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总结(最全)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是打牢基础的好工具,整理者有十年经验,倾心整理。

以下是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机械运动三、速度四、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一章介绍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在第一节中,我们研究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在第二节中,我们讨论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在第三节中,我们研究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第四节中,我们介绍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研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

我们还研究了声音的特性,例如音调和音量。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波长越短,声音越高。

此外,声音还具有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改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高频率的声音更尖锐,大振幅的声音更响亮,短波长的声音更高。

此外,声音还有传播速度、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特性。

三、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通讯、音乐、语言、报警等。

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雷达等。

改写: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通讯、音乐、语言、报警等。

人们利用声音的特性,发明了各种设备,如扩音器、录音机、电话、雷达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

为了控制噪声,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如隔音、降噪等。

改写:噪声是一种有害的声音,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引起听力损失、心理压力增加等。

为了控制噪声,人们采取了隔音、降噪等措施。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当物体受到热量作用时,温度会升高;反之,当物体失去热量时,温度会降低。

改写:温度是衡量物体热量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总结

中考指引: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实验主要分为机械运动实验、物态变化实验、光学实验和测量密度的实验四大类,从实验性质上来说,第一项和第四项属于测量型实验,第二项和第三项属于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实验又可精细为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探究液体沸腾条件的实验,光学实验又可精细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八年级上册属于物理基础部分,实验要求更加侧重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操作等,牵涉到的设计性实验并不太多,在中考题中常在第18题出现,所占分值为4——5分。

考生在具体的备考过程中,对此部分基础实验必须有一个侧重点,紧抓住这部分基础分。

一、实验场景重现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重点掌握知识:速度的公式、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测量小车下半程平均速度的方法。

(1)测量原理:(2)实验器材:求平均速度一般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所以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或手表(机械表可以读到0.1s ),在计时过程中尽量保证停表的操作与物体运动的始终同步。

除了刻度尺和停表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斜面、小车、垫块和金属片。

(3)实验表格:(4)实验注意事项:① 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向下的动力 ②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计时③ 斜面角度不能过大,以防小车运动过快不好计时。

(5)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

2、探究晶体熔化(凝固)特点的实验重点掌握知识:温度计的使用、各仪器的作用、晶体熔化图像的画法及分析、晶体熔化条件及特点 (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2)实验表格:(3)实验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次数 路程(m ) 运动时间(s ) 平均速度(m/s ) 全程 1.6 5.0 0.32前半程 0.8 2.8后半程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波的产生➢分组实验:如图一所示,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详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详解
2、机械停表的读数:读数为小盘的分钟读数+大盘的秒读数。
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关键:让学生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搞清楚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测物理量时所用工具有哪些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2、注意事项:斜面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 过高会使小 车速 度过快,不容易记录时间 ;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 滑下来沿直线运动;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释 放。
四、光现象 共5个
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水中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第四节 光的折射
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第五节 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
演示 分组 分组 分组 演示
实验一:《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器材 激光器,香烟,火柴 操作 1 接通激光器电源,使激光器工作。激光器射出一束光束 在清洁的室内空气中悬浮的微粒少,光 束径迹看不太 清 ,在黑板的左面 或右面 墙 上打出一个红色的光斑。 2 向激光束经过的空间喷烟,立即显现出一条鲜艳 的 红色光束。 3 断开电源,使激光器停止工作。 注意事项 严禁有意识地把眼睛直接对着激光束观察,以免 损伤眼睛。
时间/min
0
温度/C
1
2
3
4

注意事项
1、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开始就使用热水或减少水的质量;
2、如果烧杯擦得特别干净或用烧杯中的水曾煮开过,这时,由 于气泡产生条件不足,致使沸腾时气泡发生不太剧烈。如在 水 中投入少许碎瓦粒,则沸腾现象格外醒目。
3、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沸点为什么不是100摄氏度.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1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 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呢 提示:这种加热方式叫作“水浴加热”,目的是: ①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②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从而 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比较图甲和图乙,会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有什么不同 提示: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即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 的熔点。 3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提示: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逐渐变软、变稀,最后全部变成液 态,此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逐渐变稠、 变黏、变硬,最后全部变成固态,此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全面人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体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力的单位:牛顿(N),1N是使1kg物体产生1m/s²加速度的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分类:按作用效果分为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浮力等;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为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

