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胀大的相关问题(2014)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未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未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题一、选择题(下列每题中的几个选项容易迷惑心智,请你仔细辨认,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将其标号填在下表相应的题号下括号中,每题2分,共计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关于鲫鱼的鳃丝数量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个,与呼吸有关 B.多个,与摄食有关C.单个,与呼吸有关 D.单个,与摄食有关2.口味虾是湖南特色小吃,以小龙虾制成,口感麻辣鲜香,20世纪末开始传遍全国,成为人们夏夜街边摊的经典小吃,小龙虾属于哪一类动物A 软体动物 B爬行动物 C 甲壳动物 D 腔肠动物3.今天是农历兔年,越来越多人喜爱家养兔子作为自己的宠物。
下列各项关于家兔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兔用肺呼吸B 盲肠发达、牙齿分化,适于食草食性C 体温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化境D 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4.“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在小鸟巢中,小鸟辛勤的为杜鹃孵化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
对小鸟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5.动物体温恒定是动物适应多变环境的表现。
下列几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A 猫头鹰、扬子鳄、鲸B 家兔、丹顶鹤、猎豹C 白熊、蛇、袋鼠D 金丝猴、沙蚕、大熊猫6、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物和皮鞋上不易发霉。
从这个生活现象可以推测,霉菌的生活环境需要A.适宜的温度 B.较大的湿度 C.充足的氧气 D.丰富的有机物7.观察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4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A.体外受精B.体温恒定C.无性生殖D.背部有脊柱8、称鱼的动物不一定是鱼,称马的动物不一定是马,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鱼、鱿鱼、章鱼——软体动物B、海马、鲸鱼——哺乳动物C、桃花鱼(桃花水母)——腔肠动物D、甲鱼、鳄鱼——爬行动物9. 在下列保鲜方法中,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生长这一原理的措施是A.罐藏法保存肉类 B.超市肉肠都用真空包装保存C.做腊肉用盐腌后再风干 D.巴氏消毒保存牛奶10.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A.门B.纲C.科D.种11.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成功仿制出一种小型气体分析仪,用于检测航天飞船座舱内的气体成分。
中小学中班科学活动:《气球变大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
中小学中班科学活动:《气球变大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卷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气球的膨胀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气球的膨胀现象2. 影响气球膨胀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球的膨胀现象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气球膨胀的现象。
2.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影响气球膨胀的因素。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吹大的气球,引发学生对气球膨胀现象的兴趣。
2. 观察气球膨胀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变大?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气球膨胀的因素。
4. 每组选择一个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如:温度、湿度等。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气球膨胀的因素。
6.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球膨胀现象。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气球膨胀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气球膨胀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影响气球膨胀因素的掌握情况。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分析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课件:1. 课件中应包含气球的图片和膨胀现象的动画演示。
2. 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响气球膨胀的因素。
3. 课件中应包含与生活相关的气球膨胀现象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
八、教学案例:1. 案例应围绕气球的膨胀现象和影响因素展开。
2. 案例中应包含学生的实验过程、讨论内容和结论。
3. 案例应展示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球膨胀现象。
九、测试练习卷:1. 选择题:关于气球膨胀现象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2. 填空题:请填写影响气球膨胀的三个因素。
