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比较摘要: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语系。
从其形态上看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但从语义上有其异同性。
英语和汉语有很多同义词,众多专家和学者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
作者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并以此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英汉互译语义比较义素分析一、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为人类进行沟通交际所服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对这两种分别隶属于世界两大板块的语言来说,两者在其形态上没有相似之处,更找不到两者间语音上的对立规律(外来借词除外),但从语义上有其相似性。
同义词的存在在英语和汉语中屡见不鲜,众多专家和学者也在英汉互译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这一类研究大多是从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的,成果丰富。
语言学规律告诉我们,在同一种语言范围内寻找概念完全对等的词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概念完全相同的词,更是难上加难。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界定上虽有大量相似之处,但存在更多的是差异。
所以,只有准确把握英汉语义上的异同性,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
本文主要运用义素分析法与语义比较对英汉语义进行微观层次的分析,分析难免带有主观色彩,没有音位分析那样精确、系统,仍有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要比较英语和汉语的关系,从语义上入手,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语义比较(一)对英汉义素的分析比较hjelmslev和jakonbson借鉴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理论,提出了义素(sememe)的概念,指出可以将语义成分,即义素作为语义学中说明词汇结构的最基本、最小的单位。
义素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做语义特征。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全球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一)1.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3.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4.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5.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6.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7.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8.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9.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10.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11.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12.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13.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14.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15.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16.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17.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18.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19.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2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2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22.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2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24.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25.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26.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27.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28.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29.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30.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31.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2.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33.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4.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5.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36.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37.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38. 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39.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40. 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41. 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42. 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43. 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毕业论文英文翻译文献(二)1. 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2.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4. 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5. 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6. 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7. 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8. 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9. 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10.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11. 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12.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13.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14.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15.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16. 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7. 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18. 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19. 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20. 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21. 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22. 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2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24. 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25. 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26.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27. 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28. 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29. 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30. 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31. 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32. 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33. 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34. 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35. 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36. 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英汉语对比概论作业纸(2):词汇层对比-10翻译w-10131721-熊文哲
3.英汉语合成构词有什么区别?其各自的特点对英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翻译实践有何意义?
4.汉语和英语的缩略词有何异同?
5.试比较汉英语重叠词的构成和语法功能。
二.以某一语素为出发点,与一系列语素合成一个语义相关的词族。
从以上英汉语缀合法与复合法的构词对比来看,英语构词的样态呈核心扩散状,而汉语呈平面扩展状。认识了解英汉语在造字构词上的不同特点,对探索两种语言的学习规律和翻译方法有重要意义。例如: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扩展则应以词根为中心,或称以词干为中心,采取中心开花的记忆方法;翻译时,应以词根的意义为中心,对合成词进行准确翻译,要特别注意词根的隐含意义。
不难发现,汉语中的马车、汽车、火车、电车……,录音机、电视机、缝纫机、战斗机……,等等这类词,很像派生词,但其实它们是复合词,属于自由词根+自由词根和自由词根+粘着词根类的,而派生词必须得由词根加词缀组成,“马车”、“汽车”、“火车”、“电车”这些词里的“马”、“车”、“汽”、“火”、“电”这些词素都可以单独成词,属于词根。所以,“马车”、“汽车”、“火车”、“电车”这些词里没有词缀。同理,“录音机”、“电视机”、“缝纫机”、“战斗机”这类词也是复合词,而不是派生词。
那么,何为词缀?关于词缀的标准至今还有争议,但总的来说,“定位的不成词语素”是词缀,而“成词语素”和“不定位的不成词语素”是词根。比如,“非营利组织”中的“非”,明显是不成词语素,因为“பைடு நூலகம்”不能单独成为一个词。而且,组成复合词表达“不是”的意思时,“非”只能放在前面,如“非政府组织”、“非典型肺炎”等。所以,很明显,“非营利组织”中的“非”是前缀。同理,“反政府”的“反”和“超高速”的“超”等语素也都是前缀,而不是词根。
3汉英语言对比及转换
1.修饰语位置不对等
英语语法中,短语和从句只能位于名词后面做后置修饰语, 而汉语的定语,无论是词、短语、短句均位于名词之前。
例: 事实上,除了学者对于老龄化的担忧,支持延长退休 年龄的呼声,主要来自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In fact, in addition to academics’ concerns over aging, voices backing retirement delay largely come from employees in the government offices and public institutions.
