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发展定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课件

《高等教育学》课件
跨国教育需求
随着跨国教育需求的增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满足不同国家和地 区学生需求的重要方式。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与途径
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学术交流与发 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高高等教育质
量。
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
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经验,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
指高等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以 及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管理制度。
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
指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运作方式,包括教学 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
04 高等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综合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学生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Fra bibliotek个性化原则
教育水平。
培养国际化人才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具备国际 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竞争力,满足全 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途径
建立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开展跨国科研项目等 。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与实践
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如“一 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等。
D
03 高等教育的体系与结构
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与构成
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
指由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系统,包括 大学、学院、独立学院等高等教育机 构,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
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 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组成,其中高等教 育机构是主体,承担着教学、科研和 社会服务等功能。
适应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 、企业需求相衔接。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美国大学的战略规划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管理专家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 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的研究之中。 80年代早期引入战略规划以来,大部分美国高校都尝试建立某种 形式的战略方针与规划。有许多院校适应于战略方针与规划的理 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使之接近于校园的主流文化、领 导机构的管理风格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过程,并因此而赢得了更有 活力的教师队伍、更精明的管理团队、更好的声誉、更高的教学 质量、更多的学生和更大的资金投入。 卡内基——梅隆大学前校长理查德_萨尔德直言:”我相信我们比 所知道的任何一家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做得更好”.
“为州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威
斯康辛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旗
帜 20世纪初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
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 求十分迫切。
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 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 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威斯康辛大 学对于农民来说,就象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 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 出入;对于制造成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 开放。
“教育发展战略” 概念的提出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一份 报告中第一次使用“教育发展战略”的概念,用以概括 和指称对国家教育发展起强大作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 决策行为。
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
高校在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求得发展 和壮大,完成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而作出的总体的、长 远的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不仅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还包括战略的 实施与监控。其核心是要对高校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 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大学校长的管理之道
在外国,不论是实施中央集权管理 模式的法、德等国,还是实施分散 管理模式的美国,大学校长们都认 为: ——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非常重要。 ——动员、吸收大学每一分子思考并 落实战略规划是校长的重要任务。

第10讲.高等教育改革 PPT

第10讲.高等教育改革 PPT
• 1.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 • 2.加大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度 • 3.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 4.启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 • 5.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 6.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 7.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机制 • 8.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
第二节、高等学校办学特色
• 一、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 1.内涵: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
发展和创新,在办学理念中体现,在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 等办学行为中践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强化, 在局部工作中体现并深刻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 ,有别于其他学校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 办学特征和发展方式。 • 可以从办学制度性特色、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办学模式和办学方法、办学效果四方面来认 识和把握。(P181) •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国家和标与任务
•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略)P170-171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
•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 6.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 9.面向就业需要,深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项改革
四、高等教育改革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 1.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2.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 • 3.正确处理不同类别、层次之间的关系 • 4.正确处理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 • 5.正确处理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 • 6.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 7.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 8.正确处理发展与就业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教程课件.ppt

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教程课件.ppt
第三,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应是一梯度结构,顶层的 是研究生教育。
如何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 效益?
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的不同办学形式,包括 普通高校、高职、和广播电视大学、夜大学、 函授教育等的构成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所有制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都发 生了很大变化,普通高校一种形式不符合 实际的发展,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已成为 必然。
1998年第四次调整,调整为249种。
如何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
效益?
地区布局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
第一,决定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布局结构的主要 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而导致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
第二,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 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要适应本地区 的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及其发展需要。
联合国1991年人文发展指数还包括了环境破坏和人的 自由程度的数据。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在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
一、高等教育发展观变化历程
与全面的或整体的发展观相适应,从70年代开 始,人们主要追求的是教育发展而不是教育增 长。
教育增长主要是教育总量的增加,教育发展则 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除了教育总量增加外,还 有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基本变化。
如何协调发展规模、结构、质量、 效益?
科类专业结构:科类就是学科门类;各类又设若干的专 业。
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 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12个学科门类。
1953年,215种(其中工科107,理科16) 1957年,323种(其中工科138种,理科21) 1963年调整,调整为510种 1965年,601种,(工科315种,理科55种) 1980年,1039种,(工科537种,理科158种) 1987年第二次调整,调整为671种, 1993年第三次调整,调整为504种,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国际合作项目类型及实施方式
01
教师互访与交流
通过教师互访、学术研讨等方式,增进双方了解,推动教学科研合作。
02
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
开展学生交换项目,实施联合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经
历。
03
合作研究与项目合作
针对共同关心的领域和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共同申请国际科研项目,
推动学术进步。
留学生招生及培养策略
高等教育标准
参照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标准,确保质量标 准的先进性和国际性。
利益相关者需求
充分考虑政府、社会、企业、学生等利益相 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持续改进策略实施效果
01
教学质量提升
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 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社会服务拓展
加强校企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领域, 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 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教育观念
倡导创新教育
认为创新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
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开展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06 大学国际交流与 合作
国际交流重要性及意义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能够接触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 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国际交流有助于学校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和影响力。
推动科研合作与创新
国际交流为学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平台,有助于推动科 研合作与创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高等教育学》课件