中考化学:吹气球实验
中考化学:吹气球实验
(1)
①第一问这个仪器相信化学一般的同学都知道,所以不多说了;
②气球变大,说明装置不漏气,所以气密性良好;
(2)
①液体和固体不加热生成氧气的,一下子就能想到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固体则是二氧化锰;
②生成氢气的反应,一般用稀硫酸和Zn进行反应,当然用Fe或者Hcl 也行,方程式不再多说了;
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是会放出热量的,所以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使气球胀大。
即使这一问有同学不知道氢氧化钠遇水放热,也能排出其他可能性,只能是内部压强增大,根据条件只有热量增加这一个可能;
(3)
这一装置的气球在内部,要让气球变大,说明需要锥形瓶内部压强变小,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得被吸收掉,所以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氢氧化钾溶液;。
例析气球在中考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例析气球在中考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作者:王荣桥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年第02期通过详细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笔者发现很多地区的实验命题将平时作为娱乐品的气球用于化学实验。
利用学生身边的“用品”设计实验,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命题理念,凸显了新课程实施以来化学命题取材的广泛性、命题思路的灵活性、考查视角的新颖性。
现撷取部分典型试题举例分析如下,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收集尾气体现绿色化有些化学反应往往会伴随(或产生)有毒的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如果直接把它们排放到空气中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也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果用气球将它们收集起来不仅防止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以重新用于实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例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分析: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各装置的用途,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在。
CO气体还原Fe2O3的化学反应原理是:■;要验证反应中产生CO2气体,需要首先将原混合物中的CO2气体除干净;甲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存在,乙装置用于除去原混合物中的二氧化碳,丙装置用于CO气体还原氧化铁,丁装置是收集未参加反应的CO以免污染环境。
按照本实验的设计思路——除去原混合气体中的CO2气体→验证原混合气体中CO2气体已被除尽→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验证反应中有CO2气体产生→收集尾气,对应各装置的用途,不难得出各装置的连节顺序。
答案:(C)二、验证性质凸显直观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气体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典型化学反应之一,但该反应没有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看不见、摸不着,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困惑,若选择气球作为实验器材,利用气球大小和位置的变化,独辟蹊径设计实验,则会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巧妙验证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2014安徽中考化学试卷(试卷+答案)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Fe-56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1.下列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安庆石油化工B.亳州古井酿酒C.铜陵有色冶金D.六安水力发电2.钙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未成年人需要摄入足够的钙促进骨骼的生长。
下列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是( )3.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剂。
下列有关高铁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钠、铁、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2∶1∶4C.铁元素化合价为+6D.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4.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5.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6.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通过焚烧秸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X 金属溶液纯净物化石燃料Y 单质乳浊液化合物石油8.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 ℃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黏稠。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9.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为混合物B.质量减少C.原子总数减少D.分子总数不变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气球热胀冷缩的作文