要注意的是,如果状语从句位于主句之后会影响构句、连 句或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那么这种情况下一般就将其位于 主句之前即可。
2.主语的选择
句子的主干包括主语和谓语。主语的选择和确定对翻译尤 为重要,主语一旦确定,谓语也跟着变化,在逻辑上、数 量上与主语保持一致。
汉语的句子结构复杂,有些汉语的主语可以和英语的主语 直接对应,有的不能。无论是汉语典型的“主题-述位” 结构还是英语的“主-谓-宾”结构,假如一味地直接将 原文的主语或主题取作译文的主语,译文则有可能显得生 硬,结构不平衡或是不连贯,那么其他成分的翻译也会受 到影响。
力大如牛 (strong like a horse)
糟糠之妻 (a humble wife)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
13
英汉词汇的褒贬意义上有时也有不一致。 例: 宣传 propaganda 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 自由主义 liberal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famous(褒) – notorious(贬) statesman(褒) - politician (贬) amaze(褒) - shock(贬)
Jane Eyre三种汉语译文对比及复译
Jane Eyre三种汉语译文对比及复译谢培瑶(20102810018)一、前言《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回忆自述的口吻,写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如何从小就受到收养她的舅母及其子女们的歧视和虐待,如何在冷酷艰苦的慈善学校中长成一个勇敢刚强的少女,踏上了社会后如何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而突然遭到惊人的意外变故,在经过出走、流浪甚至乞讨的生活后如何终于跟她一向眷恋的男主人结合而最终获得了幸福。
1作者以简洁而传神、质朴而生动的文笔,描摹了每个时期不同的人物环境、生活细节和思想感受,同时始终以主人公的自我心理反省把它们贯穿在一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善于思考、敢于抗争、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简爱》的汉译本已逾20余种。
其中,李霁野译本(193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祝庆英译本(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吴钧燮译本(1990)较具有代表性。
本文拟从词义把握、英汉对比、语篇组织、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上述三个译本第十一章的其中两个段落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
为了复译的方便,本文将逐句进行分析。
二、第十一章内容简介洛伍德环境恶劣,生活单调,简爱不安于这样的现状,渴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因此,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Thornfield)做家庭教师。
初到这里时,费尔法克斯太太(Mrs. Fairfax)的嘘寒问暖、热情接待,让简爱受宠若惊,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的重视和款待。
费尔法克斯太太(Mrs. Fairfax)还为她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卧房,这使简爱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卧房,仿佛找到了避风港一般。
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疲倦的简爱很快就酣然入睡,一觉醒来时,天已经大亮。
本文节选的就是简爱醒来之后的所见所想,既有景物描写,也有心理描写,读起来节奏欢快,充满生机。
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
实用!学英语须知的10大英汉差异不少学英语的小伙伴总会苦恼于自己说出来的“中式英语”,有时还会陷入交谈的时候别人好像听不懂,或者产生误会的尴尬境地。
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除了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之外,还要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脱离语言外壳,更接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让对方觉得你是在“说人话”。
英汉的10大差异0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功不可没,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 )一书中,他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所谓形合,即表示句内种种逻辑关系,须用连接词,如if, although, because, when, in order that, 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缺少了此类连接词,或者逻辑标记,如:It is late, I must leave. - It is late之前,缺少了because,如此英语表达,native speakers一般不说。
所谓意合,顾名思义,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句子靠意思,就能“捏”在一起,为听者或读者所接受。
如上句的对应汉语说法:迟了,我得走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两句话英汉间的差异: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them.②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以上2句,讲究形合的英句中的but, who皆不可省略。
汉句则干净利落,无须所谓的“逻辑标记”。
02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结论、断言、结果以及事实,应该成为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位置而言,“英前汉后”。
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章 英译汉实用指南
•
第一节 英语理解中的难点及翻译对策 第二节 英译汉表达中的四对关系 第三节 英语名词的译法 第四节 英语修饰语的译法 第五节 英语“三态”、“一气的译法” 第六节 英语三大从句的译法 第七节 英语特殊句型的翻译 第八节 英语长句的翻译 第九节 英语习语、典故的翻译
第五章 英语应试翻译题常见结构及 译技指导
• 第一节 英译汉译技指导 第二节 汉译英译技指导 附录各章练习参考答案
第四章 汉译英实用指南
•
第一节 怎样才能译出地道的英语 第二节 汉译英表达五戒 第三节 汉译英主干及信息重心的确立 第四节 汉语词语的翻译 第五节 汉语的基本句型及其翻译 第六节 汉译英语篇重组 第七节 汉语习语和文章标题的翻译 第八节 汉译英典型错误透析
第一章 翻译概论
第一节 翻译的作用与使命 第二节 翻译标准 第三节 直译与意译 第四节 “归化与“异化译法” 第五节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补 偿” 第六节 “翻译症的症状及克服方略”
第二章 英、汉语言对比及互译对策
•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相 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差异 第三节 英、汉互译的常用技巧
英汉对照全译大全
英汉对照全译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汉对照全译是指将英语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中文,以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
英汉对照全译不仅可以帮助中文读者学习英语,还可以让熟练掌握英语的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和细节。
下面将为大家制作一份关于【英汉对照全译大全】的文章,通过英汉对照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学习和阅读的机会。
1. Hello, how are you? 你好,你好吗?2. I’m fine, thank you. 我很好,谢谢你。
3. What’s your name? 你叫什么名字?4. My name is Lisa. 我的名字是丽莎。