《高等教育学》课件
《高等教育学》PPT课件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涉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理论、课程、教 学模式等方面,是培养高等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
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科,探讨高等教育的目标、价值、原则等,帮助理解和改进高等教育的发 展与实施。
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
历程
教育经济学
研究高等教育的经济运作与资源配置
教育评估学
研究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与监控
高等教育学的主要理论
学习理论
探讨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中的心理过程与影 响因素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设计
研究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 方法
高等教育学的课程设置
1 教育法律法规
学习高等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3 教育管理学
从传统教学到现代化教学,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逐步实现普及与提高
2
趋势
全球化、数字化、创新性、多元化等是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3
前景
高等教育学将继续充实知识、提出新理论与解决方案,助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 展
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围
教育哲学
研究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思辨问题
教育管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机制
学习高等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理论
2 教育经济学
了解高等教育的经济运作与资源管理
高等教育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高等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密不可分,教育管理是高等教育学理论的实践,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发 展。
高等教育学对学生的意义
高等教育学帮助学生理解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价值,提升专业能力与素养,为 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课件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课件
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
8
• (3)《壬子癸丑学制》 • 分三段四级(共17-18年) • 第一段:初等小学校(4年)和高等小
学校(3年),共7年 • 第二段:中等教育设中学校4年 • 第三段:高等教育:不分级,设大学 • 但一般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
9
• (4)《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 1922年学制分三段四级 • 第一段:初等教育(初小4年和高小2 年) • 第二段:中等教育(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 • 第三段:高等教育(4-6年)
25
•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应 • 首先,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但主流文化不
可支援 • 其次,开放的态度和视野 • 再次,大力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26
(5)教育的现代化
主要表现在现代人的观念的确立,教育 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
27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 1、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以
19
• (2)全民教育 • 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
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 本的学习需求.
20
我国教育发 展不平衡
21Leabharlann 同在蓝天下秋游打猪草
22
• 全民教育 • 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 • 基础教育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获得 和结
果上 • 扩大并重新确定基础教育的范围 • 促使社会各方面确保使所有学习者都得到
44
• (2)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 学校教育培养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45
4、学校的性质: (1)学校是一个规范性组织 (2)学校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PPT课件