气球热胀冷缩的作文前几天,我经历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跟气球的热胀冷缩有关。
那天正好是周末,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开始翻腾我的小“百宝箱”,想找点好玩的东西来打发时间。
就在这时,我发现了几个彩色的气球,它们安静地躺在角落里,仿佛在等待着我去赋予它们新的使命。
我拿起一个气球,开始随意地吹起来。
不一会儿,气球就变得圆鼓鼓的,像个可爱的大苹果。
看着这个充满气的气球,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气球在不同的温度下会有什么变化呢?说干就干,我先把这个气球放在了阳台上。
此时的阳台被阳光晒得暖洋洋的,温度可不低。
我就盯着那个气球,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什么精彩的瞬间。
没过多久,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气球好像慢慢地变大了一点,原本紧绷的表面似乎变得更加紧张了,就像是一个吃饱了还要硬塞的小胖子。
我兴奋极了,心里想着:“难道这就是热胀?”为了验证我的想法,我又从阳台上把气球拿进了房间。
房间里没有阳光直射,温度明显比阳台低了不少。
我把气球放在桌子上,继续观察。
这时候,气球好像开始泄气了一样,慢慢地变小了一点。
原本圆滚滚的形状也变得有点瘪瘪的,不再像刚才那么饱满了。
“哇,这肯定就是冷缩啦!”我忍不住叫了出来。
但是我觉得,就这么一次观察还不够,万一只是巧合呢?于是我又反复做了好几次实验。
每次把气球拿到阳台,它就会慢慢变大;再拿回房间,它就又会慢慢变小。
我还仔细地摸了摸气球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
在阳台上的时候,气球表面热乎乎的,还有点弹性十足的感觉;而在房间里的时候,气球表面就变得凉凉的,摸起来也没有那么有弹性了。
为了更清楚地看到气球的变化,我还找来了一把尺子。
当气球在阳台上受热膨胀的时候,我量了量它的直径,发现比最开始吹起来的时候长了差不多一厘米呢!等它在房间里受冷收缩后,再量一量,又变回了原来的大小,甚至还短了那么一点点。
我就这么盯着气球来来回回地折腾,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
这期间,我满脑子都是气球热胀冷缩的画面,越想越觉得神奇。
科学活动:气球鼓起来了
科学活动《气球鼓起来了》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酸与碱融合会形成另外一种气体二氧
化碳。
2.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大胆操作发现气球鼓起来的秘密。
3.培养幼儿热爱科学喜欢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废旧矿泉水瓶、白醋、小苏打、气球、视频。
活动过程。
一、探索如何让气球鼓起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拿出气球展示),小朋友们都知道是气球了,那你们告诉我平时我们是怎么把气球变大的?请幼儿回答(回答的结果:用嘴吹,用打气筒打,套在水龙头上接水等)
2.小朋友说的这些方法都很不错,老师今天不用嘴吹,就能让气球变大变鼓的方法,让我一起来看一看。
3.白醋提前倒入瓶子里,然后把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套在气球上,把气球立起来,注意观察,气球变大变鼓了。
二、探索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
小朋友们想知道老师是用了什么东西使气球变大变鼓
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白醋和小苏打,让幼儿观察发现是白醋,介绍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发酵做馒头,面包、蛋糕等)。
白醋是酸的是酸性的,小苏打是碱性的,酸与碱走到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叫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平底跑到上面去了所以气球就变大了。
重点:
酸与碱融合会形成另外一种气体它就叫做二氧化碳(平时我们在喝的可乐、雪碧这些饮料中都有含有二氧化碳)
三、发放材料让幼儿自动手操作
感受科学的乐趣,体验成功感。
教师在一旁指导观察。
四、活动结束
总结气球起来的秘密
白醋和小苏打变成了一种气体(二氧化碳)把气球变鼓了。
指导幼儿整理收拾场地,打扫卫生活动结束。
气球在瓶外胀大的原理
气球在瓶外胀大的原理气球在瓶外胀大的原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包括物理学和化学原理。
首先,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气球在瓶外胀大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气体的扩散性:气体分子具有高度的热运动性和扩散性,可以自由地在容器内部移动和扩散。
当气球内部注入气体时,气球内外的气压差会导致气体分子不断地从高压区域(瓶内)向低压区域(瓶外)扩散。
这种扩散过程会使得气球内的气体分子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气球胀大。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气体的压强,V 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可以得到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当气体的摩尔数不变时,如果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加,气球内的气体体积将增加,从而导致气球胀大。
3. 热胀冷缩原理:当气体受热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热运动加剧,气体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大。
反之,当气体被冷却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热运动减弱,气体的体积会随之减小。
当瓶内的气体被加热时,气球内的气体体积会增大,导致气球胀大。
接下来,从化学原理来看,气球在瓶外胀大的原理可以解释为以下几点:1. 化学反应:气球内胀气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将氢气和氧气注入气球内,然后进行火花引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并形成蒸汽,气球内部的压力增加,导致气球胀大。