6. 弹力:物体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点在形变处。

7. 摩擦力:物体间相互接触时,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8.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公式为F=ma。

10.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11.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2.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为F1L1=F2L2。

13.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可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位移的过程,公式为W=Fs。

15.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16. 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公式为P=W/t。

17. 功率的单位:瓦特(W),1W=1J/s。

18. 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做功的本领,分为动能和势能。

19.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²。

20.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1. 能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

2. 热量:物体传递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J/(k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 t1、 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 :固态(吸热升温)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导语: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对,失去学习主动性。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五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物理光学知识点【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固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

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由于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坚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样均坚持同相),因此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

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定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

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

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

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

【薄膜干涉】水面上的薄层油膜,机动车在湿润柏油道上所遗留下来的油迹,或是肥皂泡等,都会在白光中显现光辉的彩色。

所有上述的各例中,均是由薄膜干涉现象引发的。

若将一用金属细丝制成的矩形框架,浸以肥皂水形成一层薄膜,然后用弧光灯的白光或阳光照射于其上,就出现出典型的薄膜干涉。

其中一部分是由反射光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其余的则从皂液膜中透过去。

此时从反射光中可以看到许多与水平框架上缘平行的彩色横条纹。

不但如此,这些横条纹还会渐渐地向下移动,愈靠近框架上缘则愈宽。

另外,透射光在白幕上也显示出许多彩色横条纹,但比起反射光中的条纹要暗淡很多。

如果用单色光代替白光,则彩色现象会立刻消逝,而显现的便是一些彩色条纹的花样类似于明暗相间的条纹。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点
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

