬菜。
2. 画出自己喜欢的蔬菜,并写上它的名字。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蔬菜的认识。
如有需要,可以调整教学方法或内容。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兴趣。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反馈。
十、教学时长:40分钟十一、教具准备:实物蔬菜、图片、作业纸等。
十二、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去农田体验种植蔬菜的过程。
2. 开展蔬菜烹饪活动,让学生品尝不同种类的蔬菜。
十三、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到的蔬菜。
2. 画出自己喜欢的蔬菜,并写上它的名字。
十四、教学资源:1. 实物蔬菜:茄子、西红柿、黄瓜、胡萝卜、白菜等。
2. 图片:农田图片、蔬菜图片等。
十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认识五种常见的蔬菜,学习蔬菜的名称和特点。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个别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个 性化需求
图片、卡片等 视觉辅助工具
实物、模型等 操作辅助工具
录音、视频等 多媒体辅助工
具
教具的准备和 使用应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 特点进行选择
和调整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培智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培智学生能够 表达对送教下 乡活动的喜爱
和感激之情
培智学生能够 增强自信心和 自尊心,提高 自我认知能力
培智学生能够 培养积极向上 的心态,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培智学生能够 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增强社会适应
能力
课程名称: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教学目标:提高培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进 行知识传授,增加趣味性,提高 学生的参与度
作业内容: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作业形式:口头作业、书面作业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家长监督
作业评价: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测试法:通过设计测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意见。 反馈表:通过填写反馈表,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和同学互动情况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是否主动学习 进步与成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进步和成长,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否 得当
培智送教下乡教案
培智送教下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拓宽视野。
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在帮助他人中成长。
3.教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教学内容:1.介绍下乡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讲解乡村现状,了解乡村民生需求。
3.与村民互动,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
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村民。
5.探讨乡村发展的问题和建设性意见。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拓宽视野。
3.提出乡村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2.如何让学生真正融入乡村生活中,了解乡村民生需求。
教学方法:1.讲述故事法2.现场观察法3.讨论法4.志愿服务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下乡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1.教师讲述下乡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2.向学生介绍下乡教育活动的背景和历史。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开展下乡教育活动。
第二课时:讲解乡村现状,了解乡村民生需求1.教师讲解当前乡村发展的状况。
2.通过图片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乡村民生需求。
3.向学生介绍乡村发展的困难和机遇。
第三课时:与村民互动,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1.组织学生与当地村民互动,了解乡村生活和文化。
2.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了解当地村民的传统文化。
3.分析乡村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四课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村民1.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当地村民。
2.让学生参与到乡村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
3.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第五课时:探讨乡村发展的问题和建设性意见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与当地村民互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
2.让学生讨论当前乡村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3.组织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推动乡村发展。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优秀教案第一章:认识农作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农作物的名称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常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
2.讲解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3.演示如何种植和照料农作物。
三、教学方法1.采用图片、实物、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农作物。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农作物的认识程度。
2.收集学生的观察笔记和分享内容,评估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农村生活体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特点和乐趣。
2.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尊重意识。
3.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田园劳作、家庭生活、社区互动等。
2.讲解农村生活中的礼仪和规范。
3.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生活体验活动。
三、教学方法1.采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参与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3.采用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尊重意识。
2.收集学生的参与感受和分享内容,评估学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农村环境保护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农村环境保护的知识和原则。
2.讲解农村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3.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生活语文》第三册,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家人”章节,详细讲解家庭成员的称谓、特征以及简单的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图片、故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家庭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姐姐等。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和特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和特点,理解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称谓的认读、家庭成员外貌和特点的描述、家庭情感的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照片、故事卡片、教学PPT、录音机、音箱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家庭成员互动的短片,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