6. I am from China. 我来自中国。
8. Yes, I like reading very much. 是的,我非常喜欢读书。
10. My favorite book is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我最喜欢的书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12. I am twenty years old. 我二十岁了。
13. 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14. I am a teacher. 我是一名教师。
16. I enjoy listening to music and watching movies. 我喜欢听音乐和看电影。
17. Have you ever traveled abroad? 你有没有去过国外旅行?21. Do you have any siblings? 你有兄弟姐妹吗?22. Yes, I have one brother and one sister. 是的,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23. Are you married? 你结婚了吗?26. I plan to further my education and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我计划继续教育并环游世界。
1-5: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课堂PPT)
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chain reaction 连锁反应; gentleme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 paper tiger 纸老虎; go to one’s eternal rest 安息;the long sleep 长眠; see Marx 见马克思;go west 上西天; go to heaven 上天堂;
理解 Comprehension :comprehend the source text completely
表达 Expression:render the source text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text (a rough translation)
校正 Proofreading:proofread the rough translation & polish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 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年 张光明 《英语实用文体翻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9年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 李瑞华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
Ⅱ. Nature and Scope of Translation 翻译的性质和范围
英 国 翻 译 教 育 家 Peter Newmark : “ It is rende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into 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the text.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造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 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史宝辉(辑)一、翻译教材(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陈宏薇,1996,《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陈宏薇,1998,《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茂松,1996,《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陈廷佑,1994,《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范仲英,1994,《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冯庆华,2002,《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古今明,1997,《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郭著章、李庆生,1996,《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靳梅琳,1995,《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1998,《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0,《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居祖纯,2002,《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柯平,1991,《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辛,1993,《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李运兴,1998,《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季春,1996,《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刘宓庆,1987,《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俊、侯向群,2001,《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1983,《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彭长江主编,2002,《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单其昌,1991,《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申雨平、戴宁,2002,《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万彪、王恩铭,2000,《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孙致礼,2003,《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一、英汉语比较与对比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下同)何善芬,2002,《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瑞华(主编),1996,《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1993,《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潘文国,1997,《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彭宣维,2000,《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邵志洪,1997,《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还(主编),1993,《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魏志成,2003,《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萧立明,2002,《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熊文华,1997,《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0,《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2002《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主编),1999,《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二、翻译理论书目(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排序)《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翻译通讯》编辑部,1984,《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郭建中,2000,《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黄雨石,1988,《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黄振定,1998,《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黄忠廉,2002,《变译理论》。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翻译