下面是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强
- 力的概念和特点
- 力的计算和单位
- 力的合成和分解
-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 杠杆原理和杠杆的计算
2. 第二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测量
-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 声音的吸收和隔声
3. 第三单元:光的追迹与成像
- 光的传播和光线的追迹
- 光的折射与反射
- 理想平面镜和实际镜子的成像
- 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4. 第四单元:电和电路
- 电的产生与传导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符号表示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仪器
5. 第五单元:电的磁效应
- 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的作用
- 磁铁的磁性和磁场的方向
- 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和电流感生磁场
- 电磁感应现象和简单电磁感应器
以上为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2024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测量的物理意义生活中,我们常常依靠眼睛、耳朵、鼻子等感觉器官去判断外界的事物;但是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如果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准确的定量描述,就必须用仪器来测量,为此人们发明了很多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生活中常见的尺子、钟表等,都是我们熟悉的测量仪器或工具.2、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3、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μ)、纳米(nm )4、换算关系:m 10km 13= m 10dm 11-= m 10cm 12-= m 10mm 13-= m 10m 16-=μm 10nm 19-=5、生活中常见的长度人头发的直径约为70m 70μ;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 ;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1)常用工具:刻度尺(带有刻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精确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认识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分度值”和“量程”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或某一刻度线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2)读出两端示数,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俯视,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两端示数之差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三、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2)其他单位:小时(h)、分(min)(3)换算关系:minmin1=h1=s60602、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秒表、停表等3、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1)认识停表:在表盘中认清大小表盘的分度值、分针(短指针)和秒针(长指针)、各按钮作用(开始、停止、复位等)(2)使用方法:按下开始按钮开始计时,再次按下开始按钮表针停止走动.(3)读数: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即“先分后秒”,测量时间=分针位置读数+秒针位置读数;如图停表所示的时间是4min41.9s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人的估读(2)测量工具的精确度(3)测量的方法3、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合适的、精密的测量工具(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4、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只能尽量减小.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明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明它是静止的.2、参照物选取的规则(1)认为参照物是不动的(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3)参照物的选取要根据需求来选择,尽量使研究问题简单,易于描述.(4)不能选取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5)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6)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一般不加以说明.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有相对于其他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他物体都是运动的,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相对静止的物体.2、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即两者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个方向运动.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 利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比值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4利用所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比值小的物体运动得快二、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3、公式:t S =ν 公式变形:⎪⎩⎪⎨⎧==⇒=νννS t tS t S4、单位:国际单位米每秒,符号s /m 或1s m -⋅;交通运输中常用的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h /km 或1h km -⋅;换算关系,h /km 6.3s /m 1= s /m 6.31h /km 1=5、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 ,自行车速度约5m/s ,高速公路上的小轿车速度约3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5℃)约340m/s ,真空中光速为3×108m/s 三、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机械运动(2)特点:轨迹是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其t s -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t -ν图像为平行于t 轴的直线.2、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变化的机械运动(2)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就叫作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反应该段路程或该段时间的平均快慢程度;计算公式ts=-ν3、机械运动的分类⎪⎩⎪⎨⎧⎩⎨⎧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1、原理:ts=-ν ;实验中先测量路程和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21S S 、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时间21t t 、 (3)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11t S =-全ν;上半程的平均速度22t S=-上ν;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121t t S S --=-下ν 3、结论(1)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车通过全程、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间关系:下全上---<<ννν 4、注意事项(1)为了计时方便,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接近相等),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2)金属片的作用:①防止小车滑落;②便于准确测量时间.(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必须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2)对声源的理解:①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者气体;②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3、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实验(如下图所示)音叉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可以通过乒乓球弹起显示,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放大法) 4、声音的记录(1)通过记录振动规律来记录声音;如唱片. (2)其他记录方法:磁记录、光记录、存储卡记录等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即声波)向周围传播 三、声速1、声速(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影响声速的大小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气液固ννν>>);②介质的温度(声音在C o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s /m )(3)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声音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匀速传播的. 2、回声(1)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再次传入人耳的现象.(2)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t S ν21=其中,t 为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用时间.(3)回声与原声间隔s 1.0≥—听见回声(4)回声与原声间隔s1.0≤—加强原声(5)回声的防止:室内讲话(比如晚会、报告会等场合)的回声有时候会使人听到多重声音,产生重音,不利于接收信息,严重时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危害,所以剧院的墙壁常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俗称燕子泥),使到达的声音向各个方向反射,从而相互抵消掉一部分,减弱回声的影响.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空气传导:听觉→→听小骨空气振动→鼓膜振动2、骨传导:听觉→头骨声源→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高时,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时,声音比较低沉.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3、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越高表示振动得越快;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比如一个物体2s内振动了50次,频率就是25Hz4、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5、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大约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二、响度1、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响度与振幅的大小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声源的振幅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3、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距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响度越小.4、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减小声音分散(喇叭、听诊器就是通过减少声音分散,来增大响度的)三、音色:声音的特色(即音品)1、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单独具有的声音特性;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2、影响因素: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此音色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四、声音特征总结归纳知识点三:声的利用一、声与信息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人与人的交流,利用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2、超声波和次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1)次声波与信息:如大象的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的监测等.(2)超声波与信息: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声呐系统、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波探伤等.3、人能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原因(1)声音在产生时本身会携带相关的信息(2)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传递有关信息(3)声波被反射时,回声也能传递一定信息.二、声与能量1、声波可以传递能量2、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听到的声音更加强烈,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加广泛.