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投资分析报告
物联网市场分析报告知识

3. 从传感信息的使用角度看 (1多视角过滤和分析:对海量传感信息进行过滤和分析是有效使用这些信息的关 键面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滤和分析 (2)领域性、多样化:物联网应用通常具有领域性,几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物 联网应用需求。可以预见,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也会很快出现。 (3)对于物联网的应用还会呈现两大特点即规模性和流动性:只有具备规模,才能使 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只在1万辆汽车上 安装了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同时,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 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这就要求必须保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 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2.1 物联网市场
物联网应用的目标客户群有哪些 原则上凡是存在指挥调度、协同管理等需求的政府部门、商业企业和个人用户都是物联网的潜在客户物联网不仅要实现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还要实现物对物之间的信息自动化。 对于物联网应用的目标客户群,面向人群的客户群可以划分为个人、集团和家庭3个市场,面向非人群的客户群中出现了物,即动物、器物;有面向人的客户群的营销服务,还有面向非人的,即面向物的客户群的营销服务。 现阶段,针对网络化生产的行业和单位是物联网的大市场。物联网应用具有较大的时空维度变化、巨量的数据交互需求的特征,一旦实现可行的经济的信息化,则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将有划时代的变革。可营销的目标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政府部门:包括政府、海关、交警、消防、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共设施、社 区服务等。 (2)社会服务:包括广播影视、医院急救、体育场馆、社会福利、文化团体、大中小 学校等。 (3)商业服务:包括旅游、饭店、娱乐、餐饮、物业、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 (4)企业集团:包括油田、矿山、大型厂矿、制造业、农场、畜牧、林业、房地产等。
2023年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23年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物联网行业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强大的技术创新、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支持的推进将使得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日渐成熟。
本文将对2023年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规模、技术创新、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预计到2023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美元,其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将成为物联网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智慧制造方面,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将使企业在生产、仓储、物流等方面实现深度集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智慧城市方面,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节能环保、智能安防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升级,将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化;智慧医疗方面,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智能医疗设备的广泛普及,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传输等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技术将推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改善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智能电网方面,互联网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将使智能电网系统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技术创新到2023年,物联网技术主要将体现在平台建设、创新应用、安全保障等方面。
预计会出现以下几大趋势:1.平台建设:未来几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为物联网发展提供实质性保障,会出现多样化、高水平的物联网服务平台;2.创新应用: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普及将带来物联网本质性应用创新,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升级;3.安全保障:2023年,比2021年物联网应用场景中设置的各种加密策略将更加完备。
比如生物识别技术、数据加密等技术在物联网安全保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三、行业发展趋势到2023年,物联网行业将进一步成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行业集中度提高:由于物联网行业需求巨大和投资额巨大,行业竞争格局逐渐规模化,产业领先企业发展迅速,并将继续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2. 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物联网需求巨大,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拥有创新能力。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领域之一。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物联网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接入物联网,形成了庞大的网络。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已经超过数十亿台,并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应用领域方面,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农业等众多领域。
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家居领域,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家电、照明、安防等设备,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智能交通系统借助物联网实现了车辆的实时监控和交通流量的优化管理。
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病人监护等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领域,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监测。
二、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规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
其中,亚太地区成为了物联网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国内,物联网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物联网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
预计在未来几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三、物联网行业的产业链物联网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从传感器、芯片、通信模块等硬件制造,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开发,再到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
202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022国际物联网产业进展趋势论坛”近日在深圳召开,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韩臻聪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服务力量重构推动物联网产业快速进展》的主题演讲。
韩臻聪认为,物联网产业有以下5大进展趋势:1、物联网进展已进入快车道,成为社会进展重要动力。
物联网是将来通信服务市场的核心增量用户群。
物联网市场快速增长,中国是全球增速最快国家。
2、市场格局日趋聚合,生态竞争成为主流。
包括设备及服务集成商:系统设备+解决方案,电信运营商:物联通道+行业应用,互联网企业:汇聚平台+智能硬件,行业龙头企业:行业应用+垂直平台。
3、LPWA进展迅猛,对近距通信技术替代明显。
4、各方布局产业生态,平台成为争夺焦点。
其中包括通信运营商、IT服务企业、互联网巨头、行业软件企业、创业公司。
5、人工智能再度热起,加快人物公平对话进程。
包括自动驾驶、智能交互、认知计算等。
以下为韩臻聪演讲全文:特别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代表中国电信来共享我们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一些思索和推动的探究。
我今日要讲三方面的内容:1、共享产业趋势;2、重构服务体系;3、推动生态协同。
一、物联网产业趋势大家知道,物联网进展势头正在呈一个加速的趋势,依据许多国际询问公司的猜测,到2022年全球估计有250亿部智能设备,智能手机150亿、平板电脑在20亿、消费电子将在10亿,这些数字总和将超过手机和电脑的2倍,而且通过电信运营商移动的网络,连接数量将从2022年3亿到2022年10亿左右,移动蜂窝技术也由于整个技术变革有效支撑更多连接,这个时代的企业我们也会看到,更多的人在关注物联网的使用。
76%的企业已经启动了物联网相关的布局,36%的企业已经开展相关的产品化和商业化的进程。
而投资也从另外一方面反应了这样一个风口的选择。
回顾2022年到2022年,国际36家大型企业已经有84次投资行为,集中在投资在基础力量、垂直行业和智能家居这三个领域,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正在推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气。
万物互联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万物互联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万物互联,即通过互联网将各类物品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优化和业务协同。
在我国,万物互联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日益增多。
本报告将从财务角度对万物互联产业进行分析,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二、万物互联产业概述1. 产业定义万物互联产业是指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产业。