2. 发酵作用:有些气球内的气体是通过发酵作用生成的,例如,将酵母和糖溶液放置在气球内一段时间,酵母会分解糖分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些气体的产生将会导致气球的胀大。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
当气球内胀气过程中存在一些放热反应时,加热气球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产生更多的产物气体,导致气球胀大。
综上所述,气球在瓶外胀大的原理既可以从物理学角度解释为气体的扩散性和热胀冷缩原理,也可以从化学原理解释为化学反应的进行。
这些原理的作用共同导致瓶外气球的体积增大,使气球胀大。
气球胀冷缩的原理小实验
气球胀冷缩的原理小实验
- 颜料
- 工具:气球、热水、冷水、盐
步骤:
1. 将气球充气并系好。
2. 往气球里面加入一些颜料,使颜色在气球内部均匀分布。
3. 准备两个容器,一个装满热水,一个装满冷水。
4. 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5. 将气球从热水中取出,迅速放入冷水中,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6. 可以尝试在冷水中加入少量盐来观察气球的变化。
结果:
当气球放入热水中时,气球会膨胀,颜料的颜色分散得更均匀。
这是因为热水的温度使得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增加了气球内部的压强,导致气球膨胀。
当气球从热水中取出,迅速放入冷水中时,气球会迅速收缩,颜料的颜色变得不均匀。
这是因为冷水的温度使得气体分子运动减慢,气球内部的压强减小,导致气球收缩。
如果在冷水中加入少量盐,气球在放入冷水后会比只放入冷水时更快地收缩,这是因为盐的存在增加了冷水的密度,使得冷水的冷却速度更快。
气球的热胀冷缩作文
气球的热胀冷缩作文
你玩过气球吗?那五颜六色、圆鼓鼓的气球可有趣啦。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气球那些和热胀冷缩有关的奇妙事儿。
我还记得有一次,那是个大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烤着大地。
我拿着一个气球在外面玩,这气球啊,就像一个吃饱喝足的小胖子,圆滚滚的。
可是过了一会儿,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那气球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越来越大,我都有点担心它会不会突然就爆炸了。
这是为啥呢?其实就是热胀冷缩在捣鬼。
你想啊,这天气热得要命,气球里面的空气也跟着躁动起来了。
空气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天气一热,它们就开始撒欢儿,到处跑来跑去,占的地方越来越大,于是气球就被撑得越来越大啦。
后来我灵机一动,想看看要是让气球冷一冷会怎样。
我就把这个变大了的气球拿到了空调房里。
哇塞,你猜怎么着?那气球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慢慢地变小了。
这就像是那些调皮的小娃娃突然被冻得不敢乱动了,紧紧地挨在一起,占的空间就变小了,气球自然也就瘪下去了。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神奇的热胀冷缩,我还做了个小实验呢。
我先把气球吹好,扎紧口,然后把它放在一盆热水旁边。
只见气球就像被吹了口气一样,一点点地又开始变大了。
再把气球放到一盆冷水里,它又乖乖地缩小了。
你看,这小小的气球就像一个小小的温度计,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热胀冷缩这个神奇的现象。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科学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像这个气球的热胀冷缩一样,简单又奇妙。
吹胀气球的原因
吹胀气球的原因
你有没有想过气球为啥能被吹胀呀?这事儿可有趣着呢。
咱就说这气球啊,它本来是瘪瘪的,就像一个没吃饱饭的小可怜。
当我们往气球里吹气的时候,就像是在给它喂气呢。
其实啊,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
气球是有弹性的,就像有弹性的小肚皮。
我们吹进去的气就会把这个小肚皮给撑开。
你看啊,空气它是由好多小颗粒组成的,这些小颗粒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
当我们吹气的时候,这些小精灵就一个接一个地钻进气球里。
气球呢,就不得不给它们腾地方,于是就开始慢慢变大啦。
这就好比我们的房子,如果来了好多客人,房子里就会变得很拥挤,气球也是一样的道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精灵”进入气球,气球就被撑得越来
越大。
不过呢,气球也有它的极限,就像我们人一样,吃太多也会受不了。
如果吹太多气,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那可就不好玩啦。
而且啊,不同的气球能承受的气也不一样。
有的气球比较厚实,就像身体强壮的大汉,能容纳很多气。
而有的气球比较薄,就像娇弱的小娃娃,稍微吹一点气就变得很大了,再吹就很容易爆掉。
这吹气球的过程啊,就像是一场和气球的小互动。
我们轻轻地吹,气球就慢慢地变大,就像我们在和它轻声细语地说话。
要是猛地一吹,气球可能一下子就受不了啦。
所以啊,吹气球也是个有小技巧又很有趣的事儿呢。
气球变大了作文
听说瓶子上套上气球后按进热水里,气球就会变大,我想试一试。
一天,我打算做一下这个实验。
我准备了一个绿色磨砂气球,一个空的百山岁矿泉水瓶和半浴缸四十二度的热水,开始做实验。
我先用四根手指把气球的充气口撑开,套在瓶口上,再把瓶子按在热水里。
咦?咕嘟咕嘟地冒出了许多气泡,气球却没有胀起来。
于是,我把瓶子拿起来看了看,原来在瓶口的位置上气球破了一个小洞,可能是我的套气球时不小心把气球划破了。
于是我又换了一个气球,这次我没让指甲直接碰到气球,同时也小心了许多。
我又把瓶子按到了水里。
这次气球一点一点地胀大,最后像水雷一样立在了水面上,但是捏起来软软的。
我往浴缸里加了一些热水,水温达到了五十度,我用筷子把瓶子按在水里,气球不仅又立了起来,还比之前硬了许多。
气球胀大的原因是热水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空气体积变大,撑起了气球。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实验!。
吹胀气球的微观解释
吹胀气球的微观解释
嘿,你知道吗?吹胀一个气球,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事儿,背后可有着超级神奇的微观解释呢!