2015年9月社科纵横Sep ,2015总第30卷第9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0NO.9一、引言关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当属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0世纪初,弗兰兹·博厄斯(Franz Boas),爱德华·萨丕尔(EdwardSapir )和本杰明·沃尔夫(Benjamin Whorf )三位伟大的美国学者提出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人们进行思维的方式是由母语的结构决定的。
该假说有两种表述,即“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
“语言决定论”是一强假说,是指语言决定思维;“语言相对论”是一弱假说,它认为思维方式会随着人和语言的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体验和感知不同。
“语言相对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爱斯基摩人对雪的描述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看到雪景只会称它为snow,而爱斯基摩人看到类似的场景,会用七个不同的单词来描述雪景,分别相当于英语的falling snow (正在飘落的雪),snow on the ground(地上的雪),fluffy snow (鹅毛状的雪),wet snow (融化的雪)等等,这是因为爱斯基摩语允许人们对所见到的不同雪景分门别类的描述,他们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雪的敏感程度更高、对雪的概念更具清晰的认识。
由此可见,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然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思维是由语言决定的,那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又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世界上很多人从小就会说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这些人的大脑中存在着多个“思维模块”呢?实际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强式说过分地强调了语言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决定和制约作用,而忽视了思维对语言影响。
总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对思维和语言关系的探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英汉思维差异的对比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共49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英汉语篇对比与翻译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语言对比和翻译物称和人称
3)The happiness---the superior advantages of the young women round about her, gave Rebecca inexpressible pangs of envy. (W. Thackeray: Vanity Fair)
丽贝卡看见她周围旳小姐那么福气,享有种种优越 旳权利,却有说不出旳眼红。
• 以图书馆旳一则通告为例:
It has been noted with concern that the stock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declining alarmingly. Students are asked to remind themselves of the rules for the borrowing and return of books, and to bear in mind the needs of other students. Penalties for overdue books will in the future be strictly enforced.
• The number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has been going down. Please make sure you know the rules for borrowing, and don’t forget that the library is for everyone’s convenience. So from now on, we’re going to enforce the rules strictly. You have been warned.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大学英语实用翻译 - lesson6
英语主--谓结构,汉语--话题说明结构
He is inexperienced in driving.
开车他没有经验。 他开车方面没有经验。
I’ll make my own decision in marriage.
婚姻的事我自己做主。
婚姻上我要自己做主。
我的婚姻我做主。
偏正复句
英语t something you don’t want and you want something you can’t get.
得到的东西不想要,想要的东西得不到。 得到的东西不想要,想要的东西却得不到。 得到的东西不想要,而想要的东西却得不到。
英语“孔雀尾”,汉语“狮子头”
That’s why we think that even the independent African countries are already
qualified to hav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我们认为即便是非洲的独立国家也已经有资格参与国际关系,道理就在于此。
大学英语实用翻译
A PRACTICAL TRANSLATION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Lesson 6
英汉句子对比
句子分类
英语
简单句 simple sentences 并列句 compound sentences 复句
汉语
单句 联合复句
复合句 complex sentences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She went out with her daughter. 这是我的书。 他和同学关系很好。
英语中物主代词具有强制性。 “我的”不能省略,有强制性 没必要说成“他和他的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汉语中无主句多用来表达一种微妙的情感,在不强调施事者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满等。
在英语中,遇到同样的情况,一般较为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
这样说话人可以避免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听话人也不会感到说话人在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自己。
所以,此类无主句可以译为英语的被动句。
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为什么总把这些麻烦事推给我呢?Why are these troubles always left to me?有时也可以用形式主语it,避开主观语气。
如:学这一套,不如去学照相。
It is better to learn photographing than to learn this stuff.⑶省略第一人称主语“我”或“我们”。
有时候为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人刻意省去了“我”或“我们”。