(1)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超声波牙刷、超声波清洗、空气加湿器(2)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超声波洗牙、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3)超声波在工业中的应用:如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超声波除尘.(4)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如次声波武器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及其来源1、噪声(1)从物理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噪声:如风声、雨声、雷鸣声等(2)交通运输噪声: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工作时的声音(3)工业噪声:如纺织厂、机械车间的机器等运转的声音(4)工地噪声:如挖掘机、打桩机等工程机械产生的声音(5)生活噪声:如娱乐场所、集市等人群密集地的声音(6)电器噪声:如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单位:声音强弱的等级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划分2、常见噪声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dB30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40~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超过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处于90dB 的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3、噪声的危害(1)心理效应:如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和睡眠.(2)生理效应:如引起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3)物理效应:如高强度的声音能损坏建筑物三、噪声的控制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2、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如下表)3、噪声的利用:如噪声除草、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制冷、噪声克敌等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一、温度(用T表示)1、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单位:通常情况下温度采用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3、摄氏温度的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把0℃至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代表1℃4、常见的温度值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舒适的室内气温约为23℃、洗澡水的温度约42℃、绝对零度为-273.15℃.二、温度计1、用途:测量物体的温度2、常用温度计的构造(1)玻璃外壳内是内径很细而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2)泡内装有适量的水银、煤油或酒精等液体,外壳上标有均匀的刻度及符号.3、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4、常用温度计分类(1)按用途分:如“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2)按测温物质分:如“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5、常用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C1.0o35o C42~寒暑表CC1o30o~50三、温度计的使用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5、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四、体温计量程是C4235o,分度值是C1.0o,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三、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设计(如上图)(2)实验现象海波通过加热,温度升高,当海波升至一定温度时,有液态海波出现,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有更多的固态海波变成液态,但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当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通过加热后,温度升高,逐渐变软、变稀,温度不断升高;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3)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4)实验结论海波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石蜡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1)实验现象将熔化后的海波和石蜡停止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和石蜡完全凝固后在记录几次温度;同时会发现海波开始处于液态、温度下降,然后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保持不变,最后变成固态,温度下降;石蜡由硬变软、由软变稠、由稠变稀、最后变成液态,温度一直在下降.(2)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上图)(3)实验结论海波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不变;石蜡凝固时的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下降.3、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2)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如松香、沥青、玻璃、蜡等)(3)晶体和非晶体区别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的熔点和凝固点.四、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2、晶体的熔化(1)晶体的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收热量.(2)晶体熔化的特点: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熔点)3、晶体凝固(1)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出热量.(2)晶体凝固的特点: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凝固点)4、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逐渐降低.5、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时晶体物质的状态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的熔点是0℃、水的凝固点是0℃)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2、沸腾: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3、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3)实验现象及图像(如图所示)(4)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5、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的关系液面上方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6、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是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2)蒸发具有至冷作用: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能使液体和它附近物体温度下降.7、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二、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吸热;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一切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部分气体,在体积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先使它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使它液化.4、液化的好处: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如灯丝变细,“干冰”不见了等)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如窗玻璃上结的“冰花”,“雪”等)2、物质在凝华过程中放热三、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1、利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如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存放食品等)2、利用凝华放热形成“白云”(舞台上的“白云”是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气温迅速降低,使处于低温区内的水蒸气被液化成小水珠,许多细小的水珠聚在一起,在大气中漂浮而成为“白云”)四、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的三组互逆过程(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对应固液间变化、气液间变化、固气间变化.3、吸热的过程和放热的过程(1)吸热的过程:熔化、汽化、升华(2)放热的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五、自然界的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海洋的海水蒸发升到空中,形成云(小水滴);小水滴凝结成为雨(雪或雹)落到地面;落在地面的水主要成为小溪或地下水,最终汇合为江河,流向大海.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如:太阳、闪电、萤火虫、水母、斧头鱼、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篝火、火把、和蜡烛、发光的电灯、电视、电脑等)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3、小孔成像(1)原理:光的直线传播(2)特点:成倒立、实像(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像是缩小的;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像是放大的;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像是等大的)(3)像的形状:像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快的.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m/s=⨯c8103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3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42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3知识点二: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象.二、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一点、二角、三线”(如图所示)即(1)入射点O(2)入射光线AO(3)反射光线OB(4)法线ON(5)入射角i(6)反射角r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1)平而光滑的物体表面发生镜面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平行射出(如上图所示)2、漫反射(1)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2)特点:平行光被反射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如上图所示)3、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路可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知识点三:平面镜成像一、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1、实验现象(如下中图所示)(1)在玻璃板另一侧成蜡烛的像(2)蜡烛所成的像都能与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重合(3)蜡烛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像的位置与物的位置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5)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物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2、实验结论: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蜡烛的连线与镜面垂直.3、实验中注意的问题(1)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较薄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像(3)玻璃板竖直放置是为了使所成的像与物在同一水平面上(4)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5)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进行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左图所示):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三、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显示在光屏上.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上右图所示)2、利用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一、实验课程的目标和重点本实验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器材与设备准备在进行物理实验前,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如实验室常用工具、测量仪表、实验装置等。