想象一下,当你把气球口放在嘴边,用力吹气的时候,那空气分子就像一群小精灵,争前恐后地往气球里涌。
空气可不是啥都没有哦,它里面满满的都是各种气体分子呢,就好比是一个小小的微观世界。
你看啊,那些气体分子平时自由自在地在空气中飘来飘去。
就像我们在操场上无拘无束地玩耍一样。
可一旦我们开始吹气球,它们就被赶着往气球里跑啦。
这不就跟我们被老师叫去集合一样嘛!
每个气体分子都有着自己的小脾气和小性子呢。
它们在气球里挤来挤去,想要找个舒服的地方待着。
这不就是像我们在公交车上,都想找个能站稳的地儿嘛。
随着我们不停地吹气,气球里的气体分子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
这时候,它们就开始互相推搡啦,“哎呀,你别挤我呀!”“哼,明明是你挤我!”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而且哦,这些气体分子可神奇了呢。
它们虽然小得我们肉眼都看不见,但它们却有着大大的能量。
它们能让气球变得鼓鼓的,就好像给气球施了魔法一样。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小小的气体分子,我们怎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这就好像是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如果没有那些演奏家,怎么会有
美妙的音乐呢?
所以啊,吹胀气球这件小事,其实蕴含着大大的科学道理呢!我们
可千万不能小瞧了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呀!
结论:吹胀气球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微观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奥秘,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造就了这一现象,让我们对生活中的平常
之事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大班气球变大了科学教案反思
大班气球变大了科学教案反思大班气球变大了科学教案反思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索气球变大的原因。
通过设计实验,学生能够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压力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的解释。
学生只是被告知将气体注入气球并观察其变化,而没有明确了解气体分子的运动和压力对气球膨胀的影响。
其次,教师在实验设计上缺乏细致的计划和准备。
实验材料和工具的准备不充分,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例如气球爆炸或气体泄漏。
这些意外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实验体验,也可能对他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另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不够充分。
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他们没有被鼓励提出问题、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
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为了改进教案的实施,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课前,教师应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的解释,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2. 在实验设计上,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并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应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科学实验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不断改进教案的实施,我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气球胀大的相关问题(2014)
⽓球胀⼤的相关问题(2014)⽓球胀⼤与液⾯⾼低变化的问题⽓球胀⼤与液⾯⾼低变化,主要是因为⽓压变化的结果,⽓压变化跟⽓体的⽣成与消耗有关,也和⽓体温度升降有关。
⼀、知识准备1、产⽣⽓体的相关反应(实验室制CO2、H2、O2) 2、放热反应:CaO + H2O = Ca(OH)23、物质溶于⽔放热: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4、物质溶于⽔吸热:硝酸铵(NH4NO3)5、⽓体被消耗的反应:CO2+2NaOH= Na2CO3+H2O⼆、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球⿎起来。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程式:(1)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2)、还有哪些满⾜条件的组合,请答出两种,使发⽣的反应类型不同并且和(1)也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1、(06河南)某兴趣⼩组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所⽰,其中A、B为未膨胀的⽓球,C为玻璃导管,D为胶头滴管。
⽤⽓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甲、⼄两组实验。
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量)加⼊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2、(07河南)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密性良好。
(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程式。
(2)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的液⾯左低右⾼,甚⾄从右端溢出。
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答出两种组合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河南)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球胀⼤的现象。
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程式。
4、常温下,向盛有⼏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硝酸钾饱和溶液,并通过铁架台把试管固定在盛有⽔的烧杯中。