2. 新课导入(10分钟):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让学生跟读、认读。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故事形式讲解家庭成员的外貌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家庭成员照片,进行描述、分享。
6. 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弟弟、妹妹等。
2. 家庭成员外貌和特点描述:高、矮、胖、瘦、眼睛大、头发长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家庭成员的画,并描述他们的外貌和特点。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实际情况完成画作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访问,了解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增进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关爱。
同时,开展家庭主题的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认识蔬菜》课时:2课时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情感态度。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蔬菜,如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等。
2. 了解蔬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 学习蔬菜的种植、护理和食用方法。
教学资源:1. 实物蔬菜: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等。
2. 图片素材:各种蔬菜的图片。
3. 教学视频:蔬菜种植、护理和食用方法的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验,如种植蔬菜、采摘蔬菜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各种蔬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西红柿、黄瓜、胡萝卜、土豆等。
2. 讲解蔬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蔬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益。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组的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蔬菜的摄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蔬菜名称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里或农村种植蔬菜的经历。
二、课堂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种植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种植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蔬菜进行护理实验。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蔬菜的摄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蔬菜的认识程度和表达能力。
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教案
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教案引言智障儿童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怀,以充分发展他们的潜力,融入社会。
然而,许多智障儿童在农村地区面临着极大的教育挑战。
本文将探讨”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教案”,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倡议。
智障儿童的教育挑战智障儿童通常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教育和支持,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然而,在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智障儿童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在农村地区教育智障儿童方面的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通常缺乏合适的教育设施和师资。
这导致了智障儿童在接受适当教育方面的不平等。
2. 缺乏认知智障儿童经常受到社会歧视和误解,这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这不仅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还限制了他们的社会融入。
3. 缺乏意识农村地区的家长和社区成员通常缺乏关于智障儿童的意识和知识,这导致他们对这些孩子的需求了解不足。
送教下乡教案的概念“送教下乡”教案是一项旨在改善农村地区智障儿童教育的创新举措。
该教案的核心理念是将教育资源带到离城市更远、更贫困的地区,以便智障儿童也能享受到适当的教育。
以下是该教案的一些关键要点:1. 教育资源到家门口“送教下乡”教案通过建立特殊教育中心和培训智障儿童专业师资队伍,将教育资源直接送到农村地区。
这有助于消除地理障碍,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2. 个性化教育计划该教案强调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满足每个智障儿童的特殊需求。
这样,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孩子的发展程度和潜力。
3. 社区参与“送教下乡”教案鼓励家长和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通过教育家长,提高他们对智障儿童需求的认识,减少社会歧视。
实施挑战虽然”送教下乡”教案的理念令人鼓舞,但实施它并不容易。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挑战:1. 资金限制建立特殊教育中心和培训师资需要资金投入。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2. 师资培训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需要培训专门的教师和辅导员,这可能需要时间和资源。
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教案
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教案教学主题: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2. 学生能够体验为智障儿童授课的过程;3. 学生能够根据智障儿童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4. 学生能够阐述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的意义。
教学内容:1. 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2. 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的意义;3. 为智障儿童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4. 模拟为智障儿童授课过程。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知引导学生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及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的意义和重要性。
Step 2:知识授课详细讲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育扶贫政策下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的意义,鼓励学生投身到这一公益事业中。
Step 3:演示授课分组进行模拟授课过程,一组学生扮演智障儿童,另一组学生扮演教师,根据智障儿童的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
Step 4:讨论反思学生自行讨论模拟授课的过程和效果,并从中总结出有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以便在实际教学中应用。
Step 5: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提醒学生关注智障儿童的需求和教育。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需求和教育;2. 学生能够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模拟教学授课;3. 学生态度积极,参与度高,能够尊重他人、合作共进。
教学用具:PPT课件、模拟道具、图片资料等。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智障儿童送教下乡。
2. 安排学生去智障儿童学校或康复中心进行参观或实践。