高等教育学系列讲座之一PPT课件

信息化
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设数字化校园,提高教育教学的信 息化水平。
多元化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的 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 求。
社区化
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服务地方经 济发展,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01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高
03
高等教育体系与结构
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体系概述
介绍高等教育体系的概念、特点、 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其在国家 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教育体系构成
阐述高等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 包括高校、学生、教师、课程、 科研等,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和相互影响。
高等教育体系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如办学层 次、办学类型、办学模式等,对 高等教育体系进行分类,并分析 各类体系的特点和优劣。
高等教育的功能
知识传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承担着知识传承和创新的重 要使命,通过教学和研究活动,不断 更新和拓展人类的知识体系。
人才培养与选拔
社会服务与引领
高等教育机构以其人才和知识优势服 务于社会,同时引领社会价值观、文 化和科技的发展。
高等教育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 选拔机制,为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
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未来挑战
02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应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提高教育教
学的质量和效益。
未来机遇
03
把握“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强国际
交流合作,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高等教育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和“个人本位说”
应将两种学说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考察,揭 示其由来和价值取向的实质。 既要看到其合理性,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 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
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的内涵: 通才教育是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的,强调实施 宽口径、适应性的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 感的陶冶,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 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社 会适应面广的人才。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教育的培养目标 实施的途径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
蔡元培 :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 1912年民国政府: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1927年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们生活,扶植社会生活,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1934年中央苏区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1950年教育部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 要求,称为(人才)培养目标,因其最终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常常称为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一般与具 体的关系。 具体化 具体化 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 高校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国内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 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研究逐渐增 多,主要集中在办学理念、学科 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高等教育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 地位日益重要。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国外学者对高等学校 发展战略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 关注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教育 国际化等方面。
强化监督评估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发展战 略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05
高校发展战略评估与调整
高校发展战略评估方法
1 2
关键绩效指标(KPI)评估
通过设定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对高校发展战略 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SWOT分析
对高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 确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3
专家评审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高校发展战略进行评审, 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高校发展战略调整时机与内容
调整时机
当高校发展战略出现重大偏差、 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内部资 源出现重大调整时,需要进行战 略调整。
调整内容
包括目标定位、发展路径、资源 配置、组织结构等方面,以适应 新的发展需求和环境。
高校发展战略调整策略与措施
02
高校发展战略概述
高校发展战略定义
01
高校发展战略是高校为实现长期 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全局性、长远 性、系统性的计划和策略。
02
它涉及高校的定位、目标、资源 、环境等多个方面,是高校发展 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
高校发展战略特点
01
02
03
长期性
高校发展战略着眼于未来 ,具有长期性,需要经过 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实 现。
完善制度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PPT课件

学校发展规划PPT课件

❖ Hargreves, D.H., Hopkins, D., Leask, M., Connolly, J. and Robinson, P. (1989). Planning for School Development: Advice to Governors, Headteachers and Teachers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Project 1). London: DES.
识到,学校是属于社区的,帮助学校就是帮助自己,是 为他们自己办学而不是为他人办学。
❖ 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联系,帮助教育行政 部门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
❖ 发现学校现阶段最突出的问题,及时得到上级主管部 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支持。
学校发展规划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SDP)
❖ 作为一种“促进学校管理变革”的有效策 略,学校发展规划为英国、丹麦、澳大利亚、 美国等国所普遍采用。
❖ 英国正在国内外进行SDP(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学校发展规划)和 SIP(school improvement planning, 学校改 进规划)的实验研究。
现实中的组织发展轨迹
SBM & SDP
© Guorui Fan ·ISRD ·ECNU
组织衰退阶段
阶段1 盲目
充分的信息
阶段2 无动于衷
阶段3 错误行动
及时行动 及时矫正
阶段4 危机
有效重组
组织实际绩效
阶段5 解体
Performance绩效
开始衰退
时间
解体(组织死亡)
可接受的组织绩效(Acceptabl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高等学校》课件

《高等学校》课件
艺术类大学主要侧重于音乐、舞蹈、戏剧 、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教学和创作。这类大 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素 养,毕业生通常在艺术表演、创作和设计 等领域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平。
体育类大学
总结词
以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为主,培养体育人才
详细描述
体育类大学主要侧重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相关学科的教学和实践。这类大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毕业生通常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等领 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各类专业人才。
高等学校的使命
高等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
进步。
高等学校的功能
高等学校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 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功能