气球变大的影响因素
气球变大的影响因素
气球变大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充气压力:气球的大小与充气压力有关。
充气压力越大,气球膨胀得越大。
2. 气球材质:气球的材质也会影响气球的膨胀程度。
不同材质的气球在充气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弹性和扩张程度。
3. 温度: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气球的大小。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气球内部气体的压力也会增加,导致气球膨胀。
4. 气球容量:气球的容量也会影响气球的膨胀程度。
容量越大的气球,在相同的充气压力下,膨胀得越大。
5. 气球的使用和储存条件:气球的使用和储存条件也会影响气球的膨胀程度。
如果气球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气球可能会膨胀得更大。
总的来说,气球变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充气压力、气球材质、温度、气球容量以及气球的使用和储存条件。
不同的因素会相互影响,最终决定气球的大小。
案例:气球膨胀率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 可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
增加, 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 从数学的角度,
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 (单位:dm)之间的函数
关系是
V(r) 4 r3.
3
若将半径 r 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 那么
r (V) 3V .
4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r (V1) r (V2 ) V1 V2
r (V1) r (V2 ) V1 V2
4 你有什么办法比较精确地描述气球在任意时 刻的瞬时膨胀率?
我认为取 v1 v2 两个值,是他们的差趋近于 0 能时比较精确地描述气球在任意时刻的瞬 时膨胀率
1 当空气容量 V 从 0L 增加到 1L , 气球的平均膨 胀率是多少? r(1)-r(0)=0.62(dm) r(1)-r(0)/1-0=0.62(dm/L)
2 当空气容量 V 从 1L 增加到 2 L , 气球的平均膨 胀率是多少?
r(2)-r(1)=0.16(dm) r(2)-r(1)/2-1=0.16(dm/L) 3 当空气容量从 V1增加到 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 率是多少?
挤出胀大原理
挤出胀大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挤出胀大原理。
你说这挤出胀大原理啊,就好像咱生活中的好多事儿一样。
咱就拿吹气球来打个比方吧,你使劲往气球里吹气,那气球是不是就会胀大呀?这就跟挤出胀大一个道理嘛!材料在通过一个狭窄通道的时候,就像气球被挤压一样,它也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呢。
想象一下,那材料本来好好地走着呢,突然遇到个窄窄的地方,它没办法呀,只能被挤着过去,结果一过去,嘿,变大了!这多有意思呀。
这就好像我们走路遇到个小胡同,挤过去之后,感觉自己好像都有点不一样了。
咱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可都跟这挤出胀大原理有关系呢!比如说那些塑料制品,它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被制造出来的呀。
你看那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塑料制品,不都是从模具里挤出来然后胀大成型的嘛。
这多神奇呀,就这么一挤一胀,一个新东西就诞生啦!还有啊,咱平时吃的面条,你想啊,那面团被压成面条的过程,不也是一种挤出胀大嘛。
面团被机器挤着通过那个小孔,出来就变成细细长长的面条啦。
这要是没有挤出胀大原理,咱上哪去吃那美味的面条呀!再看看建筑行业,那些个管道啥的,很多不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制造的嘛。
把材料挤一挤,让它胀大到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就能用在各种地方啦。
这挤出胀大原理可真是无处不在呀!你说这世界多奇妙呀,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原理,却能在这么多地方发挥作用。
它就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小魔法师,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呢。
咱可别小瞧了这挤出胀大原理,它虽然不声不响的,但没了它还真不行。
就像咱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一样,平时可能不觉得有啥,但真要是没了,那可就感觉缺了点啥。
所以啊,朋友们,以后看到那些塑料制品呀、面条呀、管道呀啥的,可别光想着它们就是个普通的东西,要想想背后的挤出胀大原理呀。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思啦!这就是挤出胀大原理,一个看似普通却又无比重要的存在呀!。
气球变大了科学实验原理作文
“看我的,我的!”大家都知道气球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今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实验:把一张纸撕成碎片,然后把碎片放进装有水的杯子里,再把一张纸碎片放进装有水的杯子里,最后用打气筒向纸片吹气。
实验结束后,大家都惊讶地发现,气球竟然变大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纸片被吹大后,气球里的空气体积就会变小。
当水和空气接触时,水会向外扩散,而空气只能向内扩散。
在气球中的空气体积缩小后,里面的水就会被压缩到气球的最小体积。
这时气球里的压力比外面大得多。
这时水分子会把气球“撑破”。
而外面空气分子只有外面一层比较大,里面比较小。
外面较大的分子把里面较小的分子给“挤”了出去,所以外面的气体就比里面的气体体积大得多。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让外面的气体增大,就必须把外面较小的气体“挤”进来。
而气球里比较小的空气分子却不会被挤出去,所以它不会变大。
实验结束后,我不禁思考:为什么纸片会被吹大?。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气球吹气膨胀原理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吹胀气球的原理
吹胀气球是因为压缩了气体,增大,才能将气体吹进气球,压强大了,分子间就一定小了。
气球长大是因为其中吹入了过多的气体分子,不是大了,而是分子数目多了。
如果压强不变,那间隔是不变的;这个题目,分子间隔变小的原因就是因为压强比原来大了,要挤压气体造成的。