2. 产业特点(1)技术驱动:万物互联产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2)跨界融合: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如通信、电子、互联网、制造业等,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3)市场规模大: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4)产业链长:从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到应用服务,产业链条较长。
三、万物互联产业财务分析1. 市场规模根据我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1.9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
2. 盈利模式(1)设备销售:通过销售传感器、路由器等硬件设备获得收入。
(2)平台服务:提供数据存储、分析、处理等平台服务,实现盈利。
(3)应用服务:针对特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4)增值服务:通过广告、数据服务等实现盈利。
3. 财务指标分析(1)营业收入:201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2)净利润:201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净利润为632.8亿元,同比增长15.2%。
(3)毛利率:201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毛利率为22.8%,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4)资产负债率:2019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资产负债率为55.1%,较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四、万物互联产业财务风险分析1. 市场竞争风险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物联网创新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物联网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市场潜力、盈利能力、风险与机遇,为投资者、企业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二、物联网行业概述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人与设备间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化应用。
物联网行业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
三、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
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也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
2. 市场驱动因素(1)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
(2)技术创新:物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如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应用场景拓展:物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四、财务分析1. 盈利能力分析(1)毛利率:物联网企业毛利率普遍较高,主要得益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2)净利率:物联网企业净利率相对较低,主要受研发投入、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
2. 成本费用分析(1)研发投入:物联网企业研发投入较大,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
(2)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比较高,主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3)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主要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成本较低。
3. 资产负债分析(1)资产负债率:物联网企业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表明企业财务风险较小。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五、风险与机遇1. 风险(1)市场竞争激烈:物联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
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分析报告

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物联网管理平台是指通过集成各种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一种软件系统。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管理平台也成为了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报告将对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同时,针对市场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战略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推动自身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分析报告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2. 正文:包括物联网管理平台的概念介绍、市场规模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分析等内容。
3. 结论:对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战略建议,并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明确阐述本报告的目的,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主要竞争对手,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情报和战略建议。
通过本报告,读者可以了解物联网管理平台概念及其发展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展望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供相应的战略建议,帮助相关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
在对市场规模和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还将提供具体的战略建议,为相关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进入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最终,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全面、可靠的市场分析数据和战略建议,从而帮助其在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中取得成功。
1.4 总结总结部分:在本报告中,我们对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概念、市场规模和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对市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展望和战略建议,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管理平台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对手日益激烈。
我们建议相关企业在发展中要抓住市场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并积极拓展市场,以赢得竞争优势。
物联网行业报告: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行业报告:物联网产业链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引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深入了解物联网,对其产业链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物联网产业链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就像是人的五官,负责收集各种信息。
这一层包括了各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RFID标签、摄像头、GPS等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感知物理世界中的各种参数和事件,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摄像头可以监控家庭安全;在工业领域,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
网络层则如同人体的神经,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其他层。
它主要由各种通信网络组成,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如 4G、5G)、卫星通信网络、蓝牙、Zigbee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 WiFi 等。
这些通信网络使得数据能够在不同的设备和系统之间快速、准确地传输。
比如,我们通过手机使用物联网应用时,数据就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的。
平台层是物联网的核心,类似于人的大脑,负责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一层包括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等。
设备管理平台负责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监控、配置和管理;连接管理平台则管理着网络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用使能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各种工具和接口,方便他们快速开发物联网应用。
例如,一些大型企业通过自己的物联网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设备运行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率。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终体现,也是其价值的直接展现。
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工业物联网等。
在智能家居领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电、调节灯光和温度;在智能交通方面,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路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在智能医疗中,医生可以远程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提供治疗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产业投资分析报告
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逐步成熟。
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
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已经有了局部的建设。