高等学校的历史与发展
高等学校的起源
高等学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如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中国高等学校的兴起与发展
省部级科研项目
获得省部级科技计划、人才工程等支持的重要科 研项目,推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3
校级科研项目
由高校自主设立的科研项目,旨在鼓励创新、培 养青年科研人才,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会议
01
举办或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
合作。
学术讲座
02
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提升学科领域内的学
工学
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
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和运行的专业, 如汽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
研究建筑、道路、桥梁和水利等方面 的专业,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等。
电子工程
研究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计算机技 术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 子信息工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 (3)办学层次 • 构建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
以民族预科和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办学层次体系。 •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稳步发展本科教育,
适度发展民族预科教育和继续教育。
12
• (4)学科专业 • 按学科专业群建设学科专业总体架构,不断加强和完善文史、理
学、工学、经管、法学等五大类学科专业群。 • 按一级学科分层次建设各学科专业群。按三个层次梯次推进学科
• 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精品课程的历史性突破,其中国 家级重点学科力争建成1个以上,国家精品课程力争建成3门 以上。省部级及以上级别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年均至少各新增1个。
17
• (4)科学研究目标 • 在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权威索引期刊源期
刊发表论文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专著、译著长10%以上,省部级科研 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 • 国家级科研奖励年均至少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奖 励年均获得17项以上。
4
• 作用: • 明确方向 • 凝聚人心 • 鼓舞士气 • 评估发展
概念
5
概念
• 2.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特殊性 •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学术组织。 • 学术活动和学术使命是高校的赖以存在的根基。 • 大众化与高校的多样性发展 • 政府集权管理与高校个性化发展 • 市场竞争与高校快速发展 • 全球化与高校本土化发展
专业群建设: • 第一层次: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 第二层次: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
术;艺术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等。 • 第三层次:历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公共管理等。
13
• (5)服务面向 • 扎根宁夏,立足西北; • 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团结和民族
别敦荣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内容
• 一、概念 • 二、属性 • 三、理论基础与方式 • 四、怎么做
3
概念
• 1.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内涵及其作用 • 内涵: • 确定高等学校在一定时空环境下的发展样态。 • 高等学校 • 时空环境 • 发展样态 • 设计(设想)
用20年左右的时间, 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 高水平的地方性 综合性大学。
十一五期间: 基本完成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结构布局, 建立相应的办学体制,充实学科专业 内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初步建立起综合性大学办学模式。
十二五期间: 在若干学科专业形成明显的 办学优势和特色,力争通过 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评审, 成为具备举办研究生教育 实力的综合性大学。
18
•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 年均引进50名以上专任教师,总数超过850名,
各学院生师比控制在20︰1以内。 • 专任教师中的正高职称教师超过128人,比例超
过15%;副高职称297人,比例超过35%;博士 学位获得者超过255人,比例超过30%;硕士学 位获得者超过425人,比例超过50%。
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14
• 战略目标 • (1)规模发展目标 • 在国家民委所属院校中,达到中等规模水平。 • 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70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
超过16000人,全日制研究生超过600人,其他类 别学生超过400人。 • 本科专业达到55个以上,专业年均招生60—80人, 专业平均规模超过300人。
10
• (2)学校类型 • 创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 特色大学:第一,民族性;第二,应用性。 •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是学校工作不可动摇的中心,研究
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知识应用。研究要有重点,要体现民 族性和应用性,在文科主攻民族性领域;在理工科,侧重 应用性领域。 • 综合大学:建设以文、理、工、管为主干,文、理、工、 管、经、史、法等七大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 合性学科体系。
6
概念
• 3.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内容 • 三大维度: • 社会定位(功能定位) • 系统定位(参照定位) • 历史定位(时空定位)
7
概念
• 十大内容: 总体发展目标 社会功能 服务范围 人才培养目标 办学特色
发展规模 办学类型 办学层次 办学水平 学科专业
8
案例一:一所广东地方本科学院的发展定位
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高水平地方性综合性大学 的发展目标,为学校进入更高的 办学层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9
案例二:一所国家民委所属大学的发展定位
• 发展定位: • (1)总体发展目标定位 • 将学校建设成为面向宁夏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以民族文字、文学、文化研究和传播、服务民族团结和民族 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为特色的区域性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 • 成为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研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 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服务民族地区特色经 济的科研基地,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15
•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 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以培
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 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 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出发,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社会适应强、有竞 争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 •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条件优良、内容丰富、训练高效的实 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与企业 界和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 缝对接。
16
• (3)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 增设15个左右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到55个以上。
• 新增30个以上的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获得2个以上硕士专业 学位授权,将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建设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 级学科。
• 力争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立项建设或依托兄弟 院校开设2个以上博士学位点。确保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 算数学两个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要求,力争中国古代文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学科达到博士学位授权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