不能认为质量大了,体积大了,间距就不变;如果质量增大很多,体积增大较少,那么,分子间距是明显变小的。
里面有压力了,气球才会变大。
有压力的气体分子间距比没压力的气体分子间距小,压力越大间距越小。
等压膨胀才可能是“相当于没有吹入气体分子〞。
这么举例子吧,一块海绵,10cm3,两块20cm3;如果把两块放在一起,一共20cm3,不挤压它们,那么可认为“空隙〞不变;如果把两块放在一起后挤压成15cm3,这个体积,比10大,但间隙肯定是变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球胀大与液面高低变化的问题
气球胀大与液面高低变化,主要是因为气压变化的结果,气压变化跟气体的生成与消耗有关,也和气体温度升降有关。
一、知识准备1、产生气体的相关反应(实验室制CO2、H2、O2) 2、放热反应:CaO + H2O = Ca(OH)2
3、物质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
4、物质溶于水吸热:硝酸铵(NH4NO3)
5、气体被消耗的反应:CO2+2NaOH= Na2CO3+H2O
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
可使小气球鼓起来。
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
(2)、还有哪些满足条件的组合,请答出两种,使发生的反应类型不同并且和(1)
也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1、(06河南)某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小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A、B为
未膨胀的气球,C为玻璃导管,D为胶头滴管。
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分别进行甲、乙两组
实验。
实验时均把胶头滴管中的溶液(足量)加入到锥形瓶中,并轻轻振荡。
请填写下表中
的空白:
2、(07河南)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其气密性良好。
(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滴
管后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将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
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
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答出两种组合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河南)右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
大的现象。
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常温下,向盛有几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钾饱和溶液,并通过
铁架台把试管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某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搅拌,
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
则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的是________、
_________。
(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5、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
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增加,乙试管中固体减少,需
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A.氯化钠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D.浓硫酸
6、如右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使其中的无色液体与试管中的固体接触反应,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现
象,请分别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现象和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2)化合反应;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欲使U型管中的液面呈现左低右高,A、B两组
同学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物质(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11题图)
(1)A、B两组同学是否均能达到目的?请解释原因。
(2)根据上述分析,请你再提供一组物质,使U型管中的液面呈现左低右高。
8、(2013年陕西省)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
但也有一些观察不
到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2)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
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实验。
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
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3)盐酸与NaOH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前,应先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许。
9、(13年北京)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
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
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
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3年北京)化学小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其目的是。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1)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填“I”或“II”),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