在选择器材时,应注意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验前对器材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探究性实验案例介绍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物体质量、形状、液体密度等因素来探究其对浮力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四、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需要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准确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实验技巧,如如何减小误差、如何读数等。

这些技巧对于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法、图表法等。

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和物理现象的本质。

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器材故障、数据异常等。

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问题的表现和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实验结果讨论和评价标准在完成实验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评价标准,如数据准确性、实验操作规范性等。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表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倒立
缩小 等大
实像
f<v<2f v=2f
照相机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f<u<2f
放大
v>2f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u=f
不成像

无穷远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u>v(同侧)
放大镜
【对规律的进一步熟悉】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成实像时,u+v≥4f(u=2f 时 u+v=4f)
两根蜡烛大小必需完全相同的原因: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方式: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若是光屏上不能
接收到蜡烛 A 的烛焰的像,那么平面镜成虚像。
在选择玻璃板时,要选择比较薄的一个。目的:避免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
重做实验的目的:避免误差(最好是 3~5 次)。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u=f 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u=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注意事项】 烛焰、凸面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u>f 时凸面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向上移动光屏或蜡烛,也可以向下移动凸面镜来调整。 若在实验时,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 蜡烛在核心之内; ② 烛焰在核心上; ③ 烛焰、凸面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 蜡烛到凸面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在凸面镜旁放一近视镜(凹面镜),若使像清楚,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或将物体靠近透镜; 在凸面镜旁放一远视镜(凸面镜),若使像清楚,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或将物体远离透镜。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全)基础知识梳理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2、声音的传播方式有机械波和电磁波两种,声音属于机械波,需要通过介质传播;3、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水中声速约为1500m/s,固体中声速更高;4、声音传播的路径可以是直线传播或反射传播,反射传播可以产生回声和共鸣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是声音高低的主要特征,与声波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响度是声音强弱的主要特征,与声波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音色是声音的质感特征,不同乐器、人声和环境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在通讯、广播、音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声学技术可以用于测量、检测、控制和处理声音;3、声音的利用还包括声波消声、噪声控制等方面。

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第二种是在传播过程中采取措施,例如植树和建造隔音墙,第三种是在人耳处采用耳塞。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通常用高温来形容物体热,用低温来形容物体冷。

但是,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摄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用符号“℃”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将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读取温度时,“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液体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之前,我们需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液体温度,以避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在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壁和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AB:固态(吸热升温)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DE:液态(放热降温)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②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③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1、某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3 59石蜡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50 52 55 58(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熔化的时间是 4 min。

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2)海波在10﹣11min温度上升快,原因是:液态海波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小.2、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秒表温度计;(2)分析图像可知:①冰的熔点是 0℃;②冰的熔化规律是冰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请从能量角度解释冰的熔化现象:冰熔化时不断吸热,内能增加。

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0 ℃,熔化的时间是 4 min。

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其中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态.(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4)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5)图像表明开始1min升温较快,最后1 min升温较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比热容比处于固态时的大(填“密度”、“比热容”、“热值”)。

三、水的沸腾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90 92 94 98 98 97 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_6__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小于___1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3.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____甲____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请指出丙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温度计碰到烧杯的底部______。

5.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96_______℃。

6.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水的初温。

8.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_。

9.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火太小了,水散失的热比吸收的热还多(写出一条即可)。

10.小明和小华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

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D图比C图多了个烧杯盖子11.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煤油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12.分析评估C、D两套装置。

【解析】观察力:D图比C图多了个烧杯盖子。

所以,D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当气体受热时,水面上盖子下的气体压强会超过当地大气压,测量的沸点可能偏高;C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水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

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1.实验放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2.关于玻璃板 (1) 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2)如果在实验中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蜡烛的像,(其中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那是因为:玻璃板太厚,蜡烛分别经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

所以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2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在实验中如果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都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

3.实验中对选择的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为什么?答:实验中要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此物理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并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

5.实验中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现棋子的像不太清楚,你该怎么做?答:棋子的像不清楚,可用手电筒对准棋子照射。

6.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多次实验,你认为应怎样多次实验?()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

7. 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例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①___(填序号)。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较黑暗____环境申进行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3)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_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距离大小的关系。

(4)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存在两个反射面_造成的;(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不能成像__,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__不变____。

(6)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8)(2)小红做了几组实验,其中两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 12.0 等大第二次15.0 15.0 等大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9)做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小岩展开了联想,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请你帮他解释一下:轿车比较低,司机看前方时视线接近平视。

如果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在夜晚车内开灯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车内的人和物体所成的像就会在司机的正前方,从而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

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规考点①调节三心同高及其目的:成像在光屏的中央“三心同高”不说“三心在同一直线上”,后者也可以成像在光屏的中央,但是,当改变物距时,不仅要调节像距,而且要再次调节光屏的高度,给操作带来麻烦。

例: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_,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设实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②考察“测焦距”:测量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亮点(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10cm(填“5cm”或“10cm”)。

③像随物体,随透镜移动的规律:比如如果蜡烛燃烧变短应该如何调节透镜,调节光屏例: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调。

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选填“主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