这些无主句往往出现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正式的书面报告中,翻译成英文时可根据集体情况添加主语“我”或“我们”,最好不要将其转译为英语的被动语态。
如:希望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I hope tha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readily solved.⑷一些谚语或表示哲理的句子。
许多汉语谚语不必指明动作的发出者,其暗含的主语当热是泛指的主语。
这类句子翻译时可根据情况添加泛指主语one或we或you,或译成英语的there be结构或it is …+to do的结构。
如: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或we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⑸表示存现。
汉语中的存现句,就是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消失的句子。
翻译此类句子时,可将原文的宾语放在主语的位置,也可以使用there be/occur/exist…句型。
如: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Many problems have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或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三. 英语主谓句转译为汉语话题—评述句和无主句(一)英语主谓句转译为汉语话题—评述句一般说来,原句中会有些形容词,此时在译文中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成为汉语的主题—评述句,还有些被动语态的句子如果带有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来修饰整个句子,则在汉译文中可将这些时间或地点放在句首成为话题。
如:This pool of human resources has one of the highest mobility in China. 这些人力资源在中国的流动性最大。
That bed has been slept in today. 这张床有人睡过了。
(二)英语的主谓结构转译为汉语的无主句英语的一些被动语态句子或一些谚语在译成汉语时可以转译为无主句。
如:It is right to be contented with what we have, never with what we are. 可以满足于所得,但不能满足于现状。
One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三章英汉词义对比与翻译中根据语境选词一. 语境决定词的涵义词的涵义取决于所在的语境。
一个英文的单词和一种汉语翻译不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同样一个汉语字,英文却随语境的不同而不同。
如:clear head——清醒的头脑嫩芽——new leavesclear water——清澈的水脸皮很嫩——shyclear air——清新的空气皮肤嫩——delicateclear conscience——问心无愧黄瓜很嫩——fresh and tenderclear skin——洁净的肌肤新老师很嫩——young and inexperiencedclear understanding——透彻的理解嫩绿的毛衣——light二. 语境决定词义的广狭如: 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要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Farm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fishing and side occupation have to be combined and developed simultaneously.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Agri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sector of the national economy.三. 语境决定词的感情色彩语言都带有感情色彩,因为使用者对描述的东西都有喜欢和不喜欢之分,这就决定了词语的褒贬色彩。
如:Young men are not very suitable, because they are too daring. 年轻人不太适合,因为他们太莽撞。
They made a daring rescue attempt during that accident. 那次事故中,他们进行了英勇的救援尝试。
再如:他醉心于译学研究。
He is engrossed in translation studies.那个人醉心于名利。
That chap is infatuated with fame and gain.四. 语境决定词义语体色彩语体色彩即文体色彩。
文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有古典与现代之分,有文学性和非文学性之分,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
如:标识语:no smoking. 在正式文体中,no 要变成prohibit五. 文化语境与翻译选词(举例说明)1. 汉语中“牛”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强壮,如:壮得像头牛。
而英语中却用“horse”来形容一个人的强壮, 如:as strong as a horse.2. 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鱼是英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如:as silent as a fish; neither fish nor fowl. 中国式大陆国家,很少用鱼作比喻,所以可译为:噤若寒蝉;非驴非马。
3. 汉语中有很多与佛教和道教相关的习语,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The Eight Immortals go across the sea, each showing his own skill/Each relies on his or her resource and proves his or her worth.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s virtue rises one foot, vice rises ten. “借花献佛”——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ed flowers/take the opportunity to do sth. “五体投地”——be knocked out with admiration/admire sb. from the bottom of one’s heart.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when a man is promoted, all those connected with him benefit/Nepotism(裙带关系) is rampant(猖獗的). “临时抱佛脚”——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eleventh hour. 在英语中则有不少与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the devil lurks behind the cross——口蜜腹剑;talk of an angel and you’ll hear his wings——说曹操曹操到.4. 注意直译和意译,异化和归化。
第四章英汉句子内部衔接的差异与省译和曾译一. 英译汉省译连词;汉译英曾译连词1. 连词是英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体现了英文句子中严密的逻辑性。
而汉语中的并列连词,尤其是与英文连词and对应的“和”字并不像英文使用得如此频繁,所以翻译的时候往往省略,特别是连接动词短语或分句的and,如省译不通,再适当译出连词。
另外,汉语有时候也使用成对的关联词,如“因为。
所以”、“虽然。
但是。
”等,但很多时候,汉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前后意思表现出来,不一定要依赖连词。
如:Went to the opera and saw Carmen. 我们去听歌剧,见到了卡门。
(汉语中的and如果表示顺承关系,及所连接的两个动作或分句是先后关系,在汉语中一般更要省译)2. 从属连词在很多时候也省译。
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又如: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 we had seen a robin. 我们看见了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快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