注:智障儿童需受到尊重和照顾,教学活动须遵循班级和个人能力,教师应当针对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调整,确保活动有效可行。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优选稿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2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3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4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5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6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材·生活语文》第三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第三节《生活中的常用词》。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家庭”、“学校”、“朋友”三个主题,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常用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游戏道具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学校、朋友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本节课的常用词汇,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让学生跟读、模仿。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流。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填空题为例,让学生根据图片选择合适的词汇填空,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庭、学校、朋友三个主题词汇。
2. 常用词汇及其释义。
3. 例题及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词汇,编写一个小故事,要求用到至少5个新学的词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家庭、学校,结识新朋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进来,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精选7篇)
送教下乡活动方案(精选7篇)送教下乡篇1一、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旨在为边远乡校提供教学示范和专业支持,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上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
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我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二、送教下乡活动的具体安排本学期前下乡的老师是临汾五中的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承担九年级一个班的英语,八年级一个班的数学。
为更好地了解城乡差距,学到有效的教学模式,我校安排同学科老师两周听一次下乡老师的课,然后举行同学科老师评课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谈收获,谈体会,谈自身不足,写出改进措施,写出反思。
三、送教下乡的意义送教下乡让我们领略到城区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和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勃勃生机,这将是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培训。
同时也将搭建成我们教师间交流的最好平台,引发我们心灵深处的律动,并产生恒久的回应。
因为我们将在一起交流课改的实践体验和教学模式,交流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取长补短,求得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这项活动经常开展和不断完善,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学段教育教学科研向纵横拓展,日渐形成携手共进,优势互补,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可喜局面。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意味深长地写道:“教育正是借助于个人的存在,将个体带入群体之中,如果一个人与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并注入更新的生机。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活动正是让我们的生命个体进入一个明朗、充实的区间,这样我们教育生命将会有更多的生机、有更新的发展。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征出发,立足校情,潜心探索,各求实效,走科研兴教之路,努力开创我校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
四、送教下乡活动的具体要求1、切实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真做好过程管理,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智障儿童送教下乡认识颜色教案
智障儿童送教下乡认识颜色教案教案标题:智障儿童送教下乡认识颜色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智障儿童通过实际体验和互动活动,认识基本的颜色概念。
2. 培养智障儿童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提高他们对颜色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通过下乡活动,让智障儿童与自然环境接触,增进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些具有鲜明颜色的物品,如红色的苹果、绿色的草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见过这些颜色吗?它们是什么颜色?”活动一:颜色识别游戏1. 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卡片或物品,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2. 把卡片或物品分发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观察和描述所获得的颜色。
3. 逐个呼唤学生的名字,让他们展示手中的颜色,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持卡片或物品的颜色。
活动二:颜色分类游戏1. 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或积木,并将它们放在一个盒子或篮子中。
2. 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从盒子中取出一个物品,并根据颜色将其分类放在相应的区域内。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颜色的物品,并帮助他们理解颜色分类的概念。
活动三:颜色探索之旅1. 组织一次下乡活动,带领学生到户外环境中,如公园、农田等。
2.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并鼓励他们描述所见物体的颜色。
3. 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花?”或“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叶?”来引导学生的观察和回答。
总结活动:1. 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强调他们在颜色识别和分类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2.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颜色的知识。
3. 分发一些与颜色相关的绘画活动或游戏,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1. 颜色卡片或物品2. 小球或积木3. 下乡活动场所4. 绘画活动或游戏材料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对颜色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他们对颜色概念的理解程度。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培智学生送教下乡优秀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培养他们对农村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提升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农村生活概况2. 农村实践活动3. 农村文化传承4. 农村生态环境5. 农村产业发展二、第一章:农村生活概况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村的基本生活状况,包括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内容:1. 农村生活习惯:介绍农村的饮食、起居、劳作等日常生活。
2. 农村民俗风情:介绍农村的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
三、第二章:农村实践活动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参与农村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农村实践活动介绍:介绍农村常见的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