2014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
但由于产业标准不统一,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存在,物联网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并获得高速发展。
定义
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应用范围
物联网应用到生产环节,能够实现更加智能化、针对性的生产管理,进行供应链的分析与优化,更好地做出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更加环保、智能、安全。
物联网应用到消费环节,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智能家居、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应运而生,它们将引领消费者物联网的发展,给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和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预计今后,许多软件和硬件供应商都能从这一领域中找到一席之地。
物联网应用到公共事业,将技术引入到水务、照明、环保、电网、交通、消防等多个领域,帮助政府实现对城市的智能化管理,着力打造真正的“智慧城市”。
可以说,物联网的影响正在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产业环节中,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
行业投资价值度评级
产业综述
一、我国M2M用户增长迅速
2013年底,我国M2M用户数达到5,000万,相比上一年3,400万用户,增长了47%。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展的M2M应用主要分布在电力、交通、公共服务、家庭、金融、制造、工业控制和安全监控等领域。
二、我国物联网已形成发展集聚区格局
我国已初步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格局。
三、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局部取得突破
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我国对传感器网络、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二维码和RFID、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等共性标准的研制不断深化。
四、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首要特征
我国一半以上在建的智慧城市,其主要应用项目依次为公共安全、交通、医疗、社区、环保、地下管网监测、水务、教育等,这些应用均以自动感知为基础、数据采集为手段、智能控制为核心、精细管理和服务提升为目的,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产业链分析
物联网的架构从低到高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三个层次,据此物联网的产业链又可大致分为六大环节,分别是传感器与芯片提供商、通信模块及设备提供商、网络服务商、中间件与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平台运营和服务提供商。
驱动因素
一、移动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关于移动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手机领域中的大量技术正在向其他行业扩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
移动技术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市场。
大量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计算和连接技术将驱动整个物联网的发展。
二、物联网设备市场形成推力
截至到2014年底具有宽带上网的成年用户已突破12亿人,这一数字到2018年将达到14.8亿人。
在物联设备上包括个人移动设备、家庭设备、工业设备等,在2018年将达到86亿台。
三、物联网获得政策发展红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四,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物联网发展重要推力
遍布城市各处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构成城市的神经末梢,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从地下管网监测到路灯、井盖等市政设施的管理,从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到不停车收费,从水质、空气污染监测到建筑节能,从工业生产环境监控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工程,为物联网集成应用提供了平台。
政策环境
在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包含了10个专项行动计划,随后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
201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序指引。
如今,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
物联网已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政策带动下,我国物联网领域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示范和推进、产业培育和发展等领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
随着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的大力开展、国家战略的推进,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和市场的驱动,我国物联网市场的需求不断被激发,物联网产业呈现出蓬勃生机。
发展模式
第一、运营商主导型:在这种商业模式中,电信运营商占据主导地位,无论业务的开发、推广,还是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等,均以运营商为主力。
第二、系统集成商主导型:由系统集成商租用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整体方案连带通道一起向用户提供业务;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即是运营商经过系统集成商间接向客户提供网络连接服务。
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商业模式。
第三、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 iPhone”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实力强大的软硬件集成商,通过将自身硬件制造或软件开发领域的优势整合,如创造应用软件开发平台、与运营商和软件开发商合作等举措,形成一个综合个体主导生态系统,从而发掘甚至创造出新的赢利点,带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第四、软件内容集成商主导型:该类商业模式主要指google 的“ Android”商业模式,与“ iPhone 模式”类似的是,该类商业模式需要集成商和运营商合作开发相应的软件和应用平台,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以及广告商的参与。
第五、政府主导型: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
在这类模式下,GPS 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是使用得最多的应用,其中也可能由通信运营商搭建相关公共平台。
第六、用型户主导:在这类模式下,客户承担了物联网平台的全部费用和整个服务体系的搭建。
在该类商业模式中,用户是唯一的核心,其他系统个体起辅助作用,一般说来,此类行业当中用户相对强势。
第七、合作运营型:合作型的商业模式是指产业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通力合作,设备提供商、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等从各自的利益出发组成某种产业联盟,在各方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共同开发和推广物联网业务。
第八、云聚合型:云聚合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的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
市场预测
2014 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了60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6%,2015 年产业规模达到75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
我们预测到2020 年,中国物联网的整体规模将超过 1.8 万亿元。
物联网作为通信行业新兴应用,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行业标准完善、技术不断进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
投资机遇
一、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物联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物联网和“互联网+”联合,将在促进我国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重组,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物联网应用潜力将在智慧城市进一步释放我国中型以上的城市有500 多个,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深层次推进,虽然物联网在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无论从应用层次还是应用范围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物联网自动感知、快速反应、科学决策,从而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这也将给物联网技术应用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物联网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智慧城市的首要支撑技术。
三、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开辟物联网新时代从移动互联到万物互联的演进正加速推进,相比PC、平板和智能手机等传统智能终端出货量下滑或增速持续下跌,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同比增长2015 年第 3 季度接近200%。
预计到2018 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PC、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存量的总和,到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可达200-500 亿。
总结
万物互联产业正在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
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物联网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物联网市场规模逐步上升,行业投资前景可期。
物联网产业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还需要解决行业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研发水平不高、信息数据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