2. 团队合作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实践活动,如农村劳作、农村调查等。
四、第三章:农村文化传承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认识。
2.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农村传统文化介绍:介绍农村的传统艺术、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等。
2. 文化传承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农村文化传承活动,如学习传统技艺、讲述民间故事等。
五、第四章:农村生态环境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农村生态环境介绍:介绍农村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2.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六、第五章:农村产业发展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提升他们的产业认知。
2. 激发学生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智力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完整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数字的认识与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数数能力的培养,数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
学具:学生用练习册、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实物,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然后提问:“谁能告诉我,这些水果(或玩具)一共有多少个?”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数字1-10的认识和数数练习的教学方法。
3.加法和减法运算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4.板书设计中的关键信息展示。
5.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6.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策略。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例如,在教授数字时,可以使用学生喜欢的玩具、水果等物品作为教学辅助,让学生在观察和互动中自然地接触和认识数字。
2.教学数字1-10(15分钟)
利用数字卡片,教授学生认识数字1-10,并进行数数练习。同时,让学生通过触摸实物,理解数量概念。
3.例题讲解(15分钟)
以加法和减法运算为例,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如:“小明的手里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
4.随堂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过程,可以通过图示、颜色区分等方式,直观展示关键信息。同时,板书应具有逻辑性,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教案
培智学生送教下乡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培智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使培智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特制定本教案,以送教下乡的形式,让培智学生在家乡就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培智学生能够:(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手、吃饭等;(2)增强社交技能,如与人问候、介绍自己、与他人分享等;(3)培养学习能力,如认识字母、数字、图片等;(4)提高动手能力,如绘画、手工制作、种植等;(5)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生活自理技能教学(1)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教学生如何穿衣、洗手、吃饭等;2.2 社交技能教学(2)介绍自己:教学生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3)与他人分享:教学生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或感受。
2.3 学习能力培养(1)认识字母:教学生认识字母表中的字母,并进行简单的字母组合教学;(2)认识数字:教学生认识数字,并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教学;(3)认识图片:教学生认识图片,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技能、社交技能和学习能力;3.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相应的技能;3.3 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成长变化;4.2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以评估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采用专门为培智学生设计的教材,内容丰富,易懂易学;5.2 教具:准备相应的生活用品、图片、字母数字卡片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学习;5.3 场地:选择宽敞、安全的场地,保证学生的活动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再让幼儿闭上眼睛,图谱上的树叶和荷叶,然后让孩子发现谁不见了,鼓励幼儿读出完整的儿歌。
(3)让幼儿向后转,鼓励幼儿读出完整的儿歌。
三、启发幼儿仿编儿歌1、出示ppt图片(图片上多了几个小动物)宝贝们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下雨啦》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吗?可是雨越下越大,又跑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也没有伞,你们一起来帮他们找到躲雨的地方好吗?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课题
早晚刷牙 健康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牙齿结构、功能及生长特点。
2.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3.从小培养爱刷牙、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龋齿的危害,学会如何刷牙
教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关于保护牙齿的PPT、苹果若干、饼干若干、人手一把小牙刷和口杯
三、共同欣赏作品。
1、共同欣赏作品。
2、师幼共同演唱歌曲《秋天》,感受秋天落叶的美丽。
1.观察导入
2.撕纸
3.黏贴
4.唱歌游戏
1.观察导入
2.撕纸
3.黏贴
4.唱歌游戏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秋天树叶变黄飘落,撕纸,黏贴,活动手指
4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课题
语言《下雨啦》
二、了解中国1、放大中国地图,观察我国的地图像什么?(待幼儿自由交流后演示课件,让幼儿明白中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2、找找首都北京在哪里?(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所在地,并逐一认识北京首都的着名建筑物--天安门、长城、天坛)3、师:除了北京外,你们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地方呢?
(黄河,长江,珠穆朗玛峰等)三、认识国旗1、我们的祖国可真大,真美丽。小朋友都爱自己的我们祖国,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我们祖国的标志,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国旗)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让幼儿说出国旗、红旗或者五星红旗都可以。
(1)教师出示ppt,请幼儿观察图片(图片上有大树、蘑菇、荷叶、青蛙、小蚂蚁、小虫子)提问:
A、"有哪些动物朋友"(蚂蚁、青蛙、虫子)B、"他们都待着一个美丽的地方,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什么呢?"(蘑菇、荷叶、大树、树叶、花)。
C、"你们听,发生了什么事?"(下雨了)D、"你们仔细观察蚂蚁躲在了什么地方呢?"(ppt动画,蚂蚁躲在了蘑菇下)"它找了一把什么伞?"(蘑菇伞)E、"青蛙呢?"F、"虫子呢?"2、完整学念儿歌。
教师小结: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是顺着牙缝上下转动地刷,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
1.谜语导入
2.数数几颗牙齿?
3.观察牙齿的不同形状
4.不同牙齿的作用
5.为什么会有龋齿?
6.怎样保护牙齿?
7.正确刷牙
1.谜语导入
2.数数几颗牙齿?
3.观察牙齿的不同形状
4.不同牙齿的作用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1.游戏导入
2.动物联欢会,红气球、绿气球谁多谁少?少几个?怎样变得一样多?
3.红灯笼、黄灯笼,谁多谁少?少几个?怎样变得一样多?
.1.游戏导入
"歌曲结束时听到大猫--喵的一声,小老鼠才可以逃回洞里。"四、(放音乐)结束
1.讲故事
2.唱儿歌
3.做律动操
1.讲故事
2.唱儿歌
3.做律动操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的方式唱儿歌,做律动,寓教于乐
6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课题
社会:我们爱祖国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了解祖国的主要名胜古迹。
(1)出示图谱教师小结出完整儿歌:"刚才我们看到小动物都找到躲雨的地方了,我来考一考小朋友的记忆力啊","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小蚂蚁躲在了什么下?找到了什么伞?"注意提醒幼儿说完整句型,"青蛙呢?小虫子呢?""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好玩的东西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是下雨啦""叫什么名字"(下雨啦)(2)听《下雨啦》录音(3)幼儿看着图谱的指示跟教师一起学念儿歌。
教学重难点
观察多少,学会添一去一,变得一样多
教学法
游戏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愉快地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跟念儿歌。
2、体验诗歌活泼、愉快的童趣,感受小动物们躲雨时的有趣情景,并能模仿儿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3、引导幼儿对下雨天里小动物的表现产生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教育小朋友下雨天要懂得撑伞,爱护身体。
教学重难点
学说句子
教学法
游戏法、讲授法
★重点提示学习建构句式"下雨啦,下雨啦,XX躲在XX下,XX伞"。
★家园互动教育小朋友下雨要撑伞。
活动材料《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蚂蚁躲在蘑菇下,蘑菇伞;下雨啦,下雨啦,青蛙躲在荷叶下,荷叶伞;下雨啦,下雨啦,虫子躲在树叶下,树叶伞。
快乐识字蚂蚁 青蛙 虫子 蘑菇 荷叶 树叶
1.故事导入
2.说出完整的句型"下雨啦,下雨啦,xx躲在xx下,xx伞
教学法
演示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
小老鼠胸卡若干,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开始部分:
一、引起兴趣、幼儿律动"小老鼠,(嗨!)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 难受呀!我们去玩吧二、复习歌曲"你们还记得《小老鼠上灯台》这首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1、幼儿集体演唱一遍"我们要是把小老鼠偷油吃高兴的样子、站在灯台上下不来喊妈妈紧张的样子、从上面越滚越快的样子都唱出来就更好听了。你们能行吗?"2、幼儿集体再次演唱一遍3、个别幼儿演唱三、幼儿游戏 : "有些小老鼠都一边唱一边跳起来了。"1、 师生共同随音乐编动作。鼓励幼儿自己编动作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要遵守游戏的规则。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2、《下雨啦》录音。3、实物:伞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老师说:"小朋友这是什么啊"(出示雨伞)幼儿:"雨伞。"老师:"那什么时候会用到雨伞呢?"幼儿:"下雨时候""出太阳时候"老师:"对,出太阳的时候可以用雨伞,下雨时候也可以用雨伞,但是呢,小动物们没有雨伞,可以淋雨吗?"幼儿:"淋雨会感冒"老师:"那他们下雨的时候怎么办呢,你们帮他们想想躲雨的办法?"幼儿:"……"老师:"你们真棒,想到了为小动物躲雨的办法,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位动物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雨的时候,这些小动物是怎么躲雨的。"二、学习儿歌1、理解儿歌。
2.动物联欢会,红气球、绿气球谁多谁少?少几个?怎样变得一样多?
3.红灯笼、黄灯笼,谁多谁少?少几个?怎样变得一样多?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分辨多少,4+1=5 5-1=4
3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课题
美术秋天的树叶
课时
发展手指灵活性。
2、小朋友仿编儿歌提问个别小朋友,注意引导小朋友说出完整的句型"下雨啦,下雨啦,xx躲在xx下,xx伞"3、 全班小朋友齐读仿编的儿歌。
四、快乐识字1、出示整首诗歌,要认识的词语用不同颜色凸显。
2、逐一出现词语,运用打枪的识字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词语。
五、到户外继续找雨伞教师: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雨伞呢,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还有东西可以当做小动物的雨伞的?(轻音乐响起)活动建议★活动延伸介绍雨伞的作用,参观雨伞的制作过程。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国旗,了解国旗的涵义,懂得升国旗时奏国歌应肃立,行注目礼。
3、增强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热爱祖国
教学法
游戏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歌曲《大中国》,多媒体课件,天安门升旗视频,粘国旗的材料。
教学内容与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听听、寻寻,激发幼儿的兴趣。
1、听。播放课件《大中国》)师: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什么?(中国)师:谁知道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地大物博、物产富饶)2、寻。出示世界地图,找找我们的祖国在哪里?
1.故事导入
2.说出完整的句型"下雨啦,下雨啦,xx躲在xx下,xx伞
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句式,练习说话
5镇平县聋哑学校送教上门“一学一案”
送教人郭扬受教人李保谊日期
课题
音乐游戏小手拍拍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2.体验民间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学习儿歌,做律动操
2、在示范讲解的引导下,掌握拼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